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问题行动研究成果奖——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乔官镇北展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问题的解读 新课标指出:“习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以说,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因习作难教而怕教,学生因习作难写而怕写,是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心态。目前,农村小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低下,习作缺乏兴趣成为农村小学生习作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课标又指出:“习作应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许多学生的习作是为了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很少学生能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作文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习作教学中尤为突出。为此,我们进行了“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概念界定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素材积累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作文评价为动力。通过构建兴趣和素材积累体系,使学生感悟生活和生命,学会从自然界中感悟生命、快乐幸福有意义的人生,从而增强学会做人,做事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乐于表达,通过循序渐进的构建方法达到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达到提笔成章,乐此不疲。进而完成学业,大幅度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确定成立以教研室主任黄兆胜同志为主要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小组,参加课题研究的有获得县教学能手的李康清、李忠海和李福梅老师、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的田敬兰和田桂荣老师以及县优秀教师路俊平等老师。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这使得本课题研究能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引导学生向完整的语言体系发展,掌握语言特点,规范国语语言,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意识。
2、在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善听、勤说、多读,以此促进写作能力,并使之起到反拨和促进学生掌握语言各种技能的作用,使整个语言体系得到整合、趋向完善。
3、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领悟力和完成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4、在学生的写作中,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自主的能力和正确做人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A、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①向学生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全校学生写作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使研究方向有的放矢。②培养学生自觉开口说话,背诵美词、美句、美文,写简单的日记、周记。③做好写前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总结体会。B、研究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①引导学生练习掌握写作格式。②模仿范文遣词造句。
③训练学生谋篇布局,准确表达思想感情。
④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内涵和哲理。
⑤通过点评及综合培训等形式,巩固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C、结题阶段(2011年11月):
①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进行总结。②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文章,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步骤
(1)、本课题研究,我们采用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相结合,运用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2)研究步骤:
2010年9月份起,认真学习潍坊市教科所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材料以及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等,确立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制定今后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课题研究目标。
在2010年9月向全校学生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并分析了学生对掌握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对写作教学的期望,从而为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现实依据。
2010年10月起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操作作了安排具体。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1、课题组的老师根据调查问卷制定研究计划、内容及预定目标。2.每周用一课时进行专题训练。
3.每年级每个月的老师设计好两节课的专题训练详案,资源共享;实践后,修改方案,对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写好评析。
4.每月的26日上交当月的教学训练方案。
5.每位课题组的老师设计一个与训练课有关的活动方案、资源共享。6.上好2~3节训练指导课。时间安排安排如下: 1、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写出课题中期报告,整理前半期的方案,调整研究方向。2、2011年3月~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新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3、2011年11月:课题总结。
(a)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
(b)总结分析,写成论文1~3篇。对课题组人员研究侧重点做了具体安排:
由李康清、李忠海老师负责写作教学方面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由田敬兰、田桂荣老师负责阅读教学方面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由李福梅、路俊平老师负责口语教学方面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四)实践阶段(2010、10—2011、10)
1、调整工作安排
在课题的实施期间,我们对研究方案作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尤其是重点明确了各自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对影响写作的听、说、读及其他因素作周密的布置和精心的安排。对偏离“农村”这一航向作了及时纠正。由于课题组部分成员频繁的工作调动,给我们原工作安排带来了不便,但我们及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这又使得课题研究有了人员保障。
2、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发现影响开展这项活动的阻力很多。这些不利因素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课题组教师本身的。
来自学生方面的主要是多数学生阅读量太少,缺乏写作的兴趣,再有就是留守儿童捣乱课堂,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实施课题研究。
来自老师方面的一是缺乏经验,走了很多回头路;二是教学任务重,特别是六年级的老师,学生面临毕业,他们要精心辅导学生、精心设计复习步骤、批改试卷等等,这就很难有时间搞课题研究了。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情况,马上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我们认为解决课题研究障碍的,不是来自学生而是老师,不是对学生进行“高压”的管理手段、所谓的“科学”的思想引导和耐心的“辅导教育”,而是教师要会上课、上好课。因为成功的课堂总是趣味课堂。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句多媒体技术也罢,无论是精讲课还是阅读课,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去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演一演......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成功的课堂永远是趣味课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成就感。教师善于挖掘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用趣味化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使一节课生机盎然、情趣无穷。成功的课堂基于教材却不为之所困,而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
通过分析研讨我们明白了:在课堂上要注意情感教学,要关心后进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切实可行的授课手段;在研究方面要开发有创意的研究方法,注重实效。由此我们作了以下调整:
A、教师方面:
1、思想领先、更新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下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引导课题组教师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合我校自身实际的“六个三”教学理念实施教研:
(1)课堂教学,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指导思想;(2)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三自”学习方式;(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的“三动”原则;(4)达到学生会学、学会、会用的“三会”目标;(5)发展认知、情感、技能的“三维”能力;
(6)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效果、强化写作体验的“三个要求”。
2、大胆实践、落实行动,切实搞好教研。
建立对比班,按各自的研究侧重点进行操作,号召老师大胆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多思考,抓典型,促写作教学实践。
3、提倡优质教学,切实抓好培训。
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开发优质课,并注意在上写作教学指导课之前,抓好对学生进行“六培训”工作,即:①积累词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②根据情景积累型句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③构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④组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⑤说和写相结合的训练;⑥读写训练相结合的正确指导及良好、规范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B、学生方面:
在确立的对比班开展研究对比的同时,在全校开展各项竞赛:
1、在三、四举行书法比赛、扩词比赛,2、在五年级举行朗诵比赛、看图说话比赛。
3、在六年级举行作文比赛。
4、在校园开阅读角。
由于措施得力,课题组教师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有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对写作不再像过去那样漠不关心,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各年级的学生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很多同学得了奖。
一年多来的研究实验,课题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总共举行专题研讨会11次,开展听、评课活动38次,收到有关写作的教学设计(教案)14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16篇,课题负责人黄兆胜及教研组长、副组长李忠海、田桂荣等老师上写作公开课9人次;组织其他教师上写作公开课19人次。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获各级各类奖26多人次。
在实施“六个三”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们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多次向学生了解有关写作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从中摸索写作教学课的有效指导方法或措施,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创造出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六个步骤,即:
1、认真审题,2、列出要点,3、要点组句,4、连句成段,5、补充成分,6、修改成文。这六步写作方法,老师容易操作,学生易于把握;因有“六培训”作铺垫,学生进步很快,师生都很满意。
四、取得的成效
研究的过程饱含辛酸的汗水。通过不懈努力, 我们克服了研究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我们锻炼了一批教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一年多的深入研究,课题组有了丰硕的收获:
A、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 “写作六步骤”课堂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课题组老师对“写作六步骤”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深化,在教学上突破了过去“提示——写作——批改——讲评”的教学模式,老师指导方便,学生容易把握写作方法,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师生共同得益。
B、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一年来课题组教师利用课题研究中所获取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效果显著。
C、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成绩。多名学生在上级组织的比赛中获奖。
D、提高了教师科研的能力。多名教师的论文获奖,并刊登在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刊物上。
E、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团队精神,为打造科研型、学习型教研组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施《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熟悉掌握写作的一般程序。开展“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阅读、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整体功能得到全面提高。
五、项目研究的反思 开展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在农村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光靠课题组人员的热情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透彻,在教研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产生效益,缺乏的不仅是理论指导和技术引领,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社会环境的支撑,全校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热情呵护,全校学生的配合和热情参与,更需要践行者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的勇气和精神,毕竟,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马虎。
《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
1、在写作时大多数同学立意不新颖,不能吸引人。
2、在评价方式方面还有商榷,可以有多样性。在调查中我们多次发现,不管是老师的批改,还是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都只是停留在纠错层面上。
3、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还有待引导和加强。
4、课题组成员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然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科研水平,为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转变迈出了一大步。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时代教育呼唤教研,教学研究永无止境。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只要我们努力探究,我们将无愧于这个时代。
第二篇:文言文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文言文更是古人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历经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在如今的中学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更是占到了40%。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是每个学校和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要让文言文阅读教学提高效果,必须要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如何才能让学生爱文言文,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操,美的人文思想。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初中语文组教师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此课题于2014年5月申请立项,2014年7月通过了汉滨区教研室审批,得以立项研究。经过系列实践活动,在这一年里,在区教研悉心指导下,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果,现在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做以下总结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继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现代语言相差甚远,所以,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其次,我校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一,文言文的底子更是薄,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学生处在学习文言文颇不感兴趣的困境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才能让学生爱文言文,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操,美的人文思想。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加之在现代语言环境中要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厌学文言文,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
目前我校采用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学生的兴趣性、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实施新课程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发展多样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以调动兴趣为中心,实现由学会文言文到会学文言文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结合我校学生阅读面狭窄,知识面窄的现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中学生有哪些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对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2、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切入点有哪些?
3、寻找出适合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一般路径。
4、怎样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来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5、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有效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6、总结提炼出学习文言文较好的实践经验。
2、课题研究内容:
对象:农村六到九年级-学生,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农村中学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获取信息较少,视野相对狭隘。
文言文:这里主要指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的中国古代的优秀文言文及教师推荐篇目。
兴趣培养:这里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导入、引导、巩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文言文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课题研究重点:
怎样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有效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寻找出适合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一般路径。
三、确立课题的理论依据。
1.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她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文言文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使用价值,在一定意义来说,学好文言文,就能为学生学好国学打下良好基础。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开展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文言文过程中激发灵感,培养国学语感。同时,借助文言经典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结合我校目前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教学状况,更急需要开展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1、主要思路:
(1)召开全组课题研究会,确定课题思路,学习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明确组员分工情况,各尽其职。
(3)全组讨论,形成初级阶段研究成果汇报总结,撰写开题报告。(4)讨论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分析,撰写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5)将初期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组长和组员进行第一轮成果汇报课,教师撰写相应教学反思,组员进行讨论第二步汇报课类型。(6)进行第二轮成果汇报展示、实践、反思。
(7)开展系列的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文言文情景剧表演实践、文言文学后感征文活动展示活动。
(8)组员讨论,形成第二轮经验总结。
(9)各组员结合自己查阅资料、实践情况,撰写教学论文、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文本总结汇报资料。
(10)汇编材料,集结成册。
2、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新课改下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方式的内涵研究。
2、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发现。
3、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对农村初中学生五文言文学习方式的选择进行现状调查。
4、经验总结法:针对调查结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5、合作讨论法:组员之间,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文本材料。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5—2014.7)研究的准备阶段。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14.9-2015.4)组织实施研究阶段。按计划实施研究,教师完 成阶段性调查分析报告,典型的教案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2015。3-2015.5)整理和分析有关实验资料,进行评估。
第四阶段(2015.4-2015.6)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课 题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
五、课题行动研究的过程及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对《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时,不但对文言文学科在学生中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而且还对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开始前,每位成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初步听课、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等。从而真实地了解我校中学生目前学习文言文的实际状况。我们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
课题《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还未立题、开题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有关课题研究的规划,首先就是加强对课题研究前的理论学习,我们全面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还请了学校优秀教师、区级优秀课题获得者丁礼伟、陈志武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如:课题研究应该着手的点,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等等。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开发教学资源。由于我校初中学生较少,七八九年级都是单班教学,完全不能开展平行班级之间的教学商讨研讨,那么我们就无法更好确立教学重难点等。针对这种实际现象,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交流,而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同课异构活动、优质展评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积极性。
3、积极商讨改革,借力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研究。借助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带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给课堂注入新的学习活力和生气。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的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了预习的重要性,课堂更多的交给了学生,赋予了他们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团结协作,组内实行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六、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1.此次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对影响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切入点的基本理论和对文言文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促进了我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改革。自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因此充满了生动的局面,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情境,同时还开阔了学习方面的视野,拓展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知识面,尤其是我校八年级,也就是组长李锦存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2015年4月份恒口镇七八年级联考中,该班语文成绩名列恒口镇第一名。所在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成都更是空前高涨。在八年级学习第五六单元文言文时,学生们课前认真预习导学案,课上积极思考,积累,做批注,课上积极展示,课堂效率很高,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激发和提升。
2.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成效,在经过过课题研究以后,我们组成员的语文教学水平、文言文教学技巧有了较大程度提升和改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下对语文中的”老大难“——文言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也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真正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发展了学生在口语方面的特长,而且不断使学生学习语文、文言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3.课题组成员的三位骨干老师(李锦存、陈平、李丽)在课题研究开始至今,他们紧紧围绕“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这一主题各自在自己所带的年级进行教学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将自己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在每周星四的听课评课活动中,供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和探索,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课题组组长李锦存老师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段课中不断进行探索,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纵观课题研究的全局,在她所带班级积极进行探索。在课题研究中她撰写了《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乐学”课堂》和《议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方法———创设情景、抓住机会、多样朗读》教学论文等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她在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和习惯的实际状况下,结合小组教学的特点切实做到了在课堂上多形式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她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归纳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枯燥的文言文知识学习,由此变得更富有生动性,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不但能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深厚,经常上课时候,不知不觉下课了,或者举手发言展示的学生太多老师无法公正给与机会的局面。分充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互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得了到锻炼,也给老师提供了发现学生潜能的一个机会,更更好地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平台。
课题组成员李丽老师她所任学科主要是中学高端语文,在她不懈努力下,她撰写《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教研论文。运用她几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如《论语十则》、《桃花源记》等,准确表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良好途径,在她的教学中起到非常直观的作用。成员陈平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执教了汇报课《出师表》的观摩课,积极参与课后研讨,并形成了系列的文本资料。
学生的文言素质得到一定锻炼和展示。在有几堂成功案例课中,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对学过的文言文进行反思总结,写出了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学后札记。例如曹阳写的《智子疑邻》学后感、九年级史光桥同学写的《孟子》两章读后感。八年级罗小娥同学在游览中巴大峡谷后用文言文写的山水游记,在一定程度上,都展示了他们良好的文言素质。
七、在研究中有以下问题仍然值得继续探讨:
1、文言文教学中,读、背固然十分重要,那以此类推,是否文言文练笔、写作活动也应该有效进行?
2、在选编文言文课文时,能否在教材中补充更多的与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链接,让学生能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启发思考?
3、文言文教学中,究竟是“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重在广泛朗读积累?
4、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将文言文作为单独一门学科开设?
5、文言文究竟怎么样与现实社会,实际利用接轨?不让其仅仅存在于课本当中? 以上几个问题是我们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
总之,在此次《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全组成员更坚定了课堂改革、教学教研活动、小组合作教学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更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真正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敬请上级教育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组:郭金芳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应试教育引发的数学学习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教师及学生.由于过分注重升学率合格率,使得学习已成为巨大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再之,数学课枯燥无味,学起来困难——这一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无兴趣。兴趣是人的特殊的心理机能,是人们发展智力索取知识,走向成功,进而达到理想境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决定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6
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 6
(4)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教师的角色
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教学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四、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
/ 6
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我们这个课题是我们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首次进行的理论研究,我的课题是针对17、18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每月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五、研究成果
1、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
/ 6
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2、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4、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 6
5、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总之,本学期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自已的学习兴趣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也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 6
第四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始终贯穿于小学1-6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小学生要识3000左右的字,才能比较顺畅、自由地大量阅读,进而通过阅读主动认识和理解自我和社会生活。可见,识字直接关系、显示后续能力的发展,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量非常大,教师的识字教学任务也就非常繁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又好动,缺乏识字的主动性,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没有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识字的能力较差,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变为学习过程,激发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我们选择了本课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研究,研究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说、读、听的能力,为高年级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2.“大量读写”的需要。
很多人对学生的错别字总归咎于学生的粗心,甚至责怪汉字的“三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汉字没有掌握牢。由于没有“对症下药”,所以一味地让学生抄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制约,不利于儿童入学后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谈及教学目的时指出,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而本组小课题研究的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让学生初步地感知汉字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感情的极好方式,因而开展本课题实验意义重大。
二、课题研究对象
为使实验的效果具有说服力,保证实验的实用性、适应性,以提高本组学生整体识字的效果,本课题选取二年级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个体,学生219人。实验前对二年级组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及全体学生识字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保证实验后测试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引领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发展儿童语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低年级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发展学生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事物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4、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汉字识记下来,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不断增加识字量。
四、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课堂内、生活中采用多种识字研究方法识字,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识字
1、课堂内采用以下识字研究的方法
(1)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以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2)在游戏中乐趣识字。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可以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等。
(3)采用多种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熟悉的字换偏旁”、“ 熟悉的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等。
(4)多种形式识字,如开火车、做游戏、摘苹果等多种形式识字。生活中采用多种识字研究的方法
2、在情境中学生识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把自己所乌苏市第五小学 二年级语文 胡雁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领导重视,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1 .领导重视,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为了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校长专门召开行政会,决定学校从财力、物力上保证课题试验的完成。学校经常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比如组内“小循环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月中“小课题赛讲活动”等,这些活动努力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教研培训,对实验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培养,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制定制度,加强课题教研的系列化管理
为了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本课题组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开学制定课题计划、考评细则,平时活动安计划,记录详细,并建立完善了教师个人科研档案,并进行了细化管理.使课堂教学、教研工作建立在课题实验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有顺序地上课,参加教验活动。使教学与教研紧紧围绕课题计划进行。定期总结课题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学期末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教师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做好年终总结,表彰先进的工作,以促使本组的小课题顺利进行。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
按照课题方案的安排,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阶段(2007.4—— 2007.7)准备阶段
确定参加小课题试验的教师、学生,制定小课题试验方案及审报表的工作。我们主要采用组内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以研究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阶段(2007.9 —— 20008、1)组织实施阶段
1、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本年级 确定有胡雁 教师 担任课题组长,各课题组成员有李莉,杨军,赵英。试验的学生是二年级全体学生。课题组制定计划,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的、以实践应用为价值取向,确定了研究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主体性、主动性,照顾差异性、持续性,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其次扎实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2、注意开展有关课题理论的培训工作。我们课题组安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的、要求,组织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资料的收集、积累,一有心得、体会,就记载下来。平时经常阅读有关的书籍,进行摘记、随笔、剪报,并写成有主题的文章。通过上课,研讨问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围绕课题进行上课,并通过小组教师积极参加组内、学校教研、研讨活动,还利用课题组的成员带动其他老师一起进行研究,使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评比及教学优秀案例、论文评比等活动,探索和开发阅读识字一体化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了解我校阅读与识字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同时锻炼和培养课题研究骨干教师。
第三阶段(2008、2—— 2008.7)结题阶段。
我们小课题于 2007年 4月开始研究到2008年7进入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对一年来开展的各项教学和教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教师积累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或总结。需要收集、整理的研究资料包括各种原始计划、学生作品、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等,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总结以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有价值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理论。
七、课题研究 所取得的 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全面素质,提高了教学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的研究”,对全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教师们将激发学生识字的方法研究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在探索识字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优化了识字教学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组二年级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换获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教师队伍也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一批教学骨干,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发表了大批优秀教学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比如胡雁在 2007年的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获得自治区及三等奖;李莉教师论文、案例分别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的一等奖,二等奖,胡雁、李莉等教师论文分别在乌苏市地五小学刊物上发表。胡雁教师在2007年5月和2008年4月学校的小课题赛讲课上分别获得一等奖,全组语文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共计30多篇。
2、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
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汉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渐提高。学生在学习之余,能积极踊跃的参加读书活动,并积极写读书笔记,记下读书的心得,写的很有特色,由此可见识字帮助学生阅读,识字促进了学生阅读。
3、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运用积累的多种识字方法,多种识字形式阅读课文,随文识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优化了课堂教学。4 .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运用积累的多种识字方法,学生的识字量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促进学生乐于习作,并且习作巩固了识字的效果。二年级学生的观察生活习作,多的能写 3、4 百字,而且错别字很少。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不会写的字,想办法会写,又学了新的字。从识字方面来说,写一遍比读一遍记忆的效果更好。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八、研究后的体会与思考
近一年来,我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有所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组教师的研究水平还有差距,成效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寻找差距,我们认识到,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部分教师对于教科研不能按照课题计划要求科学、规范地进行,还存在靠经验和思辨认识的现象,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等意识也还有待加强,研究工作有一定成果但还没有取得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二、在研究进度上,由于教材的变动对识字要求也有相应的改变,在今后对上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时,要结合课标和教材灵活运用。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王丽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习作向来就是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兴趣的缺乏导致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个现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二、实验假设及目标 1.实验假设: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目的:
① 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② 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③ 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三、研究内容
1、在习作中激发兴趣,解决写什么的问题。2、在习作中学会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3、探索习作的指导策略。
4、学会交流评价,促进提高,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实验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的文献资料,主要借助因特网和有关报刊、杂志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检索。然后按照研究的目的及材料所包含的共同因素,把材料归入各个项目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实践、边调整,摸索出培养习作兴趣的新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4、信息反馈法。
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来自老师、学生的反馈信息,论证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实践与操作
(一)、组织开展各种竞赛,首先让学生 “爱说”,继而对作文产生“好感”。
组织学生开展多项与习作有关的各类竞赛,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自选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即兴说话比赛、一分钟演讲比赛、排演课本剧比赛、简单辩论赛、诗歌朗诵、好书我推荐、剪贴精彩句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敢说、多说到会说、爱说,并及时地指导他们用写的形式记录下片段,积累素材。等真正写作时就信手拈来,继而对作文逐渐产生好感。
(二)、注重实践,走进生活,发现素材,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1、写好观察作文。引导学生满怀感情去留心周围事物,观察身边的事物。首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
2、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第一,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第二,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写出好的作文也就不是异想天开了。
3、指导学生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事实,但他们并非生来就谈作文而色变。小学生怕写作文,根本的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生活中并非真无“米”,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感知比较笼统,总喜欢观察事物的整体却抓不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的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他们参与的各项活动中,4、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要把读课文、学写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会写作打好基础。教学中,对课文中优
美的章节要让学生下工夫去精读细品,以便从读中学语言,学表达,学写法。其次加强课外“博览读”,丰富词汇,力求做到每读一篇文章,要能说清主要内容、层次思路,说清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以便达到为写作准备的目的。
5、以仿促作,勤于练笔。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练习仿写,进行仿思路、仿精彩片断描写、仿语言表达方法等的训练。老师进行仿作分类指导,并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以使其养成自觉仿写的习惯。
6、培养学生自改作文及习作鉴赏的能力。
(1)评改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老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老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2)评改周记。按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评改周记,不同的是每学期八篇周记,第1、3、5、7篇由教师评改,学生评改第2、4、6、8篇。这样安排有三个意图:一是在教师评语的引领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掌握习作评改的方法;二是给学生
提供更多提高评改习作能力的机会;三是减轻语文教师的作业评改数量,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找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3)一句话作文练习。每八人为一组记写循环笔记,内容由组长定。当日的记写者先用一句话评议前一位同学记录的内容,然后在评语下面开始写自己的读书笔记。日复一日,一句话作文的训练就使学生评议作文的能力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三)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和展示,多方面激励,使学生爱写。(多肯定、巧批评、讲创意。)
1、每次作文练习,都提出一个具体要求,只要能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得优秀了。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或进步(一词一句)都加以肯定,鼓励表扬。
2、读学生作文中的佳词佳句,让作文写得好的小作者上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欣赏。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读中揣摩最佳的词语、句子。
3、尝试不同的批改方式,如:组织一些学生互相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及作文的结果进行评价,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的进步。
4、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以8人小组为单位,一个月进行一次佳作汇编,利用第二个月的第一次读书课上进行评比奖励,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第一个月:诗海拾贝(仿写、自创小诗)
第二个月:走进童话王国(自编童话故事)第三个月:家乡风景美如画(介绍我的家乡)第四个月:我忘不了他(她)(抓住特点写人物)第五个月:往事如烟(条理清晰写一件事)第六个月:我手写我心(走进读后感)
第七个月:梦想的舞台(毕业感言:我有一个梦想)结题报告:精彩六五班(学生佳作汇编)
5、对不同作文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要努力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6、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六、研究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1.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浓厚。后测中,有95%的学生比较喜欢作文,与前测(75%)相比,喜欢的比率提高了20%。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有乐趣的事,这是对我们课题组老师的最高奖励。
2.学生对目前作文课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后测中,98%的学生对现在的作文课满意,与前测(82%)相比,满意程度提高了16%。学生喜欢作文,对作文课满意,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3.学生有强烈的自由表达愿望。95%的学生喜欢老师出的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作文指导后,90%的学生没有一味地把老师指导的内容写下来,而是能结合老师的指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思想。
4.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课题组成员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推出了一套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做法,使课题研究者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
七、实验后的思考
虽然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困惑和无奈。
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使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感悟的特点。写作正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经历。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习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差异。
另外通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级分化。
八、实验结论
本实验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基本结束,我们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积累上求实,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评价上
求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假设成立,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