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展课《快乐童年 》教学设计李忠巧
拓展课《快乐的童年》教学设计
李忠巧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单元的知识
这一单元学了哪些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背一背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格言?谁来说说这一单元是围绕什么展开的?(童年)
二、拓展延伸
(一)说童年
1.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童年?如:多姿多彩的童年。
2.谁能用我的童年是-----说一句话。(如我的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了我快乐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一首悠扬的歌曲,唱出了我的美好愿望。)
(二)吟童年
3.你搜集了哪些描写童年的诗或短文?谁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1)现代诗(童年)
童年 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童年 就像五彩斑斓的珍珠,串连起无尽的欢乐与稚嫩的梦想。童年 就像放声歌唱的小鸟,带着无限的希冀展翅高飞。
啊,童年呀童年,你似流水,一眨眼,滚滚向前。
啊,童年呀童年,你似骏马,一眨眼,飞奔千里。
童年的歌,童年的笑,童年的理想,童年的欢乐,——烙印在童年的天幕上。
(2)古诗(小儿垂钓,村居,池上,所见)
(三)画童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快乐的童年,我们很多同学用自己稚嫩的彩笔画出了自己童年的幸福生活。把你们画的童年贴在黑板上,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
(四)乐童年
5.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游戏?和你的同桌玩一玩。
6.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曾有过自己的快乐童年,老师让大家采访爸爸妈妈他们童年都玩过哪些游戏?谁来与大家分享?
(抓羊拐、斗鸡、跳山羊、打沙包、跳皮筋、捉迷藏、跳方等)7.把你搜集到的名人的童年趣事讲一讲。
(诚实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爱因斯坦的小凳子等)
8.童年里的趣事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在你们的童年中一定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派说得最好的同学发言。
(五)写童年
8.把我们童年中的一个有趣片段,用一首小诗或一句话写下来。
(六)唱童年
9.最后,我们一起学唱一首关于童年的歌------《童年》你还学会了那些描写童年的歌曲,唱给大家听。(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劳动最光荣等)
三、总结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斑斓;童年是一首歌,悦耳动听;童年是一首诗,清新隽永;童年是一条河,浪花朵朵。让我们沐浴在童年的欢乐中,健康成长。
第二篇:微课巧求周长教学设计
《巧求周长》教学设计
海港区杜庄学区第一小学 杜娜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平移的思维,转换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 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直观法、归纳法、实践验证法 学法指导:观察质疑、微课引入、小组合作 课前游戏: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猜字游戏,1.师:同学们玩过猜字游戏吗?今天张老师准备了一些字谜,请你作答。看哪些同学抢答正确,回答迅速。
二、益智故事
导入: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式---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今天我们就根据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巧求周长》 1.齐读一遍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周长?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巧”,问什么是“巧”? “巧”:指的是灵敏、灵巧、巧思。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不只是学会求周长,更要学会如何“巧”求周长。
二、理解平移,进行转化: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猜一猜哪条路线近一点呢?
生:两条路一样近,因为把竖着的两条线段往右平移,转化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宽,横着的两条线段往上平移,这样便得到一个长方形,A路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350米,B路线也是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是350米,所以这两路线是一样长的。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师操作课件)刚刚这位同学说了一个词,叫“平移”。
师:能将这个图形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进行比较,这真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平移---转化---长方形
师:我们就用平移的方法一起进行巧求周长的研究。2.微课介绍平移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深入理解 1.出示“凹”型图形
师: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
师:我们能否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上台演示。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啊?请你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请学生展示汇报。(20+10)×2+3×2=66(米)
生:我是用平移法,先把这条线段往上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在加上多余的两个线段的长,就是这个“凹”型花圃的周长。
(针对做错的学生,要及时纠错。)
2.出示: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1)让学生读题。
(2)这个图形还是有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如何计算它的周长呢?
(3)学生独立完成,上台汇报。(1×4+1×2)×2+1×2=14(厘米)
生:用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是4,宽是2,周长是14厘米。师:同学们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法,请你仔细观察。1×14=14(厘米)
小结:做题时,我们要打破原先的思维方式,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巧求周长。
3.出示:下图是由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2)学生汇报。
生1:平移转化成长方形,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余的边长。周长12厘米。
生2:平移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周长是12厘米
小结: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解答问题时,我们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转换思维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四、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1.用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小组合作完成。(2)小组汇报。分为四种情况:
①排成一排,围成的长方形长是24厘米,宽是1厘米。周长:(24+1)×2=50(厘米)
②排成两排,每排12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2+2)×2=28(厘米)
③排成三排,每排8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3厘米,周长(8+3)×2=22(厘米)
④排成四排,每排6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6+4)×2=20(厘米)
(3)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把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不管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没有变化,只是周长发生了变化。
五、总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我们不光学会了巧求周长,还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数学思想解决关于实际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三篇:快乐童年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学生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共同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第四篇:童年趣事讲评课教学设计
《童年趣事》作后讲评课教学设计
仁厚庄小学
孙丽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读他人的文章,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在互相赏识和交流评改中,学会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体现童年的乐趣。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体验成功的快乐。讲评重点:
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体现出童年的快乐。课前准备:
1、阅读学生习作初稿,了解习作情况,初选优秀习作3篇。
2、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寻找儿时的快乐,大家都按照要求去做了,而且内容各不相同。有写给小鱼喂食的,刚上幼儿园时大哭的,学爸爸剃胡子,冬天捉蜻蜓,还有写自己尿床的„„大家围绕着有趣,把过程讲清楚了,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评一下这次作文。
二、回顾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回顾习作要求:
1、回忆往事,精心选材,围绕“趣”字,选择一件给你印象最深刻,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件事来写。
2、围绕“趣”字,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把事情写的具体、有趣。
3、写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榜上有名
这次习作,很多同学抓住了重点,凸显了“趣”字,单从习作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这次习作中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好多同学,没有拘泥于老师提供的“童年趣事”这一题目,而是根据自己的具体内容拟定了相应的题目。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而且效果不错!想不想看都有哪些题目?好!就让我们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
王伊瞳《捉螃蟹》
廖君芮《喝“牛奶”》 窦婧琪《吃猫粮》
周志坚《吃糖》
李玥媛《剃胡子》
汪洪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师:“我们可以跟着大屏幕读出来”
师:看了这么多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题目很简单,但很有趣。生:题目新颖,有想读的欲望。
教师小结:老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吸引人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可谓好处多多!
作题目可以是单字,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小句子。但是,不管你用那一种类型作文章的题目,都有一个宗旨:就是力求题目新颖活泼。
四、佳作欣赏(侧重整体指导评价)
1、回顾方法
导入:如何抓住文章的“趣”字进行赏析呢?我们可以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欣赏。赏析时要有理有据,说得具体,充分。
2、欣赏习作:
⑴导入:这么多新颖别致的题目,内容会怎样?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作文的精彩片段,说一说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课件出示文章精彩片段:
片段一:
有一次,妈妈用洗面奶洗脸,我在一旁看着。突然,我发现这洗面奶比牛奶还要白,比牛奶还要香,味道肯定比牛奶还要棒。过了一会,妈妈有事出去了,我心想机会来了,妈妈前脚出门,我便飞一般的冲向梳妆台,拿起那瓶洗面奶就咕嘟咕嘟的喝了一大口。“哇!好难喝呀!”我狂吐起来,这洗面奶不仅苦,还很涩,真是难喝。就在这时,我不小心把整瓶洗面奶都打翻了,这下可惨了,被妈妈发现怎么办呢?我在梳妆台前来回转悠着,有了!我往瓶子里灌了好多的牛
奶,又从厨房抓了一把香料放在瓶子里,然后用筷子使劲搅拌。(廖君芮---《喝“牛奶”》)
片段二:
有一次,我家的小猫在津津有味的吃着妈妈买的猫粮,看着它那贼头贼脑的样子,我心想,猫粮一定特别好吃,我拿起一颗猫粮,嗅了嗅,好像蛮香的,可会不会有毒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妈妈回来了,情急之下,我迅速把猫粮扔进嘴里,还顺便多塞了几颗。天啊,原来猫粮这么难吃,苦苦的,涩涩的,有想吐的冲动,为了不让妈妈发现,我强忍着,慢慢的,我的脸扭成了一团。(窦婧琪---《吃猫粮》)(2)看了这两段文字,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比较具体、有趣? 生:两段文字选取的事情特别有趣,好玩。
生:这两段文字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比如“妈妈前脚出门,我便飞一般的冲向梳妆台,拿起那瓶洗面奶就咕嘟咕嘟的喝了一大口。”动作描写写的生动有趣。
生:再比如“我心想,猫粮一定特别好吃,我拿起一颗猫粮,嗅了嗅,好像蛮香的,可会不会有毒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妈妈回来了,情急之下,我迅速把猫粮扔进嘴里,还顺便多塞了几颗。”这里面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特别好,让我觉得特别真实自然,这一定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
师总结:是啊,要想把事情写的生动、具体、有趣,我们就一定要学会细节描写。看来要写好文章必须留心观察,善于记忆是很重要的。
综观这些语句,老师觉的都很好,因为他们各具特色,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朴实真诚。但是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老师碰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他虽然跟以前比较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帮忙,好不好?
出示文章:
有一天,我把我抓来的昆虫举行了一次比赛。一开始,蚂蚁像一辆微型小车一样,黄粉虫拖着长长的尾巴向终点走去。可不知为什么蚂蚁走到一半,却转身返回起点,黄粉虫到了最后幸运的赢了这一次比赛。(胡云豪-----《昆虫比赛》)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个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怎么改呢?请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具体修改。(出示具体修改要求)
① 文章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童年的有趣的往事?
② 选材是否合理,重点有没有突出。
③ 语句是否通顺,具体,有条理。
④ 文中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是否得当。
学生讨论发言: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的很多句子不够通顺,比如“有一天,我把我抓来的昆虫举行了一次比赛。”读起来很别扭,应该这样写“有一天,我发现我捉来的昆虫正在进行跑步比赛。”
生:第一句还可以写的再具体一些,可以改成“有一天,我发现我捉来的昆虫正在进行跑步比赛。于是我目不转睛的观察起来。”
师:你们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了,而且还加入了神态等细节描写,写的具体了,真不错。
生:“一开始,蚂蚁像一辆微型小车一样,黄粉虫拖着长长的尾巴向终点走去。”这句话没有写明白,蚂蚁像一辆小车在干什么?没有把蚂蚁的动作写出来。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改“一开始,蚂蚁像一辆微型小车一样,使劲摆动着它的六条腿,随时准备发动往前冲”
生:还可以写一写蚂蚁的触角,比如“一开始,蚂蚁像一辆微型小车一样,高高的竖起自己的两条触角,似乎在向黄粉虫示威,它使劲摆动着它的六条腿,随时准备发动往前冲”
师:写出了蚂蚁的外形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蚂蚁骄傲自大的神态,写得更加具体、有趣了。
生:“黄粉虫拖着长长的尾巴向终点走去”这句话读来很平淡,我觉得应该写出黄粉虫的神态和比赛的紧张感。
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觉得可以这样写“黄粉虫也不甘示弱,拖着它那长长的尾巴一摇一摆的冲向终点。”
师:“不甘示弱”写出了黄粉虫的心理,“一摇一摆”把黄粉虫跑步的动作写的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真是有趣。
生:“可不知为什么蚂蚁走到一半,却转身返回起点。”我认为这个现象可以加入作者的想象,这样就不显得突兀,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以这样改“突然,蚂蚁似乎迷了路,在跑道上横冲直撞,不知
不觉的竟然原路返回了”
师:“竟然”一词无意中写出了作者观察昆虫比赛时的紧张心情,作者也随着昆虫一起内心充满了跌宕起伏。“横冲直撞”写出了蚂蚁迷路时焦急的心情,真棒。
生:“黄粉虫到了最后幸运的赢了这一次比赛。”写的不够详细,内容显得很空洞,索然无味。
生:我们可以再加一点黄粉虫的描写,比如“黄粉虫扭头一看,蚂蚁正往回走呢,它在原地愣了一下,随即得意洋洋的往前跑起来,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这样黄粉虫幸运的赢了这次比赛。”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把黄粉虫得意幸运的神态和跑步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把刚才大家修改过的段落重现一遍。出示修改后的段落:
有一天,我发现我捉来的昆虫正在进行跑步比赛,是我目不转睛的观察起来。一开始,蚂蚁像一辆微型小车一样,高高的竖起自己的两条触角,似乎在向黄粉虫示威,它使劲摆动着它的六条腿,随时准备发动往前冲。黄粉虫也不甘示弱,拖着它那长长的尾巴一摇一摆的冲向终点。突然,蚂蚁似乎迷了路,在跑道上横冲直撞,不知不觉的竟然原路返回了。黄粉虫扭头一看,蚂蚁正往回走呢,它在原地愣了一下,随即得意洋洋的往前跑起来,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这样黄粉虫幸运的赢了这次比赛。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修改,原本索然无味、平淡无奇的一段话变的具体生动有趣了。我相信,大家的习作,会在每个人的努力之下变得越来越耐人寻味,老师有一个打算,等到大家对自己本次的习作都满意的时候,我们就把全班同学的作文编辑成册!出一本《多彩的童年》作文集!那我们就努力吧!
第五篇:《结构巧设计》教学设计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5、结构巧设计
旅顺口区大华小学
左峰
一、概述
《结构巧设计》这一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六年级上册友谊伴我行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需要1课时,《结构巧设计》这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组织结构图并对组织结构图进行编辑和调整。
本课是PowerPoint中的一项内容,通过让学生设计完成一项任务来掌握组织机构图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PowerPoint中插入组织结构图。
2、会对组织结构图进行编辑,调整图示的形状、板式和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组织机构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能够评价作品,并丰富和完善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在选择板式和格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 以前接触过PowerPoint,会做简单的演示文稿,会插入图片和文字,但组织结构图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有以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做基础,学习起来不会太吃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选择合适的图示,完成组织结构图的制作。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2、资源准备: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1、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习过PowerPoint,你还记得学过哪些内容了吗?
2、学生回答(板式、背景、插入文本框、图片等)
3、出示ppt 1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4、提问你认识它吗?知道怎么做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回答,教师不强调准确性)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复习前以前的知识,做好知识的衔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学习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看书自学探究完成: 请你打开书第5课学习并完成刚才老师交代的任务,①老师出示的图形叫什么 ②你制作一张这样的幻灯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教师演示补充讲解
①插入形状中的下属与助手的区别 ②编辑文字与自选图形的相似
【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不是很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大部分可以解决,而个别学困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来解决,补充讲解中的编辑文字要求学生知识的迁移。】
3、学生探究学习调整图示的版式和格式 ①出示ppt让学生观察
②提问:这两张幻灯片用什么相同和不同吗?你能把自己刚才做的组织结构图变成第二张的样子吗?
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告诉学生这是组织结构图的版式)④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调整图示的版式和格式
⑥教师补充讲解并演示:自动套用格式和日积月累中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强调:只有取消自动套用格式才能设置自选图形的颜色。⑦学生完成组织结构图颜色的变化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 设计意图: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组织结构图的有关知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把科学课中的食物金字塔做出来吗?
2、学生制作
3、作品展示
【 设计意图:注意学科的整合做学以致用。】
四、作品讲评:
1、学生汇报:展示食物金字塔,说说自己的做法
2、讲评: ①学生讲评
③教师点评(对作品的讲评及对学生的评语的点评)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讲评能发现别的同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主要从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去评价,包括组织结构图的版式、色彩等方面。
八、帮助和总结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绘画知识掌握有困难的同学,采取小组求助和教师辅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