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郎》 教案 1

时间:2019-05-12 18: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六郎》 教案 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六郎》 教案 1》。

第一篇:《王六郎》 教案 1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优化教案《王六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的友情。

3、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以鬼喻人,表现世间的真情与善良。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鬼故事听说过吗?鬼是令人害怕的,总是以铮狞的面目出现,但是,在作者笔下,王六郎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鬼和我们平时听说的鬼有什么不同不处?、二、作品与背景介绍、“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但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知道其中的故事的同学略述一二,教师再小结。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促织》、《席方平》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考弊司》、《书痴》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鸦头》、《细侯》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阅读课文,疏通文字。

2、复述《王六郎》大致内容。、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

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

3、你对其中最有感慨的文字段落是哪些?如赶鱼报恩,舍弃投胎机会,寻找王六郎等

三、分析课文

1、说说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是在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

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

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

2、作者欲借鬼之有情有义来说明什么?

鬼尚且可以有情有义,何况人乎?

3、人鬼之间为什么能有真挚的友情呢?

明确:

(1)、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

(2)、君子之交。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

(3)、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4、人鬼之间可以真挚友情,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现实中,我们与朋友相知相交又是因为什么呢?共同的志向爱好,共同的品格追求,对待人事的一致看法等。相融也有冲突,经历时间历久考验,才能成就真正的友情。

四、讨论深入:

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而渔夫也在做同样的抉择。对于渔夫的最后决定,我们该怎样看待?是赞同还是批判?

参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面对此情此景,孰能无动于衷?掌握着主动权的王六郎在选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在选择。虽然渔夫内心的风暴要小得多。但是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当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止而不救”,其间最大关键,在于对受困者之“识与不识”以及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相信没有人会去指责许姓渔夫的行为不当,因其所作所为,正是一般“人之常情”。

五、比较阅读

1、阅读民间故事,水鬼与渔夫,说说内容和主题有何不同?

明确:

(1)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

(2)蒲松龄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营养,加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在“水鬼与渔夫故事”的基础上,削弱了果报的因素,将王六郎与许姓渔夫的交往重加笔墨,改写成了一篇人与鬼知己相交的故事。

(3)民间故事大多叙述比较简略,蒲松龄则增加了很多细节,曲尽情态。像王六郎为许氏驱鱼的情景“果闻唼呷有声”,声音如在耳边;“欻有羊角风起,随行十余里”这一细节,把王六郎对许氏的留恋之情,描摹得神异而感人。

第二篇:王六郎 学案

《王六郎》学案

【课标导航】 目标点击

1、了解蒲松龄的生平以及《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分析,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法指导

1、速读文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2、身临其境,走近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建议课时1课时

【基础整合】 1,读准下列字音。

酹(lèi)唼呷(shaxiā)叨(tāo)唏嘘(xi xu)惮(dan)綦(qi)泻囊货骑(jì)藉(jie)地少息以觇(chan)其异 歘(xu)远践曩(nang)约馈遗盈橐(tuo)争来致赆(jin)

2、解释。

酹地:浇酒于地以祭鬼神。祝:祷告。

申谢:道谢。申,陈述,表示。叨:得到好处。的谦词。

业满:佛家语,谓业报已满。业,业报,所行善恶,必将得到相应的报应。此指恶业,受苦、为善与之相抵,即是业满。藉地少息:坐在地上,稍作休息。一念恻隐:一点同情之心。

勿惮修阻:不要怕路远难往。惮,怕。修阻,路远难行。资斧:路费。

寤寐不去心:犹言日夜思念。祗候:恭侯。

感篆中怀:感激之情,铭记于心.馈遗盈橐: 送的礼物装满行囊.争来致赆:争着送来礼物 羊角风:旋风。

灵应如响:意思是十分灵验,有求必应。响,应声、回响。贵介:地位高贵的大人物。戴笠人:指贫贱时结交的故人。林下者:指乡居不仕之人。

泻囊货骑:花空钱袋,卖掉坐骑。囊,指钱袋。

童稚交:幼年时结交的朋友。“作月令”七句:月令,《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行政及相关

事物。这里模拟“月令”的文式,写这位林下者的可笑遭遇,是诙谐讽世的游戏笔墨。“貂帽解,伞盖不张”,指羞惭丧气,不再摆排场。“马化为驴”,指盘川不足,只好卖掉马,换头驴骑回来。”靴始收声”,从此收心,不再着靴外出干求了。

【助读材料】 一.作者介绍

1、介绍作者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川人。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二、介绍《聊斋志异》有关常识

1、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者来自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来自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2、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

体裁上,大部分作品与欧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3、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

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

神补偿,他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三.名家评述

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课堂预习】

1、快速浏览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课下注释、助读材料,翻译文章第四段。

【课堂反馈】

1、作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凸现主人公性格特点?结合文章进行分析。2.通过学习本文,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写作积累】 阅读以下材料,选择一篇材料,写100—200字的读后感。材料一:最美洗脚妹——刘丽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

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材料二: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课堂备用】

第三篇:《香玉》《王六郎》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香玉》《王六郎》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思路。

3、阅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的主要性格。

4、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5、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阅读《世纪金榜》中《聊斋志异》的有关内容。

2、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2、阅读《香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3、分析香玉、绛雪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一、导入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二、介绍

1、介绍作者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2、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三、介绍《聊斋志异》有关常识

1、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者来自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来自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2、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

体裁上,大部分作品与欧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3、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4、“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四、梳理文章,把握情节

1、学生复述文章大致内容

明确: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10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2、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五、分析课文

1、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明确:文章表现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

2、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至深的爱情呢? 明确:(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一往情深(至情)

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别”。

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席”。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明伦对此评价:“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10年后黄生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化为无花牡丹,陪伴香玉左右。对于死,黄生又有何哀?所以他欣然面对死亡,把死亡说成自己的“生期”。

这段神奇的描写,此处令人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故事,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文中又是如何表现黄生与绛雪之间的友情呢?

明确:最初不愿与黄生见面,是因为她认为“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但是在对香玉的共同怀念中,在了解了黄生至情至性之后,她才与黄生交往。

后来,绛雪有难,黄生立即赶去救助,他的至诚待友,终于赢得了绛雪最后以死相报。他们的友谊虽不是那么炽烈,却也超尘脱俗,自然真诚。

4、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1)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率真开朗。她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矜持庄重。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 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2)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5、小结

文章通过描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至情,表达了对真挚爱情、友情的渴望。

六、思考探究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好。为了进一步表现这种“生死以之”的坚贞爱情和友情的力量。第一,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第二,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七、文章结构特点(课文赏析P30.)

作者以“冷”“热”“温”三种色调结构全篇。黄生的孤寂是“冷”,香玉的婉转妩媚,感情挚烈是“热”; 绛雪为耐冬所化,友善清雅,贞操自持是“温”。

八、布置作业

1、完成《金榜》练习。

2、预习《王六郎》,疏通文意。

板书设计

聊斋志异之香玉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课文,分析王六郎的主要性格。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把握文章主题。

一、导入

二、“水鬼与渔夫”的民间故事

一名溺死之“水鬼”与一名“渔夫”相交往,有一天,水鬼以“时间”到来为由,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以“转世投胎”方式,转入乐道。渔夫虽然高兴友人将要脱离劫难,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意欲一窥究竟。结果水鬼大多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在“天道不爽”的殷殷垂鉴之下,终于获得某种补偿与回馈,成为神灵,承担起庇护人世子民的责任。

赏析: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

三、复述《王六郎》大致内容

(学生复述、补充)

参考: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

四、分析课文

1、阅读课文,分析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明确:(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是在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

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虽然显得很不厚道,但却不是为了私利,而是要帮助朋友,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

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可见王六郎的品德是非常的高尚,我们能不感到这个“水鬼”可敬吗?

其实当妇女“沉浮者屡矣”的奋力求生状,实际上也是王六郎内心波涛汹涌的心理挣扎的写照。到底是“利人之死,求己之生”,还是“致人之危,求己之安”?王六郎必须立马做出抉择。让妇人代替自己去死,虽说是“命中注定”的,但可能会“残二命”,自己会带着罪责投胎转世;牺牲自己,放掉无辜的妇女,自己将面对“更代不知何期”的痛苦煎熬。当该名妇女“忽淋淋攀岸以出”之际,水面归于平静,我们知道王六郎已经作出了自己合乎道德的选择。

2、文中是怎么体现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的呢?

明确:渔夫在饮酒之前,一定以酒酹地,祝祷河中溺鬼。这一行为最初可能是出于对水鬼的恐惧,但他并不知道这一行为却施恩于嗜酒的水鬼王六郎。正因为这一因缘,也是由于他们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

可能有人认为,一方供酒,一方驱鱼,他们是互惠的利益关系,至多也不过是酒肉朋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从后边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二人的交往绝对是君子之交。

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

其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3、本文和流传的民间故事相比较有何不同?

明确:(1)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

(2)蒲松龄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营养,加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在“水鬼与渔夫故事”的基础上,削弱了果报的因素,将王六郎与许姓渔夫的交往重加笔墨,改写成了一篇人与鬼知己相交的故事。

民间故事大多叙述比较简略,蒲松龄则增加了很多细节,曲尽情态。像王六郎为许氏驱鱼的情景“果闻唼呷有声”,声音如在耳边;“欻有羊角风起,随行十余里”这一细节,把王六郎对许氏的留恋之情,描摹得神异而感人。

4、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明确:根据作者的改编创作和在文中的最后评论,他如此改编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间的世态炎凉,对于“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的势利观念也应有很深刻的体会。

在《聊斋自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境:“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喊,可见他对于真挚的友情,也是十分的渴望。但现实是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笔,通过王六郎这样的正直之鬼和许氏这样的下层劳动者,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五、讨论探究

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而渔夫也在做同样的抉择。对于渔夫的最后决定,我们该怎样看待?是赞同还是批判?(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面对此情此景,孰能无动于衷?掌握着主动权的王六郎在选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在选择。虽然渔夫内心的风暴要小得多。但是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当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止而不救”,其间最大关键,在于对受困者之“识与不识”以及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相信没有人会去指责许姓渔夫的行为不当,因其所作所为,正是一般“人之常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金榜》相关练习。

2、预习《“三言”》,疏通文意。

板书设计

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王六郎

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主题: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第四篇:读婴宁,王六郎,香雨有感

读《聊斋志异·香玉、婴宁王六郎》有感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人有情,鬼亦有情。人非人,鬼非鬼;鬼即人,人即鬼。王朝的丑恶狰狞使百姓生活犹如地狱,弄得鬼哭狼嚎;“正人君子”们堂前冠冕堂皇,堂后龇牙咧嘴,诈取百姓心血,看似人,实则鬼。

香玉与绛雪真挚的友谊,黄生与香玉、绛雪的爱情,王六郎与渔夫的信义之交,无不让人感慨万千。令人叹息的是,这些美好只能存在于人幻想的鬼世界里,而这一切的美好又如一把锋利的刀,劈开了王朝统治下的丑恶。蒲松龄将下层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以鬼神的形式呼之而出,表达了下层人民的强烈愿望,曲折隐晦地揭露了当时官僚地主的丑陋。

豆棚瓜架之下怪谈,谈出了人间社会之怪现象。《聊斋志异》这面镜子给我们现代人以警示:莫让人变鬼。以人为本,关心百姓疾苦,重视人的基本权利,真正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新社会。

第五篇:教案1王国军

9.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语:首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面对国土的沦陷,试想,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二、介绍背景及作者: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三、订正字音:端木蕻良 hóng 炽痛chì 胸膛 喷涌 泛滥làn 白桦林 嗥鸣háo 山涧 斑斓lán 碾 nián 丰饶 污秽 huì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镐头

四、尝试有感情地朗诵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要求:

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标出你喜欢和深受感动的语句。

五、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本文的结构内容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果简单。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婉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2、结构特点:

思考: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内容的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1、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类似句子可用换字比较法进行赏析理解,体会词语的表现作用

六、问题讨论:

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线似的•• 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小组讨论: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七、归纳主旨: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八:欣赏一首诗:《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九:布置作业

下载《王六郎》 教案 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六郎》 教案 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郎乡中心小学教师(最终定稿)

    六郎乡中心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实施方案一、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进一步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比武平台,......

    六1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指导教案 ——《藏羚羊的跪拜》教学设计 H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自己所感动的句子,体会藏羚羊那伟大的神圣的母爱......

    六语上教案1

    1、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

    读书郎教案

    教学内容: 表演:《读书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教材......

    《读书郎》教案[范文]

    《读书郎》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教材分析: 《读......

    关于调整六郎镇中心学校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的1

    关于调整六郎镇中心学校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的 通知 各小学、班级: 因家长学校工作需要,根据人事调整及人员分工,现将家长学校机构调整通知如下: 名誉校长:张宝珍(六郎镇组织委员) 校......

    六郎庄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构筑坚强堡垒、培树先锋形象,推动六郎庄新村建设步伐”暨六郎庄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请各位领导不吝指教。 六郎庄党支部......

    六郎关小学安全总结

    2015—2016年六郎关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校安全一直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