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必修一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会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2、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3、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

1、简单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

2、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稳定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那好,下面我们带着之前的问题先一起看几张简单的图片。[ppt展示及讲解]

由此可见,分子、离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科学家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化的方法,揭示了原子结构的奥秘。[板书]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讲解]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7-28页的“交流与讨论”,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人类在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哪些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他们提出了哪些原子结构模型?

4、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 一分钟后

[ppt展示及讲述] 最早的模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但同时期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推崇的是“元素说”,德谟克利特因此受到迫害。原子结构的探索一度被阻碍。

后来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且不可再分,提出了“实心球模型”,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不发达,道尔顿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多半处于想象,但也有符合科学研究基本原则的地方,所以是合理的想象。[板书]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ppt展示及讲述]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电子的发现,实心球模型才被打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为了保持原子的电中性,原子中就不可避免地分布着带着正电荷的微粒,电子像镶嵌在面包中的葡萄干那样处于正电荷的海洋中,这就是“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板书]

猜想

道尔顿————汤姆生—————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ppt展示及讲述] 随着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和道尔顿、汤姆生有了冲突,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前后,卢瑟福把一高速运动的α离子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存在一样,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

从中他得出三个结论:

1、原子中存在很大的空间。

2、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原子核带正电荷。

3、金箔中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再结合人们对天体的认识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板书]

猜想

α粒子散射实验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空心球模型 [ppt展示及讲解] 最后,波尔想到如果按照卢瑟福的想法,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那么,电子很有可能会和原子核聚集到一起,所以波尔就对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进行了修正,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他大胆地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在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这就是波尔的轨道原子模型。在你们的物理课上应该也已经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相信对这样一个模型大家都不难理解。[板书]

猜想

α粒子散射实验

氢原子光谱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波尔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空心球模型

轨道原子模型 [过渡] 通过卢瑟福和波尔的实验研究所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我们可以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分层排布的。

大家先来看一下这几个例子: [板书]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讲解] 大家来看一下Ne原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最里边的蓝色圆圈代表的是原子核,那么显然里面的数字就代表了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也就是核电荷数。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所以外围的圆圈就代表了电子层,电子层上的小圆就是核外电子。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原子核外面只有一个电子层,有些有两个,甚至还有的有三个。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

(2)核外电子先分占在第一层,占满后才进入第二层,依次类推„„(3)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4)最外电子层最多不超过8个。[过渡] 同学们可能也已经发现了,如果用像图1-27这样的图来表示核外电子排布是很麻烦的,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化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吗? 为简便描述,我们引入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

2、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ppt展示及讲解] 最中间的圈代表原子核,外面的圈代表电子层,圈上的点代表电子。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单得表示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师生共同互动完成] 我们试着一起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先画一个圆圈,正号代表原子核带正电,核电荷数是17,弧线,第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弧线,第二个电子层,8个电子,接下来是第三个电子层,还剩下7个电子,排完了吧,这就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ppt展示] P元素,我们用一个圈表示原子核,它的核电荷数是15,“+”不能漏掉。第一层排了2个电子,第二层排了8个电子,第三层排了5个电子。电子层由内向外依次又叫K、L、M、N、O、P、Q,目前我们发现至第七层。请注意,它的能量是依次升高的。

下面我们就来练练手。请大家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刚开始允许你们翻阅化学书,但是课后请记忆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核电荷数。吃饭前背两个可以增进食欲哦。

我们请同学A写前面三个,同学B写后面三个,其它同学在草稿纸上试着完成。[讲解](黑板上刚刚A同学写的结构示意图)大家再来看,这是刚刚A同学写的He原子、Ne原子、Ar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它们都是稀有气体,而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性质稳定。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回答] He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Ne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Ar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都排满了。[讲解] 对。这就是我要说的一个新的概念:稳定结构。[板书] 3、8电子稳定结构 [讲解] 那稳定结构指的就是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这儿提到的He为2指的是原子核外电子若只排满第一层时,两个电子即为稳定结构。

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都存在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氧化镁的形成就是很好的例子。[ppt展示及讲解] 这两张图分别是Mg原子和O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Mg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要想达到两个8电子稳定结构,简单地方法就是失去两个电子变成带两个正电荷的镁离子,O原子的最外层是6个电子,显然只要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负电荷的氧离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在达到反应条件时,镁最外层两个电子给了氧,分别变为Mg2+与O2-,二者由于电性作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稳定的MgO。

我们也可以仿照氧化镁的形成过程来写一下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先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终形成氯化钠,我们请C同学来把这张图完成一下。[回答] 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给了氯原子,分别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二者由于电性作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稳定的氯化钠。[ppt展示及讲解] 思考一下:从氧化镁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氧化镁和氯化钠,分别含有镁元素和氧元素,钠元素和氯元素,而镁元素和钠元素是活泼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并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氧元素和氯元素都是活泼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一般结论:

1、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

2、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两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都是最外层电子,第三个结论就是: 3.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变化,主要是最外层的电子发生变化,故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知道了这些之后,书本P30页的问题解决就不难完成了。三分钟后,[提问] 我们请D同学来说一下你的答案。[回答] Na2O、MgO、NaCl、MgCl2 [ppt展示及讲解] D同学回答地很好,我们刚刚了解的是氧化镁和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但是对于像氧化钠和氯化镁这样的A2B型和AB2型的分子的形成还是很模糊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演示图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题完成表格 „„ [提问] 面对这张表格,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化合价、得失电子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小组互相讨论一下,待会儿告诉我答案。[板书]

4、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 [师生互动一起回答] 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表现为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表现为负化合价。

归纳为一般结论就是: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板书]

4、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

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过渡]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巩固一下。[课堂练习]

下课!

第二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而本节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又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对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这一知识点也做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此节内容的学习之前学生就已经具备了一些原子的相关基础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规律。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板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提问】在进入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初中的时候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当中我们就学习了原子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微粒构成? 【学生回顾】„„ 【板书】

1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带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的负电荷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

【教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则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提问】那么为什么原子对外显电中性呢?

【学生】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教师】很好,其中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个重要的等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互抵消,导致原子不显电性。

【过渡】好,我们都知道了原子的结构。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电子在原子核外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教师】大家来看ppt上这张熟悉的原子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原子核外有一圈圈的层状区域,由里往外分为好几个圈层,这就是我们以前初三所学习到的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而核外电子就是在这样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这些都是同学们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过渡】那么,大家知道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之后,是不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核外电子究竟是怎么分层排布的呢?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同学们的疑问——我们来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板书】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提问】我们来看这个原子结构,从黄色最里一层原子层到蓝色最外一层原子层,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我们要怎么标记它们呢?而它们的能量分布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到核外电子排布第一个规律的学习。

【教师】在化学上,由里往外各电子层的层序数n依次为1、2、3、4、5、6、7,分别用英文字母K、L、M、N、O、P、Q表示电子层。【板书】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教师】我们来看刚才那个原子结构图,我们从里往外依次称为K、L、M、N电子层,能量则是离核越远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就越高。而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L层„„ 【板书】1.能量由低到高

【教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投影】

【副板书】

【学生】仔细观察,找规律

【提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每一电子层最多能填充的电子数为多少呢?

(提示:用电子层序数n表示)【学生】2n2

【板书】2.每一电子层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为2n2个

【提问】我们再来看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不超过8个

【板书】3.最外层电子数都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教师】那么次外层和倒数第三层呢?

【学生】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板书】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小结】好,学习了那么多。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首先我们由以前学习到的概念电子层引入电子分层排布,接着我们共同探讨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总共有4条规律。1.能量由低到高。2.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是2n2。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大家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超过”的含义,灵活运用。【课堂练习】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B

2.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A A.14 B.15 C.16 D.17 3.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___________(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_____(3)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________ 答案:硅 硼 氖

【补充练习】(学生抄回去当作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回顾:

1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带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单负位电荷核外电子:带一个的=电核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外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1.能量由低到高

2.每一电子层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为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都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第三篇: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

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10-31k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

并派代表回答。

【归纳并板书】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电子层

原子核

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 核电荷数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层电子数

K

L

M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媒体显示】

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迁移与应用】

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

【阅读、思考、交流】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点评】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概括与整合】

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质量关系 原子核(质子、中子)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结构 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第四篇:【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基础热身

1.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此性质。下列各组原子均可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是()

A.4He、18O、24Mg

B.10B、12C、31P

C.2H、14N、40K

D.7Li、27Al、28Si

2182.[2012·杭州模拟] 有下列符号:35Cl和37Cl、O2和O3、1H162O和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

C.35和37表示的是质量数

16D.1H2O和2H18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2012·张家口模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4.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因而有“生命金属”之称。下

50列有关4822Ti和22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0A.4822Ti和22Ti中均含有22个中子

50B.4822Ti和22Ti核外均有4个电子层

50C.分别由4822Ti和22Ti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50D.4822Ti和22Ti的性质完全相同

5.[2012·福建厦门检测] 长征2号火箭承担运载“神六”的使命,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长征2号(CZ2F)火箭的优良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

3B.它们都是强氧化剂

C.H、D、T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D.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56576.具有广泛用途的6027Co放射源首次实现了国内批量生产。另外,钴还有多种原子27Co、2759Co、5827Co和27Co。以下关于钴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57585960A.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是摩尔质量不同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B.6027Co放射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其中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等于6

57585960C.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57585960D.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互为同分异构体

7.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A.2a+

2B.2a+10

C.a+2

D.2a

2316***58.有下列微粒:①11H;②1H;③1H;④O;⑤O;⑥C;⑦C;⑧K;⑨Ca;⑩Cl2;

⑪37Cl2。

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11种微粒共含有__________种核素,属于________种元素。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数相等的微粒是__________。

(4)形成的水分子共有________种。

(5)核外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共有________组。

能力提升

9.[2012·临沂一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4A.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H和2H的化学性质相同

18C.H162O与H2O互为同素异形体

+D.Na和Na属于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

10.[2012·威海一模] 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与乙电子层数相同

B.甲与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甲与乙的单质都是非金属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11.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12.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S

2+B.Mg2

+C.Be2

+D.H

1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4.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法近20年来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118B.1H162O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C.13C和15N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差

2+-+D.2H结合OH的能力比1H的更强

15.设X、Y、Z代表3种元素。已知:

+-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

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

据此,请填空:

(1)写出X、Y、Z三种元素的名称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写出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原子序数小于18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

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

请回答:

(1)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Y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Z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2)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3)分别写出X、Y的含氧酸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17.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

(1)画出W(2)元素X与元素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出一个能表示X、Z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元素X和元素Y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Q,元素W和元素Y化合形成的化合物M,Q和M的电子总数相等。以M为燃料,Q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生成无毒的,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科学家们发现:具有2、8、20、28、50、82、114、126等数目的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具

56132208有特别的稳定性,并将这些偶数称为“幻数”,而具有双幻数的42He、28Ni、50Sn、82Pb等尤为稳

定。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前三种幻数为质子数时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8(2)已知氧有16 8O、8O、8O三种同位素,根据上述幻数规律,氧的同位素中原子核最稳定的是

__________。

(3)根据现有元素周期律推算,298114R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原子核稳定298289性114R________114R(填“<”、“>”或“=”)。

1.C [解析] A项,4He、18O、24Mg三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B项,12C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C项,2H、14N、40K三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奇数;D项,28Si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

2.C [解析] 35Cl和37Cl是同位素,A项错误;O2和O3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

218形体,B项错误;35和37分别表示Cl原子的质量数,C项正确;1H162O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别是18和22,不相等,D项错误。

3.D [解析] A项是由氧的两种不同的核素组成的分子,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16O与18O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B错;16O与18O都属于氧原子,C错。

484.B [解析] 22Ti和5022Ti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必定不相等,故A错误。同分异构体必须是化合4850物,C错误。22Ti和22Ti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如密

度),故D错误。

5.D [解析] 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应为

8∶9∶10,A错;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中氕、氘、氚均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强还原性,B错;H、D、T之间互称同位素,C错。

575859606.B [解析] 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故A、C、D错;6027Co的中子数为60-27=33,与电子数之差为33-27=6,故B正确。

7.A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则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8.(1)11 6

2316(2)1O、18O 12C、14C 1H、1H、1H

(3)40K、40Ca(4)12(5)

4[解析](1)质子数和中子数只要其一不相同就属于不同核素;(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3)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4)每种氧原子(如16O)可与三种氢的同位

***32163素形成的水分子分别是:11H2O、1H2O、1H2O、1HO1H、1HO 1H、1HO 1H,所以两种氧的核

素与三种氢的核素可形成12种水分子。(5)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由同位素构成的原子数相同的分子中核外电子数相等。

9.B [解析]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错误; B.1H和2H互为同位素,化

+ 18学性质相同,正确;C.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单质,H162O与H2O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D.Na和Na

属于同种元素,但由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所以性质不同,错误。

10.D [解析] 本题主要信息是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可以先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确定可能的元素名称,再确定位置,从而推断单质的性质等。L层最多可有8个电子,当其他层共有4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Mg符合条件;当L层未填满电子时,K层的2个电子已填入,此时L层应有4个电子,碳符合条件,则甲、乙指的是碳和镁,D选项符合题意。

11.A [解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减去离子所带电

+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为Xm和

-+-+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aXm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

--m,bYn的核外电子数为:b+n,则:a-m=b+n。

1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关系。S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Mg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Be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H的所带电荷数为1,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0。

13.B [解析] 解答此类习题时,首先把指定范围内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写出,然后根据指定条件和要求进行联想、重组得出结论。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电子层数之比只有1∶2,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与之相等,若为1∶2,则为H和Be;若为2∶4,则为He和C。

14.B [解析] A项中34S的中子数为34-16=18,不正确;B项中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由H和O的质量数决定,两个分子中O的质量数不同,故B项正确;C项中原子序数之差由质子数决

++定,应该为1,C项不正确;D中2H和1H化学性质相同,故D项不正确。

-+15.(1)钾 氯 氧(2)OH+H===H2O

[解析] 由②③推测4核42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为ClO3,则Y为Cl,Z为O,那么X为K。

16.(1)氮 碳 氢(2)NH3 H∶N,,H ∶H

(3)HNO3或HNO2 H2CO3或H2C2O4等有机酸

[解析] 由Y入手进行推断,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可推断Y为C,不可能是S(S为3个电子层,若为S,另外两种元素只可能为H和He,与题意不符),由XZ3结合题设可推断为NH3。

17.(1)

点燃-(2)X(或氧)S+O2=====SO2或2H2S+O2===2H2O+2S

(3)NH4HSO

4(4)N2H4+2H2O2=====N2+4H2O

[解析] 首先推断四种元素是什么。X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L层为6个电子,所以X为氧元素。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Y只能是H元素。Z 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其M层电子数为6,所以Z是S元素。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5倍,其次外层只能是K层,所以W为N元素。点燃

18.(1)

16(2)8O(3)七 ⅣA >

[解析](1)、(2)根据题意不难完成;(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推断:原子序数为2、10、18、36、54、86、118,分别对应元素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的0族元素,114号可看成在118号元素的位置(第七周期的0族)再往前数四个位置,即为114号元素所在的位置,它为第七周期ⅣA族。

第五篇: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教学设计

【摘 要】这是创新型教学设计模板,它包括四个方面:教学核心、教学过程、教学板书、训练反馈。本节课是苏教版选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原子核外电子运动两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是将三维目标很地融合在一起,称之为教学核心。【关键词】创新型;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核心

二、教学过程

【知识主线1教学】——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情境创设:学生观看核反应视频,然后复习原子结构,呈现镭原子(8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复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规律:分层、最低、最多、不超)

2.介绍卢瑟福和玻尔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前者是关于a粒子的散射,后者原子轨道。(1)a粒子的散射图片展示PPT(2)原子轨道观点阐述PPT 3.新概念学习。

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PPT展示图片。【知识主线2教学】——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1.分层排布:按能量高低分:K、L、M、N、O、P、Q 2.原子轨道:(1)概念:指量子力学描述电子在原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不同于玻尔的原子轨道。(2)类型:

s、p、d、f(展示图形),同层:Px、Py、Pz(展示图形)轨道类型与轨道数 s、p、d、f 形状 球形、纺锤形、花瓣形 轨道数1 3 5 7 问题:每个电子层含有哪些轨道? K层:1s L层:2s、2p M层:3s、3p、3d N层:4s、4p、4d、4f 能量大小关系:

不同层:4s<4p<4d<4f 同形:1s<2s<3s<4s 同层同形:Px=Py=Pz 3.电子自旋:顺时针和逆时针 概念训练: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6s B.2d C.3f D.7p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三、板书设计

四、训练设计

1.指出下列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p2 3p6 3d5 4f14 2.以下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3s B、3p C、3d D、3f 3.下列电子层不包含d轨道的是: A.层 B.M层 C.L层 D.K层 第二课时

一、教学核心

二、教学过程 1.知识迁移。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核电子运动状态还不是够精确,学习了原子轨道以后,对原子的运动状态了解更深入了。如何改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呢? 提供规则:

(1)按次序写出每层原子轨道:1S 2S 2P(2)依次填入最多电子数:1S2 2S2 2P1(体现能量最低原理)规范书写:1S2 2S2 2P1 学生训练:Cl(17)先写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然后要求:(1)用原子实表示原子核(2)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2.归纳小结: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电子能级顺序:1s 2s2p 3s3p 4s3d4p…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练习】: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9K24Cr 3.课堂讨论:试写出铁原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想想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谁更稳定?为什么?

三、板书设计 三大基本原理

一、能量最低原理

1.先排满K层,然后依次进入L、M、N 2.对应轨道K LMN 1S2S2P3S3P3d 4S4P4d4f 3.电子能级顺序:1s2s2p3s3p 4s3d4p5…

二、泡利不相容原理

1.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个 2.自旋方向相反

三、洪特规则

1.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 2.自旋方向相同

3.特例:全空、全充满、半充满

四、训练反馈

1.现有x、y、z三种元素的原子,电子最后排布在相同的能级组上,而且y的核电荷比x大12个单位,z的质子数比y多4个。1摩尔的x同酸反应能置换出1克氢气,这时x转化为具有氩原子型电子层结构的离子。(1)判断x、y、z各为何种元素?(2)写出x原子、y的阳离子、z的阴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下载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中宋竺 《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案例的动画模型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动画与单纯用......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现象,了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及提出此模型的实验依据 2、认识实验对理论发展的总要作用 3、知道物理模型......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

    八年级科学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2.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建立依据;(2)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知道原子核的内部结构。2、过程......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引导、任务解决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的局限性及建立的依据。2.知道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 第3单元 课时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教学设计

    课题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发展的过程。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了解原子内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过......

    化学必修一 引言 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有初步认识,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