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1、○+○+○+△+△=14,△= ○+○,○=
,△=。
2、根据下列三个式子,找出各图形所表示的数。○+□=120 △+□=78 △+○=50
○=()
△=()□=()
3、一筐苹果等于两筐梨,两筐梨等于四筐樱桃,两筐苹果等于多少筐樱桃?
4、三年级有12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0人,带水果的有80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5、我们班有36人订了《数学王国》,有27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6、一次数学测验。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7、三
(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有科技书的有28人,有故事书的有26人,两种都有的有10人,两种都没有的有2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一只小猴的体重与4只小猫的体重相同,2只小羊与4只小猴体重相同,又知道小猫重3千克,一只小羊重多少千克? 三(2)班有40个同学,其中有25人订阅了《少年科学》,23人订阅了《少年文艺》,有19人两种刊物都订阅了,那么,有多少人两种刊物都未曾订阅?
11、有12瓶水,其中有一瓶是盐水,比其它水略重一些,你能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来吗?要称几次?
12老张和老李的存款数相等,后来老张取出500元,老李存入400元,结果老李的存款数是老张的2倍。老张和老李原来的存款数是多少?
13三1班有62人,48人订数学,52人订语文,每个同学至少订两种中的一种.两种都订的一共有多少人?
14、○+○+○+△+△=14,△= ○+○,○=
△=
15、根据下列三个式子,找出各图形所表示的数。
○+□=91
△+□=63
△+○=46
○=()
△=()
□=()
16、一筐苹果等于两筐梨,两筐梨等于四筐樱桃,两筐苹果等于多少筐樱桃?
17、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18、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一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19、一次数学测验。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20、三
(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21、四年级共植树10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2棵,求三、四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22、2004年国庆节是星期五,问2004年12月1日星期几?
23、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
24、用3个周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25、丽丽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和语文共得192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丽丽的数学、语文各得多少分?
26甲、乙两生产组共有车床136台,如果甲组给乙组12台,则两组的台数相等,问两组车床各有多少台?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1、○+○+○+△+△=14,△= ○+○,○=,△=。
2、根据下列三个式子,找出各图形所表示的数。
○+□=91△+□=63△+○=46
○=()△=()□=()
3、一筐苹果等于两筐梨,两筐梨等于四筐樱桃,两筐苹果等于多少筐樱桃?
4、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5、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一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6、一次数学测验。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7、三
(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8、有科技书的有28人,有故事书的有26人,两种都有的有10人,两种都没有的有2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1、○+○+○+△+△=14,△= ○+○,○,△
2、根据下列三个式子,找出各图形所表示的数。
○+□=120△+□=78△+○=50○=()△=()□=()
3、一筐苹果等于两筐梨,两筐梨等于四筐樱桃,两筐苹果等于多少筐樱桃?
4、三年级有12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0人,带水果的有80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5、我们班有36人订了《数学王国》,有27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6、一次数学测验。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7、三
(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有科技书的有28人,有故事书的有26人,两种都有的有10人,两种都没有的有2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一只小猴的体重与4只小猫的体重相同,2只小羊与4只小猴体重相同,又知道小猫重3千克,一只小羊重多少千克?三(2)班有40个同学,其中有25人订阅了《少年科学》,23人订阅了《少年文艺》,有19人两种刊物都订阅了,那么,有多少人两种刊物都未曾订阅?
11、有12瓶水,其中有一瓶是盐水,比其它水略重一些,你能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来吗?要称几次?
第四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重复问题》说课稿
于都实验小学
陈纪联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学情分析: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
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会”目标:
使学生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会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目标:
1、通过丰富、直观的游戏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份的理解。数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做数学”。集合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结论才具有的,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必然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些目标不是逐条逐条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过程中一体化完成的。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课伊始,老师绘声绘色给学生讲了一个“理发师的故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一个情境,使他们在模拟的生活中有所感悟。两对父子,为何只有三个人?适时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叠。(二)游戏活动,揭示新知
游戏体验
(1)抢椅子游戏
师:找两个同学,两把椅子进行游戏。
学生马上表示无法游戏,提出应该如何安排人数与椅子数。
(2)猜拳游戏
师:闯关晋级
学生们用猜拳的方法决定游戏选手。
(3)抢椅子游戏正式开始。
三、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师生对抗
(1)呼啦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
①参加猜拳游戏的同学站到呼啦圈里。
②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同学站到呼啦圈里。
出现冲突,有个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从第二个圈里又跑到第一个圈里。该怎么办呢?所有同学共同想办法。
玩了两个游戏的同学站在两个圈的中间相交的位置。
提问: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中间的那位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站在这个位置。
总结:他既参加了“猜”的游戏,又参加了“抢”的游戏。
感悟集合,师生共同将呼啦圈固定在黑板上,把名字放在正确的位置。
四、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多媒体:花名册里的故事
五、回归情景,拓展市场小调查:
(爸爸抽烟、喝酒情况)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换一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的一节课,本课是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这个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等量代换有广泛的应用,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它又是一个非常抽象、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但比较浅显。本课设计理念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活动,突显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创新性、科学性、思考性、互动性。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的思考问题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的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建构模型、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并能找出规则解决生活中和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六、说媒体运用
理解、接受并运用等量代换思想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等量代换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从而解决了有些孩子仅凭直觉作出判断,脱离实物或直观图就完全失去了方向的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我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形式引入,(动画1)播放《曹冲秤象》的课件。在学生看完这个动画后谈话,曹冲解决称象的的问题实际是应用了数学中的一种思想方法,是什么思想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曹冲称象应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了有意义的、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构建模型,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主题图(图片1)并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先弄明白第1个和第2个天平的含义: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致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例2这个问题作铺垫。〕 通过以下三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
(1)牛刀小试----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构建模型。(视频1、2)
〔设计意图:正是在这样的摆一摆、换一换、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感悟到“等”是“换”的必要条件。学生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初步构建了模型,感悟到等量是如何进行代换的〕(2)曲径通幽----观看课件演示过程,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动画2)〔设计意图:随着学生对“等量代换”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一个“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关键时刻,作为教师就应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进行及时地启发与引导,直至产生顿悟。〕
(3)拂尘见金----提炼等式,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视频3)〔设计意图:学生对“等量代换”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
(三)巩固内化,拓展提升
适当的教学高度和教学深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重组,设置了三个练习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1)我能行。(图片2)
肯德基店为了庆祝六一,进行了促销活动,一个汉堡换2对鸡翅,一对鸡翅换3个圣代,两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圣代?(学生直接抢答)让学生重点说出换的过程(动画3),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2)挑战自我。(图片3)
用天平可以准确的称出物体的重量,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比较出物体间的重量。出示:两只鸭和一只鹅在玩翘翘板 左边两只鸭 右边一只鹅(平衡)左边四只鸡 右边两只鹅(重些)
1只鸡和1只鸭,谁重些?
〔这是等量代换思想的一种变式练习。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比较困难,引导学生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比较。〕
(3)题目大变脸。(图片4)○+ □ =91 △ + □ =63 ○ + △ =46 ○= ?△= ?□= ?
〔这道题属于课后*题,有一定的难度,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很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X(○+□+△)=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小结回顾,突出重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对自己今天的收获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课堂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古代,人们不是用钱来买物品的,而是用物品来换物品,你能帮帮这个老爷爷吗?(图片5)用4个番薯可以换2棵大白菜。用8棵大白菜可以换2斤米。用2只鸡可以换10斤米。
老爷爷: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换些什么呢?(图片6)
八、说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形象直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构建模型,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数学教学灌输了新的动力,在本课教学中,电化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形象的直观演示,在学生形成表象的过程中起到了使学生顿悟的作用。学生不仅轻松地的学会了数学知识,还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