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
6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有关文字或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某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某地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键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难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和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顾: 国家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 早 慢 高
发展中国家 晚 快 低
承转过渡: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多媒体投影:图620、621、图622-623和表格。
危害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表格。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出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 人们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人们休息、工作和人体健康
2交通拥挤,居住条差 多媒体投影:图624和图62。
启发思考:城市化的发展还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交通拥挤,居住条差。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交通堵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浪费、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启发思考:除了以上问题外,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3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
学生阅读教材: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启发质疑:城市化产生了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解决?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投影:图627“上海交通的改善”、图628、图629。分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如下: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继续启发质疑:除了以上措施,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思考回答:如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治理污染力度;进行产学研相结合和加强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堂练习:
1上海市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所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卫星城
B开发浦东新区
提高房租水平
D拓宽交通干道
2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多,主要有 A失业问题、治安问题 B交通问题、环境问题 住宅问题、资源问题
D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 3下列措施有违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是 A在市中心修建起大型停车场
B禁止过境货车驶进市区
鼓励市民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
D工厂安排不同的时间上下班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利措施 A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
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____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____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_____,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6读“按经济水平划分的城市人口增长图”,分析回答:
图中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曲线,请判断: 曲线A是,曲线B是,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全世界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不利影响的是____________,主
要
原
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因城市化过快而造成不良后果,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我国则从国情出发,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城市发展方针。板书设计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差
3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第二篇:第六单元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学设计
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有关文字或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某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
德育目标
针对某地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
1.借助课文插图和有关资料,运用谈话法向学生介绍、讲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以上海市和当地城市为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城市环境污染类型分析表。
(2)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繁荣、发展,会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市或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板书)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板书)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板书)
首先给学生解释“城市环境”的概念。城市环境──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解释: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已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只有在城市郊区或公园中能看到一点点自然环境的景象:如田野、池塘、自然生长的树木等。在城市中绝大多数是经过改造后的人工环境,如街道、楼房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图6.20~图6.23四幅插图及图下小字内容,然后填出表中内容。
项目
危害
举例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运用谈话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尽量用身边的事例举例来说明,然后打出投影片──城市环境污染类型分析表进行归纳、小结。
项目
危害
举例
大气污染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酸雨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某些金属导致“公害病”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
教师设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类型。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
在学生自由、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主要是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等(教师也可根据有关资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承转:在城市化过程中,除了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还产生了一些其他问题,请大家看图6.24、表6.1和图6.25。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板书)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板书)
对于这两点问题让学生看课文及图表即可明确,教师不需过多讲解。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承转: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引起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国最大城市──上海市是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
(板书并出示投影片──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板书)
首先给学生简要介绍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点位置,北邻江苏,南靠浙江,处在长江的入海口位置,所以上海既是海港又是河港。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了城市规划,采 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时期建设的不同的城市区域,并解释“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从建国以后,上海市为了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就开始在城市中心区附近地区修建卫星城。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看有哪些卫星城市?
学生找到后,老师再引导读图:首先找到黄浦江,在黄浦江以东地区一片绿颜色,这就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浦东新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这是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第一条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板书)
原来住在市中心的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迁往卫星城和浦东新区,有效地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近20年来,上海市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宽主干道、修建地铁、大桥(南浦和洋浦)、城市高架公路等。另外,上海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让学生读图,教师板书)。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板书)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板书)
讲解: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上海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我们学校所在的城镇近20年来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解释说明,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讲解、补充。
[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答案:a
2.世界城市化过程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答案:d
3.城市化发展得最早和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
5.解决城市交通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
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d
6.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减少、乡村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
答案:b
7.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d.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答案:b
8.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二、读图分析题
读下图回答:
(1)图a到图e反映了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e到图f反映了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________国家。
第三篇: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德清三中
杨立泳
邮编 31320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学生认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
2.通过学习,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环境观。
3.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意识;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教学重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奥成功.伴随着时间的脚步,2008向我们走来,北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请看屏幕.绿色奥运行动目标:到2008年,北京城市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市区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标准,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的目标.那么,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怎么样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请看材料.【展示】材料: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离绿色奥运的标准有较大距离:
1.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污染加剧。大气环境质量差,近30年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不断开工的建设项目的扬尘污染等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2.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城市大规模拆迁和建设。目前,全市有近1000多个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施工工地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健康。
3.北京目前有81%的垃圾得到了技术处理,而填埋占了其中的70%,填埋垃圾对于土壤、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等有很大影响,焚烧垃圾造成了大气污染,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问题一:从材料可知北京在城市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方面?这些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是什么?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提问】1.第一小组,你们小组觉得在材料当中北京的环境污染指什么?它的来源和危害呢?
2.第二小组呢?
3.其他小组有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讲解】好我们一起看一下.材料中的环境污染指的是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它的危害是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我们可以看一幅漫画.【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这幅漫画的含义? 【学生】回答.【讲解】大概意思是对的.工业废水中含镉这种重金属,用这样的水灌溉农作物,人吃了之 后,生病了.【师】我们再来学习大气污染.它的来源有家庭炉灶和取暖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还有北方特有的沙尘暴.)它的危害是产生酸雨、光化学烟雾,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健康.(边讲边填写表格相应内容并展示沙尘暴、光化学烟雾、酸雨图片)【讲解】好我们一起再看一下.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是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等.危害是人体健康和环境.而噪声污染的来源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
动.它的危害是防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边讲边填写表格相应内容)【承转】问题二:对于以上出现的环境污染北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提问】第一小组,你们小组对于北京的环境污染有什么建议?
第二小组呢?
第三小组呢?
第四小组呢?
第五小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讲解】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是关于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同学们看一下:
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推广使用天然气、电、低硫优质煤等清洁燃料建设第二条陕京天然气长管输线。多使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
2、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部采用无铅汽油,为18万辆机动车加装三元净化装置,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为90%。
3、防止市区扬尘,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4、进行合理规划,将四环路以内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停产或搬迁。
5、加强污水治理。
6、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次性塑料回收率。【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取得的成绩: 2004年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所取得的成绩:
1、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48.4%,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占93.7%,四级以上天数大大减少。
2、水质有了较明显提高,监测的17座水库中水质达标的9座。
3、噪声方面,白天基本达标,夜间超标仍较明显。
4、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1.4%,危险物处理率达到9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5%,一次性塑料回收率64%。
【过渡】我想对于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除了环境污染外,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考虑一下.【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师】问题: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多,就业困难;工业用地大;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提问】探究性问题三:第一小组,你们小组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第二小组呢?
第三小组呢?
第四小组呢?
第五小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
【讲解】首先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这里的我们有一个概念很陌生.什么是卫星城呢?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乡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得名.北京有良乡 通州 昌平和黄村等五个卫星城.其次是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绿化等。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图片: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北京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大家深入的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环境观.【板书】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课堂练习】 一.测试你的环保意识:
1、你上街购物时:
A、自己带可以放东西的包 B 不用包或者塑料袋 C 向店主索要塑料袋
2、你看见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丢在大街上:
A、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B、向有关部门报告要求清理
C、让它去
3、你去菜市场买菜,是否带菜蓝子: A、是
B、有时带
C、否
4、你吃快餐:
A、自己带
B、有时自己带
C、用对方一次性快餐盒
5、国家要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你会: A、坚决不用
B、看别人是否用
C、还会使 用 6.在班级里,你的生活垃圾:
A、随便扔在地上
B、放在班级的垃圾桶里
C、放在自己准备好的垃圾袋内
选A得3分,选B得2分, 选C得1分.总分在12以上:环保意识强 总分在7-12分:环保意识中 总分在7以下:环保意识差
二.练习
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水域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
C.控制经济发展
B.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3.解决城市交通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C.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A.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D.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5.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光化学污染
D.悬浮颗粒污染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上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6题.6.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 直接影响()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在城市近郊大力发展旅游业 C.扩大郊区发展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7.从2002年5月起,浙江杭州市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其首要目的是()A.减轻城市交通废气污染
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C.减轻城市交通噪声危害
D.延长居民休闲时间
8.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的压力
9.当前,造成“白色污染”的污染物是指()
A.白色烟雾
B.化肥和农药
C.塑料袋 塑料饭盒等
D.废旧书保护 10.以城市的交通拥挤会导致的严重浪费是()
A.城市交通设施的浪费
B人才、资金的浪费
C 城市空间和人力的浪费
D 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三.思考题
你认为安集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来解决?
第四篇:医保问题解决途径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1.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在2002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确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从财政上划拨资金,加强对农村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支持乡镇两级卫生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正在试点推进。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3.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筹集资金数额少,集体与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应采取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应注意将经济困难户也纳入到社会保险范围内。如何确定合理的分担比例使社会医疗保险机制有效良性运行又不至于使个人产生极大的负担感呢?首先,中国农民收入很低,农民个人负担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应尽量减少,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年5元到10元之间。如果负担过高,农民就不会愿意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其社会保障的功能就会丧失。其次,政府投入的部分中,一部分由中央财政投入,另外一部分由地方财政投入,并且可以让一部分盈利很好的企业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如在云南省会泽县的合作医疗中,县政府所负担的7元中有5元是由会泽县小熊猫烟厂负担,这样既能使企业提高知名度,又能使农民减轻负担。4.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
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报销比例来避免道德风险。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应当加以确定,以保证其相对稳定性。5.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
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农民看病最讲究实惠,最大的愿望是就医方便,少花钱,治好病。然而,这种要求与现实条件下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是缺乏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2003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6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6%,大专学历的占17.1%,中专学历的占59.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1.8%.大专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微乎其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城镇医保问题的解决
一、构筑预警、监管、处理三大网络体系
1.建立欠费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建立居民参保缴费监控预警体系,由街道(镇)、村、社区、劳动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关对欠费居民实行直接监控,每月对辖区居民缴纳保费情况进排查,督促参保居民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医疗保险费。
2.按经济情况对参保居民建立分类监管网络体系。对老、幼、转制、合并病残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综合性等级排队评价;对经济收入比较稳定家庭居民的缴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存在欠费的要限期补交、不按规定缴费的要降低其信用等级。
3.完善参保关系监察、争议调处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市、(县)镇、街道、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机构专兼职人员到位,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条件好的可以聘请为社会保险联络员、成立街道(社区)调解组织,形成四级监控、争议调处网络,实行网络式管理,随时掌握辖区内的举报投诉、争议情况,维护参保居民合法权益,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对参保当事人及时、满意答复,确保不出现恶性有争议案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建立执法、维权机制。
1.加强与工会、民政、工商、税务、公检法、银行等部门的互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对恶意欠费群众,严重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团体、机构,加大联合处罚力度,取消其信贷款、社保、民政,劳保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该强制执行的从速处理,该依法处理的决不手软,并在新闻媒体上、社区街道及时曝光,使一些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机构或居民受到严重处罚。
2.建立突发性应急机制。专门编制医疗保障关系专项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因医疗保障关系、医患矛盾而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明确应急的工作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分工预警机制、信息发布、应急保障等内容、全面提升事件处理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群体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完善医疗保障应急周转金机制。建立市、县、镇三级应急周转金制度,对短期内无法按正常途径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影响医疗保险声誉的,先由街道、社区专项资金垫付,当街道社区无力支付时,启动市、县级应急周转金,确保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三、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1.全面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在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建设中,要有医疗保障工作责任,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在村(社区)建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确保医疗保障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下延。
2.加强医疗保障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力量,壮大执法队伍,改善仲裁员和监察员的队伍结构,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执法功能的社会公信度,促其医疗保障执法监察职能的下延,有条件的在县设立监察机构、街道配备兼职检查员。
3.转变基层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政府作为医疗保障强大后盾,资金上要保证应急机制的运转、政策上是群众的靠山,在工作服务中要转变职能,将城镇居民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之一,社区内居住的各类群体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根据当地居民居住特点,加强和改善对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城镇居民的生活与劳动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社会安定、为老弱病残、改制并轨企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保障。
第五篇:浅谈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途径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途径
2014级特岗教育硕士 李桂福
摘要: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就开始了实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针对于解决问题而言的,它不仅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结果,更注重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注重学习者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问题解决经历了“试误说”、“顿悟说”,“阶段说”、“状态理论”几个重要过程,到今天已经被教育者们科学地归纳为几个途径,本文就这几个途径作简要阐述。
关键字:数学 问题解决 教学途径
一、问题解决的发展历程
数学问题解决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其理论基础已比较扎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阶段的数学问题解决将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就有科学家对问题解决进行了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以猫为实验对象,于1889年设计了研究问题解决的“问题笼”,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他认为动物的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进而认为人也是通过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由此建立了著名的“尝试错误”理论,即“试误说”。“试误说”的根本观点即: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盲目的、渐进的。
1925年,德国心理学家科勒(W.Kohler)又以黑猩猩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他根据实验认为,黑猩猩的问题解决是通过“突然的领悟”实现的,并由此建立了著名的“顿悟”理论。“顿悟说”的基本观点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是盲目渐进的,而是在了解了问题情境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此,“试误说”和“顿悟说”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将两种对立的观点联系起来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哈咯(Harlow),他认为这两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并不是矛盾的,试误和顿悟分别代表学习和思维发展中的两个阶段,试误是初始阶段,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高级阶段,是试误的飞跃。
问题解决发展到了中期,出现了“阶段说”与“状态理论”,主要就是进一步将问题解决分为几个阶段,如杜威的“五阶段”、罗斯曼的“七阶段”等;而“状态理论”认为问题解决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一种能把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
当前我国教育界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问题呈现、创设情境——采集信息、寻找条件——分析问题、构建思路——推理突破、形成解法——反思解法、理性归纳——灵活应用、思维升华”。
二、问题解决的特征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觉进入问题情境后,以“实践、探索、体验、发展”为中心主动开展探索学习。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试验等实践活动,去寻找事物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数学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过程中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一定的数学情感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等,都渗透了问题解决的思想。与“解决问题”不同的是,问题解决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更加注重解决问题全过程。
因此我倡导学生提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告诫我们:“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曾经指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就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
三、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途径及具体实施
在“问题呈现、创设情境”这一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大都可以归结为问题解决的形式,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学习和解题。有时问题的呈现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有时则是直接展示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创设好问题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没有固定的方法,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种现象、一些材料、一个特例,讲述一个故事、一句话的提问,甚至有时是沉默。
在通过恰当的情境呈现问题以后,学生要做的工作便是采集信息和寻找条件。这一过程的教学实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1、给学生足够的权利;
2、学生的观察、收集、思考带有明显的指向(“被污染的观察”),教师不必过分“引导”;
3、关注学生对各种语言的识别、理解、表述和转化的训练,特别是对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认识。如果不解决语言问题,学生的阅读便不可能达到理解的程度。
第三阶段“分析问题、构建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让学生阐明思路在先,动手解决在后。
第四阶段“推理突破、形成解法”,思路的构建往往带有一定的理想化,思路的不同必然会带来问题解决的不同的中间状态,虽然构建思路时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预判,但对中间状态的处理常会碰到一些障碍,有思维上的,也有技能方面的。障碍的突破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主动经历问题障碍的突破过程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与方法,还包括思维的锻炼和情感品质的塑造!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有时是必要的,但必须适度,应该注意启和引的方式。
第五阶段“反思解法、理性归纳”,在应用一种解法解决问题后,应该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内容一般有:
1、解法本身——我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2、问题解决过程涉及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还有其他办法吗?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第六阶段“灵活运用,思想升华”,当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认识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了其中的数学思想以后,我们会关心学生面临类似问题时能不能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这一学习过程可以归结为:类比——抽象类比——内化。
因此,完整的问题解决教学应该突破一定的时限,关注学生的训练和灵活运用,着眼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面对新的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