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7: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篇: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

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怎样的探究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是真正有效的?在实践中我意识到,要使数学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事先必须有所计划.因此,就如何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对探究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正是《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一年来,本课题组通过组织研究课、观摩、评课、议课等活动,对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现状进行了观察、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研中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词:探究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探究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的分析

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自己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常常亲历许多探究场景,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思考良多:

1.探究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2.探究中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3.探究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4.过于依赖“预设”,缺乏“生成”艺术.5.探究内容选择不当.6.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二)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界定的再思考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借助于思维,而不是直观操作,数学的结果的验证也更多要求严谨,而不仅仅限于观察操作.那么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设计,就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探究可以更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因此,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有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关注.(三)认真实践,积极改进,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是提醒我们,实施新课程,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选择探究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正是为了在对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合理规划,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时间怎样进行精心地预估与分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及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来设计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探究教学方案等.在实践中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验证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改进,相信可以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二、理论研究

(一)三种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重人的智能培养.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重学习的情感因素.(二)什么是有效的教和学

现代学习理论一般认为有效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是建构的;学习是累积性的;学习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学习是情境性的 ;学习是合作性的.并概括出了有效学习的三条原则: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适应学生的教法、实际应用.三、相关研究综述

靳玉乐在《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探究教学已有的教学模式、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取向、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路径、探究教学设计的原则等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们的许多学者、教师都在实践着这一教学方式,也提供了许多研究结果和视角.但综观各类研究,缺少专门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因此深入研究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无疑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探究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2.探究内容及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3.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的设计.4.探究时间的安排.(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为今后教学的目标.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经验.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2.案例分析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二)研究步骤

1.论证准备阶段:2005年4月~9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2.实施调整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制定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和研究.3.总结整理阶段:2006 年9月~2006年11月,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六、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一)对“探究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数学学习理论的考查,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促进个体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包括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生应该通过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来学习数学,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探究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有两重,一是过程性目标,二是结果性目标.1.过程性目标

对过程性目标,又可以根据其探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细分为三个层次:经历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探索性目标.1.1.经历性目标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经验.”,是过程性目标的最基础性目标,是实现体验性目标和探索性目标的必经途径.

1.2.体验性目标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具体包括深刻认识数学模型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具有理性认识的特征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结果.

1.3.探索性目标是指“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目标指向要高出经历与体验性活动水平,是实现过程性目标的最高级数学活动.

2.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的指向比过程性目标要明确和直接,是为我们日常教学所熟悉的,大致有以下一些.2.1.掌握一个概念、公式、定理或性质

数学学习有着很强的逻辑体系,新体系往往以一个新的概念、一个新的定理或性质开始,掌握概念是结果性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但并不是每个概念都可以探究.有许多常识性的、规定性的概念的掌握不在探究教学的结果性目标里.而下位学习中的许多概念、性质和定理则可以通过适当的探究活动获得.2.2.学会一种运算

运算的法则的学习过程,大部分可以借助于举例、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操作、猜想与验证等活动得出,是很好的探究学习素材,所以通过探究学会一种运算是常见的探究活动结果.2.3.能解一种方程(组)或不等式

常见的代数学习领域也有许多探究的素材,利用合请推理进行探究教学,往往是达成这种结果性目标的一种途径.在实践中应两者并行,更侧重于过程性目标.以下是我经过实践检验、改进的探究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确定.案例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式的概念

经历性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结果性目标:掌握分式的概念.案例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摸到红球的概率》 学习内容:概率的意义及一类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体验性目标:通过摸球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对象的数学模型.

结果性目标:理解概率的意义,学会一类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案例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

(二)》 学习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尝试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探索性目标:通过探索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过程,理解方程解的概念,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结果性目标:会求简单的一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二)对“探究内容及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为学生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即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这样的选材原则,在探究教学的领域内同样适用.由于探究教学的本身特性,我们觉得探究内容与学习资源的选取亦有其独特的地方.课题具体研究的结果如下:

1.关注初中数学核心内容,选取学生的“认知节点”作为探究内容

基础性——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与目标,如计算、解题、图形的认识与推理等,这些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在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中,如不等式(组)、方程式(组)与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整式与分式,数与式之间有着许多纵向联系,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其中许多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定理、性质就如“节点”,联系彼此.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实施探究教学,使探究数学更好地完成提高学生一般能力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案例4:人教版八上 15.4.1 《同底数幂的除法》 学习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详细设计见附件3 第3个教学设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联系着整式除法、分式乘除法的学习,是整个学习的起点,对其进行探究,可以揭示知识发生的来龙去脉,积累运算法则形成过程探究的一般方法:特殊值——观察——归纳——猜想一般结论——验证,或由特殊——观察——不完全归纳.2.关注初中数学核心思想与方法,选取纵向联系特征较强的材料

发展性——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即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价值的内容——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通过试验、猜测、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探究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与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思想.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往往会渗透到不同的数学内容中去,这就使这些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以这种思想或方法为纽带建立了纵向联系.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案例5:详见附件2中收录的前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还能这样拼——<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及反思》,通过用面积法验证公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方法,提供“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这一类问题的探究一般策略.第二个案例《放飞思维,引领精彩——<分式乘除

(二)>教学片段及反思》,通过两个同分子的正分式的大小比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提供“两个整式比较大小”这一类问题的六种解决策略.3.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或应用性问题 现实性——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能够做数学:熟练的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探索论据并寻求证明,而最重要的活动则应该是从给定的具体情境中,识别或提出一个数学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中进行概括,再通过归纳、类比,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猜想,这是数学的思维的方式.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数学”.如果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形式,忽视了生动的具体的模型,过于集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割裂了与外部现实的密切联系,则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案例6:人教版九上《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详见附件3中第14个教学设计)

在此设计中有这样一个补充例题:在一块长16m,宽12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上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

学生探究后,给出了许多美妙设计,以下是部分:

4.关注变式练习,选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这一类练习往往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案例7:详见附件5 《例谈探究性教与学》中教学片段一

已知:如图1,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N=BM

可以探究:

(1)点C的位置的变化;

(2)等边△ACM、△ CBN与线段AB相对位置的变化;

(3)三角形图形的变化,如变化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变化为等腰三角形等;(4)从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到任意正多边形的旋转变化等.(5)还可以从上述各种情况的组合上进行变化,探究其对题目结论的影响 5.关注探究与接受的融合,选取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学习内容 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等特点,许多知识都不是仅凭探究或接受就可以完成教学,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探究设计,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性学习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案例8:人教版八下16.2.3整数指数幂

(二)(详见附件3第10个教学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是一个知识 “同化”的过程.为了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我增加了用小数表示10的负整数幂的规律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填空的形式使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想到运用规律,此时再要求他们类比已经学习过的科学记数法,对一些较小的数进行表示.整个过程既有对规律的探究,也有对方法的讲授.6.关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探索„„性质”的学习内容

“探索„„性质”是在“图形的认识”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句型,它体现出《标准》对认识、掌握图形的性质的“过程性”要求.事实上,《标准》认为,空间与图形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案例9:浙教版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详见附件4中第一个教学案例《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三)对“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其达成有效的载体之一是探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本课题组侧重研究了数学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与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形成了论文,获省一等奖(见附件1),现将部分成果呈现:

1.经历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9:(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 学习内容: 相反数的代数特征

经历性目标: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归纳相反数的代数定义的过程,正确理解相反数的代数特征,学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1.对几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不唯一);2.再举几对象、这样的数;3.归纳定义;4.探究关键词:自读一遍相反数的定义,你认为在什么地方应该加重语气?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儿,结果性目标的达成——掌握相反数的代数特征并不难,自然地,如何更好挖掘学习内容的意义,让学生达成过程性目标便成为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由分类所得的一对特殊形式的数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归纳相反数的代数特征,知识的获得过程留给学生印象会更深刻,并可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定义中关键词的探究,没有象通常那样提问“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的?”而是通过语文学习中积累的朗读的技能,巧妙地引导学生注意定义的关键.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得数学课堂平中见奇,也更好地关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态度与方法的体验.

2.体验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10:(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式的实际意义

体验性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并试着赋予它实际意义: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数学活动要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是新课标中的明确要求.“赋予实际意义”对学生是个挑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给出了解释,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通过这样的思维体验,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造能力.

3.探索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1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

1、“剪一剪”——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解决下面的问题:沿着棱将正方体剪开,你能设法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将各自得到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复的不再入选).

2、“归归类”——引导学生将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展开图进行分类:

3、“再思考”——(1)为什么同样的正方体能展成这么多种平面展开图?你是怎么做的?(2)刚才的分类完整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在体现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好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是学生发展自身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让活动局限于操作活动,应在操作之后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使他们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以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探究的结果,如果仅限于“交流结果的多样”,而不是“思考为什么多样”,那么学生的操作就是盲目随意的行为,学生的思维就无法被引到更深处,探索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四)对“探究时间的安排”的研究与分析

在探究教学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把概念过早地“符号化”,要延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的过程;教学中应当致力“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这些要求都使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总结探究时间究竟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促进学习?

1.以中等稍偏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精心预估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 时间的预设关系到探究的节奏和实效,为避免匆匆走过场和大块时间浪费的现象,在实践中课题组发现,以班级里学习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学生为参照系来进行时间的预设比较合理.这是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伴以合作学习,当能力强的同学率先得出结果后,可以在组内帮助能力最弱的同学,而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同学可能借助于独立思考得出结果,也可能在此时受到启发,完成本来只在某些地方受阻的探究.这样三种层次的学生基本可以同时完成探究,进行下一步的交流.2.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教师介入探究的时间,恰当把握介入的时机 探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是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科学、适时的引导与帮助.不认真研究学情,就会介入过早或过迟,造成进度和管理上的混乱,使探究教学低效.案例12:详见附件4中第一个教学案例《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在本设计中,教师预先以自己学生的学情(比较活跃、敢于交流、较善于探究)为参照,将例1的探究时间预设为10分钟.而在实际的借班展示中,因为不够了解学情,导致探究时间延长到16分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七、对课题未尽研究的展望

由于视野与水平所限,本课题仅就以上四个方面对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研究.在短短一年半的研究过程中,随着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深入,深感本课题研究的不完善,展望本课题的后续研究,以下三个方向我将继续关注:

1.各学习领域的探究教学不同特征与提高其有效性的相应教学设计研究.2.探究教学中探究问题设计的研究.3.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探究教学设计研究.八、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大量借助了课例研究这一教研新方式,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影响有效的探究教学设计的多方面因素.基本达成了课题研究的几个目标:形成了自己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新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素材与经验,推出了多节有研究和借鉴价值的大型观摩课,带动了组内所有老师的教研步伐,促进了骨干老师的成长.本课题总结的诸多经验,对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应该具备着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与推广.九、参考文献

由于篇幅关系,现将查阅的主要资料情况列举如下(部分文章因从网上获得,详细信息不全,仅列出现有信息)

(一)专著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二)杂志文章

1.张汝新.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建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2.郭立昌.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2)

(三)网上文章

1.何铸.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2.麦巨添.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3.杨中南.浅谈初中数学探究点设计的主要途径 4.亓秀芹.中学数学探究课选材的四个视角

十、成果附件目录

附件1 课题主持人获奖论文(1篇,省一等奖)

附件2 课题主持人探究性教学案例集(4篇均已出版,其中一篇省一等奖)附件3 课题主持人探究性教学设计集(19个教学设计,均已出版)附件4 课题主持人探究性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市级1,省级2)附件5 课题主持人探究性教学专题讲座《例谈探究性教与学》(区级1)附件6 课题组成员探究性教学设计与案例汇集(市二等奖案例1篇(童美英,区一等奖教学设计1篇(徐金英),区教坛新秀展示课1节(徐金英),区三等奖教学案例1篇(郑妹丽))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上传: jxdnhjf 更新时间:2011-9-2 阅读: 142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江西省定南县教研室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喜欢数学,应用数学。同时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基本情况

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2、课题负责人简介

本课题组负责人黄菊芬同志,男,汉族,44岁,具有数学全日制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职称,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八年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多次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深造,曾两次指导青年教师获全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省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具有较高的教研水平和业务素质,课题负责人是县教研室主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足够的时间保证。

3、主要成员及分工

黄菊芬: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 叶永新:指导课题研究 刘日成:指导课题研究

黄世浩:负责资料的发放、收集与整理

廖辉茂、钟标、龙汉泉、袁日明、陈代谢、谢海华等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制定实施计划,撰写实验报告,并承担实验教学,撰写论文。

4、工作基础

(1)本课题负责人已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八年,深入教学第一线上课、听评课、讲座等,对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和课堂教学现状有较详细的了解、掌握并有资料建档存放,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丰富、针对性强的资料信息和经验。

(2)课题组成员力量雄厚。课题组成员都是城区学校的教师,其中市骨干教师2人,县学科带头人3人,县骨干教师5人;有高级职称的5人,中教一级5人,他们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教学教研能力,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撰写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或发表,并且工作热情高,教学理念新,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3)2004年9月,新课程实施以来,本组已对此课题进行了初步尝试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工作经验,教学质量在不段的提升。

(4)课题组成员都主持、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研究,有具有扎实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本课题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目标

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鼓励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培养具“有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论假设

此课题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否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与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整合教材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活动的图纸,是培养具有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效之路。基本内容:

1、“新授课”教学设计:

新授课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如何整合与处理,设计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高,能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内容。

2、“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学生学完单元、章节之后,能够用创新的复习方法全面、系统的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升华。

3、“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试卷讲评课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双基、查缺补漏、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鼓励性,达到良好的讲评效果。重点:

探究三种课型的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理论意义: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写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写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意义:

(1)提高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2)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能力和教学水平。(3)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原则

1、有效性原则:体现设计的有效性。

2、主体性原则: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人。

3、激励性原则:多鼓励、少批评,用爱心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4、创新原则:在研究中培养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5、实践性原则:给教师、学生参与的机会,从实践中求知。

五、实施步骤和措施

此课题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准备阶段(2008.3-2008.8)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

2、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3、课题组成员培训和理论学习。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启动课题研究。

(二)实施阶段(2008.8—2009.8)

1、组织实施方案

2、对教师的“三种教学”设计进行收集和研究

3、完成“三种教学”设计中期收集和研究

4、、对教师的“三种教学”设计进行综合和研究

(三)总结阶段(2009.9—2010.8)

1、全面收集教学设计资料。

2、撰写课题总结

3、评价、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四)推广阶段(2010.9—2011.2)

1、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2、收集信息,反馈情况。

第三篇: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一、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不仅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要展开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评价。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教师应该一改这种思想,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初中教学有效性展开综合性分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转变,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数学的一项新要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作用。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始终存在一些列的问题,要想使这些问题与弊端得到解决,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纵观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实现。

(一)合理创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意识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是十分乏味的,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分析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存在于课堂中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该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寻找与学生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在每节课的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掌握各种类型的例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必立刻将问题的答案给学生,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自学能力在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细节性的问题,并利用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问题引到其他学科中,最终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注意选择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已经更加成熟,各种教学方式都可以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最终必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始终存在着杂乱无章的现象,教师如果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并结合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对教学任务进行完成,让学生在分析与讨论中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学有效性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大量教学研究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图画等的观察形成抽象性思维,进而将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那么教学有效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就要合理创建教学情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方式,并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合理使用,那么,最终必将会使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得到实现。

第四篇: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核心理念

小班化教学——目前我市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核心思想】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验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教学思想。

※关注数学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

※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实验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手段,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关注量化和可测性。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检测,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对“乐学”的追求,又有助于教师对“人师”的追寻;它还继承了我国“教学相长”这一教学传统思想,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可以促使教师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

(2)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更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加强。

可能的创新之处:

(1)从选题上的创新在于把小班化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出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系。

(2)从研究人员来讲,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基本上涵盖了南京市初中小班化实验学校,面广人多。试图用此课题为抓手,带动市内各个小班化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一批学有专长,能够从小班化学科教学规律出发,成效显著的教师。

(3)从研究方法上,以子课题为单位,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量化的课堂行为跟进观察表,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研究,从技术上也力求研究的有效性。总结撰写出本课题研究的一批论文,带动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种理论建构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新的教学理论研究之案例。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柯亨及其同事于1983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有20-30人组成。法国1990年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加拿大小学班额平均20人,日本小学班额平均30人,新墨西哥州小学每班平均在24人左右。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中,Stigler(1999)认为:日本学生的高成就是因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而这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授业研究(Lesson Study,也就是课例研究)相关。

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有如下特点:

(1)借鉴、模仿国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从理论上对小班化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如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介绍给国人,另一些则是立足于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从局部进行研究论证,对它进行总结和提升。

(3)将小班化教学与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相衔接。如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本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关系,等等。

(4)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报告。如北京市西城区、武汉市武昌区;走进阳光地带(天津南开区龙城小学);太原市黑龙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试验;大连市甘井子区“小班化教育研究”之点滴,苏州市钟楼小学主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

总之,从国外看,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上,其观点大都有实践研究加以支撑,研究过程中尽管有触及到课堂互动问题,如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大都基于教学论,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小班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尚有欠缺。

近几年随着我市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加入了小班化教育的行列中,更多学生有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提升了市民的教育幸福感。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下,将把重点放在提高学习的效率上,也就是谋求更富成效的小班化教育。即南京小班化教育已经从‘广泛播种’走向‘精耕细作’阶段。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数学实验教师的追求。

四、理论依据

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则是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与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小班化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润泽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加大情感投入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

1.有效教育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2.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明确了学生智能的多元化的倾向,每个孩子有着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或潜能应当充分发扬,但并不是一味追求“专长”“特长”,而要利用他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个定义包含着几条重要的内容,其关键方面是:比较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在规定的范围内,获得学生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最优效果。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启示: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要点

研究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研究目标内容要点:

探寻初中小班化学校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与方法,即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进行初中小班化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探索具有小班化数学教学特色的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发展;构建适应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建设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感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已经成立子课题组: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梅园中学老师陆艳,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11个学校。

2.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组长:九龙中学老师余凤荣,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8个学校。

3.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研究。组长:虹苑中学老师马燕,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8个学校。

4.初中小班化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组长:西善桥中学老师钟山,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9个学校。

目前各个子课题组已经成立,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课题是什么?自己在组里的作用是什么?本学期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子课题组还制定了本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另外,课题组还建立了多渠道的联系:电话、Email,飞信和QQ群等方式,保持多方联系畅通。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备课、上课为主,通过对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有效作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教师成长等七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每一个,让每一节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让每一次数学活动都有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六、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

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各个子课题都采用该方法,按照子课题研究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

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各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积累经验和案例。

(二)研究对象

各小班化实验学校的学生。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8)

(1)成立课题组,确定子课题组组长和人员(2009.5—2009.6)

(2)各子课题组结合总课题实验方案研制该子课题的研究计划(2009.5—2009.9)

(3)撰写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申报课题(2009.9—2009.10)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9.9—2011.07)

1.进一步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探索,按子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组织各种教学研究、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探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评价办法等,及时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体会和感想;利用例会或专门时间组织课堂教学交流,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小班化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思路、策略。

3.参与各子课题的实验教师积累资料。

4.及时研究和调整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和评估阶段(2011.09—2012.07)

1.整理和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素材(教学案例、教育个案、优秀论文、视频录像等)。

2.总结各子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撰写实验报告,申请结题。

3.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结题。

4.召开小班化教育推介会,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八、预期成果显示

1.全面改善小班化数学学习状况,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高,及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三项指标好于市平均水平。

2.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方法及途径。

3.基于各个子课题的实验结果。

4.编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教学案例集,三年内课题组有10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5.教师专业成长较快,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跃上新台阶。

6.各子课题和总课题完成结题报告。

我们期望能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起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数学教育管理体系。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新、专业成长快,初步建成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啤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推进率逐步上升。力争本课题的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使每所小班化学校都发展成为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社会信誉较高,学校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小班化精品初中。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想法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想法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受教育目的、评价内容的影响大多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不加咀嚼地呆读死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而数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思维作为对象的学科,它高度抽象的特点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难懂难学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并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性的方法来学习,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采用以引导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从学生数学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加强方法指导。

1.转变角色,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1.1.坚持民主,关心并理解学生

传统教育比较讲求“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威是不可动摇的,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讲,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十分希望获得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不断地增强,他们也渴望获得应有尊重与关注,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忽视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的特点,对学生缺乏理解、耐心和细心,缺乏应有的尊重、爱护与指导,动则滥用权威,强制压服,力求把他们塑造成一群毫无个性驯服的“羔羊”,则我们的工作将会在抵触和反抗的漩涡中频频触礁,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将逐渐削弱,学习基础漏洞百出,弱不禁风,从而为蜕变成后进生埋下了伏笔。

1.2.加强与学生平等交流,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应在知识教学和班主任管理中适当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在情感交流上应该与学生平等,如果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没有“敬”,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有“威”而没有“信”,师生就不能沟通。因此,教师应经常走进学生的心里与他们共同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语气尽量的和气。只有教师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还是人与人、你和我的关系,让教师更多的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流者,敞开双方的内心世界,则学生会觉得老师不仅是可亲可敬的师者,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而课堂上一旦形成这种氛围,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奠定基础。

1.3.关爱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优秀生和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重视优秀生、忽视甚至排斥后进生是部分教师的工作“定理”,其实在教学过程可适应降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引导后进生回答一些问题,多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用平等理解信任激励的态度和方法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教,以公正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在成长道路的得失,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式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在课题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中恰当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2.1.1.问题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和恰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数学实际,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有针对性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

2.1.2.问题情境要有方向性 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1.3.问题情境要难易适度 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2.1.4.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 足够的等待时间能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高、猜测性提问和回答增多、推理活动增加、问题多样化、问题和回答的灵活性增大、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大、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期望效应提高。

3.把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们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因此在平日教学中老师感到沉闷、学生不敢不愿不能是有其原因的。经过调查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受大纲要求的影响,没有认清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这种能力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缺乏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来看,大概可分三类:一是没有兴趣,缺乏提问的主动性就不想问;二是有兴趣但怕问的不好,同学会笑话,老师会责怪,缺乏提问的信心,就不敢问;三是有兴趣又敢问,但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缺乏提问的方法,就不会问或不善于问。面对这些原因,教师应依据教育目标特别是在重点难点处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点燃智慧的火花。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些反对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平时有些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究其原因主要是怕提错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游戏、竞赛等形式,如让一些小组提出问题,一些小组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大胆提问,勇于质疑并大胆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的好坏、难易,教师并不加以批评,只作鼓励和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上来。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愿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学生能够提出来,首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再加以判断,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慢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而言之,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好学好问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学会问会答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下载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学习《教师教学智慧》有感 水鸣中学 赵卫连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应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首先是“我要去那里”,即教学目标的制......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地理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摘要] 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2、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3......

    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以及对......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5篇)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多年的文言文教学教学,但依然走不出老的套路,成绩也提不上,我认真地思考总结了一下原因: 1、诵读不够。在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教......

    对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对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本文中通过让学生具备应有的词汇基础以及让词汇教学的形式多样化这两个方面对初中英语的词汇......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合集)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

    如何通过评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通过评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