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唐文化对各国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以及它与当今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出: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盛唐的繁荣气象,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过渡:我们首先学习唐朝时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的交往。请学生就下列问题合作学习“遣唐使”部分。
首先我们学习唐朝时与日本的交往。唐朝时与日本交往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探究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
2、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基本概况。
3、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生活有影响吗?
4、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从文献资料中提出问题)
二、鉴真东渡
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
教师活动:展示《鉴真坐像》:
1、针对学生关心的鉴真六次渡海,让收集了这一资料的同学复述鉴真渡海故事(或教师介绍);
2、师引导学生读20页的“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让学生明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中日文化传播使者鉴真的敬意和怀念他。塑像回国“探亲”说明中日人民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三、玄奘西行
过 渡:你知道玄奘哪些故事吗? 讲述玄奘决定在集纳天下名僧的法门寺——这一片莽莽苍苍(人才济济)的大林子,苦心潜修,研读佛经,终成一代名僧的故事。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①那么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教师设置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读课文,探究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唐太宗时,成为那烂陀寺著名的佛学大师,带回并翻译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情况。内容丰富生动。)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翻到课本21页,观看《玄奘》人物画像:①介绍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比较探究: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想一想书中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教师引导: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虚构的。小结:
教师置疑: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事实后,想一想,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它与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区别?
(1)唐朝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
(2)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但封建时代的交往,多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交往的比重还很小,相互间的赠品和回礼,与当今的国际贸易无法相提并论。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二篇: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学稿
初一历史下册
备课组长
邹旭文2017、2、18
第4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学稿
教学目标:
1、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鼓励对外交往的政策,这些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教学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主要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提问: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玄奘一样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就会给你答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内容:
1、遣唐使
唐朝时来中国的日本人很多很多,日本先后10多次派赴唐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这批人叫遣唐使。回答: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文化全方位的影响了日本。)
2、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为取佛经,唐朝时还有一名高僧是东渡日本传播佛学,他就是著名的鉴真和尚。(投影《鉴真坐像》这时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让学生看书鉴真东渡一部分内容,结合鉴真东渡图,⑴说说鉴真东渡的经过,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⑵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大业的志向。
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3、玄奘西行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案人教部编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 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 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 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 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 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 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 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 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曰本 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 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 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 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 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学 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 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 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 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 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二)鉴真东渡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 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 贡献。
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 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 量。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 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 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 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 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 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三)玄奘西行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 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 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 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 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 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 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 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出示多媒体)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 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 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 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 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 功。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 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 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 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四、课堂小结
(1)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 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 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 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 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新人教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练习题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2016·成都)唐朝,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借鉴汉字草书,创造了日本“平假名”的高僧是()
A.空海
B.鉴真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3.“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4.七年级一班的黑板报设计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四个标题,请你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5.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6.唐朝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 7.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中国唐朝人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朝鲜
C.韩国
D.日本 8.《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9.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0.下列关如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C.求取佛经精义 D.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五篇:《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沽源县小厂镇寄宿制学校 赵维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三 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 5
2008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这是胡锦涛主席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又是为何?
(二)新课展开
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
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遣唐使
/ 5
Ⅰ自读课文:遣唐使 部分 结合教材思考讨论: 问:什么是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Ⅱ 史料研读:
(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
结合材料并教材归纳遣唐使的特点?
人数多,规模大,呈使团形式;批次多,往来频繁;人员组成全面,便于开展全方位学习。
(3)查看下表,观察教材《日本的和同开宝》图:
问:遣唐使的历史影响?一目了然。对日本国家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鉴真东渡
除了遣唐使西来求学,亦有中国文化使者东渡传法,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中国高僧鉴真。
/ 5
Ⅰ速读课文,及【相关史事】栏目内容,了解鉴真事迹。补充材料:
当时从唐朝去日本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由于造船技术的局限和对季风规律掌握的差距,从扬州穿越东海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和尚道福、义向、圆载先后在遣唐和归途中为风涛吞没。没有视死如归的冒险精神是不敢扬帆启航的。…… 唐招提寺建筑群,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他依靠嗅觉辨认药物,定名称及疗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Ⅱ 以郭沫若诗总结:(学生齐读)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时,朝鲜半岛的新罗、中南半岛的林邑等国与中国交往也非常密切,新罗使者、留学生甚至超过日本,先进的唐朝制度、文化对他们影响巨大,并且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儒家)文化圈。
玄奘西行
遣唐使、鉴真东渡显示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核心是唐文明传播日本,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敬重。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也非常频繁,“天竺”是唐朝时对今印度半岛的称呼。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成为历史上中印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Ⅰ(提示学生注意教材正文说明)(教师询问并讲述)玄奘在全国各地从师学佛,通过学习,许多佛典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解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为明佛理真谛,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法。玄奘西游的时间是?贞观元年。他的西行求取真经、弘扬佛法之路可分为四个阶段:
艰难险阻,四年跋涉,初到天竺 →遍访名寺,游学十年,名扬天竺 →谢绝挽留,二年归国,宰相相迎,天子召见→潜心译经,凡十九载,弘扬佛法,交流文化
指导学生读《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注意其中经过的重要地点河西走廊、4 / 5
葱岭、曲女城、那烂陀寺等。并结合上述提纲简要介绍相关史实。
Ⅱ总结:玄奘西行的贡献:一是取经、游学、译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中亚、印度半岛、西域等地一百多个国家的历史,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Ⅲ 教材问题思考:鉴真和玄奘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你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回答)
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分析探究(难点突破)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Ⅰ 读《职贡图》(反映外国使节纷至中国,向唐朝皇帝进贡)并课后唐朝墓葬出土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图片。
思考:这些反映了什么?(唐朝时中外交往的广泛、活跃。)
Ⅱ尝试分析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分析总结,教师给以适当引导)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对各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创造了前提;(盛唐气象)
(2)唐朝实行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儒道释共存共荣,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在这时传入中国)(3)唐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高度自信,胸怀博大;(4)发达的陆路海路为中外往来带来了便利。
四、课堂小结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