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7: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第一篇: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规划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通过对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解决在地下空间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在老师指导下,结合相应的课本及相关资料,遵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定,按进度独立完成规划设计,并绘制出相应的平面图。

具体内容包括:进行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坡度设计,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地下街的平面布置,绘制地下街平面布置图;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一)课程设计要求

(1)任务书要求

课程设计资料包括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相应图纸。

查阅图书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对所指定的规划区域进行有关调查,熟悉并了解该地区的地面空间构成情况,分析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地下空间数量,并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地下空间特性和地下空间资源特点等因素,规划地铁车站区域地下空间的城市职能、内部构成和外在形态,绘制地下空间规划图;然后根据规划初步结果进行安全防灾减灾设计和工程量估算,给出有关规划结果和评价指标值。

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专项空间规划设计说明书,其中要清楚的显示本次调查分析、规划决策的全过程以及定性、定量计算分析的结果,并附有区域地下空间分层规划图和地面红线图,和地下空间资源红线图。提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数据齐全、计算正确、图文并茂;规划图要求图面整洁、尺寸齐全、表达规范。

注意培养自己对现场调查能力。在调查过程中,应针对所考查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都要来自指定区域的调查和文献检索。

(2)课程设计数据

1、题目:设计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与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相结合的两层地下建筑。

2、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地下停车场平面图、地下街平面图、地面平面图、停车场出入口坡道剖面图,整体坡面图。

(2)、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平面布置构思以及相应说明(打印,题目宋体,三号居中,正文宋体小四)。

(3)、说明查阅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3、设计资料

本课程设计为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与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相结合的两层地下建筑。工程选址于两主道中间大型广场下部。地下停车场主要解决城市地面停车困难问题。地下商业街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等服务。耐火等级为1级,防水等级为1级,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框架结构。

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积4000㎡,停车总数70-90辆,外墙采用3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并在外围设置防水结构。柱子一律采用600㎜×600㎜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部采用240mm厚的砖墙来隔断空间,其中男女卫生间用120㎜的卫生隔断。

地下商业街总建筑面积4000㎡(含下沉广场)。外墙采用3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并在外围设置防水结构。柱子一律采用600㎜×600㎜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部采用240mm厚的砖墙来隔断空间,其中男女卫生间用120㎜的卫生隔断。

地面为大型广场,广场内0.3m厚的覆土,覆土之上做绿化处理,并布置适量公共娱乐设施。地面广场靠下沉广场边缘设置1.5米高的护栏。地面广场东北和西南角处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

(二)、报告书的要求

(1)目录格式

封面和扉页同任务书。

目录采用“引用”-“目录”自动生成。目录格式如下:

第1章 XXXXX(1级标题,黑体小四号,顶格,特殊格式无,段前0.5行,段后无,行距18磅)„„„„„„„„„„„„„„„„„„„„„„„„„1 1.1 XXXXX(2级标题,黑体小四号,特殊格式 首行空2个字,段前段后无,行距15 磅)„„„„„„„„„„„„„„„„„„„„„„„„„„„„1 1.1.1XXXXX(3级标题,宋体小四号,特殊格式 首行空3个字,段前段后无,行距15磅)„„„„„„„„„„„„„„„„„„„„„„„„„„1(2)正文格式:

正文只使用3级标题。一级标题居中,段前2行,段后1行,3号黑体。二级标题左对齐,段前1行,段后0.5行,四号黑体。三级标题左对齐,段前段后0.5行,小四黑体。

正文汉字使用小四号宋体、外文使用Time New Roman.最小行距20磅行距,特殊格式首行空2字,左右两端对齐排版。

插图插表一般版面占一页纸的高度不得大于1/2;小图占页面的1/4;大图占用页面横幅。图表名采用“引用”-“插入题注”自动生成,5号宋体;表内文字采用5号字体。

三、规划内容

1.规划设计依据。说明任务书下达的规划内容、目的、设计使用的有关规范文件。

2.现状调查结果。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获取的调查结果:当地 的地面空间分布状态和城市功能结构、用地性质和分布、已有的地下空间分布状态和城市功能结构;气象气候和地下空间资源的工程条件。显示相应的调查现状图。

3.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根据调查所得的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和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并对地面和地下空间进行合适的分配,计算规划期末的空间需求量。

4.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规划期末的地铁车站客流量预测,综合体的城市功能空间规模,对拟布置在地下的空间选择布局模式和进行总体布局,并明确自己的专项规划空间内容。

可供选择的专项功能空间有:地铁车站主体,地铁车站商场,车站管线共同沟,综合体防火,车站公共停车库,地下枢纽车站换乘通道,车站综合体的安全出口。

5.专项空间规划。首先明确本规划功能空间的内部构成,规划原则和拟采用的设计方法,从平面布局、垂直布局落实地下空间形态,并用小图标识出有关空间尺寸,显示分析计算过程和结果。规划结果绘制地上地下空间红线图。

6.防灾减灾和空间协调规划。对本人设计的专项空间进行有关的防灾减灾设计,指出应该具备的安全措施。根据功能协调原则,指出相关的专项功能空间应有的配套协调措施。

7.评价。从数量上统计规划空间的工程量、空间提供的建筑面积,并进行一些有关的评价指标计算。定性分析对城市容量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

8.总结。阐述本次规划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心得体会。

四、考核

(1)现场调查能力。根据采用的调查方法和调查资料处理结果。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规划说明书表现出来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基本规划方法运用情况。

(3)创新能力。根据说明书显示的规划结果、规划方法所具有的创造性、新颖性、科学性来评价。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阶段 准备 分析 设计 撰写

阶段内容

文献检索、现场调查、问题提出 问题分析和设计方案选择 设计、画图、评价 编写报告、装订说明书

时间 1 1 2 2

六、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地下空间建筑与防护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汽车库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蒙特利尔地下空间规划(本站推荐)

蒙特利尔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蒙特利尔的地下城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室内步行网络之一,步行者不必外出就可以漫步在32km长的走廊、地道和购物中心之间。然而即使是这种规模,今天蒙特利尔所谓的室内城市也没有依据一个预先制定的整体开发规划,它的扩展是1962年以来蒙特利尔市实施了一系列项目的结果。

自1962年创建以来,蒙特利尔地下城的发展从没有被最初的总体规划左右过。我们必须考虑到当时的情况,蒙特利尔像大多数北美城市一样没有城市规划。实际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规划实践确切地说是用各种规章制度来控制城市开发,比如用地区划(zoning)。很难说如果有一个总体规划,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也被称为室内城市)是否会建设得更好。逐个地批准项目一样能够形成现在这个城市中心,形成一个有着防护功能的大尺度的人行网络;它有着卓越的特质,如能够抵御坏天气,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对城市中心商业和旅游活动具有吸引力。当然,过去也犯过一些错误,但是都通过及时修订规则和激励措施进行了纠正。

现在,具有44年多历史的蒙特利尔室内步行网络已经扩展到超过32km,在街道上有大约900个出入口,每天接待500 000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同类型步行网络之一。被连接在一起的建筑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办公、商业、居住、大学以及其他机构。有65座大型综合建筑连接了10个地铁站、2个火车站、2个城际长途汽车枢纽、31个地下停车场、1 060套住宅、1 843家商店、3个会议中心和展览馆、9个酒店的4 265套房间、10家剧院和音乐厅以及一座博物馆。以步行网络和地铁的互相依存关系为例,通常用来解释蒙特利尔地下城起源和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与恶劣气候有关的生活质量,因为蒙特利尔不仅冬天寒冷,夏季还很湿热。室内城市还能够缩短行人在户外的停留时间,并且能减少交叉路口频繁的人车冲突。

当代的蒙特利尔市中心从1950年代后半期才真正开始建设。横贯大陆的铁路和中央车站的拥有者“加拿大国家铁路”(CNR)决定在1958年建设一个新的总部,紧邻中央车站还要建一个大饭店。下沉的铁路站场把中心区一分为二,这两座建筑部分地覆盖了巨大的铁路站场。

1958年,加拿大国家铁路(CNR)又决定建设维莱玛丽广场(Place

Ville-Marie),该广场也位于铁路站场上方,就在中央车站的北面。这个占地产综合项目于1962年落成,成为象征着城市新中心的一个最壮观的组成部分;由于修建了两条连接中央车站的地下通道,它也宣告了室内城市的诞生。这个室内城市的雏形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和美国规划师文森特·庞特(Vincent Ponte)的作品。它具有混合使用功能、人车分行和全天候等特点。但这仅仅是庞特更广阔目标的一部分,受到1930年建成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启发,他要在蒙特利尔创造一个三维的城市。庞特的多层城市概念如此有说服力,以至于蒙特利尔其他的大型项目投资者也纷纷效仿。1964年,在维莱玛丽广场以北当时的大型百货商店周围的大多数土地拥有者都认同这个概念,他们授权庞特对这个区域制定总体规划。尽管是为私人投资者制定规划,但是庞特和蒙特利尔市规划部门进行了紧密的合作,规划部门希望通过建设一条新地铁和扩建林荫大道把蒙特利尔塑造为一个国际性大城市。庞特宣称,与政府之间的这种合作是建设地下城市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这一总体规划的内容只停留在理论上。按照规划,它的发展将围绕着一条始于维莱玛丽广场的中央大道,这条大道将被拓宽并且两侧的建筑底层是商业。这些建筑被一个多层室内步行网络连接在一起,绵延10km,连接着酒店、餐馆、电影院和购物中心以及市中心的百货商店。这个网络的形成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由城市中心地铁站、火车站和城际汽车网络产生的客户群来维持。在计划中,庞特的室内步行网络总体规划可以连接14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37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3 500间酒店客房、一个主要展览中心、9 000个室内停车位、4个地铁站和2个火车站,每天能接纳50万人。这个总体规划停留在一个初期的城市中心开发战略上,是一种公共和私人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然而因为197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它不可能全部按时实现。不过,通过许多房地产项目不断地发展这个网络,在多年后室内城市的最终布局还是与当初的规划十分相似。

尽管维莱玛丽广场是室内城市发展的开端,但是蒙特利尔建设地铁的决定才真正成为释放地下空间开发的机制。随后,蒙特利尔利用为地铁及其站点而设立的土地银行,作为室内城市的第一个开发工具。建设地铁的决定是在1962年维莱玛丽广场开业前不久做出的,1963年蒙特利尔获得1967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后加速了地铁的建设。室内城市的成功还与城市中心两条地铁线的位置选择有关,为了鼓励站点周围未来的开发,地铁线在城市中心不太发达或者没有商业设施的街道下面穿过。地铁站之间的距离很近,同一条线路相距500m,不同线路相距750m,这样有利于以后通过连续的步行走廊把建筑相互联系在一起。为了促进在地铁周边土地上进行建设开发,蒙特利尔创造性地把地铁上空的建设权(aerial rights)投向市场,通过公开招标授予投资者75年的长期租用权。通过这一措施,蒙特利尔要求投资者放弃通道的地役权或开放新建筑内通往地面街道的通道的公共路权,在地铁站的运营时间内提供通道,即使在建筑已对公众关闭的时间段内也要开放通道。这些通道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完全由开发商承担,但在双方达成协议后属于城市财产。同时,蒙特利尔还在公共领域的占用方面有所创新,如果车站没有紧邻待开发的土地,那么获得地铁上空开发权的开发商被允许通过街道下面的通道将自己的建筑和地铁站连接起来,这种通道属于公共领域。在这类合约中包括一些技术性承诺,例如公共设施的重新布置,如果需要的话,街道和人行道还要进行重新铺装。由于这些通道用于联系地铁上空的开发项目,所以相关的工程费用都由开发商负担。

1960年代采取的这些措施当然还不够完善,当时室内城市的开发都聚集在地铁站周围,问题在1970年开始显现出来。一个开发商希望和隔壁的一个项目连通,后者是一个地铁上空开发项目,并且已经有了与地铁站联系的通道。但是隔壁的业主表示,如得不到对方财政上的补偿就拒绝向他开放通道,其结果就是这个开发商需要另建一条绕远的通道与麦吉尔地铁站(McGill)取得联系。这种情况的出现迫使城市当局对建筑地下层提出另外一个路权要求,其中包括地铁上空建筑或是经允许占用公共领域与地下道路连接的建筑,这些建筑的业主既不能拒绝邻居通过他的地下层通道取得道路联系,也不能要求对方给予财政赔偿。由于承担了在地铁运营时间段向城市提供路权的责任,有关公共领域占用的合约在室内城市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战略性的角色,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比一个总体规划

还要重要。在宣布蒙特利尔将主办1976年奥运会后的一年中,室内城市进一步得到扩张。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德斯亚丁斯大厦(ComplexDesjardins),它的特点是拥有一个巨大的室内公共空间。蒙特利尔在1972年仍然没有总体规划,但是从政府获得了一些独特的房地产计划审批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ary approvalof real-estate projects)。开发协议或项目地役权成为城市当局支持室内城市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协议性的用地区划将被整合为一个单独文件,经过蒙特利尔市议会批准,所有的条款允许投资者突破某些用地区划、密度和停车位指标,作为建设地下通道和支持室内步行网络向政府转让路权的补偿。1972年,这种开发协议在德斯亚丁斯大厦项目中首次使用,该项目于1976年完工。此后,这种方法被用在城市中心所有的重要房地产项目中。

在庞特的总体规划之后又过了20多年,蒙特利尔才开始室内城市规划的实践。1984年由蒙特利尔城市规划部门编制的规划文件比庞特的总体规划更加具体,并且基于以下5个目标:(1)把两条地铁线通过连续的走廊联系在一起(2)把社会文化设施和地铁联系在一起(3)把主要商业街和地铁联系在一起(4)如果人流量较大,把同一条线路地铁的车站通过走廊连接在一起(5)把空置的大型地块和地铁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室内城市总体规划的最终版本中,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节点形成一个中央网络,环绕的分支通往周围建筑。遗憾的是,这个总体规划没有被提交给城市议会,因为它不是在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制定的,而政府还没有开始着手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有关室内城市规划的建议提交给行政当局,作为指导未来网络发展的参考框架,并且可以作为对投资者的指导。不过,地下网络后来的一些发展遵循了这些指导原则。例如,1993年通过伊顿中心(Eaton Centre)和维莱玛丽广场(PlaceVille-Marie)之间的步行道路将两条地铁线连接在一起,还通过魁北克大学和康考迪亚大学与地铁站之间带顶棚的通道将地铁线路连接起来; 2004年,国际区南半部分的网络连接几乎已全部完成。

一直到1992年,蒙特利尔才通过了第一个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开展了大量咨询活动的基础上,从1988年发布关于城市中心的指导性说明开始,直到1992年此规划才得到批准。在面向公众咨询所发布的指导性说明中,提出了三

个有关未来室内步行网络发展的选择方案进行讨论:(1)允许任何由私人提议并资助的网络扩展项目,鼓励创建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功能连接;(2)对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连接网络扩展项目进行限制;(3)停止室内步行网络的任何扩展。在1988年的公众咨询中,总体规划咨询委员会(Master PlanConsultative Committee)提出建议,允许任何由私人部门资助的室内网络扩展项目,但需要研究其影响来作为项目的支持依据,使这些扩展项目能够达到使用舒适和安全的标准。在蒙特利尔城市总体规划的最终版本中,为室内步行网络创造场所的地位不如在指导性说明中那么重要,这表明蒙特利尔没有将网络规划作为一项优先行动。实际上,在为总体规划实施而通过的用地区划法规中,仅有一项关于地下零售商业的措施符合其中的新规则,那就是我们在计算一个新项目的容积率时必须考虑到地下商业面积。这种做法对废除鼓励投资者把他们的建筑和室内城市连接在一起的激励措施将会产生影响。

蒙特利尔室内城市最近一次重要的扩展是2003年的国际区计划(QIM: Quartier International de Montréal)。这个项目 使室内城市在博纳文图拉(Bonaventure)、维多利亚广场(Square-Victoria)和武器广Place-d’Armes)的地铁站之间获得了重要的东西向联系。根据1984年的步行网络总体规划,从皮尔站(Peel)到艺术广场站(Place-des-Arts)可以全部通过室内城市网络进行联通,不必使用地面交通。蒙特利尔国际区(QIM)负责管理这个计划中的公共领域建设所需的公共和私人资金。QIM的启动主要依靠各部分业主的介入,他们聚集在重新组建的联合组织ARQIM中,全心全意地支持这个项目,通过一种地方改良税(local improve-ment tax)集资800万加元。私人部门的这种参与集中在公共领域改善和室内步行网络扩展等方面。私人业主组织的重新组建,对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产生了有利影响,因为这个区域内每座建筑都将分别从地役权中获益,经由QIM与城市当局进行协商获取地役权,包括获取准许使用公共领域来建造地下通道。在第一个总体规划发布后10年,蒙特利尔开始更新规划内容。在2002年通过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室内步行网络成为吸引步行者而不是私人汽车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总体规划中有了相应的导则,但是改善网络的详细规划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不管怎样,新规划制定了以下对室内网络发展进行指导的原则:(1)确保和室内步行网络连接的建筑维持与街道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最大化设置人行道的开口和直接通道,鼓励能够增加路面活动的商业用途;(2)确定并实施标准来统一形式(通道、设计、灯光、通风)和网络的营业时间,同时保证其养护和公共安全;(3)在整个网络内引入一套标识系统来增强使用者的方位感;(4)致力于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普遍适用的通道;

(5)以鼓励公共交通为目的来确定室内步行网络的指导和开发导则。①

① Jacques Besner.总体规划或是一种控制方法?——蒙特利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案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7(6)

第三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综述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规划

1概述

1.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国际经验

国际上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并认为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并以此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不仅许多发达国家在积极展开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30年代的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人防工程。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在城市交通的改善方面。工程建设方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正在日益扩大,开发速度加快。一些经济发达、实力较强的大中城市,对地下空间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开发利用。全国已建成的防空地下室近3500万m2;规划方面,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许多城市开始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或专项规划。目前在大连、青岛、杭州、温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完成了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还有许多城市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也都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含人防)专业规划;科技研究方面,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如中国工程院1999年完成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又名:《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是近几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的体现。

1.3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土资源,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中心城市密度,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加城市绿地,保持历史文化景观,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①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②通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城市的总体防灾减灾能力。③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城市能耗。④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存在问题

地下空间规划,实质上是地面城市规划的延伸。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起“龙头”作用和“协调导向”作用。我国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经验。特别是如何协调处理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的关系,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地下工程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和难以更改的特点。因而比地面工程更需要有预见的统一规划和按规划有序的进行建设。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从世界范围来看,是从专项规划入手,逐步形体系统的。专项规划中以地铁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为最突出。其中地铁规划的实施使整个城市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成为可能。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既是一个古老的事物,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随着人们对城市地下空间这一资源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城市高效率运转的要求更高,城市规划中融合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和全面规划。特别是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脱节,布局不合理,利用水平低,影响了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与发展,造成了地下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囿于固有观念和认识,或停止于投资方的私利追求,各行其是,分散开发,前后失调,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城市的整体效益和效率。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全面规划。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一般是作为城市人防专项规划制定,只是解决城市战时防空袭的需要,仅部分工程局部地结合了城市交通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规划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分系统,既缺乏各分系统之间、各个设施之间的有机结合,也缺乏地下和地面之间的协调,更没有未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安排。

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问题的研究思路

3.1指导思想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目标,是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特别是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来制定的。

研究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各城市总体规划及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等。

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序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技术与方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理论体系。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的具体目标是:①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开发政策、规划设计技术,为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②为建设和谐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达到地下空间建设在内容、规模和需求规模预测方面的科学性;③建构与城市规划各层次相对应的、以控制与引导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指导地下空间开发的合理运作,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可操作性,促进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条例化,规范化、法制化;④通过系统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级研究人员,促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努力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2开发战略研究

开发地下空间不仅是一系列的综合性技术工程,还是一项涉及许多方面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建设生态节能型城市、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诸多前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战略研究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国家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具体目标,纳入计划,纳入计算综合国力的指标体系。要对我国21世纪上半叶地下空间开发进行预测是比较困难的,但对适应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20年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前景进行预测却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到2020年,我国的GNP的增长率仍将保持6%以上的水平。参照国际上的经验判断,到2020年,我国的地下空间处于中期和远期的过度时期,应向高水平发展。而部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更应领先于全国。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订,加强全面规划和管理,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到2020年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将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广泛发展,有望实现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的集约化,解决中心区高密度疏解、扩充基础设施容量,达到人车立体分流,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及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作用。可以认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建设生态节能型城市、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诸多前景。

3.3规划体系研究

地下空间规划层次研究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开发战略、开发层次、内容、期限、规模与布局等。地下空间建设规划是在发展规划指导下,对地下空间使用性质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开发容量、地下交通组织、各类配套设施的安排、工程量估算和经济指标分析等。要明确每一层次规划的内容、深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上位规划对下位规划的指导。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和发展预测,提出与地面规划相协调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原则,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功能、规模、布局,对各类地下设施进行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对地下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确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情况和发展条件;②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预测,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③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④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⑤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⑥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重点需要解决的是4个问题,即:①地下空间的功能确定;②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③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④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详细规划阶段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不同使用性质空间的定位;②各种地下空间的开发容量确定;③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④地下空间的各类配套设施安排;⑤工程量估算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⑥地下空间使用管理规定的制定。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法研究可包括: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现状、发展条件、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布局和设施配置要求。按照城市对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特殊用地的总需求,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层次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3.4指标体系问题

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资源而言,从客观上看所有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而如果考虑建设成本和需求,有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就不可用。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地铁和地下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地区、居住区、中心商业区等。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总体布局与地上总体规划布局相比,有其特殊性:如地下空间开发目前是遵循以点状集中开发为主,逐步形成线状、网络状的建设时序,开发强度大、容量有限,相对于城市地表的成片开发建设来说,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内容和形式并不与地上空间完全对应,功能结构也有差别。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既要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独立性。同时地下空间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要求亦与城市地表空间有所不同,在空间环境、配套设施、设防标准、建设施工等规划设计方面都有不同于地表的特殊要求。因此应该在地下空间建设规划层面上,研究制定适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和容量的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在总体布局阶段已确定地层开发深度、建设时序、适建项目等内容,应该研究制定在地下空间建设规划阶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土地使用强度和容量控制、建筑布局控制等规划技术指标和标准规范。另外,在地下空间交通组织、配套公用设施、工程管线设施方面,作出相应的技术规定,形成一套完整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技术规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健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有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包括:研究城市规模、用地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等要素,进行控制要素的选取和指标的确定,形成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基础理论。明确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开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建造控制指标、设施配套控制指标以及引导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对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评估,通过案例对各种指标进行比较、验证和修正,完善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表达与应用。

3.5开发利用规模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并以城市总体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为依据。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确定合理的规模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关系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安全配置问题。只有把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问题,才能通过地下空间规划引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研究。

例如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一方面小汽车的发展已引发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因此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已开始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问题今后将形成一种大规模开发趋势。另一方面,地下车库的建设无论是作为城市静态交通设施的需求,还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分布,或者是交通工具间的换乘等,最终是由城市的需求和用地性质所决定。

3.6竖向分层问题

地下空间竖向层次的划分必须符合地下设施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几乎所有城市道路下都敷设有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各自形成系统网络。在地面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尽可能与上部的地面建筑物结合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建设。竖向层次的划分除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性质和功能有关外,还与其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道路广场、绿地或地面建筑物下)、地形和地质条件有关,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规划,特别要注意高层建筑的桩基对城市地下空间使用的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层次划分的控制范围一般为:①地下0~10m左右,安排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和排洪暗沟;②地下0~20m左右,安排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科研教育、轨道交通站台、人行通道、停车库和生产企业等人们活动频繁的设施;③地下10~30m左右,安排轨道交通的轨道、地下机动车道、市政基础设施的厂站、调蓄水库和贮藏空间;④地下20~30m或更深范围,可作为城市某些特殊需求和采用特殊技术的空间需要。已编制过交通(轨道交通、地下人行和机动车道、地下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和人防建设等专项规划的城市,在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时,按照专项规划在地下空间竖向上的要求,可以比较具体地确定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点的竖向位置。

3.7城市地下综合体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体是指在地下建设以三维方向发展的一种地上与地下系统联系、输送、转换的联结网络,并结合商业、存贮事务、娱乐、防灾、市政(包括公有私有的)等设施,共同构成用以组织人们的活动和支撑城市高效运转的一种综合性设施。其主要特征是:功能上的多重性、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组织的有序性、开发建设的联合性、以及工程设施的综合性等。已被人们视为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由于地下综合体使得城市的地上与地下输送网络在综合体内会结、转换,大量人流通过综合体内的商业、文化事务等设施,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人流活动中心。这种多功能中心,实质上已构成城市中心活动的“发生源”,也是城市繁荣的“支撑点”。

3.8防灾规划问题

我国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从大规模构筑人防工程开始的。人防工程是专为防空袭而开发建设的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下工程。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最初也是以防核袭击的能力来划分的。目前人防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目标是全面提高城市的整体防御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无形中增加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隐患。因此,在城市地下空间防灾规划中不仅要考虑自然灾害防御,还要考虑人为灾害的防御。

从目前来看,城市规划编制中已涉及到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如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强调北京是一个重点设防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并提出城市防灾指导思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增多,这比自然灾害更为复杂。今后除自然灾害外,可能会增加的是造成全社会范围,甚至是全球范围影响的多重连锁或交互发生的人为灾难,其造成的破坏力甚至大于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因此必须强调政府调控作用。在今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中,应注意研究土地利用限制性措施、相关建设措施、环境管理措施、预警应急措施等问题,便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陈志龙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1997年.[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王文卿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4]《迎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潮》,钱七虎,岩土工程学报第20卷第1期19981月.[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科技研究》,汪科,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之十一《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科技研究》.

第四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

课程论文

题目: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探讨和分析

姓名: 万志文

专业: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

班级: 052113 学号: 20111003912

目录

一、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1 1.1国外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1 1.2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2 1.3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2

二、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3 2.1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的特点.............................................4 2.2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合.............................................4 2.3城市地下综合体中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7 2.4入口及外观设计.......................................................9

三、国内外地下综合体介绍....................................................11 3.1 巴黎卢浮宫地下综合体................................................11 3.2香港九龙站交通城....................................................13 3.3上海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14

四、地下综合体的建设方针....................................................15 参考文献:..................................................................16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探讨和分析

万志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有限的地面空间越来越难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城市地下综合体在城市建设立体化“生态化”系统解决城市(副)中心商业“娱乐”交通等问题显示出优势!本文从地下空间的发展概况入手,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作简单介绍后即针对城市地下综合体这一特定建筑形态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论述,从建筑空间的布局到建筑的室内设计,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设计方法的分析来总结出对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地下综合体 前景发展 整合设计

一、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城市地下综合体是指多功能大规模地下空间建筑,是伴随着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具有高密度“高集约性、业态多样性、复合性的特点,能适应城市多样化生活,并能进行自我更新与调整。从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来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时机和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人均GDP 超3000 美元时,就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物质基础。2012 年,中国人均GDP为 6100美元。我国诸多城市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物质基础。考虑到商业需求”缓解交通压力等因素,地下综合体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在地下空间利用的首选模式。1.1国外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

从1865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系统),各个国家、不同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各自发挥作用。

法国巴黎 Les Halles地区曾经是巴黎的菜市场,位于巴黎的心脏部位!O19 c8))19 地下综合体共分四层,地下一、二层是购物中心、体育馆、剧场、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地铁在地下四层,地下三层是高速公路、车站大厅和停车场。巴黎大的地下空间项目都是私营投资,为了保证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地上建筑衔接,形成有效网络组织。目前,巴黎正将市政设施与地下综合体同步规划建设。

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1930 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多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已至少在 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综合体 146 处,有 80% 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3大都市圈内,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 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1/9。

美国纽约市地铁每天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纽约中心商业区有 4/5 的上班族都采用公共交通。这是因为纽约地铁突出了经济方便和高效率等特点。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 下步行道系统,在 10个街区范围内,将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1.2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步于20 世纪60年代末期,主要是民防工程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城市已经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经达到3000万㎡,上海也已经把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第二空间”,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地下工程2.3万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800万㎡。

北京大型地下公共建筑以综合体为主,且以商业为主导功能,同时与交通枢纽结合设计,与地面建筑协调。王府井地下商业街长810m,宽40m,共分为三层,总面积超过30万㎡,是集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市防空防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地下综合体。

截至2010年底,上海已经建成地下工程总数近3万个,面 积 约3000万㎡,其 中 商 业 和 服 务 类 占34%。江湾-五角场是一个商业、商务等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该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依托轨道交通,构建地下空间综合体,形成地下步行网络通达性最强“与周边项目结合最紧密的现代城市空间。在地铁10号线的五角场站和江湾体育场站区域内,地下二层为地铁车站和停车场,地下一层为步行系统,与区域内五条干道的各购物中心的地下商场相通。目前该综合体内节假日人流量达50~60万人次。1.3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

地下综合体在解决地上空间不足,缓解交通问题的同时,还将形成城市地下富有活力的体系,能在更高层面上促进城市发展。从目前我国开发建设情况来看,还远远达不到整个标准,具体存在的问题有:(1)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整体考虑,综合功能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都是从民防工程转变而来,或者与民防工程有效衔接,建设模式还较单一。数据显示,我国用于地下空间建设的资金中,用于地铁修建的投资占总投资的99.7%很多人认为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其实就是地铁车站建设。由于缺乏科学的综合规划和协调,上海市内3000多幢多高层建筑缺乏衔接”联通与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对地铁规划“选线产生了严重影响。

(2)法律法规滞后,多头管理,造成资源浪费

虽然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涉及城市功能的方方面面,相关主管部门不断增加,但却缺乏统一的机构来管理和协调,管理体制上的多部门、条块分割造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混乱。影响了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目前也没有全国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法律法规,地下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模糊,开发战略”建设标准等无章可循。1997年建设部颁发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但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事实,而且时隔16年未做修订,导致其中部分条款跟不上发展需要,导致各种矛盾。

(3)投资主体单一,运营保障不足

地下综合体的开发利用,是土地价格上涨和经济技术条件已经具备这两种推力和拉力相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的积极引导也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除了开发利用民防工程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尚无其他相应优惠政策。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扩大城市空间容量、节约土地资源的潜力非常可观。据对北京城市中心地区324k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结果,如以开发地下30m的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计算,可供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资源为1.19亿m³,为现有建筑总量2.9亿m³的41%。扣除北京市已开发的地下空间总量3000万m³后,意味着在保持现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情况下,不需要扩大城市用地,就可以扩大城市空间总量的30%。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有助于城市“瘦身”,建设成“紧凑型”的城市结构,从而相对增加市民的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降低交通能耗。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使之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必须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1)要加强相关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地下空间产权”使用权,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供法律依据。

(2)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统一管理体制,根除多头管理的弊端,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整体合力。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认识到土地开发利用应该注重土地效能而不是面积,城市空间不再是二维的增量扩张,而应该是三维的存量优化、立体发展。

(3)要搞好整体规划,使地上地下相协调、各地下系统相协调,整合城市空间资源。未来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应通过综合利用,把整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联结成为一个统一”集约“高效”便捷的有机整体,以达到提高环境质量、解决交通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行为组织能力和防灾能力、提高中心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价值的建设目标。

二、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

城市地下综合体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多大,功能日渐丰富。国外已经出现了多个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相连接形成地下城的实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但就我国目前地下空间利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重点 3

为:将城市地下商业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或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室相结合,并组织与其配套的餐饮、娱乐等功能。因此,以下关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的阐述将主要针对以上提到的这种表现形式,这也是我国目前将要重点开发建设的模式。2.1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的特点

(1)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特点

a、没有外立面设计,一切从内部功能结构出发。

b、内部空间设计要兼顾到消除人们的地下不安情绪。

c、通过对人行车行流线的合理设计,建立地下空间中良好的方向感。d、要处理好地下综合体与地下交通系统和地上街及地上交通系统的联系。(2)地下综合体的建筑技术特点

地下综合体在技术上的特点,其实也是技术上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水火风光。

a、水:即施工时地下水的处理问题,以及使用期的排水问题。地下建筑物与地面建筑物相比,渗漏水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地下建筑物有一部分在地下水位以下,防水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b、火:地下建筑物与地面建筑物相比不宜受到火灾的危害。大多数地下建筑物都是用混凝土建造在土中或岩石中,结构材料具有防火性能,能够防止火灾向其它建筑物蔓延,也可防止外部火灾的波及。但是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其疏散口数目及口部大小受地下环境制约,救援和紧急安全疏散则不及地面建筑物方便,因此地下建筑物的防火措施需要比地面建筑物考虑得更周全。

c、风:地下建筑物自然通风条件差,必须有强大的机械通风保证。

d、光:由于建筑物的一部分或全部都在地下,地下建筑物自然光采光条件差,也缺乏室外景观,这都使设计受到限制。目前,几何光学的引导系统和光导纤维的引光系统正在被研究应用。

2.2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合

(1)城市地下综合体空间组合功能分析

地下综合体的空间布局与组合规则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单一功能的地下空间建筑没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因而规划混乱,甚至给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考虑到不同时期扩展的需要,地下综合体应统一规划,地下综合体的空间功能组合如图2.1所示,它表示了地下综合体入口。步行街与地铁车站相互间的空间功能联系,其基本流线是人员从入口进入地下步行街或地铁车站,由地铁车站转移到另一个综合体,起到转移疏散人流的作用。

2.1地下综合体功能分析

(2)城市地下综合体竖向空间组合

地下综合体除平面所占面积很大之外,通常通过竖向组合方式完成它应有的功能。竖向组合方式是采用垂直分层式解决。基本关系是人流首先进入地下步行街,然后由步行街进入深层地铁车站:车由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存车后人员从车库进入地下街或返回地面街以及建筑。图2.2是地下综合体分层组合示意图,地下空间建筑划分为四部分,依次为地下步行街、地下车库、地下铁道、车站、管线廊道,并连接两端的高速公路隧道,地下车库与地下街既可平行设在同一标高上,也可设在地下街下部。图2.3为以此为指导的地下综合体竖向布局方案示意。

2.2地下综合体竖向空间组合关系

2.3地下综合体的布局(3)城市地下综合体空间组合的原则

前面论述了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竖向及平面空间组合方式”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清楚和明晰,实际上,不论竖向或是平面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地下综合体的内部空间环境是否具有整体性、舒适性,它们之间是同时作用,相互联系的。地下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为了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在空间的组合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a、功能紧凑、合理化原则

地下综合体在功能上不仅包括商业、娱乐、购物、交通、停车等,还要考虑与地面交通、地铁车站保持方便、快捷的联系。因此,合理的功能分区,尤其是竖向的功能分区,在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织中尤为重要。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对于建立完整的空间秩序感,帮助人们很快的认知环境,从而改善人们心理等,在地下综合体的设计中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b、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

现代建筑越来越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地下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中,步行街、中庭或是最基本的空间元素,入口空间、室内步行商业街和中庭空间的设计最能影响造就空间的个性,它们是公众的交通与交流空间,是空间的骨架。因此,大型地下综合体的设计,本质上讲就是公共空间的构思。c、改善人的心理环境

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相比,人的心理问题是很重要的设计障碍。何通过建筑的空间布局来改善人的心理环境是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重点。因此,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创造一个易于

理解的空间布局,以加强空间的方向感,使人身处其间而不感到迷惑,进而能够把握住整个空间模式;空间还应尽可能创造出一种清晰的形象,以弥补外部景象的不足而造成的空间单一性,使得室内空间多样化以加强空间的可识别性。2.3城市地下综合体中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地下综合体的内部空间分为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和辅助空间。其中公共交通空间是地下综合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地下空间中心理问题反映最突出的部分。

地下综合体的公共交通空间包括三个层次上的内容。其一它包括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的交通联系部分。其二它包括地下使用空间部分与地下停车场、地铁车站检票口以外的交通联系部分,以及与地面商业建筑的地下部分的联系通道,以及与地面广场、地面交通的联系部分。其三,对于营业大厅式的地下空间,交通与营业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除柜台和售货所占空间外,其余部分同时具有购物和通行两种功能。(1)公共交通空间在地下综合体中的面积比例

地下综合体各功能空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使用部分、交通部分和辅助部分。这三大类之间应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任何一个部分过大或过小,都会给使用、效益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使用面积与交通面积的比例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商店、娱乐等的经济效益与营业面积成正比,在商场式的营业部分,经济效益还与柜台的延长米数成正比;但是如果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压缩交通面积,则可能在营业高峰时间内造成拥挤或堵塞,对购物和防灾都是不利的。下表2.4为日本6大城市地下街的组成情况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2.4日本6大城市地下综合体组成比例分析

根据1973年以后的建设标准,地下综合体内商店面积一般不应大于公共通道面积,同时商店与通道面积之和应大致等于停车场面积,也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A≤B;A+B≈C 式中 A)营业面积;B)交通面积;C)停车场面积。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东京的地下综合体比较符合上述要求;而大阪的营业面积大于交通面积, 7

且无停车场,与上述要求有较大距离。另外,地下综合体中是否包含停车场,停车场的面积大小等也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地下综合体所在的位置、地上交通状况、环境要求、地下街的经营管理体制等。一般来说,地下综合体内设停产场有很多优点,如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管理统一等,而且许多地下综合体会与地铁站点相连,设置停车场有利于交通换乘。(3)地下综合体中公共交通空间的重要性

a、合理有效的组织人流,避免出现拥堵现象。在建筑设计出现的那一刻起,交通空间在建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己经显现出来了,建筑的使用主体是人,而人在建筑中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一成不变的,人们总是习惯从建筑的不同空同时在发生灾害时,交通空间的重要性将更加被强调,大量的人流将通过交通空间被及时的疏散到建筑外部。

b、在地下综合体的公共交通空间中,建筑入口空间、室内步行商业街、中庭空间是最基本的空间要素,而且也是最能影响塑造建筑个性的空间,是人们的交通和交流场所,是空间的骨架和精髓。大型地下综合体,本质上讲是公共交通空间的构思。(4)地下综合体公共交通空间设计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a、提高识别性

地下综合体往往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同时由于处在地下空间当中,给建筑的使用者的方向识别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人们往往在地下空间建筑中对方向的识别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个交通布局不合理的地下综合体,会给人们带来使用上的麻烦“在辨别方向上花更多的时间甚至于迷路。因此在地下综合体的设计中,交通空间的可识别性是一个设计重点,只有当交通空间的可识别性得到了提高,综合体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提高识别性的方法很多,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口提高交通网络布置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口合理利用室内标识系统有效的标识系统在地下综合体设计中非常重要,它主要由招牌与地图组成,来加强和补充建筑的可读性。在那些复杂的、不易理解的地下环境中,人们往往只有依靠清晰的标识设计来识别方向。如下2.5图

b、提高可达性

地下综合体中包括各种建筑功能的组合,在不同的功能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联系,方便人流的到达和离开。可达性的提高需要在平面和竖向两个维度上同时入手,不但要加强地下综合体内部各功能之间的人行组织,而且还要积极主动的提高地下综合体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地面之间的直接上下联系。2.4入口及外观设计

对于大多数地下建筑而言,入口往往是其唯一的地面可见部分,地下建筑入口自上而下,使人们从熟知空间到未知空间,不仅起到非常重要的交通过渡作用,而且起到一定的外观标志作用。因此,入口的空间、形态、色彩等因素都影响着人们对地下空间的预想评价。在地下建筑中,入口附近的室内垂直交通系统(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也经常被视作入口序列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对于满足舒适地向下过渡到地下建筑这一需要极为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下建筑综合体的入口方式设计。(l)通过地面建筑式入口

当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商场、大型办公楼等建筑毗邻,或地下建筑本身具有地面部分时,就可以通过相邻建筑或是与其同属一幢建筑的地面部分进入地下建筑,这样,入口就以通常的建筑形式出现。这种入口的优点在于它有一个可见的建筑体量,所以它更容易从远距离辨识。与此同时,建筑的服务设施也能包括在上部的建筑体量中,而服务入口和公共入口也更容易分开。

①仅通过楼梯!电梯等垂直交通方式进入。

②结合建筑中庭等共享空间,结合观光电梯!坡道等自然过渡。当把楼梯、坡道和自动扶梯放在大的宽敞的空间中时,方向感因从上到下、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的流通空间得以加强。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的过渡是连续的,人们的视线可以彼此接触,这就避免了在封闭的楼梯间、电梯间中所产生的封闭感和隔离的体验。

2.6通过地面建筑进入地下空间

(2)下沉式广场入口

在平坦开敞的基地上,地下综合体可采用下沉式广场入口”广场自身就成为地下综合体外观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广场还可提供外部采光,解决入口过渡问题,使向下进入广场空间这一活动本身,也成为入口序列有趣的一部分。

2.7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的下沉式广场入口

(3)地面门厅式入口

在平坦的基地上,可以采用地面建筑的形式作为通往地下建筑的入口门厅。地上入口门厅内包含有通向地下的垂直交通,有时还可为某些建筑的服务性设施提供方便的出口,如可以将通风换气设备隐藏或综合在门厅的设计中。这种入口的优点在于可以从远距离看到它;设计恰当的形象能传递关于它下面的建筑的某些特点信息;能提供不受天气影响的围和空间;并为残疾人服务。

2.8地面门厅式入口

(4)垂直入口上部的敞开式结构

在地下综合体的辅助入口的设计上,多采用这种形式,简单的直接经由露天开敞楼梯或自动扶梯进入地下综合体。而如果能够在这种露天的垂直入口上覆以柱子、空间网架及帐篷式结构支撑的屋顶等敞开式结构,就能够明确地下综合体的入口形象,并能形成一种过渡空间,强化从地上的外部空间到地下的内部空间过渡的感受。

2.9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的辅助出口

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还包括中庭设计、采光设计、室内设计等,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有效地缓解地上空间的负担,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三、国内外地下综合体介绍

3.1 巴黎卢浮宫地下综合体

(1)概况介绍

巴黎卢浮宫(LeGrandLouvre,Paris)是世界举世闻名的宫殿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己有700多年的历史“1973年开始成为艺术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至今。但是,原有宫殿的厅堂空间虽然拥有一定的容量,但只适合艺术品的展示,而缺乏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所必须拥有的其它辅助设施,以至于参观路线过长,迁回曲折,休息空间不足,缺少餐饮等服务设施以及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库房、研究用房等。与现代博物馆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扩建的要求。但是,卢浮宫周围没有发展空地,而且由于卢浮宫的历史价值,不允许打破原有的宫殿布局和完美的造型、在地面上加建建筑物。法国政府委托国际著名建筑师贝幸铭主持该扩建项目设计,贝幸铭在处理建筑问题时大胆利用地下空间,将新的功能空间全部置于地下并与地下公共车库及地铁车站相通,将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延伸至公众生活之中,并保护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及空间关系。

3.1卢浮宫地下综合体模型

(2)功能组织特色

卢浮宫原有的宫殿建筑正面,由建筑围合成一个大广场,名为拿破仑广场。均为硬质地面,没有绿地,地下空间资源量较大,而且容易开发,足以容纳博物馆扩建的全部新增功能。这项扩建工程充分开发卢浮宫前该广场的地下空间,获得了几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容纳了扩建所增加的休息、服务、餐饮、贮藏、研究、停车等功能。整个地下综合体面积达62000㎡。包含卢浮宫所需要的图书馆、艺术商店、餐厅、演讲表演厅、视听室以及管理贮藏和大型停车场以及在拿破仑广场地下的一个交通中心,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出入口和观众的问询集散之用。博物馆的展示部分仍保留在原宫殿内,仅在正面进馆的通道两侧增加了几个展厅。在中心大厅周围,布置有报告厅、图书室、餐厅和咖啡厅,向南有一条宽敞的商业街,两侧为精品商店、库房和研究用房、办公用房、技术用房、设备用房分散布置在通道两侧。并与城市公交地铁、停车场及周围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连为一体综合考虑。

3.2卢浮宫玻璃采光窗下的庭院(3)交通组织特色

参观路线在地下中心大厅分成东、西、北三个方向,并从地下通道进入原展厅,中心大厅成为博物馆总的出入口。从地下一层可以直接到达城市地铁站。

3.3从地铁站进入卢浮宫的标志

3.2香港九龙站交通城

(1)概况介绍

九龙站是机场铁路沿线规模最大的车站,连接着香港的心脏地带和赤雌角新机场,是铁路和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交汇点,同时作为机场在市中心的延伸部分,它将是西九龙一座综合新市镇的核心枢纽。

(2)功能特色

九龙站交通城融合了密集而复杂的基建设施、多次的交通系统,以及以城市作为一个巨型空间的构想,标志着亚洲最新的规划方法。为适应未来的城市密度及交通系统规模,设计者从人行、公路、铁路交通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建筑布局及其未来发展连接系统等方面,对九龙站进行三维立体化的城市设计。其中交通层上架设第一、二层人形路网络,使人行与车行路线分开。在基地边缘,人行路通过天桥跨越主干道路,与覆盖西九龙的人行网络相连。地面及地下层为公共交通设施、道路系统以及停车场等。

3.4九龙站分层平面图

(3)交通组织特色

①人行系统。各类建筑建在交通枢纽核心之上,分类布局。住宅、写字楼、酒店、社区服务设施等由同楼层的商业购物街、公共空间、平台公园、广场、汽车站以及人行步道系统连为一体。该人行步道系统由车站可延伸至整个西九龙地区。

②车行系统。汽车分三个主要公共楼层行驶,地面层为环绕基地和车站的公共交通系统,二层为通往建于车站平台之上的各个大厦的车道,三层是平台层,18m高,作为第二个地面层为工程本身及未来周围建筑的开发建造提供交通网络。

③铁路系统。拥有三条铁路干线:一条长途干线,一条设有检查设备的机场专线及一条新的地铁线。

3.5九龙城剖视图

3.3上海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

(1)概况介绍

上海人民广场现为城市绿化休闲广场,并已成为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广场西北面是市政大厦,东南面是上海博物馆,西北角对着上海大剧院。1994年人民广场得到全面整治,地面上划分为6块,以市府大厦,中心广场、博物馆形成主要轴线。中心广场以硬地喷泉为主,其余大部分为广场绿地,布局满足了旅游、休闲、交通和消防等多种功能,结合广场组织了地下商业街,形成地上、地下空间协调扩展的形态,并以绿色屏障掩蔽了大量冒出地面的构筑物(通风口、排烟口等)。90年代初配合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进行,开始对人民广场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先后建设了人民广场迪美地下商业步行街和香港名店街。组成了人民广场地下商城。除人民广场地下商城之外,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还包括位于城市规划展览馆地下室的上海风

情街以及来福士广场的地下营业部分,它们都通过地下通道联系起来并与地铁紧密结合”其它还包括地下站点及地下停车库等。

(2)功能特色

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内的地下商城部分,总面积3万余㎡,其中包括迪美购物中心和香港名店街,其中迪美中心面积达2.5万㎡,当中是一条长150m、宽12m的地下大道,把商场一分为二。左边第一区域是大百货商场,紧接着是世界服饰名品店、休闲服饰店和超市。右面第一区域是西式快餐店、婚纱摄影广场、女装、童装店、美食广场等。与其相通的是香港名店街,香港名店街有两个地面出入口,两架自动扶梯和四座人行扶梯。从人民广场东南端的草坪旁,乘自动扶梯下到8m以下的下沉式广场,步入地下商业街。香港名店街长约300m, 宽36m,两旁共有近百家店铺,每间50㎡,店铺面向街道立面皆用大面积玻璃,形成浓郁的商业气氛。

3.6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

(3)借鉴与建议

借鉴: ①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采用的是下沉广场式的入口方式,能起到很好的吸引人流的作用,同时也削弱了人们进入地下空间的不适感)。

②综合体中的香港名店街部分,采用线性布局,并在主入口与线性街道的中部,提供一定的自然采光和景观,其内部的空间导向性比较明确,具有较强的方向感。

建议: ①综合体中的迪美购物中心,采用的是以中庭为中心的辐射式平面布局,增加了人们所需要感知的方位的数量,同时缺乏有效的标识系统,人在其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定位。应加强不同街道的特色化设计,并加强标识系统的整合设计。

四、地下综合体的建设方针

地下综合体的建设一般位于城市的精华区域,虽然能够自成一体,但同时也是属于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处在其它地区的包围之中,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综合体往往依托于地下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开发建设,因此,城市的地下综合体不可能孤立开发,不能脱离整个城市的 15

发展规划,而应该与整个城市的交通、商业、防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协调一致。又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巨大耗资以及建成后的不可逆性,其开发应该在全面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顾及长远发展目标,使地下空间得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此外,我国的国情与经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虽然有些大城市己存在建设地下综合体的客观需要,但限于经济能力和其他条件,还不具备大规模普遍发展的条件。但是在条件相对更为成熟的城市(尤其在这些城市的中心区),重点建设少量规模适当的地下综合体以获取经验是非常有益的。为此,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区具体情况的建设方针,可参考并着重遵循以下几点:(l)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该区域的改造与再开发同时进行,应以解决所在地区的交通问题为主要目的;(2)综合体中的商业规模应加以控制,应根据其盈利程度,以在一定时期内回收建设资金为限度;(3)地下综合体的内部环境应不低于同类型地面建筑的标准;(4)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安全应得到可靠的保障,并采取先进的防灾措施。

参考文献:

[1]束显,《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4 [2]耿耀明,刘文燕.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A].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下建筑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建筑结构》杂志社.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下建筑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建筑结构》杂志社:,2013:4.[3]周伟.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5.[4]崔阳.地下综合体功能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16

第五篇:空间规划职责

空间规划的职责:

1.空间设计的初步文案

做好市场调查,对整个公司品牌、企业文化深入了的了解,结合商场设计的风格、市场定位、规划统筹等,把整个商场的设计方案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报告。

2.平面布局图

对已确认的设计方案做一个初步的平面布局方案,着手对商场大小、方位、等详细的分配。

2.效果图的设计

对已设计好的平面布局图进行效果图的进一步设计,元素的开发与设计等应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3.施工图纸的设计和报价系统

对已确认的方案和效果图纸进一步的设计制作施工图纸,如有电路图、安装图、和一些相应的制作图件,如有涉及到平面设计稿件可要求平面设计协助。对一整个方案应做一份初步的预算的估价体系。

4.产品的跟踪与验收

对一些装修中需要制作的产品应进行制作和跟踪,按工艺要求制作并进行验收。

5.展会设计方案

公司定期的展会布局和效果图的设计,包括展会所需的用材和物品的设计和制作。

刚为目的:

定位设计商场风格,设计多套完整的风格,进行总平面方案设计和规划。

下载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题目及目的题目:设计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与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相结合的两层地下建筑。 目的:1、了解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内......

    空间规划设计师岗位职责范本

    空间规划设计师岗位职责范本-协助销售人员,为客户绘制办公家具的整体空间规划图;-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CAD平面图、Sketchup立体图、3Dmax效果图,进行对办公家具空间的整体展示;......

    创客空间规划方案

    创客空间规划方案 将与众不同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统称为创客。结合我中心场地及设备情况现提出以下方案。 模式1:活动聚合型 宣传创客文化为主,主要是中心老师及其他专业教师做......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樊森 规划是国土空间管理的龙头,规划体系是规划编制、实施、修改、评估、监督全过程,涉及技术、管理和法规的集合和系统。我国现有各类空间规划层......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统一衔......

    餐饮空间规划设计理念

    1、决定厨房的位置和面积 一般像西餐厅这种业态是把厨房配置在建筑物中央到最后的部分,厨房的面积比例占总面积的40%到50%。饮食店如果是不限于西餐的一般饮食店要注意原材料......

    关于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几点思考 段建南(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原院长、教授)1.科学编制空间规划是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关键起点。要把总要求和三个阶段目标任务具体化,合......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