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5000字)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1易区分且稳定
2p(亲本)互交
在哪里?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
(一)1956----1864------1872 .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真实遗传 .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反交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f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f4.验证
(子二代)分离比为3:1 .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测交 f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
(二)1.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体现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初级次级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减ⅱ或生殖细胞散乱中央分极
染色体有丝有配对前中后
偶数 减ⅰ期期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蝇的限性遗传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①在杂交中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c1染色体
a2
de1倍)?x染色体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x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显性基因 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本质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无毒活小鼠
② 活s,有毒小鼠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型
活型 培养基型 + s型 水解物型
2素示踪 32
p
s
1核糖
转化因子是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标记dna 标记蛋白质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 .核酸核苷酸核苷含氮碱基:a、t、g、c、u 磷酸戊糖:核糖、脱氧 2.1950年鲍林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年查哥夫3
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a?g
.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③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在两条互补链中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t
提供;
.整个dna分子中,g?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控制 蛋白质的dna蛋白质结构性状影响 环境 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2)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蛋白质(性状)
. 氨基酸序列 1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
46、xx或xy 3.
一倍体雌性配子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生物体雄性配子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显性基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二、基因工程
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进化论
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vs协同进化)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补充vs突进)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有限的生活条件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获得性遗传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等位基因 不定向变异 选择微小有利变异 显著有利变异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 地理 小种群(自然
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新物种
[状)和生物多样性之
全书小结 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间的关系。
简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
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种。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 ;(2)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 ;(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解析] 按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
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b图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c和e图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基因符号用a、a)表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
(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显性伴性遗传。
a
(2)ⅲ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y,他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遗传给他
aaa
女儿ⅲ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xx,ⅲ5个体为隐性个体,基因型xy。
(3)画遗传图解(略),ⅲl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联系
质中的遗传物质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1)a、b、d、r四个字母代表。(2)fl之所以不育,是因为。(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
答案(1)4个染色体组(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
第二篇: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
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
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六、教学进度
第1周3.2-3.8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第2周3.9-3.15 第3周3.16-3.22 第4周3.23-3.29 第5周3.30-4.5 第6周4.6-4.12 第7周4.13-4.19 第8周4.20-4.26 第9周4.27-5.3
第10周 5.4-5.10 第11周 5.11-5.17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三节《伴性遗传》
复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DNA的复制》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期中复习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段考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12周 5.18-2.24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复习
第13周 5.25-5.31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4周 6.1-6.7
第15周 6.8-6.14
第16周 6.15-6.21
第17周 6.22-6.28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复习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期末复习与考试
第三篇:高一必修2生物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学 校 :黑龙口中学
任课教师: 余 芬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
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
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六、教学进度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3课时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
3课时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三节《伴性遗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DNA的复制》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4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课时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2课时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课时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期末复习与考试
4课时
第四篇:高一必修2生物教学计划
2009-2010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潜山二中:张祖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教师教学常规 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业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三、具体安排:
第一周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三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四周复习检测、第五、六周基因的本质
第七、八周基因的表达
第九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十、十一、十三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复习检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复习备考
第五篇: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根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变化时,它们能否互相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简单组合体的构成:由简单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 课本P8习题1.1 第1、2、3、4、5题
(五)归纳整理: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 练习1、2; P20习题1.2 [A组] 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 [A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