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8: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

第一篇: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

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

-----以《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为例 潮阳黄图盛中学 蔡少璇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以《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的教学为例论述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是网络与历史课堂学习的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计算机网络、历史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或是情境,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教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研究、分析的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学习的进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现代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教学领域,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课程改革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中由原来老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满堂灌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辅导的教学;由单纯传授、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实际探索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可利用的背景下,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很大的程度 上是对信息的收集、掌握和运用,而网络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平台。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通过网络环境,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如何操作应用计算机在网络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中如何去裁剪、取舍,乃至如何与人合作共享资源等等,探索和建构学生自已的知识体系。

一、操作模式

第一阶段,要明白“学什么”。首先,教师是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学情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态度、学习风格等,从而确定基本学习目标和任务。其次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教学信息创设初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学习情境,根据各自的兴趣点和学习能力获取分析一部分学习资源,确定自己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第二个阶段是“如何学”。这时学生处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阶段。他们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如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网络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yahoo,google等),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补充、修证。此时,学生们不仅要学会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相互赞赏,也要对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看 到的事件的不同侧面和提出解决问题多种途径,并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最终解决问题,完成相应问题的课件制作。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给予具体指导,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学得如何”。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对学生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同时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知识建构、获取知识的技能、协作程度、创新意识等的情况。学生的任务是展示成果,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自我评价,引发新思考。

二、教学案例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为例,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将该内容拓展深化,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建构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活动过程如下:

第一,教学前的学情分析本课是政治文明模块之“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级化趋势”单元中最后一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的瓦解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随着课程的进行,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距离现在越来越近了,我们对历史事件也越来越熟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学生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学生应该对课本知识更加感兴趣.学生从现实出发,穿越时空,追溯历史,再从历史返回现实,将历史与现实自然地联系起来,可以自觉地体悟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的作用。第二,教师创设初级情境,学生感受历史片段,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图片了解一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剧变。20世纪中国《百年百事》VCD之《苏联解体》剪辑。布置预习课本知识,通过搜集有关资料。

第三,师生共同获取、加工更多信息,教师适时进行任务调控。只要求学生保存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阅读分析,对跨世纪的世界格局问题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提炼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分专题搜集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第四,教师调控,学生分组,任务驱动。课上教师考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五组,每组十人左右,由学生推荐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分工,领导小组成员确定本组任务。

上述四步实质是明确学生“学什么”,也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教师的指导、规范作用也很重要,教师要确认学生确定的具体探究问题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操作的可行性,否则就无法顺利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

第五,师生协作、生生协作解决问题。各组再按专题深入搜集、整理资料,制成图文并貌的文档,教师对每一专题内容的文字数量略作限定,以免资料过多,淹没重点。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组: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第二组: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情况。第三组:苏联解体的情况。第四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第五组: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对专题资料的搜集、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对资料的编辑不仅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品质特点和思维能力,也能培养 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不仅深化了对问题的了解,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收获也很大。

师生共同整编所有资料。教师将制作好的网页主页,把学生各部分内容链接到网页中,并对个别网页内容略加调整和修改,使各部分内容既自成一个体系,在界面上又浑然成为一体。

第六,发布成果,课堂讨论。

课堂组织方式:学生按前述小组在教室坐好,各个小组在搜集,编辑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中必须完成的讨论题。各小组讨论题:

1.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2.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情况各不相同,请大家结合苏联的改革、自身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及世界局势的变化各个方面,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3.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

4.如何看待战争?怎样看待恐怖主义?

5.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共同讨论的题目:苏联解体,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加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该怎样应对?

第二步:学生自由阅读搜集的资料内容,完成讨论任务,将讨论结果拟成提纲,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讨论进展情况,并可参与任意一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师生间进行交流。第三步:学生发言,对本组讨论提纲作说明和解释。这也是课堂学习中最活跃的环节,教师仅作为课堂讨论的一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最后,教师对各组资料搜集和课堂讨论状况点评小结。

三、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这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搭建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的平台。教师由一个权威者,变成了指导者与合作者,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任长松编著,《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笪佐领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5版

3.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提出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借助网络环境的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象逼真等特点,能向学生真实地展现所学的背景和场所,为其提供生动活泼的真实语言环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 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探究的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把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基本素材积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训练。

1.课前——信息搜索

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对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尤其是一些有关风俗、文化等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前,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在原有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用有关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在抓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双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软件设计、网页制作,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创新能力。学生在开展探究、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迁移实践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中——合作探究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使课堂学习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上网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三基的训练。

3.课后——拓展延伸,使语文课程学习呈现多元发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开展课后的一些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在课堂后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既能对原有文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和多元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创设情景,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思考、自我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网络创设全新的学习情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的优势。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历史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历史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在历史教学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我们这一讲的就专门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历史教学进行讨论。

最近,苏州市景范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支持下,加入到华师大C20慕课联盟,开发了一些微课资源,实现了课堂翻转。

听课时,感慨很多。十年前,我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担任初中历史教学,也曾搞过一阵子网络教学,当时我们用frortpage、dreamweave自己制作网页、建立专题学习小网站,这是当时的一节网络课课件《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P2)利用Frontpage制作成一系列网页,再链接成了一个学习网站,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南、探究学习、专题研讨、自我检测、资源共享几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又有一些内容,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链接,通过点击进入,如学习目标下有知、情、意,分别指代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习指南中列出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并设置了一些问题导引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栏目主要就某些重要的知识点,给出相应的介绍,你看,随意点击 “斯巴达”“雅典”,都有相应的链接,有图有文字还有简要课件,便于学生对生疏的或感兴趣的知识进行了解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入专题进行研讨,大家进入“讨论区”“聊天室”“辩论会”中进行讨论,由于当时学校没有相应的平台,我就把它链接到我的微博上,网络教室中学生通过“我要参加”进入其间发表言论、观点、看法,也有提出问题的。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还在课后回家后进行了留言。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还以“自我检测”的形式设置了“把握知识”“提高能力”“延伸拓展”“会考演练”等四个层次的检测,记得,当时学校信息处一位很钻研的老师——杜奕为此专门编制了一个ASP即时反馈的测评程序软件,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客观题得到了即时的反馈统计。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资源共享栏目开出了“文本资料”、“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若干资源供学生阅读参考。当时我们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建立了这样专题学习网站,是为了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克服PPT演示文稿中教师强烈的导向性。当时这个做法是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他们认为:网站专题明确,资料丰富,导航功能强大,学生可以在此引导下进入自主的专题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参与性。设想总是很理想的,只是现实并不乐观。当时苏州市二十六中学尚属于边缘性学校,只有两个网络教室,主要是用于信息技术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科的需要,而且绝大部分同学家里是不能上网,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Apad等,这样的课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时的实验只是掀起过了一点点涟漪,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最后只能是浅尝辄止。

时过境迁了,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在硬件软件齐头并进。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有了巨大的空间。

如今一个新名词,“翻转课堂”,横空出世。2007年自“林地公园”高中创设以来很快风靡全球,2012年传入我国,苏州市从去年开始也有所行动,景范中学就是率先加入此行列的先锋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类似的实践。

我了解了一下翻转课堂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有的从教学结构、有的从教学形态,更多的是从教学模式上出发,结合我们讲座的特点,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这是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再造教学时空。

“翻转课堂”可以具体为: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资源的了解,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在这里,信息化环境是前提,教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是关键。“信息化环境”这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已经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各种智能手机、Ipad、平板等移动设备已经相当普及,且强大 1 的光纤接入,网络全覆盖已不再是难事,校园,社区、家庭,可以说是无网不入,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建设,授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以便于学生课前学习了解,这就涉及到一些微课制作了。

华师大专门开设了《微课程设计与应用》,不少老师选修学习了。百度中也可查到华师大《微视频制作》方法指导。

微视频制作的工具很多,可以借助外部设备,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视频摄像头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摄录。而比较简单地就是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7、Snagit、Cyberlink Youcam等软件,录制PPT、Word、白板等各种形式呈现的教学过程,这些软件不但有录制屏幕演示的功能同时还能录制声音,录制后自动生成视频格式,后期,还可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优化,如添加文字等,这种录制方法是投入少,设备简单,除却电脑、演示文稿外,只需加一个带话筒的耳麦;限制小,只需安静的录制环境,是目前大家使用较多的。华师大技术指导课程应该有相应的介绍。

在此,我将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历史学科微视频制作的要求。我们不妨参照“评价标准的5项指标”

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明确意识:微视频必须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技术是为教学助力的嘛!这是微课设计的基点。因此,从选题时,就必须认真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一般微课程针对是具体的某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通常是学习中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自主学习时,很难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讲述。此乃微视频的聚焦性。

1.聚焦。比如张智清老师的《孝文帝迁都》,这是《孝文帝改革》一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P7)大家都知道孝文帝之所以要“迁都”,就是想要通过政治重心的南移,来促进鲜卑族的汉化,并藉此摆脱旧势力的羁绊,减少改革的阻力,从而获得更多地汉族地主的支持,更大范围内地接触汉文化,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简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最佳黄金时段在10分钟内,这就要求我们的微课程时间不能太长,微视频制作要求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张智清老师的《孝文帝迁都》时长为:5分19秒,张老师以亲切的话外音,旁征博引地介绍了迁都的原因、过程及最后的结果。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故事尤其生动,学生自然兴趣盎然。视频短小精悍,却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清晰:微视频要求画面布局合理,成像清楚不模糊,教师语言规范吐齿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

4.技术:我们在交流中一直强调信息技术是手段,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利器,因此我们忌讳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做法。

5.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技术创新;教学中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解学习内容。

综合起来,微课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由微课到翻转课堂就比较简单了。

微视频拍摄成功后,便可上传至校园平台,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习。然而这种在线的自我学习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为了便于了解,每个专题视频都配有在线测试题,也有些是直接发放的纸质的测试题,相当于“导学案”,学生带着问题自习,指向性非常明确。

然而在线的自主学习还是很难取代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5月9日景范中学高陆老师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由课外走到课上,让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课前学习之后,课堂还可以做些什么。(案例:翻转课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课前同学们通过学校微课平台上观看了微视频,在10分45秒的微视频中高老师将本课的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梳导,内容丰富,既有激趣的动态视频《水浒传》选辑,更有大量的史 2 料,图文并茂地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生活进行了相应的介绍。课前通过这个简短的视频,以及教材内容的阅读,学生已然对本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对本课的知识脉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他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书,进行了相应的“知识梳理”。

课堂上高老师首先根据微课客户端中所反映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讲评后,呈现出有视频和教材中所没有的新材料《清明上河图》,创设了新的情境,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读这个新材料,换个视角回顾所学内容。

高老师根据画面鉴赏的一般顺序,让同学们分六个小组,要求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从1.生活空间,2.生活时间,3.生活场所,4.生活方式,5.生活元素,6.生活供给等六个维度探寻北宋社会生活的风貌。学生人手一个Apad,上有《清明上河图》,可以细化放大,为了帮助学生更迅速的阅读,图片中还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标注和提示性的问题,各个小组根据任务对所给的图片进行仔细的观察讨论,最后推出一个小组发言人。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完成了课件中的表格。并顺利推导出两宋社会风貌万千气象的原因。课堂从微观到宏观,构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两宋时期,有两大时代特征——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民族的交往与融合,导致了文化多元。于是造就了宋代社会风貌的万千气象。

从翻转课堂的实践观察中,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助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自主化,知识的内化,时空翻转了;课堂主要目标是知识的深化;课堂成了是交流、分享、展示的舞台。

由特定知识点的微课到翻转课堂,继之,将发展为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MOOC。我想这是云时代下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我们还无法驾驭开发慕课,但是,大家精心制作的微课程,必将充实我们的资源库。如果有更多的教师投身进来,必将优化我们的教学;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优质均衡的教育指日可待。退一步讲,我们也许无法自己去开发,依然可以尽享慕课带给我们的实惠,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进修学习继续教育,我乐此不疲!

考虑到地区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性,有些学校目前没有相应的平台,没有相关的系统,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呀?事实上借助于公共平台来进行的互动,比比皆是。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电话联系外,大家通过QQ、微信、微博、e-mail、Msn等不是经常联系吗?我们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平台除了家校路路通外还有QQ群、微信群,联系不要太密切哟!

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各种智能移动设备,沟通交流无阻碍。既如此,我们何不进行基于QQ群的教学尝试呢?创设学习群体、上传学习资源、建立讨论组、进行专题讨论,还可以籍此上传作业,我的班级前不久还曾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过一些电脑小报的制作。通过QQ群共享向我的小学友们下达任务书„„他们制作成功后再通过QQ或在线或离线或以邮件地形式将小报上传给我。而我在打开之后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可真高,比如电子小报制作,有的在Word中编辑,有的以PS软件制作,周乐萍同学就利用课间在手机中制成。

你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活动开展是容易实现的。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妨进行大胆的尝试,初三教材(上)就有《古代世界文化之旅》《我看拿破仑》《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等活动课,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主题探究,活动中要求同学们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和音乐资料等,以便形成用历史资料来支持论点的论证能力。如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那么熟练,何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资料收集建成一个专题网站相当于资源库。

史学家陈寅恪说“一代之学术, 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 以研求问题, 则为此时代之新潮流。”,我说:教育信息化已成锐不可挡的潮流,我们何不顺应这个潮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料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实现教育的跨越呢!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宁县四中 尚小银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效果三个维度来研究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效果评价

探究式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组织实施方式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美国从1998年开始在大学、中学、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探究式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主题,它必将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突破。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2]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引向课堂之外、语文学科之外的开放天地。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 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探究主题,目标分析

探究主题的确定要求内容有特色,联系生活紧密;学生有基础,易把握、理解;资源较丰富,教师易驾御;确定主题后,就要分析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获得的基本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分享的品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此外还应当预见学生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创造性作品,获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情境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3]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使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努力后可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 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通过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进一步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它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当然,探究式教学包含了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执行要讲求灵活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库,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地址,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方便他们寻找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源,学生必须先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处理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也是信息资源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6.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通过的范例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明确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范例的赏析和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获得探究的驱动力。

7.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过评价量规的设计,教师可反观自己设计的目标,思考其合理性。学生通过量规的阅读,明确自己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量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成果的评价量规,个人自评、互评的量规,小组合作的评价量规,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8.教学设计过程的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反馈,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修改和调整,同时加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顾及到个别差异;重视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努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4]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利用问题的设计打破语文学科的界限,联系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达到“综合”的目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图1。本文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运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文献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作者人物介绍方面的知识,查找《雷雨》的背景知识,并分析、理清《雷雨》中人物的关系。

2.多种感知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5] 本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将戏剧概念、分类、特点,作者介绍,《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故事产生的背景和话剧中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具体任务为目标,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模仿、操练与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本案例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例如:以周和鲁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各个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组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脉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质疑和研究、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最终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在建构。[7] 本案例中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录像,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意见。

5.情感激励策略

情感激励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课下安排学生分组排练这组话剧,其他同学观看,并自由评论话剧中的人物和同学的演技。教师组织、指导、点评,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戏剧的认识。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成数字视频文件,作为学生成长的记录。将学生表演的录像资料发到班级主页上,共享学习资源,便于让家长观赏和其他班同学学习。

6.成果展示策略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学习成果。通过对《雷雨》的学 6习,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堂话剧鉴赏课”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话剧人物评论的文章。要求每位同学将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的专题学习网站上,在自己的博客或BBS上与大家分享交流,供教师、家长观赏,供其他班同学学习,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写入自己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他们的成长记录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依据。这些成果展示了他们学习潜能和研究技能,促进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环节,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8] 本次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量评和质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相互弥补,从而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实地描述学习效果和师生的发展情况。本次以学生自评为主,组评和师评为辅,体现了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自评活动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本次采用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百分制和等级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给同学们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极大的兴趣,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配自己的任务。很多同学主动给小组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相互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 7 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摆脱了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因素,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有的同学厌学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主动与小组其它同学配合,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共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很多同学还表现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主动帮助他人。小组负责人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记录并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拿出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家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要评价学生能力发展状态,主要看他们制定的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成果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预习教材和分析单元目标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设计并提出问题。各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搜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对其他同学学习和研究戏剧文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很多同学写的话剧人物评论和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4.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次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交谈访问、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同学以前没有在网上查找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他们掌握了搜集学习资源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分析数据、处理文字和图片,编缉文件方面,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文探究式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活动记录、人物评论、戏剧扮演、8 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等。同学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参与戏剧扮演,并摄像制成多媒体作品,发布到班级专题主页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有的同学的论文观点比较新颖,有推广和发表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突破传统课堂和课本的限制,丰富的资源、合作、共享、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获得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参差不齐;老师如何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关系;领导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够等。这些都是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都将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技能,就必须在建设中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更好地推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0.[3]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17-20.[4]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3-55.9

[6]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22-24.[7]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8] 高永鑫,王华学.论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7-78.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

目前,我省正在进行课程改革,都在提倡走进新课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高中生物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讲解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致使实验的探究性、学生的创造性无法体现,也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探究。

高度重视生物学中的实验成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物的实质性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多做实验,并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作为教师可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以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探索活动是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但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卷入”科学的发现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就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之下,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片断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下载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式学习(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之初探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如何进行合作与 探究式学习问题之初探 湘阴县长康中学 吴建珊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倡导全新的网络资源支持下......

    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精选5篇)

    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鹰潭市田家炳中学 刘施荣 在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突破,使得我们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一般是与教师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要依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资源是一种分布式的......

    小学数学-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教育在线提供www.xiexiebang.com 东城小学课题实验组的教师,为适应新世纪创新型人材培养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各科教学实......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

    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摘 要] 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