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准备:尺子、小棒、主题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1.教学例1。教具演示。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
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
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1)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2)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
(3)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4)练习。
出示:14、16、19、20。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教学例2。出示直尺图。
问: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3比15大还是小?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
3.摆小棒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4.连一连。5.找页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探究心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
揭示课题 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2.教学例1。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所数学生(11、15、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 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3、练习。
你会读这个数吗?学生读教师板书:11读作十一
分别出示12 13 14 15 16 17 18 19的小棒图。学生看图,并说说组成,再读数。
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例2。电脑出示直尺图。
问: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3比15大还是小?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1题。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 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2题。
3. 摆小棒练习。(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4题)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 连一连。(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5题)
5. 找页数。(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12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然后教师点拨强调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于都县明德小学
陈桃红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
2.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从属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
4.思维拓展目标:
(1)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模型表象。
(1)情景引入:小朋友见过钟表吗?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
(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钟表有一定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初步建立模型。1.联系生活,感知钟表模型。
(1)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2)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时针粗又短,分针细又长)(出示课件。)
(3)认识分针与时针,请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指时针与分针。(4)再次观察钟面,说说还能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在1和2之间有一个大格。集体数从1—12,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5)观察时针与分针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看实物钟的运动方向)看钟面,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右手做顺时针转动。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对应的刻度线,还有又细又长的分针弟弟、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
2.认识整时,建立整时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天亮了,有一位小懒虫还不肯起床(课件演示)。看一看现在是几时?引导学生试着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师:小朋友是怎样知道钟表上的时间的?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板书学生所说时刻,并说明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这个7时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7:00。(说明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1)演示课件:钟面时间分别是6:00、8:00、3:00。学生认一认,并写一写整时。(2)学生观察这些时刻的分针、时针,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
生汇报,师引导。师生共同小结整时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些钟面都表示整时。(板书)
3.动手操作,感悟整时意义。(实物演示)。(1)教师拨学生认
A、(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拨好后提问:现在是几时?这里教学几时不到和几时多一点即大约几时
B、再拨12时,提问:当钟表上的时刻表示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怎么样了?(2)学生拨时、A、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边拨边说,时针、分针对准什么?)
B、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然后交换,看谁最快。C、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我们不仅要会认时还要会记时。让学生完成作业纸两个钟面表示的时刻。
(设计意图:当学生已经充分感知并建立钟面的表象后,通过观察、比较、演示、操作、概括使学生获取对整时的本质属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三)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你们已经会认钟表。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P92 明明的一天。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说出小明什么时候干什么?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
(第一幅图:钟面7时(什么时候的7时?)明明在刷牙 第二幅图:钟面8时 明明在读书,第三幅图:钟面10时 在做操)
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天的时间安排,好吗?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时间,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闯关:对比怎么都是十时呢? 第一幅图 钟面10时 有太阳的 第二幅图 钟面10时 有星星月亮的
师:小朋友说的对,因为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
(3)演示课件:一个小时后是几时?(课件演示钟面从3时走到4时,再走到5时)(设计意图:学生对整时已建立了较好的数学模型,设计丰富的、有层次的、针对性较强的巩固练习,以便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概念。)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师:“你们这节课认识了哪位好朋友呢?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确如此。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郭文雅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实践中,获得对立体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显著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
课件、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生:齐声喊出羊村小羊们的名字。
师:对!喜洋洋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小礼品,(出示各喜洋洋和它的小伙伴们的画面。)
想知道都是些什么吗?(课件出示:礼品图片)
师:你们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大声的为我们介绍一下喜羊羊为我们带来的礼品?(请按顺序介绍)
二、操作感知
1.师:提出要求:这些物品摆放的太乱了,你能帮喜羊羊把这些物品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吗?(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汇报结果:同学说分法,教师在课件上演示,把相同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把礼品分类的表格,揭示它们共同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5.活动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在每组小组长的桌面上都放着一袋积木,请组长从袋子中取出和魔方形状相同的积木,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4、认识特殊长方体。
(1)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2)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不同摆法。(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6、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的呢?
(三)球的认识
1.师手里拿一个篮球,问:这是什么? 再出示一个乒乓球,问:这是什么?
师: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球”。(出示球体)贴图并板书“球”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3.师用手轻轻碰一下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容易滚动)
(四)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上,滚一滚,问: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它叫什么呢?(出示圆柱体积木)
贴图并板书“圆柱体”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物体。
(有两个面都是圆形,一样大,容易滚动)4.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师: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三、知识运用
1、师:灰太狼看到喜羊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很是羡慕,带着问题也来到了一四班的数学课堂。
出示课件:连一连、数一数、填一填等练习题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绩东一小学 赖莲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刻。教学准备 :
钟面教具、学具钟面、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一个学具钟。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学情分析:
《认识钟表》是一年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轻松一刻和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放一段闹钟的声音。
生:(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闹钟的声音。
师:对,是闹钟。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闹钟,瞧,多美呀!它们不但美,而且里面藏有我们学习的知识呢!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伴着闹钟的声音让学生听和猜出是闹钟,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表,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新授:
1、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
1)(出示钟面教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钟面上有些什么呀
指名说。(有数字1~12,有12个大格,还有两根针。)师:这两根针是一样长的吗(有长有短)我们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是时针。
2)(板书)分针长,时针短;有数字1~12和12个大格。(齐读)
3)指出学具钟上的时针和分针,说给你的同桌听。4)问:哪时针分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呢伴随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后让学生动手指出分针和时针,加深对分针长时针短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课件演示分针时针的转动方向,让学生更好地与生活中的钟表联系起来。也为后面拨钟环节作铺垫。
2、教学整时
1)过渡:你们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今天早上天亮不久后,小红家的闹钟就响了,听到闹钟响后,小红在做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那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看钟面)问:这个钟面的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什么地方是几时学生回答后,(板书:7时)带读2次。这是文字表示的方法。我们再看床头柜上写着什么呀(7:00)这是电子表表示的7时。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呢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它是怎样表示的引导说出左边写着数字7,中间是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两个0。(学生书空,再练习书写)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学生认读7时时针分针的位置和认识电子表,介绍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通过书空7:00,加深对电子表的认识。
3)认读8时、3时、6时。你能说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让学生说,再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说,并说出想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4)观察这三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小声的告诉你的同桌指名汇报。
5)小结: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才我们学习的7时、8时、3时、6时都叫整时。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发现整时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概括能力。
三、巩固
1、拨一拨。我们已经会认读钟表了,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拨一拨钟表呢(拨5时、9时)指名说说是怎样拨的同桌互拨互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学生对整时的认识。
2、做一做。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合理的时间安排,你能说出他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吗先打开85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再在小组里说,然后汇报。并教育每个学生都要合理安排时间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要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早晚9时的渗透。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
生1:小明9时在读书;有不同意见吗 生2:小明9时在睡觉。
师:这是怎么回事呀都是9时小明却做不一样的事呢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讨论)指名汇报。
生: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因为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为什么)因为时针一天转转两圈有上午、下午和晚上。
5、轻松一刻:(播放时间就是小马车)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要做时间的小主人。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6、教学:你知道吗了解古代人的计时工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7、连一连:86页的第1题。
8、猜一猜:86页的第3题。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课外延伸:制作一张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表,比比谁的时间安排得最合理。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长
时针:短
有数字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