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大全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城区二中 章松岩
目的: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应用,并能灵活运用。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应用。难点:相似三角形的灵活运用。教法:三疑三探。教具:多媒体。过程:
课前热身:时间为3分钟
1、根据下列条件能否判定△ABC与△A′B′C′相似?为什么?
(1)∠A=120°,AB=7,AC=14
∠A′=120°,A′B′=3,A′C′=6(2)AB=4,BC=6,AC=8 A′B′=12,B′C′=18,A′C′=21
(3)∠A=70°,∠B=48°, ∠A′=70°, ∠C′=62°
2、已知△ABC∽△ A′B′C′,其相似比为,则△ABC 与△A′B′C′的周长比为__对应高的比为__对应中线的比为__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__面积比为__。提问学生后教师简单总结,并让学生说说本单元的复习任务是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2)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要求学生读几遍。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2、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等;
3、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如求河的宽度、求建筑物的高度等。课堂抢答:
1、D是△ABC的边AB上的点,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CD与△ABC相似, 这个条件是()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其相似的三角形最大边长是39,则该三角形最短的边长为()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DE交BC于点F,BE:AB=2:3,则△BEF与△CDF的周长比为();若△BEF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则△CDF的面积为()
4、如图,铁道口的栏杆的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当短臂端点下降0.8米时,长臂端点升高()(杆的宽度忽略不计)
5、如图,身高为1.6m的某同学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树影BA由B向A走去,当走到C点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端重合,测得BC=3.2m,CA=0.8m,则树高为()
A、4.8m
B、6.4m
C、8m
D、10m 竞赛角
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E为AC的中点,ED交CB的延长线于F。求证:BD·CF=CD·DF 证明:∵CD⊥AB,E为AC的中点
∴ DE=AE
∴∠EDA=∠A
∵ ∠EDA=∠FDB
∴∠A=∠FDB
∵∠ACB= Rt ∠
∴ ∠A=∠FCD
∴ ∠FDB=∠FCD
∵ △FDB∽△FCD
∴ BD:CD=DF:CF
∴ BD·CF=CD·DF 中考链接:
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点C以4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BPQ与∆BAC相似?
大胆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或新的发现请大胆提出来? 教师预设:
某社区拟筹资金2000元,计划在一块上、下底分别是10米、20米的梯形空地上种植花木(如图)他们想在△AMD和△BMC地带种植单价为10元 /米2的太阳花,当△AMD地带种满花后,已经花了500元,请你算一下,若继续在△BMC地带种植同样的太阳花,资金是否够用?并说明理由。
小结:
通这一节的复习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
(2)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进行计算或证明;(3)利用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分类讨论思想: 遇到没有明确指明对应关系的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考虑对位相似和错位相似两种情况,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作业:
1、必做题:学习指导第82页2,3,5题。
2、选做题: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城区二中
章松岩
2013年1月8日
教后反思
结合上课时的感受及课后评课,我对这节课作出如下反思: 成功地方:
1.能科学运用三疑三探模式上课。
2.能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功能。
3.注重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只起辅助引导作用。不足地方:
1.课前可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一个问题。2.课前热身习题可设计成学案的形式。3.学生评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部分习题处理过快影响了中差生的学习。5.中招链接题因为时间关系为处理。6.竟赛角题目设计过难。7.教师未使用普通话。整改措施:
1.复习期间认真备好复习课。2.注重发挥教研组集体协作功能。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讲题的效果,注重总结归纳解题方法。4.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5.注重批改,反馈,考后总结。6.注意培优补差,努力降低过差率。
第二篇:相似三角形复习教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本课为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课,是对本章基本内容复习基础上的深化,通过对一个题目的演变,紧紧围绕一线三直角这个基本模型展开,由浅入深对相似三角形进行,同时结合数学中的方程思想,分类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拓展深化.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图形特别是一线三直(等)角的复习.教学难点: 一线三直(等)角模型的拓展深化.教学过程: 练习:1.如图,AB>AC,过D点作一直线与AB相交于 点E,使所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ABC相似.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E是BC上的一动点,使△ABE与△ECD相似,则AB、BE、CE、CD之间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得到相似中最基本的几种图形,即:
A型 斜A型 一线三直角反射型
在得到上述基本图形后,通过找相似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基本图形的应用。并通过对这个题目的演变,将本课内容提要呈现出来.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全等Rt△OAB与Rt △A’OC’如图放置,点A、C’在y轴上,点A’在x轴上,BO 与A’ C’相交于D.你能找出与Rt△OAB相似的三角形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在上述条件下,设点B、C’ 的坐标分别为(1,3),(0,1),将△ A’O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至△ AOC,如图所示:
(1)若抛物线过C、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对称轴;
(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与点M,P为对称轴上的一动点,求当∠APC=90°时的点P坐标.本题主要是应用一线三直角这个基本图形,从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关系求解,在教学过程中对P点的位置应作说明,可借助于几何画板演示.【变一变】线段BM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和△PMC相似?如存在,求出点P坐标,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本例让学生进一步应用基本图形,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分类思想的应用.【拓展一】若点N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
∠NAA’=90°时,求N点坐标.通过添加一条辅助线构造一线三直角来提升对学生的要求。另外利用本题比较特殊的情况,即△AOA为等腰直三角形的 条件,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拓展二】点N是抛物线的顶点,点Q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绕Q点旋转180°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轴相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当以点M、N、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
/本例难度较大,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本题仍然可通过构造一线三直角的模型来解决,因为要添加较多辅助线,教师可将第一种情况和辅助线添加出来,从而让学生类比得到第二种方法的辅助线.课堂小节:对本节课复习模型的整理;相似应用的技巧梳理;学生疑惑的交流.
第三篇:相似三角形复习教案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对一道中考题的解答,让学生认识到有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较简便。
2、以小题目的形式来回顾梳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并重点得到“三垂直型”;
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题型。
3、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感受图形从一般到特殊的变化;感受到题目的多解性;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感受图形从特殊到一般(“三垂直型”拓展到“三角相等型”);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觉。
5、通过课堂及作业训练学生会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巩固“三垂直型”和 “三角相等型”。设计方案:
一、情境: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
A.1 B.
C. D.2(检查学生做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这道题目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计算。有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较简便。今天我们复习相似三角形。(出示课题)
二、梳理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 在我们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同学们做了许多题目,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同时检验一下同学们对图形的感觉。
1、如图(1),已知CA=8,CB=6,AB=5,CD=4(1)若CE= 3,则DE=____(2)如图(2)若CE=,则DE=____.2、如图(3),在⊿ABC中,D为AC边上一点,∠DBC= ∠A,BC= AC=3,则CD的长为()
,(A)1(B)2(C)(D)
3、如图(4),∠ABC=90埃?SPAN>BD⊥AC于D,DC=4,AD=9,则BD的长为()
(A)36(B)16(C)6(D)
4、如图,F、C、D共线,BD⊥FD, EF⊥FD,BC⊥EC ,若DC=2,BD=3,FC=9,则EF的长为()
(A)6(B)16(C)26(D)
(这四道题目先留时间给学生在下面做,再让一个学生上黑板讲解。)由这四条题目让学生感受图形从一般到特殊的变化。
归纳小结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A”型 公共角型 公共边角型 双垂直型 三垂直型
(母子型)(母子、子子型)
“X”型 蝴蝶型
(老师在黑板上逐一画出基本图形)
三、学生探究:
1、在△ 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直线DE交另一边于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变式:在Rt△ABC中,∠C=90埃?SPAN>AB上一点D作直线DE交另一边于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先让学生在下面画,再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上黑板补充)让学生感受图形从一般到特殊变化时,题目的答案从四解减少到三解。
2.如图,在矩形ABCD中,E在AD上,EF⊥BE,交CD于F,连结BF,则图中与△ABE 一定相似的三角形是()A.△EFB B.△DEF C.△CFB D.△EFB 和△DEF
变式:如图,在矩形ABCD中,E在AD上,EF⊥BE,交CD于F,连结BF,若使图中△BEF与△ABE相似,需添加条件:。
(让学生感受三垂直型)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点P在BC边上,若△ABP与△DCP相似。△APD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变式: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若点P在BC边上,则△ABP与△DCP相似的点P有 个。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三垂直型”,并提醒学生注意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
四、拓展:
1、梯形ABCD中,AD ∥ BC,AD (将“三垂直型”拓展到“三角相等型”,让学生感受图形从特殊到一般。)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SPAN>,AD=9,BC=12,AB=10,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P,作射线PE⊥PD,与线段AB交于点E.(1)试确定CP=3时点E的位置; (2)若设CP=x,BE=y,试写出y关于自变量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作辅助线:过点D作DH⊥BC于H。构造“三垂直型”)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善于在题目中发现和构造基本图形,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从“三垂直型”到“三角相等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题目中都隐藏着到“三角相等型”,只要我们善于归纳总结,就不难发现题目之间的联系,就会将题目归类。在解题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特殊情况和多解的情况。 六、作业: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埃?SPAN>AD=3,BC=6,点P在AB上滑动。若△DAP与△PBC相似,且 AP= 求PB的长。 (本题有两解) ,2、已知: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BC边上任一点,∠EDF=60啊?/SPAN> 求证:△BDE∽△CFD3、王叔叔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地,腰长为40米,一条笔直的水渠从菜地穿过,这条水渠恰好垂直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水渠穿过菜地部分的长为15米(水渠的宽不计),请你计算这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本题有两解) 教学后记: 本节课用一道中考题做引例既说明有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较简便,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前面放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学生讲基本题,照顾了差生,但由于节奏慢了一点点,后面拓展中的第2题(构造“三垂直型”)课上没有时间讲了(一点遗憾)。在学生探究中,这三条题目以及它们的变式每个学生都积极去思考了,尤其在第2题的变式中,当学生添加了有关角的条件后,我再问:可以添加有关线段的条件吗?当学生添加了有关比例线段的条件后,我又追问:可以添加角和比例线段以外的条件吗?几个学生又能想到:添点E是AD的中点。(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第3题,我在课件上将选择题改成了填空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直角三角形。这时我再给出选择,学生一看,又想到了等腰三角形时△ABP与△DCP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印象深刻)。在最后的拓展中,将“三垂直型”拓展到“三角相等型”,让学生感受图形从特殊到一般。(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总之,本节课有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的梳理;通过图形的不断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之间的联系、题目之间的联系。“三垂直型”的提出是学生感到新鲜的,并将它拓展到“三角相等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将题目归类,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教学心得: 我认为,数学复习课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复习课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旧知,是为了获取新知,同时,要尽可能兼顾每一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让不会的学生会,让会的学生熟,让熟的学生精,让学生逐步走出“以题论题”的困境,达到“以题论法”,从而实现“以题论道”。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老师怎么讲,还要考虑到学生怎么学。让学生感觉到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回顾、题目的重复,还要感觉到自己站得更高了,以前做过的题目有好多都是有联系的,题目由多变少了。让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更加有效的复习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比,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 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 合作探究 第一站—【发现之旅】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如果∠A=∠A′, ∠B=∠B′, ∠C=∠C′, 且ABBCCA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k.ABBC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ABBCCA. ABBCCA 2、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第二站—【探究之旅】(教材P29页 探究) 1、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1 , l2,再画三条与l1 , l2 相交的平行线l3 , l4, l5.分别量度l3 , l4, l5.在l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 , 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 【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一组_________所截,所得________线段成比例。 符号语言:。 2、如果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图(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如果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A D E B C 【归纳】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_____线段的比_____.符号语言:。 3、如图在∆ABC中,DE∥BC,DE交AC于点E,∆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归纳】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符号语言:。 【畅谈收获】 第三站--【开心闯关】 第一关 1.如图,△ABC∽△AED, DE∥BC,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第二关 2.如图,△ABC∽△AED,其中∠ADE=∠B,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第三关 3、如图,在△ABC中,DE∥BC,AC=4,AB=3,EC=1.求AD和BD.【布置作业】 相似三角形 【基础知识精讲】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意义,会利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掌握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2.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解析】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如图4-21,□ABCD中,M是AD延长线上一点,BM交AC于点F,交DC于G,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图4-21 A.△ABM∽△DGM B.△CGB∽△DGM C.△ABM∽△CGB D.△AMF∽△BAF 点悟:用本节概念和定理直接判断. 解:应选D. 例2 如图4-22,已知MN∥BC,且与△ABC的边CA、BA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点P、Q分别在边AB、AC上,且AP∶PB=AQ∶QC. 图4-22 求证:△APQ∽△ANM. 证明:∵ AP∶PB=AQ∶QC,∴ PQ∥BC,又MN∥BC,∴ MN∥PQ ∴ △APQ∽△ANM. 例3 写出下列各组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式. (1)如图4-23(1),已知:△ADE∽△ABC,且AD与AB是对应边.(2)如图4-23(2),已知:△ABC∽△AED,∠B=∠AED. 图4-23 点悟:要写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式,首先要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因为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推广,所以要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各组的对应边,可以参照确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的方法,从确定这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顶点出发. 解:(1)已知△ADE∽△ABC,且AD和AB是对应边,它们所对的顶点E和C为对应顶点,而A是两三角形的公共顶点,∠BAC为公共角,所以两三角形另两组对 ADDEBCEACA应边为DE和BC,EA和CA,得AB. (2)已知△ABC∽△AED,且∠ABC=∠AED,A为公共顶点,另一对应顶点为D和C,三组对应边分别是AD和AC,AE和AB,DE和CB. ADAEABDECB得AC. 本题两类相似三角形的图形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第一类为平行线型. 平行线型是由两条平行线和其他直线配合构成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它的对应元素比较明显,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有同样的顺序性,对应边平行或重合.基本图形有两种(图4-24): 图4-24 第二类是相交线型. 这一类型的对应元素不十分明显,对应顺序也不一致,对应边相交.它的基本图形,也有两种,一种是有一个公共角,另一种是一组对顶角(图4-25). 图4-25 其他类型的相似形多可以分解成这两种基本类型或转化为这两种基本类型. 例4 如图4-26,已知:△ABC的边AB上有一点D,边BC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且AD=CE,DE交AC于F.求证:AB·DF=BC·EF. 图4-26 点悟:如果我们把条件和结论涉及的线段AD,CE,AB,DF,BC,EF在图中都描成红线,可以发现一个完全由红线构成的三角形,即△DBE,还有一条线AC,是△DBE的截线,分别截△DBE的三边DB,BE,DE(或它们的延长线)于A,C,F.这类问题添辅助线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即过红线三角形任一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并与该三角形的截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如图4-27),在每一种图形中,虽然只有一对平行线,但与这对平行线有关的基本图形都能找到两对,根据每一个基本图形都可以写出包含辅助线段在内的一个比例式. 图4-27 ADDFBHEFCEBC以(2)为例,可以写出ABBHABDFAD,又可以写出BH.前两式均有BH,于是 BC可得,及 BHBCEF,所以,有 ABDFEF.又因为ADCEADCE=CE,于是有AB·DF=BC·EF.(证略)利用比例线段也可以证明两直线平行或两线段相等. 例5 如图4-28,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F与BE相交于G,CE和DF相交于H,求证:GH∥AD. 图4-28 点悟:条件中的AD∥BC,给出了两个基本图形,而AE=ED,BF=FC,又使从两 AGDHHF个基本图形中给出的比例式有一个公共的比值,从中可以得到GF.所以GH∥AD. 证明:∵ AD∥BC,AEAGGFEDDHHF∴ BF,FC. ∵ AE=ED,BF=FC,AGDHHF∴ GF,∴ GH∥AD. 例6 如图4-29,已知:AD平分∠BAC,DE∥AC,EF∥BC,AB=15cm,AF=4cm. 求:BE和DE的长. 图4-29 点悟:题设中的两对平行线起着不同的作用.由DE∥AC,AD平分∠BAC,可以得到AE=DE.这样已知及欲求的线段BE,AE,AB,AF都在AB和AC这两条边上,利用EF∥BC,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比例线段.求得答案. 解:∵ DE∥AC,∴ ∠3=∠2,又AD平分∠BAC,∴ ∠1=∠2,∴ ∠1=∠3,∴ ED=AE. ∵ EF∥BC,ED∥CF,∴ EDCF为平行四边形,∴ ED=CF=AE. 设AE=x,则 CF=x,BE=15-x. ∵ EF∥BC,AEAFCFx4x∴ BE,即15x,2∴ x4x600 解得,x110(舍),x26. ∴ DE=6cm,BE=9cm. 例7 如图4-30,已知:在△ABC中,AD和BE相交于G,BD∶DC=3∶1,AG=GD. 求BG∶GE. 图4-30 点悟:按照例4的分析,过点G作GM∥AC,根据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得BG∶GE=BM∶MC,于是只要求出BM∶MC的值即可. 解:作GM∥AC交BC于M,则 BG∶GE=BM∶MC. ∵ AG=GD,DMMC12DC∴ . BD∵ DCBD131,61BD即2DC,MC61161. 71BDMCMCBM,即MC,∴ BG∶GE=7∶1. 点拨:以上四例中,我们复习了线段成比例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有关知识. 【易错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且BP=3PC,Q是CD的中点. 求证:△ADQ∽△QCP. 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 Q是CD的中点,AD2∴ QCBP,3BC4DQ∵ PC,∴ PC.又∵ BC=2DQ,∴ PCDQPC,∠C=∠D=90°,2. AD在△ADQ和△QCP中,QC∴ △ADQ∽△QCP. 警示:证此类题应避免没有目标而乱推理的情况. 例2 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的一条直角边AB长为1.5米,面积为1.5平方米,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甲、乙两位同学的加工方法分别如图4-31(1)、(2)所示,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哪位同学的加工方法符合要求(加工损耗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中的分数可保留). 解:由AB=1.5米,SΔABC1.5平方米,得BC=2米.设甲加工的桌面边长为x米,∵DE∥AB,Rt△CDE∽Rt△CBA,CDDEAB672xx1.5∴ CB,即2. 解得 x,过点B作Rt△ABC斜边AC上的高BH,交DE于P,交AC于H. 由AB=1.5米,BC=2米,SΔABC1.5平方米得AC=2.5米,BH=1.2米. 设乙加工的桌面边长为y米,∵ DE∥AC,∴ Rt△BDE∽Rt△BAC. BPDEAC1.2yy2.5∴ BHy,即1.2 3037303722即x>y,xy,解得,6因为7所以甲同学的加工方法符合要求. 警示:解此类要避免看不出相似直角三角形而无法解的情况,更要避免看不出对应线段造成的比值写错而形成的计算错误. 例3 如图4-32,AD是直角△ABC斜边上的高,DE⊥DF,且DE和DF分别交AB、AFBEBDAC于E、F.求证:AD. 图4-32(2002年,安徽)正解:∵ BA⊥AC,AD⊥BC,∴ ∠B+∠BAD=∠BAD+∠DAC=90°,∴ ∠B=∠DAC.又∵ ED⊥DF,∴ ∠BDE+∠EDA=∠EDA+∠ADF=90°,∴ ∠BDE=∠ADF,∴ △BDE∽△ADF. BDBEAFAFBEBD∴ AD,即 AD. 警示:本例常见的错误是不证三角形相似,直接进行线段的比,这是规范的一种情况.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4-33,在△ABC中,AB=AC,AD是高,EF∥BC,则图中与△ADC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多于3个 2.某班在布置新年联欢晚会会场时,需要将直角三角形彩纸裁成长度不等的矩形彩条,如图4-34在Rt△ABC中,∠C=90°,AC=30cm,AB=50cm,依次裁下宽为1cm的矩形纸条a1、a2、a3…若使裁得的矩形纸条的长都不小于5cm,则每张直角三角形彩纸能裁成的矩形纸条的总数是() A.24 B.25 C.26 D.27 图4-33 图4-34 二、填空题 3.如图4-35,△AED∽△ABC,其中∠1=∠B,则AD∶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AB. 图4-35 图4-36 4.如图4-36,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则图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5.阳光通过窗口照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宽的亮区,已知亮区到窗下的墙脚最远距离是8.7m,窗口高1.8m,那么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 6.如图4-37,在△ABC中,AB=AC,AD是中线,P是AD上一点,过C作CF∥AB,延长BP交AC于E,交CF于F.求证:BP2PEPF. 7.已知:如图4-38,等腰△ABC中,AB=AC,∠BAC=36°,A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BF是∠ABC的平分线,BF的延长线交AE于E.求证:(1)AF=BF=BC;(2)EF∶BF=BC∶FC. 图4-37 图4-38 8.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在边BA的延长线上,CE交AD于F,∠ECA=∠D.求证:AC·BE=AD·CE.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C 3.AC,ED,AE 4.4,△ADF、△DBE、△FEC、△EFD 5.4m 6.连结PC,先证明△ABP≌△ACP,∴PB=PC,再证明△PCF∽△PEC,∴PC∶PE=PF∶PC.∴PC2PEPF,∴PB2PEPF 7.(1)由已知可求得∠ABF=∠BAC=36°,∠C=∠BFC=72°,∴BC=BF=AF (2)∵△EAF、△BCF都是底角为72°的等腰三角形,∴△EAF∽△BCF,∴EF∶BF=AF∶CF,又AF=BC,∴EF∶BF=BC∶FC 8.∵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B,∵∠ECA=∠D,∴∠ECA=∠B,又∵∠E=∠E,∴△ECA∽△EBC,∴AC∶BC=CE∶BE,∴AC∶AD=CE∶BE,∴AC·BE=AD·CE第四篇:相似三角形教案(微型课)
第五篇:相似三角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