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案-1.4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基础
1.4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基础
教学内容: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基础。教学目的:了解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基础。教学重难点:网络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划分。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OSI参考模型。
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划分原则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分层功能
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序界面沟通,以达到展示给用户的目的。在此常见的协议有: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的转换。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会话层管理登入和注销过程。它具体管理两个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果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一项特定的操作,会话层协议就会管理这些操作,如阻止两个用户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不影响会话层。在建立连接时传输层可以请求服务质量,该服务质量指定可接受的误码率、延迟量、安全性等参数,还可以实现基于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除了物理层之外其他层都是用软件实现的。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二、TCP/IP网络协议。
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模块关系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是定义物理介质的各种特性:
1、机械特性;
2、电子特性;
3、功能特性;
4、规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包,交给IP层。
常见的接口层协议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网络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网络层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是网络层的核心,通过路由选择将下一条IP封装后交给接口层。IP数据报是无连接服务。
ICMP是网络层的补充,可以回送报文。用来检测网络是否通畅。Ping命令就是发送ICMP的echo包,通过回送的echo relay进行网络测试。
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比如无盘工作站还有DHCP服务。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
一、格式化信息流;
二、提供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即耳熟能详的“三次握手”过程,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FTP、TELNET、DNS、SMTP、NFS、HT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上传下载用FTP服务,数据端口是20H,控制端口是21H。
Telnet服务是用户远程登录服务,使用23H端口,使用明码传送,保密性差、简单方便。
DNS(Domain Name Service)是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使用端口53。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使用端口25。
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网络文件系统,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WWW服务,使用端口80。TCP/IP结构对应OSI关系图
三、、总结。
四、网络作业(在线作业)。
第二篇: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进度:2009年第2周教学课时:3课时
教案序号:1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网络的含义、作用及分类
技能目标:能驱分不同的网络类开型,估算100base-t的实际传输速度
情感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使用网络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的作用与分类。
难点:对于通信协议、服务器、工作站等专业术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理论启发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本节课以学校的网络机房为例,结合平时的上网实践和常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引入构成网络的三个要素:通信主体、通信设备、通信协议,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定义。在其间补充现在局域网中常用设备的简单知识,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推荐www.xiexiebang.com)查找有关设备的图片信息,对所查出的图片进行辨别。在介绍网络的作用和分类时,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熟悉的一些应用,如海宁市教育网系统、我校校园网结构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通过对“传输速率”小知识的扩展,以机房局域网为例,设计一材料解答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
通过我们前几次课的上网实践,我们已经初上领略了因特网的魅力以及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便利,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又有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
1、计算机网络的含义(1)通信主体 ——计算机
(2)通信设备 ——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桥、网关等
(3)通信协议——TCP/IP协议
定义:分布在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2、网络的作用(1)资源共享
(2)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3)远程通信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通讯范围和距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特点:范围小、速度快,如一所学校,一座工厂等(2)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特点:一个城市联网
(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特点:一个省、国家、国际联网,速度快
4、小知识材料:传输速率
又称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网络传输信号的速度,其单位是“位/秒”(bps)。如1Kbps指的是网络每秒能传输大小为1024个二进制位的信息。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网络又可以分为10M、100M、1000M网络等。在通常的快速以太网(即100M以太网),由于各种原因,其有效传输效率约为20-30%。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网络的一般作用以及常见分类方法,最后通过计算了解了有关传输速率的问题。课后大家要做好复习,注意区分几个概念的区别。
五、课后思考题
1.例如我们局域网采用的是快速以太网,请问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网络在两台机器之传输大小为100M(Byte)的文件所需要的时间与下列选项中的哪项最接近?()A、1秒 B、4秒 C、10秒 D、40秒
答: D
2.通过Internet搜集有关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图片,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辨别。3.利用Internet,搜索有关资料,整理一篇有关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小论文。
六、教学体会:
本课以理论内容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做能理论联系实际,就地取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机房局域网为例,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良好。但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学生只通过图片和介绍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只有似懂非懂,如(网桥、网关),这些设备学校里是没有的,在讲述这一些内容时还应再注重。
第三篇: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设计概述
引入:
展示已建成的网络让学生了解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并通过讲解展示的网络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并讨论学校校园网络规划方面的先进性与不足之处。
新授:
1.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要求与原则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要求主要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等,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这些要求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可靠性:产品、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那么什么样的系统需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呢?
可用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系统需要有较高的可用性呢?
扩展性:新系统新设备加入到现有系统的难易成度,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的网络系统一般都是经过系统性规划的网络分析设计而形成的物理网络。
实例:金融系统、道路交通指示系统、校园网络系统„„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原则
选用的网络技术要具有先进性。但也要注意实用成熟和安全可靠。要防止出现网络刚刚建成技术就已落后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由于技术过于先进,国内外还没有人用过或应用甚少,使得出现问题难以解决。网络结构、网络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开发工具、应用软件都应选择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保护用户的投资效益。
1.网络安全性
由于企业网的特殊性,网络的安全性在本次网络建设中是比较重要的,整个网络必须保证万无一失的安全性,并对各个部门的信息要有严格分离保护的办法,防止网络黑客非法入侵。网络系统应配备全面的病毒防治和安全保护功能。
2.易管理易操作性
必须采用智能型网络管理系统,保证全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均可用一套统一的网管系统进行管理;网管软件要求界面为图形界面;所有站点重新分配网段、虚网的重新配置、所有网络设备的重新配置均可通过网管软件由网管站实现;网络布线的设计要求便于管理和维护,当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必须可以在主设备间或配线间内重新配置。
3.技术先进性 当今世界,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方案应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潮流,既要保证网络的先进性,同时又要确保各项技术的成熟性。
4.标准化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实现网络及设备资源的共享,把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计算机软件进行互连。在一个复杂的大型网络系统里,必然有多个厂商的硬件及软件,为了保证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互操作性、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管理性,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式、遵循国际标准的网络系统。
5.可扩展性
由于用户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必然随之不断扩大,为此,目前的网络设计必然为今后的扩充留有足够的余地,以保护用户的投资,并且不影响原有用户的工作。
6.可用性 由于本网络系统对于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网络及设备的可用性。我们的方案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费用情况,不但理论上可行,更重要的是实际上可用,最好地适应用户的需要。
7.兼容性
网络结构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实现与不同类型的子网的无缝连接。8.可靠性
为使网络可靠地运行,我们方案中要选用高品质的产品,把故障率降到最小。9.冗余性
在设计时应考虑为网络留有适当的冗余度,硬件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冗余模块,以提高网络容错能力。
10.容错性
设备容错性:所选用设备必须具有全容错结构,一台设备中单个电源、单个风扇的故障不影响设备工作,单个模块的故障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设备应具有热修复能力,即当设备的某些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带电更换而不影响设备其它部件工作,新更换部件可直接投入工作而不必重新引导整个设备。
网络结构容错:不能因某台设备的故障而影响到整个主干网络的正常运行;任意一条链路的中断不能使得主干网络的任何部分中断工作。
2计算机网络系统生命周期
网络系统生命周期:一个网络系统从构思开始,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称为网络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应包括:构思与计划、分析与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它与软件系统生命周期相似,它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每次循环迭代都是由于不同的应用需求的变化,同时每次循环过程中都存在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调试和运营维护等阶段。
计算机网络系统生命周期主要有三种:四阶段周期、五阶段周期、六阶段周期 2.1 四阶段周期
四阶段周期能够快速适应新的需求变化,强调网络建设中的宏观管理。四个阶段分别是:
构思与规划阶段:明确网络设计的需求,确定网络建设的目标。分析与设计阶段:根据网络的需求进行设计,形成特定的设计方案。
实施与构建阶段:根据方案进行设备购置、安装、设计、建成实际可用的网络环境。运行与维护阶段:提供网络服务,实施网络管理。各阶段之间有重叠用以保证交接工作 适应范围:四阶段周期工作成本较低、灵活性高,适应于网络规模较小、需求较为明确、网络结构简单的网络工程。2.2 五阶段周期
五阶段周期是较为常见的迭代周期划分方式,一次迭代划分为需求规划、通信规划、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每个环节完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类似于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
优势:所有的计划在较早的阶段完成,系统的负责人对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进度都非常清楚,更容易协调工作。
缺点:比较呆板,不灵活,用户需求发生变更时,难以返回进行修改,从而影响工作的进度,这就使得用户需求确认工作非常重要。
适应范围:由于存在较为严格的需求和通信分析规范,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网络的逻辑特性和物理特性,结构较为严谨,因此,适应于网络规模较大、需求明确、需求变更较小的网络工程。2.3 六阶段周期
六阶段周期是对五阶段周期的补充,是对其缺乏灵活性的改进,通过在实施阶段前增加相应的测试和优化过程来提高网络建设工程中对需求变更的适应性。
六阶段:
需求分析:网络分析人员与用户交流并确定新系统或升级系统的商业目标和技术目标,分析当前的网络通信量、网络性能、协议行为和服务质量要求。
逻辑设计:主要工作是完成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地址分配、设备命名规则、交换和路由协议选择、安全规划、网络管理等工作,并选择设备和服务供应商。
物理设计: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选择具体的技术和产品,使逻辑设计成果符合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设计优化: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搭建试验平台、网络仿真等多种形式找出设计方案中的缺陷,并进一步优化。
实施及测试:根据优化后的方案购置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测试工作,通过测试和试用后发现网络环境与设计方案的偏差,纠正其中的错误,并修改网络设计方案。
监测及性能优化:网络的运营和维护阶段,通过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是否正常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发现问题,则通过优化网络参数来达到优化网络性能的目的。如果发现网络性能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则进入下一迭代周期。
适应范围:六阶段周期偏重于网络的测试和优化,侧重于网络需求的不断变更,由于其严格的逻辑设计阶段与物理设计规范,使得这种模式适合于大型网络的建设工作。
3.网络开发过程
网络开发程是指一次迭代过程,由于中等规模的网络较多,并应用范围较广,因此主要采用五阶段迭代模型,同时此模型也适用于比较单纯的大型网络。
网络开发过程可以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开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所有工程人员都清楚,如果在需求分析阶段没有明确的需求,则会导致以后各个阶段的严重受阻,需要克服需求收集的困难,很多时候用户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收集需求信息要与不同的用户交流,如单位负责人、网络管理员、科室负责人等等,将交流得到的信息总结归纳,去伪存真,而在此阶段中也会出现矛盾与分歧,如网络用户和网络管理员之间,网络用户总希望能够更多更方便地享用网络资源,而网络管理员则更希望稳定和易于管理。因此网络设计人员要在工作中根据工程经验,均衡考虑各方利益,才能保证最终的网络是可用的。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网络需求,收集的需求范围如下: 业务需求 用户需求 应用需求
计算机平台需求 网络通信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输出的是一份需求说明书,也就是需求规范,需要将具体需求记录在需求说明书中,清楚而细致的总结单位和个人的需求意愿,编写完成后,管理者与网络设计者应达成共识,并在文件上签字。这也是规避网络建设风险的关键。
3.2 现有网络系统的分析 如果当前的网络开发过程是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和改造,就必须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分析,目的是描述资源分布,以便于在升级时尽量保护自己的投资。在本阶段需要给出一份正式的通信规范说明文档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其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现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现有网络的容量,以及新网络所需的通信量和通信模式 详细的统计数据,直接反映现有网络性能的测量值 Internet接口和广域网提供的服务质量报告 限制因素列表,如使用线缆和设备清单等 3.3 确定网络逻辑结构
网络逻辑结构设计是体现网络设计核心思想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选择一种比较适宜的网络逻辑结构,并实施后续的资源分配规划、安全规划等内容。
网络逻辑结构要根据用户需求中描述的网络功能、性能等要求设计,要根据网络用户的分类和分布,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网络逻辑结构大致描述了设备的互连及分布范围,但是不确定具体的物理位置和运行环境。
这一阶段最后应得到一份逻辑设计文档,内容包括有以下几点: 网络逻辑设计图 IP地址分配方案 安全管理方案
具体的软硬件,广域网连接设备和基本的网络服务 对软硬件费用、服务提供费用等的初步估计 3.4 确定网络物理结构
物理网络设计是逻辑网络设计的具体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的确定来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设计的要求,在这一阶段,网络设计者需要确定具体的软硬件、连接设备、布线和服务的部署方案
网络物理结构设计文档必须尽可能详细、清晰,输出的内容包括以下: 网络物理结构图和布线方案 设备和部件的详细列表清单 软硬件的安装费用的估算
安装日程表,详细说明服务的时间以及期限 安装后的测试计划 用户的培训计划 3.5 安装和维护
安装:根据前面工作的成果实施环境准备、设备安装调试的过程。产出的内容包括:逻辑网络结构图和物理网络部署图、设备连接图和布线图及规范的标识、运营维护记录和文档
维护:网络安装完成后,接受用户的反馈意见、监控意见和监控网络的运行是网络管理员的任务,网络维护也是网络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
4.网络设计的制约因素
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是网络设计工作必须的一些附加条件,一个网络设计如果不满足约束条件,将导致网络设计方案无法实施。一般来说结束因素主要来自于政策、预算、时间和应用目标等方面。4.1 政策约束
政策约束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定、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政策约束的具体体现是法律法规条文,以及园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等。4.2 预算约束
预算是决定网络设计的关键因素,很多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良设计,因为成本超过了用户的基本预算而不能实施。
网络预算分为一次性投资预算和周期性投资预算,其中一次性预算主要用于网络的初始建设,包括采购设备、购买软件、维护和测试系统、培训工作人员以及设计和安装系统的费用。周期性投资预算主要用于后期的运营维护,包括人员方面的开销、设备维护消耗、信息费用以及线路租用费用等。4.3 时间约束
项目进度表限定了项目最后的期限和重要的阶段。通常项目进度由客户负责管理,但网络设计者必须就该日程表是否可行提出自己的意见。4.4 应用目标的检查和确认
在进行下一阶段的任务之前,需要确定是否了解客户的应用目标和所关心的事项,通过应用目标的检查,可以避免用户需求的缺失,检查形式包括设计小组内部的自我检查和用户主管部门的确认检查两种。网络标准的选择
多种网络标准中,当时存在的最其名的是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后都被以太网所替代,它成功的原因在于“与时俱进”,其标准在过去20年里不断改进,具有可扩充性、灵活的部署距离、支持从短距离局域网到长距离城域网的各种网络应用、易于使用和管理、出色的性价比、灵活性和互操作性。5.1 标准以太网
10M的吞吐量,使用的是还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5.2 快速以太网
随着网络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1993年10月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和网络接口卡出现,标志快速以太网正式应用。
快速以太网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但它仍采用CSMA/CD技术,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100Mbps分为: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4 5.3 千兆以太网
1000BASE-CX
屏蔽双绞线
25米 1000BASE-T
非屏蔽五类线 100米 1000BASE-SX
多模光纤
500米 1000BASE-LX
单模光纤
3000米 5.4 万兆以太网 5.5 40/100G以太网
小结:
进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应该了解网络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作业:
请同学们说说校园网有哪些需求,以及如何量化这些需求。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之
环保篇计划书
班级:71091
组长:韩颖
组员:宋弯弯 张晓燕
新学期迎来了新任务,通过对网络基础课程的初步了解,了解到最广范围的网络应用,并不只局限于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带给千家万户的方便,因此我组成员经商议决定这学期完成开发网站的任务。
我们每天都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各种垃圾飞满校园,它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即将吞噬我们的灵魂。为了响应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决定开发“小大网”,“环保无小事“”自己迈出一小步,社会迈出一大步“,这些标语都是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在意的却没几人,相信每天努力一点点就会看到希望,网站开发我们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点:
1、首先初步了解网站制作的基本步骤,做要求分析,网站所需功能,页面效果,网站的基本栏目等。
2、制作网站的首页效果图,会用到一些作图软件,photoshop fireworks 等,因此我组成员必须对其功能、作用、操作有较 熟悉的了解方便应用。
3、制作网站内页效果图。
把效果图做成html 用到div+css,我组成员要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为制作好的html加上动态程序,也就是要制作网站的管理后台和网站的读取工作,涉及到动态语言和数据库。
4、做好网站注册域名,购买虚拟主机,这项工作由我组虚拟完成。
我们小组计划两周完成一个大课题,具体表现在:
前两周出去搜集、拍摄各种环保现象将其设成主页,并备有宣传语,我们会把拍摄回来的照片分组整理制成模块,根据需要设计其功能;
接下来我们会用两周的时间去学习那些作图软件,小组每个成员必须都要学会这些,并且把做出来的图进行对比推荐比较好的图片进行加工上传到网站;
我们还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宣传环保,宣传环保网站;
经过两周的时间后继续学习网页布局 div+css跟描述网页的语言,html 一种标记语言,用这些去编辑网站的一些命令;
其次我们要学的就是动态程序了,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意为“活动服务器网页”,与HTML相比,ASP网页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ASP可以实现突破静态网页的一些功能限制,实现动态网页技术;
(2)ASP文件是包含在HTML代码所组成的文件中的,易于修改和测试;
(3)服务器上的ASP解释程序会在服务器端制定ASP程序,并将结果以TML格式传送到客户端浏览器上,因此使用各种浏览器都可以正常浏览ASP所产生的网页;
(4)ASP提供了一些内置对象,使用这些对象可以使服务器端脚本功能更强。例如可以从web浏览器中获取用户通过HTML表单提交的信息,并在脚本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向web浏览器发送信息;
(5)ASP可以使用服务器端ActiveX组建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例如存取数据库、发现哦那个Email或访问文件系统等。
(6)由于服务器是将ASP程序执行的结果以HTML格式传回客户端浏览器,因此使用者不会看到ASP所编写的原始程序代码,可放置ASP程序代码被窃取。最后注册域名,只需四步: 第一步,在天一互联注册一个com域名;第二步,在天一互联购买一个1G主机并把域名解析到这个主机空间;第三步,做一个环保信息展示页面;第四步,把我们做的页面上传到购买的主机空间。
以上是我组的具体实施计划,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适当做一些调整并不会影响进度。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实习
一、简答题
1、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交换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那几种服务?
3、IEEE 802参考模型将OSI参考模型是什么?
二、分析题
1、试分析FTP的工作流程
2、试说明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