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

时间:2019-05-12 18: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

第一篇: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位置)

一、直接写得数。16分

12.5×80= 2.34×0.2= 7.73+2.07= 1.7+3.3×0.2= 0.8×0.5= 4.2×5= 12-0.9= 0.25×1.6×0.4=

二、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小明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3行,用(4,3)表示,小芳坐第2列第5行,用()表示,用(6,1)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张明和李晨坐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3,6)和点(4,5)表示,(3,6)中的3表示第3列,则6表示(),(4,5)表示李晨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的位置为(2,3),则◆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的位置表示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第3题图

第4题图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2分

1、如图,如果点a的位置表示为(1,3),则点b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B.(4,5)C.(5,4)

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右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3)

C.(7,4)

D.(3,1)

第1题图

第二题图

3、科学课,聪聪坐在实验室的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

D.(4,1)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胜数和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四、活用知识,解决问题。50分

1、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C’()

2、下图是动物园的一角。14分

(1)如果用(1,3)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写出来。(8分)

熊猫馆()

大象馆()

猴山()

海洋馆()(2)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6分)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3、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10分)

4、如下图: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可以用(4,3)表示,它在学校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连长表示100m)(13分)

(1)请你像这样分别描述体育馆和少年宫的位置。(4分)

(2)王玲家在学校以东300m,再往北400m处;赵华家在学校以东800m,再往北7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4分)

(3)周六,王玲的活动路线是(1,7)→(4,3)→(6,4)→(3,6)→(9,6)。她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5分)

拓展提高题:(另加10分)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20km。甲每小时行6k 乙每小时行4km。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km。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时,它又掉头跑向甲,遇到甲再回头,直到甲、乙两人相遇,这时 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姓名()得分()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共20分)

1、在计算37.56÷0.25时,应将其看作()÷()来计算,运用的是()的性质。

2、已知912÷24=38,那么9.12÷0.24=(),0.912÷2.4=()

3、两个因数的积是10.8,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8,另一个因数是()。

4、循环小数0.49595„„,记作:(),保留三位小数是()

6、在圆圈里填上“>”、“<”或“=”。

1.377÷0.99 ○ 1.337 1.377÷1.9 ○ 1.377 3.28÷0.38 ○ 3.28×0.38 1.62×1.02 ○ 0.98×1.62

7、在 3.8484,3.8484„„,3.8444„„,3.84235„„中,有限小数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是()。

8、李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148.8元买了12枝钢笔,每枝钢笔是()元。

9、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7.9,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20倍,那么所得的商是()。

10、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他们相差()。

二、“我是法官”判一判(共5分)

1、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2、4.6÷5的商是0.9,余数是1。()3、3.54545454的循环节是54。()

4、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也相同。()

5、一个数除以小数,商一定大于这个数。()

三、“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① 0.99×1 ② 0.99÷1 ③ 1÷0.99

2、下面算式中与6.07÷4.8结果相等的算式是()。① 60.7÷4.8 ② 60.7÷48 ③ 607÷48

3、求7.9与0.6的积除48.65得多少,算式是()

① 7.9×0.6÷48.65 ② 48.65÷7.9×0.6 ③ 48.65÷(7.9×0.6)

4、对3.38585„„这个小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① 是无限小数 ② 是有限小数 ③ 是循环小数

5、原来两数相除的商是0.25,要使商变成整数,下面正确的方法是()。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0倍。② 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③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

三、“神机妙算”对又快(共36分)

1、口算(12分)

1.2÷4 = 76.8÷7.68= 3.2÷0.8= 5÷100= 4.4÷4 = 0.78÷6= 7.2÷0.4 = 1÷0.25= 5.5÷11= 18÷30 = 4.8÷16 = 5.6÷1.4 =

2、竖式计算(9分)

78.6÷0.12 78.6÷11 5.63÷7.8(验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5分)

3.76÷0.4÷2.5 1.05÷0.7+18.9 0.125×32×2.5 0.4×5÷0.4×5 9.07-22.78÷3.4

四、我会列式计算(共6分)

① 10与8.7的和,除以4.5与1.1的差,商是多少?

②一个数的3.5倍是263.9,它的2.5倍是多少?

五、我能解答生活问题。(共28分)1、3台同样的抽水机,4小时可以浇地2.4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2、一个汽油桶最多能装汽油5.7千克,要装70千克汽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汽油桶?

3、修一条长21.6千米的路,原计划45天修完,实际每天多修0.6千米,实际几天可以修完?

4、一间教室的面积是86.4平方米,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共需这种瓷砖多少块?

5、一架飞机2.6小时飞行1092千米,一辆汽车3.4小时行驶119千米,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多少倍?

6、小明在超市买了一桶450克的高乐高冲早餐,上面注明每冲一杯早餐要加15克高乐高、6克白糖和9克奶粉。请你帮小明算一算,还要买多少克白糖?多少克奶粉?

智慧树

1、请你给下面四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适当地方加上循环点,使不等式成立。

0.2884>0.2884>0.2884>0.2884

2、一辆马车每小时行8.4千米,赶车人为了保持马的体力,每行50分钟要休息10分钟,照这样计算,从到甲地到乙地共67.2千米,共需多少小时?

3、有两筐桔子,如果从第一筐拿出9个放入第二筐,则二筐桔子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筐拿出12个放入第一筐,则第一筐桔子的个数等于第二筐的2倍,原来每筐桔子有多少?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第一课时 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同学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坐在什么位置?(我的好朋友是×××,他坐在„„学生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位置时,可能会说:他(她)坐在“第×组第×个”“第×排第×个”或他(她)坐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教师给予评价)

2.引出课题。这样描述比较麻烦,表述也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准确、更简洁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课件出示例1学生座位情境图,明确“列”“行”的意义。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也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②引导学生观察座位平面图,可以看出: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共5行、6列。

③明确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引导学生明确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老师左手起第1组就是第1列„„横排最前面的就是第1行„„(结合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

2.探究用数对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观察、操作,确定张亮的位置,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①.在情境图中找到张亮,并把张亮的名字写在他的座位前。(张亮是第2列、第3行的同学。为了便于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找对张亮的位置,可以要求学生在教科书的情境图及座位示意图上做标记,因为此情境图的部分同学的座位前标有姓名,为了保持统一,建议把张亮的名字写在他的座位前)

②.在教材的座位示意图中找到张亮的位置并涂色。

③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张亮的。(先根据张亮在第2列,从左往右数找到第2列,再根据 张亮在第3行,从前往后数找到第3行,最后确定张亮的位置)

⑵理解用两个数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2,3)中的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表示张亮在第2列,3表示张亮在第3行。

师:表示张亮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你能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王乐同学在哪个位置,你能指出来吗?

2、学生汇报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及王乐的同学的位置 王艳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用数对表示(4,3),王乐在第6列,第4行 师: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在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在第几行。

3、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在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在第几行.第二课时

位置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

教学时间: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如果把某个物体变成一个点,你还会表示吗?你能看懂这张图吗?(这是动物园的示意图,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它们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②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从下往上数每条横线代表的行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从左往右数每条竖线代表的列数。图上行和列的起点均为0)。

二、例题展示。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

①解决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 海洋馆在第6列第4行,用(6,4)表示; 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 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②解决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如:飞禽馆(1,1)在第1列与第1行的交点上„„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小结: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简明、清楚、准确。只要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就可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

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四、反馈练习。

五、课堂总结。

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物体确定的位置

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只要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就可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四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7米,梯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9米,高是底的2倍,面积是()平方米。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2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分米。

5、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的,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的面是()平方厘米。

7、用一块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面。

二、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10倍,高缩小10倍,面积大小不变。()

三、选择

1、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形状相同 B、面积相同 C、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3、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21 B、30 C、14

四、操作

在下面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六、应用题

1、自来水公司新购进一批水管,堆成如下图的形状。最上层9根,最下层18根,每相邻的两层相差1根,共堆了10层。自来水公司一共购进多少根自来水管?

2.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底为150米,高为4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6平方米,这个果园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果树?

3、孙大伯家用70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1)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种菊花9棵,这个花圃一共可 菊花多少棵?

30米 2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位置》第二单元 教案

第二单元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自身环境——教室出发,用列与行的数对表示学生的位置,从而表明每个位置上的同学。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掌握《位置》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法与学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教学课时:6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位置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60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题。

小组合作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21页练习五第2题。

组织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完成后同桌可任选一个汉字让同桌说说位置。

四、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二课时

位置(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借助方格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位置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写数对,猜名字。

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和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在这些卡片中任抽一张,让学生根据数对猜一猜是哪个同学。

哪些同学在同一行,哪些在同一列?怎么看出来的?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位置,再指名学生将其他三个点的位置说出来,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和订正。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3题。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都学会了吗?有什么心的收获?

第三课时

位置(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第4——8题。教学目标:

1.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

2、练习借助方格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位置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地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位置,并用数对表示该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任选一名学生,由其他同学说说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教师:同学们认识国际象棋吗?

组织学生观察棋盘,看看怎么表示已个棋子的位置。小组讨论同桌互相说说各棋子的位置。提问各棋子位置,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23页第7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4、第23页第8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可让同桌讨论完成,再小组交流。

五、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四课时

位置(练习2)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复习运用以前学过的方向的知识。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所坐的位置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2、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练习。(1)独立完成第1题口算(2)独立完成第2题。

(3)引导学生读题,体会“把点连成封闭图形”的意思,强调连线时要按字母顺序。

第五课时和第六课时进行第二单元测验及试卷讲评

下载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密线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出题人:田媛巴什罕乡中心小学2018~2019上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44分)1.读拼音,写词语。(8分)fēnbiànzhìrèbùxiǔh......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出卷人卜玉红40分钟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Jǔjuéfángàipēitāitiān fùjiǎojìnnǎoshī() () ()()()Huîhuànchīmísuō yīcánkuìyùnzhuǎnz......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评估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_ 等级:______ 一、填空(30分) 1.我们已经学过有关面积的单位有、、、、,其中测量土地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其中卷面分为10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1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zǔ náo yì r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20的3/4 是( );3/5的5/6是( )。 2、4/9 的倒数是( );3/11与( )互为倒数; 1/2×( )=2/3 ×( )=0.5×( )=1。 3、2/5千米=( )米; 4/5吨=( )千克; 甲数的4/9与乙数相等,这里是把( )看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 A、9、8B、7、6C、7、5 5、下列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书写正确的是(). 1x×5写作5x○2x+y写作xy○3a+b写作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