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下 家庭社会法治 教案 第四章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新航标
教学目的:
感受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感受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
教学重点:
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实现总目标的具体举措。教学难点:
法治建设与国家兴亡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二、进行
(一)道路决定命运
1、历史的深刻启示 情境一、二:
议一议:以上材料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
2、现实的迫切需要 案例:黑胶囊的秘密
议一议:你对“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的理解。点评:坚守文明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情境一:中国的法治探索
点评:每个国家的法治道路,是与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情境二:相关法治书籍
点评:中国的法治道路凝结着国人百余年的上下探索。
(二)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
1、里程碑式的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四个第一次” 说一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重要议题的意义何在?
点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2、建设法治中国大厦
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生朗读)。
点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将往哪里走,怎么走这一根本问题。
小结
法治中国进行时 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张某案”反映出的问题和“呼格案”得以纠正的过程,感受中国司法的进步,增强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通过“奇葩证明”“民警的随身督察”等话题,知道我国正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提高对法治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系列举措。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治中国巡礼之成就篇资料 谈一谈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
二、进行
(一)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1、宪法和治国
情境:讨论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情境: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谈谈对宪法重要地位的认识。点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科学民主立法 情境:中国近年立法历程
想一想: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总体解决,这是否意味着立法工作的使命就结束了?
点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则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入灵魂和生机。
情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及施行。
议一议:为什么香港的立法、行政、司法及政制发展等都要紧密围绕《基本法》来开展?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1、奇葩证明 情境:奇葩证明案例
想一想:奇葩证明产生的原因?
议一议:怎样才能减少直至杜绝让人哑然失笑的“奇葩证”? 点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2、民警的随身督察
案例: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案例。
议一议:执法记录仪在民警们的执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点评:执法记录仪清晰、客观地还原执法现场,有效破解当事人现场无理取闹,也利于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1、司法腐败零容忍 案例:学生阅读
说一说:张某违法减刑系列案件反映出司法机关存在什么问题?其危害是什么?
点评:只有守住司法公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就在身边,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治中国才会成为越来越真实的图景。
2、“呼格案”彰显法律公正 案例:学生阅读
议一议:“呼格案”这起错案得以纠正说明了什么?
点评: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让法律被信仰
1、法律必须被信仰 案例:学生阅读
说一说: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被处死,也不愿逃走。
议一议:“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如何理解这句话?
点评:法律本身包含着公平、正义、代表着理想和信念。
2、宪法宣誓制度,彰显法治信仰 案例:学生阅读
查一查: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议一议: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对建设社会注意法治国家有什么意义? 点评:宪法宣誓制度以庄严的仪式彰显宪法的尊荣,从而对公职人员形成法律与道义的约束,有利于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
法治四川在行动
教学目的:
通过“法律进校园”活动,让法治浸润人心,使学生树立学法、用法的法治观念。
通过讲解四川建设法治文化场所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同四川依法治省的各项工作,树立建设四川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四川法治文化建设的举措。教学难点:
法治四川建设的相关措施。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身边有哪些法治文化活动场所?
四川建设法治文化活动场所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进行
(一)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1、建设法治四川
查一查:我省在建设法治四川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瘦身”审批,四川落实简政放权 阅读材料。
议一议:“瘦身”审批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评:近年来,四川省把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持续推向深水区。
3、开门立法,推进立法科学民主化 阅读材料。
议一议:《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省科学民主立法的?
点评: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推动立法科学民主话,是我省建设法治四川的重要举措。
4、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阅读材料
议一议:四川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视频直播庭审实况,对推进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有什么意义?
点评:提高法官素质、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二)法治四川贵在人人有责
1、让法律学习成为新常态 阅读材料。
查一查:我省各级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事例。讨论:各级政府开展此类法律学习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点评:把法治精神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2、基层法官的坚守 阅读材料。议一议:背篼法官郭兴利的感人故事对我们鉴定法治信仰有什么启示?
3、“法律进校园”,让法治浸润人心 阅读案例。
说一说:“法律进校园”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点评:法治观念是法治的重要基础。
4、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多 阅读材料。
查一查:四川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项目。除《法制早班车》意外,各地还有哪些法治宣传形式?
小结
第二篇:九下 家庭社会法治 全册教案
第一章 展现青春的魅力 第一节 青春的品味
教学目标:
培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热心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友好交往。
树立审美意识,努力塑造美丽心灵。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青春优秀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学生。教学重点:
内外兼修更美丽 教学难点: 养成文明的行为举止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珍惜自己的宝贵青春,从现在开始,放飞青春梦想,展现青春风采,为祖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二、进行
(一)行为举止要文明 讲解着装的基本要求
1、情境一
学生看书,了解男生女生的标准头式
学生看书:议论:小汪作为学生,做色彩斑斓的时髦发型是否合 适?说明看法
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法式?
2、情境二
议论:一味追求着装美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说一说:衣服美能说明一个人美丽吗?真正的美丽是什么? 教师点评。
阅读中学生形象礼仪。
(二)举止讲文明
1、情境一阅读
议论:小亮的行为是否恰当?
找一找:在校园公共生活中,还有哪些不雅的行为?
2、情境二阅读
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冬改掉说脏话的习惯? 讨论:校园文明用语宣传用的标语。教师点评。
(三)内外兼修更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
1、情景一二阅读
议论:小艾和小玲哪些行为不恰当?为什么? 海伦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说一说: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主要表现? 中学生如何塑造自己的内在美?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情境一二阅读
想一想:从情境一二,得到什么启示?
说说议议: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最内疚的一件事。
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行有所获
小结
第二节 青春的风采
教学目标
1、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在奋斗中展示青春风采,努力实现青春梦想
2、通过情境体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风采展示活动,学会为人和善,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增添人生风采。教学重点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勇于思考,学贵创新 教学难点
1、弘扬传统美德
2、学贵创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保尔柯察金的名言。
二、进行
(一)魅力校园,炫我风采
1、我的舞台,我的精彩
情境
一、学生联系学校行知节,对照课本展示风采的艺体活动案例,分析。
讨论:怎样说服同学积极参加艺体节活动? 在合适的场合怎样展示自己的特长和风采? 点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学生要挖掘潜能,努力重视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努力诠释青春的风采。情境
二、班级风采的展示
讨论:班级才艺展示取得成功的原因? 班级风采的展示是否需要每一个人? 点拨:要热爱班集体,积极主动参加班级风采展示。
(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情境
一、雒梦妍的10年如一日背患有肌无力的同学上学的事迹。说一说:你获得的感悟?
讨论: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行动关心身边的同学?
点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责任叫志愿。志愿奉献是一种责任,它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情境
二、某地受灾后,九2班捐款,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捐款不多。讨论:爱心能用金钱数额来衡量吗? 请写一份“捐出一日零花钱”的倡议书。
点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勤于思考,学贵创新 情境
一、《中国制造2025》的公布 讨论:怎样评价小辉和小剑的说法?
议一议: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点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 学生应该增加社会责任感,着眼未来,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融入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情境二、九2班为提高学习成绩展开的学习方法的讨论。说一说:从发言中收获的感悟。
想一想: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点拨:中学生要发扬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优秀中学生。
(四)科创发明,展示风采
情景一:某中学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评比。说一说:分享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成果。议一议:中学生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小小发明家? 点拨:中学生要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情境
二、中学生骆剑舞的名字载入《中国发明家大辞典》。想一想:从骆同学的发明经历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说一说:做事情时侯,你是不假思索地按照他人教给你的方法去做,还是总想另辟蹊径?把令你最满意的一次经历讲给大家听。行有所获 小结
第三节 青春的选择
教学目标
通过话题,让学生懂得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明白需要不懈努力、懂得做任何事情要有责任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要有明确的、合理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要符合实际。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人生要勇于担当”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的一生中,要做出哪些选择?
二、进行
(一)人生要有明确目标
1、目标引领,人生可能更精彩。案例1:关于目标对人生的调查数据。议一议:调查结果说明什么?
点拨:获得成功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早早为自己确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2、合理选择,目标才可能达到
案例2:刘亮做了很多选择,找了很多工作,都没成功。议一议:刘亮为什么没有成功?
点拨:判断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主要是看目标是否实现。
(二)人生要艰苦奋斗
1、确定了,就要不懈努力 案例1:林肯事迹。
说一说:从林肯的人生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点拨:成功的人一定要有理想、有远见、有热情,并具有顽强的个性,自信而不自负,执着而不僵化。有时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阅读:做人生规划的注意事项。
2、选择了,就要持之以恒 案例2:华罗庚的事迹。
说一说:华罗庚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点拨:人的目标为什么实现情况不一杨,主要是人的意志力不同。“爱拼才会赢”。
(三)人生要勇于担当
1、接受了,就要负责到底 案例1:小张养花的故事。
议一议:小张养花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
2、承担了,就要尽职尽责尽心
案例2:为什么有的人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取得成功的调查。议一议:讨论怎样对待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
点拨:面对不十分理想的工作,唯有把这份工作当成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膀上,全身心投入其中,才是明智的选择。学有所能:
确定自己的高中学业目标,分析自己的初中学业目标是否合理。探究与实践:晒一晒自己的学业规划。小结
第二章 共筑幸福家庭 第一节 家庭生活守护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自觉树立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意识,懂得依法维护自身核发权益,建设幸福家庭。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与父母的分期,使得学生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家庭分歧,享受成长的幸福。
使学生能树立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意识,担负起家庭责任。教学重点:
维护家庭成员的核发权益对共筑幸福家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对待家庭暴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读课本张女士的无奈事例,想想她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应从哪些方面解决?
二、进行
(一)家庭保护有法可依 案例:爱也有缺位
说一说:”你从孩子给父母的信里感受到什么?
议一议:信中的父母有什么样的无奈?这个孩子该怎么办? 点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是监护人必须履行 的责任。
(二)家庭保护有法助 案例:监护权也会被剥夺
说一说:你对小玲监护权的依法变更的看法?
议一议:现实家庭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点评:家庭暴力破坏家庭幸福稳定,必须坚持反对。依法剥夺拒不履行或肆意破坏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监护人的监护权,彰显法律公平权威,也能及时阻止对未成年人的伤害行为。
案例:成长需要依法保护
想一想对待漫画反映的问题该怎么做。案例:亲情也会“冰冷”
说一说:对翔翔爸爸的教育方式,你的看法。
店铺:家庭冷暴力是法律不允许的。营造和美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链接:未成年人遭遇极端家庭暴力的对策 案例:赡养老人尽义务
议一议:如何评价何大爷六个子女的行为?
点评:孝敬父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民责任的体现。
小结
第二节 家庭生活有品味
教学目的:
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认识到与加入旅游是现代人常见的休闲生活方式,了解旅游的作用和收获。
了解阅读在人成长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生命在于运动,共建书香家园 教学难点: 美化家庭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追求品味高雅的精神生活,尽情地去享受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
二、进行
(一)生命在于运动 案例:勤于健身,乐在其中
讲一讲:你和家人常锻炼身体吗?怎样锻炼的?常锻炼的益处? 点评:科学健身的作用。链接:健身注意事项。案例:共同参与,享受过程 说一说:你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参加什么体育健身活动?
(二)分享旅行收获 阅读:旅行的收获
谈一谈: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一次家庭旅行,谈谈收获。(三)共建书香家园 案例:开卷有益
说一说:你喜欢阅读哪些方面的书籍?分享阅读收获。谈一谈: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现在还有读书的必要吗? 说一说:你对数字化阅读有什么体会。
点评:构建学习型社会,积极交流,使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书香家园”。
(四)美化家庭环境 案例:巧手装点家庭
讲一讲:分享你装点家庭环境的亲身经历。
点评:美化家庭环境,有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提升家庭成员的修养和生活品味。
巧妙利用飞卫,装点环境。小结
第三节 家庭未来更美好
教学目的:
培养热爱家庭生活、热爱现代文明的情感。初步认识到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教学重点:
认识现代家庭的构成条件,把握现代家庭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认识现代家庭构成的精神条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说说你对未来家庭生活有什么样的期待?举例说明家庭生活中已经有了哪些智能化的变化。
二、进行
(一)现代居家生活 观察:现代居家生活
网络购物、智能程控设备、移动控制终端、家庭机器人 想一想:面对居家生活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案例:理性适应现代居家生活 说一说:你对小卓行为的看法?
谈一谈:如果你是小卓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店铺:物质生活方式应与家庭成员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精神生活而言,应该秉承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丰富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
(二)构建现代家庭
案例:顺应时代,展望现代家庭
想一想:随着科技发展,我们未来的家庭生活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点评: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典型应用,科技的发展将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案例:民主平等,共建和谐家园
谈一谈:你内心期待的幸福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点评:家庭中的民主平等是相互的。家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案例:凝聚共识,共创美好未来
谈一谈:联系你的家庭实际,你认为应该怎样建设现代和谐家庭?
点评:建设现代家庭,一要注重物质条件的现代化,而要注重家庭成员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的提高。
在网络上查阅智能家居发展新趋势,并将结果与同学分享。小结
第三章 放飞梦想 第一节 复兴之梦
教学目的:
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美好生活。
明白奋斗成就梦想的道理,以不懈的追求创造美好未来。知道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紧密相连,在时代发展中实现梦想。教学重点:
热血卫中华;文化复兴。教学难点:
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的关系;实现梦想必须艰苦奋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复兴之路”的大型展览会,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分期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想一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人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二、进行
(一)雄关漫道 案例:一心中国梦
情境一:小轩游览静海寺这一集中中华民族荣耀与屈辱于一身的历史遗迹。谈一谈:与同学分享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事迹。点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待。
情境二:雕塑《艰苦岁月》
说一说: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经历的艰苦岁月。
点评:新时代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境三:1932年《东方杂事》提出的问题: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个人生活有什么梦想?
点评:“梦”,简简单单一个字,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案例:热血卫中华
情境一:抗战爆发后,四川安县曲山镇学生王建堂投笔从戎。说一说:王建堂及其父亲的行为尽到了什么“本分”? 点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情境二:抗战时期,苏北盐城根据地的1218玩命抗日儿童团团员的事迹。
议一议: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身处和平年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点评:青少年学生应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情境三:某班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的主题班会。说一说:我们应该铭记和传承抗战英烈的哪些宝贵精神和高尚品质?
点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二)人间正道 案例:文化复兴 情境一:欣赏文字,图片
情境二: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点评:我国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案例:奥运圆梦
情境一:1908年《天津青年》奥运三问。
情境二:2008年我国北京奥运会被誉为“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情境三:北京成为全世界首个荣获过冬季、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说一说: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再获殊荣的奥运辉煌,这一伟大的变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见证。请谈谈你的体会。
议一议:我们作为中学生,怎样迎接2022年冬奥会? 点评: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案例:世博成真 情境一 情境二
说一说:为什么在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举办世博会是遥远的梦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行有所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安居乐业。小结
第二节 奋斗圆梦
教学目的:
明白奋斗成就梦想的道理,珍惜青春年华,做奋发有为的青年。懂得个人理想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时代发展中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青春力量 教学难点:人民公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进行
(一)不去脊梁 案例:一琴一鹤的来历
查一查:搜集古代名人勤政爱民、清廉为官的有关故事或名言名句,并与同学分享。
(二)青春力量 案例:梦想在农田里闪亮
访一访:你身边有大学生村官吗?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圆梦实践。
说一说:当代青年应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案例:焊花点燃中国梦
议一议:宁显海的圆梦经历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想一想:今天的青年学生,应如何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点评: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青年学生应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
案例:小舞者也有大梦想 说一说:梦想指引你前行的事例。
点评:只有每个人都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努力,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小结
第三节 筑梦天下
教学目的:
知道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悟中华“和”文化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我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关心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表现,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状况,认同我国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做中国和平发展的新力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小使者。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当代中国促进共赢的实践。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
醒来的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对阿诺德汤因比的一段话的理解。
二、进行
(一)字中之“和”
情境一:甲骨文的“和”与“合 谈一谈:分组讨论交流“和”、“合”。
试一试:列举 “和”文化源远流长的相关名言名句。情境二:“邻”字
说一说:从邻里关系谈谈你对处理好中国周边外交关系的认识。点评:中国与自己的邻国有传统的友谊。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向来兼顾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二)和平使者 情境一:张骞出使西域。谈谈你的看法。
情境二: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里的中国石碑。
说一说:分组交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情况,感悟“和谐共通”的和平理念。
(三)共赢之梦 案例:和平文明之狮 情境一: 情境二:
点评:中国人民不认同“国强必霸”。案例:守望共通命运 情境一、二:
议一议:能用“丛林法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吗?
点评: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案例:共建和谐世界 情境一、二、三:
分组讨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议一议:青少年应怎样当好世界和平的使者?
点评:中国强调“共同发展”,将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各国共享发展机会,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结 第四章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中国新航标
教学目的:
感受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感受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
教学重点:
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实现总目标的具体举措。教学难点:
法治建设与国家兴亡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二、进行
(一)道路决定命运
1、历史的深刻启示 情境一、二:
议一议:以上材料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
2、现实的迫切需要 案例:黑胶囊的秘密
议一议:你对“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的理解。点评:坚守文明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情境一:中国的法治探索
点评:每个国家的法治道路,是与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情境二:相关法治书籍
点评:中国的法治道路凝结着国人百余年的上下探索。
(二)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
1、里程碑式的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四个第一次” 说一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重要议题的意义何在?
点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2、建设法治中国大厦
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生朗读)。
点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将往哪里走,怎么走这一根本问题。
小结
第二节 法治中国进行时
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张某案”反映出的问题和“呼格案”得以纠正的过程,感受中国司法的进步,增强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通过“奇葩证明”“民警的随身督察”等话题,知道我国正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提高对法治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系列举措。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治中国巡礼之成就篇资料 谈一谈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
二、进行
(一)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1、宪法和治国
情境:讨论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情境: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谈谈对宪法重要地位的认识。点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科学民主立法 情境:中国近年立法历程
想一想: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总体解决,这是否意味着立法工作的使命就结束了?
点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则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入灵魂和生机。
情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及施行。
议一议:为什么香港的立法、行政、司法及政制发展等都要紧密围绕《基本法》来开展?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1、奇葩证明 情境:奇葩证明案例
想一想:奇葩证明产生的原因?
议一议:怎样才能减少直至杜绝让人哑然失笑的“奇葩证”? 点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2、民警的随身督察
案例: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案例。
议一议:执法记录仪在民警们的执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点评:执法记录仪清晰、客观地还原执法现场,有效破解当事人现场无理取闹,也利于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1、司法腐败零容忍 案例:学生阅读
说一说:张某违法减刑系列案件反映出司法机关存在什么问题?其危害是什么?
点评:只有守住司法公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就在身边,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治中国才会成为越来越真实的图景。
2、“呼格案”彰显法律公正 案例:学生阅读
议一议:“呼格案”这起错案得以纠正说明了什么?
点评: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让法律被信仰
1、法律必须被信仰 案例:学生阅读
说一说: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被处死,也不愿逃走。
议一议:“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如何理解这句话?
点评:法律本身包含着公平、正义、代表着理想和信念。
2、宪法宣誓制度,彰显法治信仰 案例:学生阅读
查一查: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议一议: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对建设社会注意法治国家有什么意义? 点评:宪法宣誓制度以庄严的仪式彰显宪法的尊荣,从而对公职人员形成法律与道义的约束,有利于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
第三节 法治四川在行动
教学目的:
通过“法律进校园”活动,让法治浸润人心,使学生树立学法、用法的法治观念。
通过讲解四川建设法治文化场所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同四川依法治省的各项工作,树立建设四川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四川法治文化建设的举措。教学难点:
法治四川建设的相关措施。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身边有哪些法治文化活动场所?
四川建设法治文化活动场所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进行
(一)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1、建设法治四川
查一查:我省在建设法治四川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瘦身”审批,四川落实简政放权 阅读材料。
议一议:“瘦身”审批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评:近年来,四川省把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
持续推向深水区。
3、开门立法,推进立法科学民主化 阅读材料。
议一议:《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省科学民主立法的?
点评: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推动立法科学民主话,是我省建设法治四川的重要举措。
4、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阅读材料
议一议:四川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视频直播庭审实况,对推进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有什么意义?
点评:提高法官素质、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二)法治四川贵在人人有责
1、让法律学习成为新常态 阅读材料。
查一查:我省各级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事例。讨论:各级政府开展此类法律学习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点评:把法治精神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2、基层法官的坚守 阅读材料。
议一议:背篼法官郭兴利的感人故事对我们鉴定法治信仰有什么启示?
3、“法律进校园”,让法治浸润人心 阅读案例。
说一说:“法律进校园”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点评:法治观念是法治的重要基础。
4、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多 阅读材料。
查一查:四川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项目。除《法制早班车》意外,各地还有哪些法治宣传形式?
小结
第三篇: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家庭·社会·法治
第一单元
共建美好和谐校园
第一课时:珍惜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科学的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与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 能力目标;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增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3.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现场采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劳,自学增进师生情谊,养成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习惯。
[教学重点]: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与老师交流与沟通,化解与老师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谈话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和理想状态,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达到真诚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2. 课堂作业法:上课之前先准备一份课堂作业表,设置一些与师生关系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他是谁?
有人说,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不辞劳苦,锄草施肥,争得桃李满园,百花吐艳;有人说,他们是无名的小草,不慕虚荣,淡泊名利,换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有人说,他们是燃烧的蜡烛,不惜生命,无怨无悔,献出丝丝暖流,一片光明;有人说,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春风化雨,雕木琢玉,为社会放飞希望,培植栋梁。生:老师 活动一:
师:对,是老师!在人生道路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还有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老师是一个让人充满敬意的称呼。同学们,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天天和老师打交道。那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对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的故事吗? 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发言,我也觉得,这么多年,老师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感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课堂作业,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下老师教会我或给予我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通过我们以上的发言,我们发现,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他还给了我们智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慧、勇气、力量和信心,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他还是引路人、保健医生、朋友、榜样。(插入幻灯片)
活动三:
散文朗诵:《老师,您一生都站着》
师:这是一篇用心写出来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那听了以后,你跟作者是否产生了共鸣?你怎样理解老师站的行为? 生:自由发言 活动四:
师: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我们的前辈也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名人名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活动五:
师:看来,老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同学们也非常体谅老师、理解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师生之间仍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个案例
杨兰的信
杨兰今年小学毕业了,因为上了初中,她离开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苏老师。她心里非常难过。一天放学后,她给老师一封信。信中写道: 敬爱的苏老师:
你好!
一直就想给你写信,可我怕你繁忙,怕你笑话我。每天,那些烦恼、问题都缠绕着我,我好痛苦。我觉的,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可另一方面,你又是一个心理学家,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自从上初中以来,我每天心里都装着一件事,我仍想在你的教导下学习。可是,当新的老师跨进我们教室的一刹那,我的心一阵阵难受,眼泪早已充满了我的眼眶,我茫然不知所措。慢慢地我努力去适应,可是,太难了。苏老师,我该怎么办?你能不能给我指点一下,我不想耽误学习,可我有怕自己会有懈怠的心理 苏老师,对不起,我在伤心之际有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打扰了你,别介意!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学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帮杨兰找一找原因。
2、你怎么看待她排解苦恼的做法?
3、如何解决杨兰的问题呢? 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的确,与小学相比,在中学,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我们长大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
板书:在学习中,老师更多的要求我们自主自觉的学习,对自己负责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让我们锻炼自我管理,学习做活动的组织者
在思想交流中,老师要求我们自我反省,自我严格要求 活动六:
勾画出你被老师批评、误解和表扬时的表情,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我勾画,自由发言 活动七; 实话实说
分组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现场采访: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让我们走近老师,善于与老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与老师一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的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课时:纯真情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科学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同学沟通,提高学生交往的能力与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2. 能力目标;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增进同学情感,增强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的能力。3.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现场采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确的异性关系;珍惜同学情谊。[教学重点]:同学见得互相帮助;和异性同学相处;同学间的矛盾。[教学难点]:青春期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谢谢同学的帮助
评一评:你如何评价成成同学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
说一说:你帮助别人或得到别人帮助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获得他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它让人收获喜悦与激动,使人内心温暖。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给人温暖与喜悦是最美好的体验。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二:我该怎样和异性同学相处
案例一:书上p6 案例二:书上p6 议一议:小华真的有“新毛病”了吗?
想一想:琪琪向小明送礼品祝贺生日的做法恰当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第一,应多了解一些青春期方面的知识;第二,与异性交往不能随便,应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明确划分界限;第三,要避免以异性频繁独处,尽量在公共场合交谈,并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第四,要互相尊重,给他人充分的自由,让他人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活动三:我们和好吧
案例:p8 议一议:遇到同学搞恶作剧应该怎样处理? 想一想:应该怎样化解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冷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前提,它能使人们变得理智,能做到换位思考。用宽容的信去化解矛盾。同学之间做到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行有所获: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节:在集体中快乐成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群体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10 说一说:你愿意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学有所悟p10-11 说一说:你们班是怎样确定班干部的? 议一议:选举班干部坚持什么标准?
活动三:我们的事情协商决定p12 议一议:你觉得应采纳上面哪个方案?
想一想:假如各小组的方案都不完善,你觉得应该怎样确定活动方案呢? 教师总结:民主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四:大家的事情大家做p13 说一说:你赞成XX同学的建议吗?为什么?你们班的黑板报是采用什么办法制作的? 评一评:有的同学认为制作黑板报会耽误学习,不愿意参加。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班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每一个同学都有责任去完成。有许多事需要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做得更好。其实,大家在做好班集体事情的同时,也会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1.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请你喝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群体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教学过程:
活动一:集体助我成长
案例:p14 说一说:你们学校有哪些社团?你选择加入社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议一议:有同学认为九年级学生中考压力大,没有必要参加社团活动。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社团活动是课余活动,初中阶段的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兴趣、开阔视野为主要目的,对学习课外延伸知识也有较大帮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除了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展示个人特长外,还可以培养社交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因此中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活动二:掌声给他的力量
案例:p15 说一说:如果你被别人嘲笑,你会有什么感受?
议一议:对有特长和突出表现的同学,你会由衷地表达你的赞美吗?
教师总结:嘲笑的力量是可怕的,无论是谁,都可能在嘲笑之下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做到多为同学点赞,我们的集体生活就会充满七彩的阳光,我们的校园就能充满欢歌笑语,成为成长的乐园。
活动三:团结就是力量
案例p17 议一议:你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要去的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团结才有力量。拔河比赛是集体力量的展现和较量,能检验班集体的团队状况。其实,对集体而言,做任何事都需要团结。国家也是这样,只有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国家吹不断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课后作业:
.请为你所在的班集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五课时
校园生活守公德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回顾过往生活,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乐于回报社会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唤醒同学们的良知,唤醒对社会 责任感的认识。
[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明白“我是一名小公民,弘扬社会公德是己任”的道理,在校园内形成弘扬社会公德,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巩固我校德育工作的各项成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校园集会讲文明
情景一:P19 议一议:小方和小雨的上述做法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理由。说一说:升国旗时,我们中学生应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有哪些? 教师总结:国旗时国家的象征。在我国,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一项严肃、庄重的活动。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在校园重要的集会中,一般都要演奏或演唱国歌。在奏响、唱起国歌时,应肃立。作为公民,我们中学生应该努力维护国歌的尊严。
情境二:p20 议一议:我们怎样看待小凯同学的行为?
说一说:结合学校的规定,说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文明集会?
教师总结:集会是学校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众多,又是正式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集合时要静、快、齐,不勾肩搭背,不随意谈笑,要提前到达集合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我们中学生应该努力提高个人素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名文明与会者。
活动二:文明观赛观演
情境一:P21 议一议:我们该怎样看待小霄和小炜的上述行为?
说一说:在我们的校园观赛活动中,还有哪些与文明观赛理念相悖的行为? 情境二:P22 议一议:上面哪种观点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说一说:结合学校的规定,说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一名文明观众?
教师总结: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遵守修养观演的规定和要求,从细节做起,做文明观众。
活动三:校园环境靠大家
情境一:依法保护校园环境
议一议:作为校园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如何使法律赋予我们的监督权,督促有关部门解决上述问题?
说一说:为解决上述问题,面对开发商的侵权行为,我们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 7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法利益?
活动四:遵守《校园环保公约》
情境一:P25 想一想:如果你发现了小聪的这一做法,你应该怎么办?
议一议:作为校园小主人,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情境二P26 议一议:我们该怎样看待小炜同学的上述行为?
说一说: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对此,我们该肿么办? 教师总结:爱护校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五:践行《爱护公物公约》
议一议:我们该怎样看待左上图中有关同学的行为?
说一说:看了右上图后,你有何感想?请举1-2个校园生活中爱护公物的典型事例。
教师总结:爱护公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人是否爱护公物,从小处讲反映了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从大处讲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
课后作业:1假如你是班上手抄报的主编,你准备作业做一份精彩的手抄报?
2.假如有一个栏目是“校园风采”,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个栏目的内容? 3.开展这样的比赛活动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六课时
家风传承以德立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学生明确感恩的含义、意义,学会识恩、知恩,善于施恩,明确感恩、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4、激发感恩父母的情感,养成孝顺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了解自己在感恩父母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31 议一议:你认为当代社会良好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学有所悟
议一议: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章博的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原因。说一说:章博一家的经历给你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意思是“相安,协调”。现实生活中“家和”表现为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亲相爱。所以,古人说“家和万事兴”。
活动三:百善孝为先
情景一:P34 想一想:你怎样看待“孝泉跃鲤”这个故事?
议一议:你读过《二十四孝》吗?其中“孝”都是值得提倡的吗? 情景二:
议一议:陈斌强的孝行,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情景三:
想一想:为什么小张教父母使用微信的手绘图片能在微博上走红? 说一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孝敬父母?
活动四:诚实守信
案例一:以诚立教
议一议: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 案例二:信义兄弟
议一议: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经历生死考验也要坚守诺言,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五:敬老与博爱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议一议:你对廖月娥的事迹给予怎样的评价?
行有所获:收集你家的好家风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在班上交流,分析这个故事有什么启发意义。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节
以规治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
2.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3.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奋发向上,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39 说一说: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家规与教养的关系。
活动二:学有所悟:家有家规
情景一:P40 写一写:你知道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规矩? 议一议:家庭生活中的规矩有什么用? 情景二:p41 说一说:曾祖母的几句话为什么能使程董事长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教师总结: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家规对于“礼仪之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好家规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取得的必要条件。
活动三:家规助我成长
情景一:P41 说一说:小川同学的家规,你最喜欢哪一条?说说理由。情景二:P42 说一说:你认为盼盼同学家里的家规有哪些优点,为什么?
写一写:借鉴盼盼同学的家规,请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制定一个家规。情景三:P44 议一议: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活动四:家规的传承与创新
情景一:P44 议一议:司马家规碑上的哪些内容是当代社会十分需要的? 情景二:P45 谈一谈:有人说夏氏家规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家规,你对家规怎样理解?
学有所悟:你家是否有明确的家规?如果有,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讲他们是怎样执行家规的;如果没有,邀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家一起制定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家规。
教学后记: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三节 以训传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对家训文化的研究状况、家训文化中部分文献的一些内容及思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传承文化。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
说一说:你家有家训吗?你了解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家训? 活动二:学有所悟:为学与做人 案例一:诗礼传家
说一说:你受到过哪些重要的家庭教育?获得了哪些良好的教养? 案例二:晴耕雨读
谈一谈:你对“耕读传家”有什么看法? 案例三:管束才俊
议一议:你是否认同《放翁家训》的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纵观古今能成大事者,往往是那些小时候显得不是很聪明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有恒心,有毅力,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相反,有些小时候表现得很聪明的孩子,有一点成绩就自满,以致聪明反被聪明误,贻误一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修养自己的德行,防微杜渐,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活动三:利益与道义
案例一:无谋私利,利归天下
议一议:你认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因有哪些?该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案例二:清廉为官,言传身教
说一说:包拯为后代子孙制定的家训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案例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
谈一谈:从该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活动四:化性起伪.全面育人
案例一:基于人性,培养善行
查一查:朱熹《朱子家训》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 案例二:谆谆教诲,至理至情
说一说:你读过《傅雷家书》吗?谈谈你的阅读体会。教师总结:我国古代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主要由四种:一是编入家谱,代代编修;二是以石刻的形式保留下来,立在宗祠之内警示后人;三是,分门别类采集治家格言,类编成书;四是以“家书”的形式训示后人。我们在阅读传统的家训家规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力求做到汲取精华,提出糟粕,古为今用,让传统的家训家规与时俱进。
行有所获:
1、小组讨论:《朱子家训》为什么能超越时空,走向世界?
2、给爸爸妈妈讲讲《朱子家训》的内容,请他们评一评《朱子家训》的价值。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实践: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
教学目的:了解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初步辨析不同家训家规的优劣。
教学准备:
1、全班分成4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队,准备去社区采访。
2、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力求每位同学都有具体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
教学过程:
1、由小组长带队,区学校周边的社区采访5-8位老人,问问他们的家训家规是什么。
2、回校阅读相关资料,找出资料中的优秀家训家规;将找出的家训家规抄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电脑打印出来。
3、将通过采访和阅读搜集到的家训家规进行分类整理,对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作出基本判断。成果展示
1、强搜集到的家训家规制作成幻灯片或手抄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荐最好的家训家规在班上展示。
2、对搜集到的家训家规进行简要的文字述评,小组互相交流,看谁的述评最精当。活动延伸
1、议一议: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主要由哪些?
2、写一写:传统的家训家规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活动感受: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三章 公平的阳光 第一节 公共经济公平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公平的意义;对金钱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公平的意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55 议一议:餐饮业设置“最低消费”合理吗?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活动二:学有所悟:做理性的“经济人” 案例一:信用卡诈骗法不容
议一议:上述案例给经营者什么警示?
说一说:消费者在使用银行卡消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二:如此竞争使不得
议一议:有人说:“网络本无边,竞争任我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谈一谈:企业之间应该怎样开展公平竞争? 案例三:依法诚信纳税 情景一:p57 议一议:商家不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的常用借口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说一说:面对上述情况,作为消费者的小明妈妈应怎样正确解决? 情景二:
议一议:“国家施行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为什么会受到各方的关注? 教师总结:怎样正确看待金钱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仅应当通过劳动、合法经营获取金钱,而且还要学会珍惜金钱和合理使用金钱。要学会坦然面对金钱,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尊,抛开物质的虚荣,追求心灵的富足,树立追求的金钱观,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活动三:谁动了我的“奶酪” 案例一:舌尖上的安全
谈一谈:生活消费,安全至上。结合你所知道的消费安全隐患,谈谈你对消费安全的认识。议一议:常见的消费侵权行为有哪些?与同学一起分析这些侵权行为出现的原因。案例二:劳动报酬权不容侵犯
议一议:谈谈你对胡某的行为及法院判决的认识。活动四:知识产权受保护 情景一:
查一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 情景二:
议一议:歌厅能随意播放他人的作品吗?请查阅有关法律规定。行有所获:规范经济行为,你认为应该法律先行还是道德先行?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节 共享文化福祉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教育公平;怎样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学重难点:教育公平对学生的意义;如何认识公共文化。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 行进中的教育公平
案例一:坚强的后盾。
查一查:我国为保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出台了哪些法律和规定? 活动二:公平的机会 情景一:
议一议:近年来,你所在的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情景二:
议一议: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主要责任在政府。与同学交流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做一做:采访当地教育部门,了解教育资助的相关情况。活动三:均衡的教育 情景一:
议一议: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有何意义? 情景二: 做一做:你身边有同学是农民工子女吗?请了解一下他们在教育方面融入城市的基本情况。
说一说:国家或当地政府为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制定了哪些政策?
个人教学心得体会:
/ 15
第四篇: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版]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信息传递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我们社会的冷漠、道德的丧失。虽然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弘扬和宣传,但是社会上一些让人心寒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因而我国更应该加强法治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应当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道德健全的国家,而且应当是实行法治的国家。
关键词:法治,道德建设,法律体系
一、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从而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为什么要进行“法治”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依靠德治来治理的国家,从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的“仁政”思想到现在的“八荣八耻”,都显示出我国正努力地建设道德健全的社会。
1)“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而今社会上道德腐败现象严重,有些人通过利用人们对弱者同情心来索求钱财。06年南京 “彭宇案”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道德问题。扶起跌倒老人本应是中国传统美德所提倡的行为,但事件主人公彭宇却因好心搀扶起跌倒老人而被告上法院并被要求进行赔偿,这不仅让搀扶老人的年轻人彭宇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且也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自“彭宇案”后,各地陆续发生年轻人看到跌倒的老人和孩子却不敢上前搀扶,导致老人或者孩子死亡的事件。同年,还是在南京,两名大学生在雨天看到万元却不敢捡起,用书包和衣物将钱财包裹后躲到一两米外的地方守着等待施主;2011年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碾压,18人路过却不对其进行施救等类似事件的发生,正是“彭宇案”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人们不敢单纯的去救助弱者,以免陷入官司的泥潭。
由此可见,道德的约束力是有限的,仅仅通过道德来治理国家的力度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对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公司、企业上层管理人员等有权势的人对平民的不公正的欺压仅仅通过道德谴责,并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警醒,甚至有可能依旧我行我素。所以道德的弘扬是需要通过法律的奖惩来维护,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法治社会迫在眉睫。
2)法治能有效的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
在社会法治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可以得到完善,从而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立国之本,保障公民的权利,进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规范社会组织。
长期以来,政府贪污腐败现象一直存在,从近日的雷政富不雅照到之前汶川地震捐款被层层官员克扣,许多官员甚至一边提拔,一边腐败。建国以来,自张青山、刘子善之后,尽管死刑高悬,但贪腐现象并未消除,这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给国家利益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贪腐官员的行为,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制约,从而保障人民的权益。
3)法治能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
09年,南京张明宝醉酒驾车造成5死4伤,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自此次事件后,执法
大队高度重视醉酒驾车行为,加强了对酒后驾车的管制力度,使得酒后驾车的事件减少,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好评。
在张明宝事件发生前,执法人员对酒后驾车的惩处检查力度不足,除了双休以及节假日期间,几乎没有执法人员对酒后驾车行为进行检查及惩处,致使许多驾车者抱着侥幸心理。当张明宝事件发生后,执法人员才加大了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从以前的仅在休息日检查到几乎每天都有执法人员在路口对驾车者进行酒精测试,惩处手段也从单一的罚款变为吊销驾驶证及治安拘留,使得驾车者不敢酒后驾车,逐渐的规范了自己的驾车行为。由此可知,法治力度的加强能够很好的规范我们的行为。执法力度的加强,让群众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如何建立一个法治社会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是对执法官员要求按照“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来执行任务。对于普通百姓,更需要做到“知法、懂法”,能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
2)加快法治政党的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力、决策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既是纠正、制裁违法行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机制和制度,使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3)加快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法律制约的力度
在政府执法的同时,也需要对它们进行监督管制来确保权力的正确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公民能够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从而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同时,可以扩大部分媒体的监督职能,对执法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政府部门自己也应做到透明化,让群众知道政府做了什么,从而更好的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015年2月2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2015年3月24日)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016年12月9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这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别人压力下做的。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三,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我们必须认认真真讲法治、老老实实抓法治。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只是叶公好龙,并不真抓实干,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大的危害,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对各级领导干部,不管什么人,不管涉及谁,只要违反法律就要依法追究责任,绝不允许出现执法和司法的“空挡”。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依据。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人所自觉遵行。另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可以通过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来引领道德风尚。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第五,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扎扎实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这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的重大举措有180多项,涵盖了依法治国各个方面。全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扎扎实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推进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落实全会部署,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要加快建设包括宪法实施和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党章等党规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第三,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要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订、及时修改。
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要严格执法资质、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
推进公正司法,要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司法人员要刚正不阿,勇于担当,敢于依法排除来自司法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杜绝暗箱操作,坚决遏制司法腐败。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第四,着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我国专门的法治队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在行政机关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把这几支队伍建设好。
立法、执法、司法这3支队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十分重要。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立法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遵循规律、发扬民主、加强协调、凝聚共识的能力。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人员必须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第五,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如果完全停留在旧的体制机制框架内,用老办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来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在决定起草时我就说过,如果做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决定,那还不如不做。全会决定必须直面问题、聚焦问题,针对法治领域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社会各方面关切。
这次全会研究和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虽然不像三中全会那样涉及方方面面,但也不可避免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涉及面、覆盖面都不小。这次全会提出了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凡是这次写进决定的改革举措,都是我们看准了的事情,都是必须改的。这就需要我们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法治领域改革涉及的主要是公检法司等国家政权机关和强力部门,社会关注度高,改革难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拘泥于部门权限和利益,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讨价还价,必然是磕磕绊绊、难有作为。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利益的?需要触动的就要敢于触动,各方面都要服从大局。各部门各方面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跳出部门框框,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把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只要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不管遇到什么阻力和干扰,都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决不能避重就轻、拣易怕难、互相推诿、久拖不决。
法治领域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问题都涉及法律规定。改革要于法有据,但也不能因为现行法律规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无法推进改革的,正所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需要推进的改革,将来可以先修改法律规定再推进。对涉及改革的事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和督办。
同志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履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找准工作着力点,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努力把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举措落实到基层。
——这是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2015年2月2日)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各级党委要重视法治培训,完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法治素养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要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对考核结果运用作出规定。要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此提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其早日形成,早日发挥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就是在不折不扣贯彻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
——这是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要点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2015年3月24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司法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总体上与我国国情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的。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抓紧落实有关改革举措,取得了重要进展。
司法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优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法官、检察官要有审案判案的权力,也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制约,把对司法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落实到位,保证法官、检察官做到“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持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司法制度。完善司法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遵循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体现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司法体制改革事关全局,要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有序推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司法机关实际情况积极实践,推动制度创新。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要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司法体制改革任务,都是看准了的事情,都是必须改的,要坚定不移落实到位。中央政法委和各牵头单位要规划好各项改革出台的时机、方式、节奏,不断推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中央政法单位要带好头,无论是制度、方案的设计,还是配套措施的推出,都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司法体制改革,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加强改革效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要下功夫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这是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016年12月9日)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
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要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
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
要发挥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关键作用。领导干部既应该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也应该做道德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示范者。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这是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