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李慧蓉-高密市康成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执教:李慧蓉
一、教材分析:
作者陈忠实是个具有铮铮铁骨的西北汉子,品味他任何一部作品,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是凝重的,他的文字是厚重的,他的手法是跨越的。就本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而言,既有词句华丽流畅,气势磅礴的工笔细描式的实写,又有天马行空、大刀阔斧式的想象,还有厚重蓬勃的直抒胸臆。这样的文章,在我们成人读来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往往觉得那是一份不能承受之重。
二、学情分析: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对于只是凭借课文的语言直接描述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有一定的教学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四、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这一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
2、生自由说。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这株柳树充满了一种敬佩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株柳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读,交流共享。自主阅读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它画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巡视了解学情。交流共享
(一)环境恶劣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
2、指名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4、指名读这几个词。(词语有温度,言语表心声,要把词语读好。)
5、听同学们读这些词语,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悲壮与苍凉让人心头一震啊!
6、你呢?谁愿意说说自己心中的感受?(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板书: 悲壮 苍凉
7、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
8、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哦”了一声)
9、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
过渡:哦!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出示描写柳树的语言)
(二)旺盛的生命力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指名读并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 感知柳树的粗壮(板书:粗壮)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板书:高大)朗读指导紧跟其后,引导学生读好“两合抱粗”,读中想象“两合抱粗”的样子,再次感受柳树旺盛的生命力。
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赞美、赞叹„„)
4、指名读“哦”
5、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
6、师:范读
7、生:跟读
8、怀着这种情绪读一读这株柳(齐读描写柳树的样子的语言)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
(三)艰难的生存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1、指名说。
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
引导“绝”的理解。绝,你怎样理解?你能用“绝”字对青海高原上的植物说一句话吗?(提供语境:小草,你想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生长那是————————。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3、生齐读此句。(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4、是啊,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奇迹,又有谁知道这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难呢?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指名读
2、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说自己的理由)
3、请大家都来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多少„„,„„又„„)
4、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①、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②、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③、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④、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有一次吗?(不)板书: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⑤、面对一场场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⑥、历经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精神!⑦、经受一次又一次摧毁,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精神!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⑨、生齐读
5、比较感悟
①、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②、生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
③、出示图片:杨柳依依,柳色青青和柳树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贺知章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王维 „„
6、瞧,这些平原的柳不仅生活环境优越,还被诸多诗家词人冠以殊荣,使它们光芒四射.而同是柳树的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呢?况且还要忍受长年累月的孤独与寂寞,长久以来,没有任何一株柳与它为伴,面对命运如此不公的待遇,它是怎样做的?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三、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 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 奇
悲壮 苍凉
粗壮 高大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第二篇:《青海高原一株柳》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贺知章的《咏柳》
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三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贺知章的《咏柳》
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篇:《青海高原一株柳》小学读后感
今天我预习了六上课文中的《青海高原一株柳》。让我明白:与命运抗争,就是奇迹的发生。
《青海高原一株柳》主要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棵神奇的柳树,在高原风雪雨雷电轰击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青海高原干燥、多风、缺氧、奇寒使这里寸草不生,但是这棵柳树生存了下来,使人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可更多的是对这棵柳树的赞叹与敬畏。因为这棵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作者通过和家乡灞河边的柳树作比较,衬托出这棵高原之柳的品质。
作者不仅赞扬了高原之柳,也是在赞扬那些勤奋的人。
俗话说“逆境是最好的大学”海伦·凯乐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自幼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是一个盲聋哑人。但在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的开导下,他夜以继日的摸盲文、学说话。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他不屈不挠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哈弗女子学院。学习之余,她不忘写作,将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十大偶像人物之一。
像海伦·凯勒这种与不公命运抗争而成才的人 有许许多多。他们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可能不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内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 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 力。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最后一个自 1.然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 3.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 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 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 课时2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个生字只识不写,5两条绿线内的个生字,8学会本课 2.理解词语。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 3.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 1.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 】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 2.【出示,师念: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绿 白雪花繁空扑地,勾引春风无限情。依依袅袅复青春,】丝条弱不胜莺。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很多文豪以 3.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本文能不能用一1(【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