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生物必修2教案(20节精品)(一轮教师用)
高三生物必修2教案(20节精品)(一轮教师用).txt﹃根网线''尽赚了多少人的青春い有时候感动的就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破碎不是最残酷的 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痛 固执的寻找﹎将来就算我遇见再怎么完美的人,都有一个缺点,他不是你,_____下辈子要做男生,娶一个像我这样的女生。本文由mavissky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中生物必修 2 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 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 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 性状分离 自交 杂合子 显性遗传因子
控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用心 爱心表现 专心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
(一)195618641872 杂交实验(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纯种 真实遗传 正交 互交 反交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P(亲本)F1(子一代)高茎 DD 一对相对性状的 X 高茎 Dd 矮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dd 1 : 2 : 1 分离比为 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验证 测交(F1)Dd X dd F1 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 1:1 的配子
高 1 : 1 矮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
(二)杂交实验(1. 黄圆 YYRR X 黄圆 YyRr 黄圆 Y_R_ :黄皱 Y_rr :绿圆 yyR_ :绿皱 yyrr 9 : 3 : 3 : 1 亲组合 重组合 绿皱 yyrr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1866 年发表 ②1900 年再发现 ③1909 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 境条件。
五、小结 1.
后代性状分离比 3 1 1 : 1 : 1 : 0 杂合子 X 杂合子
说明 杂合子 X 隐性纯合子 纯合子 X 纯合子 ;纯合子 X 显性杂合子 2.
n 对基因杂交 F1 形成配子数 F1 配子可能的结合 数 F2 的基因型数 F2 的表现型数 F2 的表型分离比 1 2 „„ 2 4 „„ 4 16 „„ 3 9 „„ 2 4 „„
3:1 9:3:3:1 „„ 2n 2n 4n 3n 2n(3+1)n 第二章
用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体现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 V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原 复制 初级 次级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精母 细胞 细胞
精 子
用心 爱心 专心
染色体 2N DNA 2C 4C 2N 4C N 2C 2N 2C N C N C 3.同源染色体 A a Bb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X X W W X 白眼 X Y w XW Y 红眼 XWXw 红眼 X X W W :红眼 X X :红眼 X Y:白眼 X Y 白眼 W w W w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遗传特点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实例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色盲、血友病 抗 VD 佝偻病
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四、遗传图的判断 遗传图的判断 遗传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C1 男性都为患者„„„„„„„„„„„Y 染色体 C2 男多于女„„„„„„„„„„„„„X 染色体 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显性基因 D1 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D2 与性别有关 E1 男性均为患者„„„„„„„„„„„Y 染色体 E2 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 2 倍)„„„„„X 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段; 位; 双螺旋 半保留 DNA 的结构 DNA 的复制 △转化 转化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 转化 的遗传物质(DNA 或 RNA)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 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本质 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DNA 为 主 要 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
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 1928 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 R,无毒 ② 活 S,有毒 小鼠 ③ △杀死的 S,无毒 ④ 活 R + △杀死的 S,无毒 转化因子是什么?(2)体外转化 1944 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活 S DNA + R 型 培养基 DNA 水解物 转化因子是 DNA。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2 35 活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 S 活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 S R型 R型 + S型 R型 1952 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P 标记 DNA S 标记蛋白质
DNA 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二、DNA 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磷酸 RNA 也是遗传物质。
含氮碱基:A、T、G、C、U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威尔金斯
2.1950 年鲍林 1951 年 + 富兰克林 1952 年查哥夫 3.DNA 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 DNA 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A+G 1.在两条互补链中 T + C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 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T 3.整个 DNA 分子中,G + C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 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 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 ATP 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是 DNA 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 DNA 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用心 爱心 专心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
有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 是控制生物 的基本单位
控制
基因的表达
蛋白质 性状 控制代谢
影响
基 因
mRNA 蛋白质结构 酶的合成 中心法则
环境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1)在细胞核中,以 DNA 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 mRNA 的过程。(2)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 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 酸;(单链)③ 核糖体 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 RNA。(3)过程(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2.翻译(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 mRNA 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的过程。(2)实质:将 mRNA 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3)(64 个)密码子: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碱基。其中 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 为终止密码。(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 DNA 的脱氧核苷酸顺 序为代表。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UGA Ⅱ
Ⅰ
GAA UUC UCG ACU AAG CUU CG C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用心 爱心 专心 DNA 脱氧核苷酸序列 遗传信息 RNA 核糖核苷酸序列 遗传密码
蛋白质(性状)氨基酸序列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 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 等。
第五章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可遗传的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 DNA 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缺失 1917 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 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 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 22 常+X 或 22 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核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 特征;如:人的核型:
46、XX 或 XY 3.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一倍体 多单倍体 素)
雌性配子 单倍体 直接发育 雄性配子
二倍体 合子 生物体 多倍体(秋水仙
四、人类遗传病 1. 隐性基因
常染色体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性染色体 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 VD 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 三体综合症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 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体 DNA 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 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 年 10 月启动 ④1999 年 7 月中国参与,解读 3 号染色体短臂上 3000 万个碱基,占 1%。⑤2000 年 6 月 20 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 年 2 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 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旁系血亲 △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 分子做探针,利用 DNA 分子 基因诊断 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多倍体
选择育种
一、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处理 原理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转基因
诱变育种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P F1 F2 在 F2 中选育 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
用心 爱心 专心
优 缺 点 例子
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水稻的育种
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个体不 多,需大量处理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器官大,营养物质 缩短育种年限,含量高,但发育延迟,但方法复杂,结实率低 成活率较低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二、基因工程 提取目的基因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针线:DNA 连接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 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载体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受体细胞 受体
和细胞等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拉马克 达尔文
进化论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 基本单位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实质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 VS 协同进化)中性学说(偶然 VS 必 然)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 VS 突进)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 生物进化 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 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 的范围,△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 物种的形成 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灾变论(渐灭 VS 突灭)
2. 法国 拉马克 1809 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3.英国 达尔文 1859 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用心 爱心 专心
意义: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 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 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 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过度繁殖
有限的生活条件 + 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 适者生存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微小有利变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 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 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 必要条件。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地理 自然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隔离 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生殖 隔离 新物种
全书小结
一、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和生物 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简
用心 爱心 专心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 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 成成分。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 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 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 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 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 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 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 100 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 种。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 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 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1)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2)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 。
[解析] 按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 患病。B图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C和E图是X 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 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 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 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基因符号用A、a)表示。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 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 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 显性伴性遗传。a(2)Ⅲ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 Y,他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 A a 遗传给他女儿Ⅲ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X X,Ⅲ5个体为隐性 a 个体,基因型X Y。(3)画遗传图解(略),Ⅲl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1)A、B、D、R四个字母代表(2)Fl之所以不育,是因为(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 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答案(1)4个染色体组(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 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 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 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1.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 传物质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 DNA。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 常染色体 象。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精选)
高考经验总结:综合阶段生物一轮复习点拨新学期开始,高三学生将迎来生物学科的第一轮复习。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较零散,很多学生对其概念、规律、原理等理解不清,不能灵活应用,导致成绩不佳,到了高三综合学习阶段感觉更加吃力。其实,高三生物复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以下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供同学们借鉴。
-每天30分钟读课本
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抓住生物三大重点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理综Ⅱ卷至少一道生物实验设计题,所占分值还比较大。这部分试题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因此,一轮复习时,学生还应结合考纲熟练掌握课本实验,做到活学活用,培养自身的实验设计能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要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1.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2.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3.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总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理解、应用)、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
4.注重能力的培养高考免费视频课程高考在线视频课堂(名师讲解)①审题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划出、圈出、点出,明确运用范围,在做题时形成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解决审题关。
②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09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回头再看过去的复习以及今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吃亏较多。不要避开大型的填空题,它往往是区分学生的主要标准。
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5.生物进化的观点;
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三、加强实验复习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四、老师精讲,学生精练并做好整理工作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练:不仅练知识而且练能力,通过练,才能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复习时,要精选习题,做练习,不能盲目的去做,事先经老师的筛选也就是把过难、过偏、重复的习题册掉,减少不必要的劳动量。理:要整理方法、整理思路,而不是仅仅把做错的题抄一遍,在整理过程中要渗透自己的思想。在整理题目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讲解:
题目理解了吗→知道命题人的意图了吗→要考我们什么知识→自己的答案以参考答案有什么不同→这个答案完整吗→还可以怎样答→你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命题吗。
另外,对于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只是老师重视没有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认真对待,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问题。
五、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及最近N1H1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第三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
高中生物
郝安安
摘要:高三生物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复习备考,而一轮复习又是重中之重。能否切实有效的进行一轮复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较零散,很多学生对其概念、规律、原理等理解掌握得不好,不能灵活应用,导致成绩欠佳,到了高三一轮复习阶段就感觉更加吃力。其实,高三生物复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高中生物知识点的确较多、较零散,记忆起来较困难,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在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为进一步提高生物综合运用能力奠定基础。如何带领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一轮复习是个值得高三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品味教材
心里教育
基础差
灵活处理
一.细细品味教材,总结归纳,形成知识链条。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研读教材的策略是“四看、三想、两对比”,即看课标、看教材、看教学用书、看相关教学资料;想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想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想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对比新旧教材、对比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特别是初上高三的教师,必须按这样的路标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教材需不断地嚼,反复地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在这方面,有几个基本理念。第一,就是还原教材的本意,如何还原?一是“抠”细节,绝不可好高骛远。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过程图,每一个练习,都要去探寻编者的意图,去想想为什么,去发现它们存在的价值。二是“见木又见林”,绝不要局限于一课。这就要求要有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联系、脉络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好度。第二,在解读理念时必须突出学科特色。理科是知识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类学科,往往是一环扣一环,前后顺序要求十分严格。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明确教材的明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达成的技能,又要找出教材的暗线: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所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注重学生心里教育,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能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 他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学习会得到较快地发展。因此生物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学习状况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感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教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三.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的特点是加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在新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来,教材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工具、素材和思路等。但要想更好地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仅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要成为建设开发者,要使教材的普通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征性实现有机的结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教材。课改提出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那么创造性地使用到什么程度?在这方面教师们说法不一。其实教材仍然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毕竟是很多专家根据我国总体的教育目标量身定做的,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很多观点和方法都是毋庸质疑的,有很大的可取性。但是,教材是人编定的,人无完人,所以教材也难免会有一些缺憾,还有教材所选案例可能具有的地域特色和操作实施可能出现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教材神圣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刻体会现有教材精髓,立足于教材基础,创造地“用好教材”。适当的进行内容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较好地,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但是关键的一点必须是体现教材所要解释的“标准”要求。总之,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生物需要理科的思维文科的记忆,所以,应多读课本,学会阅读,重难点内容要反复阅读,通过自己阅读加以理解,找出其中关联;通过阅读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生理、结构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需要经常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如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在比较时可通过表格或者曲线图等方式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找到彼此间宏观的联系,为自己进一步提高能力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富菊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2]曾鹄淼 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与写 2014.4
第四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编辑推荐高考成绩查询 录取日程查询 落榜生求学全国高校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线 估分选学校志愿填报指导 各地报考手册 志愿填报咨询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作文名家点评摘要:语文成绩是高三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长期以来大规模的训练是高三同学学习的传统模式,但综观高三同学的现状及考试结果,总觉得付出和结果的比例不尽如人意……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高三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长期以来大规模的训练是高三同学学习的传统模式,但综观高三同学的现状及考试结果,总觉得付出和结果的比例不尽如人意。那么,高三同学应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第一轮复习呢?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学生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能象一些同学那样,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高考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当然这并不是要你的字如何洒脱,只是要求你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可以说,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在高三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藉,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5、勤于练笔的习惯。作文教学,根据大纲,也不过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虽然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对作文就要强化训练。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
野,去积累写作素材。几年下来,各届同学都深有感触,认为这样的强化训练,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三学生,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主动去听、去说、去写、去思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同学们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根据高考试卷的分析,同学们最薄弱的环节不外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究其原因,纵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同学们有限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不能不说是影响阅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新的语文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笔者认为,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也应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也是高三语文复习易被忽视而却不应被忽略的复习内容之一。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通过阅读能使我们了解多种生活状态,丰富语文知识。
那么,高三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呢?
首先,注意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利于学习的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读物。这样才能“怡情、博采、长才”。
其次,注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语文的阅读分精读和略读。精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感知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力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读书的关键是“读”。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邃与空灵。或读两三遍、或快读、或细读、或细读相关段、或跳读、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通过感受阅读,注意学习其中丰富的语言词汇及观点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比如学习《门》就要了解“门”的象征意
义、章法技艺、表现手段等。
鉴赏技法。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在获得身心愉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中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比如学习《长城》,要了解作者纵横古今,联想丰富的表达手法,领悟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比较异同。这是较高要求。学习同类文章,要就其文体、构思、章法、题材进行不断的分析、咀嚼、鉴赏,异中求同,归纳其共性,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还可“同中辨异”,学会活用,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
一年一度的高考,让人议论最多的是语文,而最让人评头论足的是作文。像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公布,对它的议论便铺天盖地而来,成为众矢之的。不管怎样议论,我们考生还必须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如何进行作文复习,在复习和写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在此笔者提几点看法。
首先,从小处着手。现在话题作文一统江湖,本身范围比较大。一些学生在拟题时不切实际,所拟之题十分空泛,如“论人生”“论教育”,结果文章内容空洞,毫无真情实感,与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强调自我、学做真人、张扬个性的主题格格不入。近年来的话题作文无不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要为人而文,以人为本,不要矫情做作。考生应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事件入手,才能做到情真意切,切忌说大话,空话和废话。我想明年的高考作文,应给考生留下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应更注意以人为本、强调张扬个性,这有可能借鉴外国的高考作文。
其次,要善于联想。写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但却讲究想象得法,不要凭空想象。作文题目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而是在作文命题范围内进行想象。联想在写作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联想可托物运思,由此及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开拓意境。写作时通过联想,才能打开思路,行笔千言,通过类比,比喻、形似等各种联想使平时积累的材料,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新鲜材料可供积累,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小说、新闻、歌曲都可成为积累的素材和联想的对象。课堂中的学习材料就更可被用于唤起你的联想了。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联想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怆,岳飞“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迈,文天祥“人生知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品格,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这样的联想,对作文材料的积累是大有裨益的。第三、注意行文的点面结合。
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注意面,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我”的看法,即“点”。把“我”摆进去,说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观点。在倡导张扬个性的今天,写出属于“我”自己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如果安于一种模式,那是很可悲的。
第四、勤写苦练,知已知彼。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所能凑效的,而要经过长期的勤写苦练。但高三时间有限,又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写作能力呢?除了前文所述的强化训练外,我想还应对自己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寻找自己满意的地方和欠缺之处,了解自己的作文毛病在哪里、弱在何处。你可以以自己的一篇作文为例,分析审题、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在短期内无法克服一些固疾,那便应学会扬长避短。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性学习,如了解自己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程度、确定自己感觉较难的专题(如诗歌鉴赏、文言翻译、语言的综合运用等)并进行强化训练。
语文学科在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复习到的地方的确很多、很杂,但只要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支配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既全面又分重点的循序渐近的进行复习,那么则必将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沈荣才)
第五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王海荣
今年是我从教以来第二次带高三,面对教材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不由得使我不得不对自己前一阶段的教学心得进行总结一下。
关键词品味教材心里教育基础差灵活处理
一.细细品味教材,总结归纳,形成知识链条。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研读教材的策略是“四看、三想、两对比”,即看课标、看教材、看教学用书、看相关教学资料;想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想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想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对比新旧教材、对比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特别是初上高三的教师,必须按这样的路标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教材需不断地嚼,反复地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在这方面,有几个基本理念。第一,就是还原教材的本意,如何还原?一是“抠”细节,绝不可好高骛远。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过程图,每一个练习,都要去探寻编者的意图,去想想为什么,去发现它们存在的价值。二是“见木又见林”,绝不要局限于一课。这就要求要有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联系、脉络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好度。第二,在解读理念时必须突出学科特色。理科是知识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类学科,往往是一环扣一环,前后顺序要求十分严格。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明确教材的明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达成的技能,又要找出教材的暗线: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所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注重学生心里教育,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学习会得到较快地发展。因此生物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学习状况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感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教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三.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的特点是加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在新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来,教材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工具、素材和思路等。但要想更好地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仅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要成为建设开发者,要使教材的普通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征性实现有机的结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教材。课改提出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那么创造性地使用到什么程度?在这方面教师们说法不一。其实教材仍然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毕竟是很多专家根据我国总体的教育目标量身定做的,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很多观点和方法都是毋庸质疑的,有很大的可取性。但是,教材是人编定的,人无完人,所以教材也难免会有一些缺憾,还有教材所选案例可能具有的地域特色和操作实施可能出现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教材神圣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刻体会现有教材精髓,立足于教材基础,创造地“用好教材”。适当的进行内容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较好地,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但是关键的一点必须是体现教材所要解释的“标准”要求。
总之,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生物需要理科的思维文科的记忆,所以,应多读课本,学会阅读,重难点内容要反复阅读,通过自己阅读加以理解,找出其中关联;通过阅读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生理、结构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需要经常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如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在比较时可通过表格或者曲线图等方式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找到彼此间宏观的联系,为自己进一步提高能力水平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