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商务星球版新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章 亚洲 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过程与方法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学习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学习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教具准备
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洲吗?你知道陆地最低点死海位于哪一大洲吗?
所有这些答案都在亚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亚洲.问:亚洲的全称是„„ 答:略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活动一:课件:图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学生回答)课件: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同学回答)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并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最先完成.(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活动二:课件: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活动三:课件:亚洲地形图
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2.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教材图7.2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板书: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课件:亚洲地形图.(点击鼠标,把30°N用红色标出来)教师: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沿30°N把亚洲分为两部分,其中30°N以北的一部分变为立体图并竖立起来,得到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1.读图7.2,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板书: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以问题方式用大屏幕显示,教师读,学生说答案)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课件)播放亚洲风光图.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口头完成练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经过精心准备,对相关地图进行字母标记,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篇:7.1世界第一大洲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七单元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第1课 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说明依据。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
3、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及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 :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重、难点: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实现知识迁移。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讲授新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
活动: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教材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板书: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1.读图,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板书: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介绍了如下内容。(教师读,学生说答案)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长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作业:完成学案习题
第三篇:7.1 世界第一大洲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七单元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第1课
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能力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教具准备
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2.自制投影片、课件。※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洲吗?你知道陆地最低点死海位于哪一大洲吗? 所有这些答案都在亚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亚洲。问:亚洲的全称是„„ 答:略
[讲授新课]
课件:图7.1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学生回答)课件: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同学回答)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并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最先完成。(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课件: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课件:亚洲地形图
活动: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2.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教材图7.2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板书: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课件:亚洲地形图。(点击鼠标,把30°N用红色标出来)教师: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沿30°N把亚洲分为两部分,其中30°N以北的一部分变为立体图并竖立起来,得到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1.读图7.2,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
板书: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介绍了如下内容。(以问题方式用大屏幕显示,教师读,学生说答案)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反馈练习]
1.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中国
B.俄罗斯
C.哈萨克斯坦
D.沙特阿拉伯 2.东亚唯一的内陆国是()A.韩国
B.日本
C.朝鲜
D.蒙古 3.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柬埔寨 B.越南
C.新加坡 D.印尼 4.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A.红河平原
B.关东平原 C.湄公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国家跨赤道的是()A.新加坡 B.马尔代夫 C.斯里兰卡
D.印度尼西亚 6.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我国的()A.元江
B.怒江
C.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 7.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A.里海
B.黑海
C.巴尔喀什湖
D.咸海 8.亚欧两洲的分界线通过下列哪个湖泊()A.死海
B.贝加尔湖
C.青海湖
D.里海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第1课
世界第一大洲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日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教学重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过程:
一、东亚岛国
(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②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③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4)读图,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二、湿热的气候
(1)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日本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知,日本在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国土狭小,地处中纬度,并且跨越的纬度较多,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日本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降水量 东京3.725.11610毫米 北京—4.726.1636毫米
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三、发达的经济
(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
日本是世界上十分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强国。二战之后迅速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世界前列。
①分析日本经济的不利条件。
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思考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
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缺乏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依赖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②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地图册日本商品出口图,说明日本“进口-出口-进口”的模式。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2)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3)日本的农业:稻米、畜产、蔬菜
(4)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日本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我国隋唐时历史,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到中国不定期地学习,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许多文字还保留中国的汉字。近现代,受欧美国家的影响。
从服装上看,日本既有本国传统特色的“和服”,又流行朝气蓬勃的“西装”等洋服; 从房屋上看,既有传统的房子又有精致高大的洋房。所以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带西方特色的现代气息。
第五篇: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为主
依此得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的特点。
6、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看看它们分布于印度的沙漠方位。学生:在图上圈出相应国家,判定其方位。
教师归纳:巴基斯坦位于印度西北部;中国,尼泊尔,不丹位于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位于印度东北部。
7、自主学习p70“文明古国”完成相关练习。(多媒体展示)(1)、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肥沃的平原,平原 孕育了灿烂的古印度文明。早在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 家。
(2)、古印度人在、、、等方面成就卓著。列如: 古印度人发明了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 字符号。
(3)、印度是
教和
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佛教不断向外传播 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
,地区。
(4)、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 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宗教在、和个人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印度是个文明古国,宗教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印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8、课堂检测
读图填写下列标号中相对应的名称
国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半岛:D ___________ 河流:E ___________ 山脉:F ___________
三、后20分钟活动:观看视频《神秘的印度》,从更多的视角让学生更加只管地了解印度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印度
1、地理位置
2、地形和地势特征
3、文明古国
五、教学反思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它凝聚了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印度与中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本节课首先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故事引入,紧接着读图分析了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的陆上邻国等。还学习了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及其分布特点。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图能力,学
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