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结构与结构CAD教学大纲
本文由hxhgb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结构与结构 CAD》教学大纲
总 学 时: 学 分: 132 8.5 2周 2 课程设计: 学 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结构与结构 CAD》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相关抗震 要求等内容组成,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讲授混凝土、钢材、砖、石等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 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 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监理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 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题一: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及发展简史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理 主要内容: 1.结构功能及其极限状态 2.结构可靠度应用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3.建筑结构的荷载 4.极限状态设计法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结构荷载的确定 理解:概论论的基本知识 应用:极限状态设计法 1
(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主要内容:
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钢筋的种类及其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正确合理地选择钢筋和混凝土材料 应用:表格中各种指标值
(四)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概论 2.梁、板的一般构造 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5.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6.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7.T 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各阶段的应力状态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概论 2.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3.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和锚固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斜截面破坏形式及“剪跨比”概念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六)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概论 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限制条件 3.矩形截面剪、扭承载力计算 4.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5.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与计算步骤 教学要求: 掌握: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理解:受扭构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其构造要求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轴心受力构件 2.偏心受压构件 3.偏心受压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主要内容: 1.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概念
(九)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裂缝验算 主要内容: 1.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 2.裂缝宽度的计算 3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受弯及受拉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 理解:EI—为常数,B—为变数
(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错具 3.预因力混凝土材料 4.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5.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 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 教学要求: 了解: 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2.会进行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3.会应用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十一)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主要内容: 1.概论 2.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 3.双向板肋形楼盖 4.井字楼盖(※)5.装配式楼盖(※)6.楼梯 7.雨逢 8.楼梯 教学要求: 掌握: 1.单向板、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截面配筋计 算和构造要求 4 2.楼梯、过梁和雨逢的计算方法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装配式楼盖平面布置原理和构造要求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主要内容: 1.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和受力特点 2.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选型与支撑布置 3.单层工业厂房铰接排架的内力分析与组合 4.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设计 5.柱下独立基础 6.单层工业厂房镒接排架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单跨排架的计算方法和排架柱截面配筋计算 理解:单层厂房的组成与传力途径 应用:进行构件的选型及其布置
(十三)多层房屋结构和高层房屋结构(※)主要内容: 1.多层房屋和高层房屋结构类型 2.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多层多跨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4.框架的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 5.现浇框架的确一般构造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多层框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十四)建筑结构 CAD 简介 主要内容: 1.建筑结构 CAD 概况 2.建筑结构 CAD 的基本概念及工作过程 3.建筑结构 CAD 软件——PK 软件的介绍 4.利用 PKPM 软件进行框架结构、连续梁、排架结构等的内力计算和画结构施 5 工图 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 CAD 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PKPM 软件,能进行框架结构、连续梁、排架结构等设计 课题二:砌体结构
(一)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主要内容: 1.砌体材料 2.砌体种类 3.砌体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砌体的强度指标,并会查表 应用:会合理选用砌体材料
(二)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砌体结构设计表达式及分项系数 2.受压构件 3.局部受压计算 4.受拉、受弯和受剪构件(※)5.配筋砌体概述 教学要求: 掌握:无筋砖砌体的受压及避部受压构件的计算 了解:配筋砌体的计算和构造
(三)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主要内容: 1.房屋的结构布置 2.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3.墙、柱的构造要求 4.刚性方案房屋墙体计算 5.弹性与刚弹性方案房屋的墙体计算(※)6 教学要求: 掌握:砖砌体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刚性方案房屋墙体的计算 了解:房屋结构布置承重方案和墙、柱的构造要求
(四)过梁、墙梁和挑梁的设计与计算 主要内容: 1.过梁 2.墙梁(※)3.挑梁 教学要求: 掌握:过梁、挑梁的计算 了解:墙梁的设计
(五)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1.地震基本知识 2.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知识 3.地震作用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知识 了解:地震基本知识
三、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主要内容: 1.概述 2.震害及其分析 3.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4.抗震计算 5.抗震构造措施 6.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应用:抗震构造措施 7 课题三:钢结构
(一)绪论 主要内容: 1.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钢结构的概况 教学要求: 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发展概况
(二)钢结构的材料和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 1.钢结构的材料 2.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3.钢材的选用及规格 4.钢材的应力集中 5.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指标 教学要求: 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能,正确理解并熟悉现行规范关于钢结构采用牌号的规定 了解:钢材的规格及其选用,会型钢表 应用:应力集中原理,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三)钢结构的连接 主要内容: 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2.焊接方法和焊接类型 3.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4.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5.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6、普通螺栓连接 7.高强度螺栓连接 教学要求: 掌握: 1.焊接连接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8 2.螺栓连接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四)受弯构件的计算 主要内容: 1.梁的类型及其应用 2.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梁的整体稳定 4.型钢梁的设计 5.梁的局部稳定 教学要求: 掌握: 1.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2.对梁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重点是讲清物理概念 理解:组合梁中加劲肋布置的原理
(五)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 主要内容: 1.轴心受力构件 2.实腹式轴心受压柱 3.格构式轴心受压柱 4.偏心受力构件 5.柱头与柱脚 教学要求: 掌握:实用轴心受压柱的设计 了解: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计算方法 应用:对偏心受力构件只作一般了解
(六)钢屋盖(※)主要内容: 1.钢屋盖结构的组成形式和尺寸 2.支撑 3.屋架杆件内力计算 4.屋架杆件截面设计 9 5.屋架节点设计 6.钢屋架施工图 7.轻型钢屋架 8.网架结构 9.钢屋架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理解:屋盖支撑布置、杆件内力组合、截面设计、节点设计 应用:能识读钢屋架结构施工图 注:大纲中带※号者未计入总学时,可作为选修及自学内容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课题 一 二 三 课 题 内 容 总学时 66 28 36 2 132 其 中 授习题课 实验课 8 2 2 14 讲 34 26 34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 钢结构 机动、复习合 计 106 12 14 注:习题课学时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进行调整。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课外教学活动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 实验内容
1、安装 PKPM 设计软件
2、将 PKPM 设计软件安装 光 盘 放 入 光 驱并 运 行 SETUP.EXE
3、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
4、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
5、重启计算机即可
6、双击 Windows 桌面上的 PKPM—CAD 图标,弹出 PKPM 系列软件界面,显示主菜单
1、轴线输入
5、荷载定义
2、网格生成
6、楼层组装
3、构件定义
7、保存文件
4、楼层定义
1、检查数据文件
2、程序对刚才建立的模型 必 修 实验要求 选 修 其 他 备注 1 常用 PKPM 结构 分析设计软件的 安装、调试和维 护能力 PMCAD 的启动 2 * 2 执 行 主 菜 单 A—PM 交互式数 据输入 执行主菜单 1— 检查数据文件 2 * 3 2 * 10 执行主菜单 2— 输入次梁楼板 4 执行主菜单 3— 荷载输入信息 执行主菜单 5— 画结构平面图 执行主菜单 4— 形成 PK 文件 操作实例:框架 结构、连续梁、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2 5 2 6 4 7 进行数据检查
3、输入次梁楼板
4、选择下一个需要作布置 的标准层号
1、输入荷载信息
2、画结构平面图
3、修改楼板配筋图参数
4、完成图层管理一系列操作
5、画板的配筋图
1、框架生成
2、连续梁生成
3、现浇楼盖生成
1、PK 数据文件输入和数检
2、框架、连续梁、现浇楼盖 等结构计算
3、绘制框架、连续梁、现浇 楼盖 2周 * * * *
五、建议考核方式
1、采取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占总分的 50%,能力考核占总分的 50%;
2、知识考核于期中和期末,以卷面的形式出现,集中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 度;能力考核是指课程设计及大作业;
3、编写大纲时,主要参考《建筑结构》由陶红林主编书目。11 1
第二篇:结构CAD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结构CAD(教学大纲)
Computer-Aided Design for Structure
课程编码: 06301170 学分:1.0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计划学时: 24 其中讲课:10 实验或实践:0 上机:14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推荐教材:王小红主编,《建筑结构CAD-PKPM软件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杨星主编,《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结构CAD课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理论、CAD系统构成、通用CAD系统、专业CAD系统的分类与工程应用领域及操作方法,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选课,课程教学在于训练学生在完成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钢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等专业课程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后,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完成土木工程领域内的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及施工资料的编制,为学生毕业设计和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及辅助设计(CAD)技术产生的原因和应用意义,了解CAD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
2、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和性能要求;掌握专业建筑CAD软件PKPM CAD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
1)掌握三维建筑设计软件(APM)的项目构成、功能及操作方法
2)掌握主要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TAT、PK、LTCAD、JCCAD、BOX等)的构成、设计理论、应用范围、操作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有关软件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并能完成标注施工图的绘制,基本能独立操作有关的硬件设备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篇: PMCAD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PMCAD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的意义及楼层组装 [授 课 方 法] 软件演示+上机 [授 课 内 容] 第1章 PMCAD的概述 1.1PMCAD的功能 1.2 软件的应用范围 1.3 PMCAD主菜单及工作环境 第2章 建筑结构模型的初步建立
2.1 PM交互式数据输入
第3章 建筑结构模型的补充和修改 3.1 输入次梁楼板 3.2 输入荷载信息 3.3平面荷载显示校核 第4章 画结构平面施工图 4.1 输入计算和画图参数 4.2 计算钢筋混凝土板配筋 4.3 交互式画结构平面图 第6章 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6.1 绘制新图、图形编辑 6.2 图形拼接 6.3 图形转换
第二篇: PK使用说明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PK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PK计算 [授 课 方 法] 软件演示+上机 [授 课 内 容] 第7章 PK计算数据输入
7.1 由PMCAD主菜单4“形成PK文件”
7.2 由PK主菜单1“PK数据交互输入和数检”生成PK数据文件
第8章 PK结构计算
第9章 PK施工图设计 9.1 整榀框架绘图 9.2 分开画梁柱施工图 9.3 画梁柱表施工图 9.4 排架绘图 9.5 连续梁计算与绘图
第三篇: APM及其他常用软件应用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APM软件及楼梯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APM软件应用 [授 课 方 法] 软件演示+上机 [授 课 内 容] 第10章 AMP软件应用
第11章 楼梯设计及基本构件设计简介
撰稿人:于华强 审核人:
第三篇:《建筑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理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时 数: 24 大纲执笔人: 何冬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建筑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考试课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专业性、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的任务,在于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讲授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问题。
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2)树立正确的结构设计理念,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3)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类结构的的特点及优缺点
教学难点: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对比及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结构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各种结构类型的对比和适用范围。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结构的组成,发展史,各个建筑结构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二)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钢筋的化学成分、钢筋的各种冷加工性能、混凝土的变形、收缩、徐变的原因、钢筋混凝土相互作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钢筋的冷拉和冷拔对钢筋性能的提高。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钢筋的各种冷加工性能;
(2)掌握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原因和防止方法;(3)了解混凝土相互作用的原理。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钢筋的冷拉、冷拔、冷弯的主要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原因。
(三)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难点:公式法,表格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掌握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3)掌握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和一般构造。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四)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及其破坏形态。
教学难点: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和影响因素。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无腹筋梁的受剪能力计算;(2)掌握有腹筋梁的受剪能力计算;(3)掌握构造要求。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有腹筋梁和无腹筋梁的计算及设计方法。
(五)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3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教学难点:配有纵筋和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及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掌握轴心和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2)掌握矩形截面和对称配筋工字型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3)了解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受力全过程和破坏特征。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轴心受压柱正截面计算,偏心受压柱正截面计算,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称配筋工字型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六)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验算(3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教学难点: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变形和裂缝极限状态限值规定;
(2)理解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基本假定,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原理。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计算抗裂度,裂缝等级的控制。
(七)预应力混凝土构件(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应力分析和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了解构造要求;
(2)理解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时的一般规定和构造要求;(3)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预应力混凝土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
(八)混凝土梁板结构(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向肋梁楼板的设计和计算。教学难点:雨篷和楼梯的设计与计算。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楼梯雨篷的设计计算和构造;
(2)理解单向楼板和双向楼板的配筋要求和构造要求。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楼梯,雨篷,单向双向楼板的设计计算。
(九)单层厂房结构(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排架计算和基础计算。教学难点:单层厂房的设计理念和要求。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单层厂房设计原理和方法;(2)理解厂房的结构组成和布置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单层厂房的设计计算。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建议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讲授中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的建立,突出研究与实际运用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层次目标激活课堂教学模式,增大知识容量,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自学。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建筑结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检查学生对课程涉及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组成。其中,作业成绩登记10次:每次总分10分,共100分。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为110分钟。
(三)命题要求
1、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命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覆盖大纲中考核主要知识、技能的大部分;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证明、分析、计算等,但不能少于四种,题量适宜,难度适中。
2、A、B两套试卷,100分制,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宗兰 宋群,《建筑结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2。
2、主要参考书目
[1] 沈浦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12; [2] 蓝宗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07; [3] 宗兰,周建宾,刘华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 宗兰,张三柱,崔宏滨,《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第四篇:CAD教学大纲(模版)
Auto CAD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广泛应用在众多的领域,计算机辅助制图更为方便快捷,制图的精准性远高于手工制图。作为工科院的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制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操作,能独立绘制各种零件模型,是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之一。AUTO 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讲解AUTO CAD的功能,使学生对它的所有功能有所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建筑设计施工图,并且能迅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CAD主要包括二维图形编辑技巧、尺寸标注、三维绘图和实体造型以及CAD中的Internet功能等知识。我们主要组织学生学习使用CAD并能熟练地设计制作室内施工图纸。为社会大量培养和输出实用性的、技能性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次课程主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otuCAD的使用方法,能绘制机械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 AUTO CAD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灵活运用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AUTO CAD的安装、启动和退出 第二节:AUTO CAD的工作界面 第三节:AUTO CAD的基本操作 第四节:练习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和基本操作技能。难点是快捷方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AUTO CAD有哪些功能?
2、整个界面的分布及工具的位置?
3、状态栏中包括几个功能按钮?作用如何?
第二章 AUTO CAD常用绘图命令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的常用绘图命令并灵活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点、直线和构造线
第二节:圆、圆弧和圆环、矩形和正多边形 第三节:椭圆和椭圆弧、样条曲线 第四节:多段线和多线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基本命令的操作技能。难点是快捷方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正多边形命令最多可以绘制多少条边的正多边形?
2、多段线如何改变成宽线?
第三章和第四章 绘图的辅助工具和基本编辑命令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的基本编辑命令和辅助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栅格和捕捉、对象捕捉 第二节:自动追踪和查询命令 第三节:选择对象 第四节:常用编辑命令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基本编辑命令和辅助工具的用法。难点是把他们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如何在“选项”对话框中设置绘图窗口的背景颜色?
2、冻结、关闭、锁定图层的区别? 第五章 图层、对象特性及选项设置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的基本编辑命令和辅助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层 第二节:对象特性 第三节:选项设置 第四节:练习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的图层的具体用法和对对象的设置。难点是把他们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如何将虚线层变为当前层?
2、如何利用这些图层管理手段提高制图效率? 第六章 图案填充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的图案填充,学会使用不同的图案填充并掌握几个常用的图案填充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应用图案填充 第二节:编辑图案填充 第三节:练习第四节:练习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的图案填充的具体用法并能把常用模式和图案之间的转换,比例调节好。难点是把他们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在“边界图案填充”对话框的角度栏中设置的角度是剖面线与X轴的夹角关系?
第七章 块与外部参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块与外部参照,学会块的创建及修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块与其属性 第二节:外部参照 第三节:练习第四节:练习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的块的创建及块的编辑并能自如的运用到实际当中。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什么是图块?有哪些优点?
2、图块的操作分几部分完成?
3、什么是弧岛?
4、边界关联与不关联的区别是什么? 第八章 创建及编辑文本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中怎么样设置文本格式,输入文本、特殊符号及创建表格和表格样式,编辑文本等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字样式 第二节:文本的创建 第三节:编辑文本 第四节:练习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的文本创建及修改,难点是文字特殊符号的修改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如何设置和改变当前文本样式?
2、如何输入字符宽度和高度比例?
3、如何修改已经存在的文本对象内容? 第九章 尺寸标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中尺寸标注的组成和规则,以及常用尺寸标注与形位公差标注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根据要求创建特定的尺寸标注样式,根据图纸要求对图形进形标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尺寸标注基础 第二节:创建尺寸标注 第三节:尺寸标注 第四节:编辑尺寸标注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的尺寸标注的规则、尺寸标注的组成、创建标注样式。难点是线性、连续与基线标注的用法。半径、直径、引线、快速和形位公差标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对绘制的图形进行标注时就注意哪些规则?
2、如何创建引线标注?
3、尺寸标注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第十章 图纸布局和打印输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AUTO CAD图形的输出与打印方法,并能够输入图形文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 第二节:布局 第三节:打印样式 第四节:打印出图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的打印与输出,并掌握在输出过程中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切换难点是模型空间的掌握与转换。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如何为图纸添加图框和标题栏?
2、有几种方法可以确定打印范围?
3、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十一章 建筑绘图范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建及使用样板 第二节:绘制建筑平面图 第三节:练习第四节:练习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AUTO CAD中建筑平面图纸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联系身边最接近的词语来阐述这样比较生硬的命令和概念知识点。学习方法是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
五、思考题
1、平面图中定位轴线的绘制?
2、平面图中图层的建立?
第十二章 建筑绘图范例(立面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建筑立面图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建及使用样板 第二节:绘制建筑立面图 第三节:练习第四节:练习
第五篇:建筑结构教学大纲1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建筑结构
二、学分:4
三、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
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筑结构》是网络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考试课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专业性、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的任务,在于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讲授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问题。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确立正确的结构设计观念,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楼盖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类型;掌握单向板、双向板的定义;掌握楼盖结构布置的一般方法及其构造要求、计算简图的取用、换算荷载的计算;熟练掌握活载最不利布置及内力包络图的绘制。掌握塑性铰及内力重分布的概念;熟练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如弯矩调幅法)的设计方法;掌握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如塑性铰线法)的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概述
常用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单向板、双向板的定义。(2)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结构平面布置;计算简图;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超静定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3)双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2、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类型;掌握单向板、双向板的定义。
(2)掌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掌握计算单元的选取、计算简图的简化假定;掌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板、次梁、主梁的计算简图;掌握钢筋混凝土楼盖中的荷载取值、荷载折算。(3)熟练掌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内力包络图;掌握支座弯矩、剪力设计取值。
(4)理解应力重分布和内力重分布;掌握内力重分布的概念;掌握塑性铰的概念、特点;掌握塑性铰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理解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了解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工程意义;了解影响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因素;理解考虑内力重分布的适用范围。
(5)掌握弯矩调幅法的概念;理解弯矩调幅的原则;熟练掌握用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理解用调幅法计算不等跨连续梁、板。
(6)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的要点;掌握解钢筋混凝土楼盖的构造要求。
(7)了解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掌握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掌握双向板肋梁楼盖中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掌握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理解幂式破坏机构;掌握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第二章 单层厂房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理解单层厂房结构的组成及荷载传递路线;了解屋盖结构的组成和主要受力构件的受力特点、型式及选用;理解单层厂房结构的结构布置、支撑系统的布置及作用;熟练掌握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剪力分配法计算等高排架的内力;熟练掌握单阶排架柱的控制截面、荷载组合、内力组合;了解厂房结构整体空间作用的概念;理解牛腿、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构造要求。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与传力路线;单层厂房的结构布置(2)排架计算
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剪力分配法计算等高排架;内力组合;单层厂房排架考虑整体空间作用的概念(3)牛腿
牛腿的分类;受力分析;设计;配筋构造(4)柱下独立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式;柱下扩展基础的设计、构造要求
2、教学要求:
(1)了解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理解单层厂房结构的组成及荷载传递路线;了解屋盖结构的组成和 主要受力构件的受力特点、型式及选用;理解单层厂房结构的结构布置;理解支撑系统的布置及作用。
(2)熟练掌握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熟练掌握等高排架结构的剪力分配法;熟练掌握单阶排架柱的控制截面、荷载组合、内力组合;了解厂房结构整体空间作用的概念。(3)理解牛腿、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构造要求。
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掌握框架结构内力与侧移计算的近似计算方法,掌握框架内力组合的步骤及内容,理解框架结构非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差异,掌握框架结构延性的措施和设计中实现方法。了解框架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多层框架结构体系及布置
多高框架结构的组成;框架结构布置及变形缝处理。
(2)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的计算方法;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框架结构上的荷载和作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计算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及D值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方法。
(3)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的内容和步骤;控制截面的选取;最不利内力组合;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荷载效应组合;梁端弯矩调幅。
(4)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构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柱的计算长度;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5)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延性结构概念和延性框架设计基本方法,包括框架梁、柱及节点配筋计算及构造。
2、教学要求:
(1)了解不同框架结构的组成;了解框架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和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2)掌握竖向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了解水平力对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了解各种荷载作用的特点,掌握荷载效应组合各种工况的区别及应用。理解无地震组合及有地震组合时承载力验算及位移限制的区别。
(3)了解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分层法的假定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反弯点法、D值法计算内力及位移的方法,深入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及应用范围。
(4)掌握内力组合的内容和步骤;包括控制截面的选取;最不利内力组合;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荷载效应组合;梁端弯矩调幅等相关内容。
(5)掌握延性框架概念以及实现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梁、柱、节点区的破坏形态,区别抗震及非抗震情况下的不同要求。了解梁、柱、节点区的配筋设计方法。
第四章 高层建筑结构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高层建筑的定义和高层建筑的发展史;理解高层建筑结构变形和受力特点;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和布置原则;掌握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作用;掌握剪力墙的分类方法、单榀剪力墙剪力分配方法;理解不同类型剪力墙内力和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连续化方法计算及带刚域框架计算简图确定方法及刚域对杆件刚度的影响;了解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理解总框架、总剪力墙、总连梁刚度计算方法、框剪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特点,会用公式及曲线计算内力及位移。对筒体结构布置及计算方法有初步认知。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高层建筑定义和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定义;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
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体系类型和优缺点;高层建筑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3)高层建筑结构上的作用,受力特点和相关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作用,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高层建筑的侧移限值、抗震等级、承载力设计表达式。
(4)剪力墙结构设计
单榀剪力墙剪力分配;剪力墙的分类方法;整截面剪力墙及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双肢剪力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壁式框架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剪力墙截面设计。
(5)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包括铰结体系和刚接体系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计算图表的应用。
(6)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高层建筑的定义和高层建筑的发展史。
(2)掌握剪力墙的分类方法、内力及位移分布特点;较深入的理解连续化方法的基本假定及公式推导、公式图表应用等,熟练掌握连续化方法计算及带刚域框架计算简图确定方法及刚域对杆件刚度的影响。
(3)了解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总框架、总剪力墙、总连梁刚度计算方法、框剪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特点;会用公式及曲线计算内力及位移。(4)对筒体结构布置及计算方法有初步认知。
第五章 砌体结构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块体材料、砂浆的种类;理解块体材料、砂浆强度等级的划分;掌握砌体的抗压强度、破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以及变形性能;掌握砌体强度指标及调整;
2、了解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熟练掌握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划分依据;熟练掌握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3、熟练掌握墙、柱高厚比验算方法;掌握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
4、掌握局部受压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
5、了解砌体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受剪构件的设计;
6、理解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工作机理和设计要点;
7、理解过梁、挑梁、墙梁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要点。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砌体的材料;砌体的种类;砌体的力学性能(2)砌体结构房屋的形式和内力分析
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刚性方案结构的计算(3)无筋砌体受压构件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无筋砌体受压构件(4)砌体局部受压
(5)砌体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受剪构件(6)网状配筋砖砌体
(7)砌体结构中的过梁、挑梁及墙梁
2、教学要求:
(1)了解块体材料、砂浆的种类;理解块体材料、砂浆强度等级的划分;掌握砌体的抗压强度、破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以及变形性能;掌握砌体强度指标及调整;
(2)了解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熟练掌握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划分依据;熟练掌握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3)熟练掌握墙、柱高厚比验算方法;掌握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4)掌握局部受压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5)了解砌体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受剪构件的设计;(6)理解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工作机理和设计要点;(7)理解过梁、挑梁、墙梁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