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子吟》技术资源支持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游子吟》技术资源支持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
本课中,由于“声音的录制与播放”内容本身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那样先插入艺术字、图片再进行声音的录制顺序,而是先让学生进行声音的录制练习,同时创设适当的情境(本课是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唐诗录制),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电脑录制与播放声音的探索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力(不要小估学生在学习电脑中的潜力),在全神贯注地学习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同时根据本教学内容的实际分成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是声音的录制,第二课时是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调整以及超级链接的设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启动和关闭“录音机”程序,认识录音机程序的界面
(2)了解wav格式的文件是常见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
(3)学会用“录音机”播放和录制声音
(4)掌握艺术字的插入和调整.(5)超级链接之间的交互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在演示文稿中录制声音、插入艺术字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参与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录音机”程序的探索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会用“录音机”播放和录制声音(课时一)。艺术字的变形处理和超级链接的设置(课时二)
【教学难点】:掌握添加播放的效果操作;掌握延长录音时间的技巧(课时一)。链接之间的交互性(课时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图片素材、演示文稿背景声音素材、多媒体网络教室每台机需配上耳麦,计算机网络畅通,学生“多媒体作品”评价表。
【教学过程】
课时一:插入声音——录制声音
(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激趣引入一:
1、出示一个游子吟.wav文件。学生观察这一下这个文件的图标,你猜想他是一个什么文件呢?
(学生观察文件图标和文件名——说出图标的特征,是wav格式文件。猜想是:声音文件,因为图标是喇叭)
激趣引入二:(1)播放有声音的演示文稿——幻灯片欣赏:配乐诗朗诵《游子吟》。学生听、并发表听后的感觉,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悉,明白了:是老师自己的声音。(2)既然录音机可以播放声音,那么录音机可以录制声音吗?(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录音机当然要能录声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声音的录制吧!
(二)课堂教学任务:插入声音——录制声音
教师:既然大家都想录制自己的声音,那今天我们就来录制一首你自己喜欢又很熟悉的唐诗吧。如果一首唐诗录制完成以后还有时间的话,大家还可以录制一到二首唐诗或者你喜欢的歌曲你自己演唱(师:分步骤演示声音的录制方法)
学生探索活动一:
1、首先启动ppt,并新建一个演示文稿同时最小化与任务栏;
2、作好录制声音的准备
3、使用播放器播放背景音乐(目的是将背景音乐和录制的声音同步插入到演示文稿中)
4、录制声音(分组完成,每个小组合作一个声音文件)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注意收集学生探索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大家操作完成以后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
教师:在我们录制声音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些问题:录音的时间太短,只能录60秒,它的扩展名是WAV格式的,是没有经过压缩的格式,在录制的时候只能有一分钟的时间长度,但占据的磁盘空间却达到了10M左右,而如果要增加的话就只能重新点击录音按钮。
学生探索二:尝试将录制的声音文件在演示文稿中进行播放——选择循环播放设置。
(三)保存作品:学生将作品以机位号命名(即所在的小组号)上传至“教师”机中的“作业文件夹”进行保存。
(四)小结:都学会了用“录音机”来录制和播放声音,其实录音机还有许多其它功能,如播放各种常见的音乐文件,这里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声音文件的小知识:一般我们现在常见的声音格式有wav、mp3、mid、cd、wma等格式,而这些音乐格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是要有第三方软件提供支持,比如我们常用的“超级解霸”音视频软件就有音乐格式相互转换的功能。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课后去研究“录音机”的其它操作方法和技巧,欢迎大家在研究后与钱老师来交流。
课时二:插入艺术字、图片及超级链结设置
(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教师:播放演示文稿《游子吟》。
学生:欣赏演示文稿同时提出自己作品的完善设计思路(小组讨论)
(二)课堂教学任务:插入艺术字、图片以及超级链接设置
任务一:插入艺术字
教师:艺术字的插入前面我们已经进行过了操作实践,今天我们要使用“艺术字工具栏”对我们的艺术字进行美化和调整。(演示并讲解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以及各按钮的作用)
学生探索活动一:
1、打开上节课未完成的的作品;
2、插入新幻灯片,(幻灯片一般都不只一张,因此,要在第一张文稿后继续插入新的幻灯片)(要求:幻灯片不少于三张);
3、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命名,标题要用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进行;
4、将插入的艺术字进行修改与美化处理。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任务二:插入外部图片(来自文件)并调整、处理图片
学生探索活动二:
1、出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2、将图片进行调整
问题一:在word中插入图片与在ppt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基本相似,但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尝试、分组请代表回答问题
★在word中插入的图片有“文字环绕”的选项,而在ppt中则没有“文字环绕”的设置。
★比较——在ppt中的图片工具栏
在word中的图片工具栏
问题二:在ppt中如果将图片设置成了演示文稿的背景,那么图片还可以像插入的图片那样进行大小、位置等的调整吗?
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并请小组的代表回答。
任务
三、超级链接的设置
教师:我们前面基本完成了演示文稿的制作,那么现在就需要将各个页面进行交互,以便我们的观看更加流畅和完整,现在就需要同学们对这些演示文稿进行超级链接的设置。
学生探索活动三: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每一张幻灯片超级链接的设置。
教师:巡视、指导,为学生提建议。
教师提问:你认为怎样的幻灯片是有个性的?(学生回答)
教师:有个性的幻灯片就是要在幻灯片中插入你喜欢的图片,同时将图片和声音一起协调的放在演示文稿中。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在刚才大家的作品中插入你喜欢的图片,把它制作成有个性的作品。
学生探索活动三:继续修改自己的作品。
(三)保存作品:仍然将作品保存在上次课保存的路径。
(四)评价
六、自评与小结:
检查一下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程度怎么样?
(五)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图片的插入以及图片的调整,同时还对在word中的图片工具栏和在ppt中的图片工具栏进行了对比,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今天的课,能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作品。课后,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选择其他主题设计成幻灯片,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向同学展示。
第二篇:技术资源支持的小学古诗教学活动设计
技术资源支持的小学古诗教学活动设计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充分显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古诗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与作品的距离,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身临其境地品味诗词韵味儿,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下面以《望庐山瀑布》一诗为例,谈谈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一、再现情境
[案例一]《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天然山水画面:“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弥漫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气势磅礴的瀑布,像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精炼语言中所蕴含的情境,活色生香雅致灵动的画面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在一声声惊叹中学生的思维跟着画面飞向了庐山高处,畅游在壮观的美景之中。学生进入情境后,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迅速展开,各种形象纷至沓来,学生把刚才看到的、以前电视里看到的、合情合理想象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古诗语言精炼,内容含义深奥,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隐性的,小学生很难领会诗词的意境。教学时利用投影、录像、音乐、动画等,将深奥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以显见隐,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得以顺利地进入古诗意境,理解诗句内涵。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读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以为诗的意思理解了,也就能够品读出感情来了。其实不然,学生有时就是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却还是游荡在诗词的外面,进不去。结果学了诗,只会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情出不来,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自然无从谈起。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学生没有进入诗词的意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了诗的“境”,就等于与圣贤晤面,开始进行“对话”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诗境。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诗词中的文字就活了,学生眼前不仅会浮现出诗中的景物画面,而且还会浮现出诗人的音容笑貌,进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以至与诗人心灵相通相融。于是,“我”诵读,便是“我”自己情感的倾诉,“我”自己心灵的歌唱。
二、品味意韵
[案例二] 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时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古诗言简意丰,往往一个词,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心路历程,甚至是一段人生,让人遐想,引人深思。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诗中涉及到很多学生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和现象。在古诗的教学中,能否将那些“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文眼挖掘出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浮现画面,这是古诗教学艺术的体现。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忽略了古诗中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古诗词的魅力,思想感情为之窒息,学习古诗词成为负担。而在上述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了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形象,以“明”见“暗”,变静态为动态,呈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情感思维空间”,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情感思维的飞跃。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水到渠成地领悟诗的意蕴。
三、感悟诗情
[案例三]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学生观看课件,形象感知瀑布的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随着播放的悦耳韵律朗读古诗,通过朗读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朗读示范,感受诗的内涵与气势,使学生很快领悟到“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要有气势。“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随着音乐跟着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领悟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古诗文代表着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字字珠玑,句句有情,音韵和谐,平仄相间。诗与音乐本是同根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诗,也是听觉的艺术。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恰当的吟诵,会让人陶醉,增强感染力,创造最佳的课堂氛围。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合理运用声像手段,以音乐作背景,烘托着老师的深情范读,将学生带进了诗境,感受诗韵,浸润诗情,动情诵读,了无痕迹地把诗人豪迈的性格、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
学,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时诗的语言便成为了有声有色的图画。学生眼前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自然有情,有味儿。
四、重构意象
[案例四]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最后环节,教师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课件。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学生边观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经历了愉悦的诗情画意之旅后,孩子们语言库存中的语言被激活,并迅速地组合,与真实体验的心理产物迅速同构,产生新的意象,心灵之语也随之汩汩而来:“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好漂亮!” “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之中。”“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 古诗文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古诗文作为一个载体,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的画面。多媒体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示着美的对象,为学生创造性地重构意象提供了天地。学生以直观为线索,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创造美,诗歌中的意象在不经意间得以重构,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停留在对诗词含义的理解上,而是在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对诗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眼前壮丽的美景让学生很快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用鲜活的语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瀑布。意象的重构,就在这师、生、画面三者的对话中生成,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也在这生成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感官的全方位刺激和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途。把它应用于古诗文的教学中,弥补了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窄,生活经历有限,表象储备贫乏而造成的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的感知和理解的不足,为学生搭起了一座通往认知世界的桥梁,开拓出诗歌教学的新天地。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又分为: 1)知识目标:
A.掌握本课单词:draw,sing,dance,play chess,play violin
B.重点句型:——Can you......?
—— Yes,I can./No,I can’t.2)能力目标:用目标句型的新单词谈论他人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之间的了解。
通过自主,交互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人教版中学英语第七册的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a—2d是听说课.学习任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中,学生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文字,音乐,视频,图像,动画等丰富的资源及其提供的强大交互功能促进理解和品位语言,激发情感,启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同学使英语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词量,进行了一定量的听说练习和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1)Web教室(2)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1)课件(网络课件)
(2)其他(师生合作搜集资源,建成“动物小站)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能力单词相关资料虚拟建成网站“能力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又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1)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中运用激情的语言,生动的图像,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动感的视频等创设情境,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在一个生动活泼,和谐友好的环境中,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学的更投入更主动。
六,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类型1:支架式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学生活动:从教学目标出发,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逐步升华,搭建了脚手架:通过课文和网上提供的文章的阅读多角度的了解人的能力--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在品位中加深情感体验--欣赏图画,利用交流平台了解能力--音乐与情感交融,传达人之间了解之情。类型2:随机进入式
相应内容:随机进入“能力小站”。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学生活动:在了解新知识和论坛发言这两部分的血洗中,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经,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富有个性化的知识,理解和感受。2,协作学习设计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同位或邻位同学结成合作伙伴,了解同学,论坛交流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相邻的两三个同学为一组
学生活动:了解:独立思考--交流对同学的了解--汇报交流
论坛交流部分: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修改--讨论同学之间的强项。教师活动:观察引导 类型2:角色扮演
相应内容:让学生扮演三种不同的动作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根据选择的学习内容分组 学生活动:练习--个别汇报--全班汇报 教师活动:合作表演 3.教学流程设计 开始
设境激情,网络导入 网络:浏览网页,听录音 提出听录音 开始听录音 录音:听录音 踊跃发言,回答问题 布置学习任务 网络:复述录音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网络:图片欣赏,教师点评 录音:齐声朗读,感情朗读 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结束
七,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工具与形式(1)堂上提问(2)合作完成作品(3)其他(论坛发言)2,测试内容
在“能力小站”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用一句话描述,发表在论坛上,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第四篇: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方案一: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相邻数》
活动主题:
《猜猜我是谁》
活动名称:《相邻数》
活动领域:数学
执笔:邵雪晴
个性策略:活动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准备:
图画纸若干、礼花视频和范画、排笔刷、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享受创作的趣味性,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活动难点:
能用鲜艳的蜡笔描画、组合、重叠长短不同的线条,并运用蜡笔和排水画进行创作。
礼仪教育要点:
学会合作,团结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倒数**数学说顺倒数,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二、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猜的最快?
(2)师:说它像花不是花,用火点燃它才开,五光十色真美丽,大人小孩都爱它。猜猜是什么?
2.通过身体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欣赏视频礼花,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1)师:你们猜的真准确。你们想扮演礼花吗?(请小朋友想象并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
(2)师:你们表演的礼花真棒,那谁知道什么时候燃放礼花呢?你见过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视频礼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4)师: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礼花,那你看到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再夜空中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有的闪闪发光像夜空中得星星,有的无光十色像天边的彩虹,有的像城市中的霓虹灯,真的非常美丽。
3.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礼花的图片和范画。
(1)师:这么漂亮的礼花,你们想画吗?
(2)师:礼花是怎么画的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礼花画展,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礼花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是怎么画的?(教师观察指导点、线、颜色等)
(3)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礼花它是什么样的?运用了哪些线条?是怎么画出来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幼儿在观察礼花图片中理解创作礼花的方法。
(1)师:先用蜡笔画好礼花,为了使礼花在夜空中闪闪发亮,老师教小朋友用黄色的蜡笔再礼花的花心和礼花的四周画出点点。(请小朋友轻轻点,不要损坏画纸)
(2)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空呢?
(3)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你们说的颜色试一试。(4)怎样来做呢?(用排笔刷蘸颜料覆盖整个画面,水性颜料会被油性画面排开,这样的方法叫做排水画法。知道了吗?)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先想一想你要画什么样的礼花,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自己的蜡笔,老师为你们颜料,赶快去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重叠、组合的技能表现礼花)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好朋友的模样或者好朋友喜爱的物品。)
活动延伸:抽空将孩子的作品分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礼花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线条?分享完贴在作品。
方案二:《法制教育》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教材概述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2.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
(一):
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任务
(二):
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调查研究:
教师活动: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交流汇报(于两周后进行,需二课时)
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人不得超过2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
2.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担任。
3.学生分组汇报,在交流会上扼要介绍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必须配以课件),并回答师生评委和其他同学就调查报告所提出的问题。
4.两组分别向师生组成的评委会提交调查报告,评委会从报告的材料、数据、采访范围、观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结和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六、教学评价设计
各组根据交流会的意见、建议,修改、补充、完善调查报告,在广播或宣传栏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引起大家的警醒。
评价的维度: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和信息的投入程度;学生探究水平,小组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情感态度的转变。小组成员分工表:
组别探究任务
组长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成员调查情况说明:
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
成员收获自评:(请小组讨论后,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整理)
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项目1分2分3分4分5分
收集信息情况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很少。收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较多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调查情况范围小,不深入。范围较小,不深入。范围一般,不够深入。范围较广,有一定深度。范围广,调查深入。
调查报告条理不够清晰,数据、事例不够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较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够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较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完成所有工作情况未按时完成大部分完成按时完成能提前完成提前完成,且质量较高。
注:计算总分时,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完成者和同学的评分各占20%,评委会的评分占60%。
七、总结和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举行,使同学们既学到一些关于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反思,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彻底革除不良习气,争做学法、守法、护法的文明学生。
方案三:大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一:集体舞《快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蹉步动作,完整合拍地随音乐舞蹈。
2、利用已接触过的简单动作来提示新学习的舞蹈动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动时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动准备:
手腕花、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准备性律动
1、幼儿坐成圆圈,右手套花环,坐在椅子上复习准备性律动。
2、站成单圈,加入转身、拍手动作,再次复习律动。
二、学习蹉步动作
1、教师示范蹉步移动动作。
2、练习随音乐的蹉步移动。
3、听音乐完整练习a段动作,理解准备动作将会怎样提示舞蹈的动作方向。
4、两两结伴,探索击掌和对转方式。
三、完整随音乐舞蹈
1、随音乐将动作完整练习。
2、加入姿态的要求完整练习。
活动二:打击乐《解放军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旗操的基础上,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等乐器演奏《解放军进行曲》。
2、根据旗操的动作、节奏型拍出节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解放军》进行曲
1、今天,我请大家听一首曲子,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军是怎么走的?(请个别幼儿试试)
3、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复习旗操。
4、转换节奏型。
5、老师做旗操动作,幼儿拍手转换节奏。
二、使用乐器,幼儿看指挥练习
1、学习看老师的指挥。
2、第一段齐奏,第二段看老师指挥分组演奏。
3、小结幼儿演奏情况,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之处。
4、出示大鼓,探索应该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体练习听音乐拍大鼓节奏。
6、请幼儿演奏大鼓,其余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
7、出示指挥棒,全体
幼儿起立模仿军乐队演奏。
活动三:歌曲《兔子和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边唱边表演。
2、根据故事情节,在集体讨论中提炼、填充歌词。
3、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回忆熟悉故事内容。
二、倾听旋律,提炼歌词,词曲匹配
1、倾听琴声,了解旋律。
2、幼儿随较慢的琴声尝试自己编歌词。
3、师生共同提炼歌词。
4、教师表演,幼儿唱歌。共同边唱边表演。
三、边唱边表演,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1、分角色表演歌曲。
2、小结相互接纳的好处。
活动四:乐律活动《捉螃蟹》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舞蹈、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和同伴的体态可以提示自己做出音乐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的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讲的是一个小动物,是谁?(幼儿自由发言)
2、它有好多好多的脚?是谁?
二、师生共同创编,学习游戏动作(放音乐)
1、创编、学习螃蟹手脚跳舞的动作。
2、创编、学习螃蟹横行、吐泡泡的动作。
3、创编、学习螃蟹挠痒痒、舞蹈的动作。
4、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听音乐学习。
三、探索幼儿规则
1、倾听、捕捉音乐,创设游戏情景。
2、共同讨论,确定游戏规则。
四、听音乐游戏
1、了解在动作转换时可以提示自己动作的方法。
2、随音乐游戏,注意不碰撞同伴。
六、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若干遍。
方案四: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推荐活动名称:有趣的纽扣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第五篇: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数字(中班)
活动目标:
1、对数字产生兴趣。
2、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表。师: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重新播放
照片)
幼:1、2、3、4、5、6、7、8、9、0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
幼:38757是这辆车的拍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拍照。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表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表上的数字是用
来表示时间的。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它们都有什么
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幼:我家的门牌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和日期的。„„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13、15、17。
师:老师的鞋子上尺码是38,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你的脚比我们大,你的鞋子也比我们大。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扇的开关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幼:我的小凳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座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请幼儿在白纸上面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用数字 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 表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