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顿第二定律》同步练习3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8.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运动,现将拉力F改为2F(仍然水平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则 [
]
A.a′=a
B.a<a′<2a
C.a′=2a
D.a′>2a
9.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
]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10.如图3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球加速度为____;B球加速度为________.
11.如图4所示,放在斜面的,给B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下滑的过程中,在B的上端轻轻
上的长木板B的上表面是光滑度v0,B沿斜面匀速下滑.在B地放上物体A,若两物体的质
(设量均为m,斜面倾角为θ,则B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_;当A的速度为 该时A没有脱离B,B也没有到达斜面底端),B的速度为______.
三、计算题
12.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 为F=10N、与桌面平行、互成120°角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又为多少?
13.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成37°角推木箱,如图5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BD 6.B 7.BD 8.D 9.AC
二、填空题
10.2g(方向向下),0 11.g sinθ,沿斜面向上。0
三、计算题
12.10m/s2 13.0.56m/s2
[能力训练]
1. 外力是使物体产生_____________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具有___________,物体一定受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加速度、加速度、外力
2. 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成 ;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反比 3. 某两个同学用图4-2-6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带滑轮的长木板,C为水平桌面),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4-2-6中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乙是 .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小
4. 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使用图4-2-7所示的装置),小车质量M和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5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它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 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图线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取 g时实验误差较大.
5. a、b、c、d四位同学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使用图4-2-6所示的装置),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分别得出如图4-2-7中a、b、c、d四条图线,其中图a、b、c是a—F图线,图d是a—1/M图线,则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a和b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远大于m B.c和d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远大于m
C.a同学长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同学长木板倾角太大 D.a、b、c三同学中,c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这个方向上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D.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力必为零
7. 物体速度改变有几种情况?在每种情况下,合外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如何?
物体速度改变指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或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台外力不为零时,可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8. 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4-2-9所示(使用图4-2-3所示的装置),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_____m/s,vC=_____m/s,vD=_____m/s,vE=_____m/s,由此测得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大?
0.253m/s 0.328m/s 0.403m/s 0.478m/s 0.75m/s2
9. 某同学在做“当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1)请使用a-1/m图象来处理这些数据,并说明为什么不用a-m图象来处理数据。(2)根据作出的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加速度与它的 .
图略,质量成反比
10. 如图4-2-10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哪个物体加速度大?(2)哪个物体速度变化快?(3)如果它们受到的力相等,那么哪个物体的惯性大?(4)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哪个物体所受力大?
(1)甲大(2)甲快(3)乙大(4)甲大(: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较快,即物体的加速度较大在受到相等的力的作用下,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惯性小所以乙物体的惯性大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越容易,说明受到外力越大由于甲运动状态较容易改变,所以甲受到的外力较大)
第二篇: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一、我会选择(18分)
1、“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这句名言中“这种事”是指()。
A.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B.生病 C.死亡 D.挫折
2、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表明了每个人()。
A.出生地不一样 B.生存环境不一样
C.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D.出生时间一样
3、俗话说:“千人千相貌,万人万性格。”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人类的生命最宝贵 B.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C.人与人之间毫无共同点 D.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我国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体现了()。
A.父母对我们成长的关爱 B.国家和社会对我们成长的关爱
C.学校对我们成长的关爱
5、关于人的生命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无法重来
B.珍惜生命是胆小怕死的表现,不值得提倡
C.人死了以后,可以投胎转世,重新来到这个世界
D.有的植物人还能再活过来,这说明生命不止一次
6,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学会自护自救。在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措施()
A.在室内时就近躲在坚固的物体下 B.在室外时要迅速回屋内
C.迅速奔向楼梯或电梯 D.躲在大树下或高楼下
二、填空题(27分)
1、当爸爸体内的精子和妈妈体内的卵子相遇后,就会生成一个(),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不断生长、()、(),慢慢长成(),直到降临人世。
2、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生命的独特样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
3、我们不可以改变生命的(),却可以改变生命的()。
4、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我们首先要注意身体的安全和健康,懂得(),()。
5、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这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6、在地球上,()、()和()共同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目前已知的植物大约()万种,现存的动物大约有()万种。
三、我会判断(15分)
1、我们的守护天使只有父母。()
2、少年时代是每个人心底最美的回忆。()
3、我们的性别在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那一瞬间就已决定。()
4、人的生命没有独特之处。()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尽量让生命延长。()
6、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他人的生命与我们无关。()
7、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疏散演练,是珍爱生命的行为。()
8、我们小学生学习自救自护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9、关爱他人的生命,需要我们从大事做起。()
10、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11、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不必善待其他生命。()
12、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生命。()
13、小华和小明将路边的小树折断当“少林棍”玩。()
14、保护生命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15、野生动物很好玩,可以捉来饲养。()
四、我会回答(30分)
1、面对危险情形,你认为最应该保护的是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
答:
2、有人说,我们的生命是爸爸妈妈的延续。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
3、你知道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是什么内容吗?请把你所知道的写下来吧!答:
4、人的生命过程是什么?你是怎样认识的?
5、你知道人们常说的人生五枚金币是什么?
答:
第三篇:同步练习
课题: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选择题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进一步把革命推向全国
2、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A.大兵团作战 B.战略防御 C.战略进攻 D.战略转移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 B.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师于会宁 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5、红军长征途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强渡大渡河 ⑤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①②④③ D.①⑤②④③
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A.八七会议B.三湾改编C.长征胜利 D.遵义会议
7、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
A.1934年 9月至 1936年 9月 B.1934年8月至1936年8月 C.1934年10月至 1936年 10月 D.1934年11月至1936年10月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三军”是指()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五方面军
9、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壮大了红军队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宣告了敌人围追堵截的破产,革命军队不再受到敌人的威胁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构成了以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D.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主力红军转移到西北,在接近抗日前线的西北建立新的革命大本营,有利于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11、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①大渡河 ②湘江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12、2006年5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开始率领“我的长征”节目组重走长征路,是为了弘扬()
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③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精神 ④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13、(情景题)阅读下列材料: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
(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江西民歌《十送红军》 请问答:
(1)这首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这首民歌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歌词中的红军是指红军中的哪一支队伍?这支队伍长征中的行过路线是怎样的?
三、问答题
14、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红军在长征途中体现了什么精神?对今天你的学习和生活还有没有借鉴意义?
第四篇: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刘一农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求知道决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知道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
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气垫导轨与光电测时系统或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应用CAI课件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只与力与和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图象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习物理的情感。
四、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
在教材处理上把牛顿第二定律分为两个学时。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二学时主要的任务是:建立牛顿第二定律并进行初步的应用。本节课是第一学时,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小组(4~6人一组),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教师的策略是宏观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CAI课件和校园网络处理实验数据,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器材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探究包):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门和与之配套的数字计时器,滑块、滑片、细线、小桶、天平、砝码、细沙、弹簧秤、小车、木块、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打点器、纸带、秒表、毫米刻度尺、垫木、橡皮筋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金的情景。
教师:在决赛时,刘翔将自己身上一切戴的东西像手表、项链等都摘了下来,穿最轻的跑鞋。这样做的科学道理在哪里?
预测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说明通过视频展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二)提出猜想
教师: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
附图片内容如下:
★为何体操,跳水运动员的身材都比较苗条、瘦小?
★从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的角度考虑,说一说反超载的道理?
★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仓返回时为何要打开降落伞?
预测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方面:(教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板书归纳。)
1.与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关系:
①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骑自行车刹车:用力刹车时,用的力越大、车越容易停下来,即:阻力越大,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
②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运动状态不变,加速度为零。
③应该是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分析如下: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受到合外力为零,因此、加速度也为零。
„„
2.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而摩托车则较难。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就较大。
„„
3.与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
①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例如:速度大的物体较不容易停止运动,而速度小的物体较容易天下来。
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例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加速度都为零。
③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分析如下: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从公式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
可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猜想:物体的加速度只与它所受合外力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响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已有的认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牛顿第一定律等),讨论猜想的科学依据所在,从而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只与它所受合外力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说明: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和的定量关系。
(三)探究a与F、m的定量关系
1.确定研究方法
教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来研究
预测学生的分析可能如下:
分两步进行研究:
①保持研究对象的质量
一定时,研究加速度
②保持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
与、的定量关系呢?
和合外力的关系; 的关系。
一定时,研究加速度和质量
然后综合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和归纳,便可找出与、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
教师在确定研究方法后,简单地介绍“控制变量法”。
说明初中阶段学生曾多次应用过控制变量法。如果学生回答有误,教师启发学生回忆: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这三者关系所采用的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如何采集数据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
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预测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方案一:用小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板、细线、小桶、钩码、天平、砝码、刻度尺、垫木等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用天平分别测出小车的质量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
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测出小桶的质量与小桶中砝码,把小桶,由,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量并算出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方案二:以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门、数字计时器、滑块、滑片、刻度尺、细线、小桶、砝码、天平为器材研究滑块的运动。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滑片的质量滑块M,测出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质量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
当作滑块受到的拉力,把,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自动测出滑块运动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以及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t,再通过公式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
说明:①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
②同时应注意有些学生可能有别的方案,要鼓励和认真对待,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去探究。
③在设计测拉力的方法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
当作研究对象受到的拉力、这是有条件的,即<<。同时可以把这一条件作为学生的课外探究课题。
④在实验中,只需测出小桶的质量,然后通过加减小桶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对研究对象的拉力,这可以节约测量砝码所需的时间。
3.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
①引导学生从实验误差、实验操作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别。
师生共同确定用“方案二”进行实验探究,同时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说明“方案二”便于操作,且实验误差较小。用课件显示具体的实验步骤,有助于学生较为规范地完成实验。
②介绍并演示CAI课件的功能
Ⅰ.数据计算:将测出、、t等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表格后、计算机将自动算出相应的加速度,将输入计算机后将自动算出合外力;Ⅱ.自动描点连线制图的功能;Ⅲ.通过网络可达到数据共享。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把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移动PC并接入校园网)。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必要时给予指导。
④调用多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
与、与的定量关系。成正比)。
初步得出:与F成正比,与成反比(与1/
⑤引导学生应用CAI课件,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说明:在CAI课件中定义坐标轴的数值和单位,同时调用已存的实验数据,计算机将在坐标系中自动描点、连线得到实验数据的关系图象,由此判断数据的关系。其中与的关系可转变为与1/的关系来做图。
(四)回顾总结深化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教师答疑,深化知识。
七、教学流程图:
附:图中符号说明
八、本设计主要特点: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体现了“做中学”和“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思想。其主要特点是:
1.本节课把牛顿第二定律分为两个课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利用CAI课件和网络来处理实验数据,能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索,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本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充实,在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层面上对学生要求较高,课堂中学生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御课堂能力。
第五篇:《富贵不能淫》同步练习
《富贵不能淫》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第二个:()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
(3)行天下之大道:()妾妇之道也 :()
(4)必敬必戒:()戒之曰 :()
2、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2)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
3、重点实词
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 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
安居而天下熄. 熄: _______ 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
父命之 命: __________ 以顺为正者 顺: ___________
立天下之正位.正位:___________ 与民由之 由: ___________
无违夫子 违:___________ 独行其道 行:___________、翻译: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焉得为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理解
1、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
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会顺从秦王的意思。
B、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C、孟子的一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定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准则,有相当的警世作用。
D、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让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三、对比阅读
(二)【甲】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苏武牧羊》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2)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
(3)愈益欲降之 _____________(4)武既至海上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文理解
1、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每1点1分)
2、B(行冠礼时是父亲对他进行训导。)
对比阅读 同“汝”你 遵循 更加 已经(2)天下着雪,苏武躺在地上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进肚子。是。他不受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一直拿着汉节,符合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