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
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撑立”中体会作者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与赞美。
3.凭借高原上柳树的独特形象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进而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4.学习“借物喻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难点: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3、4自然段了解了青海高原,谁来说说,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说)
在苍茫与荒凉、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上,长着这样一株柳树,它造成了高原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2.明确目标:这节课就让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再次走进我们的心中,抓住“撑立”等词语去感受它的神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去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3.预期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品味语言文字,就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二、民主导学:
一读柳树,感受柳树外形的“神奇”。学习五自然段:
A.呈现任务:下面请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能体现柳树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
B.自主学习。
(1)生自己画,师巡视指导。
(2)画好的同学试着把柳树的这些特点读给你的同桌听。
C.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粗壮、高大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的?(两合抱、百十余平方米)
把你的理解放进句子中,读出柳树的这些特点来。
●粗实、坚硬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出示图片理解“生铁铁锭的色泽”。
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苍郁、深沉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绿?一起来读读这特别的叶子。
这是一株——的柳树,能说说和你见过的柳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作者眼里,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我们也感受到了它的神奇。让我们记住这株柳树!(齐读)
面对这株不寻常的柳树,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课件点红“撑立”)看到这个“撑立”,你想到了什么?
二读柳树,走进柳树生活历程,感受生命力的“神奇”。(学习课文六、七、八自然段)
A.呈现任务:默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
B.自主学习。
(1)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批注完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你的同桌交流。
C.展示交流:
●想象: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为了保存生命,柳树首先经受的考验是——
你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残酷吗?
当地面干得裂开缝时,这株柳树多么希望——。这种支撑就是“撑立”;
地下的裂缝更大了,甚至露出了树根,这株柳树会——。这种忍受就是“撑立”;
树根完全裸露在了外面,眼看就要倒下了,这株柳树又会——。这种坚持,就是“撑立”。
所以,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确实不易呀!
●想象:屠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柳树经受的考验还有——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读出这两个词组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2)柳树经受的摧毁频繁。
抓住 “多少、一次又一次”。齐读。
(3)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柳树想生存下去,是何等的危险与艰难!每次大雪过后,柳枝被压得直不起腰来,被冻得奄奄一息,甚至被冻死过多少次——。一次又一次铺天盖地的雷声震耳欲聋地响起,闪电像一把利剑从空中划过,“咔嚓”一声,柳树被劈断了枝干——。)谁来完整地读读这两个半句?
这就是“撑立”。这样的一种撑立,让老师也很震撼!(师生互读)
你认为这仅仅是一株外形神奇的柳树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出这样一株不屈不挠的、坚持不懈的、坚强的柳树,怎能不让作者望而生畏?怎能不让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次去领略它的风采。(配乐读)。
●对比:与家乡灞河边的柳树
看来作者对高原上的这株柳非常崇拜,课文8自然段对家乡的柳树用上这么多笔墨,读读8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看法。
家乡柳树越是“极易存活”,我们越感到高原柳树的存活之不易;家乡柳树越是“极速生长”,我们越感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生长之不易。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板书)对比是为了衬托——柳树生存的不容易。
同一株柳树,命运不同,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也大不相同,可柳树抱怨了吗?(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这段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想到了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结果反馈:指名说。(2——3名学生)3.总结反思:
大家已经领悟到了文章的内涵。作者写柳,也在写人。作者写柳的生长历程,也在写人生经历。这种写法叫——。(板书:借物喻人)作者敬畏柳树顽强的精神,也在敬畏具有柳树这种品格的人。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在不断地考验着我们,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你一定会想起——青海高原一株柳!当我们历经磨难时,你也一定会想起作者的这句饱含哲理的话——(生读红色字体部分)
板书设计:
对比
借物喻人、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撑立 干旱寒冷 粗大浓密 高原风雪 粗实 坚硬 雷轰电击 苍郁 深沉
第二篇: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情感地阅读文本。
2.从青海高原作者的经验支持中得到一种恐惧和赞美的柳树。
3.以柳树的独特形象在高原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个刘在面对逆境时显示的强烈的生命力。然后情绪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和生命的斗争战斗生活的哲学。
学习比喻的人。
教学重点,困难
焦点:想象文字描绘的场景,感受青海高原一个刘的魔力,并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
困难:情绪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和生命的斗争来战胜生活的哲学。
教学过程:
首先,激情指导: 1.导入主题:
本课我们继续学习前15年青海高原柳树,请学生阅读主题。
在课上,我们已经通过了3,4节对青海高原的自然了解,谁说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过)
在青海高原广vast而荒凉的环境中,有这样的柳树,造成了高原壮观的一面独立风景。2.明确目标:本课让青海高原这个 朱会再次进入我们的心中,抓住支持立法等话来感受它的魔力,抓住文本的最后一段,激发它反映生活的哲学。3.预期结果:只要我们仔细品味语言,就能思考,有些收获。
二,民主指导:
阅读柳树,感觉柳树形状魔法。学习五个自然部分:
A.显示任务:以下请自由阅读第5段自然段,同时阅读柳树的特点可以反映单词,谈谈你看到的是什么柳树? B.自主学习。
(1)学生自己绘画,师课导游。
(2)画学生试着把你读的柳树的这些功能放在同一张桌子上。C.显示通信:
礼貌展示:这棵柳树大约有两片粘稠,厚实的树叶覆盖了十多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树叶显示原始铁锭的颜色,坚硬和坚硬。叶子如此绿,绿色是绿色,绿色深,自然使人感到冷和缺水的生活锻造的独特的色彩。它是高原上的高耸的立场,给强大的生命强烈的吸引力。
●坚固,高大
这棵柳树大约有两棵,厚的,厚的叶子覆盖十多平树树荫的正方形。
告诉你什么样的柳树?你从什么话?(二挂,十平方米以上)
把你的理解放进句子,读出柳树的这些特征。
●粗糙,硬
树干和树枝显示原始铁锭的颜色,坚硬和坚硬。
显示图片以了解生铁块的颜色。
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深,深
叶子是如此的绿色,绿色和绿色,绿色和深,自然使人感到冷和缺水的生活锻造的独特的颜色。
这是什么样的绿色?一起阅读这张特别的叶子。
这是一棵植物 你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多么残酷吗?
当地面干燥时,这柳树有多大的希望。这种支持是支持;地上的裂缝甚至更大,甚至暴露根,这柳树将。这种忍受是支持;根几乎没有暴露,他们即将下降。这坚持是坚持。
所以,继续干旱这个茬柳树苗 孩子被毁了,只有柳树。干旱和寒冷不容忍任何一年的绿色生活。然而,这棵柳树。这不容易!
●想象:屠杀高原雪的生物和压倒性的闪电。
生长成这样厚的柳树,经历了高原高原的多少屠宰雪,冻死了几次再次恢复;经历了多少场战胜了闪电的冲击,被打破了分支和重新出来的新的它毫无疑问被一次又一次地摧毁,但它可以一遍又一遍来回。
(1)柳树承受那里的试验谁会读完这两句话?
这是支持。这种支持,让老师也很震撼!(教师和学生互相阅读)
你认为这只是一个神奇的柳树吗?你想描述什么字?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这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柳树的成长,怎么能让作者难以置信呢?我们怎么能不怕?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种感觉,享受它的风格。(音乐阅读)。
对比:柳与河的故乡
看来,这株刘氏的高原作者是非常崇拜,文字8自然段的柳树家使用这么多墨水,读了8自然节,谈论自己的观点。
故乡柳树更容易生存,我们越觉得高原柳树的生存不容易;家乡柳树更多的速度增长,我们感觉到的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的生长并不容易。因此形成强烈的对比度。(黑板)对比是掀起3名学生)3.总结反思:
我们已经实现了文章的内涵。作家写刘,还写人。笔者写了刘的成长过程,也写过生活经历。这个写作被称为。(黑板:小雕像隐喻)作者恐惧固执的杨柳的固执,也在怕这个字的柳树。
是的,不要经历风雨,我们怎么能看到彩虹。
第三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青海高原上那株神奇柳树的独立风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它,感受它强大的生命伟力。
这就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树:读第五自然段描写外形的句子。
二、面对如此恶劣的高原环境,这株神奇的柳树不禁使人产生疑惑:它是怎么长到这么大的?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体会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株柳树的神奇,把它们勾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批注上你的心得。
1、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师: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气温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他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文中的哪些词语一下抓住了你的眼睛?“绝不宽容”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的哪里可以看出? 所以作者感受到,这棵柳树能够在如此严酷的环境里存活、生长壮大,“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2、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学生交流感受。文中的那些词表现出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宽容这株柳树的生长?(虐杀、冻死、劈断、摧毁)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学生交流„„
师: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是怎么挺过来的?从这段文字中勾画出相关的词语。(复苏、重新抽出、起死回生)
冻死过多少次,他又——复苏过来。
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文中的四个“又”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面对这株百折不挠的柳树,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3、“望而生畏”的“畏”如何理解?作者“敬畏”它什么?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生命力之顽强)。它不仅能在其他柳树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树繁叶茂,生意盎然。
4、六、七自然段中柳树的成长经历是作者的猜测与想象,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有依据吗?有必要吗?讨论。
这是建立在柳树生长环境和外形基础上的合理想象,是对它“身世”的再现,这种写作方法是这篇文章语言的一大特色,丰富了柳树的品格,突出了柳树的神奇和令人敬畏的强大生命力。
三、文章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八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河的柳树呢?灞河柳和高原柳在外形、萌发、存活及生长方面各有什么不同?灞河柳生活的道路很平坦。
2、同时柳树,但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与灞河柳绝然不同,所以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所以作者说“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3、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的写作方法,衬托出青海高原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同样一株柳树,如果它生长在灞河边,就算它阿娜多姿、风情万种,也不会有人关注它,但如果它生长在高原呢?当你在荒原上见到它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四、这是作者在青海高原上见到的唯一一株柳树,它那么独立地站在了我们的眼前,那么大,那么绿,面对这方壮丽的风景,我们无不为之震撼。因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它靠的是什么成就了这片绿荫?“全部身心之力”“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造就奇迹。
五、回顾全文,文章先写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然后写它的成长经历,最后和灞河柳进行了对比,作者那里是在写柳树啊,分明是在写人,写一个英雄,一个高原英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作者托的是什么“物”,表达的是什么“志”呢?
以柳为对象,赞颂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抗争的精神。
2、在生活中,有没有与这株柳树相似的人或物?(海伦凯勒、夏洛蒂、霍金……)
3、读完这篇文章,如果有人问你愿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你怎么回答?
4、总结:其实高原柳也好,灞河柳也罢,生长环境是无法选择的。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很舒适,但有时舒适却是人生最大的逆境,人会因舒适而变得平庸。因此,即使在顺境中,我也要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生活姿态,我们的灵魂深处应该埋下一粒不甘平庸的种子,愿大家都能做一株行走的“高原柳”。
第四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富水小学 张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品味语言文字,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以及在逆境中抗争的情感。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做抗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高原上这株柳树由衷的敬佩之情。
2、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自始至终紧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组织教学。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文章的中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你了解青海高原吗?(简介:青海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高原上长年是冻土,那里稀薄的空气和贫瘠的土壤使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
今天,就让我们登上开往青海高原的列车,一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风采。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理解课文: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2、“平常”与“神奇”语义相反,作者这样说矛盾吗?理解“平常”和“神奇”。
3、为什么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问题。(1)这株柳树生长在哪里?
(2)那里的环境怎么样?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还知道青海高原的情况?
2、每每看到此情此景,古典诗词的悲壮与苍凉便回响在耳畔。(回忆介绍几首边塞诗词)
3、就在这样荒芜、苍凉的高原上,眼前突然出现一株高大挺拔的柳树,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4、看到这株柳树你有什么疑惑吗?作者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5、齐读第五自然段,感悟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1)这一部分介绍了柳树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树干、树枝、树叶)
(2)对比之中显神奇。(生长环境----生长状况)
(3)此时此刻,你想对这株柳树说些什么呢?书中的那句话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呢?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引发想象,感受高原之柳顽强不屈生命历程。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把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
2、体会交流: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1)“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2)“不可思议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3)从“绝不宽容”“任何”“一岁”中体会到了什么?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一次又一次摧毁”“ 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指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引读升华,品味顽强的精神。
五、学习第四部分:对比升华,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比较体会精神。
2、小组内讨论,完成填表。
过渡:同是一种柳树,一个极易生长,一个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真的是太远了,让人怎能心情平静呢?
3、齐读第九自然段,得到启示
感悟:“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1)从“九十九”和“一”中读出了什么呢?(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首尾呼应,内化情感
(1)站在这株柳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谁?
(2)是啊,人生的路上,总是难免会出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心中充满希望,用韧劲和毅力去坚持,终将战胜一切,造就不可思议的奇迹。
总结: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读读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那段话。
七、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思绪万千,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此时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生存环境 恶劣 惊讶 神奇 生长情况 高大粗壮 惊叹
生命历程 顽强不屈 艰苦卓绝 敬畏
第五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回顾环境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凉、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师:读的时候如果速度再慢一点,就能读出意境了,再来一次好吗?
师: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而且是———生接读:唯一的一株柳树(板书:唯一)
师:这真是一株————生接读: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
二、感知柳树的外形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
课件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是一棵树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棵树的奇异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交流:
一奇: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壮高大 男生读(板书:粗壮、高大)
二奇: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硬――柔 女生读 三奇: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嫩绿,草绿,鲜绿,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这生命颜色如此独特,神奇吗? 生齐读(板书:苍绿)
师: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而它却长得这般粗壮、高大、苍绿,你难道不想赞赞它吗?带着赞叹一起读――――
过渡: 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生接读: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板书:撑立)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6、7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感动于柳树的品质
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交流
课件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生: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板书:干旱、严寒)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严寒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 2
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它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课件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交流感受。
(板书:风雪、雷电)
师: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有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闭上眼睛,听————
课件出示:风雪、雷电声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可怜无助的样子。睁开眼睛,说说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情景提示: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
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
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
一声惊雷在天空砸响,闪电从天幕劈下来„„ 生交流„„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着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师:冻死过多少次,它――――又复苏过来。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它――――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师: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女生读;它在熬,在挺,男生读;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齐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导读好“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多少”,指名读,齐读。
师: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引出“又”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接读: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
生接读: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 生接读: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样鼓励自己?
生: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这几次风雪就好了。师:它就是这样给自己打气的。
生:其他柳树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它才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让我们再合作来朗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
生接读:又复苏过来。
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 生接读: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 生接读: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生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顽强、坚毅„„)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用来诠释这个“撑立”。
四、比较体会柳树的精神
师: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江南的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师: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和命运却如此不同,可这株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有。
五、感悟品质,深化情感
课件出示: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的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长为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4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师:这株柳树,读————生齐读
师: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你们的注意了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六、首尾呼应,内化情感
师: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在它身处逆境却这般——(生:高大、粗壮、苍绿);神奇在它是高原上——(生:唯一的一株柳);神奇在它毫不畏惧——(生:干旱、严寒、风雪、雷电);神奇在它具有——(生:坚毅、顽强的品格)。
师:此时此刻,面对这青海高原上这棵神奇的柳树,你想说:(采访的形式)
生:这不仅仅是一株柳树,更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师:这株柳树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这样写————
课件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生齐读。
师: “撑立”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伫立”,能理解这个词语的特殊含义吗? 生:“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
师:它已经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们也相信,它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谁想一个人来读题目。
生读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一株。师:为什么?
生:因为高原上只有一株柳树,看不到其他柳树了。生读。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因为它是唯一一棵柳树,经历过很多折磨的。
师:我懂你的意思了,这株柳树能够在高原上生存下来,你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他要强调这一株柳。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两个词,一个是撑立,一个是伫立。其实你们已经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当然也读懂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青海高原上这株柳能够永远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它用顽强、坚毅„„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