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完美版
第 三 组
单元简析: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本单元围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另安排了2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单元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巩固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进行主要内容的归纳能力,并能通过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最后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并且让学生继续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单元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能通过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单元难点: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课时安排: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两课时 11 灯光 一课时 为人民服务 两课时 13 一夜的工作 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两课时 回顾.拓展三 一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品词析句。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清课文顺序,品词析句。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父亲”的形象。2.感悟写法。
教学重点:感悟“父亲”的形象。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板书设计:灯光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四、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小结 板书: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注意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学互相推荐读,教师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
4.默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准备与同学一起交流。
三、同学交流,理清思路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
2.文中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A、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C、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准备下节课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和新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3.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质疑入手,品读课文。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单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悉事例来介绍。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二、相互交流,突破重难点。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
①结合生活熟悉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学生可从李大钊或郝副营长等熟悉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②引导学生读好二段。
③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评;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④指读课文
出示重点句子“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议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
2.“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著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欢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
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
调查搜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事迹,在下次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同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那么,他这“一夜的工作”效果怎样?我们还得来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录音边看课件)
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
(1)师:课文录音听完了,也看了课件,谁能说说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3)什么叫“劳苦”?平时我们通常说的什么劳苦?(工作劳苦)。
(4)什么叫“简朴”?平时我们通常说的什么简朴?(生活简朴)。
小结: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
三、学习课文
1.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用了哪些例子说明周总理工作劳苦?又从哪几方面讲他生活简朴的?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结果,随机出示并指导朗读。
(1)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任务重)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审阅细)
c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时间长)
(2)看图导读:此时夜很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认真地批阅文件,他看看画画,还不时停笔想一想,他的工作是那样的劳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几句话呢?
(3)出示“周总理的一天”深化情感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休息
师: 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我们读着课文内容,看着总理的日志,看看画面想说些什么呢?请将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在插图旁写下来。
(4)学生出示并分析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
a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设备简陋)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夜宵少)
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
4.指导阅读第三部分。
(1)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对自己说了什么? 想对全世界说什么?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读了本课又想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要求读出热爱总理的感情)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2)领悟通过小事展现人物精神,表达真情实感。
3.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结合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
(2)写一首赞颂周总理的诗,读给别人听。
(3)自由组合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当众即席演讲的能力。
2.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口语交际中,要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4.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5.能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我的理想》 教学重点:
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写一篇记叙文《我的理想》 教学难点:
1.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能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写作材料。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课前,老师已布置你们收集一些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说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积累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3.这些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是否给同学们一点启示,同学们,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更应该及早立下自己的志向。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板书:我的理想)
二、明确要求,自己准备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小树立目标十分重要。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板书:我的理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想。
3.汇报自己的理想。(老师随机提问)
三、小组交流
1.同学们,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你们都有崇高的理想。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练习把自己的理想,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说出来。(板书: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2.小组交流、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推荐上台交流的同学
四、班级演讲
1.大家都讲过以后,各小组推荐讲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我的理想”的演讲,要注意演讲的要求。(出示小黑板:1.吐音要字正腔圆,语气要刚柔相济,2.情绪饱满,情感真挚,情趣盎然。3.仪表端庄,笑容可掬,谦逊有礼。)
2各组选手进行演讲,师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演讲,老师也不由得热血沸腾,真是有志不在年高!现在就请你把今天演讲的内容整理成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注意写清楚三方面内容:
(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作业:习作《我的理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评析作文《我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教学重点: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1.读作文要求
2.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二、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三、同桌互评
四、自改。
五、誊写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籍
教学重点: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学会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盘点
二、交流平台
1.读对话,想想这次我们交流的主题是什么?
(本组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2.回顾课文内容
(1)本单元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
a.请学生分小组交流
b.抽生说
3.回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4.结合所学课文《匆匆》等讨论首尾呼应的好处
5.结合自己的作文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二、日积月累
1.读诗《囚歌》
2.交流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叶挺生平
3.交流这首诗的意思
4.朗诵
5.背诵
6.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诗歌?交流。
三、课外书屋
1.读短文
2.说说课外书屋推荐了哪些书籍?
3.你曾经看过类似的哪些书籍?有何感受?交流。
总结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
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3.能找出文首尾呼应的句子。教学重点:巩固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点
二、交流平台
1. 本单元要我们掌握哪些知识点?
2.(能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会在习作中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复习方法
1.我们归纳主要内容常用哪些方法?
2.(题目拓展法抓六要素 段意连接法 抓重点句段的方法)
什么叫首尾呼应?运用它有什么好处?
(呼应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首尾呼应。好处:可以使读者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四、巩固训练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
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 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 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 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读短文,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着重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4.请用“──”勾出首尾呼应的一组句子。
五、总结
谈谈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2.作业超市: ⑴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⑵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⑶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11* 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2.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⑴认读生字词
⑵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⑶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⑴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⑵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⑶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⑴默读,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⑵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⑶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13一夜的工作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教学重难点: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⑴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⑵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4.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2.激发交流愿望 ⑴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⑵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⑴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⑵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⑴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⑵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⑶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 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 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教学目的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四、教时安排
1、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
2、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
3、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
4、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
5、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bù xíng hóng wàng tì cán 恐()绞()()毛 兴()抽()()暴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 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三、用“ ”划出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1.“精兵减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题出来的。()()2.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带眼镜。()()
四、选词填空。(4分)严肃 严重 严厉
1.违法乱纪的人要受到政府()的处置。
2.今天,大会的气氛非常()。
激烈 猛烈 剧烈
3.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4.大地()地震动起来,看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1.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2.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3.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4.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1.局势越来越沉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九、你一定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书吧!请你把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同学,并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的原因。(2分)
十、语文实践。(1分)在广场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随地扔垃圾”,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出了声。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很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平静——()慈祥——()2.“瞅”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1分)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这时他可能在想
。(2分)
5.“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
。(2分)6.这段话主要写(1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可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言辞不敬。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出于恐怖和无助,他的第二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登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斗,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儿子在坑里呼救,而父亲没有过来救他,儿子的第一反应是。第二反应是,父亲的回应是。儿子最后的办法是。(4分)4.文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5.请把下面这个句子换一个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2分)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6.假如你也经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你的父亲或其他长辈怎样做?(3分)
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习作(40分)
一、交流平台。(5分)“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时间这么紧张,就不要看电视了。”你对这个问题有什幺看法?请你用80字左右的一段话跟大家谈谈。
二、习作。(35分)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中明白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第五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部分(34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dùjìdūduyǔnnuò()()()
dǐyùwǔrǔléigǔ()()()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负()请罪
同心()力
完()归赵
理直气()
天()地设
拖()挈女
神()妙算
抓耳()腮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6分)
1、挺:①硬而直
②伸直或突出
③很
④量词
⑴诸葛亮挺有才干。()
⑵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挺身而出。()
⑶这棵白杨高大挺拔。()
2、负:①背
②担任
③违背,背弃
④败
⑴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⑵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⑶这场比赛不分胜负。()
四、改写句子。(4分)
1、我不怕秦王,更不怕廉将军了。(改为反问句)
2、蔺相如避着廉将军,难道是为了他自已吗?(改为陈述句)
五、默写《出塞》,再默写一首写战争的古诗。(6分)
出塞
六、回忆课文内容填空。(8分)
1、《长歌行》是一首代乐府民歌。诗中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劝导人们要。
2、《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诗中的“飞将”指的是。
3、《将相和》中的的意思。
“将”指
“相”指
“和”是
[二]阅读部分(36分)
(一)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写出反义词。(4分)
削弱()
进攻()
2、在反问句后面的括号内打“√”。(2分)
①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②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3、造句:(2分)
乘机……
4、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原因是。(3分)
5、片断中这件事和哪个成语有关。(2分)
(二)捉鬼
清朝乾隆年间,曹雪芹住在香山脚下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里。
然而近一年来,这里却一派荒芜萧索的景象。因为传说这儿闹鬼。每日清晨,那鬼驾着一朵云飞向山顶;日落黄昏,又带着一道亮火落到屋前。
人们谈鬼色变,鸡犬不宁。这件事情传到曹雪芹的耳朵里。他不露声色,独自一人,于清晨黄昏,悄悄站在附近的一块高地上瞭望。果然看见了那道似灰似蓝的亮火,他一连看了三四日,额上的皱纹终于
开来,笑道:“我明白了!”
以后几天,人们奇怪地发现曹雪芹整日徘徊于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他的手和裤子都被划破了,但仍毫无倦意。终于,他像发现了什么,兴冲冲地下山宣布要捉鬼。
人们听说曹雪芹要捉鬼,真是又惊又喜,天还没有黑,就都躲在附近,悄悄地看着。
不一会儿,曹雪芹来了,背着一条大口袋,鼓鼓的,取出来,竟是一口大锅,胆子大的人围上来问:“您一个人去行吗?”
曹雪芹说:“不碍事,今天晚上,你们一见山上有火光,就是我把鬼捉住了,你们就上来看吧。”
好容易盼到天黑,那鬼火果然又出现了,箭一般地射下来。只听曹雪芹一声叫喊,接着“咣当”一声响,山上亮起了火把,雪芹朗声叫道:“我已经将此鬼捉住了!”
人们过去,仔细一看,那竟是一只毛色发光的狐狸。雪芹笑着对大家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家伙本叫玄狐,由于长年住在古墓里,蹭了一身磷。磷在夜晚会发光,玄狐跑起来就像一道‘亮火’。如今这‘亮火’已被我扣在锅里,这就是你们看见的‘鬼’呀!”说罢,开怀大笑……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词。(3分)
2、写出近义词。(6分)
秀丽()
朗声()
瞭望()
3、文中的“谈鬼色变”是由成语活用而来。(2分)
4、仿照句子。(3分)
曹雪芹整日徘徊于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
时而……时而……
5、问答:(6分)
⑴为什么人们会把玄狐当作“鬼”?
⑵曹雪芹之所以能捉到“鬼”,是什么原因?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3分)
[三]习作部分(30分)
即将毕业的你就要离开母校,离开老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其中的一位说吧?请你给他(她)写一封信,把你的心里话写出来,表达出真情实感。注意格式要正确。
附加题:(10分)
1、写出《三国演义》这些人的姓名:
刘玄德
关云长
张翼德
曹孟德
卧龙
2、《水浒传》中这些绰号指的是谁:
花和尚
小李广
豹子头
及时雨
黑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