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责任 教学设计
《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责任》 教学设计
陈仓区贾村镇 ※ 环节一:是什么?
(图片展示)(生:归纳整理)
(师:引导得出: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思考: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角色?(板书)(生阅读教材56页 思考: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生发言,师引导)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承担起责任。
例如:三尺讲台,老师们数十年如一日,播撒着知识的种子,他们的青春就和学生的未来系在了一起;当病魔侵害着人们的肌体,医生的心血就和人们的健康系在了一起,千里边关,战士的青春就与国家的和平系在了一起„„
播放幻灯片:思考并填表:
说出这些社会角色所承担的主要责任。
过渡:还有,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作为消费者,文明消费、合理消费是我们的责任„„
师小结:由此可见,不仅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而且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每一种角色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
(板书):(2)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1、阅读P58图片,并思考:
在社会中,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的社会角色,他相应社会角色的主要责任 是什么?
(生:小组合作完成)
2、(展示课件):我是谁,我该做什么)(生小组合作完成)
3、生活中,你所担任的角色,你都承担责任了吗?请看小含的实例(多媒体展示材料和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师引导。过渡: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多种社会身份,是由于不同场合针对的对象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同,因此,要求他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正是在对这些责任的履行中,他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板书):(3)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因社会角色的变化而担负不同的责任
1、观察:“成长带来责任”(多媒体显示)
感受:人因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2、学生阅读课本余秋里的材料,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3、观察图片:生活透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阅读课本P58最后一自然段,并勾画。
(板书)
(三)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可以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养育关系、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道德要求、公民身份等。(课件)
5、加深理解责任来源的事例:(课件)
6、P59选择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师:指导验收、指正)
7、阅读教材P59 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同时又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说明了人的责任是复杂的、多样的,是客观的。【教学反思】
1、引用了电子白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采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大问题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怎么样”这一环节将在
第二篇:不同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王国》中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学生 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我们是如 何听到声音的。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即:
1、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为此,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活动一:欣赏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有所的不同。活动二:感受音量大小,探究音量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活动三:感受音调高低,并探究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和低音。
学情分析:各种声音充满学生的生活。
2、上音乐课学习音乐。
3、课外喜欢听歌曲。
4、对探究活动相对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够大胆猜想,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实验计划,去按计划进行实验,经历“假 设—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在探究活动中愿意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同伴交流,尝试科学探究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声音有大小和高低。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区分声音的高低。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能发声物体(如小铃铛、钢据条等)。教师准备:铝板琴、空塑料盒、橡皮筋、三角铁、铝板铝、双响筒、锣、笛子。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资料,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奇妙的声音王国里,可以听到很多声音,这些声音都不一样,老师给大 家准备了一些声音,我们来听一听,这些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播放一段声音,并控制音量大小)
生:汇报,提出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不同的声音”这一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认识到声音有音色的区别,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二)充分感知,获取事实 师:什么情况下声音大,什么情况下声音小,我们先来猜一猜。下面请同学拿出一把小尺子,把它紧压在桌 子上,拨动它,让它发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个声音,从侧面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首先由一段前后音量大小不同的音乐引入,让学生感知声音有“音量区别”。学生在音乐声中,设计意图 感受并认识了“音量”。其次让学生自己制造出大小不同的声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声音强弱跟力的大小有 关。教师用钢尺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启发学生思考,音量大小不同时尺子的振动的幅度也是不同,不管学生 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真谛。]
生:(实验并汇报)…… 师:科学上把声音的大小叫音量。(板书)
师:(出示铝板琴,用力敲,音量大,轻敲音量小),用力敲)。如果我用同样的力敲铝板琴的铝板,发出 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声音会不一样呢? 学生:(提出声音除了音量外,还有高低的不同。师: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那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有低呢? 学生:(发表意见)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塑料盒、皮筋,首先请你猜测一下,这个皮筋拉的越紧音调越高,还是皮筋松的 情况下,音调高?是粗的皮筋音调还是细的音调高。把你们小组的猜测写在实验表格上。同时请仔细阅读实 验的注意事项。生:小组做实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这是这节课重点,也是这节课难点。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猜 设计意图 测橡皮筋发出的音调高低与什么有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在讨论中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帮他们完 善研究方案。即按橡皮筋松紧、粗细顺序来进行研究,教师不用过多的讲解,很轻松的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 步骤。接下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实验方案,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 指导学生在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尤其要认真观察发声体发声时的状态。通过小组间 的交流合作,实验观察,收集证据,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白:紧、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松、粗的则发出较低的声音。]
生:用手捂住喉咙,发了一个低音1,再发一个高音1,体会手的感觉。
师总结:当皮筋紧、细的时候音调高,振动的快,当皮筋松、粗的时候音调低,振动的慢。其实决定音调高 低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铝板琴,就是长短决定音调高低,当然还有很多方面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这就要 我们的同学们要更多的去探究发现。
(三)、整理加工,开成结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音量、音调,请同学们在下面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身边材料制 造出不同的音量、音调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样乐器,有三角铁、铝板铝、双响筒、锣。我想讲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些乐器给制造 出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调。
生:(上前演示)
师:一些音调和音量不同的声音有规律的编辑在一起,就可以演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想不想听一听?但 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为老师点评一下。(笛子独奏《牧羊曲》)
生:(谈音调高低不同)。其实这笛子是已经做好的乐器,我们自己能不能做一样乐器呢?
师:(出示水琴)这就是老师自己做的一样乐器,能够演奏 1234567(演示),谁再来说一说,教师的这个水 琴是怎么做成的?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一首笛子或者其他乐器弹奏的乐曲,再次体会一下由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按照一定的规 设计意图 律编辑而成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应用,指导生活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应用到音量和音调的例子呢?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联系生活的实际,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用到的,我们今天的 设计意图 研究在方法生活中的其它地方是也是可以用到的,让他们真正从心底里喜欢上科学课。](五)、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师:声音真的很奇妙,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伴随着优美的《蓝色多瑙河》,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 哪些知识?
师:最后老师要说你们是幸福的,为什么呢?你们能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小鸟的叫声,可以听到 老师给你讲声音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但有一些人是听不到这些声音的,你们了解他们的感受吗? 留一个作业,回家想个办法让你的耳朵听不见声音五分钟,把你的感觉以一篇日记的形式交上来。还有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制一件乐器。
[设计意图:教师例举先前学生提的问题,让学生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他们始终保持探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热情。再则,我想思想教育活动并不是语数的老师的专利,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推卸不了的责 任,让学生更有爱心,让他们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这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第三篇:《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熊曳
【教材简析】
本课研究的是地球家园经历不同季节时所产生的典型现象,以及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上从“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并配合四季的图片导入到本课的研究主题——不同的季节。导入的问题也表明本课要研究的是季节的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探索环节的第一个内容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需布置收集四季资料的任务,并在这一课时将资料带到课堂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与地球家园上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联系。第三个内容“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于不同季节特点的认知。在研讨环节,通过“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和“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两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总结反思前面对于不同季节特征的认知,同时深入思考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在拓展环节,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季节的更替和每个季节地球家园的特点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可能认识得并不全面,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四季的资料并在课上展示来帮助学生对不同季节地球家园的变化建立清晰的认知。另外,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这个问题是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并帮助学生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对回答的内容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春、夏、秋、冬,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都会产生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会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会拼贴四季变化图。
2.会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四季现象及其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感兴趣。
2.善于倾听,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四季变化给地球生命带来的影响,懂得只有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
【教学重难点】
知道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四季的典型图片、四季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天气,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地球家园的四季。
2.请大家先欣赏具有四季特征的典型图片,思考: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学生欣赏图片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具有四季特征的典型图片并思考不同季节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这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四季变化对地球家园的影响的初步认识,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二、探究活动
1.刚刚我们欣赏了四季的图片,并交流了不同季节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课前也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现在,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拼贴四季图”的挑战,看看大家对四季的了解。
2.请大家拿出活动手册,将最后一页不同季节的描述词语剪下来粘贴在相应的季节。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拼贴四季图”的活动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于四季特点的认知,为后面思考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做铺垫。
5.刚刚,我们通过观察和挑战知道了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里我们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研究一下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
6.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小组成员收集的资料,并思考: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呢?提示大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收集的资料并思考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的影响,这个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季节的变化与动植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总结与反思
1.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交流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关键词。
2.教师小结:季节的变化会对动植物和人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设计意图: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不同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同时,教师板书记录学生交流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从四个季节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进行分类记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分类思考和讨论的意识。
四、拓展
拓展环节可以开展一个“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制作季节礼盒”的活动,请学生课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制作一个“季节礼盒”,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会更加热爱大自然。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四季:春、夏、秋、冬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春
夏
秋
冬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用合适的词语描述每个季节,是用来深化和检验学生对于四季特征的认知。拓展活动“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以及这个季节中的植物、动物或人”是为了让学生反思不同季节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的变化,并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本领。
活动手册说明:活动手册上的课堂活动记录是在四个大格子里分别粘贴相应季节的描述词,即让学生把最后一页的词语剪下来贴在格子里,也可以直接选好适合的词语抄在格子里。活动手册上的拓展活动“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以及这个季节中的植物、动物或人”安排在课后完成,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画贴在科学教室进行展示。
第四篇:人种有不同教学设计
《人种有不同》教学设计
执教者
郭娜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体质形态的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了解人种的形成,知道地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了解人种。
1、同学们,29届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还记得这首歌吗?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我和你》 在北京奥运会主题歌优美的旋律中,两千零八张灿烂的笑脸如花朵般盛放。这是北京奥组委耗时一年,专为这次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向全世界征集的笑脸。无论肤色,无论种族,无论国籍,无论语言,微笑就是我们最好的表达。一个微笑就能让彼此心意相同,情谊相融。
在刚才的笑脸中你看到了哪些肤色的人呢?你还在哪见过这样的人?能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吗?
2、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奥运冠军,认识他们吗?指名介绍。依次出示:刘翔 菲尔普斯 博尔特 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说说看。(逐一说)
刘翔、菲尔普斯、博尔特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是三种不同的人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人种有不同》。
3、板书
那么什么是人种呢?出示概念指名读
我们可以从肤色、头发、面部、体毛等方面来区别不同的人种。
4、欣赏一段录像说一说不同人种的特征
小结:你们看,具有肤色比较浅,头发是波状的,鼻子高,嘴唇薄,体毛较多这些形态特征的就是——(白种人),而具有皮肤黝黑,头发弯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这些形态特征的就是——(黑种人)
而我们黄皮肤的人就处在这两者之间,我们是——(黄种人)。(相机板书: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你能根据同学们概括的特征用简笔画画出不同人种的孩子吗?板帖在黑板上。
5、小游戏:抢答
老师给图片,学生猜人种。(相机辨析特殊人种和后天染烫发的人群)
(二)活动二:了解人种的起源
1、我们属于什么人种呢?听一听《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黄种人的代表。那么人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传说是这样的…….(听故事《人种起源的神话传说》)
2、看完之后,你从这段传说中了解到了什么?
(他说人是烤出来的。师:你觉得说的对吗?非洲人是黑人,欧洲人是白人,亚洲人是黄种人)
3、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出示世界地图)
这是一张世界地图,请同学们自己根据地图,开展小组学习,来找一找这三大人种分布在哪些地方,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仔细。(开展小组活动)
4、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加以导说)
5、同学们刚才找的真好,下面这道题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也是轻而易举的。我们一起来做一做书上108页的连线题。
6、刚才同学们在找人种的分布时发现白种人占的面积怎么样?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人种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饼形图和条形统计图)
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将三大人种按人口数量排序
7、是非题辨析抢答。
8、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三大人种的特征还有他们的分布,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呢?自由猜测 听一听科学家的声音,解释谜底。
(三)活动三: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1、我们知道,既然人种的形成是受环境、气候及其他的一些影响,可有些白种人自以为是高等的人种,而歧视有色人种(黑种人和黄种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要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学生举例,黑色人种里的名人,黄色人种中的名人)
2、学生交流。
3、教师展示图片。
4、师总结:不论什么人种,都有杰出的人物,所以人种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我们都是同一世界的人。板书地球
5、播放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仪式的节选 鸽子象征和平,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美丽的白鸽就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认知。放飞白鸽,争取全世界永久的和平,努力拼搏,在幸福快乐的道路上前进!让我们轻轻挥动臂膀,让心灵去飞翔,在心中放飞和平的梦想。
第五篇: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1、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调查学生家乡所属地区。
3、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
师:上课之前,老师对同学们家乡所属省份进行了调查了解,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从调查表中可见,大部分的同学家乡都是在广东省内,有的同学是来自湖南、广西以及四川等其他省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起领略不同的家乡美。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家乡切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入门见山,直奔主题。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欣赏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仔细观察中国地形图,小组讨论,解疑:
1、地形包括哪几种类型?
简介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②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一显着特征。
2、结合分层设色等高线,观察中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3、观察地形图和周边几张照片,找出照片里的地方所对应的地方,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
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故乡——
西南地区起伏的梯田就像流动的五线谱——
海南的阳光、沙滩和椰林构成了美丽的热带风光——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河流纵横交错——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观察地形图。
4、找一找,我们身处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想一想,广东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广东省所属地形,加深学生对地形的认识。
过渡:欣赏了这些风景,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观察17页的两幅条形图:
这两幅图分别分析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填空练习题:
我国年平均降雨量最高的地区是,最高降雨量可达毫米;最低的地方是,最低降雨量是毫米。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最高可达摄氏度;最低的地方是,最低低至摄氏度。
我国年最高气温的地方是,最高可达摄氏度,最低的地方是,最低低至摄氏度。
联系生活实际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雨。
2、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联系生活实际做比较,想想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师配图简介:不同家乡的人的生活方式和那地区的降雨量、气温紧密相关。比如人们居住的建筑,我国西北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少,人们住的是窑洞;在广西地区,因为山多岭陡、高温多雨、地方潮湿、木多土少,人们一般用竹木建成吊脚楼。比如生产方面,海南因为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温差小,所以盛产椰子;新疆吐鲁番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盛产葡萄。
连线题:了解不同家乡的气候、降水量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关系。
西北沙漠 骏马
青藏高原 驴车
内蒙古高原 狗拉雪橇
东北地区 大象
华北地区 牦牛
江南水乡 骆驼
西双版纳 舟船
【设计意图】书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家乡的气候、降水量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说说通过照片,你还了解到什么。再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说出冬天南北气温的不同,夏天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降雨量的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的家乡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不同民族的家乡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1、观察18-19页的中华民族分布图,找一找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通过书上的图片,你可以知道这些少数民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书上的内容要充分利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不同少数民族家乡的不同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
3、出示选择题,了解更多关于少数民族分布的知识:
现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 藏族 B 维吾尔族 C 壮族 D 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A 独龙族 B 高山族 C 纳西族 D 珞巴族
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是:
A 广东 B 云南 C 黑龙江 D 甘肃
2、展示图片,介绍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料。
3、出示连线题,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歌婆节 苗族
达努节 满族
祭鼓节 朝鲜族
五月节 白族
姑娘会 锡伯族
五谷祭 壮族
三月街 瑶族
小结:我们的祖国由56个民族共同汇成。56个民族如同56个兄弟姐妹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作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与其他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不同的家乡,领略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了解了不同的人文环境。不管我们来自哪里,以后将扎根哪里,都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应该把自己的家乡珍藏于心底,长大之后有能力了就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情感升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教育学生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或请教长辈,搜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或家乡故事的资料。
走进不同的家乡
不同的地形: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脉
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和降雨量、气温密切相关
不同的民族:56个民族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