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一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8:0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第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第一课教案》。

第一篇:国学第一课教案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诗卷)》第一课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 :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 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

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四、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击鼓》 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第二篇:国学讲义(第一课)

国学第一课讲义

一、导语:

在山东“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幅非常醒目的巨大标语——“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话。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二、国学指南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注释:乐师掌管的是“国学”的工作,用以教贵族们的孩子学习舞蹈。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注释: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二)国学分类

《四库全书》分类法:经,史,子,集

经: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等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及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

子: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总集如《玉台新咏》。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 另外一种分法:按照内容分,哲学,史学,文学

(三)国学的意义和价值

1、“国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学”在古代是指教育机构,其教育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绵延生生,强盛壮大的思想根源和学术基础。自宋代以来,儒家经典就成为学校的教科书,甚至成为统治阶层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经典的作用分不开。在现代,“国学”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是对古代“国学”学术意蕴上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我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

2、“国学”是国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遗产”

历经数千年涤荡得以流传至今的“国学”包括着中华伦理道德与民族精神,有大量的当今道德建设的“元素”。例如《四书》、《五经》等经典里面蕴涵着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仁、义、礼、智、信”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儒家的“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及社会人伦价值系统正是国学精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心法更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国学”是我国全球化战略的特殊“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提高,国外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热”: ——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广。

——2005年1月,德国《商报》惊呼,世界各地有3000万大学生在苦学中文,把汉语当作外语来学习的人已经超过1亿!

——2006年10月,苏州昆曲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洛杉矶等地演出,盛况空前,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无数外国朋友对我国传统文化无限沉醉和痴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国内或国外学习、研究中国各种传统经典文化和艺术,如戏剧、书法等。

-----2007年第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世纪》为题指出“美国在这个世纪的相对力量会走下坡,而中国的力量将上扬,这已既成事实。”

4、“国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源动力”

“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在“国学”中,“和”字最早见之于3600年前的金文,《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对“和谐”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四)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1、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例:读《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2、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国学是中华民族生活环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对祖国有认同感,文化给予人们民族感、历史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世界各各民族之中的地位。

3、提升德智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我们说国学的本质就是从中学到一些先贤理念,哲学思想。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自我,提高自我,从而达到培养自己德行的目的。

一个人的成长,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德,一个是才。古人讲究德才兼备,而更重视的是德。为什么呢?只有一个有德的人,他的才能,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造福。换句话说,他的这个才,才是有用之才。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的德行的培养,从大了说,是可以造福于天下。从小了说,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同时知道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都说人生的目的是要追求幸福。幸福来自什么?其根本,就来自于自我的德行,来自丰富的精神世界。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看这个颜回,每天吃点萝卜白菜,住的地方也破破烂烂。要换了别人早苦不堪言了,而颜回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那样快乐。为什么呢?是因为颜回他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说了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做学问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乐”。大乐则国泰民安。小乐呢,我们说没事偷着乐。说知足常乐。如何才能知足,还是要靠个人的德行。与人相交,始于颜值,交于才干,终于品德。

(五)学习方法:

树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诵读(外感于形 内化于心 付诸于行)笃行(知行合一)

“笃行”语出《礼记》,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三、国学大师风采:

1、王国维 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代表作:《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等。名弟子:顾颉刚、梁启超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多收入《饮冰室全集》。名弟子:蔡锷,胡适,3、章太炎近现代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等。名弟子:马裕藻、黄侃,鲁迅

4、陈寅恪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名弟子:蒋天枢,季羡林

四、结束语: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一代代国民从中获得自己民族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天,当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告诫西方要到中国古代文明里去寻找摆脱现代化冲突与弊端的良方时,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在坚持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同时,理所应当的更应该复兴传统文化,挺直中华文化的脊梁。当代青年应该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潮流,努力摆脱西化思想的禁锢,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上承担起历史责任。

振兴“国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摸索,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坚信,只要秉持正确的理念,投入积极的努力,运用恰当的方法,“国学”一定会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文教育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朗朗,翰墨飘香;愿国学在龙中发扬光大,成为校园主流文化;愿同学们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知书达理,做谦谦君子。

第三篇:国学千字文第一课

国学千字文《天地玄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都非常聪明的,不但诗背得好,歌也唱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唱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背的《弟子规》。(看视频)师: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他将一千个汉字联串成一篇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3、出示本科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十句。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听朗老师范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例(:

一、二组)天 地(三四组)玄 黄,(一、二组)宇 宙(三四组)洪 荒(一、二组)拍手 拍手(三四组)踏脚 踏脚/ 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读得准,节奏也拍得准!

师: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其实《千字文》不但读得好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吧!

4、看《千字文(片段)》唱诵的视频。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师:请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板书:天 地)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师:传说远古时代的宇宙是黑漆漆的一片,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开辟天与地的。下面请看视频《盘古开天地》。②看《盘古开天地》故事视频。

师:盘古真伟大!为了人类,他把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大自然的万物!看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③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意思: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板书:日 月)

④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板书:秋 冬)师:请看看每一幅图是哪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个别学生回答。

师:大自然多美啊!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景物,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5)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意思: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板书:阴 阳 自然现象)

师:平年一年有365天,二月份只有28天。闰年一年里有366天,二月份是有29天。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

(6)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意思: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

四、练习延伸

1、选你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写一两句话或选几种景物画成一幅画。

2、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理解了本节课学的这几句《千字文》,还能用图画画出来,真棒!

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3、出示读带有“天”、“地”这两个字的成语。你还知道带有“天”“地”字的哪些成语?

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谈收获。

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师:大自然是奇妙,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师:《千字文》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它韵律美,可也用不同的节奏读,也可用不同的节奏来唱。下面我们再欣赏《千字文》歌曲吧!

5、再看《千字文》歌曲视频,喜欢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教了几种千字文的读法,希望你以后能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来把《千字文》学完。

六、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读故事《女娲补天》、《太阳系出现重大变化》。

《金生丽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千字文第二课金生丽水,去感受祖国的魅力。板书:金生丽水 指导:金字书写

(二)初读韵文、字词教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 大屏幕出示:芥、姜、巨阙等词语。齐读——指名读 借助注释,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一说。

你不理解哪个词语?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借助图片解答。

3、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中,同桌互相读——小组4个人分工来读,一人一句——挑2个小组展示读——教师给予评价。

(三)理解韵文

过渡: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进这一课,了解其含义。

1、金生丽水 借助注释,来猜一猜这句话的含义。生交流 7 师:大家想不想去金沙江看一看?

大屏幕出示:金沙江组图,师介绍:这就是金沙江及江边淘金人。

2、玉出昆仑

过渡:黄金是财富的象征,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代君子喜欢佩戴玉,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组美玉图片,大家想不想观赏: 出示昆仑玉组图

你们知道这美轮美奂的玉石出自哪里?生答

师:有的同学已经从注释中了解到出自昆仑山,这就是昆仑山。出示昆仑山组图 师介绍昆仑山

3、剑号巨阙

过渡:古代君子除了喜欢佩戴玉,还喜欢佩戴宝剑,古人认为剑有君子的美德,代表正直、仁义、忠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古代名剑巨阙剑,想不想一睹名剑风采。出示:巨阙剑 师讲解巨阙剑的传说

4、珠称夜光 猜到了“剑号巨阙”的含义,肯定也能说出“珠称夜光”的含义。借助注释猜一猜含义

我们来一睹夜光珠的风采,出示夜光珠图片,师介绍夜光珠

5、借助注释,猜一猜后4句的意思 生猜后,师总结 生吟诵后两句

(四)深化理解,诵读韵文

1、游戏:师说意思,同学们说相对应的句子。齐说——小组比赛说

2、看板书,诵读

3、比赛读

4、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玉、剑、珠宝、水果、蔬菜等方面的知识,难怪人们称千字文是一部微型百科全书,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吟唱。

5、播放《千字文》吟唱视频。

第四篇: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12345-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有些易懂的章节或句子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写读后感。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它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第五篇: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

2013-04-27 11:27: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3年4月28日第2版

4月27日,2013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孟子公开课在邹城隆重开讲,此次孟子公开课同时也是邹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辅导报告,由邹城市人民政府、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及光明日报国学版共同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牟钟鉴,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钧林,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副市长孟祥红,贵州省贞丰县委书记李杰,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邹城市领导张胜明、谢成海、李来云、朱运华、许伟、杜昌臣、李景鹏、赵勇、段闽、李晔等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首批学员、新闻媒体记者和部分市民群众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开讲仪式并聆听了首堂公开课。公开课前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讲仪式,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成海代表邹城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邹城市委副书记许伟主持开讲仪式,王志民、李春林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首批孟子公开课学员代表作了表态发言,随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先生作了孟子公开课的第一讲。

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成海在致辞中首先向出席本次公开课的学者、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邹城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他说,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2年全市地区完成生产总值671亿元。两千多年前,先贤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丰富完善、发扬光大儒家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孟子学说,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及其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仁政学说、以及君子人格思想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谢成海指出,知名高校、媒体与地方政府合作,以公开课的方式让孟子思想回归故里,让孟子故里的干部群众更多地了解这位故里名人,全面深入地学习孟子的思想,让在其故里发扬光大,不仅是对孟子的最好纪念,也是传承儒家文化、推进国学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必将对邹城加快名人故里特色文化建设,打响“孟子故里”文化品牌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他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把孟子公开课创办成为在国学教育界有重要影响的孟

子思想传播、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把邹城打造成为孟子思想研究、传播的基地,使孟子故里实至名归,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邹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指出,光明日报国学版倡议发起的国学公开课是一种新的国学教育的方式,旨在整合全国高校、地方政府等各种优势社会资源,改善当前国学教育的散乱局面,提高国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全社会国学普及。李春林表示,孟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人物,在孟子身上集中体现了大丈夫的浩然之气,集中体现了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完美结合,孟子的道德文章正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源泉。孟子公开课在邹城的开讲,有助于站在延续中国文化的道统、承接中华民族文脉的高度,站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高度,持续推动孟子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让孟子思想文化在当代中国发挥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效益,提升邹城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作为孟子公开课课程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中心主任王志民在发言中指出,孟子是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孟思想作为儒家核心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长期以来对孔孟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此次公开课聘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在孟子故里开讲孟子思想、弘扬孟子文化,开创了提升孟子思想在国内外学术界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先例,也是新闻单位、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及专家学者三方结合的成功案例,充分显示了邹城市委、市政府在领导地方文化建设的高瞻远瞩、面向未来,是创造性的结合实际的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抓住了名人故里文化建设的“牛鼻子”工程。

开讲仪式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先生作为首堂孟子公开课第一主讲人,以“从孔子到孟子”为题,为学员讲授了孔子开创的儒学传统,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孟子与孔子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学员们普遍表示,在孟子故里听著名教授讲孟子,还是第一次;很多学员感慨道:离开大学多好年了,久违的书香感觉又回来了。

据了解,国学公开课由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起,国内多家高校的国学机构共同参与,通过在社会上公开讲授国学课的形式,推进国学教育、普及国学知识、传承中华文化。这种新型公开课将把只为校内学生开设的优质国学教学资源,转化成可为社会大众所共享的公共资源。

孟子公开课是系列国学公开课的首门公开课,主讲教师均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

东大学、中央党校、山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首批学员为邹城市的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与职员,为保证学习效果,孟子公开课课前有预习、课上有讨论、课后有作业,学期末有考核。

据悉,孟子公开课共设12讲课程,从4月27日开始隔周周末上课,每次120分钟,分6周完成。整个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孟子思想的内在逻辑,从来源到形成,再到影响;从性善论到仁政再到王道,其内容涵盖孟子的思想渊源、齐鲁文化与孟子、孟子其人其书、孟子的性善论、仁政学说、民本思想、为官之道、正气论、王道思想、孟子如何成为亚圣、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海外影响等方面,每讲之间环环相扣,前一讲是后一讲的前提与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既有理论阐释,又结合现实需要,体现孟子思想现代价值的应用,使人对孟子及其思想有一个全新的、整体的、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李文)

孟子公开课第一课:《从孔子到孟子》开讲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3-04-28

济宁新闻网4月27日讯(通讯员 崔俊彬 臧营)第七届中华母亲文化节今天拉开帷幕,四大主题活动之一的孟子公开课第一课也于今天上午开讲。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著名教授牟钟鉴首先开讲,今天他讲授的内容是《从孔子到孟子》,牟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在场的人们,为人们奉献了一场精美的精神文化盛宴。这次活动由光明日报国学版,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邹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孟子公开课是国学系列公开课之一,对于孟子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本届中华母亲文化节还将举办公祭孟母孟子大典、儒商文化论坛暨文化旅游业推介会、“母教文化”论坛和“孝道与传统法文化”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下载国学第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第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国学课》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孝为根本》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课选了《论语》中三则与“孝”有关的言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第一则讲孝悌和仁的......

    国学教案

    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 通过看故事、听故事,讨论交流,学习与人相......

    国学教案

    “走进端午,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鼎湖中学 符晶晶 肇庆鼎湖中学 526070 ***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

    国学教案

    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并达到熟练背诵。 2、能结合注释、实例、情境,理解古文表达的意思。 3、深入理解并体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积......

    国学教案(最终定稿)

    第一课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1、激......

    国学教案

    《山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检查《登幽州台歌》 二......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第一课时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yǔ zhîu hïng huāng)。......

    国学教案

    灌南实验中学国学教案 (一)《易经》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易经》中的两句经典原文,理解句子大意。 2、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引导生感受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