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电子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
×
×
×6
×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千克)
÷3=(千克)
÷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
=,每份就是2个。B、÷2= × =,每份就是 的。(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 ÷2和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3
÷3
÷20
÷5
÷10
÷6
2、解决问题(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 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4)[7+(5.78—3.12)]×(41.2―39)
3、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1)
1、教师课件出示例4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例4中的哪些条件和复习中的3相同?问题相同吗?
(2)自己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3)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答。
3、学生根据提纲尝试解题。
4、全班汇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2)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4(2)
(1)计算1/5÷(2/3+1/5)×15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1)一个数的3/4等于12.(2)男生人数的11/12等于220人。(3)甲数的5/8是40.(4)乙数的4/5刚好是1/6.2、解决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2)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这一例题和复习中的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想一想。(2)有几个问题?都和哪些条件有关?
(3)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4)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2、全班汇报
(1)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2)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3)列方程来解决问题。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4)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3、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χ= 35
χ=35÷
χ=75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不必计算(每题15分)。(1)一个数的2/5是40,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3/8是24,这个数是多少?
(3)甲数是100,占乙数的4/5,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乙数的2/3,已知甲数是12,乙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40分)。
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占男生的8/9,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注重学困生的提高。小组内订正、互评,做到兵强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
知道了,如果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设计意图: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以使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篇:音标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Unit4 五个长元音音标和两个辅音音标 教学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出5个长元音和两个辅音
学生能掌握这七个音标所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学生能够通过音标写出简单的单词或者看简单的音标写出其对应的单词 教学重点:5个长元音
[i] [] [a:] [u:] [] 及其对应的字母
2个辅音
[] [] 及其对应的字母组合 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1.问候和热身
How are you?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What day is today? A----拍手
B----拍桌子
C-----跺脚
ABC-----Hello, Miss Wan/Shadow/Vivian 2.复习unit3 中的7个短元音音标和8个辅音音标
①
7个短元音复习游戏
例子 a-a-[]-[]-[] 前面两个拍手两下,读音标时手放在最前,做喇叭状,但当老师拍手两下,立马捂住嘴巴时,学生就不能跟读了,哪一组有人读,哪一组就不得分。
②
将8个辅音写在白板上,设置其中的两个为炸弹,在老师带读时,如果读到了这两个单词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就不能跟读了,不然就要接受惩罚。3.新学5个长元音音标
①
[]嘴唇微微张凯,舌尖地下吃,赊欠不尽力向上抬起,嘴角向两边张凯,流露出微笑的表情
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e
he she ee sheep bee ea sea
bea 看单词写音标或看音标写单词 We me sheep [sli:p] [pi:t] bea ②
[] 双唇收的小而圆,并向前突出,舌身往后缩
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A water Or short horse Al
tall ball Oor
door floor 看单词写音标或看音标写单词
Water short horse
[tɔ:k] [tɔ:l] ③
[] 口腔打开,嘴张大,下巴放低,舌平放,舌尖不抵下齿
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A father
banana Ar park car arm 看单词写音标或看音标写单词
Glass class
[bə'nɑ:nə] [ɑ:m]
[fɑ:m] ④ [u:] 嘴角小而圆,微微外突,舌头尽量后缩 Oo zoo room food ⑤ [] 嘴角扁平,上下吃微开,舌身平放,舌中部稍抬起
对应的
第三篇:品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主题一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倾听和平的心声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懂得和平的含义。
2.了解为世界和平服务的组织,掌握为和平事业作为贡献的人物事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平心声,激发学生热奥和平的思想情感。
活动准备:
搜集整理世界各地人们的和平心声图文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世界各地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平的心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你知道2009世界和平日的主题吗?你知道世界和平日是什么时间吗?
学生交流展示,师为了世界的和平,世界各国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表达和平心声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倾听和平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活动交流
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你知道什么是和平?和平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和平的理解。
(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和平是和谐共处,没有冲突;和平是内心的宁静;和平是精神世界的平静和放松状态;和平包括积极的思想、纯洁的情感和良好的愿望;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和平;和平需要力量和同情心去维持;和平能够促进平衡状态;世界和平需要通过非暴力行为,相互接受,公平和交流来发展;和平是文明世界的主要特征;每个人都应该有和平意识。)师生共同小结。
师:让我们来倾听一下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和平心声的? 课件展示49—50页内容。
师提出问题:世界各国人们的共同心声是什么? 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假如和平能够出售,我将为我的祖国买来和平。”这句话是谁说的?它写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组织交流。小结。
师讲述:为了和平,为了人们远离战争,联合国决定:课件出示教材P50中间内容。学生读一读。
提出问题:在你心中,和平是什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天达和平的心声。学生分组交流,说一说,记一记。组织学生展示。师生共同小结。
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和平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学生交流。
课件展示51页内容。
师生共同小结: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大家共同分享吧!学生谈收获。
师:你准备为和平做哪些事情? 学生交流。
四、课外活动
搜集材料,了解为了世界和平有哪些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平使者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和平使者》是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后面的“战争,人类的灾难”和“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共同组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灾难,体会和平的美好,学习“和平使者”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并追求世界和平的意识。教学目标:
1、学习为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并掌握他们的事迹;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自己为和平做些什么;
3、体会和平的美好,懂得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为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并掌握他们的事迹。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自己为和平做些什么。教学准备:
收集和平使者的照片、事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许多人毕生致力于这一崇高的事业。宋庆龄、周恩来、安南、特雷莎、施韦泽„„他们为反对战争、实现人类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被人们誉为“和平使者”。这节课,我们将了解一些为和平而奔走的人。
2、揭示课题:和平使者
二、组内学习,共同探究 1.学生自学。
学生阅读P52-53材料和图片,想一想,说一说。2.请学生介绍你熟悉的和平使者的事迹。
(1)引导学生通过照片了解周恩来总理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①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周恩来的资料;②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 教师补充,小结。(2)配文图主要介绍了联合国秘书安南和著名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博士。介绍国内外和平使者的事迹,引导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尊敬他们,体会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问:你认为周总理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3.除了书中介绍的外,你还知道谁为和平而奔走,你能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学生分组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4.教师补充:科学和平小使者载誉归来
被评为全国科学和平小使者特别荣誉奖的学生李怡涵和茹雪皎。从北京载誉归来。碑林区少年宫书画班学员李怡涵、西安民兴中学学生茹雪皎创作的书画作品《放飞和平鸽》、《神舞》,独具匠心,充分表达了崇高科学,维护和平的美好心愿,从全国众多参赛作品脱颖而出,并进京参加了第 15 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被评为全国 10 位科学和平小使者特别荣誉奖,11 月 9 日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问题:他们为什么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认识
6.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音像资料。学生边看边交流,谈认识、谈感受。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为世界和平而奔走的人,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三、拓展延伸
1.展示一些“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事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和平是人类的发展之路,和平的发展与人人相关,展望未来,如果你是“和平使者”,你会做些什么?
3.每个同学写写和平祝福语,展示交流。
4.课后查找资料,搜集和平使者的照片、事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和平谱。为和平服务的组织 教材分析:
《为和平服务的组织》是教科版小学品社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的《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这一课题中的一个小课题,本课题主要针对和平话题而展开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和平,了解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同时在教学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从我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引入课题,让学生因此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骄傲和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和平服务的组织有哪些? 2.理解“铸剑为犁”的含义。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一些为和平服务的组织 教学难点:
知道“铸剑为犁”和“弯曲的手枪”等雕塑的含义,理解和平组织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有关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讲解法 板书设计
为和平服务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联合国秘书长是谁吗?(潘基文)联合国是个什么组织呢?你知道吗? 中国在2008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它是什么组织决定在中国举办?它是个什么组织?师生共结导入新课
二、学生活动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你知道什么是和平?和平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充分说出对和平的理解。如: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和平是和谐共处,没有冲突;和平是内心的宁静;和平是精神世界的平静和放松状态;和平包括积极的思想、纯洁的情感和良好的愿望;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和平;和平需要力量和同情心去维持;和平能够促进平衡状态;世界和平需要通过非暴力行为,相互接受,公平和交流来发展;和平是文明世界的主要特征;每个人都应该有和平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联合国参与了哪些问题的调解,举办类似“新闻点阵”的主题活动。你知道世界三大组织是什么? 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结
3.你知道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的雕塑“铸剑为犁”和“弯曲的手枪”有什么含义?(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师生共同小结)4.活动
搜集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看一看联合国参与了哪些问题的调解 学生交流展示
5.联合国设立了哪些具体的机构为和平服务呢? 要求学生填一填,说一说,交流一下 6.阅读课本上小资料 想一想:
联合国第一只维合部队成立于哪一年?首先执行任务的地点是哪里?有多少成员?我国专家郁建兴是怎么牺牲的? 学生交流,展示
7.合国维和部队,通过四幅配文图,再现维和部队在世界各地进行工作的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维和部队。8.学生自由介绍
通过主题文和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除了联合国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组织也在为人类和平而努力,重点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9.你知道2008奥运会是什么时间在我国开幕的吗?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国是战胜了哪些城市获得举办权的?五环旗有什么象征?每个环代表哪个州你知道吗? 学生交流,展示 10.学生阅读资料,想一想它是一个和平的组织吗?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的目标是什么?每几年举行一次次?它发源于哪国? 学生交流,展示。
11.了解国际红十字会,你都知道哪些?它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结 1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一个和平组织吗?把你搜集到的红十字会维护世界和平、弘扬人道主义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小结
三、拓展延伸 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探究“还有哪些国际组织在为世界和平工作”。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分组展示进行评比
四、深化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五、作业 课下搜集下为和平服务的组织,并说一说它们的功能,同学间相互交流。主题二战争,人类的灾难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对于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学生来说,战争离他们很远,他们只是在电视、报刊杂志中偶尔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由于学生对战争缺乏体验,因此对战争的认识还很肤浅。这一内容是第一次出现在《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教科书用四段主题文以及辅助的文字资料、图片、活动等内容形式,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不幸和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2.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难点:体会和平的美好,向往和平,珍惜和平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局部战争的相关资料。2.老师准备与本主题有关的一些影视剧、音乐及文学作品。3.搜集世界各地儿童生活状况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1.看史实,激情感。教师通过大屏幕呈现有关战争的内容。
(1)播放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片断。(2)呈现有关战争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你看了有关战争的电影片断和图片,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战争,人类的灾难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了解当今世界状况,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你知道当前的世界环境是怎样的?世界性的战争和局部战争有哪些? 学生交流展示。
小结:今天,世界大部分地区是和平的、安定的,但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恐怖袭击和战争仍然存在。我们不能忘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噩耗,也不能忘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2.请同学们阅读P58-59图片材料,想一想,战争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小组交流,分组展示。3.阅读小资料
分别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范围、参与战争的人数、死亡数、伤亡数和经济损失。
4.探究: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等说一说,分组展示,看哪组说的全面。
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认识战争后遗症。1.学生阅读课本P60-62,想一想战争给儿童带来哪些灾难?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小结:在导弹爆炸的一刹那,在硝烟腾起的一瞬间,我们看到的是废墟、鲜血、死亡„„在枪声炮声消失后的许久许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战争带来的贫困、疾病„„ 2.将战火下的同龄伙伴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比一比,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小结:“六一”儿童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节日,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这一天穿新衣、买新书,载歌载舞地庆祝自己的节日。硝烟中的苦难儿童告诉我们:儿童不会发动战争,然而每次战争爆发,带给儿童的伤害却总是最深。
3.为了战争中的同龄伙伴,说一说你准备做点什么?把你的行动方式说出来。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4.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的资料,以“别了,战争”“我们不要战争”等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在班里进行五分钟演讲。(如:我们不要战争、别了,战争、向往和平等;可以给联合国写信,反映自己的心愿;可以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信,相互鼓励。)5.我的行动
学生自己每人写一份演讲稿,在全班展示,共同交流。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2.其实,全世界人民也深切体会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因此,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请看!(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和反战游行图片)
我们相信,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它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主题三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立志、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的思想情感,懂得只有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合作,国家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愿望。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5个活动内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为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2、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为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和平的诗歌歌曲以及世界人们为和平做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世界人们的关心? 利用多媒体搜集有关和平的诗歌,歌曲及寄语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板书“和平”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严格画面? 我们庆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我们能在学校里快快乐乐的学习,我们能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的生活。但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来说却是奢望。(播放视频)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的家园不复存在?是什么让他们遍体鳞伤? 看到这些因战争受到重创的人和物,你想说些什么呢?
看到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看着一双双哀哭恐慌的眼睛,我们渴望和平,全世界的人们渴望和平,人类的共同希望就是和平。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看,各地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着对和平的期盼 图片展示:唱歌投放河灯放飞和平鸽集体签名 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期望,为了和平,人们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瞧,这是一位名叫贝贝的中国小姑娘写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一封信(出示指明读)从这封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
3读了贝贝的信之后,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把自己对和平的期待,对全世界人们的关心表达出来呢?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诗歌歌曲祝福卡绘画···)4现在请同学们按照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分小组坐好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搜集的资料,评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作品来代表你们小组展示好不好?(上台展示)
(展示交流课前搜集:诗歌歌曲祝福卡)
从同学们的朗诵歌声和绘画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那颗渴望和平的心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看到同学们这么努力的为世界和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老师也想参与到同学们的活动中,我想用一首歌来表达我对和平的期盼,现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播放音乐)
为了世界和平,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作出了不懈努力(出示补充材料:世界和平日)对热爱和平的人来说,仅仅一天和平日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各种原因利比亚人民正饱受着战争的折磨,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伴着这共享和平的歌声,写下一句和平寄语,来呼吁正在战争中的人们,停止战争,让世界每天都是和平日。(板贴和平鸽)橄榄枝的和平鸽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和平的期盼,来到我们身边,请同学们把刚才写的和平寄语放在橄榄枝上,让和平鸽在这同学们的期盼,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传递和平的信念。(学生先说后贴)
看着满载和平的鸽子,让我们共同祈愿,停止战争,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和平鸽来到阿富汗,他大声呼吁: 和平鸽来到伊拉克,他大声呼吁;和平鸽来到利比亚,他大声呼吁: 和平鸽飞遍世界的角落,他呼吁: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课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材料,设计方案,我们将举行祈愿和平专题班会,展示同学们的活动成果。
最后让我们再次大声呼吁:停止战争,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组第三单元电子教案(定稿)
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幻灯、500克的盐。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1)、名称
(2)、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2、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认识质量单位“克”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克” 表示较轻物体质量的单位
(2)出示一枚2分的硬币
它的质量约是多少?(1克)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3)用秤称一称2支铅笔的质量
3、建立“千克”的概念(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它表示一般物体质量的单位(2)出示2袋盐
观察包装上的标注“500克”,那么2袋盐的质量为1000克。然后在台秤上称一称得出质量为“1千克”。由此可以得出:1千克=1000克 用字母表示为:1kg=1000g(3)用秤称一称一个西瓜和一袋西红柿的质量分别是多少?找同学说一说。
(4)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包白糖约重500()。一只鸭子约重3()。一个桃子约重230()。一瓶咖啡约重350()
三、巩固练习1.填空:
1千克=()克 3000g=()kg 6kg =()g 4000克=()千克 2.在()里填上“>”、“<”或“=”。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千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 千克 3.我能连得快 一箱苹果 3克 一只鸡 1000克 一支粉笔 15千克 一袋洗衣粉 2千克 六个2分钱 6克
4、把下列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 2千克 2500克 200克 7千克 1000克 5.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多少千克?
(口答)6.扩展练习。
想一想 : 1千克棉花与 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或“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狮子、小马、小象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狮子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3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1吨有多重哪?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重20千克水桶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掂一掂一桶水,感受20千克一桶水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桶重20千克,多少桶重1000千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袋五桶(因为5桶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五十桶为1吨,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指名说一说。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吨与千克的换算
3000千克=()吨()㎏= 7T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第3题。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4、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1顿有多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或“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狮子、小马、小象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
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狮子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3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1吨有多重哪?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重20千克水桶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掂一掂一桶水,感受20千克一桶水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桶重20千克,多少桶重1000千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袋五桶(因为5桶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五十桶为1吨,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指名说一说。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吨与千克的换算
3000千克=()吨()㎏= 7T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第3题。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4、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后记: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其他的说法也正确:
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后记:
4、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后记: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教学后记:
6、在星空中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
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
(一)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教学后记:
7、在星空中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天津
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
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
(二)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