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时间:2019-05-12 18: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第一篇: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一、研究背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操作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儿童要认识物体,必须对它施加动作,在移动、拆散、合并物体的反复动作过程中,通过头脑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操作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种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期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而数学知识大多具有抽象性,更需要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体验数的内涵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等,真正获得数概念。因此,幼儿获得数概念及数理思维结构的发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采用以操作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获得。因为3-6岁的幼儿处于直觉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幼儿的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获得粗浅知识,不能单靠成人灌输,更多的是他们从自身的操作活动中获取。所以,凡是要让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的让幼儿通过直接操作的活动过程去获取。让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自主活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体验数概念内涵,使操作性学习方式成为连结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桥梁,从而诱导幼儿饶有兴趣的学习数学。操作性学习方式很重要!但是,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怎样制定操作规则?怎样指导幼儿有效的操作这些材料,使幼儿能从操作活动中发现所要学习的规律及关系,使材料能在活动中真正的发挥作用?幼儿如何分组操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思考、探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蒙氏数学正是符合“在操作中学习”这一理念,蒙氏数学课程就是在操作中发展幼儿数学思维,特别是学具,人手一套,形象逼真,趣味性强,易于幼儿操作探索。蒙氏数学的操作活动的方法不同于演示法和讲解法,它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师参与的少,幼儿独立的多。为了保证幼儿操作学习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蒙氏数学中有集体操作分组操作和个别操作等形式,幼儿不是被动的进行指定的操作,而是能自主的选择操作材料和操作方式,从中获得更多体验。总之,在蒙氏数学教育中,幼儿主要通过操作进行学习。它所包含的让幼儿自由地学、独立探索地学的思想是其它教学方法尤其是由教师直接讲授教学结果的方法所远远不及的。而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操作性学习方式”所迫切需要 的,因此,我园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的课题研究就以蒙氏数学为依托来有开展实践活动。

二、研究内容: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操作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内容是:

1、操作性学习方式的教育价值;

2、操作性学习方式的基本方式;

3、操作性学习方式的环境创设(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

4、操作性学习方式的组织策略与具体实施方案;

5、操作性学习方式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从“学”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的能力。学会采用以“学”为中心、以操作为主体的实施操作性学习方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思想及实施可行的活动方案。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建构、操作性学习方式的帮助者、促进者。

2、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型操作性学习方式,使之乐学为学,促使幼儿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 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法。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 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体现 幼儿的主体地位,最大效应的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研究时间、对象、方法及重、难点:

(一)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11年8月

(二)研究对象:全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

(三)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梳理、参照、借鉴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

3、经验总结法:努力通过对教学设计回溯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在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贯穿于“问题发现――设计方案――行动研 究――解决问题”过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

(四)研究重点:

1、以“蒙氏数学”的理论为参照,为幼儿创设操作性学习方式所需的心理环境。建立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

2、以蒙氏数学材料为媒介,为幼儿创设操作性学习方式所需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最佳的操作材料,使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进行“交流”,使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探索,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以“蒙氏数学活动方案”为依托、在实践中研究操作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方案等。

(五)研究难点:

1、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素质是制约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实施这一课题研究的关键。

2、针对性、实效性、持久性、创造性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操作性学习方式是课题研究的难点。

五、研究形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课题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以实践操作、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为研究的基本形式。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教与研为着眼点。先通过个人研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再通过集体的交流,研究如何将课题直接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然后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引领,研究课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提升课题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最终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和学习必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教师们必将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善,使教师为幼儿而学习、为教学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2、开展课题研究,能保证教师与教师之间有不同形式的协作交流,从而改变 教师的工作氛围,能促进“园本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通过研究,使教师能富有针对性的灵活有效的运用“蒙氏数学“教材,让幼儿能有序自主的操作材料,并在与操作材料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知识。

(二)具体实施措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1、建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科学的实施操作性学习方式”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修改完善方案,申报立项。

3、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有关“蒙氏数学“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4、了解和掌握幼儿现有的学习方式,并形成现状调查报告。

5、探索“蒙氏数学”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相关因素关系处理和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的程序、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分解研究目标,在专家指导下启动课题研究。

2、开展园本教学研究。按专家引领、范例引导、研究创新的思路,开展座谈、交流研究活动。围绕研究重点(如:设计思路、设计策略、目标设置、学习方式、教学结构、情境创设、教材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语言、媒体应用、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收集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进行试模研究。初步形成课题相关的实用性理论,转变幼儿学习方式及教师课堂教学模式。

3、中期结题,搜集资料,建立课题研究档案。第三阶段:后期总结阶段:(2000年9月——2011年8月)

1、初步形成课题相关的实用性理论、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相关策略、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与教的策略,反思调整,深入实践,获取可行性经验。

2、结题准备: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编辑《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课题研究论文》集。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成果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第四阶段:经验推广阶段:

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铺开,进行较大范围的推广。

七、成果形式:

1、搜集整理教育教学活动案例,观察记录材料、照片像象资料,编撰成册。

2、汇编相关的活动材料,汇总电脑资料,撰写总结、论文,完成研究报告。

第二篇:浅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本站推荐)

浅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 “做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说数学”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说数学”为“做数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因此,“做数学”的关键在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提出数学问题,组织探究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也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在对于《看谁搭得又高又稳》这节课的设计中就充分融入了“做数学”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探索,组织多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分层次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难点。在上课伊始,我就借助“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展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此基础上,让学生再通过小组讨论、优化,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搭积木。在这整个探索搭积木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创造了环境,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了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快乐,发挥出自

己学习数学的智慧和潜能。

二、在“做数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我们也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掷数点块》这节课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切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例如在掷一个数点块的时候,小组的每位成员通过先后几次亲自试验,再通过小组里的汇总和全班汇总,逐步体会到:在掷一个数点块时,虽然有时某个数点会频繁地出现,有时另一个数点会频繁地出现,但当掷的次数相当多时,汇总的记录表明,数点块上被掷出的点数常常会相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在合作交流、分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三、“做数学”与生活数学的联系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创设实际情境——教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也就是汽车上)有4个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报站名,停车,又上来了3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又上来几个同学(3个)。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

(7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2个学生,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5个)。这时抽象出算式4+3-2=5。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这样,通过设计实际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算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新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模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滚一滚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通过一些小组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我们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

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大石桥市旗口镇中心小学四海希望分校吴桂梅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这样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一系列基本特点与品质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结合自己本身工作经历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结构层次化,一方面是在课堂上尽量增加学生活动的时空——课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全体,分层推进,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差异,参与程度和学习障碍等条件,因势利导,以学论教。比如,教学“除法两种分法的比较”时,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方法分析条件、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思考总结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各是知道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接着指导学生围绕“总数、份数、每份数” 1

这三个数量关系来讨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异同点及其结果。学习一般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其异同点,解同类题的思路,思维较活的学生已基本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提问题和填条件了。由此可见,课堂上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是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二、以练习为主,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数学教学应以练习为主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练习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得好的练习效果。

2.练习题的设计、编排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针对教材内容,精选练习题。如为了引入新课,设计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设计基础变式题;为纠正错误,设计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设计多变多解题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能力。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

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存在价值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

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等都是实践活动,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也是数学实践活动。抓好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指导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先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使学生亲身感知“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演变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那种数学知识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掌握新知扫除障碍。

四、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其它学科一样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1.依教材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有着它自身固有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教学中,紧紧地把握学科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应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结合知识传授,在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搜集我国改革前后经济发展变化的资料,通过对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从小努力学习的精神。

2.结合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进行渗透,如教学“时间的认识”时要求学生不仅会看钟表认识时间,而且要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讲求实效。

五、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优等生,教师要竭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数学素质差的学生要多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四篇:浅谈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但并非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能发挥出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犹如人的智力中的宝藏,需要开采和挖掘。可见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培养,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中激励创新动机。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直接的、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观察主要靠观察者的视觉、听觉、大脑(思维)和动手记录来完成。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把他的成功归功于观察能力,他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此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提高敏锐洞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实践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观察的经验,不断总结,逐步提高,这是提高敏锐洞察力的重要途径。比较对比是思维的一种方法,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也就没有认识。对比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对比无论是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加大对实验进行对比的力度,让学生在对比中求同存异。所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观察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发现有价值的观点,进而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知识的真谛。

探究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合作、交流、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另人的想法,善待批评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不断反思交流,让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与体验使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同学们在相互合作、反思交流中,明白了对探究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全心全意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析化、外显化,可以更测对自己的观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同学们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同学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同学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可以使同学们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同学们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探究任务。总之,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同学们相互审视、相互交流、相互反思、相互合作、相互诊断,让同学们在触、感悟中猎取知识,初步形成探究能力。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小结归纳整理,或者撰写小论文。该过程既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再探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由于每个课题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所以同学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种在和谐民主氛围中的交流,既让同学们体验、到思索探究的心路历程,又使同学们获取真知用心智得到了锻炼,体验一种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悟到探究的收获和成果。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感受上,有独特的见解,在知识的总结归纳上,同学们以多种方式对知识进行再探究。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内容标准主题中的一个主题。它包含的要素很多,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探究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要素可多可少,呈现顺序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如“进行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开创意识和创新思维。当然。探究性学习不能孤立于其他教学方式,应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课程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曹本法

句容市春城中学,江苏 句容 212400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一、充分开发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内容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其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1、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要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大多数的综合性学习,都是综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的。如“编手抄报”、“初中生错别字调查”、“神话”、“青春期的困惑”、“我观学业负担”、“关注‘下岗’职工”、“每周话题评论”、“桥之旅”等。

2、读者俱乐部资源。课堂小天地,图书大课堂,图书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图书馆,就是投身生活。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规定学生购买中学生课外必读篇目,每学期规定读什么、读多少和指导怎么读,要求有读书笔记(文摘、心得体会、读后评等),至少每五页有旁批、圈点、点评。还组织学生自出题目,进行考查,形式多样,有答题比赛,有辩论会,也有演讲会等形式,另外,班上有的学生自费订阅《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作文报》、《故事会》、《语文报》、《初中生阅读》、1 《演讲与口才》等多种报刊杂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收到了极好效果。

3、地方资源。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们倡导学生体验民间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活动,我组织学生到句容著名的旅游景点茅山进行了“秋游”。秋游那天,学生们饱尝了亲手做的草地午餐,举行了山水诗文朗诵比赛,摄影比赛,现场写下了所观察到的景物„„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而且在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开展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语文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结束后都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但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单元只搞一次综合性学习,而是让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我们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本中的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而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老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学。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竞赛型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可以使师生沟通,达到共同进步。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2、表演型 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 2 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

3、辩论型 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我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型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语文活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

总之,综合性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而是一个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多方参与的一门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与传统课程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需要学校深入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放异彩。

下载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操作性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在这些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 我慢慢地探索教学道路,在这过程我渐渐地发现弱智儿童普遍具有难以自我控制、易受暗示、逻辑思维差、注意力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摘要:“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作为一下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数学的学习关系到幼儿数理逻辑经验的最初获得和科学思维及方法的最初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中提出,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数学科目一直以来都是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能......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