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8: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联表小学 朱瑞仪

单元预习课

一、语文有哪些学习方法?怎样做好预习?

二、读第一页的内容,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

1.体会作者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2.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

四、阅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划出词语盘点的词语。划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独特感受的句子。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词语;不能理解的疑问记下来,以备课堂上讨论。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感受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二、教学准备: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123,抄生字词;录音机和课文录音带。

三、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

树林(鸟儿 露珠 树)

好风景 山中(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好记忆

捡落花—拾落叶—捧石头—看雷雨区

好心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好。暑假有没有到什么风景名胜去旅游啊?或者到了远方的亲戚朋友家去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山中访友》(板书),喜欢吗?

二、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出示生字词,生读,正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题目叫《山中访友》,访,用课文的词来理解,──访问,拜访。自已找近义词,──探访。友,当然指的是朋友。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呢?浏览课文,填表:

我们首先拜访了(),然后走进(),访问了()()和();接着,我们在山中又热切地与()()()()()()打招呼。

2.我们访问好朋友,带着怎样的心情?──好心情。

除了看到好朋友,好风景,作者的好心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出示(或板书):()落花──()落叶──()石头──()雷雨,(填上一个动词)于是告别的时候,作者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四、细读课文,欣赏体味:(过渡语)如此的好风景,不要那么快地离开吧,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游一遍。这一回,可要多长个心眼,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记忆。

1.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个拜访的是谁?──老桥。“拜访”与“访问”有什么不同?──还有带着恭敬的心情。

2.老桥为什么让我恭敬?──德高望重。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老桥德高望重?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划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动词。

3.有感情朗读这段:体味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恒久不变的情怀,读出缓慢、平静的语气,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复引读: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

4.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比作(),突出了老桥()、()的精神。

五、总结学法: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大意。

精读段落,体会词句。

六、作业:感情朗读一二三段,尝试背诵;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清爽 幽径 拜访 德高望重 凝望 明灭

2.第一课时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这节我们就继续运用第二种学习方法去学习。

二、自读四、五自然段。

1.说说哪个句子让你最喜欢?为什么?

体会拟人、反问、设问、排比和联想几种修辞手法;有感情朗读与背诵。

2.让我们与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有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

3.假若你是清清的山泉,你听到了我亲切的问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会怎样回应我的问候呢?(指名说)

4.同位相互问答,清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三、(过渡)云雀在叽叽喳喳地谈论好风景,“我”当然也津津有味地欣赏好风景。除了“欣赏”,我还寻获了“趣味”。

引读:

1.捧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

2.理解“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指的是什么。

3.口头填空:忽然,雷阵雨来了,像(),又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谁能说这不是天地()?

4.理解“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5.小结这部分内容:

(1)作者愿意离开这些朋友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这部分内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你能背诵哪些优美的句子?

(3)课文结尾怎样与开关呼应?

四、总结全文:

1.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其实写的是自己在山中看到的好风景给自己带来了好心情、好记忆。把自然景色看作朋友,作者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可见其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当然也热爱生活。

2.作品“语言优美,情意深长,联想丰富,意境动人”,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修辞特色。

3.能仿照“一字诗”,写一首诗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

例1:一桥一树一溪流,一花一叶一石头。一访一望一阵笑,一风一雨一挥手。

例2:一桥一树一溪流,一眼山泉一瀑布。一花一叶一场雨,一轮明月一酒壶。

例3:一山一水一古桥,一石一树一鸣鸟。一吟一诵一唱和,一路月色一路笑。

五、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的山泉()的溪流()的瀑布

()的悬崖()的白云()的峡谷

()的云雀()的纹理()的气势

()的额头()的身影()的身躯

3.造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4.摘抄优美的句子。

山雨

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优美的词句。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

板书设计:

山雨:来了

停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体会山雨的韵味。(板书课题)

二、简介赵丽宏。说说这篇课文用什么方法学习。

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还可以背下来。

三、听课文录音。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级另一组读音组词。

调出来(tiao diao)屏信了呼吸(ping bing)倾吐(tutu)

2.听写词语:神奇 奇妙无比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四、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山雨”?讨论板书。

你喜欢哪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山雨“悄悄地来”,读出山雨的“声”和“色”。

五、阅读第六七自然段,完成练习:

1.用──线画出这段的中心句。

2.摘抄表示颜色的词。

3.读出雨色的“绿”。

六、配乐朗读全文。

草虫的村落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11个生字和“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一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制作简单的课件,找找“小练笔”的例文或准备“下水文”。

板书设计:(列表)想象丰富

感受独特

一只黑甲小虫

游侠 “英勇”

很多黑甲虫

村民 “寒暄”(礼貌)

小圆虫

少女 “俏丽“

奇异的游历

蜥蜴

亲戚 “参观”

十几只甲虫

音乐家们 “优于人间”

其它

“村民们” “勤勉”

测气候者

“智慧”

工程师

“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了《山在访友》之后编出了“一字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其实都蕴藏着无限的秘密和乐趣等待我们去发掘呢。你有观察过虫子吗?现在我们就去“草虫的村落”参观访问,可一定要细心留意啊!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边听课文录音,边把课文的生字词语跟着读一读。

(2)思考:“草虫的村落”座落在哪儿?划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字词检查。

(4)交流反馈。

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细密的草茎──茂盛的森林

村子──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家)住宅──洞穴 ──—街道 小巷

两簇野灌丛──两棵大树

──—僻静的小路

(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三、自读课文,一些长句反复读几遍,读流畅。

填表(略)。

讨论:大致内容如“板书设计”。

四、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五、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

2、读第一二自然段,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看作者在游历中看到了什么?(划出来)有什么感受?(想像)(划出来)你自己读了这段有什么感受?

2、有感情朗读这段,小结学习方法。

三、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自己喜欢的段(4-8)

四、读9-11自然段。“我”有什么感受?

五、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说。把你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例如“蚂蚁、草蜢、蜗牛 蜻蜓 蝴蝶 蟑螂 蝉 蚊子 苍蝇”。(下水文段《蜗牛》)

六、交流朗读。

七、作业:朗读全文。索溪峪的“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准备

把本人去“张家界”旅游的照片准备好或网上收集资料制作简单课件。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张家界是世界物质遗产。学校的一些老师说,旅游那么多次,最辛苦的是去张家界了。我呢,曾去过张家界两次,一次是与学校的老师夏天时去的,一次是之前自己冬天去的。(展示照片等)作简单介绍。

二、我们的课文《索溪峪的“野”》写的就是张家界。

为什么“野”要加引号呢?自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三、讨论板书,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四、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一些生字词的读音。一些长句要反复读,读通畅。

五、课文中有很多四字词,找出来,说说意思,并摘抄下来。

例如:望而生畏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婷婷玉立„„

六、朗读全文。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习作教学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策略预设如下:

1.注意激发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能想象出有趣的生活细节。

2.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一是通过口语交际,增强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三是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四是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3.要注意激发学习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想法,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4.积累素材,指导选材,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5.指导学生、鼓励修改,以读促改,鼓励欣赏自己的作品,加强习作乐趣,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6.创设多种评价机制,老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进行结合,让学生拥有成功体验。

指导预设兼方法点拨: 本次习作指导,我们重点探讨“我是大自然的一员” ──在这里还要把“大自然”含义进行扩展,特别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大自然”不要陷入“名山大川”的局限,还可以从身边的环境中去发现。自然中的景物,如风雨雷电,雨雾霜雪,自然的小动物、自然中的河流、湖泊,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重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能够体验到的大自然的一员来思考和探索。

设计思考:

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使学生用拟人化的方式来进行构思,能使用比喻、拟人等一些修辞手法,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学过程:

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播放家乡的树木风景课件或出示家乡树林风景图画。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词语接龙小游戏:杨树→

3.说说最喜欢的某一种树木的特点。

4.想一想,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是一个小动物,你会怎样看周围的世界?。

5.刚才大家交流了自己看法。我想请说的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你是如何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换一个角度来说?

生:我经验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的做法是闻一闻。„„闻到了什么气息?注意自己想到了什么? 生:我的体会是„„,注意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是注意自己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生:我常常在大树下感受树的周围以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设计策略:课堂上,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细致地去感受这棵树的特点,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习作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交流自己独特的体验,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6.如果你变成了──小动物、一朵花儿、一片雪花,那么,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儿的呢?想一想,同桌说一说。

设计理念:这个题目关键在于“眼里的世界”,“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这些提示正是为了既更换看世界的角度,又能做到合情合理展开想象,说到底还是要引导孩子写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 树大根深 佳木葱茏 青翠欲滴 笔直高大 绚丽多彩

根深叶茂 虬枝盘旋 树影婆娑 枝干挺拔 亭亭如盖 树木成行 松涛阵阵 松涛呼啸 密林深处 万顷苍翠

一派生机 盎然生意 生机旺盛 万木争荣 郁郁苍苍

2.读一读下面的描写树木的诗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为什么喜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野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春江晚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成语点睛、积累和丰富词汇;通过诵读古诗,开阔文学视野,积淀文学素养。这一环节,已在营造一种浓浓的关于树木话题的文学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写作的情景中。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比一比,谁想象的更稀奇。你想变成什么来看世界 2.赛一赛,谁能用拟人句说几句有体验的话。

设计意图:激活课堂气氛,激发习作兴趣,点燃习作激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视野。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读题目,议写法。

①“我是大自然的一员”,从题目看,我们应该怎么写好这篇文章?

第一,要读懂题目的意思,写出在变化过程中不同的时段眼里的世界有何不同;

第二,要依据事物本身的特点来看世界,在事物特点基础上融入自己看世界的观点; 第三,特别要弄明白,不管是动植物还是自己,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多角度思维的习惯。所以,这篇习作的重点在于引导孩子如何通过不同的事物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对大自然的独到认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见解,而不要写成介绍事物本身的说明文。

②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描述?

讨论小结:用拟人化的方式来描述。展开想象写童话故事。③你打算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什么? 2.奇思妙想,开启思路:

想象成某一小动物:小猫、小狗„„

想象成某一植物:一棵树、一朵花、一棵小草„„ 想象成某一自然现象:„„ 想象成周边某一物体:„„ 3.移情自然,极尽想象 ①语言描述:火海之中集体大逃亡的蚂蚁,一只树虎被树胶粘住后,其余树虎轮流喂食;东北狼为了保全狼崽的生命而宁愿自己暴露在猎人枪口下„„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墙角的爬山虎、蔷薇花,柴房里的织网蜘蛛,风中的小草;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

假如,你就是它们或它们当中的一员,在你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动人的、令人惊奇的故事呢?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作、天马行空的神游吧。

②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作三分钟的神游。(可以边想边自言自语。)

③睁开眼睛自言自语:说一说刚才在自然王国中所游历的经过。4.同桌互述,分享奇趣

①教师作要求阐述:把你在自然王国里所看到的景象、经历的事情以及独有的感受讲给同桌听。

②同桌相互叙述,分享故事和乐趣。

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同桌提出所讲故事的某些不足,可以帮助同桌修改故事。5.全班交流,分享评价

①协作小组推荐本组成员中讲的最好的同学来叙述游历自然王国的经历。②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评价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他的故事最令你感兴趣的什么地方?哪一点你最欣赏,最值得你学习?是不是运用了联想与想象,融入了自身的感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6.小组讨论,探讨写法

①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树?你会对人怎么说?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说? 生:我是一棵桃树,我想说的顺序是:名称→外形→果实。生:我是一棵桃树,我想说的顺序是:生长过程。生:我是棵白杨树,我想说的顺序是:春夏秋冬。生:„„

②、想一想,你自己变成了小动物,你会怎么看世界?

④、如果你是某一自然现象,如雪花、师: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写童话,也可以写寓言。由于是用第一人称的口气来描述的,所以,文章就有一种亲切之感。读来的感觉就真实自然,富有童趣。有时就好像是童话似的。

如你准备写一个植物童话故事,你必须对你所写的这种植物有较深透的了解,有过仔细的观察,还要参考有关资料。想一想,我们应该通过观察或搜集资料,应该了解什么素材? 可以是自己观察思考得来的,也可以是自己从阅读的资料中得来的。但不管资料是怎样得来的,都要加以思考加工,充分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计策略:把选材的自由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了生活的沉淀,引爆了情感思维的火花。)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范文引路(教师出示写树的范文,指导学生阅读。)

我是一棵小草

我是一棵小草,身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也没有色彩鲜艳的帽子。当春姑娘悄悄来临的时候,她把碧绿的裙子给了我,让我在这神话般的环境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我是一棵小草,当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面的时候,我身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时候,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飞到我身边,说:“你好啊,小草!”停了一会儿,美丽的小蝴蝶翩翩地跳着舞,也飞到我身边,说:“小草啊!你好。”

我是一棵小草,当大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闭着眼睛,耐心地等待着大雨给我洗一个痛快的澡。大雨过后,我的身上一尘不染,多么轻松,多么舒服啊!这时候,一群顽皮的小孩儿走来了,他们在我身上乱踩,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意。只听见有个小孩子说:“走在这小草上不格脚,多美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乐滋滋的,高兴得直想笑。

一天,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群羊,那群羊看见了我,就抢着吃起来。我先是觉得身上很疼,心想,这下可完了。可是又一想,做一棵小草,就是让牛羊吃的嘛,为什么还怕疼呢?就这样我被吃掉了。过了一些天,我突然觉得身子又高了一些,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又长起来了,而且比原来还高。这时候,我才知道,只要我的根还在,就还能活下去。忽然,我又看见农民伯伯赶着的羊群,那些羊的身子似乎比原来肥壮了许多。我是一棵小草,几阵秋风,树叶慢慢地落了,我也渐渐地枯黄了,一位老奶奶把我和我的同伴收集在一起,晒在院子里。过了一些天,老奶奶就把我装进箩筐,倒在灶房里。我知道我的最后时刻快要到了,我默默地等待着„„

我是一棵小草,可是,我多么幸福啊!牺牲了自己,却给别人带来了好处。能力大众服务,为人们做出贡献,我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① 讨论评议本文的优点和不足

②老师总结:本文的特点是小作者以第一人称,又是拟人手法写,写的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形象性强。通篇恰似一篇抒情散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立意高远,思想开掘较深。结尾的画龙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黄主题,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

2.选择片段,尝试习作

①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神奇的自然王国中一员了,你们就是那可爱又顽强的蚂蚁,那孤独又友善的老蜘蛛,那从地上到天上又到地上走一遭的小水滴。来,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经历中最精彩的片断写下来。

②学生尝试创写片断,教师巡视,寻觅优秀的作品,发现值得提醒的问题。

先写好的同学自己通读一遍,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3.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我三点:【媒体展示】

A

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比喻、夸张等等修辞手法,力求把文章的语言叙述得生动有趣。

A

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过渡,力求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完整。

A

最好能介绍全面、介绍清楚有关植物的一些知识,使别人阅读了文章之后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A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A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A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A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师:赶快拿起笔来,根据自己的构思,快速地习作吧。2.学生习作,试写初稿,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2.学生完成习作后,分小组合作修改评议。找出最好的地方进行评点。用曲线划出优美的句子,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3.教师快览,找出亮点,放大亮点,激励评说。使学生明白别人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别人的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尽可能多表扬。

(设计策略:沙里淘金,放大优点。使学生明白怎样写才好,如何写最好。使学生知道别人哪里写的比自己好,自己哪里写的比别人好。树立习作信心。)

5.学生借鉴别人的优点,自改习作,二次生成作文。6.二次评价交流新写的作文。自己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点,写出来。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语言表现和故事构思的技巧。

(设计策略: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进步,进一步强化了习作的信心。写出自己的进步感受,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这一种章法模式的技巧。)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项目越多越好。2.班级评选最佳。最佳人数越多越好。

3.鼓励获得最佳的同学向报刊社投稿。

4.获得最佳的同学把文章重新抄写一遍,粘贴的班级习作园地,让大家学习欣赏。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1.收集阅读写树的作文,阅读思考,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

2.用学会的方法,想象一种别的大树或花儿,或小动物、或自然景物,练习写一篇作文。

(设计策略:拓展阅读,举一反三,活化思维;拓展练习,由入格到出格,使技巧变技能。)

特别建议:

习作指导教学《我是大自然的一员 》,建议老师在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的表达出现了障碍,想要表达好,却又无能为力,感到知识缺乏时,顺势提供有关知识材料,学生的阅读必然十分投入,因为此时此刻的读书是发自于内心的需要。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也曾提出,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中,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材料。关键是怎样选择适当的时机。其次,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在抓住材料要点的同时,也学会了收集材料,分析材料,运用材料的方法。语文学习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综合学习中,应贯穿语文学习与实践,阅读书报,搜集整理资料,研究讨论,调查采访,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为需而学而用中,”必定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小学的习作指导必须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言活动和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同时,这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首先必须有着敏锐的语感和较强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水平是一种综合素质,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因此,在指导教学时,建议老师在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文之前,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素材。如写树木,就应该指导学生搜集关于树木的范文、科普知识等。

2.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范文。在头脑中建议自己的信息库。

3.指导学生变换人称,变化叙述的角度。要想法让学生把自己变成想象中的物。然后再引导学生以想象中的物的眼光来看世界。

4.要从心理上鼓励其向难度挑战,并在挑战中适时给予肯定,才更能激发其习作兴趣。5.尽量不引导学生模仿,现在孩子写出的作文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大多是因为模仿造成的。建议还是多引导孩子写点自己真实的感受,哪怕是写不好,可以从流水账写起,也要坚持写出一点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看法,而不要去模仿。

温馨提示:

【动物想象要点】:运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动物的特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介绍一种动物:写之前,你必须对你所写的这个动物有较深透的了解,有过仔细的观察,还要参考有关资料。写动物,就要仔细地观察这种小动物的形态、动作、情态、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要把握住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从它的食性、嗜好、行动、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来介绍。动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的不同,确定出这个小动物的本质。最主要的特点要作重点介绍,其余方面的特点略作介绍,使文章中心突出。如:你所熟悉的小动物中,“狗”的忠义、嗅觉的灵敏;“猫”的柔顺,捉老鼠的本领;“蜘蛛”织网捕食;“蜜蜂”采花酿蜜„„这些特征都应该作重点介绍。

2.自述法介绍一种动物,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重点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可按动物不同部位的各自特征依次来介绍。

3.要抓住动物的特征,确定中心。一篇自述文写得好不好,能不能把有关事物说清楚,首先要看是否抓住了动物的特征,只有确定了中心,才能把事物说得准确、明白、条理清楚。4.把握动物的本质,揭示动物的规律性。要写好自述的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之外,还要进一步说明动物的本质属性,这才是我们深刻认识动物的主要依据。还应把握动物的规律性,以便很透彻地认识该动物。

5.布局谋篇上要讲求顺序。【自然景物想象要点】:

让景物自己来说话,自己介绍自己的特点,自己赞美自己的特点。在文章中,作者就是所写的景物。比如我们在写作时要想象的景物是云,那么在文章中,你就是一朵云;如果我们在想象时要写的文章是一座山,那么你就是一座山;如果我们在想象时要写作的景物是一条河,那么,你就是一条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一样,显得十分生动有趣。景物自述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时可以写河流的自述,可以写雨点的自述,可以写风的自述,可以写雪花的自述。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某自然景物,你应该具体描述某一自然景物眼中的世界。你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采用第一人称的口气,让你所想象的自然景物来说话。比如你把自己想象成小水珠、白云、风、雾、露珠等等,可从它的形态、颜色、静态或动态、变化过程等方面来展开联想和想象,重点应该介绍它的变化过程,功能特点等等。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有趣的生活细节,可以写它们的对话、行动、活动等等,使所描述的物品或景物具有人的一切特征。当然,如果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使文章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知识性,那就更好了。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 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2.辨字组词。

激 邀 俯 府 暴 瀑

悄俏

峭 捎

消 哨 驱 躯 岖 津 律 肆 狭 陕 峡 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 热爱大自然

溪流……

《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难点: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查字典,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野性 磅礴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难以言状 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A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三课时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篇: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组

1.《山中访友》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

题目《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唱和(hâ)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犬吠(fâi)湛(zhàn)蓝衬(chân)托仪(yí)式

凝(níng)望树冠(guān)吟(yín)咏恩(ēn)泽(zã)短暂(zàn)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2* 山雨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对山林雨景的那份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积累好词佳句。3.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和想像课文所描绘的山林雨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前图片欣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题目《山雨》。一看题目你就会知道是写什么的文章了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解决字词问题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山雨的

2、小组内展开讨论

3、自由发言

4、分段学习课文

⑴读第一部分,想想山雨来时有什么特点,在书上画出 ①来得突然②下雨的范围大③雨声由小变大 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⑵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①自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最喜欢的句子 ②学习写雨中的景物时抓住了什么特点 ③全班讨论

④这变化给我的感觉是怎样的 ⑤这雨中的绿色到底是什么样的? ⑥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⑶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①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什么、②全班讨论 ③闭上眼睛感受

5、带着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6、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草虫的村落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3)交流反馈。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索溪峪的“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野”

1、谈话导入

2、展示图片

3、读课题,抓题眼。

二、初读课文,把握“野”。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讨论交流。

三、重点探究,理解“野”

1、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

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

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

操场真热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法延伸,领会“野”

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 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学习心得

3、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熏陶“野” 夸夸家乡自然风光 [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动物“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r×r= r2 齐读公式

S= ∏r2

强调r2= r × r(表示2个r相乘)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1)课件出示例1(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3、求下面圆的面积

r=3m

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习: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六2.4题.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 ×半径

=∏r×r

=∏r2 例1:r: 20÷2=10(m)S :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 m2。教学反思: 课型:实践活动课 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①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板书课题)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表示,你有什么发现?(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四、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确定起跑线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教学反思:

下载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语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备课

    小语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

    修改版第一组游戏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优生与育婴任课老师:刘曼媛上课班级: 周二下午(实验课) 学院:教育学院题目:游戏活动策划与设计游戏活动策划与设计小......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写景(阅读+作文)

    龙 文 教 育 教师1对1 中小学课外辅导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写景作文(阅读+作文) 课前放松:奖状 爸爸:“孩子,我们院里的小龙、小雨都得了奖状,你怎么没得到?” 儿子:“爸爸,您不......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篇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老人与海鸥》 西土山乡河渠小学 胡倩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第1 自然段。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4.能......

    六年级上册《山雨》教学设计大全

    六年级上册《山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