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简案)
13《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
周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操纵”等词语,积累“月光皎洁、月光如水、银光闪闪、溅起涟漪”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钩、翼”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3-9自然段,通过抓关键词句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
学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教 法:谈话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 学 法:默读法、批注法、读想结合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谈话引入,提示课题。板书:13 《钓鱼的启示》 2.区别“钓”和“钩”,指导书写。翻到61页田字格,有一个字跟“钓”就像是双胞胎。是哪个字?课件出示“钓“钩”,谁有好办法来区分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认读(1)出示词语:
第一组:抉择 告诫 嘴唇 鱼鳃 鲈鱼 实践 操纵 鱼饵 第二组: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翕动
第三组:得意 急切平静 乞求 依依不舍 沮丧 你发现这些词的特点了吗?(描写心情的词语)
第四组:月光皎洁 月光如水 银光闪闪 溅起涟漪 结合课文理解涟漪:细小的波纹
读到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出示句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2.初知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先要把它读准确,读通顺,这些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内容。
自学提示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钓鱼、放鱼、启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过渡:从钓鱼到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3—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批注在空白处。并读读这些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2.自学后交流。形式:读句子,说词语。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板书:得意)
(1)你能读出得意的心情吗?指名读。(2)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我”当时的心情?(3)指导朗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板书:急切)(1)请用“急切”的语气读。注意标点(2)指导朗读。
(3)你就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读?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板书:委屈)
(1)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2)说这句话时,我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3)齐读。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1)读到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抓住哪个词语?(2)此时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1)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2)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怎么来读这句话?
(3)这么大的鱼,却要放走,多么遗憾呀!一起来读一读。
3.齐读这5个句子,试着完成填空练习。(课后习题第2题)4.小结、置留疑问:我钓到一条大鱼时是那么得意,我放回鱼时又是那样依依不舍,你能为我依依不舍找到理由吗?爸爸又为什么非要让我把鱼放回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描写美丽月夜的词语和句子。(必做)
(2)思考课后习题一;查找有关鲈鱼生活习性的资料。(选做)板书设计:
钓鱼
得意钓鱼的启示
放鱼
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启示
教学反思: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简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神木县第一小学 刘亚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2、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教学重点:“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难点: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情感渗透: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指导,抓关键词理解课文。教学课型:以文带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从钓鱼中得到启示的相关语句,谈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合作提示: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最后汇总合作成果,指定发言人汇报。
汇报提示:我们找到的句子是__,我们的感受是__。
六、情感朗读,理解体会
1、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说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你想对这位伟大的父亲说什么?
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作者可能遇到什么“鱼” ?
七、回归生活,谈看法。
八、总结课文,情感渗透。
九、阅读链接
读《语文主题学习》4第33页《偷了豆饼回家》作者梁晓声。
思考:“这些道理不在书本里,不在课堂上,可这些道理使我一生受益。”你知道指的是哪些道理吗?
十、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道德的名言。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道德实践
是 非
难 易
第三篇: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钓鱼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认真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初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四篇:丑小鸭第一课时简案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简案
育红小学 曹莹
【课前透视】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是学生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内容上的特点和学生喜欢故事,关注人物命运心理特征,强调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1、课件、音乐。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阅读。【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清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升华。
1、读“可怜的丑小鸭”的段落
(1)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的“丑”。(2)第三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的“孤独”。(3)第四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的“害怕”。(4)第五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的“羡慕”
2、读“可喜的丑小鸭”的段落
(1)第六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的“幸运”(2)第七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的“惊喜”
(五)扩展活动 我想说: 对丑小鸭说:
对哥哥姐姐,养鸭小姑娘,猎狗说: 对农夫说:
(六)课后作业
续编故事:丑小鸭回家了……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检查预习,通读课文。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初读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
导入:启示什么意思?钓鱼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书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 1.生字字词(1)指名读
(2)讲一讲比较难写或者难读的字 翼:部首()书写共几笔?(3)再读,难写的可以在边上写一写。(4)互查生字 2.读本课词语:
领读——齐读——互查——指名读
3.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也可以按照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四)初步感知理解:
1、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
2.这一钓一放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课上突出了字词的重点内容,以及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本节课的亮点设计应该是对题目的理解,对于启示一词的理解,孩子们有些偏差,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到的,于是课堂上针对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要求孩子们自己去查字典,孩子们经过自己查工具书,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课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环节,我发现孩子们缺少时间点的概括,于是迅速调整我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我提出文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孩子们一下就找到了,我又发现,孩子们对这几个时间点没有找到主次,于是我又问学生,哪个时间与这件事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讨论,发现距离捕捞鲈鱼两个小时是关键时间,因为没有这个时间,也不会发生后面父亲让孩子放鱼的事情。最后孩子们准确的概括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