第一篇:六年级校本课程 教学设计
六年级校本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培养当众演讲的勇气 ;
2、学会如何有效的组织演讲。教学重点
1、培养当众演讲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学会如何生动有效的进行演讲开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愿说、能说、会说的兴趣及能力。
1、说出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2、你热爱书吗?爱读书的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月后,班上要派出一名同学演讲,你觉得让谁参加呢? 生:学生纷纷发言,说出推荐的理由。
师:了解了演讲稿语言的特点,任何同学都可以参加,轮流参加。演讲语言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讲解新课:
1、演讲——运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 说明事理、发表见解的语言艺术。演讲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
2、演讲语言的特点——准确规范、生动感人、简短有力、通俗易懂。
3、演讲稿开头动人心弦的技巧:开门见山式;故事、笑话式 ;展示物件式;引用名言警句式;提问式;抒情式„„
4、听录音,说一说:四个同学演讲开篇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 发言。班级文化、缤纷多彩的活动、浓浓的同学情、多才多艺的小明星„„教师适机激情导语:太多美好的画面、太多的快乐与欢笑、太多难忘的感动,回眸追溯,令我们欣喜和激动。走进这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深情述说:我爱我班!教师利用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愿意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乐于表达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演讲。
6、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构思演讲稿《我爱我班》,从一个侧面表达出对班级的热爱,注意演讲词特点,运用一定的开头技巧,让演讲打动人心。
四、教师出示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发言,积极主动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培养自己愿说、能说、会说的能力。
五、展示、欣赏
1、个别展示,其他同学欣赏、点评。
2、演讲稿主题鲜明(中心);材料要动人,感情要深厚,结构要清晰;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
3、你认为哪些同学讲得好?评选小小演讲家。
六、教师小结。
1、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快乐表达、能说会说,在人生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2、三言两语,新闻我播报。教学反思:
以“我爱我班”为话题,精心创设情景,班级文化、缤纷活动、浓浓情意、多才多艺等内容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交流、去体验,从而愿说、能说、会说。在实战演练、小组合作、欣赏点评的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当众演讲的勇气和信心。在本课时的教学环节中,充分挖掘、拓展校本资源下了很大的功夫,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注意了教师自身语言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不足的是小组活动时,演讲者与倾听者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五、六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五、六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常参加踢毽子的活动,不仅和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及下肢力量等素质,而且有助于曾强心肺功能,发展神经系统,改善代谢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时空定向及判断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过踢毽子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观察、判断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比赛和表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干预敢于创新、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膝盖互换磕踢、三人脚内侧轮转踢
三、课程时间:8课时
四、构思及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膝关节法例这一关键环节,并要逐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2、在练习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可以采用一次性计数或者定时累计的方法进行比赛。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创设更多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氛围,以促进血色含的互相学习和探讨。如:(1)通过分组游戏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用猜拳的方法决定出挑战者。游戏开始,挑战者用科特的方法踢出一定次数(自定),立即改用盘踢得方法踢出相同的次数,接着要求对发干此方法完成,如完成则两人互换角色,若未完成游戏继续;(2)在地面上画一个直径分别为80厘米和120厘米的同心圆(圆的大小可自定),将参加者(最好不超过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并决出先后次序,游戏开始时,第一组的第一人在小圆内磕踢一定数量,然后边踢边向外移动至两圆周线之间绕踢一周或几周(自定)。完成后,第二组的第一人按所踢得次数和周数完成。
五、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1、是否掌握了膝盖互换磕踢、三人脚内侧轮转踢得动作方法;动作的连续性是否得到提高;
2、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创新、展示的能力是否提高;团队意识是否增强。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选修课:《我的地盘我做主》
——班级文化制作教学设计
唐县北罗中学崔志华
课程名称:班级文化制作 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课 时:1课时
一、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班级创造出班级硬文化,为以后的班级管理提供导向、凝聚、规范及激励作用。另外在制作小组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不少知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让学生设计及在班内长期展示亲手制作而成的小组文化,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重要的使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北罗中学乘着课改的东风,积极学习不断调整,坚持将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小组教学。但由于本校的课改尚处于形成时期,实行小组教学时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不愿意每个学生动能参与到课程中来,这就需要小组之间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力,而在小组之内则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小组成员凝聚在一起,对小
组产生认同感。本课则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设置。
在已经进行了《班级文化展》并布置了构思小组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活动选用材料简便,方法灵活,并且便于活动的展开和扩展,个体创造的成功感与集体合作的成就感均能得到直接的体验和感受,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创造愿望。
三、资源分析:
班级提供:彩纸8张/组,剪刀1把/组,双面胶一卷/组,彩笔两盒。其他材料自备。
四、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通过剪、切、割、贴等方法,及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设计制作出代表自己小组思想的物质文化。
3、通过交流感受,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五、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利用有限材料以及自带的废旧材料精心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以及制作后有所收获。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思考,把这节课再创新、升华,将班级硬文化上升到软文化。
六、活动方式:
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自己的文化。实物演示法、集体讨论法、教学演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小组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
活动准备:彩纸8张/组,剪刀1把/组,双面胶一卷/组,彩笔两盒。废弃的纸盒、日历、漂亮的包装纸等辅助材料自备。
七、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思想
1、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班级文化,并欣赏了很多各具特色的作品,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出我们自己的小组文化,并组建成我们班的班级文化。
2、幻灯出示搜集的班级文化图片,仔细观察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构和特点,自己的小组文化要体现什么样的思想。〔设计意图:直接引入课题,以出示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我们的设计
1、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特点,及自己小组的特征、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文化(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2、老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设计和制作方法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3、提醒学生分工合作,节约时间。
4、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文化作品,并为在班内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制作自己小组文化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
验,通过制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直接感受到实物所具有的可塑性,可变性,可操作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解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我们的作品
1、分组讨论班级文化组合方案,对制作的小组文化进行规划,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布局的合理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小组合作将小组文化组合成体现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陈列到班级的各面墙壁之上。
(四)我们的感受
1、在陈列的过程中注意将各小组的文化糅合成一体,不能过于突兀,这就要求将各小组的作品进行适当的增减。
2、让学生谈感受(如何让集体生活既多彩又和谐?班级纪律的建设等)
3、给班级文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介绍各小组的小组硬文化,及由此体现的思想。
〔设计意图: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比一比,赛一赛(本环节将在课下进行)
1、将班级文化制作成图文资料,并将各班作品集中展示,教师邀请大家参观。
2、各班级代表介绍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3、评奖并颁奖。
〔设计意图: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分享各班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 4 的综合素质。〕
(六)布置下节课用具
1、瓦楞纸、剪刀、胶水、手工纸、圆规、直尺。
2、收集各种标志:衣服商标、交通标志等。
八、板书设计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的班级文化
1、我们的思想
2、我们的设计
3、我们的作品
4、我们的感受
九、课后反思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会得到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而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代表自己思想的班级文化,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班级、小组主人翁态度,增强了学生参与小组、班级活动的愉悦感,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第四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之追及问题的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追及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利用方程解决这里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方程的用途,其实这也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转换。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了解疑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三、教学重点:
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难点:
寻找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阶梯步骤就是列出方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这就要用到平时学到的一系列的公式了,回想一下学过的公式有哪些
3、那么下面的这道题会用到哪个公式来解决呢?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问题:(1)、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小明行走的路程与小明爸爸行走的路程的关系吗?
(2)、你能从上述问题中寻求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3)、题设中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是怎样的?
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二)、讲授新课:
1、引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首先得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到的公式是:路程=时间X 速度
而如何利用这个公式来列出相应的方程呢?题目中告诉我们小明的爸爸是在途中追上了他。也就是说小明和爸爸所行路程是相等的。这就是该题目的等量关系。2. 例题讲解:
当小名的爸爸追上小明时,则小明所走的路程与他爸爸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只不过小明所走的路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明先走的路程,一部分是小明和他爸爸同时在进行中所走的路程,即小明先行的路程与小明与他爸爸同时行进时的路程的和等于小明的爸爸所走的路程。如果设小明爸爸经过X分(题目中出现的时间单位都是分)追上小明,在这X分钟小明爸爸行走了180X,小名行走的时间为(X+5)分,相应走的路程为80(X+5)列出的方程是80(X+5)=180X
第二问相比之下就简单了180×4=720(米)1000-720=280(米)具体的解题步骤为: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 根据题意得 80(X+5)=180X
100X=400
X=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因为180×4=720(米)1000-720=280(米)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总结:利用线路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的方法
(1)行程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式:路程=速度X时间(2)行程问题的类型及等量关系 ①追及问题:
直线追及问题:同地不同时:慢者行驶路程+先行驶路程=快者路程
同时不同地:快者路程-慢者路程=间隔路程
曲线追及问题:快者路程-慢者路程=曲线周长
②相遇问题:
直线相遇问题: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全程 曲线相遇问题: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曲线周长
另外:在行程问题中有顺风和逆风,顺水和逆水这两种情况,在行驶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随堂练习:
小斌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斌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斌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斌。解:(1)可设经过X秒两人相遇,则4X+6X=100
(2)、可设X秒后小明能追上小斌,则6X=4X+10 4、能力提高题目:
育英学校六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六(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六(2)班的同学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载两队之间不断的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1)、后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前队?(2)、联络员出发后追上前队时,距离后队有多远? 该题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这是一格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从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来考虑,借助线路图!
5、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的体会是怎样的?(2)、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
6、课下作业:习题5.10、2 基础训练第五课时
用教育理论来分析这节课:本节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一例,当然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加上了很多生活经验问题,这又会提醒学生要随时发现问题,生活中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另外,本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Bob Dylan 一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Learn about Bob Dylan,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2016 and his song “blowing in the wind “
二、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Learn about Bob Dylan’s achievement and music style ,especially the lyrics of his song “blowing in the wind “ the meaning behind the words
三、Teaching keys and difficulties:
Be awarded to , major figure ,five decades ,date from, anti-war, civil right ,studio album ,release ,album chart ,conscience ,justice
四、Teaching methods: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in the context;connect the latest news with key words and phrases
五、Teaching aids:
Computer ,multi-media
六、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l warming-up Give some clues and pictures and guess who he is Step 2 Introducti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6 is awarded to Bob Dylan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He is the only person who has won Grammy(格莱美),Pulitzer(普利策)Oscar(奥斯卡)and Nobel Prizes.Step 3 Blowing in the wind First listen to the song ,then according to the lyrics ,finish the blank;second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ng;third ,appreciate the song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each lyric;then learn the song
七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