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歌唱《采花》
2、欣赏《火把节》《蝉虫歌》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花》。
2、初步了解民族调式。
3、通过观看采花歌曲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加深歌词的记忆,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在聆听彝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情感及音乐特点;通过欣赏《蝉虫歌》,感受侗族大歌的演唱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唱《采花》。
2、了解民歌风格及民族调式。
第一课时 歌曲《采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找出每一节节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四川民歌特点。
2.聆听《采花》,能够领会四川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3、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教学重难点
1、歌曲《采花》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方法
欣赏法、听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启发引导式、合作式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打击乐及自备乐器若干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课件播放民歌片断:《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2.师:刚刚我们听到的3首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们都属于中国的民歌。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川,感受那里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采花》。
二、歌曲教学 1.录音范唱
这首歌曲表达了四川人民怎样的心情?
歌曲中唱了几种花?本课的歌曲《采花》原名为《盼红军》。采花献给谁? 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2.节奏练习
(1)××××(2)××××
把每句的节奏进行对比练习 3.读出唱名
请同学们随琴逐句视唱 4.随琴完整视唱旋律 5.填唱歌词 6.多种方法巩固练习 7.引导学生处理歌曲
情绪,速度,力度,音色„„ 8.完整演唱歌曲
9.引导学生用说唱、打击乐器的形式进行创编。
10.抽查,展示成果
三、拓展延伸
(1)采花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学生欣赏创编成果,相互评价
四、小结
师:生活在压迫中的人们盼望得到解放过上幸福的日子,那我想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们,你盼望的是什么呢?——说一说自己的愿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火把节》《禅虫歌》
一、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采花》
2、欣赏《火把节》《蝉虫歌》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花》。
2、初步了解民族调式。
3、通过观看采花歌曲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加深歌词的记忆,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在聆听彝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情感及音乐特点;通过欣赏《蝉虫歌》,感受侗族大歌的演唱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习歌曲《采花》。
2、了解民歌风格及民族调式。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少数民族,踏上了民族之旅,我们走进了彝族,藏族,那今天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踏上行程,走进神州音韵,欣赏民族音韵,领略民歌的博大精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34页。
好的,让我们来看几组照片。
一、欣赏《火把节》
1、彝族有崇拜火的习俗,认为火能净化万事万物。火,也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尽情地唱歌、跳舞、赛马、摔跤。到了夜晚,人们手持火把在田间地头转圈,载歌载舞。
2、作品介绍 《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第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乐章“夜歌”。第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3、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欢腾热烈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们狂欢歌舞,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信心。
过度语:好的,感受了彝族盛大的节日火把节,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大家听看看这个音乐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蝉虫歌》
1、音乐知识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一起观看的视频音乐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想一想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女生合唱)
●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词较短,衬词部分是歌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民歌的博大精深,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民歌是音乐的源头活水,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坚信,民歌随着时代的步伐会走得更潇洒,步履更轻盈,更加繁荣昌盛,根深叶茂,希望同学们会喜欢民歌,让民歌永远流淌在大家的心中!教学反思
第二篇:神州音韵教案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列宁学校
王玲
教学内容:
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奔去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
1、欣赏《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1)、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2)、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歌曲高亢、自然,与我们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其旋律重复较多,并且跳跃性较强。歌词重复、运用了陕西方言,并且两段歌词是一问一答试。
2、跟录音学唱《黄河船夫曲》,演唱时注意音准。
三、欣赏《月牙儿五更》
1、本节所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先了解乐器板胡,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
2、聆听与思考
很多优秀的民歌被作曲家改编成了器乐曲,试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四、结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您组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三篇:教案《神州音韵》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一)第一课时
七年级音乐 谷平莉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体验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
2、积极与同学配合参加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兴趣。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乐曲片段。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加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程概念:两音之间的距离叫音程。
二、新课教学。
1、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发展旋律的重要方法。“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重复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本科歌曲中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2、讲解曲式结构。
歌曲为单一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第1—4小节)和结束句(第13—15小节)。曲调高亢、悠扬、首位呼应,有问答之意。这样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特点分析:
作品内容《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的山西民歌,产生于黄河艄公的世代传唱之中。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的豪放,乐观的性格和行船时的舒畅心情。风格特点:
1、旋律节奏:旋律有双四度跳进,节奏宽广自由等特点。
2、曲式结构:单一部曲式,采用部分重复。有装饰音及下滑音。课堂小结:
深入体会并尝试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及运用乐谱的能力。
2014年11月2日
3、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多
第四篇: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第三课时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三)》
第三课时《跳月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三、教材分析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
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
(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传说动画)
(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7.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舞蹈,或分小组表演不同场景的舞蹈。㈢拓展学习
1.欣赏《跳月歌》(吕薇演唱),了解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2.欣赏《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不同内容的彝族音乐。㈣课堂小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也正是随着《跳月歌》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欢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来吧!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第五篇:教学反思《神州音韵》
《黄河船夫曲》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 谷平莉
对于纯民歌,也许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怎么爱听了。包括孩子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在欣赏着流行音乐,或是听一些把老一点的歌曲创编成爵士、摇滚的音乐。一旦听了民歌风格比较浓厚的,会换频道、走开、关掉音源。就如我在上《黄河船夫曲》这一课,我刚刚让学生们听赏,就有许多学生都哈哈大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却说唱的声音好笑,当时我心里感到的是一种“无奈”。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耳边响起的基本都是一些流行音乐,对于民歌接触太少,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于是我在这方面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民歌的知识,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首先介绍本曲的作者,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主要作品、对新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让学生知道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的歌曲艺术。民歌又分为山歌、小调、号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又让他们听音乐,再进行歌曲的讲解,再听,反复进行。同时,让他们欣赏阿宝等土生土长的黄河人所演绎的《黄河船夫曲》。同学们也对所听的印象有了自己的描述,并加深对音乐欣赏后的理解。在音乐起伏的感召下,步入意境,随音乐节奏同学们身体前后晃动,捕捉到了船夫们拉船的形象,同学们的表情也好象自己在与惊涛骇浪进行搏斗,表现出船夫拉纤的场面。这就是生活中的情景与想象中的情景的交融,使学生被美好的音乐声音所陶醉了。
201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