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5篇

时间:2019-05-13 02:1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一面”的经过,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外貌描写的写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信赖、崇敬、热爱、爱戴的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面”的经过。

2、学习本文顺叙的写法和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外貌描写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信赖、崇敬、热爱、爱戴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和某人难忘的一面、为什么难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谁和谁的“一面”?这个“一面”的含义是什么?它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面》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用一句话试着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这是谁和谁怎样的“一面”)

2、请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六要素。

三、自主探究

1、文章标题是“一面”,这是作者和鲁迅先生匆匆的一面,那这“一面”的由来、经过和结果怎样?为什么以“一面”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不以“我和鲁迅先生”或是“鲁迅先生对我的关怀”为题?这样命题有什么好的地方?

2、你从课文标题“一面”中发现了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3、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呢?速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一共有几次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

2、为什么要几次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呢?这几次外貌描写是一样的吗还是存在不同的地方,它表现在哪里?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思考问题:人物描写方法有几种?文章中除了对鲁迅先生进行外貌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吗?请找出来。文章中重点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为什么要重点采用这种描写方法?

4、“我”与鲁迅先生匆匆的“一面”时,“我”的心理活动怎样,请找出来,看看有几次 并分析它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2、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特征,字数一百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理解“一面”的含义。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叙议结合、记叙基础上画龙点睛地议论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

体会“一面”对“我”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一面”的含义和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教学难点:

1、叙议结合、记叙基础上画龙点睛地议论的表现手法。

2、“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和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质疑探究

1、齐读倒数第二段,思考“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这句该如何理解?

2、理解“一面”的含义。

三、读读句子,体会精彩的句子。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像得到了保证似的”有什么作用?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以及“战士”各是什么含义?

四、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2、抓住特征描写外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五、小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和作品,进行知识整理和积累。

2、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海口市沿江中学语文组

高梅凌 初中语文

《一面》教学反思

在学习了杨教授的视频讲座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结合所学光盘内容与自己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我教了《一面》后,我对该课进行了反思:

1、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安排他们预习课文,利用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引领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文,促使他们主动地读,兴致勃勃的读,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以读促悟,以悟引读后我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鲁迅的相关资料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宽松民主活跃,达到了清晰授课的目的。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一面》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描写十分精彩,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是瘦、但精神很好,我从这儿入手,提问:鲁迅先生的瘦表现在哪里呢?学生找了找课文回答:作者对他的描写从“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到“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然后到“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再到“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最后到“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开心地说:“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请你们把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瘦的特征的语句读一读,然后用笔勾画出来,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共有几次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呢?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突出他的瘦的特点的呢?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和描写方式呢?”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让学生在成功的突破难题中快乐地学习,鲁迅先生的形象在师生心目中高大起来。在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上,我先是由以往的普通的写作方法太一般太过于陈旧讲起,如何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刻画人物切入,谈到本文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共有三次,从暗处到近处再到特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刻画人物外部轮廓由粗到细,文笔由略到详,对人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瘦,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我让学生试着小结鲁迅的性格特征,又让别的同学补充,最后把鲁迅先生归结为他是一个慈爱、谦虚、乐于奉献、爱憎分明、精神矍铄、坚强刚毅、关心支持追求进步青年的老人。我安排的课后作业是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特征,字数:一百字左右。这样趁热打铁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写人的描写方法。

总的来看,本课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教学目标分层次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解决,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成功的收获中强化学习的信心。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课文中词语感情色彩的体会,应该让学生注意这些地方,以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忽视了对重点词语所起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精辟,有些单一。原因有:教学理论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要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往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我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这些漏洞,并对其加以改进。

第二篇: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叙事六要素。

2.学习由远及近描写外貌,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运用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旦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影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鲁迅先生就属于后一种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板书标题)

二、考考你、注音或写字

duó()步

地jiào()

镶qiàn()

困jiǒng()摩suō()

抖sǒu()

恣()情

书jǐ()

jū()躬

nüè()待

hè()然

yīn()切

ào()悔

chóuchú()tuí()唐dǒu()峭

2、解释词语:

颓唐:精神萎靡。

困软:困乏疲惫。

殷勤:热情而周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情突然出现。

莽撞:鲁莽冒失。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摩挲:用手抚摩。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

憎恶:憎恨,厌恶。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恣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己: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三、学生展示资料

.我了解的鲁迅:

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15部杂文集。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2.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四、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完以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出故事情节。(抓住叙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四年前,“我”在内山书店和鲁迅有过一面之缘,在先生的推荐下,我用一元钱买下了两本书,同时也被先生的崇高人格所感动。

小结: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记叙顺序叫顺叙。

(二)研读课文:

重点分析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明确:鲁迅外貌描写(板书)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学生读有关文句(三处)。比较三处语句的异同点。

师总结:同:都是突出鲁迅的“瘦”,作者如同一位摄影师,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摄制。异:观察的距离不同。

3、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6处写“瘦”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明确: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5、小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学们,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举生活中一事例进一步说明。(或学生习作中的病例。)

五、写作练习:以同学为观察对象,练习外貌描写(思想性格允许揣摩)。小组交流后,请前、中、后三排代表同学读写作片段。

六、布置作业:

从远及近写一个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用他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因此鲁迅才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那么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明确:“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和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中还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品味,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课本上做出批注。

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赏析:“费力”表明我生活艰难,但还是拥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我是一名追求进步的青年。“——他的手多瘦啊!”是从我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在此也有强调的作用,突出了鲁迅的瘦,表现了我对鲁迅的关心,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明确重点句子:

.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明确: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我心情异常兴奋激动。

2.平素看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明确:这一句是写内山,也是衬托鲁迅。内山与“西装同胞”不同,意味着鲁迅也与西装同胞有异。侧面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人民大众立场。

3.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明确:鲁迅推荐《铁流》,表现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4.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明确: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二、质疑:

在课本上有这样一些句子,老师点疑问:

例如:先生明明去世了,我们本该十分悲痛,但作者却不愿恣情悲痛,还写到“这还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这不是矛盾的吗?

明确:“不愿恣情悲痛”表示在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因此“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儿又进一步显示了“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学生质疑,老师解答。

将重点移至最后一部分。

三、学习写作技巧:

.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平常的,但是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初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经常运用在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中。“小”,既指篇幅的短小,更指选题的小。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将来的丰富设想。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地方能表现这种写作技巧?

明确:作者仅仅与鲁迅见了一面,但作者又仔细观察,表现出鲁迅的伟大人格魅力;极力渲染我想买书但又无钱购买的窘态,描写鲁迅“慈祥的眼光”、“奖励似的微笑”、“无偿的赠书”,这就表现出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描写鲁迅的肖像,突出头发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等细节,指出鲁迅虽然瘦但是很有精神,这就表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不调和战斗精神。

2.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也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来。

例如:“正直”“严肃”“慈爱”等词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

3.老师口头说出抓住特征写外貌也是一个特点,再次总结上节课所学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

总结:本文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这种方法。

作业:搜集有关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鲁迅的革命精神。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

下面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做一点具体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次。从课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忘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要注意一道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渴望,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从一个人人歧视、饱受嘲弄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主要任务是读读背背,通其大意。

【单元目标】

1、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会感情色彩的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主讲人:杨聪颖 《爸爸的花儿落了》——2课时 主讲人:杨聪颖 《丑小鸭》——2课时 主讲人:杨聪颖 《诗两首》——2课时 主讲人:刘志丽 《伤仲永》——3课时 主讲人:邢卉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授课人】 杨聪颖 【授课时数】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学习.课文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主题。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思考,讨论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

真切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情以及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

二、走近作家作品,检查预习。

1、作者及作品简介。

2、检查预习。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收敛.()脑髓.()桑葚.()斑蟊.()积攒.()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2).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

,杂文集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1、本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4、文章的开头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百草园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第二课时

一、学习1、2段,品读百草园美景。

1、本部分写了哪些事物?作者是用哪些词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3、文章在写景时用到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这一段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二、学习3-6段,复述故事,感受神秘色彩 1、用自己的话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2、感情朗读精美片段,体会故事的神秘色彩。

三、学习7-8段,体味雪地捕鸟的乐趣

1、少年鲁迅在雪地捕鸟时,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2、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有什么好处。

四、延伸感悟:

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百草园的生活,你有没有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呢?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乐园吧。

五、小结。

六、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习9-24段,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第九段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二、研讨文章的主旨。(多媒体展示题目)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见研讨与练习一——3小题)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讲人】杨聪颖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林海音,并能说出其作品。

2、通过课文的学习能说出标题的双关含义。

3、知道什么是插叙。

4、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成长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珍惜亲情,正确对待长辈的教育。

2、体会成长的内涵,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

【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的深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感受父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结尾句:“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提问:①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呢?②“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让我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2、《城南旧事》简介。(教师口述)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词。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注字音及段序。

2、生自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叙述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写眼前的,哪些是回忆过去的? ②本文的叙事顺序是什么?(简介插叙的作用)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一)默读“六年前我赖床,爸爸惩戒我”片段,思考:(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回答问题)

1、说一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这件事后英子有什么变化?

2、你有没有类似的“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文章其他情节,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爸爸的形象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归纳概括爸爸及英子的形象。

三、延伸感悟。

文章第3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了,我们又是多么怕呢?”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说,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小组讨论完成)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讲人】杨聪颖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及其作品。

2、理解丑小鸭的形象。

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丑小鸭的形象,探究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教学难点】

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图片导入。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丑小鸭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对这些遭遇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他有怎样的行动?

3、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陷入了丑小鸭的尴尬境地,没有人认可你,理解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丑小鸭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探究丑小鸭的形象。

(一)自主学习

1、丑小鸭不停地逃啊,走啊,根本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看到天鹅,丑小鸭感觉是怎样的?

3、第二次看到天鹅,他是怎样做的?

4、他是无忧无虑飞向天鹅的吗?

5、害怕为什么还要飞向它们?

6、既然天鹅是高贵的美丽的,为什么丑小鸭要以等死的心态飞向他们?

7、他飞向天鹅后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翔美丽的天鹅?

2、他为什么觉得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3、到底是一只鸭子变成了天鹅,还是它本来就是天鹅只是它自己不知道罢了?

4、如何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说:生活有很多可以变成天鹅的丑小鸭因此他送给我们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真的没有关系吗?请你根据你的体验再加一个条件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只要 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三)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安徒生的简历: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丑小鸭的经历是安徒生自身生活的写照!所以说: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2、读完这篇童话,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小结:

生活中我们或许现在还是一只丑小鸭,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发现自我,我们就会离天鹅湖越来越近,所以路再长,我们也不怕。

六、作业。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南溪九年制学校 吉万欣

上完英语课后,我总会幻想着有一种方法法,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把英语学好,哪怕自己多花点精力和时间。有时想来,自己的教学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一个问题重复了好几次,可学生还是一问三不知,我不由地怀疑自己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我会抽出点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我指定的单词。首先领读,再分开音节,讲一讲英语的拼读规则,发现学生的记忆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正确率也提高了不少,包括那几个后进生都能有所获。这更让我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有天吃早餐,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应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把每单元几句重点句背下来更好呢?单词需要积累,这点毋庸置疑。对于我我们的学生来说,典型的句子同样需要积累,句子背下来,在用的时候就可以举一反三,就像语文中背诵范文一样。对于我们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交际时需要模仿。在他们的记忆库中要贮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去表达的话,说明这些典型的句子他们已经掌握。但现实的情况是,这种方法更容易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多学生只是充当观众。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对的,但不让学生背也是不对的。

第五篇:2017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第二课 一面

一 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3、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1、词语

困窘 摩挲 颓唐 打眼 恣情 踱步 地窖 赫然 镶嵌 捻断 2、解释 踱步:慢步行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殷勤:热情而周到。优遇:优待。莽撞:鲁莽冒失。窘:难为情,尴尬。摩挲:用手抚摸。颓唐:精神萎靡。打眼:显眼,惹人注意。抖擞:振作。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陡然:突然。

不能自已抖擞 陡然

恣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形似字

圆 辨 版 陡 镀 婉 园 辫 板 徒 踱 腕

辩 徙 4、多音字

钻 和 曾 恶

二、导入

1、导语

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间。时光把我们拉到1932 年的秋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去领略一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吧。

2、写作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讨论后明确:

全文共43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了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它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身份。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难忘的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这一部分以议论为主。3、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回答后明确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人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个普通工人和鲁迅

起因: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

经过;“我”看中了一本书,一开始内山书店老板热情接待了“我”,由于身边钱不够,后来换了鲁迅来接待,并介绍了《铁流》

结果:“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本书:《毁灭》与《铁流》

四、研读第一部分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明确: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明确: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

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确:“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明确: 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5、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五、小结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

巨大的精神力量。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去书店的原因(1-2段)

一面之缘(1-38段)

内山的热情接待(3-17段)(叙)

有幸会见鲁迅(18-38段)一面

巨大的鼓舞和力量(39-41段)一面的鼓舞(39-43 段)

(议)

四年后的沉痛悼念(42 -43 段)以时间为顺序

短暂的会面

巨大的影响

沉痛的悼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的写法 2、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3、研读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味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的写法 2、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课

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3、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下载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