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五课教案 Word 文档
备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4、早
(主备人:陈存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
预习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早
2、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预习反馈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课件)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同座讨论。(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课件)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分段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强调“蔬菜”、“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早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
预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作者介绍了三味书屋,重点交代了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教育人们“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学习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1)指名读。
(2)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3)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4)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5)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书桌上的早字是怎样来的?
4、理解: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2)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3)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5、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鲁迅先生一生的品德正像梅花一样。)
6、理解: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1)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1)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2)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3)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4)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5)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学生汇报第六节:
(1)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2)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4)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5)交流、讨论。
(6)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八、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备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5、古诗两首(主备人:陈存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说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感情,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感受诗文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游园不值》,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能够背诵。
2、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
1、学习《游园不值》,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能够背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
预习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读古诗,弄清节奏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预习反馈
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应怜|屐齿||印苍苔,篱落疏疏||一|径深,小扣|柴扉||久不开。树头花落||未|成阴。春色|满园||关不住,儿童急走||追|黄蝶,一枝| 红杏||出墙来。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四、学习《游园不值》
1、用“四步法”自学。
2、课堂交流。(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
①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②朗读诗句。
“开火车”朗读。
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齐读。③逐行朗读,逐行理解。④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①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②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③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游园不值》。
2、填空
《游园不值》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这诗前两行中“应怜”的意思是 ;“小扣”的意思是。这句诗的意思是:。
第二课时(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能够背诵。
2、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能够背诵。
2、培养学生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 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意境。
2、自学第二首古诗 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
1、指名感情朗读诗文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学习《绝句》
1、出示《宿新市徐公店》。指名读。自主学习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杨万里。
3、明诗意: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2)交流。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树头:枝头 未:没有 阴:树阴 急走:快跑(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读,女生想象诗意。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4)指名试说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枝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密,不能成阴。儿童快跑着追赶捕捉黄色的蝴蝶,这黄色的蝴蝶飞入菜花之中就无处可寻了。
4、悟诗情:
(1)你能感受诗人此情此景的喜悦心情吗?(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就是《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 写下来。5,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部分
2、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第二篇:中华大家庭第三、四、五课教案
1、汉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汉族分布情况和我国各民族居住的状况,汉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汉族各分布地区的建筑形式及其特点,汉服的特点;了解汉族的起源与发展,语言和文字的演变,汉服的产生与演变。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和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汉族各分布地区的建筑形式及其特点。难点:理解汉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汉服的特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进程: 课前三分钟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引出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是主体。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以“我”为“导游”,学生为“游客”。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游览“汉族文化馆”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汉族相关知识。
景点一:人口和分布
1.讲授汉族人口及分布情况——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2.提问学生: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拓宽学生知识面。
3.介绍我国各民族居住的状况——大杂居、小聚居,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4.展示图片“中华民族分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景点二:起源与发展
1.展示图片“黄帝”与“炎帝”,介绍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产生。2.展示汉武帝的图片,介绍汉族因汉朝而得名。
景点三:汉语和汉字
1.以网络流行语“神马”、“给力”导入汉族的语言——汉语。2.展示图片“汉语方言区示意图”,介绍汉藏语系和汉语七大方言、古汉语(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以湖州人使用吴方言为例。3.展示图片“马字的演变”,以“马”字为例,讲授汉字的演变过程。介绍手写体(楷书)与印刷体(宋体),补充课外知识。
景点四: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1.以“清明节祭祖”、避父母讳引出汉族的文化传统之尊敬祖先,以50岁的别称“知天命”引出“乐天知命”。2.提问学生:20岁别称弱冠,30岁别称而立,补充课外知识。3.展示孔子和孟子的图片,引出儒家学说,讲授儒学以仁为核心、重视伦理教育,以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为例。儒学对汉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有“儒教”之称。
4.由佛寺、道观、基督教堂导出部分汉族人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景点五:建筑形式
1.以远古传说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引出汉族各分布地区的建筑形式,讲授居住在华北(东北)、黄土高原和南方的汉族建筑形式及其特点,配以图片展示。
2.展示图片“黄土与红土对比”,使学生了解黄土及红土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何窑洞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以木建房为主。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汉族传统民居的特点。(1)受阴阳学说及太阳直射影响:坐北朝南,便于室内采光;(2)防火、防盗:以木梁承重,砖、土、石砌护墙;(3)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以堂屋为中心,雕梁画栋装饰屋顶、檐口。
景点六:汉服1.以中国校服(运动服)导入汉族民族服饰——汉服。
2.介绍汉服的起源及演变历程(1)黄帝时代出现,汉朝完善并普及,沿袭至明朝;(2)清朝剃发易服,近现代被中山装、西服等取代,汉服销声匿迹;(3)目前鲜为人知——大多数人对汉服知之甚少,汉服爱好者活跃在百度汉服吧、QQ汉服群等。3.展示汉服的相关图片,介绍汉服的组成部分。
4.展示图片“左祍与右衽”、“汉武帝”,帮助学生理解汉服的特点——交领、右衽、系带、宽袖。
5.展示图片“汉服与和服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汉服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展示长衫和马褂、中山装与旗袍以及西式礼服的相关图片,介绍汉服的演变及我国服饰的“东服西渐”,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1、汉族
景点一:人口和分布 景点二:起源与发展 景点三:汉语和汉字 景点四: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景点五:建筑形式 景点六:汉服
布置作业:请学生收集湖州汉族著名人物的事迹,古代或现代皆可,下次课选取2-3个学生上台讲解。
教学后记:
2、回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回族的主要风俗习惯。过程与方法:学会回族的问候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校园和谐。重难点:重点:学会回族的问候语。难点:通俗易懂地介绍回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风俗习惯的由来。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这个班里有几种民族,你知道回族,为什么这样叫吗?
2、关于回族,你了解哪些知识?大家互相交流
二、新授
1、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来“了解回族”。
2、初识回族:我们首先看一下回族漂亮的服饰。(出示照片)欣赏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回族由来:一说到回族,就要提到伊斯兰教。回族这个民族的形成和伊斯兰教密切相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回族才慢慢形成。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另外两个宗教是什么?(佛教和基督 教)
4、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什么?(穆斯林)目前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达到了15.7亿。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是只有回族,还包括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保安、撒拉、东乡等少数民族,一共十个。所以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回族的知识很有用。因为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一些习俗是相通的。更何况世界上10多亿的穆斯林,我们通过这样一节课,对他们也会有所了解。
5、问候语:(屏幕出示)我们在和回族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本来两个回族人不认识,其中一个人说了一句什么话,另外一个人也说了一句什么话,然后两个人就非常亲热,旁边的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有人开玩笑说:“你们回族是不是有什么接头暗号?”其实不是,你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吗?他们相互说的是:塞俩目。(屏幕出示)
6、见到回族(或者是穆斯林),如果你向他们说塞俩目,他们会非常高兴。事例:我们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外演讲时就用塞俩目向那里的穆斯林问候,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我们看一下。(视频)
7、为什么听到这句话,回族人就特别高兴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平安。因为在回族人看来没有什么比平安更重要的事了,所以他们听到这句话就特别高兴,他们会马上祝福你,把你当成朋友。如果你遇到国外的穆斯林和他说塞俩目,他也会非常 高兴。
事例:今年暑假,去上海世博会参观,在阿尔及利亚场馆我和讲解员说了塞俩目,他就非常高兴的与我合影留念,大家看一下。
8、所以说,塞俩目是一句非常有用的问候语,你愿意学吗?现在我就交给大家。先问候的人说:按塞俩目阿来一库目。大家跟我一起练习。如果别人向你问候,你应该怎么办?你也要向别人问候,你的回答是:我阿来一库目塞俩目。回答其实挺简单,把前面的顺序颠倒一下。
9、关于说塞俩目,我们书上还介绍了这样一些常识,通常晚辈要向长辈先说塞俩目,客人向主人先说塞俩目,男的向女的先说塞俩目。当然有一些场合不适合说塞俩目,比如说厕所。同学们也应该注意,在厕所见到老师,不用说:老师好。这应该是常识。
10、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回族的节日,回族的节日:(屏幕出示)回族有几个重大节日,你知道是什么吗?(提示:9月2日刚刚过去一个节日)回族的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其中最隆重的就是开斋节,关于开斋节,你了解哪些知识?(很多人去清真寺做礼拜,炸油香)下面我们看一下今年开斋节的盛况。(视频)在这段视频当中提到了两种回族特色食品,你注意一下分别是什么?(油香、馓子)开斋节时,回族人会把油香送给周围的邻居,让大家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回族有了一些了解,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回族
服饰 由来 节日
布置作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回族还有那些风俗习惯。教学后记:8
3、维吾尔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维吾尔族分布情况和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分布地区的建筑形式及其特点,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了解维吾尔族的起源与发展,语言和文字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和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分布地区的建筑形式及其特点。难点: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服饰的特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进程: 课前三分钟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新疆,大家知道新疆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哪个民族吗? 请学生来回答。
二、新授
(一)维吾尔族分布情况
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 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二)文化传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俗习惯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四)建筑形式及其特点
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
(五)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地毯、花帽、艾德来斯绸、民间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维吾尔族最盛名的传统工艺制品。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总: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艳,图案古朴,工艺精湛。
(六)宗教信仰
1、维吾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2、10世纪中叶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归信伊斯兰教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改奉伊斯兰教。3、13世纪初阿克苏、库车、焉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4、14世纪时,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5、公元10世纪末至16世纪初,吐鲁番、哈密等东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6、当前,维吾尔族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于逊尼派。
(七)维吾尔族的起源与发展,语言和文字的演变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维吾尔族同各族人民一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分裂,进行了长期斗争,进一步加强了抵御侵略和反分裂的力量。历史上维吾尔族的政治家、学者、翻译家如廉希宪、阿礼海涯、桑哥、安藏、贯云石、鲁明善等,都对祖国作过很多有益贡献。
三、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同桌交流。板书设计
3、维吾尔族
(一)维吾尔族分布情况
(二)文化传统
(三)民俗习惯
(四)建筑形式及其特点
(五)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
(六)宗教信仰
(七)维吾尔族的起源与发展,语言和文字的演变 布置作业:回家观察维吾尔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教学后记:
第三篇:第十五课教案
第十五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成武一中
张爱荣
一、课程标准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二、教材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明确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讲述“不良诱惑的危害”,主要从反面分析说明抵制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具体包含两层意思:区分生活中的不同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这一层次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第二层次讲述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主要分析说明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这一层次是本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
教学难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前视频展示:动画片《哆啦A梦》中《潘朵拉盒》视频片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充满诱惑力的“魔盒”?给你带来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设计意图:用学生非常喜爱的动漫片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
1、小记者的调查:
采访内容: 你的身边有哪些诱惑?
要求(1)每个小组推选1名小记者,可以采访本组或其他组同学。
(2)做好采访记录。
(设计意图:现场采访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讨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的身边也存在着种种诱惑,并且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良莠,从而为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打下基础。)
学生进行分类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花香的陶醉”也有“带刺的玫瑰”。我们要想保护自己免受这些“带刺的玫瑰”的诱惑和伤害,就要认清“黄、赌、毒”和“法轮功”不良诱惑的危害。
环节二:合作探究,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
(1)课件展示:视频
《手机黄祸如此害孩子》
探究思考: 青少年涉黄有什么危害?(讨论后共同归纳黄的危害)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是一种精神鸦片。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重者极易诱发违法犯罪,造成更大的伤害。(设计意图: 通过对视频资料的探讨,分析原因,探知危害,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涉黄的危害,又能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打下基础。)教师寄语:远离黄色诱惑,追求高雅情趣
(2)课件展示:《少年因赌博丧命》的资料(学生思考赌博的危害)课件展示:赌博害人害己害家害国。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能引发学生的沉痛思考,感受赌博的危害)
教师寄语: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因此我们勿拿青春赌明天,脚踏实地才平安。
(3)课件展示:一组漫画展示吸毒的后果。(让学生分别回答它的危害)
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会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深刻感受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总结:我们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成熟,与此同时,你们又乐于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就染上了毒瘾。殊不知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因此走上绝路。因此说吸毒如同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教师寄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4)图片展示:“法轮功”的骗术
用关淑云受邪教“法轮功”歪理邪说的精神控制,为了“圆满”、“白日升天”,实施所谓的“除魔”,竟能当着几十人的面,亲手将自己的女儿、不满9岁的戴楠活活掐死这个事例揭露法轮功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本质,学生归纳“法轮功”的危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法轮功”骗术的图片,生动、形象,对于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一目了然,更深刻的感受“法轮功”的危害)教师寄语: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3、我来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不良诱惑的共同危害)(1)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3)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环节三:学会说“不” 不良诱惑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不良诱惑时,应坚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
1、课件展示:小刚在初一时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天放学后,几个朋友约小刚到网吧去玩。玩了一会他发现有人在观看黄色电影,出于好奇,他也开始浏览黄色信息。从那以后,就像丢了魂似的,满脑子“黄色”画面,长期沉迷于黄色网站,不能自拔,后来因骗奸邻居女童,被依法逮捕。此事件发生后,有的同学在上网时发现黄色网站或出售黄色书籍就向公安机关举报,使不法商贩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小组合作探究:小刚陷入黄色泥潭的原因有哪些?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课件展示:
(1)、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修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3)、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设计意图:用一个典型材料同时体现几个问题,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师总结:要认清和抵制不良诱惑的危害,我们就要做现实生活中的孙悟空,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抡起我们的“金箍棒”,铲除“妖魔鬼怪”(不良诱惑)。
2、集思广益:战胜不良诱惑的技巧还有哪些?(引导学生看教材57页)
(设计意图:在不同的情境下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是不同的,尽可能多的使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3.我导你演:根据提供的生活场景,演绎一段情景剧
活动要求:小组内一位同学尝试用几种方法诱惑另一个同学,另一位同学要根据不同的诱惑做出不同的拒绝,并说明理由。(两分钟准备一分钟表演)(参考情景)
情景一:好友送给你一颗“摇头丸”让你尝尝,并说吃了感觉像神仙般快活。
情景二:你的朋友约你星期天去打牌 情景三:同学借你一本“黄”书让你看。情景四:你的同学约你上课时间去看录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明确面对不良诱惑的正确做法,又能展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发挥潜能,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避免教师的空洞说教,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将课堂推向高潮。)环节五:收获平台
(说一说这节课收获和今后的打算。先概括说明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说出不良诱惑具体的危害和抵制方法。)(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在知识、情感、行动等方面的收获,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环节六:竞技乐园(当堂检测)
五种小动物分别代表五组题目,各小组自由选择题目,展开竞争,最后评出优胜组给予表扬和激励。
(设计意图:用学生非常喜爱非常熟悉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动物代表不同的题目,极大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快乐中巩固知识,从而将整堂课再次推向高潮。环节七:教师寄语(情感升华)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事物,又有许多陷阱,我们会面临很多诱惑,也会面临很多选择。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学会拒绝,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了表明我们抵制不良诱惑的决心,我们宣誓: 面对不良诱惑
我们不“心动”,不“行动”,不“犹豫” 不做诱惑的俘虏,要做战胜不良诱惑的将军!环节八: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
1、深入自己生活的村庄(社区),调查存在哪些不良诱惑?
2、产生了哪些危害?
3、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第四篇:第十五课 猫(教案)
第十五课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内容,并分清了段落,现在大家来一起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既()又(),既()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出一对反义词。
胆小──勇猛
②把体现胆小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胆小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
第五篇:汉语教案第十五课 -
教学题目: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生字组词,掌握结构,笔顺和偏旁。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生字组词掌握结构,笔顺和偏旁。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律。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谈话导入新课
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读一读、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 二, 讲授新课
(老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听)
师: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先理解本篇课文的生字和有些没有学过的词语,你们打开书边阅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没有学过的的词语(学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词语并说给老师听,老师把生字、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些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生字和词语,这里面有没有你们课外学习中认识的字和词呢?如有学生举手说说,对的老师肯定,错的老师纠正,并表扬学生课外自学汉语的习惯和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师:那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字和词语
一、词语学习
老师把这些词语给学生讲解讲解意思,用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用词组成词组,造句的方法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知识巩固和拓展
1.认读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三、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关词语和生字,掌握了一些词语。这样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对以后的课文学习很有帮助,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词语学习
作业布置:1.把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预习后面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组词、组成词组、造句。二,讲授新课(一)词语学习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了哪一课,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词语。
(老师把这些生字和词语老师给学生一个个的讲解正确读音,讲解词意,用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组词组,造句的方法跟加理解词义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知识巩固和拓展
1.组织学生认读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读一读,说一说,并组成词组。
三、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关词语和生字,掌握了一些词语。这样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对以后的课文学习很有帮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多词语,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老师给学生安排作业)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词语学习布置作业:1.把每个词语在作业本上抄写五遍
2.做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讨论疏解: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第十五课我不能失信 课文一(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教学题目: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
(课文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理解本课词语学习中的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本课词语学习中的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把词语能实际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课型,课时:新课,二课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问导入新课
(一)朗读课文
1.老师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边,学生看着书用手指指着字听老师的读,顺便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和词的读音记在字词的上面。2.老师把学生领读课文。
3.把课文按自然段举手或指名读,了解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读的要正确,流利,读错的字词老师及时纠正。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不一定回答的完整,只要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板书课题:
课文二
作业:预习词语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词语)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组词、书写、使用、步骤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和词的意思,和词语的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组词,书写、使用、步骤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前课内容导入)指名朗读课文
(一)词语学习
1.老师先把词语写在黑板上,这时同学们小组内互学生字和词语。2.老师问学生这些词语里面有你们提前查词典学过的词语吗?谁说说意思,如有举手说说,对的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像他学习。如说错了也鼓励他的胆识,老师及时纠正讲解意思,学生说完老师把其他词语一个个的给学生讲解词的意思和运用。巩固扩展知识。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
词语 作业:词语写五遍。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