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4教案五篇

时间:2019-05-12 18: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务会计4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务会计4教案》。

第一篇:财务会计4教案

《财务会计4》教案 第四章存货的核算

教学目的: 掌握存货入账价值、期末价值的确定;掌握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了解其他存货的基本核算方法。

重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存货的清查。

难点: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第一节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与特点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被消耗或经出售转换为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

(二)存货的特点

1、存货是实物资产。

2、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3、存货具有实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4、存货是为企业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

二、存货的范围与分类

(一)存货的范围

存货范围的确认应以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产权)为依据。存货范围确认的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财产权)。

(二)存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制造业存货: ①原材料。②委托加工物质。③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④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⑤库存商品。

2、按存放地点分类(1)库存存货。(2)在途存货。(3)委托加工存货。(4)委托代销存货。

3、按来源分类(1)外购存货。(2)自制存货。

(3)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第二节存货的计价

一、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1、购入存货的计价

制造业企业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作为实际成本。注意不包括仓储费用,仓储费用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自制存货的计价 自制存货以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成本作为实际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存货的计价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应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结存存货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实际成本,在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以其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单价,从而求得本期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三)个别计价法

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对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

(五)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六)售价金额核算法 采用这一方法时,平时对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从而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进价成本+本期购入商品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实际成本

三、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为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存货项目分别按品名规格设置明细账,逐笔或逐日记录存货的收入和发出的数量,并随时结算出结存存货的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计算期末结存数的基本公式是:

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购入-本期发出

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称为定期盘存制,它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来确定期末存货的账面结存数量,再乘以各项存货的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并据以采用倒挤的方式计算出本期耗用或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盘存方法。实地盘存制所依据的基本公式为:

期末存货成本=实际存货数量×单位成本

本期耗用(或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二)存货的期末计价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例】某企业从2004年开始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存货的计价。2004年年末存货的账面成本为600 000元,可变现净值为520 000元,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00元,有关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8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000 第三节 原材料的核算

一、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

(一)账户设置

1、“原材料”:资产类

2、“在途物资”:资产类

(二)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一般账务处理:

(1)付款和收料在同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先付货款,收料在后:

①先预付货款,发票、材料都没有收到。预付: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采购: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预付账款

补付货款: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②收到发票账单,并据以付款,但材料未到。采购: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入库: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3)收料在先,付款在后:

①发票已到账单已到,存款不足支付 采购: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

②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不便支付 月末仍未到达: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已交冲回: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三)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一般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生产直接耗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领用材料,车间一般耗用)销售费用(销售过程中耗用)管理费用(管理部门领用)其他业务成本(销售原材料)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加工发出材料)贷:原材料(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

(一)账户设置:

1、“原材料”:资产类

2、“材料采购”:资产类

3、“材料成本差异”: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

(二)会计处理:

1、购入材料采购成本的发生:

(1)采购:借:材料采购(实际采购价+运费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其他货币资金(2)入库: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

2、期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两种情况)

(1)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的金额)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3、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1)按计划成本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等 贷:原材料

(2)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作相反的分录。第四节其他存货的核算

一、包装物的核算

(一)包装物的核算范围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二)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收入包装物的核算

会计核算比照原材料的核算方法进行。

2、发出包装物的核算(1)生产过程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包装物

(2)销售过程中领用并随同产品出售

A、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相当于送给别人。领用:借:销售费用 贷:包装物

B、随同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相当于销售出去。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售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计划成本)贷:包装物

(3)出租包装物。

A、一次转销法:指企业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就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1、出租:借:其他业务成本(计划成本)贷:包装物

2、收押金: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3、收租金: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B、五五摊销法:指企业在第一次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先摊销其价值的一半,剩余的一半价值在报废时再摊销(如有残值应扣除)。

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一)低值易耗品的核算范围

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必需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物质设备和劳动资料,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

1、收入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其会计核算可比照原材料和包装物的核算方法进行。

2、发出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与包装物的核算原理基本相同)(1)一次转销法(2)五五摊销法

三、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范围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企业无法加工或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会计处理

1、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组成(1)加工耗用物资。

(2)支付的加工费及往返运输等。(3)支付的加工环节税金:

增值税:一般不计入成本,未取得增值税发票和小规模纳税人则计入加工成本。消费税:

A、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出售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借方。

B、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借方。

四、库存商品的核算

(一)库存商品的核算范围

库存商品指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但不包括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和已完成销售手续而购买单位在月末尚未提走的库存商品。

(二)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产成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X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第五节存货的清查

一、存货清查的概念

存货的清查是指企业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面数量进行核对,确定存货溢余或短缺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

二、存货清查的方法

存货清查主要采用实地盘点法,即通过点数、过磅等方法,确定存货实存数量。

三、存货清查的核算

存货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一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一)存货盘盈的核算 发现盘盈: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盘亏、毁损的核算 发现盘亏、毁损: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处理: 借: 管理费用(定额内损耗)现金(残料收入)

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净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第二篇:财务会计4

2009——2010学第二学期09春商财升学班(财经专业)

《财务会计》期末检测试题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

1、下列不能使用现金的业务是()。

A、发放工资B、预支出差人员差旅费

C、支付收购农副产品款D、支付购买材料价款2万元

2、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是()根据企业3~5天零星开支所需核定。

A、主管部门B、开户银行C、企业自己D、工商管理部门

3、下列不属于出纳人员工作范围的是()。

A、保管现金B、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C、进行现金日常清查D、登记现金总账

4、下列票据不能提取现金的是()。

A、转账支票B、银行汇票C、银行本票D、现金支票

5、支票的结算起点是()。

A、100元B、200元C、500元D、1000元

6、一般纳税人外购存货成本不包括()。

A、买价B、运杂费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D、增值税

7、同城异地均可使用的结算方式是()。

A、支票B、银行本票C、银行汇票D、商业汇票

8、在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情况下,企业发生坏账时应借记()。

A、管理费用B、坏账准备C、应收账款D、营业外支出

9、存货发生的非常损失经批准一般转入()。

A、管理费用B、其他业务支出C、其他应收款D、营业外支出

10、下列固定资产不应计提折旧的是()。

A、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B、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C、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二、业务题

(一)资料: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某月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1、以现金预支职工高明差旅费800元。

12、销售一批商品,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代购货方垫付运费300元,该交易附有现金折扣条件:2/10,n/30。

13、上述商品售出后第9天,收到购货方所付款项。

14、持有的一张面额23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但对方暂无力付款。

15、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用转帐支票结算。

16、购入乙材料一批,价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已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材料尚未到达企业。

17、上述购入的乙材料已到达企业并验收入库。

18、购入不需安装设备一台,价款30000元,增值税5100元,另支付运费200元。

19、期末根据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应计提坏账准备金2360元。

要求:为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二)资料: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丙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计划单价20元,购料差异随时结转,发料差异月末一次结转。某月初结存丙材料100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有贷方余额400元。按所注要求对丙材料相关业务进行处理。20、8日,购入丙材料1500千克,单价19.6元,增值税4998元,材料尚未到达,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分录)

21、2日,上述购入的丙材料已到达企业并验收入库。(入库并结转差异分录)

22、31日,26日购入并验收入库的500千克丙材料的发票账单仍未到达企业。(分录)

23、本月公发出丙材料2000千克,其中:1500千克用于生产A产品;200千克用于车间一般消耗;300千克管理部门耗用。(分录)

24、本月发出丙材料的成本差异。(计算)

25、A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计算)

26、结转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分录)

第2卷 《财务管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

1、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A、财务预测B、财务决策C、财务报告D、财务分析

2、每年年初发生的等额支出为()。

A、普通年金B、递延年金C、永续年金D、即付年金

3、资金需要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法律规定B、投资规模C、项目收益D、市场需求

4、下列不属于敏感项目的是()。

A、短期借款B、应收账款C、存货D、现金

5、下列不属于自有资金筹资方式的是()。

A、吸收直接投资B、发行股票C、发行债券D、企业留利

6、股票筹资的缺点是()。

A、不需归还B、资金成本高C、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D、能增强企业信誉

7、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是()。

A、商业信用B、发行债券C、发行股票D、银行借款

8、当市场利率大于债券票面利率时,债券要采用()。

A、面值发行B、溢价发行C、折价发行D、平价发行

9、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是()。

A、利息率B、利润率C、差额价值D、货币使用后增值额

10、已知(S/A,i,5)=5.9847,(S/A,i,6)=7.5233,(S/A,i,7)=9.2004, 则利率为i,6年期即付年金的终值系数是()。

A、5.9847B、6.9847C、8.2004D、9.2004

二、判断分析

11、企业最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12、企业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

三、计算分析

13、资料:某公司向银行存入现金5万元,拟在8年后用于更新设备,银行年利率为8%,每年复利一次,问8年后该公司可以从银行取出多少钱用于更新设备?(S/P,8%,8)=1.850914、资料:某企业预计全年需用现金2000万元,预计存货周转期为9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3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60天。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15、企业全年赊销总收入为600000元,信用条件为“n/30”,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为10%。计算企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16、资料:某公司现有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负债比率为40%,年利率8%,普通股100万股。现准备筹集新资金600万元以扩大生产规模,增资后预期息税前利润为500万元,所得税为25%。筹集新资金有两种方案:1.以每股10元的价格增发普通股60万股;2.以10%的年利率借入长期借款600万元。要求:⑴.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⑵.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⑶.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⑷.分析该公司应采用哪种筹资方案。

第三篇: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会议记录4

课 程 2013改 革 会 议 记 录

年12(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研会议记录

(四)与会人员: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

时 间:2013年12月18日 缺席人员:无

主要议题:《中级财务会计》岗位分工课程改革设计 会议记录:

2013年12月18日下午会计教研室主持召开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紧紧围绕“《中级财务会计》岗位分工课程改革设计”这一主题开展。

张学军老师提出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在专业课程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其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决定其专业水平和发展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本课程已经形成经典的框架体系,然而,统一划齐的课程结构并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并提出了建立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课程框架体系。教研室相关教师结合我院实际对《中级财务会计》岗位分工课程改革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为实现从学习者身份到会计从业人员身份的尽快切换,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建立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课程框架体系,增加案例的引入,形成真实的工作情景,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具体设想如下:

(一)课程框架的项目划分

以会计岗位分工替换报表项目作为课程的基本框架,从而形成任务导向的项目制课程体系

(二)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

各个项目下的具体内容必须仔细筹划,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创设真实的岗位情景,使学生获得实际操作机会。

(三)案例体系设置

让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企业的业务和整个核算系统,课程的案例资料应来自于同一个企业,而且各个业务之间互为关联

(四)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基本标准,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并充分利用企业、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企业实际案例,丰富凭证资源,确定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要教学路线,突出学生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最后,张学军老师结合会议议题提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建立以岗位分工的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目的在于缩小教学与就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提升其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篇:2012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与特征

一般来讲,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但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如对有限责任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履行结果的信息;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一个集团,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内部职工。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为直接的服务对象;同时会计信息也被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使用。二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和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三是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即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构成会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分为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个部分。这里应掌握各部分包括的具体会计原则的内容。

(一)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就某一会计事项的确认而言,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条基本确认标准:一是 必须符合某个会计要素的定义,比如,所发生的某一事项要作为资产确认,它首先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二是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是能够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的;三是相关性,即项目必须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关;四是可靠性,即通过确认纳入会计系统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可核实的。会计确认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其具体要求是: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已经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盈亏。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权责发生制”的对称。在会计核算中,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益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期末不须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其核算手续比较简单,但各期的收益、费用和利润或亏损的计算往往不能准确。我国工业企业一般不采用收付实现制。

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合,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谨慎性原则。其含义是,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企业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破产、死亡等原因,不能收回,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提前报废等情况,为了避免企业在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严重影响,必须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支出作出合理的预计。

(二)会计计量原则。会计计量是对已确认的会计事项以货币为单位加以计量。实务中通常将实际成本原则作为会计计量的原则,它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也称历史成本原则。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对于信息的使用者来说,首先会计信息应具备可理解性,其次会计信息还应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延伸和扩展,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其使用价值会大大提高。

四、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主要以四项基本假设为前提,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以及每一要素下的具体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由于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是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交换媒体,也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因此每个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控制,即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使用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合理的审批程序。

2、职务分离控制,即在内部分工基础上,不相容职务应予以明确的分离,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

3、凭证稽核控制,即对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审查与核对上,收付款人员与记账人员要分开。

4、货币资金定期盘点与核对控制,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物盘点与现金日记账核对;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核对(例:P25)。

二、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的管理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现金管理的五项措施:

(1)规定现金使用范围;

(2)制定库存现金限额与送存银行期限;

(3)不准坐支现金;

(4)不准携带现金到外地采购;

(5)其他规定,如实行“钱账分管”、不准“白条顶库”等。

微观上,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

现金的会计核算有两个重点:一是备用金的核算,二是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核销,具体按定额管理、一次报销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例:P17-18)。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应掌握清查时间、清查方法、清查内容及对清查结果的处理。(例:P18-19)。

三、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开设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这里还应掌握每个账户的用途及可存取的资金。

(2)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银行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这里应掌握上述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规定。

四、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

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存出投资款等。其核算主要与存货的购进相关,应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性质与范围。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且因赊销业务而产生。内容上,它是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包括货款(售价、增值税等)及代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不包括企业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等其他应收款,也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二)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应收账款的确认是在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给应收账款通常按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入账,附销售折扣销售商品时还需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由于买卖双方的成交价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价格为准,故对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产生实质影响的是现金折扣。这里应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用总价法、净价法如何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2、会计处理。重点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的会计处理:发生时按发票金额记账;收款时,对方如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付款,少收的金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超过折扣期应按原发票金额全额收取。(例:P35-36)。

(三)坏账的核算。首先应明确坏账的确认条件,其次熟悉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直接转销法下,坏账的核算包括确认坏账损失、收 回以前已注销的坏账两项内容。备抵法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还需要定期估计坏账损失,作为坏账准备处理。这里应理解直接转销法、备抵法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备抵法下各期连续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坏账的确认。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将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债务人破产,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进行清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

(2)债务人死亡,既无财产可供清偿,又无债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

(3)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确实不能收回的账款。

2、坏账核算。企业发生的坏账,在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指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例:P37)。

(2)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并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将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相应转销应收账款的方法。

采用备抵法时,首先应按期估计坏账。估计坏账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赊销百分比法。

①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4个要点:(P38-39)。②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应收账款的估计可变现净值。

③赊销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赊销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赊销百分比时,一般不需要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二、应收票据

在明确应收票据种类的基础上,熟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这里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票据、持有期内预提票据利息、票据到期等内容;二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上述内容的核算离不开相应的计算,如票据到期日、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及到期值、贴现息及贴现净额等,都应掌握。

(一)应收票据取得和票据到期的核算

1、应收票据的计价。有两种方法,一是现值法,指以应收票据到期值的现值作为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其面值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在票据持有期内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摊销并计入当期损益。二是面值法,指应收票据以其面值作为入账价值。

2、应收票据到期日的确定。应收票据的期限一般有两种表示,即按月表示和按日表示。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其月份的对应日(与出票日相同)为到期日;如:4月3日签发的期限为3个月的票据,其到期日为7月3日,如果是带息票据,其利息应按票面金额、票据期限(月数)和月利率计算。票据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日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算其中一天,即“算头不算尾”。如:4月3日签发期限为80天的票据,其到期日为 6月21 日(4月份28天、5月份31天、6月份21天),如果是带息票据,其利息应按票面金额、票据期限(天数)和日利率计算。

带息票据的票面利率一般都是以年利率即×%表示,如果要换成月利率则将年利率除以12,要换成日利率则将年利率除以360。

3、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的核算。(P42-44)。

4、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持有的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按票据的到期值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企业与贴现银行之间就票据权利所作的一种转让。其计算涉及贴现期、贴现利息和贴现净额的计算。

(1)贴现期的计算。贴现期是指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天数。贴现期的计算与票据到期日的计算方法一致,即按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所实际经历的天数计算,但票据贴现日和到期日这两天只算其中一天。

(2)贴现利息的计算。涉及带息和不带息两种票据。带息票据的到期值为票面金额与应计利息之和,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即为票据的面值。计算公式为: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率即贴现中所使用的利率。由于贴现率通常以年率(%)表示,而贴现期通常以日表示,因此在计算时须将以年率表示的贴现率除以360换算为日利率,或将以日表示的贴现期除以360换算为年。

(3)贴现净额的计算。贴现银行将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息后支付给企业的金额称为贴现净额。计算公式为: 贴现净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4)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应收票据贴现根据票据的风险是否转移分为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两种情况。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时,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票据到期银行无法收回票款时,无权向背书人追索。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时,无论是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企业均应按实际收到的贴现净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其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账户,贴现净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账户。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时,因背书而在法律上负有连带偿还责任,即当票据到期贴现银行收不到票款时,有权向申请贴现的企业追索,由企业承担债务责任。这种责任在会计上称为或有负债,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设立“应收票据贴现”账户进行核算。“应收票据贴现”账户是“应收票据”账户的备抵账户,发生贴现业务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票据到期贴现银行如数收回票款从而使企业解除或有负债责任,或因付款人无款支付而由企业承担付款责任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并同时转销“应收票据”账户。

另一种是不通过“应收票据贴现”账户核算。应收票据贴现时直接冲销“应收票据“账户,期末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说明企业因票据贴现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金额。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但会计账面上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贴现时所承担的连带付款责任。

5、进行债务重组时,收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核算。原则是: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的差额,作为当期营业外支出处理;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 的入账价值;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差额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的应收金额,债权人不作账务处理。

三、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接受劳务供应按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方的货款。预付货款的会计处理可结合存货的购进掌握。其重点是账户的设臵,有两种方法:预付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资产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相同;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核算。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负债与资产项目。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之外产生的短期债权,重点掌握其核算内容。即企业应设臵“其他应收款“账 户核算各种应收、暂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利息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各种其他应收款项的发生,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项的收回,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发生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该账户应按不同的债务人设臵明细账。

(三)待摊费用的核算。待摊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或本期和以后各期(不超过一年)负担的各种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仓库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等。发生预付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分期摊销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第四章 存货

存货的内容很多,主要掌握:

1、存货的性质及内容。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关键要看其目的和用途。存货是企业对外销售或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而持有的各种货物,具体内容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确定。存货范围的确认标准是企业对其是否有法定所有权。

2、存货的计价。存货的确认、计量直接影响企业期末资产价值及损益的确认与计算,故很重要。可从两个方面掌握:一是收入存货的计价。收入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的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尤其应注意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外购存货实际成本的差别,以及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方式取得存货的入账价 值;(实验手册P25-26)。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计价往往与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相关,故将两者一起考虑。教材对以历史成本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介绍了七种方法,应掌握分别用这七种方法如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金额、期末结存金额;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教P53-57)。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非历史成本基础的一种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谨慎性原则在存货计价中的运用,应掌握其具体操作(教P58)。

3、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两种,应掌握这两种方法下收入、发出存货的核算特点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收入存货主要掌握外购存货的核算,并按单货同到、单先到货后到、货先到单后到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发出存货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使用,故要将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对存货的收、发、存一律按计划成本核算,入库存货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单设相应的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期末通过分摊成本差异,将平时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存货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教材以原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尽管工业企业存货内容很多,其核算方法都可比照原材料进行。(教P59-70)

4、流通企业存货的核算。流通企业的存货绝大部分是转售的商品,批发、零售两类企业的经营性质及特点不同,决定了其商品的核算方法有差别。这里应重点掌握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会计处理。(教71-76)

5、其他存货的核算。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委托加工存货。掌握其实际成本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加工环节税金的处理;熟悉有关会计处理。(教P78-80)。

(2)包装物。会计上作为包装物核算的只有四种情况的包装物。这里除掌握包装物的核算范围外,还应熟悉包装物发出及摊销的会计处理。(教P80-83)。

(3)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同属企业的劳动资料,两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如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报废时有残值等。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低值易耗品属于价值较低或使用年限较短、易损易耗的工具、设备;价值补偿上,低值易耗品损耗的价值以摊销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中,摊销期限短,有的甚至是一次性地摊销;固定资产则相反。正因为如此,低值易耗品被视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核算和管理。这里应掌握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教P84-85)。

6、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重点掌握盘盈收益、盘亏或毁损损失的列支。(教P85-87)。应该指出,企业发生的各种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必须按规定处理完毕,也即“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第五章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内容不多,但核算难度较大。在明确投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

1、短期投资。一是会计算确定其购入成本。短期投资成本包括有价证券的买价及支付的交易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分期付息债券尚未到期的应计利息;购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的应计利息,一般计入短期投资成本,以简化核算。(教P90-91)。二是掌握购入、持有期内取得收益、出售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对持有期内收入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在购入有价证券时已作为应收款处理的,上述收款无疑应作为原应收款的减少处理,否则应冲减该种短期投资的账面成本。(教P92)。三是掌握期末计价方法,尤其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应理解这种方法的好处及其具体应用。(教P93-94)。

2、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说,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以债权人身份对外投资,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后,企业成了被投资方的股东(所有者)。两种投资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各异。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权益法两种,企业应视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不同从中选择使用。这里,应先理解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四种关系类型及其确认,(实验手册P43)。在此基础上,熟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包括适用范围、投资发生时及投资期内的账务处理、两种方法的差别比较。(教P98-102)。

3、长期债券投资。一是掌握债券投资成本的内容;二是分别按面值、溢价、折价购入债券时,掌握自购入到收回投资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按面值购入的核算非常简单,溢、折价购入的核算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溢、折价的分摊。首先应明确溢价、折价的性质:债券溢价是企业为了以后取得比较高的利息收入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债券折价是企业对以后各期少得利息收入的事先补偿,因此,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实际投资收益调整。在此基础上,掌握溢价或折价的摊销的直线法,(教P108)。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熟练债券持有期内预提利息、分摊溢价或折价的会计处理。

4、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因为期末市价的变化对长期投资影响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投资不存在风险。某些情况发生时,长期投资应计提减值准备。这里应掌握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及相关的账务处理。(P113-114)

第六章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核算涉及以下重点内容:

1、固定资产的确认。它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已在上面说明,这里应掌握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规定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资产,均应列为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2、固定资产的计价。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其计价标准通常有原始价值和净值,特殊情况下还使用重臵价值。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原价的具体构成,掌握重臵价值的使用范围。(教P118)。

3、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应设臵“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等账户。重点是外购及自行建造两种情况。外购包括需要安装、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这里要注意增值税、安装费的处理:计入固定资产原价。其他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可结合其他章节内容学习。(教P121-125)。

4、固定资产折旧。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掌握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范围及折旧费的列支。折旧的计算方法分直线法和快速法,因前者简单,故应将快速法作为重点掌握。折旧费应按固定资产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费用:工业企业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营业费用;经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期内由出租方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等。(教P126-131)。

5、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一是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包括出售清理、正常报废清理、提前报废清理三种情况,其核算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内容包括结转净值、反映清理过程中的收入(出售价款、残值变价收入、保险赔款等)、清理费用、出售不动产按规定交的营业税金、结转清理净损益。这里应熟悉上述清理业务的全部会计处理。二是盘亏固定资产的核算。(实验手册P63)。

6.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为了提供固定资产真实的价值信息,同时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有足够的资产来源,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采用折旧、计提减值损失两种方式。这里的重点,一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以后如何计提折旧,原则是按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减值准备余额)进行折旧。(教P140)。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的特征。一是没有实物形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标志;二是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三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四是有偿取得,只有花费了支出的无形资产,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2、无形资产的内容及计价。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计价应注意:一是非专利技术,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了稳健和简化核算,会计上一般将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全部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二是自创专利权,资本化的金额仅指申请专利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基于谨慎性原则,专利研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过去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可能没有花费任何代价,故未入账。如果企业拥有未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现在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取得土地使用权花费了支出,则应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这有两种情况,请看教材P146。四是商誉,它有与企业整体相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 18 各种资产分开出售;商誉可以自创,也可以外购,只有外购的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2、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应理解它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其摊销采用直线法,这里的关键是掌握摊销期限。无形资产各期摊销的金额计入管理费用。(教P150)。

4、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包括转让使用权(即出租)、转让所有权(即出售),出租无形资产的收入,应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益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处理。

5、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作为无形资产的原有技术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会计上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该种无形资产计提减值损失。这里的重点,一是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教P152)。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以后如何摊销其价值,原则是按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摊余价值 -减值准备余额)进行折旧。

6、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都是企业已经开支、会计上需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以后的受益期内分摊的费用,因分摊期限不同,待摊费用作为流动资产核算,长期待摊费用则列作长期资产。这里,一应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性质、内容及会计处理;二要掌握开办费的内容及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时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归集,在企业开始营业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章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的内容很多,其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前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是同一项业务的两个不同方面,可结合前面的要求学习。

1、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一是掌握工资总额的内容,明确工资结算单中金额哪些属于工资总额,哪些不是;二是掌握工资费用的列支:按职工的工作岗位分别计入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三是熟悉工资的会计处理。(教P166-168)。应付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门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福利支出。其提取的会计处理与工资的核算基本相同,使用时注意审批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教P169)。

2、应交增值税与应交营业税。主要掌握税金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其中,增值税是一个大的流转税,涉及的纳税人很多,应分别掌握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及会计核算特点,熟悉其会计处理。(教P170-180)。

3、短期借款的核算。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取得借款,二是结算利息,三是归还借款。第二个方面结算利息是重点。在其核算上应注意三点:

(1)利息的支付时间,(2)利息的入账时间,(3)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教P181)

4、预收账款。重点是账户设臵,有两种方法:预收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负债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负债类账户相同;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核算。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 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资产与负债项目。

5、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两种均由或有事项产生,但或有负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属于潜在义务,其潜在性主要是指负债结果的不确定性,该种负债最终能否发生,取决于事实未来的发展,如未决诉讼;一种属于现时义务,但承担偿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或现时义务的金额很难预计。预计负债属于现时义务,且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具体请看教材。对预计负债,会计上应专设“预计负债”账户进行核算;至于或有负债,会计上主要是如何进行披露。(教P187)。5、债务重组。这是指债权人按照与其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其意义主要在于给债务人重整旗鼓的机会,避免破产清算;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一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主要有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三是债务转为资本。这实质上是增加债务人资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四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五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至于会计处理,应以债务人作为重点。不管何种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发生的损失,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处理;收益则确认为资本公积。

第九章 长期负债 1.长期借款费用的核算。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借入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内容包括借款利息、应付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费用化”,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二是“资本化”,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借款费用的具体会计准则均规定,因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之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则应“费用化”。其他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一律“费用化”处理。这里应掌握我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条件及金额的计算;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除辅助费用按实际发生数确定外,利息等应严格与资产支出挂钩,根据资产累计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及资本化率计算确定,(教P198-199),熟练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一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不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属于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属于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增加财务费用)。

2.长期借款。重点是利息的核算,包括利息的计算,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同本金一起在“长期借款”账户中核算。利息是长期借款费用的主要内容,一是利息的计算。分单利、复利两种,单利只就未偿付的本金计算利息,复利按未偿付的本息之和计算利息。我国会 计实务中,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一般用单利计算。若从境外取得长期外币借款,需用复利计算利息。二是利息的列支原则。利息是长期借款费用的主要内容,其列支方法涉及借款费用的处理,按长期借款费用的方法进行处理。三是利息的入账时间。对应计入购建资产成本的利息,一般在会计中期、年末和资产交付使用时计提入账;如果年内分期支付利息,也可按付息期进行账务处理。除此之外的借款利息,应按月预提,计入当期损益。四是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长期借款利息同本金一起支付的,应付利息通过“长期借款”账户核算;长期借款利息分次支付的,应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账户核算。

3、应付债券。理解它与股票、与长期借款的区别,(教P202-203),熟悉公司债券发行至偿还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

(1)公司债券的发行。公司债券的实际发行价高于面值的称溢价发行债券;实际发行价低于面值的称折价发行债券;实际发行价等于面值的称平价发行债券。债券实际发行价的计算公式:债券的实际发行价=到期偿还面值的现值+各期应付利息的现值

(2)公司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公司债券溢价是债券的实际发行价高于面值的差额,性质上是发行企业对未来多付利息的一种事前补偿。公司债券折价是债券的实际发行价低于面值的差额,性质上是发行企业对债券投资者未来少收利息的一种事前补偿。债券溢价、折价的性质决定了应将它们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实际利息费用的调整。各期应付债券利息和各期实际利息费用的计算公式:各期应付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各期实际利息费用= 各期应付利息-当期分摊的溢价或=各期应付利息+当期分摊的折价 同债券投资一样,应付债券溢价、折价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重点掌握采用直线法分摊溢、折价的核算,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具体做法已经在第五章讲过,不再重复。

(3)公司债券的偿还。分为到期直接偿还和提前偿还两种情况。到期一次还本的,不管债券当初以何种价格发行,存续期内债券溢价、折价已分摊完毕,债券到期按面值清偿。提前偿付的,一方面应将未摊销的债券溢价、折价同面值一起注销;另一方面,将偿付金额与债券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提前偿付债券损益。至于应付债券利息,既可分期支付,也可到期同本金一起支付。分期支付债券利息时,债券到期偿付的仅是最后一期的利息;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到期偿付的是该债券自发行起至期满止的全部利息。

①平价发行债券时: 发行债券: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存续期内资本化的债券利息: 借: 在建工程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存续期内费用化的债券利息: 借: 财务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偿付本息: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②溢价发行债券时:

溢价发行债券: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存续期内预提债券利息(同时分摊溢价金额):

借: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偿付本息: 借: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③折价发行债券时:

折价发行债券:借: 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存续期内预提债券利息并分摊折价:

借: 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偿付本息: 借: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4、长期应付款的核算。重点掌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租赁分为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两种。经营租赁一般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临时需要而租入固定资产,核算上,承租企业主要涉及租金的支付,所付租金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按照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应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孰低的金额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1、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特点。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拥有权。与负债相比,它有五个特点:

(1)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额。

(2)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3)臵后于债权人权益。

(4)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5)具有比债权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2、不同企业组织形式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其特征。(实验手册P100)

3、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熟悉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政策性很强,不仅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尤其是公司法的规定,而且涉及企业的筹资、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所有者权益会计核 算的前提是熟悉上述有关规定。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涉及企业当年净利润的分配,应结合第十一章的内容学习。

(1)投入资本的核算。

①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投入资本通过“实收资本”账户进行核算。这里要掌握投资的入账价值。有三种情况,一是收到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二是收到投资者投入的非现金资产,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三是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伙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合同有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因汇率不同产生的折合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收到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公司

资本公积

②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的核算。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通过“股本”账户进行核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股票发行的核算。公司发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 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这里要注意股票发行费用的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股票印制成本等,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溢价发行的,从溢价中抵销;无溢价的,或溢价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按确定的人民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按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溢价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普通股

股本—优先股 资本公积

二是可转换债券转为股本的核算。会计处理上,在注销债券全部账面价值(包括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应计利息、债券折价)的同时,按股票面值登记“股本”账户,两者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A.溢价债券转化为普通股票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股本—普通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B.折价债券转化为普通股股票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股本—普通股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三是股本减少的核算。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时,按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股票收购价超过股本的部分,依次减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收购价小于股本的部分,增加资本公积。

A.收购价大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借: 股本—普通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贷:银行存款

B.收购价小于股票面值或核定的股份额的会计处理:

借: 股本—普通股

贷: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

(2)资本公积的核算。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补充流动资金和其他资本公积。企业可以按规定将资本公积转赠股本(资本),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不能转作股本(资本)。应待处臵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投资时,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后,才能转为股本(资本)。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①资本溢价: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公司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②股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普通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③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外商投资

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④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借: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⑤接受现金捐赠: 借:银行存款

贷: 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⑥股权投资准备: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⑦拨款转入: 借: 专项应付款

贷: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可作一般了解。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的发生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的发生则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可见,收入、费用的核算与前述资产、负债的核算紧密联系,应结合前面有关章节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1)营业收入确认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生营业收入的交易已经完成,且伴随营业收入而来的新增资产已经取得或原有债务已经消失。二是营业收入可以计量。这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成立,营业收入才能确认。(2)营业收入确认的具体条件。第一是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这是个重点,它要求四项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即: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

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商品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是企业在提供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具体条件,有3点,即①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③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3)企业提供本企业的资产给他人使用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具体条件,有2点,即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②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营业费用的确认。确认费用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二是费用的归属期。具体来讲,确认费用的标准有以下3种,即①按其与收入的联系直接确认;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费用;③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

2.合理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范围及其具体内容。相应地,合理确认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三项期间费用的范围及内容。这是正确进行收入、费用核算的前提。(1)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有2种情况,一是现销与赊销(教P259-260)。二是分期收款销售(教P261)。(2)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教P262)。(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臵固定资产净收益、处臵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企业的营业外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发生时通过“营业外收入”账户核算。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臵固定资产净损失、处臵无形

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的营业外支出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发生时通过“营业外支出”账户核算。(4)营业费用的核算(教P263)。(5)管理费用的核算(教P264)。(6)财务费用的核算(教P265)。

3.掌握利润总额的构成。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会计算各层次的利润指标。利润总额减所得税就是企业的净利润(教P256)。

4.所得税的核算。所得税是指企业取得利润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向国家交纳的税金。这是一个难点,首先应会计算纳税所得额。由于会计核算的收支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收支不尽一致,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以税法为依据,需要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纳税所得额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额,包括永久性差额、时间性差额两种。这里应理解两种差额,掌握其主要内容,并根据会计利润、永久性差额或时间性差额计算纳税所得额。会计税前利润与纳税所得额(教P265-268)。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税前利润-弥补以前亏损+或-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其次,熟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就是企业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是否全部作为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处理?核算方法有两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前者核算简单,后者重点掌握递延法(教P269-271)。

5.税后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税后利润一般通过“本年利润”账户进行核算。税后利润的核算可以分为账结法和表结法两种方式(教P277-278)。

6、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净利润(包括本年的净利润和以前年底积累的未分配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投资人的决议,对各方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掌握净利润的分配顺序(教 P279)。

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弥补以前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为了反映利润分配的数额,应设臵“利润分配”账户,并设臵“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盈余公积补亏”等二级账户。“利润分配”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的抵减账户。“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是:

①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②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7.熟悉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的结转,最终计算出企业当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了反映本年税后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情况,还需在“利润分配”账户下设臵“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进行核算。年末,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4 并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其他二级账户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账务处理是:

①年终结转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②年终结转全年盈余公积补亏额: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年终结转全年已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年终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二级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以外,其他二级账户也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弥补亏损。

第十二章 会计调整

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应理解会计政策的含义及内容,即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政策、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借款费用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短期投资计价等10种典型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和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一是法律和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二是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会计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如果因本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与以前比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或对初次发生的和不重要的交易和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3、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包括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前者比较复杂,它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以并调整,只是毋需重编以前的会计报表。未来适用法比较简单,它无需进行追溯调整法下的上述处理,本期只需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4、会计估计。理解会计估计的含义及内容,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和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通常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存货毁损、固定资产耐用年限和净残值、无形资产受益期限、递延资产摊销期限等。会计估计变更就是这种判断的改变。

5、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

6、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理解发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掌握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发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有9点,即采用法律法规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会计确认错误、会计估计错误、会计核算中计算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

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的交易、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分为3种,即①发现当今相关的会计差错,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②发现以前期间非重大的会计差错,要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③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要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即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教P298-299)。

第十三章 财务会计报表

在理解会计报表种类及编制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三张主表的编制方法。

1、资产负债表。其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学”课中阐述,这里应先掌握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就“期末数” 栏金额而言,各项目金额一是直接根据相应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二是对有关账户余额分析、调整和重新计算后填列。这里应注意第二种填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填列的项目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债权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应付账、预收账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其次,理解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教P309)。

2、利润表。该表的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学”课中阐述,这里的重点,一是理解利润表编制的两种观点:本期损益观、损益满计观(教P305);二是掌握我国现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其中,“本

月数”栏主要项目金额根据相应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净发生额填列,各层次的利润指标根据表内项目的关系计算填列。“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期止的累计发生额,按月编制利润表时,该栏各项目金额等于本月利润表“本月数”栏金额与上月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栏金额之和;平时采用表结法的企业,“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的金额就是相应损益类账户的本期期末余额。

3、现金流量表。一是掌握该表的结构。我国的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其中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不同,该表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格式。二是掌握该表的编制方法,尤其是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年报,各项目金额无直接的资料来源,必须根据有关账户记录分析填列。正确编制该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各项目的含义,实务中企业一般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编制抵消分录。三是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教P320)。

第五篇:高级财务会计教案

高级财务会计教案

课程性质: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专科)《中级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它与会计学专业(专科)的《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与《高级财务会计》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是最需要清晰界定的是专科阶段的《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以四个基本假设为前提,围绕财务会计报告,以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进行阐述;而《高级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就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的、特殊的会计问题进行阐述,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

课程的基本内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外币会计(第1章),所得税会计(第二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第三章),租赁会计(第四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五章),企业合并(第六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七章——第八章)、通货膨胀会计(第九,十,十一章)、清算会计(第十二章)。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具体内容:

导论

导论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介绍。通过导论的教学,应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一)教学内容

1.高级财务会计的概念。

2.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3.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研究意义和内容构成。

2.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

第一章 外币会计

(一)教学内容

1.外币交易和外外汇汇率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2.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

3.外币交易会计的记帐方法。

4.外币报表核算的意义及核算方法。

5.我国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外币交易、外汇汇率、外币报表核算的相关概念及外币报表的核算意义。

2.理解单项交易观和二项交易观。

3.掌握外币交易会计的记帐方法。

4.掌握外币报表核算的四种方法。

5.掌握我国外币报表核算原则。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一)教学内容

1.所得税会计概述。

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4.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意义。

2.理解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3.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方法。

4.掌握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一)教学内容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及规范。

2.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披露。

3.上市公司上市后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及规范。

2.掌握上市过程中和上市后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形式披露内容和要求。第四章 租赁会计

(一)教学内容

1.租赁的特点、分类。

2.出租人、承租人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3.出租人、承租人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4.其他租赁形式的会计处理。

5.租赁会计信息揭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租赁的特点、分类及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一般程序及会计揭示形式。

2.理解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和其他租赁形式会计核算原则。

3.掌握出租人和承租人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原则并进行帐务处理。

第五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一)教学内容

1.金融工具的概念、分类。

2.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揭示的一般原理。

3.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期权合同及互换交易的特点及会计确认和计量。

4.远期合同的会计核算(包括投资、套期保值和投机)。

5.金融期货合同的会计核算。

6.期权合同的会计核算。

7.互换交易的会计核算。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金融工具的概念、分类及运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期货合同和互换交易的特点。

2.理解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揭示的一般原理。

3.理解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期权合同和互换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方法。

4.掌握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期权合同,互换交易的会计核算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进行有关的帐务处理。

(一)教学内容

1.期货交易的一般问题(性质、特点、目的、种类、规则、制度及相关概念等)。

2.企业商品期货的会计核算,包括套期保值会计和投机获利会计。

3.经纪公司商品期货的会计核算。

4.交易所商品期货的会计核算。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期货交易的特点、目的和种类。

2.理解企业商品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及交易所商品期货会计核算特点。

3.掌握企业商品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和交易所商品期货的会计核算原则并运用相关原则进行帐务处理。第六章 企业合并会计

企业合并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经济学中特别是微观经济理论中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企业涉及的合约交易通过市场协调的成本大于企业内协调的成本时,旨在使交易内在化的合并行为就会产生。

(一)教学内容

1.企业合并的动机形式和程序。

2.购买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合并的动机、形式和程序。

2.理解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特点。

3.掌握并应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原理。第七章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企业合并日的账务处理

(一)教学内容

1.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2.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编制动机、编制条件、合并理论和合并范围。

3.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基础。

4.购买法下股权取得日拥有子公司全部股权的合并。

5.购买法下股权取得日拥有子公司部分股权的合并。

6.权益结合法下股权取得日拥有公司全部股权的合并。

7.权益结合法下股权取得日拥有公司部分股权的合并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编制动机、编制条件、种类和编制基础。

2.理解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和合并范围。

3.掌握购买法下股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编制。

4.掌握权益结合法下股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第八章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一购并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

(一)教学内容

1.股权取得日后首期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2.股权取得日后连续各期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股权取得日后,首期和连续各期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集团公司内部交易事项的处理

(一)教学内容

1.内部交易事项的类型划分及处理原则。

2.集团公司内部存货交易(含当期内部存货交易和以后各期内部存货交易)。

3.集团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4.集团公司内部无形资产交易。

5.集团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租赁。

6.集团公司内部债券。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内部交易事项的类型。

2.掌握各类内部交易事项的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第九章 通货膨胀会计---通货膨胀会计概述

(一)教学内容

1.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

2.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

3.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通货膨胀会计意义。

2.理解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

第十章 通货膨胀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教学内容

1.物价变动的形式及对会计的影响。

2.资本保全理论与物价变动的关系。

3.物价变动会计的主要模式。

4.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及程序和方法。

5.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及程序和方法。

6.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程序和方法。

7.物价变动会计主要模式的评价。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物价变动的基本形式、物价变动会计的主要模式及评价。

2.理解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资本保全理论与物价变动会计的关系、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

3.掌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会计---现时成本会计

(一)教学内容

1.现时成本会计的特征和作用。

2.现时成本会计程序。

3.现时成本会计的记帐方法。

4.现时成本会计评价。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现时成本会计核算意义。

2.理解现时成本会计程序。

3.掌握现时成本会计的记帐方法。

第十二章 清算会计

(一)教学内容

1.重组的特点、条件、法律要求和基本程序。

2.重组的会计核算。

3.重组会计的信息揭示。

4.破产及破产的基本程序。

5.破产清算会计的特点、核算内容及账户设置。

6.破产清算会计的会计处理及破产清算的会计报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重组的特点、条件、基本程序方法与要求。

2.了解破产及其基本程序。

3.理解破产清算会计的基本理论。

4.掌握重组的会计处理。

5.掌握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6.掌握重组和破产会计信息的揭示方式。

下载财务会计4教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务会计4教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财务会计考试知识题库4(范文大全)

    银行财务会计考试知识题库4 1、办理单位定期存款,可选择的期限包括(ABC)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2、单位保证金存款是本行办理(ABCD)等业务时收到的客户存入的保证金A.承兑......

    企业财务会计预备党员季度总结4

    敬爱的党组织: 转眼间我成为预备党员已经有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处在这样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阶段中,思想上我继续深入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党的理论知识,定期身边......

    教案4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鱼我所欲也》是战国中期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作品。作者离我们......

    教案4

    追求灿烂生命、远离毒品侵害 ——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近年来我国演艺界涉毒事件,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能力目标:明确毒品对任何人都有危害,从而自觉远离......

    教案4

    《绿色食品流通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1.熟悉纸箱、纸盒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瓦楞纸箱的包装特性及常用范围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重点:瓦楞纸箱的包装特性和常用范围,纸盒的特点和......

    财务会计教案流动负债

    新课导入:流动负债 第一节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一、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应付账款入账时间的确定,应以所购买物资的所有权转移,或......

    财务会计教案:第四章 存货!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概述 教学内容: 1、存货的确认。 2、存货的分类。 3、存货盘存制度。 4、存货的计量。 5、存货日常核算方法 教学目标: 1、明确存货包括的基本内容和......

    财务会计

    单选题 第1题 (1.0) 分 企业对已出售的商品因质量原因等进行修理而发生的费用应计入( B)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其他业务成本第2题 (1.0) 分 下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