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教师职业道德和三观
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教师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进而对受教育者的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全体国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奠定基础。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跟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需要老师不断的关注,并且及时给与适当的帮助,老师需要用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重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任何教学都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现了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职责,同时也有育人的职责。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民发展。(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跟着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知识总量不断增加,代谢周期日益加快。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教师,更应该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做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还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它直接可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三)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第一,提高教学能力;第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
(1)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3)教师终身学习累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4)终身学习提高在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5)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意识(6)终身学习使教师适应实验新教材的教学
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二、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包括:①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②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素质教育观是什么?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
名词解释
1.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已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4、教书育人原则:一般认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5.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P251
6.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P256
7.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仿的榜样。它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职业活动的规范。
8.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9.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10.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11.教师职业幸福: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12.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13.教师道德品质:是体现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也可以说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
简答题
一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第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
第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这种特殊的规范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第三,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二道德有哪些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人类把握世界有三种形式,即科学的、艺术的合道德的。科学把握世界靠概念、规律的逻辑体系向人们提供关于真理和谬误对立的认识。
2.独特的多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更大的稳定性
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是什么?
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3.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四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职业道德有别于道德的其他类型,有其独特的属性和鲜明的职业特色。主要表现在:
1.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带有强烈的职业特征。
2.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
3、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4.职业道德在功能和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五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1.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2.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3.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
第二、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包括教师劳动对象、内容以及过程的复杂性。
第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
1.教育是一个创造人才的过程。
2.教育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的过程。
3.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第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什么?
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就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及从事教育工作所应有的志向和意志。)
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加广泛、深刻、久远的特点。)
七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发现的过程中,教师不再
四、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严谨治学? 作为知识权威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严谨治学的教育意义十分深远。它体现在。首先,治学是教师提高自特点和需要,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以求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二是未来的设计者。教师将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教育和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引导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未来、创造未来。首先,树立优良学风。教师树立优良的学风,主要应高做到以下几点: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将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唤醒一是要认真求实。二是勤奋刻苦。三是虚心踏实。四是科学严谨。学生沉睡者的智力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其次,刻苦专研业务。教师要认真研究、领会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学 大纲,深入,研究教材,专研有关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学、八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知识,精通教学方法。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再次,强化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一一是智力。它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基是教学能力。二是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教育科研能力。本因素构成。最后,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二者应当相互促进、相二是专业能力。对教师来说,专业能力主要指教育能力。为了提高教得益彰,以治学促教学,以教学促治学。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既要育能力,教师应注意锻炼好自学能力、教学能力、思想工作于组织管兼顾二者,又要以教学为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专业能力升华。教育工作是充满创造性德职业。
五、论述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教师的公正,对指导高校教师履行道德义务,推动师生搞好教学,改九简述教师风度仪表方面的内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风度仪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威信和魅力,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重点则是对自己、对同事的公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美得形象。正。1.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第一,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教师如能公正的处理家长和社2.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就会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教3.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师如能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则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形成教4.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育集体的良好心理氛围,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的学校教育环境的内部环5.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境。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中心,有利于直接的教育、教学环 境的形成。十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由于学生对教师公正品质的期望很高,与教师的其他义务相比,教师道德义务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教师公正与否,当然影响他们再学生心目中形象的好坏。一个没有威1.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信或威信不高的教师注定将成为一个成就不高的教师。2.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企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这一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3.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面:一个是对学生个体,另一个是对学生集体。对个体而言,教师公 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之一。对学生集体而言,不公正的教师行十一简述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为会人为地造成学生集体的分裂。1.教师道德认识。第四,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公正的生活准则,2.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情感是以爱为基本特征的,包括爱学生,他自己就必须首先做到为人处世公正无私。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教爱学校,爱职业。师往往是公正、无私、善良、正义的代表,对教师有着非常美好的期3.教师道德意志。待。这一美好的期待决定着当教师在与他们交往中做到公正办事时,4.教师道德信念。他们就会感到公正的美好和必要,从而奠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努5.教师道德行为。力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6.教师道德习惯。第五,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首先,教师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 组成部分。教育公正直接从属于社会公正。其次,根据杜威的观点,十二简述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因此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起点。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补充: 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1794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1902年张赛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十三简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校。1.理论学习的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2.实践锻炼的方法。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3)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3.慎独的方法。论述题 一. 为什么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高低。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善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崇敬的人。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等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230 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师职业一经产生,教师就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和义务,这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之所以说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是因为:一方面,教师的教书育人是教师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置于首位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教书育人的结果体现了教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教师的教书育人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发展,同时也使自身获得了发展。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教书育人是教师应该遵,是循而且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应该履行而且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判断教师道德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教书育人,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也是教书育人。
三、教师应如何贯彻教书育人原则?p233 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育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的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认为教书就等于育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就是育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达到了育人的目的。三是“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用育人代替教书,这同样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教育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为: 1.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2.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3.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4.拓宽教书育人的空间。5.形成全员育人局面。6.进行科学管理。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
1.(应得 20 分,实得 0 分)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做法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危害,你认为教师尖怎样指导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才合适?
某教师在评教活动中再次受挫,因为许多学生都发现他经常暗示家长体罚学生。下面几位家长的话反映了问题的真实性。
家长甲:还是某老师说的对,他不写完作业,就别让他睡觉!这一招儿可真灵,现在他放下书包一准儿急着写作业—看来孩子不学习,咱这些做家长的是该想想办法。
家长乙:对,还是某老师有见识。他说现在孩子不好好学,将来就没有前途。家长在管孩子上一家要硬气点,不要心软。所以,我在家里准备了教鞭、立了家规,不听话就挨鞭子。
家长丙:在这方面我也很有体会。我家孩子总爱背着我去玩电子游戏机,我怎么讲道理他都不听。某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光讲道理是不够的。我寻思有道理,结果挨了我顿揍之后,我孩子再也不敢去了........。
答:(主要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变相惩罚学生;
(危害)导致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粗暴和专横,不能正确对子女施教;加剧了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易引发或加剧相互间的矛盾,难以保持相互关系的和谐性;
在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学生观的陈旧落后和师德低下,不利于确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不利于教育行风的文明建设;教师在注重家长作用方面,应指导家长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平等地对待子女等。.(应得 20 分,实得 0 分)
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给我们换了一位数学老师。这位教师四我岁,生活条件很优越,几乎每天换新衣服。可她对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深入讲解,总是敷衍了事。我将“奥校”作业题中的疑难问题拿去向她请教时,她也经常借口推辞,不予回答。.......另看她不好好教学,可有时,她还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一次数学课上,她突然一反常态,给我们出一道很难的应用题。......终于,我知道怎么做了,我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交给了老师。不一会儿,她改完作业,开始讲了。我瞪大眼睛听着,我做错了?不会错的哓,我在习题书上见到过类似的题。我盯着作业本上的红叉,委屈得快哭出来了。我拿着作业本去问老师,想让她承认我的正确。“老师,这道题应该是我这样做的,你看......”还没等我将理由说出来,她就高声对我说:“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怎么,好学生就能批驳老师?自己也不想想自己那点能耐,显什么显?”她将我的作业本狠狠地甩给我,纸都摔裂了。她让我第二天叫家长来,我哭了,忍着委屈求了好半天,她才肯罢休。当时,同学们都嘲笑我的不智之举。那年的期末考试,卷子上的最后一道正是这题,为了证明我没错,我固执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卷子是由教导处判的,卷上的大勾证明我对了,全班唯一一个做对的,唯一一个!
此例中,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作为教师,对此例中学生的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主要问题)从教师职业道德来看,主要问题是不尊重学生,不严谨治学反映了不正确的学生观和工作态度;这样的教师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是不称职的;(应怎样对待)精通业务,严谨治学,以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并把它作为一惯的修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耐心解答,还要给予赞许或肯定;对于疑难问题,不懂不要装懂,或向有关人员学习请教,或与学生相互鼓励,一同作为攻克的任务;对请教问题或与教师探讨问题的学生要以平等的态度与之探讨,对学生正确的探讨结果,应实事求是予以承认并为之高兴;如发现自己的探讨结果有误,也应予以承认,而不能以教师的地位强制学生服从自己,更不能贬低或讽刺学生。(为什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当代教师应有的职业品德,是新的师生观的要求,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这是体现严谨治学和锤炼严谨治学精神所必需。.(应得 20 分,实得 0 分)分析下例中教师的主要问题和危害,你认为在教育中应怎样对待这样的学生?
林涛是我儿童时最要好的朋友,这次回家又见到了他。他为农多年,已成家有子,但谈吐已不见当年的主动与明朗。当年他活泼好动,头脑灵活,课堂上爱抢“头彩”,总想给老师和全班同学留下不一般的印象,但因此也屡遭老师的斥责和惩罚。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师上课要提问,提问前对大家说:“我把问题提出后,你们先不要回答,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考虑。到时我让你们发言时你们再举手发言。明白吗?”我们都喊明白。“那就这样,不许说话,都规矩点!”老师接着提出问题,之后把拿着课本的手背在后面,在教室的间道来回度步。林涛以他的那种“心劲儿”,很快就有了答案。这时还没到老师说的时间,可林涛已按奈不住,把答案脱口说出。没想到老师快步冲到他跟前,用书照着他的脸部就打了一下。我牛二以林涛鼻子出血了,林涛也用手左一下右一下地擦。可老师对此并不在意,还怒气质问,“没让你说呢?你显什么显?不把老师说的纪律当回事,就得让你吃苦头!”类似这样的事儿,林涛没少摊上。久而久之,他变得惧怕老师,没有了学习的心劲,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了。......如今,我的孩子也要上学了,我很害怕他也摊上这样的老师,愿他的老师对孩子能宽容理解,并能从中指点引导。
参考答案:
(主要问题)主要是:老师不能做到尊重理解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这一行为潜在的积极因素,把学生的这种“违纪”视为不可饶恕。(危害)主要在于:粗暴地对待学生,造成了对学生人格和身心的伤害;导致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逐渐丧失;不利于体现教育文明。(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问题)不能粗暴地对待学生的行为,要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要注意察觉和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可贵因素,给予适当的肯定,鼓励他今后保持和发扬。.(应得 20 分,实得 0 分)许多卓有成效进行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团结协作。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答:(从师德意义上来看)它是集体主义道德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
(从其教育意义上来看)团结协作有利于争取或协调各方面配合与协作,增强教育效果;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和人际关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应得 20 分,实得 0 分)请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表现的主要问题及危害。对于学生“犯困”和班级评“三好学生”这样的事,作为教师,你认为应怎样对待?为什么?
老师,你还记得小飞吗?我至今不明白他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您?难道只是因为他家杀了猪没有送您一些肉吗?那次小飞感冒了,吃了药之后上课犯困,您 就借题发挥,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让他到外面罚站;而您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关上门,在温暖的教室里继续面色平静地讲课。您知道您的做法让我们多伤心吗?后来,小飞重感冒住院一个星期,您却没有一点愧疚之意。竟然说,这样不守纪律的学生就该给他点教训。小飞的父亲来校了,给您带来了几支人参,您终于笑逐颜开,不再难为小飞了。可是老师,您知道那人参是怎么来的吗?那是小飞的父亲在工地上干了两个月之后,用赚来的工钱给小飞卧病在床的母亲买来补身体的。......评三好学生时,评上的人能保送上重点高中。您频繁地家访,在经过吃吃喝喝的比较之后,决定推荐小勇—尽管他是班里的后几名的学生,并且常违反校规校纪,是纪检专栏上的“常驻代表。”
答:(主要问题)为师不廉,执教不公,对学生苛刻相待;
(主要危害)伤害了学生身心;扭曲了师生关系;败坏了教育行风,有可能导致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怎么对待)对学生“犯困”一呈关切地予以 询问和了解,弄清之后给予关照,并对学生带来上学给予赞赏或肯定;对“评三好”一事,应做到公正公开,按照民主程序。
因为关爱学生是老师的重要职责;公正公平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生切身利益所必需的。
从师生各自在教育中的地位看,形成这种气氛的关键在教师,需要教师做到理智、实事求是和对学生的尊重。否则就没有获得沟通谅解和化解冲突的可能性,更谈不到形成健康的氛围。
没有这样健康气氛,冲突就难以产生教育价值。
此案例说明,不同状态的师生关系对教育结果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暗示良好的老师修养,不仅是化解与学生冲突的重要因素,也是冲突产生教育意义的根源。
答:主要问题:教师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家长;
危害:导致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难以正常发展;使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逐渐失去兴趣和主动,进而切断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难以很好地共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使家长在教师的鄙视冷漠下不能主动参与教育;
与家长应有的关系: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因为,这不仅是我国公民基本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公民道德的必然要求,也是搞好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
答:(主要问题)为师不廉。
(危害)损害教师形象,败坏教育行风;
还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模糊学生的善恶标准和混淆是非界限; 还有可能扭曲学生道德人格,污染学生的心灵,成为引诱学生不良品行的魔鬼; 教师应注重以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矫正自己,廉洁自律,公正执教。
答:主要问题:是师道尊严的不良反映。
主要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确做法: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理由: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分析题答题
材料分析一答题模板: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做到了以上几点,(1)„„(结合试题材料)体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2)„„(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并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3)„„(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平等的对待。
因此,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错误)的,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而且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教师„„(结合试题材料)。
(2)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做到了以上几点,①„„(结合试题材料)体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②„„(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并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③„„(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平等的对待。
(3)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角色的性质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教师的角色体现(违背)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材料分析二答题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共包括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材料中的教师体现(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爱国守法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体现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体现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体现在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体现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体现在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举例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
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4.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5.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6.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要点:
(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7.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答题要点:
1. 人格特征分析。
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2. 人格影响因素分析。
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3. 教育策略。
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
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8.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4)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