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假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23《假如》教学设计
课程来源:
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第1次印刷 内容来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主 题:真情关爱 课 时:2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查淑琴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左右,其中350个左右会写。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能正确、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诵读浅近的古诗和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真情关爱”为专题。《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 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3、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 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 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准确认读“缩 康”等个生字,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字形,联系生活,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识记9个生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找关键笔画、教师范写等方法能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哭、操”等8个生字,能够把字书写的匀称、大方、美观。
3、通过自读、小组互读、小组展示读等朗读形式,读准课文中句子的字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评价设计
1、认读、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品读词句。
3、交流对课文感悟。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活动一:
1、出示课题:假如。
2、看到“假如”二字,大家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自己最想做的事 活动二: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看看诗中的小孩子最想做什么? 环节二:(达成目标一)
问题一:自由读诗,了解诗歌讲什么
问题二:通过读诗,你知道课文中的孩子最希望有什么吗? 诗中的孩子想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环节三:学习生字
活动一:根据拼音自由读生字。
活动二: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达成目标一)活动三:讲讲认字的方法。(评价目标一)
良:“良”字“很”字去掉“双人旁”,上面加一点。缩:左边绞丝,右上边“宝盖”下面一个“佰”字。遥:摇手的“摇”去掉“提手旁”换成“走之旁”。寻:“雪”字去“雨”,下面加个“寸”。泣:“站”字去“占”,左边换个“三点水”。健:“健”字“单人旁”+“建”。(可以组词识记法)
操:左边“提手旁”,右边上“品”下“木”。活动四:组词熟悉。(评价目标一)
活动五:出示具体的句子认读。(要求读正确)
通过教学生识字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知道哪些词语。
环节四:书写生字(达成目标二)活动一:生字组词。活动二:
1、书空,观察本课要写的八个字,指导书写。
2、易错的:哭、食、体,教师要加以指导。(评价目标二)
3、学生书写。
五、自由朗读课文
利用所学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争取能够读得流利。(评价目标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品读中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2、学生借助文本能够模仿课文进行说话练习,并形成帮助别人的想法。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课堂作业本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1)拼一拼,男、女生轮流拼读,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找到准确的词语。(2)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3)展示,校对(4)齐读词语
活动二:善良的小女孩要用马良的神笔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她还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这是为什么呢?快读一读第二小节吧。环节二:学习1、2、3小节
(一)给小鸟画谷粒
活动一:自由读第2小节,边读边画,你读懂了什么。(达成目标一)活动二:学生交流:(评价目标一)
1、小鸟很饿——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等待什么?——等鸟妈妈带吃的回来 等了多久?——很长时间 “苦苦”“遥远”
等的结果怎么样?——很饿,连哭都都没力气了 “哭泣”
2、鸟妈妈很辛苦——遥远 活动三:结合课文练习说话:
如果有足够的食物,鸟妈妈就再也不用——
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小鸟就再也不会呆在家里,苦苦—— 活动四:师生合作读第2小节: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
活动五:看,小鸟们在快乐地飞翔!你觉得怎么样?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来读一读吧!男女生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环节三:给西西画好腿
活动一:小男孩西西却高兴不起来。(点击图片)
因为一场意外,西西失去了一双好腿,他不能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玩耍,只能坐在轮椅上。出示句式:
没有一双好腿,西西不能在操场上奔跑,只能()。没有一双好腿,西西不能在草地上游戏,只能()。没有一双好腿,西西不能(),只能()。想一想,没有一双好腿,西西的生活里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活动二:书上的第三小节就写了这样的西西,拿起书读一读,找一找哪个词语可以概括西西的这种生活。
活动三:西西真不幸啊!这样的西西只能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他这么静静地坐着,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环节四:如果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怎么帮助西西?(我要给他画一双好腿。)是啊,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就有了健康,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活动一:你们想的和小女孩一样!出示第3小节
1、谁来帮助西西?指名读
2、师生合作读
活动
二、西西是不幸的,他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人关心他。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可以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在„„
活动三:让我们把最真诚的嘱咐送给西西吧!齐读第三小节。环节五:回顾1——3小节
小女孩真有爱心啊!让我们和她一起努力去帮助小树、小鸟和西西吧!拿起书来,轻轻地读一读1——3小节。(达成目标二)环节五:拓展升华
活动一:看板书小结:小女孩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她要给小树画„„她懂得去关爱大自然,关爱环境,关爱他人。(评价目标二)活动二:那她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怎么知道?
出示第4小节,省略号告诉我们小女孩的愿望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来替她说出来吧!(板书省略号)
活动三:这里就有几封求助信!看!大熊猫说:我找不到竹子吃了,我好饿啊!老虎说:森林被破坏了,我无家可归了。
地球妈妈哭了,说:人类乱砍树木,还放出浓浓的黑烟,我快受不了了。快用神笔帮他们解决困难吧!(达成目标二)学生发表想法。(评价目标二)活动四:把你们说的合起来就能成一首小诗了!看——出示心愿卡,把学生说的打出来。一起读一读吧!
活动五:世界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善良的你们一定会献出爱心的!拿起手里的笔写一写吧!你还想帮助谁呢?播放音乐、图片,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下来。
活动六: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
小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板书设计:
23假如
太阳 谷粒 人
关爱他人
关爱环境
杨丽娟:《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王丹:组长说情感和朗读指导。我想就指导认字说一说。
1、语境认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如,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拉-泣、摇-遥、澡-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寸-寻、良-食、建-健)。
党丽娟:我想接着王丹说指导写字。组词运用。粮食、缩小、遥远、善良。迁移识字。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段新的文字,让学生从中找出刚刚学过的生字。说话应用。将本课所学的生字自编一段话,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生字。书写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八个字,先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和不容易写好的字,在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写字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有:“哭(少点)、食(最后一点写成捺)、体(少横)”。记忆易错字,可以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如,“一只小狗两张嘴(哭)”。比较难写好的字是“操、场”。“操”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写好,而写好右边的关键是把上面品字写好。写“品”时,三个口要小而扁,要给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场”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的横折折钩写好:横宜短;第二折要与横平行;第三折要向里收。
赵志燕:我说说朗读吧!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程序:范读:正字正音,让学生体会课文感情基调。自由读:熟悉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读出适当的语气。诗歌的朗读讲究节奏、韵律的变化,随着情感的变化起伏,朗读的语气、语速、轻重、缓急都要有所不同。指导朗读要注意的是,重在感悟,不要过分强调声音形式和技巧。
郭玲丽:我认为这首诗的朗读有两个难点:一是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朗读时却不能一样,应该有一定的变化。二是各段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朗读时应该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突破难点的方法,最好是通过老师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四次,可以按下面的提示指导朗读。读第一次时,起音舒缓一些,停顿长一点,造成一定的悬念。读第二次时,语速加快,形成一种关注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
读第三次时,重读“马良的神笔”。强调“马良的神笔”,意思是下面讲的事更重要。
读第四次时,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
(2)“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
闫亚丽:读这些语句时,感情也不一样。第一个是兴奋,第二个是喜悦,第三个是沉重。课文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或写一段诗歌,还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自己想象的内容。
查淑琴:听了大家说的,我受益匪浅。一篇讲读课文贯穿了听、说、读、写记方面的训练。听君一席话,省得我再研读教材了。
第二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 【标准相关陈述】
1.基于课程标准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观点,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我强调学生多读,充分理解课文。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就知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提高,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就入情入境,有了全身心的收获。而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其方法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表达自己。如果用教学生唱歌为例来说明的话,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唱一首歌,更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唱歌。学会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同理,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就会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那么,习作这一语文的综合性难题也不攻自破了。
2.基于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充满人文气息的童话式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极其准确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我们从字里行间1 感受到洋溢着的生活气息。3.基于学生实际
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已经有了近六年的学习经验,具备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这篇文章语言幽默,字面意思好理解,学生能够通过上课教师授课课件的展示、课外搜集资料、运用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理解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学习准备】
教师: 1.课文范读视频 2.制作PPT课件 学生:
1.提前熟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搜集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课时预设】
2课时 【评价方案】
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堂随机观察两种途径。
目标1:检测学生搜集的有关昆虫的资料,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目标2: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目标3:检测学生理解课文情况以及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学会判断文中的描写属于哪一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在那种情况下适合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目标4:关注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目标中的比较高的要求。通过本课讲解使学生学生能够理解文中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物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学习活动方案】
《草虫的村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5 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小练笔)【评价检测】
随堂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一次奇异的游历 游侠归来 和谐相处 音乐演奏会 勤劳的工作
欢跃 融洽
灵性才智责任快乐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物
第三篇: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课文教学。
【标准相关陈述】
1、基于课程标准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基于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即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行文的。
3、基于学生实际
本课时一篇写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感悟文本,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距学生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也缺乏了解,所以,课前应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詹天佑,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人物的言行等关键性词、句子或语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才能。
4、通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困难以及詹天佑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习准备】
1、学生收集时代背景资料和有关詹天佑的知识。
2、教学课件 【课时预设】
2课时 【评价方案】
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堂随机检测两种途径。课前预习检测主要采用口头表达由学生口述所搜集的材料。
目标1、2: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扫清课文中出现的字音障碍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课堂上通过个人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字词和课文的形式对学生生字词读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评价,通过第二课时上课前的词语听写对学生生字词写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评价。
目标3:关注的是“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堂中学生阅读后的展示汇报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及时点拨、评价,检测评价目标3的达成。
目标4:关注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教学中主要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写话练习检测评级目标的达成情况。【学习活动方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很多爱国人士,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中国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谁能结合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詹天佑。
2、同学们的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自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按提示轻声读课文。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检查学生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然后教师质疑: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2)学生回答交流。(3)学生根据提示描红生字。
(4)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全体学生齐读。教师质疑: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你认为书写最易出错的词语是哪一个?(5)学生回答交流,并书写练习。
3、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1)学生自由读书。(2)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小组成员互相检查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曲线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这件 事?
3、同桌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他们最后提出的“条件”是真的希望清政府用本国工程师来修筑铁路吗?
(2)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之后,帝国主义者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会怎样议论?(3)这两个自然段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班内汇报展示。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词语听写
二、课文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要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这节课,我们就登上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去体味一下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国
1、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2、学生默读课文后班内交流。
3、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詹天佑?是从哪些词句读到的?在课文上做好批注。(2)学生交流读书体会,预设如下:
A.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应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B.“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C.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抓住环境描写的词语理解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过渡: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知道,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研读课文,感悟杰出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完成下列填空。(课件出示)(1)居庸关的特点是(),开凿方法是()。我能画出开凿示意图:
(2)八达岭的特点是(),采用的开凿方法是()。我能画出开凿示意图:
(3)火车经过青龙桥遇到的困难(),詹天佑设计了(),解决了这个难题,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火车可用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
2、新闻发布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铁路竣工了,准备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你正好是詹天佑的助手,你怎么向大家来介绍这些开凿方法呢?(注意说出开凿方法的原理及优点)
五、总结延伸,想象写话
1、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般的事实,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请想象一下当时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什么表现?
2、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六、再读文本,深化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
七、课外拓展
下面是一些爱国志士的名言,你能背下来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 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板书设计:
詹天佑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设计“人”字形线路
第四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题 目】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太阳》 【课 型】新授
【单元主题】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设 计 者】王治平/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2、教材分析:《认识太阳》是大象版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第一课,经过“提出问题、观察测量、表达交流、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学习形成最基础、最基本的能力,为第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知道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为此,教材从漫画《冰淇淋和太阳》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的特征,又创设了探究太阳能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了解和认识太阳,充分体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太阳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对太阳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太多。但是,通过平时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非常高,再加上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所以,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应该没什么问题。【学习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激发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兴趣,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并且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3、培养学生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习惯。【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掌握太阳的基本知识,并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
2、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评价任务】
1、通过课前搜集太阳相关资料、猜谜语等方式、方法完成学习目标1,使95%以上的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充满兴趣;
2、通过资料的搜集、展示、交流、动画欣赏等方式、方法,完成学习目标2,使95%以上的学生了解太阳并学会倾听、交流。
3、通过实验、测量的方式方法,完成学习目标3,使95%的学生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课前准备】太阳相关资料、PPT课件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大家爱猜谜语吗?!请看(课件出示):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它暖融融,无它天阴冷。(打一自然天体)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兴趣——学习目标1】
2、激趣:太阳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兴趣——学习目标1】
3、揭题:看来,大家对太阳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板书:认识太阳)
二、探究新知,拓展知识。
(一)交流讨论,丰富知识。
1、同学们,你们欣赏过动画片《冰淇淋太阳》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吧!
(超链接《冰淇淋太阳》)
学生观赏动画片,提出问题(“火红的太阳晒得热极了„„”,动画片中的“豆豆鼠”“饭饭”“咪咪鼠”等小精灵们一直喊天太热,不需要太阳,我们需要吗?)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
2、老师要求: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收集了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交流时,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小组汇报:汇报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生所搜索的资料可能有重复的,汇报中学生相互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
【通过1、2、3环节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学会倾听、交流;另一方面丰富、拓展学生有关太阳的知识——学习目标2】
4、启发想象:同学们,“豆豆鼠”“饭饭”“咪咪鼠”等小精灵们吵着不要太阳,那我们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整个世界黑暗无比,动植物无法生存,气候寒冷„„)
【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初步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学习目标2】
(二)认识太阳,拓展视野。
1、引导谈话: 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交流、探讨,大家是不是觉得太阳很神秘呀?是啊,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才使我们拥有一个光明、温暖的世界,造就了地球上极为丰富多彩的万物生灵。所以,同学们首先应该了解,太阳是太阳系中一个能够发光、发热的星球。(板书:发光 发热 星球)
2、观察课件:“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强调注意“安全提示”——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3、太阳温度 谈话:你知道太阳本身温度有多少吗?科学家们通过各种仪器测试、计算,知道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约为6000度,内部温度约1500万度~2000万度。(板书:表面温度约为6000度 内部温度约1500万度~2000万度)刚烧开的水我们是绝对不敢把手放进去的,会烫坏我们的手,但它的温度只有100度,水沸腾变成水蒸气;铁块很硬,但是当炉中的温度达到1535度,铁块就会融化成铁水,当炉中的温度达到2450度时,铁水就会变成铁蒸气,蒸发掉。请同学们想一想6000度、1500万度、2000万度会有多么热,又是多么高的温度。
4、太阳的温度那么高,它有多大呢?谁能先说说你看到的太阳有多大?(烙馍、大饼、圆盘„„)
实际上太阳大得很,科学家计算出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如果把我们的地球比做一只乒乓球,那么太阳就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我们的地球已经很大了,同学们想想,130万个地球加起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星球。可能有的同学要问:太阳那么大,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太阳却很小呢?(板书: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5、小结: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看上去就很小了。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距地球15000万千米)(出示课件)
(板书:距地球15000万千米)同学们,1亿5000万千米这么远的距离到底多远呢?大家可能不太容易理解,那老师就换另外的方式告诉大家到底是多远的距离:如果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太阳需要3500年;如果以每小时20千米速度骑车去太阳需要800多年;如果乘坐时速200千米的火车到达太阳需要85年的时间;如果我们乘坐时速900多千米的飞机飞向太阳需要连续飞行20多年;就算是我们乘坐时速2000千米的飞机飞向太阳,也要连续飞行8年半,多么漫长啊!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一般情况:太阳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表面温度6000度,内部温度1500万度~2000万度,体积也很大,130万个地球那么大,但是它离我们太远了,有15000万千米,所以我们才不会感到太热,看见的太阳也没那么大。
【通过1—6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学习目标1、2】
7、“阳光下的温度”。(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展示测量结果的过程)(板书:阳光下的温度)
(1)请各测量小组展示自己测量的同一时刻“向阳处”和“背阳处”的温度。
(2)请各测量小组探讨相同时刻“向阳处”和“背阳处”的温度不同的原因。(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
(3)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向阳处”和“背阳处”的不同。(一棵树的树冠,向阳方向的枝杈多、叶子密而且大,背阳方向的枝杈少、叶子疏而且小„„)
(4)小结: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通过第7个小环节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并养成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能力——学习目标3】
三、总结升华,悬念引导。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初步探究了关于太阳的秘密。通过探究我们知道:(出示课件)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够、的,它给我们带来了 和。它有 个地球那么大,距离我们地球有 千米。它的表面温度有 度,内部温度有 —— 度;它的光照非常强烈,向阳的地方温度,背阳的地方温度。
以上这些,只是我们这节课一同探究的关于太阳的部分秘密,其实,太阳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吧!【通过此环节的教学, 使学生再次熟悉有关太阳知识——学习目标1】
【板书设计】 认识太阳
发光 发热 星球
表面温度6000度 内部温度1500万度 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距地球15000万千米 阳光下的温度
第五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段文楠
教材分析:
在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季节里,《可爱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季节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妙神奇。这个单元注重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融合。
《春天在哪里》是本单元第一课,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春天、表现春天、歌颂春天,引发学生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嘀哩嘀哩》是其中的一首欣赏歌曲。它的第一乐段节奏平稳,旋律近似于儿童的语言音调,十分亲切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好像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野上,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春天的景象;第二乐段前两句出现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旋律的音程呈跳进式的同音反复,使音乐更加充满活力,表现孩子们在田野上找到了春天时的喜悦心情。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春之色”——感悟春天,“春之声”——表现春天,“春之乐”——歌颂春天,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通过看、想、说、演、听、唱、编等直观手段和身体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音乐实践为羽翼,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直观、生动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主体性。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唱、想、演等活动中,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增强其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启发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在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三、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歌唱春天,续找春天,唱游春天 教学设计
一、导入春天
师: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教师出示多媒体春光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欣赏音乐,完了请同学们告诉我,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教师播放多媒体春天背景音乐
学生赏图听音乐,展开春的想象,畅所欲言.生:我最喜欢春天里的天目湖„„ 生:我最喜欢春天里的红梅公园„„ 生:我最喜欢春天里美丽的大运河畔„„ „„
(设计意图:创设课堂情境,用春的意境感染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谈心中所爱春天之物,这样的导入不仅激起学生的兴趣,还为下面的“走进春天”做好了铺垫.)
二、歌唱春天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发现歌曲的那些地方美吗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欣赏 生:亲切活泼
生:歌曲的音乐很美,旋律起伏跳跃 生:歌曲富有动感而且清新舒畅
生:歌词也很美,尤其是黄鹂鸟的鸣叫声„„ 生:歌词很美,它使我更加热爱春天 „„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来学唱这首歌吧!教师弹钢琴范唱,学生学唱
课堂实况:学生在学唱第17至23小节时,“嘀哩哩”处节奏有误,把“前十六”唱成“后十六”,解决办法:教师多做几遍示范唱,并在琴键上做单音敲击以帮助学生攻克之.,教师在用声,吐字用情上作提示)师: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几种演唱形式来唱这首歌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主意:可以用领唱,对唱,轮唱几种形式来演唱
学生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春天美.教师为同学们的多种形式的演唱作钢琴伴奏并关注学生在演唱中的情绪
(教学设计意图:因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贴近学生生活,百唱不厌,引导多种形式演唱,每一种形式都会有新的感受体验,多次体验,多种体验是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的必经之路)
三、续找春天
师:你们的歌声真美!下面我请大家用你们智慧的眼睛,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续找心目中的春天,好吗
(提示:边享受音乐,边用文学描述春天的美,或用画笔描述春天的美,可以用肢体表达春天的美,或用声音模仿春天的美,或续编歌词,要求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分组学习)教师播放歌曲,音量调低,使歌曲作为同学们续找春天的背景音乐..学生在歌曲音乐的情境中展开联想,.多种艺术形式表达春天的美.(课堂实况:有的小组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着心目中春天的美景,勾出青山,染出绿草,有的小组用肢体模仿着春天里蜜蜂嗡嗡采密的样子,有的跟着音乐舞动双臂模仿翩翩舞蹈的蝴蝶,有的小组在模仿春虫及小鸟的鸣叫声,有的小组朗诵优美诗句,有的编出“春天就在我们的课堂上”,“春天就在我们的歌声里”的充满诗意的歌词)(设计理念及意图:课程的综合化和生活化有助于拓展同学们的艺术视野,更全面的调动其审美情趣,在多种艺术形式的相通相融中实现更广泛的审美,更深的体验.在用绘画,精美语言,肢体动作,拟声等来表现想象中的春天过程中既享受了音乐美,又拓展了思维,培养了想象力,培养了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展现春天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现在请大家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作交流.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现自己找到的春天
(设计意图:培养审美的自信心,张扬学生的审美个性.)
五、唱游春天
师: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唱游春天吧!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花草饰物,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教室为联想空间,引导同学们到郊外去踏青,去唱游大自然的春天.学生讨论如何唱游,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动作表达对大自然春天的无限热爱.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做小草,一组做鲜花,一组做垂柳,这三组景色手拿花草饰物按坐,蹲,站立拉开层次,拉开距离,另外一组唱游.教师播放伴奏音乐,唱游开始.课堂实况:通过师生的创设,课堂嫣然一个意象深深的春天,音乐响起,小草,鲜花,柳条跟着音乐整齐的律动起来,唱游的小朋友随着轻快的节奏踏着跑跳步,穿行于绿柳红花间,迈步在音乐的春天里,同学们一起唱起:“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这里有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哩„„”场景温馨,歌声动人,教室淡化了,有的只是美的意境,美的音乐,美的歌声,美的律动,美的情操.再通过转换角色表演,同学们表演的情绪高涨,他们激动着,快乐着,尽情抒发着热爱春天的情感.(设计意图:唱游活动符合少年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征,在自主学习和表演中能遵循立体审美的规律,全身心以赴,体验丰富,体验深深.利于培养表演力,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六、展望春天
师:春天如此美好,令人欣慰,催人向上,同学们应该怎样把握这大好的时光呢 生:珍惜春天,努力学习,快乐歌唱„„
师:说的好,真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春天的幼苗一样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产生灵感,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当孩子们看到画板上的草绿、桃红、明黄、天蓝色块后,马上联想到了刚出土的小草、嫩绿的叶芽儿、田野中的小花、蓝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等自然景物,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一个巧妙的导入,不仅营造出了使学生乐学的艺术氛围,而且给学生的想象力创设了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