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回忆鲁迅先生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

时间:2019-05-12 17: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6回忆鲁迅先生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6回忆鲁迅先生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

第一篇:26回忆鲁迅先生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朗的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 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三、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会心的笑”……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第二篇:第二十六课: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和成就。2.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教材简析

鲁迅先生那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和他那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但鲁迅先

生性格中的另一面,他的随和、亲切,关心和爱护青年人却是我们了解不多的。在这篇文章里萧红女士为 我们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整篇文章的笔法很舒散,好像作者面对我们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轻松。这既是散文的特点,也

是萧红的写作风格。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到鲁迅家做客、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么几件事情。通过这几件事,使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性格认识更加全面。

到鲁迅家做客,写的是极小的事,甚至还算不上故事,只是一些记忆的片断,但是却生动地反

映出鲁迅先生的随和、亲切,带着些许幽默、平易近人和对于青年人的理解。读青年人的来信是文章讲的 第二件事。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写得最详细的是第三件事踢鬼。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唯物主义立场和科学态度,他坚信世界上没有鬼,在遇到“鬼”的 时候,决心探个究竟,体现了他一贯的勇敢作风。

几件事情之间没有关联,他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从这些小事中去深刻认识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

从写作上看,当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包括传神的外貌描写,细小的生活场 景和细节描写。实事求是地刻画,不要随意拔高,任意美化或者丑化。把写人与写事紧密结合起来。

建议本课教学 1~2 课时。

解读与提示身体健康 * 文章第 1 段开门见山写了鲁迅先生的笑,抓住他的笑是从心底涌出来的,是真诚的,是明朗 的这个特点。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这些地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可信。这样的笑确实是鲁迅先生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他性格的率真开朗。

* 第 2 段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轻捷快速。“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抓”“扣”“伸”这些动词用得很贴切,很传神。戴帽与起步同时,鲜明地反映出鲁迅的性格不拖泥带 水。* 第 4~15 段下面写了作者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第 1 次做客主要写作者到鲁迅家去的

时候,鲁迅先生幽默地打招呼,和客人开玩笑。这说明作者的到来是受欢迎的。鲁迅正在工作,客人一来,他马上站起来打招呼,说明鲁迅对待来访的年轻人很热情,很平易近人。第 2 次做客写的是在梅雨季节,遇到难得的晴天,作者高兴地跑到鲁迅先生家中抒发自己愉快的心情,得到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深切理解。这里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了,一种对于冲 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为什么会是忧郁心境,作者隐晦地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 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而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也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是相通的,是高度理解的。崭然:形容高出一般的样子。* 第 16~18 段写了鲁迅怎样对待青年人的来信这件事。这件事情分为两层意思。第 1 层意思

是说鲁迅先生对有些年轻人写信时字迹潦草提出批评,说他们这样的态度是有问题的,对别人不负责任,浪费别人的时间。作者用了一个“深恶痛绝”,来说明鲁迅先生对这些年轻人的缺点是痛恨的,提出的批 评是毫不留情的。第 2 层意思是说鲁迅先生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来信仍然认真地读,有的还要回信。眼睛不 济,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到深夜。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

*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了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鲁迅先生是学医的,学过解剖学,所以,他是一个唯物论者,不信鬼神。但他关于鬼神的传说

到是听得很多。当时,鲁迅先生常常要到离他教书学堂几里路远的朋友家去谈天,经常很晚才回家。一次,他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坟地,他看见一个白影如鬼一般忽隐忽现,忽高忽低,变幻无常。他开始有一 点踌躇,但后来,他决心要看个究竟,鬼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还准备给鬼致命打击。当他走到那个白影 前面并奋力一脚踢去时,白影叫了,并且站了起来,原来,这是一个盗墓的人。踌躇:犹豫。从这个故事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一贯性格。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借题发挥,说了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倘 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倘若: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假如的意思。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 本文的生字中要注意“嗽”“济”“剖”“踌躇”等字的读音。咳嗽的“嗽”字是平舌音。

“济”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剖”字读“pōu”,不要读成“破”字的读音。“嗽”容易和喇叭的“喇” 字和洗漱的“漱”字相混淆,注意区别。

* 课后第 1 题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批一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体会所反 * 课后第 2 题要认真领会鲁迅先生既深恶痛绝,又认真负责的做法是对年青一代的爱护和关 映的鲁迅先生的性格。这一题也是训练学生读文章能抓住要点的能力。

心。这要联系全篇课文来理解,鲁迅先生对待作者是多么的和善慈爱。也可以补充一些鲁迅先生关心青年 和下一代的材料。

* 第 3 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选做题是针对训练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而设置的,特别是写人的习作,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传神描写,使之栩栩如生,是写好人物的关键之一。

教学设计参考身体健康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3.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4.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2.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

1.自己读课文。

2.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3.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1.朗读全篇课文。

2.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1.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2.念给大家听一听。3.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

(祝升)

参考资料身体健康 ①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早年留学日本。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原学医,后改攻文,期望以此唤醒民众。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 州、绍兴从事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授课。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文,向封建宗法礼 教制度提出挑战,揭露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成为伟大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26 年,因支持北京学生爱 国运动被通缉,南下至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执教。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然辞职赴上海,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 年参加并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 织,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1936 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积极参加文学 界、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遗著集成《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 各十卷,还有《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等。

②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 年在哈尔滨

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 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 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 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 年发表了成名

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等。

l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 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 31 岁。③瞿秋白。

瞿秋白: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3 年从前苏联回国后,在上海负责《新青年》《先锋》《向导》等革命杂志的编辑。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 革命文化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左翼:又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一大群进步作家的联盟,其中很多人直接参加革命而且英勇

牺牲。

身体健康

第三篇: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设计

26、回忆鲁迅先生

课 型:

精讲课 学情分析:

因为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那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和他那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但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他随和,亲切,关心和爱护青年人却是我们了解不多的。学习本文,让我们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全面准确地了解鲁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本课生字,新词。

2、情朗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过程与方法:

1、文,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写了几件事。

2、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概括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激趣引入

1、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文主要是介绍鲁迅先生的。对于鲁迅先生大家应该不陌生吧,谁来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鲁迅的故事。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随作者萧红走近鲁迅先生,看看在萧红的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课题:回忆鲁迅先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2)、交流互动,学习并掌握“嗽、济、剖、铿锵、踌躇、殃”几个字。(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4分钟后汇报)不济

解剖

踌躇

遭殃

1、指名认读。

2、齐读生字词。

3、理解词义。

不济:时运不济时机和命运不佳。

解剖:为了研究人体或动植物体各器官的组织构造,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严于~自己。

踌躇 :犹豫,迟疑不决

。遭殃 :遭受灾殃 汇报。第二循环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诵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分钟后汇报)

1、阅读课文。

2、汇报。

(1)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2)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3)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反复诵读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说说你感受到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5分钟后汇报)

1、自由诵读课文。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幽默,开朗,率真,干练,不拘小节,和我们印象中的严厉,坚强无畏是那么的不一样,这正是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

自由朗读1---3自然段。

六、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两遍。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在笔记本上。板书设计:

26、回忆鲁迅先生

笑的特点

走路的样子

做事风风火火,不拖泥带水,不拘小节

不大注意人的衣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总结全文,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对鲁迅先生笑,走路,对他衣着的关注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到鲁迅是一个幽默,开朗,率真,干练,不拘小节的人。

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作者记叙了哪几件有关鲁迅先生的事情?(学生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本文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我会仿写本文的人物细节性描写。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反应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钟后汇报)

1、自由诵读。

2、同桌交流,小组讨论。

3、汇报结果。

幽默,性格开朗,对待年轻人热情,平易近人。第二循环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文中哪几段写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1、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1)学生自由诵读。(2)勾画,自由分享,交流。(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的看法。(4)汇报。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字潦草提出批评,作者用了一个“深恶痛绝”来说明鲁迅先生对这些年轻人得缺点是痛恨的,提出的批评是毫不留情的,认真读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人的关爱。这不矛盾,更体现出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并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5分钟后汇报)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讨论交流心得。

3、汇报。

“鬼”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是立场有错误的文化人。

所谓“踢鬼”经过鲁迅先生的批评,那些思想落后和立场有错误的文化人可以改过自新。结合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天晴了,太阳出来了”一句的含义。当时社会很黑暗,让人很压抑,这句话一语双关,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朗读全篇课文。

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业

1、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念给大家听一听。

3、师生共同评价。板书设计:

26、回忆鲁迅先生

待客——平易近人 幽默风趣

读信——关心青年 爱憎分明

踢鬼——相信科学 勇敢无畏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ào xiào

学校()校()对 校()勘 校()园

è ě wù

可恶()恶()心 恶()毒 厌恶()凶恶()

二、近、反义词集结地。

1.写近义词。

清楚一一()轻捷——()草率——()

踌躇一一()害怕——()明朗——()

2.写反义词。

清楚——()轻捷——()草率——()

三、读句子。想想句子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着,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开心阅读。

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问,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有人说鲁迅是位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和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不知疲惫,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病稍微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前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八十斤,可是他仍然紧张地翻译文章。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撰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总是冒着大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就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的是更好地用文艺这个锋利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鼓舞人民同敌人作斗争。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节省——()延长——()

2.对“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节省时间,就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B.要延长一个人的生命就要延长时间。

C.充分利用时间,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就等于把一个人的生命延长丁。

3.写出句子的意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4.请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六、“叫”声大比拼。

吼、啼、嚎、吠、唳、鸣、噪、嘶、啸、吟这10个字该填人哪个括号中呢?

鹿()犬()虎()狮()鹤()

猿()龙()狼()鸦()马()

第五篇:21匆匆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

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6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衣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下载26回忆鲁迅先生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6回忆鲁迅先生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备课教师:序号:课时数:2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面。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感悟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选)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上海市徐汇中学温海光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善于......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影像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主备人:毛兴荣 审核人: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