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胡秀萍)(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8: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母亲的恩情(胡秀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母亲的恩情(胡秀萍)》。

第一篇:母亲的恩情(胡秀萍)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胡秀萍

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母子亲情,孝敬父母,是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母子亲情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各自采用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读中质疑,读中解疑。教师可适当地运用图片等形象性强的教具,引导想象,帮助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并能运用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文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若干、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的孩子,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老师很羡慕你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老师更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因为你们小小就铭记妈妈对你的恩情!同学们,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出示古诗《游子吟》

1、指名读。

2、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因为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想听这个故事吗?

【这一教学环节意在由生活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深读感悟

(一)学习诗第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这首诗的来历可不简单,它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就在大家的语文书中。请大家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哪一句或者哪几句话最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3.(课件出示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画面)你观察到了什么?你体会到母亲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这是一项集观察、说话、理解、感悟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不仅受到语言表达要规范的训练,而且对人物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

4.对比:“一针一线”和“一针针一线线”,哪个词语更能体现母亲的辛劳? 5.再次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诗第二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让我们再次细细观察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画面,看一看,母亲缝得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缝呢?(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解释:这里隐含着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否则出门人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

2.因此,母亲此刻在想„„ 朗读指导:读出母亲的担忧。3.这真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示这句诗)4.观察书中插图2,想一想,母亲此刻会说什么?

5.母亲这么担心儿子,这么期盼儿子早日归来,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母亲这样的心情。

6.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饱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三)学习诗第三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同学们,如果你是孟郊,此时此刻,手捧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耳听母亲殷殷嘱咐(看插图3),你会想些什么呢?

2.是啊,尽管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小草;想到:母亲对孩子的恩情。小草如果没有阳光会怎样?孩子如果没有妈妈会怎样?

思考:阳光指代什么?小草又指代什么?你从课文中哪一句知道的?(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指导朗读:读出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4.(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谁说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紧扣关键词语和句子,借助相关插图,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同时,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畅所欲言,使之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真正体会到母亲的慈爱,要懂得感恩。最后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

(四)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1.孟郊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一生都无法忘怀,于是,在他50岁那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游子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

2.划分节奏,读出重音,感悟诗歌的意蕴。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4.配乐吟诗。

5.听音乐学唱《游子吟》。给诗歌配上恰当的动作,边唱边舞。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多种形式对诗歌进行复习巩固,使之熟记成诵。同时,在对诗歌的读、唱、吟、舞中,不断升华情感,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三、小结:

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这伟大的母爱。(配乐朗读课文)

【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

四、拓展训练

同学们,此时此刻的你也许想到了你的妈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妈妈确实为你付出了很多很多,说说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感人故事,好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由课文回归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感受成长过程中妈妈给予的无限关爱,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五、感情升华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从今天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六、自由选择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2、有感情地诵读《游子吟》这首诗。

3、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学生见到这样的作业,积极性都会很高。】 教学反思: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本课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如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母子别离的画面就蕴涵着生成,生成的契机一旦出现,教师就应该紧紧把握,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生成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将学生带入教材,使两者的心灵交融,又要善于把学生从教材中带出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

第二篇:感恩母亲心得秦秀萍

“感恩母亲,我的妈妈”听课

心得体会

灵武市五小 秦秀萍

经过一周的“感恩母亲,我的妈妈”的主题班会观摩课的听课学习,我感触很深。以下就是我对这次班会活动课的几点感受与体会。

一、每节班会课,流程清晰,环节紧凑,师生配合默契。班会课内容形式多样,有小品,故事,诗文朗诵,多媒体影视剧,随乐演唱等,特别是同学们听音乐和演唱“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后,将班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积极发言,积极交流展示了他们的幼小心灵萌发出的对母爱关切的一面。

二、班会课的气氛热烈,呈现出浓浓的亲情,让我观后,很令我感动。

学生们通过观看小品、影视剧,反映亲情的图片后,反映很强烈。纷纷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被父母照顾的故事,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体验他们的感动!从学生们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这些学生的内心的激动,生活中一向不爱向父母说声谢谢的学生们,这些生活中的琐事,他们却讲述得那么真切,生动,使得在场的同学们、老师和家长都潸然泪下。这个场面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心酸,为之感动,心灵也受到了一种震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父母的恩情,在平凡的小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完成感情的升华,从而来端正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使我受到了启发和感悟。

三、达到了班会课预想的目的与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关爱母亲、谢谢母亲的情感。

本次班会主题以“感恩母亲、体现母爱”为主,目的要让同学们懂得父母付出的艰辛,学会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并学会如何感恩父母,从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通过此次班会,加强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能够更加全面、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如:在听了陈红霞老师讲的六(3)班感恩父母的主题班队会后,我自身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如何激励学生感谢母亲,亲自为母亲做事,父母生病了,自己该如何照顾,从思想到行动有了深刻的认识,陈红霞老师的课具有浓厚的感情和亲情色彩,在她的课堂上,教师始终围绕母亲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了解母亲、认识母爱,感念母亲,亲情互动这几个场面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谢,课堂上,陈老师语言精练、简洁,课堂结构安排较紧凑,每一环节衔接很自然,教师的引语也恰到好处,始终以启发式、观后感式步步为营,层层升入来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亲情,首先从多媒体课件入手,引导学生观看关于亲情的影片,谈谈自己眼中的母亲形象,利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为了救护自己的幼儿,在临死时写了一封信,希望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使他能健康成长,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等等,类似这样的事例陈老师还举出了许多,以此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了母爱的伟大,还有让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以此进一步教育学生对母亲的关切,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为后文感谢母亲,亲人互动做好了铺垫。

观了陈老师这节课后,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诱导学生认识亲情,感受亲情,回报亲情。如:陈红霞老师先展示自己一家人和睦幸福的全家照,再展示自己失去亲人后的照片,来讲述发生在自己家的亲情故事来感染学生,讲述自己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培育他们子女的经历,如何供养她上大学,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家庭,好的生活,可是等到父母老了,该享受清福、做享晚年,过幸福日子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在他们身上,母亲身患癌症已去世多年,父亲因一次意外而瘫痪在床上,照顾父亲的责任就落在了陈老师和她的兄弟姐妹身上,陈老师从她自身如何照顾父亲,如何尽到一个当女儿的责任谈起,鲜活的事例摆在学生和在座的听课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面前,尤其是呈现她照顾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的画面中,使亲情进一步升华,在自身的体验中使学生们的思想认识上升了一个台阶。纷纷表示要感恩于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养育之恩,其实回报于父母的并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从帮他们做家务开始。感恩不只是口头的,更重要的在于行动,感恩从现在开始。

针对陈老师的这节班会观摩课,尤其是讲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亲情故事使我们在座的观课老师和学生家长内心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都很难受,许多人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由此,使我想到了自己,想想父母把我们养育大,而且和陈老师一样有了好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我作为子女却没有像陈老师那样很好的孝敬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的父母,只是一味的索取,不知感恩,回报,真是难于启齿,自己一忙,连抽空回家去看看父母都没有做到,实在无地自容。

今后要像陈老师那样,工作之余多回家看看,哪怕是很忙,都要抽空去探视母亲,为母亲多做点事,使她能幸福的安度晚年,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关爱父母,回报父母,体现中华民族孝心为先的传统美德。

通过几位做课老师的精彩设计,使我有深深的体会:

1、以学生与母亲的亲情互动,和通过多媒体展现关于母爱的伟大和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等,通过各种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渲染,激起学生感恩的欲望。并能够适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来谈一谈各自的感受。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给一些学困生及时的帮助,一举双得。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录像视频观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密切了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近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

2、通过一系列的亲情活动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情体验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感悟到父母、老师、周边的亲人也需要他们的理解、帮助与关爱。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理解爱的意义。做到了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体验亲情,感恩父母。

3、每位做课老师都把“感恩”这一理念贯穿始终,一切的情境都是为此而设计的,同时他们把活动的主体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密切了学生与生活与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了爱的意义,亲情的回报。得到了情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知恩、感恩的教育。

4、课堂上,每位老师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感谢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为父母、为家庭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也是对父母的感谢与感激,教师可以结合家长的亲身感受,将其加以升华和引导。但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孩子感受,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图回报,都是无私的。

5、“了解父母,关心父母,感谢父母”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同时要在教学中学习如何关心、照顾父母,学习一些具体的做法,这一点有些教师就做的很好,如:陈红霞老师、保生林老师等,上课时让学生听父母的真实想法,进行亲情互动,升华学生的情感,听完以后,很多学生热泪盈眶,哭着向母亲讲述自己的想法。在座的家长和观课老师也无不为之震撼,也在流泪,我想,这是真正的交流与沟通,父母的一番话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打动了他们的心。这样班会课的教育效果将会很明显的,从而对学生感谢父母的教育是更加深刻的。

第三篇:母亲的恩情

《 母亲的恩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方法目标:能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熟记生字。

分层目标:会写“孟”字。【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报、补、针、根、抚、摸”,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自学: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圈出生字,三角号标注会认的字;

3、标出自然段序号,描课后生字;

4、给生字组词语。导学:

一、导入课文,揭题解题。

1、小朋友,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小朋友们,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得到过母亲的关心和呵护。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是古代诗人感受母爱之深而有感而发写诗的事。

4、板书课题、读题。

5、出示生字,教学生字“恩”。

6、“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7、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同位互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了,用自己的方式表扬他,有问题,教教他。

3、师重点讲解:报:服——换偏旁,强调笔顺。

4、小组合作交流剩下的生字。

5、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把你喜欢的一节在小组内读一读,评选朗读之星。(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同位交流字的笔顺。

2、观察字的结构,找到共同点。——左窄右款

3、师重点强调“补”字,衣字旁中间是撇和点。

师范写,巡视。

4、剩下生字同位交流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6、同位互查关键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布置作业:

① 完成课堂四线本

《 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理解《游子吟》。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方法目标:想象着诗歌所呈现的画面背诵古诗。【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恩、迟、寸、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理解《游子吟》。

难点: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谈话的题目是母亲(板书:母亲),母亲也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母爱如一首诗,当你饥饿时,母爱就是那热腾腾的饭菜;当你遇到困难时,母爱就是你的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当你生病时,母爱就是(……)

2、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母爱无处不在。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母亲(齐读两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代诗人孟郊就是一个把母亲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小黑板出示诗句,谁能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真情

1、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她缝得怎么样?

师:课文第一段就描写了图上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动?(1)根据交流引导:“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适时讲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归来)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练习朗读,师评价。

(2)“夜深了”从这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静,怎么读好这个词语?

(3)你们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 小黑板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①哪位女同学做做孟郊的妈妈,读好这句话。评价(要读出担忧,牵挂之情)②后面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齐读)

2、过渡: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两人,依依惜别。出示挂图,交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小黑板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读读这句话,交流: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师总结: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什么叫“湿润”?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

师总结: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谁来读好这句话,练习朗读。师:这真是(指小黑板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了文章,再读这两行诗,你懂它的意思了吗?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写这两句诗的呢?

师总结: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迟了。一边想象一边用你的真情去读好这两句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你们知道他干什么去吗?

出示挂图,他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小草时,小黑板出示词语“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生机勃勃? 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沐浴才会长得如此有生机。

随文识字“沐浴”,理解“沐浴”的本意和在句子中的意思。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在课文的第三段,自己读读,说说哪几句话就是写这两句诗的?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根据交流出示第三段内容,练习朗读。解释:“寸草”就是“小草”,“春晖”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小结: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母亲的恩情,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孟郊上京赶考,做了一名县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进城。在他50岁时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师配乐朗诵。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好它吗?练读,指名读,师作恰当评价。

师: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诗。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集体配乐吟诵)。你们能美美地把它背诵下来吗?练背。

三、总结,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化作了一首著名的小诗。小朋友,你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配乐交流,可以联系母亲节,3.8妇女节,平时等)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音乐响起)让我们随着音乐,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全体起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迁移运用。

1、出示书后第四题,自读句子。

2、学生用“忙着”写句子。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同位交流字的笔顺。

2、师重点强调“迟”字,尺的捺变成点。

师范写,巡视。

3、剩下生字同位交流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5、同位互查关键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布置作业:

① 完成课堂四线本

分层作业: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太阳)母亲关爱儿子(小草)

永远铭记母恩

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配了三幅彩图,人物表情细腻,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栩栩如生的效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想像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人物的语言,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恩情,以及子女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彩图一: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

师:请你再说具体点,在什么时候,母亲是怎样缝补衣服的? 生:晚上,母亲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师:你说的晚上,多晚了呢?请你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回答。生:夜深了。

师出示“深”的几种解释,生来选择。理解“夜深了”(深;表示时间长。)师:夜深人静,人们都已经进入了香甜的梦乡。母亲,你也该休息了!

生:不,孩子,明天你就要出远门了,妈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照顾你,就让我把这些衣裳缝补好吧!

师:可是,那昏黄的油灯下,您能看得清吗?

生:唉,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老眼昏花,已经看不太清楚了。师:母亲,你都已经看不清了,还要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实在是太辛苦了,你就稍微马虎一些吧!

生:不!为儿子缝补衣服再辛苦我也不怕。师:你一边缝补衣裳,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儿子这次出远门,不知道外面的饭菜能不能吃得惯。生:儿子这次出远门,路途遥远,肯定会吃尽了苦头。生:出门在外,不比家里。你要照顾好自己呀!师:千言万语并成一句话(引说)生: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

师:此刻,紧锁的眉头是母亲千丝万缕的牵挂;那密密的一行行针脚呀,是母亲的叮咛和祈福。今夜,灯火彻夜通明,今夜,母爱的灯在无尽的长夜里独舞。

彩图二:

师: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她拉着儿子的手,会说些什么呢?

生:郊儿,你要保重自己啊!

生:郊儿,天气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添加衣服,千万别感冒啊!生:郊儿,紧张的学习之外,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生: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孟郊,听了母亲的嘱咐,看着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生:母亲原来的一头乌发不见了,变得苍老了许多,都是为我操劳的结果呀!生: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生:母亲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应该在母亲的身边照顾母亲。现在我却要去远行,真是太不孝了。

…………

充分运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体验人物的情感,在师生的对话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让文本资源与生本资源,在这里彰显魅力,尽显精彩。让母爱在学生心间泛起情感的涟漪,汇聚成感恩的江海奔腾不息。

第四篇: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

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发情。

1、师动情地描述:母亲,是个多么美好的名字!她们心甘情愿的莫默默付出,而从来不计回报。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墨客赞颂过母亲,也有许多歌曲称颂母亲。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唱母亲的视频,想一想你的母亲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欣赏视频】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感激母亲的古诗--《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课文后大家自然就会明白了。

二、读中感悟。

1、【生齐读】。

师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谈感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想对这位母亲说点什么?【生谈感受】(2)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理解“忙着”,学习用“忙着”造句。(3)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板书:母亲 深夜缝衣} 引导看图: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4)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读】

(5)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让我们读出母亲的那份担忧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在这段话中,母亲说了什么?

品读: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从中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像孟郊的妈妈一样读一读这句话。

是呀,听着母亲的叮咛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 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眼睛湿润了。

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又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清晨送子}母亲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多少年以后,50岁的孟郊想到这难忘的一幕幕,于是他在诗中写下了哪两句诗呢?【找一找对应的诗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齐读】【指名读】 【理解“意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慨万千。【自读第三自然段。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哪一句描写了孟郊看到的景象,用横线划出来。】

A、看到: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小草长的很好很茂盛呢?【生机勃勃】

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么好这么茂盛呢?如果没有阳光,小草会怎么样?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联想到了——

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C、“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你能用另一种说法来说一说这句话吗?(出示: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齐读这两句话。】

在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太阳的光辉呢?那小草又说的是谁呢?

孟郊触景生情,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齐读第三自然段】

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景,于是写下了怎样的诗句呢?【在诗中找一找与这一自然段对应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理解“寸草”、“春晖”】

5、学习第五自然段。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从“50岁”你能想到什么?过了这么多年,当初那一幕幕情景孟郊还深深地记在心间,他牢记母亲的恩情,这就是——铭记。{板书:儿子

铭记}

6、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7、谁能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三、感情升华。

母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细微而勇敢的。在汶川大地震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母爱的伟大。

(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生谈】(我们应该铭记母亲的恩情,更应该懂得报答母亲的恩情。{板书:报答}(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来报答父母呢?放学回家了,你可以„„父母生病了,你可以„„)

四、总结。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名叫《---》,它是--代大诗人--写的。谁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呢。【试背、给同桌背、齐背】

五、布置作业:

1、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庄小学2011.03

第五篇: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 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 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 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 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 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 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 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 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 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 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 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 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 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 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 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

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 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 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 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下载母亲的恩情(胡秀萍)(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母亲的恩情(胡秀萍)(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最终定稿)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9、《母亲的恩情》说课稿(第二课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母亲的恩情》。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

    9 母亲的恩情

    9 母亲的恩情 教学要求: 1. 会认“孟、缝”等9个生字,会写“恩、针”等7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游子吟》。 3. 理解《游子吟》的意......

    《母亲的恩情》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二年级 学科:语文 2、课时:两课时 3、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标出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母亲的恩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12/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6个字只识不......

    《母亲的恩情》(精选五篇)

    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文”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

    母亲的恩情作文

    母亲的恩情作文 遛狗的地方有一大丛一大丛的夹竹桃,很高,也很茂盛,两周前开始冒花蕾,今天早上,看见有几朵花已经冒冒失失地开了,却发现很多夹竹桃的叶子开始发黄了,不是一棵两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