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在音乐兴趣课巾如何运用概念图进行探究学习
在音乐兴趣课中如何运用概念图进行探究学习
从2012年4月——2012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太仓市教培研中心举办的概念图的培训班的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虽然对概念图的理解和掌握还不是那么精准和透彻,但还是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我的一些心得。1概念图的含义。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就是说,首先我们先要确定一个主体或是中心。例如,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何题是“西北民歌”,那么显然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都是以西北民歌来展开的。而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去设置,并找出相应的答案。自己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学习或讨论时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2概念图举例
概念图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好的支持概念图的教学意义。通过概念图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概念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工具,可作为信
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及评价的一种方法。但通常我们使用的概念图往往用于我们的备课,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难度。但随着认知意识的逐步提高,让学生学着自己动手制作概念图,我想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关概念的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有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我的音乐兴趣课中,我也尝试着让他们报据自己喜欢的音乐种类制作简单的概念图,来展开探究学习。
根据现代学生都崇尚国外流行音乐的风潮中,我开展了“欣赏流行乐”的音乐沙龙会。在课上我让学生带自己喜爱的音乐来欣赏,并学习这首作品。当今我们中国的很多的流行元素都发展于欧美流行音乐元素,像学生们喜爱的“SHE”、周杰伦、蔡依林他们很多音乐的元素都取材于欧美音乐。而从流行帝乐的发展来看,欧美流行乐的发展确实是相当长而且比较的完善。根据学生的喜爱,我就命名这样的一个概念命题——欧美流行音乐。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学习查找关于欧美流行音乐的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以概念阁(例上图)形式表现。通过概念图来进行对他们获取知识的分析和了解。
对于刚接触概念图的学生而言我就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图的分解,由此模式图来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得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我给同学们布置的课题是“欧美流行音乐”。从概念“欧美流行音乐”展开,分小组制作完成。按照自己的水平来分“1、2、3、4"等。一般完成初学者只要求完成到水平三即可。创作的方法是先罗列所有概念,然后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幅概念图中可以有多个主要概念。在概念后可适当加一些找到的实例进行演示。
各个小组的代表在解释概念图的基础上,指出了欧美流行音乐由哪些音乐形式组成。例如图I所示主导因素是“欧美流行音乐的分类”,概念的不同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发展间的关系。接下来,学生们对概念图进行质疑,有的人对概念的选择提出质疑,如爵士音乐从何发展而来?除了概念与蓝调和布鲁斯不同外还有什么呢?有的人对概念的表述提出质疑,它们之间的发展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联系等。
学生在收集资料初期有很多很多答案,但同时也出现很多何题,在看来很简单的音乐知识也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就从欧美流行音乐的分类来讲有很多种,招这些概念以及他们之间是怎祥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学生所要进行探讨的,概念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含义,要了解这些音乐就要从他们的发展背景、演奏形式、音乐元素特点、音乐的发源地区着手。.更好的则是从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3概念图的作用
概念图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由概念图的自身形式决定的。它所特有的特点表明了自己意识到的关于问题的事物或现像(概念)从何处着手,连接节点的线段表明了这些事物或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及.上下级的关系。某些概念可能出现在不同学生的概念图中,某些概念可能没有出现在学生的概念图中。这样一来,教师能从学生制作的概念图中清楚地看出学生们主要持什么观点,她们从哪些方面认知较多,哪些知识被忽略。学生也可以思考我的某些概念还可以与哪些概念相联系,或是批判其他概念图中概念的选择和连接,在交流中更新自己的概念认知结构。可见,概念图利于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认知来找出自己不足之处或是别人与自己分析.上的不同点,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润足自己的探究欲望和他们的求知欲。很多学生,在开始时难以着手,或是因为自己对知识概念的模糊,或是因为相关概念太多而不知怎样排列,这时我也会根据他们的现有的情况进行分析或是指点。但有一点就是要从问题入手,从简单的开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学生能批判性地认识到他们所要学习的人不仅仅是表面的分类,而是从一个概念中获取更多的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学生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能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概念与概念之倒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概念图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只是先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概念,然后制作概念图。
从制作概念图中我认识到:
第一,学生对概念的初步认识是他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在让学生了解概念图的大概以后让学生进行命题制作概念图,使得学生头脑中拥有与教学命题相关的“概念库”,而且这些概念还是在学生自我经历的基础上建构的。因此,教师大胆让学生自己提炼概念、建立概念间的联系‘
第二,概念学习的内容广泛度影响概念图教学策略。
因该说“欧美流行音乐”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认知内容的知识背景分类、发展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们的学习上的观点肯定不同,因此分析出来的结果也应该有相异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会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三,教学目标影响概念图教学策略。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从自己喜爱的音乐出发,寻找音乐中的不同分类,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善于分辨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然后要学会将收集到的音乐资源转换成学术图解,最后进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合理制图。这节课就是基于这个思路实施的。
总之,实践证明,概念图的教学策略选择只有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教学主题的开放程度、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结:概念图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运用。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式探究性学习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使他们有个发散性的思维空间,他们对学习不再是听授式的,而是更多的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以自己探究为主,这不仅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学习是“自给自足”的。
五、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使用方法:
1. 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 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 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 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 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 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 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 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9. 作为教学评价工具,使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
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结果,已经不仅仅使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再现。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10. 作为辅助教学科研的的工具
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行动研究者,可以利用概念图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研究教学活动规律和总结教育科研的基本经验等。
11.准备讲课笔记
使用概念图最有效的办法是记备课笔记。以概念图的形式备课比写出来更快,而且还可以让讲课的人和学生始终都能掌握全盘的内容。用概念图准备出来的讲义内容很容易更新,它所具有的助记特点意味着,在上课之间快速的浏览一些备课材料会很快把讲课内容带入正题。因为讲课者自己的知识会溶入同一概念图,因此在每次的教学中,它会触发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避免了陈旧的讲课笔记带来的单调无聊,又不要求增加工作量!概念图使讲课变成更有趣的事情,学生和教师双方都乐于接受。
12.课堂与讲演
教师可以用一张大黑板、白板和活动挂图,或者用悬挂投影机在课程进行当中画出相应的概念图部分。把思想过程的回忆用外部设备表现出来,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它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内容的理解。“骨架”概念图也可以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去完成。概念图对帮助那些有学习缺陷的人特别有用。使学习缺失的大脑从语义学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13.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和理解力,而不是他们的背诵能力和写作能力,概念图是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法。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是否总体上把握了所讲的内容,以及各个学生单独的长处和短处。这个方法可以给教师一个清晰而且客观的图景,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状态,而不会因为在其它一些如语法正确程度、拼写能力和书法是否整洁等方面受到牵制。另外还能节省一大片的时间,而不会把它们浪费在阅读和批改大堆试卷上面!
14.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
概念是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概念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但是往往由于检查不及时等原因,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现在可以利用有关软件,根据概念图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了,这种方法学生十分愿意接受,首先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其次,不同学生的作品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两种方法:
教师制作出模版,学生按照模版完成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概念图作品
15.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可以单独举办综合课程,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者学科进行,如果将这种理念和网络教学联系起来,就产生了WebQuest。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WebQuest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概念图为指导手段,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非常受学生欢迎。概念图在其中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以外,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生涯中,都可以利用概念图表达自己的各种创意,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来。
第二篇:音乐学习兴趣的心育艺术之我见
近来许多教育杂志刊登了关于中小学音乐学习心理的文章,讨论研究了中小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及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的确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为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淡薄,甚至是排斥和厌恶?这难免会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我们也讨论了很多,思索了很多。
笔者在实施新课改实验区的江苏南通经过几年教学实践之后发现:教师对教学心理的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在当前学科整合的大环境下,将音乐与心理学科整合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
首先来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要达到怎样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何谓“兴趣”,“ 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心理学上将兴趣等因素归纳为非智力因素,而这个非智力因素在音乐学习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学习没有升学压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如果我们的学生充满兴趣的去学习音乐,那么他们必然会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必然能感受到音乐的美。曹理老师在她的书中提到:兴趣发展有三个水平,最初的属于有趣,随着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兴趣发展最高水平为志趣。这三个水平中,有趣仅仅是对音乐声响产生直接的兴趣,是不专一的兴趣,而发展为第二个阶段时,兴趣则会相对专一和趋于稳定,到第三个水平时,那就会对音乐学习充满有信心。成功的音乐教育应该是愉快的,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的教育,所以教师所需要的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将有趣发展为乐趣,最终成为志趣。
其次再来说说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及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音乐学习兴趣的必要性。笔者身处的学校是一个以心理教育为特色的模范初中,中央等多家媒体也曾报道其心理特色课程,给学习和掌握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与音乐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瑞士心理学家皮尔杰把儿童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而初中学生则是属于其中的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不同于前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是复杂的矛盾的个体,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情感变化不稳定;兴趣广泛,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感知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所以要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这将对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现在就目前来说,很多音乐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快乐,音乐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陶冶情操和提高人的素质,能消除疲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门令人愉悦的课程。但如果也还是让学生们感到乏味,那么音乐教育就会失去他本身存在的价值了。所以研究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培养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就势在必行了。
二
在分析了 “为什么”之后,就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谈谈“怎么办”了。首先要说的是我们所教学的内容,举音乐欣赏学习来说,当给学生放音乐时,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在一听音乐时就迅速喜欢它,因为不是每个作品都能使人“一件钟情”的,我们尚且如此,何况是十五六七岁的孩子们呢,如果他们的反应不是厌恶,那么这便是个好的兆头,应该把握好,再慢慢把他们的兴趣给激发出来。吴斌老师说过:“艺术歌曲要反复的听,音乐的兴趣在于熟悉,熟悉的东西才能产生感情,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音乐熟悉……”(《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3月)另外也不能一味的讲太专业太难的内容,超出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还要提的就是大多数这个年龄阶段都喜欢听的通俗或是流行音乐,也是许多音乐教师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要不要让这类音乐进课堂的问题。调查中,大约有90%以上的学生是喜欢这些音乐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通俗音乐的宣传力度大,例如许多的 vcd、电视甚至是网络都广泛传唱,另一方面是通俗音乐在创作上也是十分容易使人记住的,先不说旋律的朗朗上口,光是歌词就是感觉每首都在是为自己创作的,初中的学生把自己对外界世界的情感都寄托在这类歌曲上,因为他们对除了亲情和友情之外的另一类情感——爱情有了模糊的概念和好奇的心理,再加上歌星富有个性的演唱,精彩的表演就更加令人难以忘记了。既然如此,要让学生们对非流行音乐产生兴趣不妨也来效仿一下流行乐的传播方式,在我们的校园里利用中午时间或课余时间播放一些高雅的音乐
第三篇:浅谈微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微课教学
音乐课堂
教学效率 兴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以下几点:
一、微课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没有达到到预定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游戏规则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学生理解不透,这样教学效果估计就会很一般。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 这五个音符时,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 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这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这个时候如果穿插播放一个介绍音乐游戏的微课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享受了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问题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了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微课在节奏练习教学中的运用
借助微课,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他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单独练习,经过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节奏,但是还有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的状态,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从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微课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及兴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学生美好人生打基础而进行的大胆尝试乐器演奏的教学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音乐教学的面貌。乐器演奏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乐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最感苦恼的是教师示范很到位,由于班级学生多,看不清楚指法,手型,分个讲解慢,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就变成了对牛弹琴,而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型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演奏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课堂乐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用准确地演奏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总之,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鉴赏能力等方面的迅速提高。
音乐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受到音乐情感的熏陶,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
[1]《新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 [3] 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年
[4]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第四篇:音乐鉴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鉴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审美 聆听 兴趣 表现 无权威 想象力 学科整合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她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而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音乐鉴赏课则作为选修中的必修课走进大学的课堂,尽管如此,真正的艺术教育依旧离我们非常遥远。
一、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弊端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传统的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出现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音乐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上音乐鉴赏课”的尴尬局面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音乐鉴赏课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三、音乐鉴赏课教学方式
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老师必须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针对现有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老师可以大胆尝试着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一)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可以在音乐播完之后,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不要管答案是怎样的千奇百怪,牵强附会也好,断章取义也罢,只要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就是应该予以鼓励的。
(二)、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老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当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示或表演一些动作。可以充分调动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三)、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 维的探究过程。
《中国教育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四)灵活设计课堂内容安排,善于拓展延伸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小舞台
很多学生是比较喜欢唱歌的,那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呢?例如这次学了古典音乐,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古典音乐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曲子、相关赏析等,在下节课上给同学们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特色的歌曲,并模仿学唱,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一领众和等。演唱内容也很丰富:有外国民歌、流行歌曲、红歌等,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展示自己,学习知识。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演唱欲望,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小舞台,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并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五)、适时表现教师的音乐基本功,带动学生的即兴表演和即兴创作欲望
有些教学模块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的,好象戏曲篇和歌剧篇,在他们的心目中欣赏这些是老人家或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学生一进教室听到这些咚咚锵锵就反感,结果那节课大部分学生选择睡觉、玩手机、甚至聊天,老师自己也很没趣,可以用“失败”来形容。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尝试这样做:用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范唱范演的方式开始进入戏曲篇的学习,首先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进入内容也就会顺理成章,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模仿杨子荣的《智取威虎山》唱段中的唱念做打,在欣赏红歌时,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老师可以钢琴自弹唱导入,再介绍中国年轻钢琴家朗郎演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更不用说课堂效果。
(六)、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放松精神,减少拘束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变换学生座位,教师站到学生中去讲课。还可打破传统课堂学生站着回答教师问题的形式,使他们感到轻松,与教师产生默契,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七)、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制作音乐课件,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将视听相结合,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可以欣赏音乐,而且由于音乐与其它艺术及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又成了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知识的课,当然,音乐还是主要的。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九)、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尤其要注意作品的旋律性。有时还要选择些课本之外的作品,也可以结合课本要求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甚至还可以选用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音乐进行课堂教学。
一堂成功的音乐鉴赏课不仅会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与乐趣,也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在欣赏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能具有的合奏感。我想,从学生不喜欢音乐课上升到喜欢音乐课到渴望上音乐课,应该是一个音乐鉴赏课老师奋斗的目标。
第五篇: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运用论文
小学音乐是一门启蒙式、体验式为主的艺术课程,音乐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形象化和可视化,通过音画兼备、丰富直观的微视频,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课堂前后灵活运用。可以将音乐微课提前发在班级群或网络空间中,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帮助学生有效预习,进行翻转教学;或者在课堂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也可用于课后复习巩固。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基本是为了向学生呈现一定的教学重难点,聚焦某个小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音乐微课时长都在10分钟以内,而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也就在20分钟之间,加之微课是精心设计的视频,会引起学生的短时注意,引导学生跟着微课的主线进行,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能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教育质量得以提升。通过微课播放视频,让学生以视频中的教师或歌唱家演唱奏曲为示范,对自身演唱演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微课在小学音乐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1.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唱歌是小学音乐课中最常见的教学内容。音乐微课视频围绕其中的某个重难点,让学生聆听、感受、模仿、体验、互动。微课具有时间短、指导细的优势,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以《我爱北京天安门》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聆听与歌唱的学习方式学习歌曲,围绕这一任务我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我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我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2.在音乐鉴赏中的运用。音乐欣赏与感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主要是能让他们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对于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音乐教师通过微课让学生去欣赏和感悟,可以边听边看,仿佛身临其境,很容易走进音乐的世界里,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与鉴赏观念。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彼得与狼》一课时,为学生播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根据视频通俗易懂的解说和生动画面来辅助教学。在欣赏完后,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重新构建”,展开丰富的想象,主动进行审美再创造,把故事重新编排并表演,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有的模仿狼,有的模仿猎人,有的模仿彼特,有的模仿小鸟、猫、鸭子等等,每组学生都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与强烈的表现,把编排的故事栩栩如生地表演出来。3.在乐理教学中的运用。我利用微课的优势,把乐理知识制作成一堂内容精炼的微课。从听觉、视觉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乐理内容,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审美能力和相关音乐文化知识等。比如我教学《木瓜恰恰恰》,歌曲采用了大量的切分音,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切分音教学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就了解并学会演唱切分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4.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小学生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将直接影响小学生音乐知识的深入学习,微课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能力,通过视频指导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节奏知识,注重对小学生节奏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指导,借助直观的视频模式,降低节奏训练的难度,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大雨和小雨》时,我借助微视频内容,指导学生拍拍手、跺跺脚等,在动作演示的同时,聆听微视频中的歌唱效果,引导学生自主领会其中的特点。微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全方位展示动物的动作,使小学生跟随着视频摆动的过程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训练中的问题,实施专项训练活动,对各项内容进行逐一击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缩短节奏训练的时间,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节奏训练的乐趣。5.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乐器演奏教学能够最大化地扩大音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相对于唱歌课、欣赏课,它更适合一对
一、单独授课,微课视频可以实现这个教学愿望。我运用微课进行乐器的辅助教学,利用多角度的图片或视频逐帖快慢自如地展示乐器演奏的关键要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乐曲演奏要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口风琴吹奏微课中,有示范、有讲解、有图示,还有具体详细的演奏说明。录制我的示范时,放大我演奏的指法,使学生能清楚地看清我的演奏指法,掌握演奏的技巧,通过在家用设备上反复观看、练习,很快地学会了用口风琴演奏此歌。微课运用不仅能够弥补当前音乐教学的不足,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我有效性地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展开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培养,我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