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部杉杉).doc

时间:2019-05-12 18: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学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部杉杉).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学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部杉杉).doc》。

第一篇:-2016学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部杉杉).doc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永流中学

部杉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由来,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后果。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所跨省级行政区、附近的地形区,并对其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通过图示和文字资料,探究黄土的由来

3、由观看小实验分析黄土公安员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后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的由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实验分析、综合比较,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2.学生准备:根据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查找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想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出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背景音乐为信天游民歌和安塞腰鼓)师:这组图片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我们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北方地区)

这里有一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师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1、浓浓黄土情

师: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课前,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任务,查找黄土高原文化遗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的相关资料,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成果? 预习展示:

学生根据预习说说:住窑洞 民歌信天游 安塞腰鼓 头戴白羊肚头巾„„ ⑴当地居民为何居住在窑洞? ⑵信天游的唱腔为何如此高亢而悠长?

黄土特性,直立性,不易崩塌 粗犷、苍凉、荡气回肠

干燥容易开挖,冬暖夏凉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大声呼叫、交谈,常常把声音拉长,与地形地貌有关

2、位置和范围

小组为单位探究:在地图中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看看它的范围,并且看看它跨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

(学生代表上台指图展示)

承转: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是1000—2000米,面积达到64万平方千米,黄土层的厚度有100米以上,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只在这里有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它的成因。

3、黄土的成因

师:关于黄土的成因,有好多说法,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土来源的假说。(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师:有人说,它是水流冲来的,还有人说,它是风刮来的。经过大家的探索研究,有一个学说是得到大家支持的,你知道吗?(风成说)你知道有哪些证据来证明这个学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证据,它说明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3分钟),代表发言(6分钟)。

承转:下面请看黄土高原的表面景观图。看看反应了黄土高原表面什么样的地貌特征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沟壑纵横的地貌

4、黄土地貌类型

师:看看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类型? 课件图片出示,学生总结特点。

(1)黄土塬:你能说出黄土塬有何特点吗?小结特点

(2)黄土梁:特点,小结(3)黄土峁:特点,小结(4)川地

承转:黄土高原这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两三个学生说说)

5、水土流失的原因

让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观点。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1、植被的影响

2、土质的影响(学生说说结论)

3、坡度的影响

4、降水强度的影响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课件总结)

设问:黄土高原具备我们实验中得到的哪些条件呢?先从黄土的表面看(学生说)

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等

小结: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

1、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

2、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3、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4、多沟谷、坡度很大。师:以上是自然原因,有没有其他的呢?请看几段材料

材料中反应的问题:毁林毁草、过垦过牧、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

生小结、板书:严重的水土流失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学生谈一谈(3分钟)

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对下游防洪的危害

师小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人们的生存范围在不断减少,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下去,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该搬到哪里去了。重点回顾

总结本节多学知识点

基础检测

1.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土质疏松 2.黄土高原居民选择窑洞居住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暴雨集中 B.高原支离破碎 C.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崩塌 D.美观大方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A.塬 B.梁 C.峁 D.川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话与______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关()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人多地少,过度开发破坏地表 ④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读图,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范围:

东起_______山脉,西至乌鞘岭,南至_______,北连_______高原。

(2)图中A为 ________省(3)流经该区的河流 D为______河,该河下游 形成了_______。

(4)图中地形区B为 _________平原,C为__________高原。

(5)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堆积区,黄土高原的成因________说得到广泛支持

第二篇:2016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 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滚动字幕打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

一、文明的摇篮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

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 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 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

二、风吹来的黄土

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本插图6.29“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把三种地貌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结合课件水土流失资料,读图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和植被等。

①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②降雨。降水变率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土壤。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溶于水。

④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加深认识,让学生阅读图,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越差。

2.人为因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

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 ①土质:(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成因有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黄土高原因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沟壑纵横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这样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 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 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30页活动

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 决这一问题?(进行水土保持)

板书:

四、水土保持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 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神态农业。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 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过渡:同学们,既然要进行建设,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31页活动分组讨论 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保持水土,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一个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 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神态农业。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 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风俗习惯的影响。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并学会描述其主要文化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认识到“黄土”对该区域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学会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5.通过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理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四、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模拟电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录制这一情境主线的创设和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受综艺节目《天天向上》有关地理方面题材的系列节目启发,以此为情景主线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文资料。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引】

同学们喜欢看《天天向上》这个综艺电视节目吗?主持人“天天兄弟”和嘉宾带领我们一起见识过“世界真奇妙”“南非之旅”和“欧美之旅”;欣赏过“皮影戏”“面人郎”和“中国美女地理”系列;领略过“南北包子大PK”“南北火锅庆团圆”和“南粉北面大集结”,都是我们喜闻乐见,而且能够增长我们见识的内容。近期《天天向上》摄制组计划走进黄土高原这片热土,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策划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综合探究启迪思维】

《天天向上》之黄土高原游学记 节目清单

同学们都希望第一时间拿到节目单吧?请每组派1人负责播放课件,1人作记录,其余同学模拟天天兄弟5个主持人和嘉宾一起互动。

交流的主题是 “锁定外景地”“文明摇篮”和“风成假说”等几部分。注意交流过程中不要拘谨,要像平时说话一样,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表述出来,同时注意互相倾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交代学习内容和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本次模拟活动的脉络,为迎接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锁定外景地

依次呈现中国地图和黄土高原地区图,阅读地图后,明确拍摄黄土高原外景的地点和范围。根据情境主线设置以下问题。

1.黄土高原在我国的____地区。

2.黄土高原东起_____山,西至_____岭;北以____为界连接内蒙古高原,南抵____岭。3.剧组联系接待事宜,要与_____、_____等省区的人员沟通。4.本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阶梯上,海拔在1到2千米之间。5.在本区拍摄黄河的外景,只能选择___游和___游河段。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在图上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所跨省区,复习地势状况和本区黄河所处的河段,培养读图能力,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预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文明摇篮

主持人:这里被母亲河──黄河环抱,这里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古国,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昭示着本期节目的精彩!在“文明摇篮”一集中,会邀请哪些嘉宾呢?

推荐嘉宾:

连战:台湾国民党主席,开启了两岸三通的“破冰之旅”,2014年的“习连会”; 华瑾梅:作家,作品有《站在黄土高原的顶峰上》; 王二妮:来自黄土高原的歌手。

1.古代文明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着灿烂的文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后代,请嘉宾简述《社稷坛》和《黄帝陵》这两幅照片的涵义。

总结过渡: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黄河流经本区,黄土疏松肥沃,我们的先民创造出了原始农耕文明和华夏文明,为古老而崭新的“中国”涂上了神秘色彩。

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在这里发展壮大,延安精神就像火种一样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2.革命圣地

出示延安的图片,猜猜是什么山?什么水?(回答宝塔山和延河水。)

你知道本区还有哪些革命圣地吗?(红色政权的纪念地,如杨家岭、南泥湾、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等等。)

3.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安塞腰鼓、皮影戏、剪纸以及面食 嘉宾华瑾梅诵读作品《站在黄土高原的顶峰上》节选。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艺术以及民俗文化交错着浓烈的黄土地风味,到处流动着大秧歌的潮水,翻滚着安塞腰鼓的黄尘,夸耀着陕北剪纸的美艳,镌刻着农夫画的图案,飘扬着信天游的呐喊,汇聚成一幅多彩的艺术画卷!

推荐课后阅读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文学作品中读懂黄土高原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请嘉宾王二妮为大家唱信天游,主持人探讨黄土文化,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上人们的风俗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关资料

窑洞分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下沉式窑洞是就地挖坑,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传统居住形式。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还节能。

为了避免强光刺眼,多数会在窑洞窗户上面贴窗花,剪纸艺术得到发展。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以其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而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文化、革命圣地、黄土风情三个方面认识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积淀,黄河和黄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学生喜欢的脱口秀形式呈现和内化,让课堂变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摇篮。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对整个世界地质界而言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模拟采访

嘉宾:刘东生(院士,研究黄土的专家,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主持人:您好,刘院士,听说有人给您起外号叫“刘黄土”? 刘:我研究黄土60年了,黄土是我的命!

主持人:在七八十岁高龄的时候您去过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有人称您为“超级老头”。刘:哈哈,野外考察锻炼得身体很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平均海拔有1~2千米高,沟沟坡坡太多,我很少坐车,走路爬坡年轻人都比不过我。

主持人:您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呢?

刘:关于黄土的来源有几种说法,比如印度板块说、风成说和洪水说等。我支持风成说,西北风把中亚、蒙古等地的风化石颗粒吹到这里,受秦岭、太行山脉阻挡停留下来,几百万年的累积,形成了这个“大土堆”。

主持人:听说您搜集整理了很多风成说的证据?

刘:科学研究是要用证据说话的,研究黄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接力,我跑好了我这一棒,希望你们以后能接好这个棒。我给大家提个问题,有哪些证据能说明黄土是风吹来的呢?

证据一:黄土就像冬季地面上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证据二: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证据三: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却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相同。

请根据风成说解释以上现象。

证据一说明黄土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是风吹来的(如沙尘暴,高处低处都有一层尘土)。证据二说明风吹的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细。证据三说明了黄土不是当地基岩风化形成的。

【设计意图】模拟采访是最能锻炼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学生把学习内容有机地内化才能输出(表达)出来,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西北有黄土文化,东北有黑土文化,云南一带有红土文化,内蒙有草原文化,西藏有高原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说说我们家乡的文化特色吧。

【设计意图】联系家乡的文化特色,认识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联系。【总结回顾承上启下】

感谢嘉宾和主持人的积极参与,请小组记录员把活动纪录展示给大家。选择最优秀的作为教师的板书。(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请大家回家收看中央十台“探索发现”纪录片《黄土大塬》,下节课为大家讲述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

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讲述观看纪录片《黄土大塬》的收获。【创设情境激趣导引】

《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这首歌曲中唱到:“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哎呀招一招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呢?这就需要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谈起。

1.聚焦地名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组地名: 1.董志塬、洛川塬、神禾塬; 2.打扮梁、温家梁、老虎梁; 3.黑梁沟、马蹄沟、清水沟;

4.老山峁、薛家峁、拓家峁; 5.库利川、仕望川、渭牙川。

这些地名有什么特点呢?对,有塬、梁、峁、川几个字,这正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地貌名称。

2.黄土地貌

观察塬、梁、峁、川的图片,说出这几种地貌的特点和关系。

塬、梁、峁三者之间的关系,用黄色橡皮泥做成模型就能理解:整个大橡皮泥团拍成饼状,周边弄些沟,可以看成“塬”;把大橡皮泥团切成几个长条,周围切成沟,相当于“梁”;把长条橡皮泥分成小剂子,做成馒头形,就是“峁”。

3.解释现象

现在你能解释《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歌曲中,哥哥妹妹互相能看见,但是不能牵手说话的原因吗?因为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里,如果走过去就可能需要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词、研究地名、制作橡皮泥模型等学生易于感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几种典型地貌的发育变化情况,用日常生活中橡皮泥团类比三种地貌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顺利突破难点。

过渡: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貌造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因此,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三、水土流失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探究原因

想一想:下雨的时候,我们分别在土路、柏油路、草地上走,哪一种情况脚上粘的泥水少一些呢?很显然,在土路上面走粘的泥多,在柏油路和草地上走粘的泥巴少。

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坡度陡、植被不良、夏季多暴雨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开矿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探究实验:做上图实验,探究植被覆盖率高低、坡度陡缓、黏土和沙土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得出结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探寻。这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设计意图】从雨天走路常识入手,借助生活中的地理来学习,借助对照试验说明道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思考、探究,在交流探索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造成危害

探究思考:水土流失带走的是土壤的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营养物质更多?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黄土高原上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如果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农田和村庄有可能会消失。泥沙进入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过渡:水土流失如此严重,设法保持水土“治病”最关键,看看有何良方?

四、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沟谷和坡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教材30页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意义”。在线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观看打坝淤地的介绍,增加感性认识。

承转过渡:通过上述措施,既控制了人口数量,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教材31页活动2)讨论:黄土高原要保持水土,必须退耕还林还草,那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还林还草呢?

核心观点阐述: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材内容处理起来有难度,教材的活动设计得很贴切,没有必要另外设计活动增加学生负担。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高见邦雄──在黄土高原植树十四载的日本人。他说:“环境不分国界,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你如何理解“环境不分国界”这个观点?

2.与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相类似,在吉林省西部草原,治理不毛的盐碱地取得了成效,“碱巴拉”飘出稻花香,请谈谈你的感悟。

【总结回顾承上启下】 师生共同总结收获,整理记录。

【板书】学生课堂记录生成板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和锻炼。学生尝试以“脱口秀”的形式进行认知、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以《天天向上》综艺娱乐节目形式为载体,是新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启迪,把娱乐节目和课堂教学嫁接生成快乐课堂,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由于黄土高原这节课内容理性强,学生容易有畏难情绪,把感性的文化地理内容融入其中,使课堂鲜活且充满生活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第四篇: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和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然后教师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做个简单介绍。

板书: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看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读图8.3看课本第67页活动第1题,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把三种地貌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结合课件水土流失资料,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和植被等。

①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②降雨。降水变率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土壤。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溶于水。④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加深认识,让学生阅读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越差。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结合资料,小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

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切集中,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而地形一般为山区。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成因有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黄土高原因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课堂练习]

练习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这样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让学生结合图8.5“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使耕地减少,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3)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1页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之后,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最后,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年为59.5%,涝年为23.9%)

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读71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

四、生态建设

首先,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 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神态农业。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过渡:同学们,既然要进行建设,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保持水土,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一个度。)

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要解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方面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练习]

练习册

[板书设计]

§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教学反思]

第五篇: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教案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课题: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臵、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臵、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

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第1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

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课本P27页活动: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结合教材图6.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裸露,缺乏 保护;③夏季降水,且多。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 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 ①土质:(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

知识点四: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第2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1)采取 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 等。

2.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读教材图6.37 ,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堆积形成肥沃的。

(2)读教材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 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的作用。

(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缓坡地应修建 耕作。

②退耕结合,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 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 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明确: 2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臵: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沟壑纵横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第3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2.后果

四、水土保持

教学反思:

第4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2016学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部杉杉).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学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部杉杉).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