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了矛盾怎么办》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有了矛盾怎么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了矛盾怎么办》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三课《大家都是好朋友》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以学生的集体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本单元共有“我们是一个集体”、“快乐的集体生活”、“大家都是好朋友”三个活动主题。前两个主题是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集体,初步感知集体生活的快乐,第三个主题是指导学生如何过集体生活。本节课是第三个活动主题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通过设置同学中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的情景,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再加上目前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学生都很任性,这就导致了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互不相让。因此,要使学生在发生矛盾时学会谅解和宽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活动,学会宽容待人,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力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调查,搜集格言、分析案例等进行探究学习,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知识:
知道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思路
根据本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本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2、交流讨论,商讨解决矛盾的方法。通过创设矛盾情景境,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到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
3、角色表演,解决矛盾。教师根据课前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矛盾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商讨解决矛盾的好方法,用模拟演示的方式进行汇报。
4、制作友情卡,传送友谊。通过制作友情卡、送友情卡,传递同学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一张“友情卡”等。
学生准备:回忆记录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案例、搜集同学友谊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此为导入活动,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同学间矛盾的思考)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帮助,我们的友谊才能天长地久。可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小问题。大家看,视频中的小志和兰兰,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观看视频
师:视频中小志和兰兰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志不小心碰了兰兰一下,兰兰又故意碰了小志一下。(预设)
师:××同学观察图片非常仔细,谁为这位同学补充一下?
生: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预设)
师:是的,小志和兰兰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矛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小矛盾经常会发生,那同学之间如果发生了矛盾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了矛盾怎么办” ?(板书:有了矛盾怎么办)
二、交流讨论,商讨解决矛盾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闹矛盾的事例,阐述各自小组的看法,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下面这几位同学又是为什么不开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
香香借小强的书看,无意中弄坏了书皮,香香没在意,就还给了小强。小强非常心疼自己的书,生气地对香香说:“你把我的书皮撕破了,你赔我!”
师:仔细观察图片,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生:香香将小强的书皮撕破了,小强很生气,让香香赔他的书皮。(预设)
师:那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生1:小强应该原谅香香,香香不是故意的。(预设)
生2:香香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她也要向小强道歉。(预设)
师:同学们,我们试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呢?小组内交流讨论后,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
(学生表演:一个同学扮演香香,一个同学扮演小强。香香说:“小强,对不起,我不小心将你的书皮弄坏了,我不是故意的,我现在帮你把它包好,请你原谅我好吗?”小强说:“没关系,书皮破了我自己再整理一下就好了,你不用放在心上。”)师采访扮演者此刻心情。
师:‘小强’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感觉不生气了,心情也好多了。(预设)师:为什么呢?
生:她及时向我说明了事情的原因,并且很真诚的向我道歉了,我感到很开心。(预设)
师:‘香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本来我感到很愧疚的,我向他道歉后,他原谅了我,我现在感到心里暖暖的。(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感觉他们做的好吗?
生:好。(预设)
师:那好在哪里呢?
师:他们的矛盾是如何化解的呢?我们再来仔细想一想。
生:发生矛盾后,要真诚的道歉,同学之间要相互宽容,要理解同学。(预设)
师:你的回答太精彩了,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后,要真诚的道歉(板书:真诚),要做到相互宽容(板书:相互宽容),还要理解同学(板书:理解),还有一点,那就是要做到在发生矛盾后,及时的向对方说明原因,做到及时沟通(板书:及时沟通)这样,我们才能化解矛盾,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师:这两位同学化解矛盾的方法太棒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他们。
师: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帮小强和香香化解了矛盾。那么,同学之间还有没有别的矛盾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出示图片
莎莎向莹莹借彩笔,莹莹心疼地说:“这是我新买的彩笔,不借给你!”莎莎生气地说:“真小气,我以后不跟你玩了!”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生:莎莎向莹莹借彩笔,莹莹不借给她,莎莎生气了。(预设)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莎莎和莹莹也发生了矛盾。我们用刚才的解决方法来帮助她们吧。
师:是啊,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这样才能化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三、联系实际,化解矛盾
(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表演,解决学生间真实存在的矛盾,找回失去的友谊。)
师:我发现咱们同学们都能比较恰当地处理好自己和伙伴间的关系,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和自己的伙伴发生了矛盾,至今还没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了,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黑板上贴有6张可以摘取的卡片,上面写有老师课前搜集到的有代表性、典型的三个事例。)师:每个小组的组长上前抽取一张卡片,在小组内讨论事情的最佳解决方法,等会我们交流。
小组讨论。
师:好,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矛盾解决方法?
师:这个小组分析的解决方法太透彻了,现在我们就请我们的当事人起立,听了他们组的解决方法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那现在,我给你这个机会,把想说的话对你的同学说出来吧。(当事人对话)
师:看到她们重拾友谊,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师:同学们,友情像一条小溪,纯净而绵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友谊的格言,你们一定搜集了不少,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指名读格言。
四、制作友情卡,传送友谊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在怎样和伙伴相处方面有了新的收获。想想以前与同学发生的小矛盾,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某位同学说?现在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将你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并将它设计成一张“友情卡”,亲手送给他,好吗?(配乐《夜的钢琴曲》)
1.学生设计制作友情卡
2.指生读友情卡,并送友情卡 3.赠送活动。
(预设环节友谊需要我们用心去灌溉,让我们大家手牵手,心贴心,举起我们的双手,一起为我们的友谊加油,喝彩!)
板书设计
有了矛盾怎么办
及时沟通
相互宽容
第二篇:矛盾教学设计(定稿)
《矛 盾》 教 学 设 计
姓
名
:
王
艳会
单
位:
平顶山市卫东区实验小学
年
级
:
六
年级
通讯地址:平顶山市卫东区实验小学
邮
编: 467000
联系电话: ***
《矛 盾》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落下被世人笑话的悲剧,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和感悟,突现文本的扎实解读;力求在真实的质疑探究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乐于创新等能力;力求在朴实的教学流程中,灵活体现“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主旨,最终较好地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2.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指导自主、合作学习,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思考与发现,注重个性化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进而理解寓言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引导学生体会寓意,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2.理解寓言故事,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根据每幅画面的内容猜一成语,先看第一幅,这个成语是?(真是脱口而出)第二幅(正确)。第三幅(真棒)。第四幅(正确)
师:认真观察这四个成语,你会发现他们都属于哪种类型的成语?(生:都是寓言故事的成语)
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掩耳盗铃、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等。
3.师:你们知道可真不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波澜壮阔的文化长河中,寓言故事是不可或缺的一朵浪花。他内容短小精悍,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矛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认识矛、盾。
师:谁知道矛和盾是什么东西?
生: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时用的兵器。
师:(出示课件)这个是(生:矛)这个是?(生:盾)矛的顶端很锐利,用铁或金属制成,所以它是用来进攻的。大家看这些盾漂亮吗?(生:漂亮)它们不仅外形美观颜色漂亮,而且款式多样。看它的形状就知道它是用来防御的。矛和盾一攻一守,它们是一对相克的兵器。这两种兵器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上一看究竟吧!打开课本。
4、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文言文第一难点就是读通课文。(板书:读通)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一句一句地读,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生字的读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现在开始。
5、指名读,生评。(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从这两方面对他的读进行评价。)
6、师:在古代读书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让我们听听这篇课文应该怎样读。
生听范读。
师:是不是很有韵味。谁愿意再来试着读一下。(指名读,再评价)齐读。
(二)、读懂课文。
1、师:读通课文是前提,更重要的是读懂(板书:读懂)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回顾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
生:借助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胆猜读。
3、自学课文。
师:这两种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好方法。下面我们以4人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把你们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写下来。
4.反馈自学结果。
(1)、师:谁读懂了前两句话: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先说说你们组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一个“鬻”字是“卖”的意思。“者”是“的人”的意思。第二个“誉”是“称赞”的意思。“其”是“他的”意思。“坚”是“坚固”的意思。“之”的意思我们不理解。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生:鬻和誉、坚、陷是对照注释知道的。其他的是联系上下文猜读的。
师:你们组真会学习。之是虚词,在这里没有实际意思,不用解释。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指名说)
师:哪句话是夸盾的?(指名说)想想这个楚人在夸盾时他会以什么样的语气来夸?(生:夸耀的语气)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以夸耀的语气来读,谁愿一试。(指名读)师:像不像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商人,这样夸能把盾卖出去吗?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真是一位优秀的商人,相信你的盾很快就会卖完。
(2)、谁读懂了第三句话: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师:同样先说说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指名说)
生:俄尔是一会儿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吾是我的意思。陷是攻破的意思。
师:其他组同意吗?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师:哪句话是夸矛的?(生: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盾夸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否则只卖出盾,矛卖不出去怎么行呢?谁愿意来夸矛?(指名读)
师:不错,谁能带上动作表情再来读读。(再指名读)好锐利的矛呀!这个楚人可真会夸,什么东西经他这么一夸,就变成天下第一了,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他是怎么夸的。
课件出示: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师:第一句话中有一个否定词“莫”,说明这是一个否定句,而恰恰是这个否定句表现出了盾的坚固。大家品一下是不是这样。第二句中有两个否定词“无”、“不”,说明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我们知道双重否定句表肯定,这样就加强了夸的语气。可见这个楚人真是用心良苦。他的煞费苦心没有白费,经他这么一夸,我是既想买矛又想买盾,要不我把这两样都买了吧!同学们说可以吗?(生:不能买)看来有人读懂了最后一段。(3)、出示: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指名说)
生:我们组认为“之”是“他”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子”是“你”的意思.第二个“之”是“的”的意思。“何如”是“怎么样”的意思。“其人”是“这个人”的意思。“弗能”是“不能”的意思。“应”是“回答”的意思。
师:这两句的意思是?(指名说)
师: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回答不上来呢?用他的矛刺他的盾,如果盾被戳穿了,那他哪句话就是假的。(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如果没有戳穿,那他哪句的话是假的,(生: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所以他回答不上来。(课件出示)
师: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难怪回答不上来,原来他的话自相矛盾。幸好没买,否则就上当了。好睿智的旁观者,一下就听出了他话中的破绽,那么他会以怎样的语气来问呢?
生:讽刺的语气。生:嘲笑的语气。
师:这个人回答不上来,他会是怎样的表情? 生:尴尬。生:羞愧。
师:谁愿意试着读一下,读出其中的味道(指名读)。师: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相信你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
三、明理。
1、师:这就是那个楚人,看他多尴尬呀!(课件出示)如果人们渐渐散去以后,你会走上前去对他说些什么?(课件出示)生:我会对他说:你同时夸矛和盾是不行的,它们相互抵触,你怎么能回答上来呢?
生:我会对他说:你以后说话不能前后矛盾,要实事求是,就不会这样被人嘲笑了。
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明理)
生:我们说话做事都不能前后矛盾,否则会闹笑话。
生: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正是出自于此,后人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脱离地夸大某种东西的用处,往往会闹出笑话来。
四、拓展延伸:你已经帮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以后他会怎么卖矛和盾呢?
五、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分角色朗读。
3、熟读成诵。
师:读了这么多遍,能背下来吗?(板书:熟读成诵)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矛盾》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个说话自相矛盾的,结果闹出笑话的人,领略了文言文寓言故事寥寥数语,便能传情达意的独特魅力,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老师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五、作业。
1、续写《矛盾》。
2、学以致用: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学寓言《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板书设计:
矛 盾
盾 坚
前后矛盾
矛 利
读通——读懂——明理——读情——熟读成诵
.。
第三篇:矛盾教学设计
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根据每幅画的内容猜一成语。(ppt出示寓言故事图画)
2、认真观察这四个成语,你会发现他们都属于哪种类型的成语?(寓言故事的成语)
3、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4、小结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矛盾》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认识矛、盾。(图片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
(ppt出示要求:a、一句一句的读,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本课生字的读音。
b、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效果,指名读,生评,相机讲解生字。
4、听朗读录音。
5、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课文
1、复习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指名说:a、借助注释;b、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胆猜想)
2、自学课文,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把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写下来)
3、反馈自学效果
(1)理解文章的前两句: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a、说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完整的说出句子的意思。b、找出夸盾的句子; c、读出夸耀的语气。
(2)理解文章的第三句话——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坚,物无不陷也。”
(3)学习最后一段
三、明理
1、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在人群散去后,你想对这个卖矛盾的人说些什么?
2、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结: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正是出自于这一个小故事。后人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脱离实际的夸大某种东西的用处,往往会闹出笑话来。
四、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熟读成诵。
第四篇:因为有了电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因为有了电……》是一节口语交际课,文中出示一段提示,共有4句话。第1句话告诉大家是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人类才用上电;第2句话进一步说明“电”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第3句和第4句话告诉我们交际的内容。
设计理念
在口语交际中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双向、互动、情境”原则,强化口语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发师生间、生生间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流利、态度自然大方、语句完整地进行双向互动。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说出“电”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话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夜晚来临时,人们靠什么来照明?当人们要互通信息时,靠什么去送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们又怎样将食物保鲜?你们想跟随老师去了解这些“秘密”吗?
2.播放课件:让我们来看一看,远古时代人们用火把、近代用蜡烛等照明,鸿雁传书、马匹送信、取冰块保鲜或扔掉食物等情景。
3.学生谈感受:看到这样的一幅幅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引出话题,板书课题。
4.引导学生理解话题:说说从话题中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教师随时圈点关键词“电”,并使之明确话题中的“……”是让大家说明“电”为人类做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鲜活的思想,个性化的语言时时迸发,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以“因为有了电……”为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同学们先来读一读提示,看看你都能读懂什么?
2.学生自由阅读提示。
3.师生共同交流反馈,明确提示要求并适时板书:
说什么(内容)怎样说(方法)
(在口语交际前,引导学生明确话题要求,知道说什么和怎样说,感悟出交际时的思路,提示交际的内容以便开拓思维,自由表达,提高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三、交流资料,小组汇报
1.一个星期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搜集一些有关“电”的用处的资料。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收集了不少素材,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将你收集到的信息互相说一说。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3.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可真多,我想这些宝贵的资料同学之间应该共同分享。下面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给全体同学说一说,看看哪组收集的资料丰富多彩。
4.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生可能会说出电视机、电磁炉、因特网、电饭锅、电褥子……这些都是因为“有了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师适时板书:好处。)
(课前查找资料,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扩大视野,丰富学生说的内容,积累
识并养成查找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四、展开想象,大胆练说
1.刚才同学们都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电”给大家带来的便利说得非常全面、丰富,使其他同学获得了许多知识和信息。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查找、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我们知道“电”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如果生活中没有“电”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师相机板书:后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想好后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看谁想象得最合理、最有趣。(学生展开想象)
2.指名练说。(师生适时评价,规范交际语言。)
(设计问题,深入探究,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全面要求,完整练说
1.同学们都知道了“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也知道了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说得都很生动。下面我们就把这两部分内容合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2.课件出示“听、说、评”的要求。(说的要求: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流利,语句完整;听的要求:认真倾听对方发言;评的要求:从内容、态度、语言、声音几方面评,每生评出一点即可。)
3.学生自主练说——同桌互说、小组评说。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搜集典型。
4.选择有代表性的上台汇报,其他学生评一评、议一议,也可由汇报的学生作自我评价,师根据情况适当进行小结。
(构建一个开放的交际课堂,自然地将儿童多彩的生活与口语交际“链接”,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路,丰富内容,由正面、反面到全面,广泛交流,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恰当总结,正确诱导
通过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电的用途和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我国目前还是一个电力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节约用电。虽然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是无穷的,但是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处理不当,也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大家现在还小,不要随意摆弄电源和电器,以免发生危险。大家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有关电的知识,不断了解电的特性,长大以后努力开发电能,让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做贡献。
第五篇:29、《矛盾》教学设计
《矛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矛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大意来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过程方法:
通过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运用交流、合作、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知道课文的寓意.情感态度:
知道《矛盾》的寓意,要懂得我们在说话、办事时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本课.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读懂古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文言文的接触的确太少,所以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本课是在学习《司马光救友》之后的又一篇文言文体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
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驱动
1、背诵《司马光救友》
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矛盾》(板书课题)齐读。
师:在现代,“矛盾”一词主要表示什么意思?(生思考回答)
师:那在古代矛和盾又分别指什么呢?(生答)(矛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则是保护自己的盾牌。)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矛”和“盾”的文言文。
二、明标自学
1、课件出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了课文的体会。
师:我相信,咱们六〃二班的同学一定可以顺利达标。
三、思维碰撞
(一)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自己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然后同桌互读(注意在朗读时,同桌要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二)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三)反馈
1、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4人来读,一人一句,大家听听字音读准了吗?)
2、出示易错字,齐读。
3、再抽几名学生读全文,全班齐读。
4、师范读:文言文的朗读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5、同桌互读。(一回生。二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6、师:想读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四、感悟体验
过渡语: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正确的划分节奏吗?那是因为老师理解了课文的意思,相信你们在理解了它的意思之后也能准确的给这篇文言文划分节奏,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
(二)来完成我们第二个学习目标吧!
(一)自学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并对照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古文的意思,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翻译课文的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翻译一句.(二)按要求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三)反馈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翻译课文的方法,翻译课文。
1﹑指名边读原文边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重点指导:(1)物莫能陷也(2)物无不陷也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想象画面,讨论。
5、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那个卖矛盾的人说话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你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遇到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吗?举例说一说。
五、训练提升
1、生自由背课文,指名背,全班试背,师生一起背。
2、我能看出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3、介绍《韩非子》。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推荐阅读《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
矛
盾
矛(利)——物无不陷 盾(坚)——物莫能陷
(自相矛盾)
201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