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装满昆虫的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装满昆虫的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装满昆虫的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灵动地阅读,对“迷”层次的揣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昔阳县实验小学 宋月英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文本。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找准切入点,读悟结合。抓住细节,辨析比较。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力求把“感悟”与“练习”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练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把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设计中依据教学目标,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立足文本以文中“迷”字为线索,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并加强学生语感培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并在讨论中明理,在探究中深化,让学生真正读到文字里面去,读到文字背后去,一步一步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人物身上受到启发,悟出道理,从而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引向神秘的大自然,引向热爱科学。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把握情线。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被文中主人公痴迷于昆虫研究的精神吸引了,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将长课文读短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相机板书:

抓纺织娘 捉甲虫被责骂

2、通过这两件,说明法布尔对昆虫—— 相机板书:

着迷 迷恋 痴迷

3、那么,你们认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并引导:三个词语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日渐浓厚,迷恋昆虫的程度越来越深,致使他最终在昆虫学的领域作有了卓越的成就。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 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学生能根据文章重点段落或各段要点进行概括,并在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小学语文,即便到了高年段,字词的学习仍是基础。通过三个词语的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并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通过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也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去学,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触摸细节,引导体会。

(一)感受着迷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跟随着法布尔去田野里捉纺织娘吧!1,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画出文中能让你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讨论:

A人物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1)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等)(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他说话时的心情.(3)自读这句话,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获至宝,期待以久,如愿以偿).(4)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不知是谁在唱歌。”

练习感情朗读。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 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C他把鸭子走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讨论: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法布尔对眼前的这个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

3、总结:是的,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完全沉浸进去了。难怪作者说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能把那对昆虫的着迷在你的朗读中体现出来吗?

4、指导朗读

5、小结方法: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为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我们先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通过交流与朗读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感情。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品读,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体会迷恋

1、提出要求,自学课文。

①默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用心体会,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在引起你注意 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②适当地做批注,谈谈自己读了这些句子,想到了什么。③在读课文的时候试着提炼出几个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自学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高兴极了,甜滋滋,难过极了。刚才有同学交流到了这几个词,老师也将它们摘录了下来,你们发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了法布尔的(学生自由交流:法布尔的感情变化)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法布尔高兴的,甜滋滋的,难过的心情的

教师相机出示投影,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语句:(1)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此时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嗬,真漂亮!比蓝天还要蓝)▲练习感情朗读.(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小甲虫的珍爱,小心翼翼)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练习朗读,读出法布尔的心情.(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你有过满载而归的时候吗(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经历,体会法布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最能体现法布尔难过的词语有哪些(刷刷地,很不情愿地)他为什么会难过极了(父母的责骂)(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父母责骂的语句.(教师扮演法布尔,并做出难过的表情;学生扮演父母读出责骂的语气)(6)练习整体朗读(5―9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心情的变化.(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所有的同学;你俨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了法布尔。

4、总结:这件事情写得很具体,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地介绍这件事情的?(这件事情写得真是具体,你觉得你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板书:捉甲虫

遭责骂

偷偷玩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开放又扎实。整个教学设计注意激发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咂摸文本语言,体悟人物情操,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开放态势。而在实施过程中,又注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把学文和立人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教育。设计注意立足文本,把握文本,凸现语文的本 真,既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然而工具性又是通过自学交流的形式展现。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广阔天地,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读书、感悟、体验、内化等学习语文的过程,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想象痴迷

父母的责备与不理解,无疑是对法布尔最沉重的打击,小小的法布尔伤心透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反而使他对昆虫更加的痴迷.2,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痴迷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4,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父母反对,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责骂,但是法布尔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对昆虫的世界更加的痴迷.5,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起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6,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作出评价.[设计意图: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文本中,使“迷”的层次再次在学生心中加深。]

三、畅谈启发,升华感情

1、同学们,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轮椅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 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恋恋不舍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2、这是一种怎样的痴迷(感人,执着,令人不可思议的……)

3、小结:正是这种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5、法布尔听了你们的话一定很高兴,他也有礼物送给大家,打开课堂笔记本记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本堂课学生情感激发的高潮。通过引读,通过提问,通过想象,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设置作业,情感延伸。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或组织小型报告会,以“我与昆虫交朋友”为题,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昆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升华,能力得到发展。]

第二篇:《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

惠新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能抓住“三天前、终于、丝毫没能阻止、仍然„„”等词语体会法布尔的对昆虫的痴迷。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教学难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这篇文章紧扣哪句话来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着迷”是什么意思?

2.文章一共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是什么?

第一段:总写法布尔从小就对虫子非常着迷。

第二段:通过具体事例写法布尔对虫子的迷恋之情。第三段:写法布尔对昆虫痴迷走入科学的殿堂。3.第二段内容较多,具体分为哪几件事情?

A.找纺织娘忘回家

B.捉小甲虫受责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关键词、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特殊感情以及法布尔对待科学的执着精神品质。3.试着给课文留白部分补写。

三、精读课文

(一)1.交流“找纺织娘忘回家”(本段重点抓住“终于”“三天前”这几个词。)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或语句能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用直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时间:朗读2分钟、自学2分钟)

(1)学生朗读、自学。

(2)学生交流反馈。

“终于”、“三天前”说明很费劲才找到,能看出他是一个不怕困难,执着的孩子。

想象困难:声音的中断、找错声音源、蚊虫的叮咬、自己受伤„„)(板书:想象)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有这样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不容易。正是他的坚持与执着,他才会“终于”捉住纺织娘。(出示句子,练习朗读,突出重读词“终于”)

(ppt纺织娘图片)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纺织娘长得什么样吗?文中又是如何描述纺织娘的?(全身碧绿,触角细长)(板书:抓主要特点)是呀,三天里(重读)他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终于找到了那只让他日思夜想的,会唱歌的虫子,他会怎样对他妈妈说?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法布尔说|法布尔高兴地说|法布尔(无比)激动地说|法布尔手舞足蹈地说:“妈妈,我在这呢!瞧„„” 根据学生的语气,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我听出来了,你是带着欣喜的语气在告诉妈妈;我感受到了你的兴奋,真替你开心啊!你想让所有的人都来分享你的喜悦!同学们,这就叫换位朗读呀,将你自己想象成法布尔,你读得就最有感情了。(板书:换位朗读)

师:我们从文中第二自然段,父母的焦急也能感受出他对昆虫的迷恋。让我们将2-3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的这一片段呢?(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抓主要特点、换位朗读)(板书)师:法布尔不仅仅是对纺织娘很感兴趣,八九岁的时候……(师引读第4自然段)有一天,法布尔又发现了一只让他感兴趣的小虫子,它就是——小甲虫。这只小甲虫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打比方修辞手法)。法布尔喜欢这只小甲虫吗?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默读5-9自然段,思考:法布尔喜欢这只小甲虫吗?请画出相关句子并最好结合关键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预设:

(1)“叫、扑、捉” 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动作敏捷,由敏捷的动作看得出法布尔肯定捉过很多的甲虫,由此说明他对甲虫很着迷的。(2)“放进 包上 装进 欣赏 小宝贝”——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包起这个昆虫非常地小心,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说明他喜欢这只小甲虫。读出你的喜欢好吗?学生读后,及时评价。(珍爱)(3)“放进了垃圾堆”能看出法布尔很不情愿,说明他真的很喜欢这些小宝贝。跟进朗读。法布尔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心里甜滋滋的。可他的爸爸妈妈呢?(非常的生气)他们是怎样说的?找男女生分别来读爸爸妈妈说的话。

师:是的,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齐读此句)抓住“放进垃圾堆”,体会出“迷恋”

这个故事主要写法布尔,可是却用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父母的责骂?有没有多余之嫌?(衬托出法布尔十分迷恋昆虫)

师:我特别欣赏你刚才讲的“衬托”这个词。(板书:衬托)

师:你很会读书,不但读懂了法布尔的内心,也读懂了作者写作时的思路。

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法布尔是要放弃还是坚持啊?请同学们齐读第10自然段。此时的法布尔对昆虫是着迷的、是迷恋的、更是——痴迷的。(板书:痴迷)这一段从哪里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是痴迷的?(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

你觉得“着迷”、“迷恋”与“痴迷”这个三个词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三个词情感色彩一个比一个强烈。着迷是一般的喜欢,迷恋是特别喜欢,而痴迷是喜欢到了一种痴傻的境界,不理会别人的眼光,只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师:三个词语,一层更进一层地表达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情,法布尔的《昆虫记》才那么的鲜活、生动,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优秀著作。

师: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课文的第二到十自然段,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通过两件事情,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但是,作者没有描述法布尔的外貌,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生活在圣莱昂的一个孩子,你经常会在路上遇到法布尔,你看见的法布尔会是什么样的呢?

衣服上都是泥巴,口袋里鼓鼓的。他的衣服口袋里总是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小玩意儿。

当堂小练笔:从不远处走来一个小男孩„„ 师:童年的法布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几年后,你成了一位作家,当你提起笔,写下法布尔的故事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样的细节最能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最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是的,也正为这样,我们的课文才有了一个有趣的题目,齐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四、课堂练习(1)大家想一想,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请写下来吧。课件: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 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预设:

(1)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石头,还装满了贝壳。(2)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痴迷,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但不应有标准答案)

(讲评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写实的,如贝壳、石头、树叶等,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希望学生能提升到精神层面。但第一种要让他们先展示。)

师:正因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痴迷,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所以,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自由选择)1.把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3.找找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读一读。

4.搜集有关其他名人“痴迷”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做、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板书:

5.装满昆虫的衣袋

金钥匙:

入迷:三天前

终于

抓关键词

迷恋:欣赏

放进

发挥想象

丝毫没有阻止

(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抓主要特点 仍然兴致勃勃

换位朗读

痴迷: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第三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

生:法布尔。(板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你们课后所查的资料,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过度:法布尔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二、精读课文

1、出示要求:用心读一读文章2——10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你的感受体会写下来。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㈠ a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三天前就注意到了,这声音,这纺织娘的叫声在法布尔听来是那么动听、那么美妙,(点击红字)真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啊,而现在——(引读)这“终于”二字在你们朗读中显得那么有分量,谁来对终于说点什么?体会法布尔对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让我们给想象插上翅膀,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

b、难怪他会这样跟妈妈说——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①指名读,这可是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呀!出示:“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多么可爱的纺织娘,读出对它的喜爱)

②再指名读,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呀!一起读。③你们可都是昆虫迷了,这小小的发现都能高兴成这样!读读这句话(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过渡: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㈡ a、出示:他把鸭子„„五彩缤纷的蠕虫„„

①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的身边围绕着的已不再是鸭子,而是——还可能是什么?

②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想要去细细观察的可就是奇妙的水世界了,这里有„„有„„有„„

多么惬意的生活呀,你来读。

多么可爱的水底小精灵呀,我们一起来!

(点回)过渡:再齐读这句话。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吗? b、出示:“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动作之快,这可都是练出来的呀!谁来读?

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里却是那么漂亮,它长什么样?(点击 图片)再出示:这只小„„还要蓝。

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发亮呢!

再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耀眼呢!我们一起来。怪不得法布尔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点击红色句子)——

c、所以——“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从(点红字)“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谁来做一回法布尔,把你的喜悦传达给我们每一位同学?瞧你高兴的样子(或得到这些小宝贝),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我们一起来。

②这些可都是珍宝,你会怎样对待这些心爱的宝贝呢?拓展训练:“他把这个小宝贝()地放进蜗牛壳里,()地包上树叶,()地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d、说法布尔是昆虫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他的喜悦,齐读5、6两小节。㈢、可是,法布尔眼里的宝贝,在父母眼中又是什么呢?

正因为他只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这回父母是忍无可忍,同学们尝试读读父母的话,等会把父母的话再次对着法布尔说一遍。

②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

③父亲不理解儿子,可母亲也不理解你,母子连心啊。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出示:“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能否把(点)“放”换成“扔”“丢”?为什么?(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④父母叫他扔,他却是放,一个放字,可见法布尔是多么不舍得呀。他只想对小宝贝们说——

⑤可父母的不理解,面对他们严厉地责骂,他放弃他的好朋友昆虫们了吗?(没有)

如放弃的话,他可不是昆虫迷了。他甚至对昆虫的迷恋是有增无减啊,抓住一切机会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请看这些小资料,(出示)等下我请同学选择其中一条感兴趣的来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是啊,此时此刻,法布尔对昆虫已不仅仅是着迷,而是越来越迷恋,越来越痴迷!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装满了昆虫吗?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一说?

出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无奈的眼泪,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童年的快乐„„)

师: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执着,多少梦想!也正是这种执着、这种痴迷将法布尔引进了可许的殿堂,让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板书)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总结:只要你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们终有一天也会登上科学的高峰。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那么就请你们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那里有你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种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准确生动。)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昆虫迷

《昆虫记》

昆虫学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四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

生:法布尔。(板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你们课后所查的资料,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过度:法布尔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二、精读课文

1、出示要求:用心读一读文章2——10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你的感受体会写下来。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㈠ a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三天前就注意到了,这声音,这纺织娘的叫声在法布尔听来是那么动听、那么美妙,(点击红字)真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啊,而现在——(引读)这“终于”二字在你们朗读中显得那么有分量,谁来对终于说点什么?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让我们给想象插上翅膀,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

b、难怪他会这样跟妈妈说——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①指名读,这可是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呀!出示:“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多么可爱的纺织娘,读出对它的喜爱)

②再指名读,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呀!一起读。③你们可都是昆虫迷了,这小小的发现都能高兴成这样!读读这句话(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过渡: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㈡ a、出示:他把鸭子„„五彩缤纷的蠕虫„„

①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的身边围绕着的已不再是鸭子,而是——还可能是什么?

②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想要去细细观察的可就是奇妙的水世界了,这里有„„有„„有„„

多么惬意的生活呀,你来读。

多么可爱的水底小精灵呀,我们一起来!

(点回)过渡:再齐读这句话。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吗? b、出示:“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动作之快,这可都是练出来的呀!谁来读?

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里却是那么漂亮,它长什么样?(点击 图片)再出示:这只小„„还要蓝。

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发亮呢!

再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耀眼呢!我们一起来。怪不得法布尔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点击红色句子)——

c、所以——“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从(点红字)“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谁来做一回法布尔,把你的喜悦传达给我们每一位同学?瞧你高兴的样子(或得到这些小宝贝),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我们一起来。

②这些可都是珍宝,你会怎样对待这些心爱的宝贝呢?拓展训练:“他把这个小宝贝()地放进蜗牛壳里,()地包上树叶,()地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d、说法布尔是昆虫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他的喜悦,齐读5、6两小节。

㈢、可是,法布尔眼里的宝贝,在父母眼中又是什么呢?

正因为他只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这回父母是忍无可忍,同学们尝试读读父母的话,等会把父母的话再次对着法布尔说一遍。

②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

③父亲不理解儿子,可母亲也不理解你,母子连心啊。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出示:“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能否把(点)“放”换成“扔”“丢”?为什么?(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④父母叫他扔,他却是放,一个放字,可见法布尔是多么不舍得呀。他只想对小宝贝们说——

⑤可父母的不理解,面对他们严厉地责骂,他放弃他的好朋友昆虫们了吗?(没有)

如放弃的话,他可不是昆虫迷了。他甚至对昆虫的迷恋是有增无减啊,抓住一切机会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请看这些小资料,(出示)等下我请同学选择其中一条感兴趣的来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是啊,此时此刻,法布尔对昆虫已不仅仅是着迷,而是越来越迷恋,越来越痴迷!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装满了昆虫吗?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一说?

出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无奈的眼泪,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童年的快乐„„)

师: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执着,多少梦想!也正是这种执着、这种痴迷将法布尔引进了可许的殿堂,让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板书)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 师总结:只要你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们终有一天也会登上科学的高峰。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那么就请你们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那里有你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种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准确生动。)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昆虫迷

《昆虫记》

昆虫学家

第五篇: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难点: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得到启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着迷。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用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法布尔)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法布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喜欢昆虫、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昆虫迷)出示句子: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齐读)

二、潜心会文,体会“着迷”。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法布尔的童年,体会他对昆虫的着迷。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2~10小节。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板书:抓纺织娘 捉小甲虫)

(一)抓纺织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找一找划一划。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a.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指导朗读,体会小法布尔的兴奋、激动、自豪!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才捉到它?多么不容易,同学们展开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在这三天法布尔可能怎样做?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可能会摔上一跤。

生:他肯定会在草丛到处搜索,仔细倾听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你兴奋吗?自豪吗?下面就请你带着兴奋的语气来读法布尔的这句话吧 C你们想见见那位歌唱家的庐山真面目吗?出示图片(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它的喜爱)4.让我们完整地读读2~3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二)朗读体会。虽然捉这只纺织娘时间是那么漫长,过程是那么艰辛,但因为法布尔的坚持、执着,终于把它捉住了。这让我们想到了哪个成语? 5.学习第4自然段(1)引读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2)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想象水底世界还会有什么?

(3)补充资料。这个奇妙的水底世界在《昆虫记》里有很多有趣的描述,老师

摘取了一个片断给同学们欣赏。(……水甲虫在池塘深处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还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帮助它呼吸。胸下有一片胸翼,映着阳光闪烁着金光,仿佛佩带在大将军胸前的那块闪亮的胸甲。水面上,我们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珠’在欢快地打着转儿、扭动……不对,不是‘蚌珠’,是豉虫在开舞会呢!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用它们傍击式的游泳姿朝这边游过来,如裁缝手里的缝针一般迅速、有力。……)

三、品读体会,感悟“迷恋”。

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细细研读他的捉小甲虫的故事吧。

(一)请大家默读5-10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用笔画出有关的词语、句子,在感触最深的句子旁边处写下自己的体会。

(二)交流概括,相机指导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你在什么地方听过“小宝贝”这个词?可见,法布尔太爱这只小甲虫了。2.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3.小结:谁来读一读,读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无比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c.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1.进垃圾堆的东西,我们一般用什么动词?

。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放”呢?——是啊!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

3.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感受到了法布尔实在是太喜欢这些昆虫了,他很舍不得扔掉。这也说明了他对昆虫的迷恋。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4.他一边哭一边轻轻地放,可能会说什么:“我暂时把你们放在这里,你们可千万别逃跑啊?我过一会儿再来把你们带回家。”回家的时候,可能还会三步一回头。

5.你的想象真丰富啊!

d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1)“没用的玩意”指什么?(贝壳、石子……。)文中有个成语表示东西装的满满的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2)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父母理解、支持他吗?指名同学回答

(3)我们分角色朗读7、8、自然段,好好体会一下当时的情况。(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母亲的话,师读叙述部分。)

有一次看到没见过的小虫,左手抓了1只,又来了1只,右手抓住,又来了只,法布尔就把右手的虫子放到嘴里含着用又手抓虫子,不管虫子怎么扎,放汁但是法布尔不放弃,最后法布尔中毒,舌头肿大,1个月后才恢复。

e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过渡:法布尔就一直这样迷恋着昆虫,长大后更是如此,甚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恋恋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他对昆虫真是达到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板书:痴迷)

四、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2、引读:后人为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3、法布尔对昆虫热爱只能用“痴迷”这两个字来形容了。这些小昆虫们就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小法布尔的手,引领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无垠的科学殿堂。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并用毕生心血写了巨著《昆虫记》。

4、我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法布尔的执著!

5、(示法布尔雕像)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6、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课文中四处提到“衣袋”,提示我们这个衣袋不是一般的衣袋,而是相当特殊的衣袋,里面“装满昆虫”。看到这“装满昆虫的衣袋”,就会让人想到法布尔,想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想到法布尔执着追求的精神。)板书

7、谈启发。

8、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1)带着一份深深的怀念,读——装满昆虫的衣袋。(2)带着一份深深的敬意,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五、作业

1、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法布尔,我向同学们推荐阅读《昆虫记》这部书,相信通过阅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2、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有许许多多奥秘等待同学们去探索,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探索的路将更长,课后,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喜爱的小动物吧,并写观察日记。

下载《装满昆虫的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装满昆虫的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模版)

    灵动地阅读, 对‚迷‛层次的揣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把握情线。 一、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5.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文档

    5.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主备人:黄雨华 修改人:何琴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从法布尔......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第二课时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

    5、《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案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法布尔从......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定稿)

    5、《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第二课时) 凤阳县黄泥铺中心小学 梅 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大通镇双柳小学 舒忠金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这......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