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2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

第一篇: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

篇一: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及理念: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活动目的: 了解掌握学生现有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形式及准备:

活动过程: 篇二:心理健康课教案 做快乐的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做快乐的自己》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重点:

三、活动难点:

四、活动准备:

2、写烦恼事的小纸片

3、故事录音

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形成共识

(一)快乐一瞬间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2、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让一个人的快乐变成每个人的快乐?

生:预设假设:(1)我考试考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2)周末爸妈带我出去旅游

3、师小结:原来我们同学有这么多的快乐,快乐无处不在。

老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小儿子是晒盐的,这天一开晴天,他就担心啊,大儿子的伞怎么卖得出去啊,这天一下雨,同学们,你们猜猜智者给老爷爷出了什么主意消除烦恼吗?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一些像老爷爷一样的事情,瞧,这里有一位同学,遇到了一些事情,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组合作讨论,心理体验(课件出示)

媛媛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满意。可是,邻居杨杨说:“太难看了!” 媛媛这样想:()。

媛媛这样想:()。

媛媛这样想:()。

是啊,世界上有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想法

师小结:因此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变得乐观,让我们用快乐魔棒打开快乐之门。

(三)烦恼滚一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快乐心理,体会不快乐的负面影响,将烦恼拒之门外)

1、同学们,生活不会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不快乐的时候,会遇到坎坷,会经历风雨。

话题:不快乐给你的学习、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读有趣的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4、现在让我们拿出自己近来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还未解决的烦恼,在音乐的伴奏下,静静地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结合今天学到的方法,(四)快乐接着来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寻找快乐吧!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的同时,也把快乐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记住我们的快乐宣言:和烦恼说byebye,快乐伴我们成长!篇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我为你高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我为你高兴

一、辅导主题

欣赏同伴心理辅导

二、辅导目标

三、辅导重难点

本辅导课尝试通过辅导,孩子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铺设人际交往的桥梁。

教学重点:利用观看小品、写心理烦恼卡、写成功卡、祝贺他人等辅导活动,引导学生融情思考、分析原因,进行心理疏导。

四、辅导对象

本辅导活动适宜小学三年级学生

五、辅导准备

调查问卷、小品视频、心理烦恼卡、心理烦恼解决卡、成功卡等

六、辅导预设与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赞美他人,引入本课主题

2.教师随机采访:你被别人赞美后的心情如何?你赞美别人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在平时与学生接触和课前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赞扬他人虽是意在心中,却疏于行动。所以多次试教中,此环节都处于冷场状态,同学们看上去很茫然,不知道该夸谁?也不知该夸他什么?这是辅导前真实情况的展现,也体现了本次辅导的必要性。

(二)二看小品,联系学生实际,缓解心理烦恼 1.一看小品片段,讨论观后感受

①观看小品的前半部分,小品前半部分内容简介:王凯平时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但经过努力,这次语文单元考试终于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下课后,同学们在教室内讨论着,有的说:“这次王凯真不错,考了高分。

小品中的这三位同学对王凯的进步分别持什么态度?如果你是王凯的同学,他平时学习成绩 很差,这次突然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

①出示课前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图表

②教师简单说明统计表:课前我们全班做了一张调查问卷,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统计结果图表。

设计意图:辅导从小品入手,先让孩子们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接着联系学生自身,出示课前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从旁观者进入到亲历者的状态。课堂辅导前让孩子们做了辅导前测,调查孩子们对于他人进步的不同态度,这样能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对本班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这里有个特别值得注意之处,就是教师应强调:“当他人取得成功时,我们会有不同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

①我们的这些态度对他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听听王凯的内心独白。继续看小品的后半部分:王凯的内心独白。

②体验王凯内心感受:你从王凯的话中听出他的心情了吗?你知道他为什么而难过吗?

①联系学生实际,出示“心理烦恼卡”提示: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以教导者的状态出现,始终创设平和氛围,让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更放松地进入辅导过程,辅导过程在平和、轻松地氛围下循序渐进。这个环节的辅导更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理烦恼。在解决这些心理烦恼时,教师没有指手画脚,而是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着来解决这些同学的心理烦恼。

1.书写并交流“我的成功卡”

①学习祝贺方法:现在你看到了他人的成功和进步,你想怎么祝贺他?随机板贴词卡

②向同学表达祝贺:刚才我们看了别人的成功卡,也交流了这么多表达祝贺的方法,就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祝贺方式向他人表达祝贺吧。

七、辅导反思

孩子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伙伴经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不能和谐相处。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被宠爱有加,很容易导致唯我独尊的个性,很多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这次活动设计的对象是三年级孩子,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中年级阶段,在接触中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局限于自我感知,往往缺少对他人的关注。

2.解决孩子们展现自我与肯定他人的矛盾:一方面,孩子们愿意展现自我,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另一方面看待他人时又常常呈不关注状态,甚至只看到不足,或妒忌他人的成功,因而也很少肯定他人。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绝对的主角,是注目在聚光灯下的,希望得到他人的鲜花和掌声。

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孩子们彼此之间呈现出漠然的态度,从而也产生了人际交往的障碍。通过本次辅导,孩子们在心理上的认知与行动的矛盾、自我与他人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八、辅导活动点评

1.这是一次轻松平和的辅导。教师营造了一个轻松而平和的氛围,这对于心理辅导来说非常重要。我来夸夸你、交流成功卡、祝贺他人、观看照片、感受祝贺他人的快乐等,都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特别是观看小品后和调查问卷后的两次小结评价:“当他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产生不同的态度是非常正常而又普遍的反应。

2.这是一次以生为本的辅导。无论是辅导之前的心理调查问卷,还是辅导过程中的自我成功卡、心理烦恼卡及解决方案等,都来源于学生,从学生原始的心理状况出发,重视学生的反馈与体验。在课堂的心理情境中,学生体验到了自我潜意识中的对于他人的妒忌和不关注等。学生之间有多次互动交流:小组交流心理烦恼卡的解决方案、自由交流成功卡、自由祝贺他人。

①漠视——关注,孩子懂得关注他人的成功。在课前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是知道要欣赏他人这一道理的,但一旦落实到行动上,问题就出现了,特别体现在两道简答题上,很多孩子平常生活中不关注他人,所以在写调查表时抓耳挠腮写不出他人成功的具体事例,只好在这两题写上“无”。那大片的空白真是晃得人刺眼,不正体现出孩子们对于他人关注的空白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态度在孩子们之间存在得很明显。

②妒忌——赞美,孩子尝试欣赏他人的成功。通过循序渐进的辅导活动,观看小品和写心理烦恼卡等,孩子们换位思考,真正从内心中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被人欣赏。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友好、积极的交往气氛。

③自我——他人,孩子实践赞美他人的方法。在辅导中,孩子们关注了他人,但就像“爱要怎么说”一样,孩子们还不太懂得怎么去表达对他人的赞美。通过辅导,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原来赞美他人有那么多方法。孩子们学会赞美别人的方法、技巧,同时也在赞美他人和别人的赞美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这次辅导的后测:“我学会赞美他人了,而且我正在用实际行动赞美他人。

第二篇: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

篇一: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及理念: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

活动目的: 了解掌握学生现有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寻找和体验身边的快乐,找到快乐的真谛;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活动形式及准备: 情境游戏、讨论沟通等;多媒体课件、心情地雷、七色花、小红旗、快乐魔瓶、心情雷区、气球、玩具等。

活动过程: 篇二:心理健康课教案 做快乐的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做快乐的自己》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书写快乐、诉说快乐、分享快乐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增强对快乐情绪的体验。

2.进一步学会更多的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3.培养乐观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学会在生活中找“乐”,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除烦恼的方法, 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做个快乐的人。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写烦恼事的小纸片

3、故事录音

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让学生感觉快乐,以快乐的心态来对待本节课的课题——快乐伴我成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课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全体起立,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时间3分钟)

今天老师将与我们同学一起上一堂心理健康课——《做快乐的自己》。(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形成共识

(一)快乐一瞬间

(设计理念:通过交流各自快乐的事,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无处不在。)

1、同学们,人生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来写写自己快乐的事情吧。让快乐伴我们同行!(放轻音乐)(时间3分钟)

(2)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

2、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让一个人的快乐变成每个人的快乐?

生:预设假设:(1)我考试考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2)周末爸妈带我出去旅游

3、师小结:原来我们同学有这么多的快乐,快乐无处不在。以愉悦的心情看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二)快乐不快乐。

(设计理念:通过讲解一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快乐不快乐的情绪,让学生了解快乐魔棒的神奇力量。)

可是,有一位老爷爷却整天为一件事烦恼,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经历吧。(录音播放《卖伞和晒盐》故事)

老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小儿子是晒盐的,这天一开晴天,他就担心啊,大儿子的伞怎么卖得出去啊,这天一下雨,他又着急了,小儿子盐生意糟糕了。所以,他每天都愁眉苦脸,身体也越来越差,这时候他碰上一个智者,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从此,他就天天很开心!

同学们,你们猜猜智者给老爷爷出了什么主意消除烦恼吗?

生预设假设:天晴,小儿子晒盐方便,下雨,大儿子伞生意好,所以她应该天天开心。

师:同学们,原来对于老爷爷来说快乐的秘笈:换位思考,就会得到意外的快乐。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一些像老爷爷一样的事情,瞧,这里有一位同学,遇到了一些事情,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组合作讨论,心理体验(课件出示)

媛媛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满意。可是,邻居杨杨说:“太难看了!” 媛媛这样想:()。她觉得特别伤心。

媛媛这样想:()。她觉得还可以。

媛媛这样想:()。她觉得很快乐了。

是啊,世界上有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想法

师小结:因此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变得乐观,让我们用快乐魔棒打开快乐之门。快乐与否就看我们自己怎样想,你往积极的方面想,你就快乐,你总是有许多消极的想法,你当然不快乐了。

(三)烦恼滚一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快乐心理,体会不快乐的负面影响,将烦恼拒之门外)

1、同学们,生活不会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不快乐的时候,会遇到坎坷,会经历风雨。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心里一些令你烦恼的事,互相讨论一下怎么对付“烦恼”这个坏家伙。(时间3分钟)

2、小组交流讨论。

话题:不快乐给你的学习、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生预设假设:紧张、担心、愤怒、烦躁等等不愉快的心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3、不快乐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因此我们要寻找不快乐的药方,对症下药,尽量使自己在生活中保持健康快乐!比如下列这些小窍门都可以让我们将烦恼拒之门外!

(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读有趣的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4、现在让我们拿出自己近来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还未解决的烦恼,在音乐的伴奏下,静静地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结合今天学到的方法,试着解决它,然后放在烦恼箱中,永久地封存,让我们在快乐中生活。

(四)快乐接着来

同学们,我这有一棵快乐树,每个快乐果都可以带给我们大家不同的快乐。同学们,摘下这些快乐果吧!(课件点击快乐果,一个果实一个快乐)

1、快乐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2、善于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

3、一份快乐,两人分享,就是两份快乐。

4、如果快乐不能与人分享,这不算是真正的快乐了。

5、快乐是一种心境,跟财富、年龄与环境无关。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寻找快乐吧!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的同时,也把快乐带给身边每一个人。烦恼是个纸老虎,乐观面对快乐多。

记住我们的快乐宣言:和烦恼说byebye,快乐伴我们成长!篇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我为你高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我为你高兴

一、辅导主题

欣赏同伴心理辅导

二、辅导目标

1.通过辅导,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成功,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2.教给学生欣赏并鼓励他人的方法,会自我调节,从而解决内心冲突。

三、辅导重难点

本辅导课尝试通过辅导,孩子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铺设人际交往的桥梁。整堂课不但关注课堂辅导过程,也关注课前调查和课后效果,展现心理健康课的生成性和延伸性。

教学重点:利用观看小品、写心理烦恼卡、写成功卡、祝贺他人等辅导活动,引导学生融情思考、分析原因,进行心理疏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把懂得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解决内心冲突,学会欣赏并鼓励他人。

四、辅导对象

本辅导活动适宜小学三年级学生

五、辅导准备

调查问卷、小品视频、心理烦恼卡、心理烦恼解决卡、成功卡等

六、辅导预设与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赞美他人,引入本课主题 1.小游戏“我来夸夸你”: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夸一夸身边的同学,可赞美同学的任意一方面,如衣着、外貌、学习、动手能力等。2.教师随机采访:你被别人赞美后的心情如何?你赞美别人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在平时与学生接触和课前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赞扬他人虽是意在心中,却疏于行动。所以多次试教中,此环节都处于冷场状态,同学们看上去很茫然,不知道该夸谁?也不知该夸他什么?这是辅导前真实情况的展现,也体现了本次辅导的必要性。我们引导孩子们用关注的目光看待同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用真心的祝贺行动表现出自己对他人的鼓励。

(二)二看小品,联系学生实际,缓解心理烦恼 1.一看小品片段,讨论观后感受

①观看小品的前半部分,小品前半部分内容简介:王凯平时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但经过努力,这次语文单元考试终于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下课后,同学们在教室内讨论着,有的说:“这次王凯真不错,考了高分。”有的说:“他平时这么差,会不会是偷看别人的?”有的说:“我还考了94分呢,比他还高2分呢!老师竟然只表扬了他,没表扬我。”?? ②观看后讨论:

小品中的这三位同学对王凯的进步分别持什么态度?如果你是王凯的同学,他平时学习成绩 很差,这次突然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

③教师小结:当他人取得成功时,我们会有不同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2.联系实际,教师反馈课前所做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①出示课前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图表

②教师简单说明统计表:课前我们全班做了一张调查问卷,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统计结果图表。从统计结果图表上看,对于他人所取得的成功,咱们班的同学也有三种态度:a.鼓励;b.妒忌;c.不关注。

教师再次强调:当他人取得成功时,我们产生不同态度都是很正常很普遍的反应。

设计意图:辅导从小品入手,先让孩子们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接着联系学生自身,出示课前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从旁观者进入到亲历者的状态。课堂辅导前让孩子们做了辅导前测,调查孩子们对于他人进步的不同态度,这样能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对本班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这里有个特别值得注意之处,就是教师应强调:“当他人取得成功时,我们会有不同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这是奠定辅导氛围的基础,教师不能再一开场就把孩子们曾经的想法定位于“这是错误的”,心理辅导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完全是两回事,同时这样还会让孩子们处于紧张的情绪中,不利于后面内心矛盾的缓解。

3.二看小品片段,体验王凯内心感受。

①我们的这些态度对他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听听王凯的内心独白。继续看小品的后半部分:王凯的内心独白。(小品后半部分简介:王凯通过努力才获得好成绩,可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后心里很难过,他的内心独白诉说了委屈、伤心之情。)

②体验王凯内心感受:你从王凯的话中听出他的心情了吗?你知道他为什么而难过吗? 4.联系学生实际,说出心理烦恼,讨论解决方案。

①联系学生实际,出示“心理烦恼卡”提示:

②书写并板贴“心理烦恼卡”:根据提示说说自己的心理烦恼,教师当场概括要点书写并在黑板上板贴“心理烦恼卡”。

③小组讨论解决方案:五个小组每一小组认领黑板上的一张 “心理烦恼卡”,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帮助解决卡片上的心理烦恼,同时以简笔画、文字等形式把解决方案写在长条形“解决卡”上,最后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言讲述本组的解决方案并把“解决卡”板贴在烦恼卡上方。5.运用方法解决小品中人物的心理烦恼:用刚才学到的方法鼓励小品中的王凯,并劝解议论他的同学。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以教导者的状态出现,始终创设平和氛围,让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更放松地进入辅导过程,辅导过程在平和、轻松地氛围下循序渐进。这个环节的辅导更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理烦恼。在解决这些心理烦恼时,教师没有指手画脚,而是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着来解决这些同学的心理烦恼。在这个小组讨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一次走进他人的心理世界,并在自己的内心中自觉完成了欣赏他人这一心理过程,在解决他人心理烦恼的同时也缓解了自己曾经漠视他人甚至嫉妒他人的内心矛盾冲突。

(三)课堂实践,学习祝贺方法,感受赞美的快乐。1.书写并交流“我的成功卡”

首先请每位同学在“我的成功卡”上简单写写自己取得进步或成功的事例;接着自由交流并欣赏他人的成功卡,分享成功的喜悦。

2.学习祝贺方法,用学到的方法表达祝贺,感受快乐。

①学习祝贺方法:现在你看到了他人的成功和进步,你想怎么祝贺他?随机板贴词卡

②向同学表达祝贺:刚才我们看了别人的成功卡,也交流了这么多表达祝贺的方法,就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祝贺方式向他人表达祝贺吧。在同学们自由表达祝贺的同时,教师随机拍摄祝贺情景的照片。

③感受鼓励他人的快乐:教师当场把刚才拍摄的祝贺情景的照片配乐播放,感受那一份祝贺的快乐。并选择几张照片让当事学生说说感受:你为什么祝贺他?你祝贺他时你的心情如何?当你听到同学的祝贺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活动小结,巩固主题,引导课后延伸。

当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高兴,真心地祝贺他人。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带着这份快乐去祝贺他人!

七、辅导反思

孩子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伙伴经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不能和谐相处。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被宠爱有加,很容易导致唯我独尊的个性,很多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这次活动设计的对象是三年级孩子,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中年级阶段,在接触中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局限于自我感知,往往缺少对他人的关注。通过本次辅导,尝试解决困扰孩子们的心理矛盾。

2.解决孩子们展现自我与肯定他人的矛盾:一方面,孩子们愿意展现自我,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另一方面看待他人时又常常呈不关注状态,甚至只看到不足,或妒忌他人的成功,因而也很少肯定他人。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绝对的主角,是注目在聚光灯下的,希望得到他人的鲜花和掌声。而他人对孩子来说是聚光灯之外的,是被忽视的。

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孩子们彼此之间呈现出漠然的态度,从而也产生了人际交往的障碍。通过本次辅导,孩子们在心理上的认知与行动的矛盾、自我与他人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孩子们不仅学会用真诚的目光关注他人,而且学会用真诚的行动表示对他人的赞美,真正做到了“我为你高兴”。

八、辅导活动点评

1.这是一次轻松平和的辅导。教师营造了一个轻松而平和的氛围,这对于心理辅导来说非常重要。我来夸夸你、交流成功卡、祝贺他人、观看照片、感受祝贺他人的快乐等,都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特别是观看小品后和调查问卷后的两次小结评价:“当他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产生不同的态度是非常正常而又普遍的反应。”这样的评价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卸下了心理包袱,在辅导中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心态展现出来。

2.这是一次以生为本的辅导。无论是辅导之前的心理调查问卷,还是辅导过程中的自我成功卡、心理烦恼卡及解决方案等,都来源于学生,从学生原始的心理状况出发,重视学生的反馈与体验。在课堂的心理情境中,学生体验到了自我潜意识中的对于他人的妒忌和不关注等。学生之间有多次互动交流:小组交流心理烦恼卡的解决方案、自由交流成功卡、自由祝贺他人。这些互动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自主解决问题,以自己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获取了解决内心冲突的办法。

①漠视——关注,孩子懂得关注他人的成功。在课前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是知道要欣赏他人这一道理的,但一旦落实到行动上,问题就出现了,特别体现在两道简答题上,很多孩子平常生活中不关注他人,所以在写调查表时抓耳挠腮写不出他人成功的具体事例,只好在这两题写上“无”。那大片的空白真是晃得人刺眼,不正体现出孩子们对于他人关注的空白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态度在孩子们之间存在得很明显。这样,人际交往之间就会存在障碍了。②妒忌——赞美,孩子尝试欣赏他人的成功。通过循序渐进的辅导活动,观看小品和写心理烦恼卡等,孩子们换位思考,真正从内心中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被人欣赏。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友好、积极的交往气氛。在成功卡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他人的成功不再与自己无关,他人的成功不再令我妒忌。

③自我——他人,孩子实践赞美他人的方法。在辅导中,孩子们关注了他人,但就像“爱要怎么说”一样,孩子们还不太懂得怎么去表达对他人的赞美。通过辅导,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原来赞美他人有那么多方法。孩子们学会赞美别人的方法、技巧,同时也在赞美他人和别人的赞美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当孩子们在课堂中快乐地相互祝贺相互赞美的时候,那一张张美丽的笑脸,将原先问卷调查表中的一片片刺眼的空白填补得那么充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这次辅导的后测:“我学会赞美他人了,而且我正在用实际行动赞美他人。”他们走出了自我的圈子,走进他人的心灵,把懂得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行动。

第三篇: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2008-2009第一学期《学会感激》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牛杰彬

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父母之爱,体验到幸福生活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带给我们的。

2.在感悟与体验中学会感激。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父母之爱。2.学会感激父母。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生同唱《拍手歌》,让学生带着放松、愉悦的心情步入课堂。

二、活动导入

前几天咱们开展了一项“护蛋”活动,就是请同学们给鸡蛋当一会“爸爸”或是“妈妈”,每天不凭借其他保护措施,带着“鸡蛋宝宝”去上学。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的活动情况。

1.请你的“鸡蛋宝宝”完好无损的同学举手。在座的“小爸爸”、“小妈妈们”,谁愿意介绍一下这几天你是怎么保护你的“宝宝的”? 学生介绍。

2.经历了这么多天的提心吊胆,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想说吧。学生谈感受,教师点拨:我们只当了这么几天的爸爸妈妈就体会到当父母很不容易了,而我们的父母历经十年才把我们养到这么大,那得吃多少苦、挨多少累呀。

三、在真情中学会感激

(一)感激父母 1.回忆中领悟真情

我们从一个只会哇哇啼哭的婴儿,在父母的养育下,慢慢学会爬行、学会吃饭、学会走路、直到今天能坐在教室里学习,这期间浸润了父母多少的汗水和泪水呀。在你们记忆的长廊中一定留下了许多父母照顾、养育你们而令你们十分难忘的事吧。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学生举例,教师适时引导:父母教育自己而令自己十分难忘的事。2.在真情中感激父母

父母为了能让你们更好地成长无私地付出了那么多,你打算怎么回报父母呢? 3.在生活中感激父母

可是生活嘛,总免不了闹点儿小矛盾或是意见不合,发生点儿小磨擦。请看心理剧《写作业》

(1)心理剧场 剧情:

旁白:晚上七点中,王志娜吃过晚饭去自己的房间写作业。妈妈在厨房刷洗碗筷。半小时后,妈妈来到了王志娜的房间。妈妈:王志娜,作业写完了吗?

王志娜:没有呢。一会儿就能写完,今天的作业特别少。妈妈:少也得快点儿写,别像每天那样拖到很玩。

旁白:妈妈关上放们来到卫生间洗衣服,又擦完了客厅的地板,这时已经是八点半了。妈妈拿着抹布又一次来到了王志娜的房间。

妈妈推开房门,见王志娜正在看画册。就把抹布放到地板的一角,用胳膊擦了一下额头的汗,问:“写完作业了?让妈妈检查一下。”说着,拿起本子一看,只做了两道题,便问:“你们作业一共留了几道题?” 王志娜:六道。妈妈(生气):一个半小时只做了两道题,说清楚,这么长时间你都做什么了? 王志娜:我没干什么呀。就看了一会儿音乐书,喝了点水,弄了一会儿电脑„„ 妈妈(打断王志娜的话,声音越来越大):告诉你多少回了,写作业要一心一意。妈妈每天工作这么累,回来还要给你做饭、洗衣服,做那么多的家务,还要检查你的作业。妈妈每天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呀?不就是为了能让你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好好学习吗?可是你,每天写作业都边玩边写,总是溜号,学习成绩始终上不来,你怎么就不着急呢?你对得起我吗? 王志娜(委屈地哭):我不就是溜号了吗?干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呀? 看了短剧,你向对剧中的主人公说点什么?

学生回报,教师点拨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以及怎样回报父母。(2)在我与我的儿子之间也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我儿子不爱吃青菜。最近我发现他的嘴唇没有以前红润了,担心他贫血。昨天我特意起来很早,给他做了一盘黄瓜片炒鸡蛋和一盘土豆丝炒芹菜。可他一看菜中绿色的,说什么也不吃。我劝了好半天,他也不吃,还说:“不好吃,那里有树叶。”我怎么哄他也不吃,脾气还越来越大,最后气得把匙摔到了桌上。气得我真想狠狠教训他一顿,可又怕把他弄哭了,到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但是问题始终没解决,我很担心他的健康,快请同学们

帮我出出主义。教师适时点拨,感谢学生。

(3)你们与父母之间也发生过摩擦吗?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看看他(她)们会怎样说。经过同学们的帮助还是解决不了的,请举起你的小手。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请解决不了的同学说烦恼,同学们帮忙解决,教师参与、指导:感激、回报父母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健康地生活,做个合格的公民也是回报父母的一种方式。

(二)感激身边的人

生活中不只有父母关心、爱护我们,也有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付出着。你一定也得到过别人的关心、爱护或是帮助吧。你打算怎样回报他(她)们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对你感激的人说一句最感激的话。小结:同学们说得太感人了。如果每个人都能用真诚的心去感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温馨呀!(板画)让我们都来学会感激吧!

四、活动延伸

每个人都做一张祝福的卡片,将感激与祝福写在卡片上,让卡片载着我们的心飞到关心我们的人的身边。活动小结:(《爱的奉献》音乐轻生响起)教师深情地说:“也许你的字迹不够漂亮,也许你的卡片不够精美,但只要那上面载满了你足够的真诚那就够了。”

第四篇: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般目标是通过自我探索过程,借助团队的力量,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增强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的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评估、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对此做出相应修正与完善,从而获得自我成长。

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学生需要、人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群体特点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能够融入高职生活即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环境,感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位置,觉察进入高职后在适应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相互启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能够觉察自我

即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3.能够意识到人的潜能

即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正向信息,体验自信的效用,觉察不自信的方面,分析原因。

4.能够感受生命的意义

即学生能够澄清价值观,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够感受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提高生命的质量,过充实精彩的人生。

5.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即学生能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现象,能够觉察与周围人交往中的困惑与问题。

6.能够学会感恩与宽容

即学生能够具有感恩的态度和感恩的行为,并由此培养宽容的心态。

7.能够培养健康情绪

即学生能够觉察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8.能够学会应对压力

即学生能够面对压力,学会放松,能够觉察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分享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心理健康活动课整体设计以“我与环境”为主题与线索,分为初始课、主题活动课、回顾课和结束课四个模块。初始课用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用于帮助学生融入高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约定课程活动规范,并提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了解学生、评估课程效果,并由“融入高职生活”引出课程“我与环境”的主题。

主题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体部分,以“我与环境”为主题和线索,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环境中的我”,二是“我面对环境”。“环境中的我”部分帮助学生觉察自我、提升自信,分为四个单元,即:自我面面观,我是独特的,我可以更好,生命的意义。“我面对环境”部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面对压力,分为四个单元,即:交往有方法、感恩与宽容、积极与乐观、压力我应对。

回顾课用于解决学生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前,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解决心理困惑与问

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自身的困惑与问题,借助团队的力量,求得自我成长,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课向生活的延伸。

结束课主要用于效能评估,学生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处理分离情绪,提取课程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结构的4个模块下,课程共设计了15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设计1至2个核心活动,再根据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热身活动和辅助活动,整个课程共设计20多个活动。

例如,主题活动课“环境中的我”部分,设计了“自我面面观”单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该单元设计了2个核心活动,一是“我是谁”,二是“立体我”。“我是谁”主要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立体我”主要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相互进行评价,而后填写表格。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内涵、明确的自我意识及认识自我的途径等。

具体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等进行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就必须要影响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投入到课程中,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上采用活动课形式,活动课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热身活动,帮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启动;主要安排核心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化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发掘积极的个人特质,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觉察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更乐观、自信、向上地生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要对心理健康知识与基本理论进行讲授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与巩固活动成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活动课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特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如小拓展活动、纸笔活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课堂讨论与分享、案例分析等。

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学生参加课程、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发言、学习心得、学习总结报告所体现的思考、成果等,都能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都要计入课程考核成绩。

学生参与活动、课堂分享、活动记录、完成量表、活动心得等作为平时成绩,以6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学生心理情景剧表演、课程总结报告作为考核成绩,以4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之和。

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基本考核标准如下。

优秀:出席课程,参与活动很投入,活动体验深刻,积极分享活动感受,能够流畅地表达观点,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活动结果在高职学生中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良好:出席课程,积极参与活动,能够分享活动感受,能够较流畅地表达观点,能够努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合格:出席课程,能够参与活动,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基本把握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不合格:未出勤,无组织纪律,抄袭,观点明显错误。

心理健康活动课对教学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教室整体设计要宽敞明亮,色彩协调,气氛温馨、舒适,能够营造活动气氛;使用活动桌椅,方便活动实施;可以提供活动的相关道具。教学环境要能够提供专业支持,如舞台、灯光、音响,用于播放轻松的音乐、快乐的教学软件等。

心理健康活动课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30课时。课程理论授课与活动教学的比例约为1∶2。以20人左右小班为教学单位,以5至6人为活动基本单位。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有团队工作资历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或案例情境,促进学生获得活动体验,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困惑与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获得自我的成长。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自我有一定反思的能力,能够放开自我、具有自我探讨的愿望与能力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以活动构建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用专用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的启发促进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学会倾听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2.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习惯带给别人的不同感受,领悟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在人际关系中的不同影响。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活动程序:

一、热身游戏:我说你听 游戏步骤:

1、请学生听一则名为《黑熊和棕熊赛蜜》的故事。故事中会多次出现“蜜蜂”和“蜂蜜”这两个词。每当听到“蜜蜂”时,男同学起立,女同学坐着;听到“蜂蜜”时,女同学起立,男同学坐下。如果连续听到两个相同的词,则站立不动。黑熊和棕熊赛蜜

黑熊和棕熊喜欢吃蜂蜜,它们都以养蜜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产的蜂蜜多。

黑熊想,蜂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测量访问量的仪器。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能产多少蜂蜜,关键在于蜜蜂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而且它也买了一套仪器,但测量的是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结果公布。

一年过去,棕熊的蜜蜂产的蜂蜜比黑熊的蜜蜂产的蜂蜜多出整整一倍。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在活动中反应既快又准确?有的同学出错较多?学生讨论发言。

3、教师小结过渡:反应既快又准确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认真倾听。

二、心理剧:《谁能听我说》

1、学生心理剧表演

甲:王宝强迷/刚看完《集结号》/想和同学分享 乙:不停变换身体姿势/插话、抢话题 丙:东张西望/不停看表/不停转笔

丁:每讲一句,就点头,最后反问“你刚才说什么?”/埋头看书 /打哈欠、伸懒腰

最后,甲失去了谈论的兴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自言自语(很无奈)道:“怎么就没有人能好好地听我说呢?”

2、讨论

(1)看过这个心理剧,请大家先判断一下,剧中的三个倾听者是受欢迎的倾听者吗?

(2)在他们身上都有哪些不受欢迎的倾听行为?

3、倾听解密

屏幕出现各种不合格的倾听动作图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倾听行为有可能在向说话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1)身子不停地转来转去或不停地变换姿势——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啊!(2)随意插话、抢话——你说的我都知道了。(3)东张西望——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说了。(3)转笔——真有些无聊。

(5)不停地看表——逐客令:你是不是该走了?

(6)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你爱说不说,我得干自己的事了。(7)打哈欠、伸懒腰——我对你所说的内容没什么兴趣。

4、引导:如果你是说话者,面对这样的倾听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1)先听听甲的感受。(2)其他同学

5、小结、过渡

三、归纳受欢迎的倾听行为

教师:究竟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才是受欢迎的呢? 小组讨论:

1、倾听时的目光与表情:

2、倾听时的姿势与动作:

3、当赞同对方的观点时,4、当不赞同对方的意见时,5、如果对方想说的话,自己已经全知道了,6、如果要鼓励对方谈下去,7、倾听时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四、(人际交往黄金定律)角色互换

请刚才心理剧表演的说话者和倾听者重新上台,角色互换,尝试做一名“受欢迎的倾听者”,其他同学观察、强化。

五、倾听技巧“要素” 专心(认真听、不分心)耐心(不轻易插话)

会心(给予适时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六、自我剖析

在你以往的倾听行为中,哪些不利于交往?今后该如何改进?(学生写纸上,并交流)

七、教师总结

心理健康生命意义教育课教案:勾勒我的生命线(附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命是有限的,应该学会规划人生。

2、树立理想与目标,并学会如何实现近期目标。

3、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目标组成的,而我们就是完成这一个个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画生命线让学生从过去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为未来做好合理规划。

2、教学难点:如何实现近期目标,通过跨越障碍训练让他们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坚定他们的信念。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式:活动和讨论,视频播放,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飞机要失事冥想活动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之前,我想先带领大家做个冥想活动。(过程略)分享:好,现在我们的冥想结束,请同学们回到教室,可以睁开你的眼睛了。刚才我们体验了临近死亡的感觉,不知道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想到了什么?你的遗言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看来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遗憾或是未完成的愿望,如果没有今天这个活动,我想大家可能都没怎么在意这些未完成的,因为我们总认为还有时间,所以我们会拖延。但实际上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老将计划延期,特别是你想做的事,要把它写下来而且还应该认真考虑你完成它的时间。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你人生做个回顾和规划,我们一同来勾勒我们的生命线。

(二)勾勒生命线 请备好一张洁白的纸。

还请备一枝红黑水笔。须一枝较鲜艳,一枝较暗淡。要用颜色区分心情。将纸横放。

在纸的上半部分用黑笔写下你的名字和生命线,构成XXX的生命线。在纸的中部,从左至右画一道长长的横线。

然后给这条线加上一个箭头,让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

请你在线条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方,箭头旁边,写上你自己预计能活到的岁数。

请你按照你为自己规定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

之后,在你的标志的左边(过去岁月),把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如果你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或让你满意,你就用鲜艳的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具体岁数的上方。如果那件事给你带去了伤痛或打击,你就在生命线具体岁数下方,用暗淡的颜色把它记录下来。

完成了过去时,我们进入将来„

在你的坐标线上,把你这一生想做的事,都标出来。如果有可能尽量把时间注明。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程度,标在线的上方。

当然,在将来的生涯中,还有挫折和困难,不妨一一用黑笔将它们在生命线的下方大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1、审核目标

把生命线上离你所在点最近的目标提取出来,看看它是否是你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如果是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刻分析一下你的这个目标,发挥它的巨大的动力作用。

它必须是你自己确实想要的东西 它一定要明确而具体 可量化,可衡量

一定是可信的,能够实现的

2、名言分享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大家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当然,有目标会推动我们前进,但追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障碍与挫折,怎么样才能坚持下来呢?

3、将你的目标分解

关注学习目标而不是表现目标(越关注自己的进步你的表现会越好); 描述当达成目标后你会怎么样(运用更活泼的词有助于指导你的努力);

4、目标卡填写: 把生命线上离你所在点最近的目标提取出来,将它写在另一张白纸上的右半部分,在纸张的上面 右边: 我的近期目标 左边: 我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

中间:可能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三个障碍。

5、跨越障碍训练

1)两两组合,分甲乙方,甲先询问乙的目标是什,然后问乙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乙做出回答后,利用乙自己所写的障碍开始对乙进行质疑,说乙不可能实现目标;

2)乙要大声告诉甲自己的目标,面对甲的每一次质疑要利用自己所写的有利条件做出强有力的回答,坚信自己。

3)当甲无法再质疑时宣告乙跨越障碍成功。要求:

只能质疑,不许挖苦、讽刺、打击; 对抗时,甲乙双方可以组成后援智囊团,必要时请求援助。

通过这个训练,我希望大家在实现你们目标时如果遇到困难或是挫折要想到你今天在我们质疑中勇敢的回答。

(三)播放励志歌曲《咸鱼》

(四)总结:

我们之前完成的是你们最近一次的目标实现,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目标组成的,而我们就是完成这一个个目标,我们通过障碍训练,让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勾勒出自己更完美的曲线!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以冥想为开始,如何勾勒生命线为主体,使学生在虚拟的活动中体验一个人的生命是如何完成自己的目标,由目标中构成人生,从上课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这堂课中有很大的收获,学生反馈不错。

下载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伸出你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做一个快乐的健康的人。 教学过程 : 一、......

    2017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做快乐的小学生》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我是“追星族” 一、 训练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正确认识明星,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能够发现身边的“明星”。 (二)训练目标 1.让学生能够学会理智的追星。 2.发现身边的明星,找出自......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初步了解我国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1. 2.通过体验残疾人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残疾......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文/贾 玲 ○教学导引 1.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迥异,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表现了一定的道理。《〈孟子〉二章》以说理为主,有理有据,其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岳阳楼记》......

    友谊ABC教学设计

    友谊ABC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友谊ABC》是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它遵循了八年级这一特定 阶段的学生对友谊的需求进......

    情绪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情绪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情绪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在说说、玩玩的游戏中,继续体验开心、生气和悲痛的心境。活动准备:小朋友表情照片若干小火车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情景......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1 微课教学设计:“自闭症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卫生巾的方法”一,教学背景:(一)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病征有不完整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