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8)课外文言文阅读
期末复习教学案(8)
(复习内容:课外文言文阅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赵普坚请》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
———《宋史
赵普传》
5.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太祖素恶其人()②朕固不为迁官()..③岂得以喜怒专之()④久之不去()..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久之不去()
A.读之竟日 B.至之市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久之,目似暝 6.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灵 通 道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短文,试说说文中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2 分)
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二)(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乙)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
②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不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
③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④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注释:①醴尊:装满甜酒的酒壶。②不:同“毋”,不要 ③大爵:大酒杯。④就絷:被拘囚。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驴不胜怒,蹄之()(2)益习其声()..(3)陈之饮器()(4)如是者四()..1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往来视之 B.盍少尝之 C.麓人追之 D.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3)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14.读了甲、乙文,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4分
(三)《范式守信》 ①②③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
④⑤⑥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⑦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
⑧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译文:
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答:
(四)王氏门风
王中书子明,大名莘人。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甚笃。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②③④⑤精洁,但不食而已。尝试以少埃墨投羹中,子明惟啖饭。问何不啜羹,则曰:“我偶 不喜肉。”后又墨其饭,则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子明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子明疾甚,戒子弟曰:“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⑥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选自《宋史》 有删节)
【注释】①中书:中书舍人,官名。
②精洁:干净。
③埃墨:尘土,灰尘。
④啜:食,饮。⑤偶:偶然,恰巧。⑥泰侈:奢侈。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事寡嫂有礼()
②子明疾甚()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译文:
16.“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王氏家族“盛名清德”,门风不群,与他治家有方密不可分。选文体现了他怎样的持家之道?请结合内容回答。(2分)①
参考答案
14.①服事或“侍奉”或“服侍”或“照顾 ”或“待” ②病或“疾病”或“生病”(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子孙应当各自考虑(想到)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那样做)只是(白白地;徒然)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罢了。(共2分,语意基本正确,语言表达顺畅即可)
16.持家宽容(饮食有不洁之处从不挑剔);教子严格或“有远见”或“深明大义”或“持家节俭”(不置办田产,使子孙相争;病重时告诫子弟不厚葬自己,不可奢华;告诫子弟保持节俭朴素之风);懂礼数(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宽严有度。(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赵普》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5(1)①向来,一向
②本来
③因为
④离开(4分)
(2)D(2分)
6(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
7(1)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2)略
8不畏权势,执着,坚定。
《范式守信》
12.谓:对„„说;告诉
至:到 评分标准:没词解释正确1分 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评分标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评分标准:准确完成2分。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11.(1)用蹄子踢(2)逐渐(3)陈列(4)这样 12.D 13.(1)(2)略(3)(它们)一同拿起小杯来喝,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14.甲:写出1点即可。
乙:不要因为贪图物质享受,追逐蝇头小利而铸成大错,人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意思对即 可)
第二篇:初一语文上学期末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末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目标提示:
1.背诵文言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运用所学阅读课外文言文。各个击破:
1、给加点字注音
土砾()
鹤唳()阙处()飞漱()
【指破迷津】:对于文言文中字词的读音,除注意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注意与形似字,义近字的区别外,关键是平时多读多写。
参考答案:lì,lì,quē,sù,qiè,ráng
2、课文填空
①《三峡》中写三峡的秋天景象的句子有。
②《三峡》中写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句子。
③《<论语>八则》中指 为“文”的原因的句子。
【指破迷津】:完成课文原句填空题的关键是平时的认真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时尤其要突出重点句段。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弄清一些语句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B、《幼时记趣》体裁是散文。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主体部分描绘了五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C、《三峡》选自《水经》,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D、《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京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指破迷津】:解答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我们有时只凭主观经验答题,四选一。看不准或看不全题干,将“有误”看成“无误”,将“不正确”看成“正确”。其次要将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此题抓住题干中的“有误”,用排除法可以排除A、B、D;用直选法可以确定为C。
参考答案:C
4、指出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拔山/倒树而来 C、乃/以瓦/布之
D、土人/谓之/“傍不肯”
【指破谜津】: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推敲词句的含义,琢磨停顿,其次根据句子内部结构,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和特殊实词的作用,掌握朗读停顿的规律。一般停顿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盖”、“夫”、“且”、“若夫”、“至若”、“故”、“乃”等词语之后,“而”字之前。B项中的停顿应在“而”之前。参考答案:B
强化训练
1、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项为之强jiāng 庞然大物páng B、遽契其舟jù 遂不得履suì C、自度其足duó 而忘持度dù D、梵天导木塔fén 其喙有钳huì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B、《幼时记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运用奇特的想像,从而使事物形象描写的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C、《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富有文字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D、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3、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①《三峡》中写出三峡的山高峻的句子。
②《三峡》中写出三峡夏季江水迅疾的句子。
③《<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之 至之市()
故时有物外之趣()
则以钳搏之()
其虫旧曾有之()
为 方为秋田之害()
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以 岁以大穰()
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臣来(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向着北方;面向北方)C、将奚为北面(为什么)D、吾用多(用处)
②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我欲之楚()
此非楚之路也()③翻译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④这则寓言形成的成语叫做
⑤写出它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6、阅读《地震》,完成下列各题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①.选出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A、鸡鸣犬吠/满城/中 B、俄而/几案/摆簸 C、人眩晕不能/立
D、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②.将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③.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A、众骇异,不解其故(原因)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因为)B、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正在)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才)C、自东南,向西北去(从)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自然,当然)D、方知地震,各疾趋出(疾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④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⑤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
⑥找出文中体现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
⑦文多角度描绘出地震时的情景。试分析文章是怎样表现自然界的变化的?又是这样表现人们的反应的?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1.D 2.A 3.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之:到……去;助词,的; 代词,它,指子方虫;助词,无意义。为:成为; 被; 因为。以:因为;用;当作。
5.①.D ②.之:到……去;的。③.马即使是好马,但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④.南辕北辙 ⑤.做事如果方法不对,把方向搞错了,往往条件越好,距离目标越远。6.①.B ②.“有声如雷”“喧如鼎沸”句 ③.C ④.人们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⑤.时间顺序:戌刻 俄而 久之 逾一时许等 ⑥.骇异—失色—稍定 ⑦.主要从声音和情态两个方面来写自然界的变化的。如“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等。
写人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其惊恐心理,侧面表现大地震的情形。“众骇异,不解其故。“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第三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曹刿的军事思想。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曹刿军事思想的体现。
2、文中的人物及详略的安排。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4、小惠未扁,扁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 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8、文中为什么对战前战后的论述较详,而作战却写得略。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讽喻劝谏的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人物形象。
2、掌握讽喻劝谏的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 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10分钟检查 一)、检查词语解释
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乱其所为 使┅┅错乱 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检查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五、熟悉课文内容(15)
一)、明确中心内容: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六、7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舍生取义。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六、12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神话的艺术。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愚公的形象。
2、掌握古代劳动人民的能力和气魄。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 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10分钟检查
1、字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翻译句子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出师表》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三条建议。
2、文中表达的情感。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10分钟检查
一)、词义解释
崩殂 死(皇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二)、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复习教学案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
1、《赠从弟(其二)》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赠从弟(其二)》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送本少府之任力蜀州》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一洗送别诗悲凉凄怆之气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4、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句子: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6、《登幽州台歌》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7、《登幽州台歌》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1、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用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喜爱之情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无题》诗中运用比喻修辞,以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无题》诗中原为表达思念之情,现常用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无题》诗中用设想的语气设想对方为情所困,字字充满关切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
1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中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心绪烦乱,某事令人难以解决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
1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中人们用业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的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中表达亡国后,词人因失去自由而寂寞悲伤的词句: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20、请你写出你所喜爱的古诗词中其他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无限愁绪的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1、《登飞来峰》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2、《登飞来峰》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5、刘桢《赠从弟》中,借赞颂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行,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6、《登幽州台歌》中
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语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7、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就表达了“当你处于某种绝境,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
28、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绵绵无尽的愁情并被世人传诵的佳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表现诗人身处逆境时仍然豁达乐观的诗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9、《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的两句是:
。表现诗人绵绵无尽愁情的语句是:
。表现作者怀才不遇、意欲归隐的语句是:。30、《己亥杂诗》《相见欢》中表达离愁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和,理还乱。
31、刘桢《赠从弟》中,借赞颂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行,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3、《赠从弟(其二)》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
。34《赠从弟(其二)》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3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来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成为写离愁的名句。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李白句子相似的句子还有岑差的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36、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在《春酒》中无奈地感慨“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故乡,是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愁。
37、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古诗词中两个“送别”的句子来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离别之情。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⑷《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中虽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它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⑹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⑺描写夏的古诗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⑻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⑼描写冬天的古诗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0)《无题》①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相见欢》用巧妙地比喻写"愁”: 翦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作者发表看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苏幕遮》描写登高所见秋景的语句是:碧云天,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语句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4.《登飞来峰》中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附:课后诗十首
11、刘桢《赠从弟》(其二)对仗句是:
1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1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1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1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之句是: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
17、李商隐的《无题》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18、李煜《相见欢》一词中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句子是:。抒发诗人“离愁”的句子是:
1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20、范仲淹《苏幕遮》一词中,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是:。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附:课后诗十首
11、刘桢《赠从弟》(其二)对仗句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1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1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诗句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表现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之句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7、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8、李煜《相见欢》一词中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句子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抒发诗人“离愁”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0、范仲淹《苏幕遮》一词中,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定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概要
第一课时
一、基本常识
1.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为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很快灭亡了。魏征是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3.饮茶之风在唐朝时风靡全国。唐朝制造了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朝创制的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唐都长安城中,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由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朝后期改名为“回鹘”。
6.由于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人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唐玄宗时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贞观年间,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7.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李白人称“诗仙”。“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
8.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宋朝人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画圣”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9.契丹族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女真族建立金。南宋名将岳飞在抗金中取得郾城大捷。后来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0.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为著名的瓷都。临安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二课时 11.妇女缠足的陋习始于宋代。宋代的邸店就是旅店。由于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东京城中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瓦子”。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12.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13.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制成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1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词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豪放派有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15.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1421年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16.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击倭寇,曾经九捷台州。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
17.明朝后期,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18.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康熙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9.清朝把生活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维吾尔等族人称为“回部”。乾隆帝平定了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冲破沙俄的阻挠,重返祖国。清朝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版图,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20.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的商人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元朝将银锭铸成马蹄形,称为“元宝”。
2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明朝李时珍写出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清朝的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京剧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第三课时
二、主要问题
★
4、科举制有一个创立、完善和发展、废除的过程,它在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录取极严;武则天时进行殿试,开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发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范围命题,应考人不得有个人见解,文体必须是“八股文”。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1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开始、完成?
答:原因:南方战乱少,北人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开始:唐朝中后期。完成:南宋。
15.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答:①改革行政: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设立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③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实行消藩,加强君权。
19、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答:①1684年设置台湾府。②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册封“**”“**”,设置驻藏大臣。④平定回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⑤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
2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影响?
答:原因: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认为国家物产丰富,害怕危及自己统治。过程:清初实行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曾经开放四个港口,后来下令只开放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经,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
23、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答:新疆: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西藏: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③清朝康熙以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台湾:①三国时,孙权派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②元政府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第三课时
三、材料解析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答:①这句话是哪位统治者引用古人话所说的?②反映他有什么认识?③他采取哪些了措施?④史称他的统治为什么?
答:①唐太宗。②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最为重要。③重视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用贤纳谏。④史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答:①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发生的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③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④这个民族曾生活的地方现在称之为什么?⑤这个地方从哪个朝代起成为中国的正式行政区?
答:①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②吐蕃。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④西藏。⑤元朝。
★20.“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回答:①这种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②这种现象出现的地区和部门分别是什么?③
“机户”和“机工”分别是指什么?④“机户”与“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说明了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生产关系?⑤清代具有这种性质的手工业有什么变化?
答:①明朝中期以后。②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③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④机户与机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⑤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第四课时
四、重要言论
4.“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看重科举制)―――《唐摭言》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民族平等政策)―――-唐太宗李世民
10.“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财政收入来自东南)―――《宋史》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9.“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治,中外一家”(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20.“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夷货物以通有无”(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进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
五、知识归类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秦朝的统治。
隋唐时期我国出现的清明政治:唐朝――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西晋和东晋。
★活字印刷术和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朱棣登上皇位与李世民相似。
努尔哈赤和完颜阿骨打有许多共同之处。
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蒙古和元朝。
★明朝和清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抗击沙俄、渥巴锡抗击沙俄。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建辽,党项族建西夏,蒙古族建元,女真族先后建金、后金、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之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