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8: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篇:一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执教老师:

时 间: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儿歌和诗词等。

六、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 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形式:

一种为大型集体诵读,全班学生参加,可辅以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另一种为情景剧表演、诗剧表演、亲子诵读等小型展演。教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每个节目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学进度安排表 教学周次 教学内容

1《小竹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引导小朋友认识竹笋。

2、请小朋友说说竹笋的特点。

3、请小朋友说说文中描写了竹笋哪些特点。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大豆荚》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大豆荚的特点。

5、背诵

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2《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引导小朋友认识知了。

2、请小朋友说说你所了解的知了。

3、请小朋友说说根据文中的描写你知道了知了的哪些特点。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青蛙笑哈哈》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青蛙的特点。5背诵

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3《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小朋友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爱妈妈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小朋友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提前收集本班孩子们和妈妈的合影照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引领小朋友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

2、欣赏诗歌,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母爱的不同表现方式。

3、尝试仿编诗歌,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4、拓展爱的宽度,思考如何回馈他人对自己付出的关爱。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一首诗》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你有关“爱”的故事。

5背诵 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4《冬爷爷的请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其他有关季节的儿歌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请小朋友说说冬天的特点。

2、请小朋友说说“冬爷爷的请帖”是什么。

3、拓展:说说四季中其他季节的特点。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蓝天阿姨的手帕》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蓝天阿姨的手帕”指的是什么。

5、背诵 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5《野牵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知尾首蝉联的儿歌形式,了解植物的特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知尾首蝉联的儿歌形式。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牵牛花都爬到了哪些地方?

(引导小朋友说出高楼、树梢、东墙、篱笆)

2、感知牵牛花攀爬的特性。

3、牵牛花为什么要爬到这些东西上面。

师总结:牵牛花长着细细的蔓,而且很软,所以喜欢缠绕别的东西往上爬。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金花银花》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金花银花”变成了什么。5师讲解植物的成长过程。6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6《小蜘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小朋友保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小朋友保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谁来说说你见过的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2、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蜘蛛的本领是什么?

3、蜘蛛是怎样捕捉小昆虫的?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大蜻蜓》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蜻蜓的特点和本领。

5、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7《西瓜娃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菜和水果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认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菜和水果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请小朋友说说西瓜的特点。

2、请小朋友说说水果的生长过程?

3、什么样的西瓜才是熟的?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大蜻蜓》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请小朋友说说丝瓜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5、背诵。

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8《星星和露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小星星和小露珠都出现在什么时候?

2、小星星和小露珠有什么特点?

3、太阳出来之后他们都去哪里了?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太阳和小鸟》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小鸟为什么不见了,它去了哪里?

5、背诵。

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9《海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向大海提问”的练习,丰富学生关于大海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口语表达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播放大海的声音,播放大海的图片,学生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和广阔。

2、“?”表示疑问,心中不明白,向别人发问时就用“?”,问话读↗升调,答话读↘降调。

(学生有感情朗读)

3、放开提问的范围,鼓励学生可以向人、动物、自然界中任何事物提问,练习一问一答的句式。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唱的是山歌》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引导小朋友了解小河来自哪里,流向何方?

5、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10《小刺猬买气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认识小动物刺猬,说说小刺猬的特点。

2、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认识省略号。

3、体会小刺猬的可爱。

三、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四、学习《小熊过桥》

1、按照上首儿歌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

4、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11《牧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背诵及正确理解此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认识作者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2释词解字 牧竖:牧童。持:穿戴。

傲然:神气的样子。

三、诗情画意

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休息。

简析:诗中将牧童天真浪漫悠然自得,调皮可爱的形象描述的十分到位。

四、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五、学习《悯农》

1、按照上首诗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点拨。

释词解字:悯:怜悯。粟:(sù)谷子;栗粟。犹:还。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诗情画意: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简析: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4、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田上》。

12《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认识作者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2释词解字 解:能够。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过:经过。斜:倾斜。

三、诗情画意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四、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五、学习《敕勒歌》

1、按照上首诗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点拨。

释词解字: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诗情画意: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简析:表现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13《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认识作者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2释词解字

垂绥: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借:依靠、依赖。

三、诗情画意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四、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五、学习《画眉鸟》

1、按照上首诗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点拨。

释词解字:啭:鸟婉转地啼叫 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始知:现在才知道。不及:远远比不上。

诗情画意: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简析:全诗表现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诗中最后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4、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14《春游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重难点:背诵及正确理解此文。教学准备:课件,春景图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认识作者

王涯,唐代诗人,字广津,太原人。2释词解字

万树:万棵杏树,许多杏树 绿波:春水,青水。

三、诗情画意

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整个园子里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

简析:这首表达了诗人出游时惬意的心情。

四、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五、学习《北陂杏花》

1、按照上首诗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点拨。

释词解字: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

诗情画意:春天,一池塘的池水绕着杏花,其妖娆的身影使其成为春天的霸主。纵使被东风吹作雪花落在水面上,也胜过落在南边的道路上被碾做尘土。简析: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4、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田上》。

15《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

1、学生泛读,圈出生字。

2、老师读,学习生字。

3、学生练习1分钟,朗读,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朗诵。

4、分组读,并评论。

二、理解 1认识作者

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

素:未染色的丝绸。

三、诗情画意

恰似把蓝天的顶部割开,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那泉水像一条裁好的白丝带,与太阳一起挂在秋天的晴空中。

简析:诗人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瀑布一泻万丈的雄壮气势和恢宏景象如诗如画般展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四、背

1、出示课件,遮挡一些字词。

2、更多的遮挡。

3、全文消失。

五、学习《开先寺》

1、按照上首诗的学习方法,首先自学。

2、读:自读—指读—评议

3、师纠错点拨。释词解字:

开先寺:在庐山南麓。寺旁有东西两条瀑布,东瀑布称为马尾泉。两条瀑布汇合后向下奔泻,形成一个深潭。匡庐山:庐山。诗情画意:

瀑布从高高的半空中倾泻而下,发出巨大的响声落到人间。不要说瀑布形成的水潭很小,瀑布奔腾发出的声音却有撼动庐山的气势。

简析:让学生感受瀑布宏伟的气势。

4、背诵。作业

回家背诵所学内容,朗读扩展阅读。

第二篇:经典诵读教案下(范文)

第1课时杳杳寒山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杳杳寒山道》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二、简介作者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第2课时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认识《登幽州台歌》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简介作者

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精(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蜀道后期

教学目标:

1、认识《蜀道后期》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蜀道后期 张说(唐代)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二、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第4课时感遇(其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感遇(其一)》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二、简介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传世。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第5课时感遇。其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感遇。其二》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二、简介作者

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精(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第6课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教学目标:

1、认识《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二、简介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三篇: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江南》《敕勒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诵读《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结合水墨画《草原》,通过说、看等多种感官感知北朝民歌豪放的风格。

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诗文图、教材、古典乐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江南春》

1、导入新课:

2、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3、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橹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4、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二、学习《敕勒歌》

1、欣赏蒙古曲-------马头琴演奏《草原》,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对蒙古族游牧人民的生活以及草原的认识。

2、欣赏水墨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画面中所表现的内容。

3、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学生感受蒙古草原的辽阔,理解穹庐的意思。

4、完整欣赏老师朗诵。

5、观看影碟《蒙古舞表演》。

《咏鹅》《风》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学习《咏鹅》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生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2、讲读诗句

A、读古诗,说说这句诗有几行几句。

B、讲读每一句。

C、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样的水面上?

D、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用红掌在干什么?(对照图来理解)

3、再读课文,演一演

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清,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小诗?全班朗诵

师;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吟诵小诗?

二、学习《风》

1、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看录像: 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风)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

古代有一个叫李峤的诗人,写了一首风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看课件欣赏古诗第一遍。

《风》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风娃娃了?教室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

3、欣赏第二遍

风儿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我来出你来做

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4句古诗

4、学说古诗

(1)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2)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说一说

5、听录音表演古诗: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说一遍。

6、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百花,掀起巨浪,吹斜大树、还可以干什么呢? 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儿真可爱。

你看我们小朋友也会作诗了。

7、延伸活动:玩风车 《咏柳》《春晓》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孟浩然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出示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背诵古诗。

学习《春晓》

一、导入:下面我们学习第下一首古诗《春晓》,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凉州词》《出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凉州词》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学习《出塞》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2、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学生背诵。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 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生齐读课题。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3、生齐读全诗。

4、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静夜思》《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静夜思》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二.理解古诗

1、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2、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3、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4、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指名背、同桌互背、集体背。

学习《古朗月行》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导读:(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图文(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五、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六、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2、比赛朗读

学习《鹿柴》

1、听范读,整体感知。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词句。

但:只。

闻:听见。

第一句讲山中空旷无人,突出“静”。

第二句讲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显其“动”。

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后两句。

想象一抹夕阳的余晖射入林中,映照在青苔上的景象。体会一小片光景衬托出“深林”的宽广和幽暗。

3、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自己朗读、背诵这首诗。

5、全班背诵《鹿柴》。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第四篇:一年级诵读教案

《一去二三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书中插图:

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小山村)

2、引导观察,练习说话:

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这幅图的远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这幅图的近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

二、图文结合 借助拼音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古诗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1)出示“三”、“十”

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

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2)出示“台”、“六”、“花”

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3)出示“烟村”、“亭台”

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4)(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5)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6)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1、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2、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3、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理解品读第一、二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板书:烟村)

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理解品读第三、四句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这就是“亭子,也叫亭台”。(板书:亭台)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

(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出示图片:亭台

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板书:花)

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4、同桌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5、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6、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出示全诗,配乐齐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短句朗读)如截图: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扩展活动

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十个数字,请大家读一读。

咏雪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注:(强调“不”的读音)

《小池》 《江南》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老师朗诵欣赏《小池》

《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

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孩子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孩子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孩子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

《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孩子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孩子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孩子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孩子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孩子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孩子认读。

三、教师带领孩子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献,鱼戏莲叶北。

《悯农》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老师范读。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登 鹳 雀 楼》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诗文,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呵!小朋友们可真精神啊!谁愿意给老师背首古诗听听?(通过背古诗,以旧引新)二.学习古诗《登鹳雀楼》

1、揭题,介绍鹳雀楼师:这座楼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因为有一种鸟叫鹳雀,在它们飞累的时候经常到这座楼上休息,所以人们就称这座楼叫鹳雀楼,本来鹳雀楼并不出名,因为唐朝诗人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而出名。登上这座楼,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水。可惜,后来被黄河水冲没了,但是诗人的这首诗却被千古传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和诗人一起登楼赏诗吧!(板书:登)

2.读通诗文(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生读、齐读。

3.读懂诗意师:同学们,听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在老师读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看着老师,用心去聆听一下这首诗,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吗?(教师配乐范读古诗)提问:(1)听了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除了看到太阳落山,你还看到了什么?(指生说)(3)见过黄河吗?师:同学们,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有时汹涌澎湃怒气冲天,有时风平浪静和蔼可亲,她那弯弯曲曲的身体流啊流,最终流入哪里?(大海)齐读:黄河入海流。师:现在谁自己来读读这句诗?(指生读,老师评价)师:站在鹳雀楼上,看着美丽的夕阳西下(齐读:白

日依山尽)看着流入大海的黄河水(齐读:黄河入海流)真像是在欣赏一幅奇妙的画,我真不想走啊,因为我还想看到比这更美,更远的景色,我掂起脚,伸长脖子,还是看不到,怎么办呢?给我想个办法吧!指生说,读后两句诗。师:现在谁来登高望远呢?指生读。举例讲解登高望远的内在含义。小结:是啊!如果我们想要看的更远,就必须登的更高,因为登高才能望远,在这里诗人也告诉了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收获,就必须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大家说对吗?来让我们再一次读这两句,把它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中吧!读师:同学们,诗人用了短短的二十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还告诉了我们一个登高望远的道理,这让我不仅想再一次来读这首诗。(齐读)三.巩固练习

1.教唱古诗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现在老师特别想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想听吗?(1)老师范唱两遍,学生听;(2)老师教唱古诗;(3)拍手唱。

2.吟古诗师:古诗被你们唱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读得要好,而且还要会吟,要吟出是的韵味来。什么叫吟呢?半唱半读就叫吟。自己先练练,(自由练习)谁来试试?(指生吟古诗,老师调空并讲方法和示范)

3.舞古诗师:同学们可真棒啊,把这首诗吟得那么有韵味,老师想再送大家一支舞,好吗?(教师范舞古诗,学生看),想让你们的手脚也动起来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舞起来吧!

4.背古诗师:同学们舞的真好看,像一个个小小的舞蹈家,那现在我来考考咱们的舞蹈家,谁能单独站起来不看大屏幕边背边舞呢?(指生边背边舞)男女比赛背古诗,齐背古诗四.小结课堂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要祝贺你们今天又学会了一首古诗,其次,老师还要谢谢大家这么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希望以后你们会更棒!

《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体现诗的意,中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望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4.指导读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

2、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寻隐者不遇》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诗人感受到了什么?

4.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板书: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教学内容 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二、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教学内容 感受亲情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一课时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教学内容 秋意浓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第五篇: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文生字,会写三个字和笔画“一”,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诗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大体了解诗意:两个小孩在一座小山村外玩,不知不觉走出了二三里。这是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小朋友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一个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枝„„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另一个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小孩听了停下手,两人一起欣赏起这美丽的景色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有个诗人叫邵雍,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写下了一首古诗。师朗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诗,从诗中体味小山村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我们先要把拼音读顺。现在老师请同桌一起读这一课的拼音,先每个都拼一拼,然后把一句话连起来读,会读了,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看看谁的拼音读得准。

巡视指导。

反馈正音:指名分句读,逐句正音。表扬读得准的。连起来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读得真不错,又准确又好听,老师把生字加上去,大家肯定也会读的一样好。拼音下出示生字,齐读。

三、认识生字

课文里面有很多生字是要大家认识记住的,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从古诗里拿出来了,你还能读好他们吗?

去掉拼音呢?

小朋友记得可真牢,一定是一边读一边用心在记是不是?

四、初步理解诗意

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古诗中了。请大家轻声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看图,诗中写的什么景物你在图上也找到了?

指导学生找出:烟、村、四五家(农户),亭台、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烟,炊烟,做饭时屋顶上的烟;村,村庄;亭台,亭子,避雨、休息的地方。这样看来,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懂了。老师考考大家。先说烟村和四五家,再合起来说;然后说亭台六七座;后说八九十枝花。

意思懂的会说是小朋友的本领,把不懂的提出来也是小朋友的本领。你还有哪句话吧不懂呢?弄懂一去二三里的意思。(一路走去二三里路了)

同学们真棒,先理解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弄懂了。跟老师一起说一说。

三、生字读写

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要同学们写。拼音字母是写在四线格上的,生字要写在田字格上。出示图,这就是田字格,每条线都有名字。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指导生字一、二、三的书写。

巡视指导。在语文书上写。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二、巩固认识生字,深入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

四、读郑板桥的《咏雪诗》,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五、练习:数球员、摘苹果等。

课后练习:生字抄写本、课堂作业本和每课一练。教后感

早上第一节课上完了《一去二三里》,同事给了我不少意见,比如儿童化语言不够,拼音放得不够开等等。针对这些和我自己的一些反想,我觉得:

一、如果学生和老师互动默契,不用儿童化语言而选择较为规范的成人语言对课文的学习不会有大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数字“一”至“九”的组词只说一个就行,后来我又找到《数字量词歌》,用这代替数字组词会好得多。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朗读了《量词歌》,趣味性强而且为量词的正确使用做好准备;

三、上课时我本身不够有激情,没能很好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影响到学生的体会。

语文课没有固定模式,教师的个性决定一堂课的特点。既能利用好文本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又能发挥自己的特点是我一贯的追求。教学反思:

《咏鹅》教案

一 课文说明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在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达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是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感受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大致意思,看拼音识字音。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3 图片 五 教学时数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请大家先猜猜谜语,猜对了,它才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来猜猜我是谁?

(三)2 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四)3(放录音)你们说的真棒!唐朝的时候,一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 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五)学习新课 1 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泳、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2 检查读的效果(1)难读字音:项(2)易读错字音:曲、波、拨。3 同桌互相检查指明读(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若答不出,再启发引导)(3)大家说的那么好!连大白鹅都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的特别好!可是,你们知道么?没收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现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诗中图景,配乐朗读)(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3)谁能有节奏的读给大家听?(播放诗中图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5(1)现在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的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以合作完成)(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六)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唱出这种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

(七)(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的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你们了!(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的真棒!我听了都非常感动!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学习生字:泳、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马、乌、鸟、写、毛、车。

(二)新授 1 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写。2 学习写字(1)出示:马、乌、鸟、写。观察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么?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并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写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在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3 指导学生在学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学生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五 作业安排 1 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七 教学反思 《咏鹅》是一首古诗吟唱歌曲。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首先是反复吟诵,品读韵语的语言美。其二,要开展想象,再现韵文的意境美。只有通过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词外之情,感悟语言的凝练美。

教学反思:

《相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相思》

二、初读感知 1.范读《相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相思》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五、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六、设计板书

相思

·王维 盛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教学反思:

《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教学反思:

《草》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

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区分平翘舌音的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选正确后,再读一读古诗,达到把每个字读正确。

第四题为的是复习巩固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练习前可先背一背课文;填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填写后同座可交换看一看,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出课题,范读课文。

1.提问:在花、草、鱼、鸟中,你们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简介课文:诗人白居易赞美草的古诗。

3.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学习生字词,解释“离离”“岁”“荣”。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填空练习。

五、参考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远芳侵古道,一岁一枯荣。晴翠接荒城。

野火烧不尽,又送王孙去

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来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陕西渭南县人。出身比较贫寒,29岁中进士。经历了安史之乱时期,使他对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许多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教学反思: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一 导入

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同学们还会背吗?背给老师听听吧,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对了,李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的好朋友,我们都把他尊称为“诗圣”,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对了,杜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名字叫做《绝句》。二 正课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1.解题《绝句》,“绝” 绞丝旁+色 2简介杜甫,注意“甫”字的读音。(幻灯片演示)。

3我们一起和生字打打招呼吧,出示生字卡片“绝 泊 岭 窗 鸣 柳 吴 鹭”。全班齐读,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跟读。4 齐读古诗两遍,抽生分别读四句。音箱范读,注意字音字词和情感。听了朗读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诗是有节奏的,跟着老师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一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师读古诗,生闭眼想象诗中景物。请生说图中的景物“黄鹂 白鹭 蓝天 柳树 房屋 船 雪山”,请同学们找一找景物所在的诗句读一读。2讲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么多美景中,诗人首先看到了什么?(黄鹂 柳树)多少黄鹂,什么样的柳树,黄鹂在柳树间做什么,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句诗。

然后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多少白鹭,白鹭在什么地方,青天是什么? 这两句诗美吗?颜色多吗?(黄 白 绿 蓝),读一读第二句诗 3讲解生字“绝 鸣 柳”

4讲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接下来,诗人把目光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什么呢?(雪山),讲解“窗含”“千秋雪”。诗人准备写下这美丽的景色时,低头一看,见到了江面上的什么景物?

5介绍生字:“窗 含 岭 泊 吴”

(三)感受意境,情感升华。读出感情,背诵默写。

(四)拓展延伸

找相应的词语,教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得词语。(如两个-一行 黄鹂—白鹭 窗—门 西岭—东吴 千秋雪—万里船)三 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并且能默写。教学反思:

《长行歌》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3.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

五、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六、回顾插图,说演结合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反思:

《回乡偶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所见》、《咏柳》诗歌的图片。

师: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积累的诗句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

3、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那你们知道咏柳的作者是谁吗?(生:贺知章)

5、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法指导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

三、第一关:我会认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

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

回:回家 回来 回到 乡:家乡 故乡 乡土 偶:偶然 偶尔 偶遇 书:读书 书写 书信 连起来就是:回到家乡偶尔写下这首诗。

2、第一句:离:离开 回:回来

整句句意:年轻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第二句:音:声音 口音 改:改变

整句诗意: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第三句:识:认识

村里的儿童已经不认识我了 第四句:客:客人 何: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五、第三关:我会读

指导读好升降调、重音、长音

六、第四关:我会想

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请你们仔细地读读诗歌,也可以观察一下插图,找找答案吧。(生自读诗歌,观察插图。)

师:心中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看?(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生: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少小、老大变红)(生:乡音无改„„)

师:贺知章爷爷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回到家乡,整整五十年哪!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亲人,盼望着可以早日回家乡看看,每当他看见天上的明月圆了,他会默默的吟诵起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诵)每当遇见故乡的故人时,他想问问家里的近况,可最终,他只是像王维一样,问了问窗前的寒梅——(生齐诵王维的《杂诗》)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当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当他从镜湖看见自己斑白的两鬓时,他说——乡音无改鬓毛衰 当他看见村里的孩童时,他说——儿童相见不相识 当孩子们把他当做客人时,他说——笑问客从何处来?

七、拓展训练

师:其实,贺知章回到家乡后,面对熟悉的情景,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的是第一首,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首,相信你们会有新的感受。指名读——齐读

(出示诗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配乐朗诵)板书:

回乡偶书

客? 何来?

想家乡!

教学反思:

《咏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2释题

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2)理解咏

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师:我们来读读课题。(齐读)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

(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

(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齐读古诗 2读出节奏,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 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 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 1学习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师:哦,柳树是那样的绿就像是被(碧玉装扮成的一样)。齐读:(第一句)还读懂了那个词?

生:我从绿丝绦(板书丝绦)知道柳条像绿丝带一样漂亮。(出示实物)师:当千万条柳条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美。齐读(第二句)(B)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1、2)(2)创设情景读

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

2学习三四句

(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 预设: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师:它剪出了什么?对,裁剪出细细的柳叶。(2)品味“裁”

A出示柳叶图,问这是怎样的柳叶啊?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精美、可爱、嫩绿)

B这精美、可爱的柳叶是春风裁出来的,(板书裁生看老师写,注意笔顺)裁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裁呢?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裁组词(裁缝),裁缝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来吗?

师:春风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师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这是怎样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个剪字怎能代替!(3)了解修辞方法

再读诗,看看有什么发现?(你真会发现)预设:生上一句是问,下面是回答。

师哪一句是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来问问?个别读、齐读。

师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仅是回答吗?更是咏叹春风的神奇啊!。在这句中有个似,这似就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样一比,写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女生合作读)3师生合作读诗

师:老师描述,同学们读相关的诗句,可不要读错哟。

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

4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四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配乐朗诵),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师:你只看到了翠绿翠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吗?再想想,在这美丽的春天,(柳树旁、山脚下、花园里、小河边)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诗人只是在赞美春风吗?还是在赞美春天,大自然

师: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让小草发芽生长,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还在抚摸着堤岸呢(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没有长成树荫呢?(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样美的春景吸引了黄鹂在枝头间唧唧喳喳的叫着,白鹭也展翅高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大自然的的美景真令人陶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江水,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六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师:大自然是多么吸引人啊!(示图,这是谁?他正在做什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赞美的春天柳树吧!指名读:小诗人你来赞美吧!贺知章你来赞美吧!齐读:小诗人们,大家一起来吧!(课件出书诗和图)读得这么好,能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背(配乐)七小练笔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 师:老师也写了自己眼中春天最美的景物出示: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无暇(xiá)的翡(fěi)翠。(是什么)(怎么样)(像什么)

孩子们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鸟)拿起笔写一写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

总结:是啊,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景真令我们陶醉,大自然真神奇啊!让我们再一次吟诵《咏柳》齐背古诗。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收集,积累下来,好吗? 教学反思:

春风——春天——大自然

《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二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三讲授新知

四1.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3)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4)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5)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

(6)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7)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课堂小结

(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 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自由读古诗)

(2)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导言:同学们,谁来说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三国演义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二﹑学生自学古诗。

1、(出示幻灯片——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认读生字,正音。

2、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3、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七步诗》,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朗读指导)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兄弟姐妹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发言)播放歌曲片段《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 豆秸(曹植)(曹丕)

相煎何急

教学反思:

《梅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心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2.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3.画中延伸,体验学习后的满足和成功。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1.教学开始把学生带入四季花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花的美。

2.引出梅花。接着请学生欣赏雪中的梅花,让他们直观的感受雪花飞舞,寒梅独放的情景。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朗读古诗

1..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再读、领读、细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诵出感情

2..诵出节奏,诵出诗意。

三、欣赏梅花图片,在画中感受梅花的特点,体验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四、背诵古诗

五、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六、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教学反思:

《咏华山》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吟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认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我们青岛有一座美丽的崂山。今天,老师想再领你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华山)领读,指出“华”是多音字。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象)教师解说: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陕西省。你看,华山又高又险,难怪人们称它是“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曲折折,可难走了!所以,要登上华山,是很不容易的。但在古时候,有个7岁的小孩不仅登上了华山,还把自己登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咏华山。(板书:咏)

3、齐读课题,解释“咏”。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赞颂华山的吗?(课件出示古诗)齐读。

过渡:那这个作诗的小孩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诗的作者,并简介寇准。

3、学生再读书。要求: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学生自学生字)

4、检查生字读音。(1)带拼音认读词语。(2)去拼音认读词语。(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6、交流。

过渡:那你想不想跟小寇准去登华山,看看山顶的景色?

三、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教师:我们跟着小寇准爬呀爬呀,终于爬上了山顶。(出示第二段)

2、自由读这一段。说说:站在山顶,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3、交流。再读这段,找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指导朗读。☆“啊!华山真高哇!”(1)指名读。

(2)出示华山课件:如果你就站在这么高的山顶,你想怎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3)教师范读,指名读。强调两个感叹号的读法,再指名读,齐读,充分感悟华山的高。

☆“除了蓝天„„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1)指名读。(2)(展示课件)教师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热情。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教师小结:多高的华山啊!除了蓝天,周围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教师简笔画)那太阳和白云在哪?(指名学生到台前贴图片)(5)根据学生贴的情况引导学生再读书。

5、如果你现在就是小寇准,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6、你们被华山的景色迷住了,不由自主地就想赞美,这种感受就是“情不自禁”!文中的小寇准也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不过他赞美华山的是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7、读读第二段,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诗句的意思。

8、交流。教师总结,引入诗句。

9、师生合作读第二段。

10、这么好的诗,你想把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吗?(学生背诵古诗。理解“吟诵”,引导学生学着寇准的样子吟诵古诗。)

11、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

1、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教师范写“称、岁”,学生描红。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情况,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

教学反思:

《锄禾》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 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课后小记: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下载一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诵读教案[五篇模版]

    诵读教案 1.《江南》《敕勒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诵读《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结合水墨画《草原》,通过说、看等多种感官感知北朝民歌豪放的......

    一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教案 悯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诵读......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

    2014一年级下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一年级教案(下)

    左 右 【教学要求】 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下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备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诗词、乐于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9《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

    一年级经典诵读a(最终定稿)

    一年级“与经典同行”诵读资料2011.9 同学们,学习这些诗句,可采用“读—背—抄—默”的方法。读诗时,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抄写、默写时,要做到坐姿端正,书写工整。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