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指导课教案1
诵读指导课教案1
[教学目的]掌握语调的基本类型,并能自觉运用到朗读中去。[教学重点]语调的四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曲调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语调?
二、为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
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它是句子的语音标志,任何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边疆是口语中表达各种语气的声音色彩。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
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师读,生分析)①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②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
③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④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
同样一句话“他怎么来了?”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气。
他怎么来了?——柔而扬,表示询问。
他怎么来了?——柔而抑,表示疑问。
他怎么来了?——刚而抑,表示责问。
他怎么来了?——刚而扬,表示反问。
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二、四种基本的语调
语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基本类型只有以下四种。
(一)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这种语调:
1、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
2、在一个睛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刘坚《草地晚餐》)
3、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生读以上例句)
(二)升调——语调由低逐渐升高。常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呼唤、号召的句子:
1、“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2、“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3、……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沙叶新《陈毅市长》)
(生读以上例句)
朗读指导课《金色花》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3、扫除字词障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yǎn)
4、检测同学们朗读准确性,注意纠正字音。
二、整体感悟
(录音范读)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
听过之后,我们都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抓关键词:“笑嘻嘻”、“ 摇摆、跳舞”。
朗读指导:关键词重读、读出轻松、欢快的语气,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语速稍快。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哪里、坏”重读。语速稍快。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告诉”重读,这句应读出 “我”的顽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四、配乐齐读:(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
五、拓展朗读选文: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我明白了为什么云中水上会幻弄出这许多颜色,为什么花朵都用颜色染起——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我彻底地知道为什么树叶上响出音乐,为什么波浪把它们的合唱送进静听的大地的心头——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当我把糖果递到你贪婪的手中的时候,我懂得为什么花心里有蜜,为什么水果里隐藏着甜汁—— 当我把糖果递到你贪婪的手中的时候。当我吻你的脸使你微笑的时候,我的宝贝,我的确了解晨光从天空流下时,是怎样的高兴,暑天的凉风吹到我身上时是怎样的愉快—— 当我吻你的脸使你微笑的时候。
《天上的街市》朗读指导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熟读本诗,掌握一定朗读技巧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进行个性化“美读”训练,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写作背景,寻找文章美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更深入地体会感受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使学生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更深入地体会感受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并在次基础上可对。【学情分析】
1.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现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已基本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认识了
2.学生在教师经常性的诗歌朗诵熏陶下,已开始表现出对朗诵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本诗教学和顺利进行。
3.在教师引导比较的朗读方式下,让学生对本诗情感把握有更好的理解。
【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学会品析诗中语言的优美。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星空总是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吸引着许多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展示幻灯片)而图片中的这些孩子,当他们仰望群星星空时,老师猜想他们一定会有许多美好的想象,那么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当你看到群星闪烁时,你会想到像些什么呢?谁愿意来说一下。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来感受郭沫若先生带给我们的神奇吧!(展示幻灯)
师:(配乐示范朗读并展示幻灯)同学们听完刚才老师的朗读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只是如果能把节奏掌握得再准确一点,我相信那一定可以读得更好,那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咱们这一小节的诗是应该读慢一点儿好呢?还是快一点儿好?下面由老师示范一下前两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一种节奏快,一种节奏慢)。同学们感觉哪一种好呢?
生:慢一点的好
师:那老师再给大家来读一种(此种节奏更慢)这种好不好? 生:不好。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慢了。
师:是的,太慢就不能表达诗人的感情了,这首诗我们应该读得舒缓一些。而节奏应该诗按照这样来划分(展示幻灯老师领读第一小节)。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按照上面的节奏,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读得时侯请用笔在书上标明节奏,我们划分节奏的标准基本上是按照一个词语或词组后停顿为主。准备好,跟老师一起来读。
生:(学生跟读)
师:下面请女同学再读一遍 生:(女生齐读)
师:男同学咱们女同学读得好吗? 生:好(男生齐说)
师:是的,今天咱们女同学表现得非常棒!生:(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正是有了这样舒缓的节奏才使得我们诗人的联想展示的更加淋漓尽致,(展示幻灯片)作者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这一联想的过程正为我们第二小节的内容打下了伏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小节的内容,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小节的舒缓节奏,我们男生来试着读一读吧!
生:(全体男生朗读)
师: 好,部分节奏如果体现的更明显,我想男生读得就会更成功了。下面老师来把第二小节给男同学们示范一下(老师读第二小节)。
师:男同学听了后,愿意和老师比试一下吗? 生:愿意
师:那再来给大家朗读一遍吧!生:(全体男生朗读)
师:太棒了,女同学咱们为他们鼓掌吧!生:(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读诗不只是应该注意节奏,还应该注意诗句中的重读词语,也就是朗读时的重音。而这些重读词语又恰恰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同学们,你们认为第二小节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生:缥缈、物品。生:定然、珍奇。生:美丽、街市。
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在第二小节诗人把他那丰富的想象运用在这儿了,当他仰望天空时,想到天上有街市,而且是很美丽,同时街市上还陈列着许多的什么呢? 生:物品
师:而这些物品又是怎样的? 生:世上没有的珍奇。
师:因此我们说第二小节应该重读的是这几个词语。展示幻灯(板书)因为他想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而且物品珍奇。所以我再读得时候应该重读这几个词语。
生:全班齐读。
师:好,下面通过第一、二小节的朗读所学到的节奏和重音的运用来读第三小节。咱们女同学先来读一遍。
生:女生齐读。
:师:不错,若在练习一下的话,女同学们都可以成为小播音员了,那谁来给我们大家明确一下,第三小节具体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生:浅浅、不甚宽广 生:牛郎织女 师:好,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答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问你们。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吗?谁来给我们讲一下。
生:学生讲故事
师:针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补充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觉怎么样呢? 生: 很悲惨,很难过
师:那我们再回到课本第三小节(展示幻灯)。在第三小节中,作者所写得天河是怎样的呢?
生:浅浅的,不甚宽广
师:牛郎织女还有没有被天河阻隔? 生:没有
师:而是骑着牛儿来往,这说明牛郎织女生活得怎么样? 生:很自由,很幸福,美好
师:了解这些之后,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这一小节中重读的词语是哪几个了吧!第三小节中,诗人把牛郎织女写得这么自由自在,其实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一种向往之情,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是!
师:好,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呢? 生: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读得非常有感情!同学们正是因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才想象天河浅浅,不甚宽广,牛郎织女骑牛来往,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向往自由的情感,一起来看第四小节。谁来给我们把第四小节朗读一下呢? 生: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非常棒!同学们你们认为第四小节应该重读哪些词语。生:流星、灯笼 生:天街、闲游
师: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第四小节中诗人继续在写牛郎织女。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天街闲游
师:而且手里还拿着灯笼,作者又把流星比作灯笼,所以这样看来我们应该重读的是什么呢?
生:闲游、流星、灯笼 师:谁来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非常不错(展示幻灯)。同学们此时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天街闲游,表现出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生:幸福美好
师:那你们想知道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生:想!
师: 好,老师来告诉大家,郭沫若出生在1892年,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值青年时期的他将一腔热忱和对美好、幸福的希望都寄予“五四运动”之中,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造成中国仍然处于北洋军阀“黑暗如漆,冷酷如铁,腥秽如血”的统治之下,虽然许多人都已放弃希望了,但诗人仍然想象牛郎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诗人这样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生:对自由、美好、幸福的向往。
师:好,讲得非常好!带着这种感情,咱们全班一起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全班齐读
师:老师这有一首小诗,名为《母亲》请大家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朗读技巧来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展示图片,播放配乐)。
生:请一位同学朗读
师:朗读得非常好!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位慈爱的母亲,大家给这位同学掌声吧!
生:(全班鼓掌)
《爱之链》朗读指导教案4
教学目标:
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并学会运用方法理解文中几句比较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说: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
1.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板书:爱之链
齐读课题。质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爱的故事?)2.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3.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主要讲了在一个风雪之夜,乔帮助了孤立无助的老妇人修好了车,不受报酬;老妇人帮助了乔的妻子多给了她一些钱。)
板书:乔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明确要求。
1.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2.你真的读懂了吗?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理解了吗?请你细细地读文章,找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学生仔细读文。
3.交流不理解的句子。教师出示句子:
(1)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2)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
(3)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4)一切都会好的。
4.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这4句话,从而来理解文章。
三、新授方法。
1.出示句子: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2.读句子,看清句子的主要意思。(乔告诉老妇人不要回报,只要想到他,给需要的人以帮助。——转述语气)对,大家已经理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
板书:表面意思
3.联系上下文,想想乔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乔却没有想到钱,这对他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帝知道过去在他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过他呀。)乔在过去需要帮助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只是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4.于是他这样对老妇人说——齐读句子。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充满爱。)是的,这就是这句话要告诉我们的真正含义。
板书:深层含义
5.出示句子意思:乔给了孤立无助、车胎瘪了的老人无私真诚的帮助,乔老人也能同样把这种对人无私的爱与帮助传递下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快乐。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充满爱。齐读句子与意思。
6.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读到一句话,首先要看清句子的结构与特点、层次,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接着要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的内容,最后要能根据句子提出与中心有关的问题,如句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赞扬什么品质?表达什么情感等?也就是读懂句子的内涵,深层含义。
板书:看清意思——联系上下文——提问想内涵
四、初步运用。
1.出示句子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
2.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交流,注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的身孕,站了一天,身子已经过度的劳累和疼痛,但她依然面带微笑热情地服务。赞扬她是一个热情待人的人。)
1.齐读这句话。
五、再次运用。
1.出示句子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说说句子的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乔无私地帮助了老太太,老人也像乔一样无私真诚地给予了女侍应帮助,不需要报答,只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也能这样做,把在这种爱传递下去,就是最好的回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心中有爱,并把这种无私的爱传递下去。——这也就是题目《爱之链》的含义。)
3.引读13节。出示句子(4)一切都会好的。理解句子意思。4.交流。(当乔帮助老妇人和乔的妻子得到老妇人的帮助后,工作中的艰辛、生活的孤独、艰难、这些难关都会过去的,这是因为有了爱的传递。告诉我们每个人世界因为有爱将变得更加美好。)
六、总结
1.教师小结: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板书:…… 2..齐读句子: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3.今天同学们真聪明,能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读懂了课文。告诉大家,今天的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写出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并写出它的意思。
第二篇: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乡愁》
一、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入其境,得其情,体验乡愁的情感,理解游子对祖**亲的深深思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学习诗歌选择平凡而丰富的意象递进组合,来概括诗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对家乡的绵绵思念的手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营造思乡怀远的氛围。.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为生存,为理想离开家乡、漂泊异地时,浓浓的思乡情便凝聚成挥洒不去的乡愁。中国幅员广阔,而且历来就有 “ 安土重迁 ” 的传统观念,所以乡愁就成了我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永恒主题。.请大家伴乐轻声读一遍《静夜思》。
(二)赏析《乡愁》 .我们不妨走进《乡愁》诗中,看看诗人在什么情形下想念家乡,看看故乡在诗人眼中又是什么。
(1)细细品读《乡愁》,先伴乐轻声自由吟诵,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① 欣赏《乡愁》,你心中会涌起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自由回答,不取标准答案)② 在诗人心中,乡愁是什么形象 ?
(三)练习配乐朗诵
1、学生自由练习
2、教师范读
3、小组推荐代表
4、全体诵读诗歌
(四)本课总结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提高学生学好成语故事的兴趣和信心。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成语的特点及成语故事的阅读方法。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成语呢?(指名回答)
二、同学们积累的成语真多!成语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词语,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成语背后还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呢。(板书:故事)“牛角挂书”这个成语,那这个成语后面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看吧!(板书:牛角挂书)(引导学生利用目录在成语故事书中找到“牛角挂书”的故事。)
三、阅读牛角挂书故事
1.师范读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划出好的词语、句子。2.交流好词好句。3.学生自主读故事,(1)读通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说说故事的内容,想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交流故事内容。
(1)隋代襄阳人李密是怎样读书的?(2)从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5.再次阅读故事,说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牛角挂书》这个故事,收获可真多。咱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老师把这些读书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出示《读书方法歌》:
打开书籍看目录,找到故事开始读。
一读,读读通,二读,知内容,三读,有感受。读后记下好词语,积少成多有好处。
五、自主去读《成语故事》这本书。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梅》
诵读目标
1、懂得梅花的象征意义,理解腊梅精神与爷爷精神的相似之处;
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重点
感受梅花外形和精神的特点与爷爷品格的内在联系。
诵读方法
朗读——感悟——欣赏——品析
诵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古代诗歌王国里,异彩纷呈,留下了许多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
老师收集了几句有关咏梅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投影)
如:《卜算子·咏梅》借梅花的悲惨遭遇,比喻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的心境。
其实,不仅古人爱梅花、咏梅花、赞梅花,现代人也对梅花有所偏爱,如:胡文写的《梅》。
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注音(投影)
磬 口 跛 着 伫立 朔风 破蕾怒放
.....钦 佩 贮上 肆无忌惮 沁人心脾 争妍斗艳 .....
2、读课文思考:(投影)
画出文中的梅花形象。
文中“梅”与爷爷的外形相似点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爷爷有哪些品格值得你敬佩。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五段梅花绽放的环境。
寒风呼号 大雪纷纷 气候恶劣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性的话:(投影)我欣赏梅花的(外形、品格、精神等),你瞧,它。
3、梅的精神、品格——严冬时:凛然开放、坚强不屈;暖春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人感动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地感受梅的精神品格的不同凡响。
4、本文究竟是写梅还是写爷爷?如果是写爷爷为何以“梅”题?
(投影)写爷爷,本文立意独特,以梅喻人,因此以梅为题。这是象征的写法,通过托意于物,借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5、阅读“我多想飞回故乡小院,看一看我的腊梅树,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啊。”
思考:为什么“我”想飞回故乡小院,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飞”与“捧”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导学导练:(巩固拓展延伸,点拨诱导深入)
1、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组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析:更好突出梅花外在与内在美。
2、有些记者知道爷爷是老红军,但不知他为什么他只带一株腊梅回到故乡,请摹拟记者采访老红军。(一人扮作老红军,其他人做记者。)
例:记者:“您就是曾在大巴上战斗过十几年的老红军吗?”
爷爷:“是的。
记者:“你为什么不愿留在城里,而到乡下?”
爷爷:“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我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3、情境:如若作者捧上了几枝腊梅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会对九泉之下的爷爷谈些什么心里话?
4、文中的爷爷有哪些精神,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你认为在今天还需要爷爷这种精神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腊梅外形和精神的描写,突出了爷爷的高大形象,梅、人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教案《牡丹的拒绝》
【诵读目标】
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理解感悟文中深刻的意蕴。
2、帮助学生欣赏本文巧妙的构思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诵读重点】
1、体味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味之美。
2、作者以牡丹的拒绝说明人的高贵不在于富丽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诵读难点】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法。
2、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标准。【诵读过程】
一、导入: 牡丹是花中之王,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丹。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艳美的《牡丹图》)。俗话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洛阳欣赏牡丹之美吧。
二、赏析课文巧妙构思和深刻的意蕴。
(一)教师诵读课文(1—7段)学生讨论总结
1、题目好在哪里呢?
2、人们为什么喜爱牡丹?
3、作者开头如何来写牡丹的美?
4、但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呢?
(二)请两个学生用简短的话复述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 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
(三)学生分组讨论:
1.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 2.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总结主题。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深化主题 现实教育。
作者由牡丹的个性品质展开联想,歌颂了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士。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你认为哪些人具有牡丹这样的个性品质?
诵读指导课教案《走吧!到春天去》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
2、感悟“追寻快乐的美好”的主题。
3、赏析作者“追寻春天,感悟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追忆快乐时透露的忧思。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引导 探究 合作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文本,走进春天。
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图画、文字来表达春天的美好 人生需要春天,人生需要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二)初读文本,感知春天。
1、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完成: 检查字词。(指名读,齐读。)香椿树不绝如缕 微醺 田埂 跋涉
2、感知文章
(1)作者为什么要到春天去? 感受春天的美好,追寻快乐
(2)春天的美好表现在何处?带给我哪些快乐呢? 自然之趣(结合文章第2段)-欣赏春天的情趣而快乐 追忆之乐(结合文章第3段)-享受童年的快乐
(3)很久以后,我发现了春光有何不同?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 成为无法企及的向往
不是真正的春光(被禁锢 人为化)流露了对城市生活的担忧
(4)品味文末“走吧!到春天去”的意味。呼唤现代的都市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
(三)再读文本,品味春天。
1、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师生讨论)
(1)“满桌阳光,立刻牵起一莲绿影”中“牵”字之妙。一个“牵”字仿佛让人看到“绿”正随作者笔迹一丝丝流出。
(2)“我当然要在麦子上打滚喽”、“春天这么美,我当然要逃学喽”两句中“喽”的表达效果。
既写出对春天的喜爱,也表现出一丝调皮与活泼,饶有兴趣。
(3)“那些草木慢慢抽出的叶子,就是安慰的手臂啊!”一句中“安慰的手臂”有何韵味?
比喻、拟人手法—快乐会让人为之倾情。
2、放声朗读,感受作品语言美。
(四)拓展文本,感悟春天。
1、大自然的春天、美好本属于每个人,快乐的时光本从中来,然而现如今的都市人却人为隔开自身与自然的联系,让自己远离自然春天的同时,也远离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谈谈读完后的感受认识。
师出示《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的相关语段比较认识。交流讨论。
2、讨论:现代的都市人应怎样走进春天呢? 生各抒己见
归纳:亲近春天,融于春天 不人为阻隔与春天的联系 多聆听春天的消息
3、再次出示春天的美好图画 融于其中,其乐融融
(五)结束语: 走吧!到春天去。
让我们聆听春的消息,追忆童年时的美好; 让我们走出都市高楼,投入春天的怀抱; 让我们欣赏春的美景,体会那份快乐的时光吧!诵读指导课教案《走近李清照》
活动目标
1.整体感知李清照,了解李清照以靖康之难为界,词风的前后变化。2.把握李清照词透过细微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3.体会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学习活动重点:
了解李清照,以词句的赏析来感受李清照词作中抒发的情感,研习《乱世中的美神》。
学习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吟诵出李清照的词作或名句。2.简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二、欣赏词作
(一)前期词作选读
1.配乐诵读《如梦令》《醉花阴》,说说你所喜爱的语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讨论:两首词中,哪些细微的描写抒写了女词人的闺思情愁? 3.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学生交流。(2)名家评析:
“绿肥红瘦”,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清·王士稹
一片伤心,缠绵凄咽,世徒赏其“绿肥红瘦”一语。——清·陈廷焯 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瘦”字俱妙。——明·王世贞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三句绝佳。——宋·陆德夫(3)教师评点:
一语“绿肥红瘦”既形象又新颖。绿意盎然,花瘦揪心。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难怪清朝王士稹称赞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创造出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二者之神,而非在形体。可见,人比黄花瘦,取譬精当,巧传神韵,暗送情思,内蕴深远,令人叹服。
4.小结:
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前期风格:清丽婉转。
(二)后期词作选读 1.视频欣赏:《李清照》。2.指名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教师简析:
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4.指名朗诵:《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5.思考回答:
(1)找出词中能直接反应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2)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说这样写对全词思想感情表达的好处。
明确:写“愁”之重连小舟也载不动,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比喻新颖而奇巧。
6.背景归纳:
国破、家亡、夫死、人已黄昏。
三、走近易安 1.词风、愁情:
前期:清丽婉转--闲愁、离愁
后期:沉郁凄苦--国恨家愁、浓愁、哀愁 2.后人评价:
请同学们列举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之语:
沈去矜:“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四库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今人作品: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研读——
(1)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明确:
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2)文章开篇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讨论,明确:
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3)大量引用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同学们能说一说文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吗?
讨论,明确:
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
(4)文中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讨论,明确:
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诵读指导课教案《黄河颂》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诵读蓄势。)
二、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诵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a.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b时代背景的把握 ; c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d调节自己的感情。„„(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老师曾做过的诵读指导知识)
1、老师配乐范诵读(《黄河钢琴协奏曲》),生作批注。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诵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诵读。
例:生:我觉得“伟大而又坚强!”应重读,因为这个词开门见山的表现了黄河的特点。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应读重音,因为它统领了下面九句话。生:我觉得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这几个部分是在歌颂黄河。„„
师对同学们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都做能大声朗诵一下。
(教师激情澎湃的配乐范诵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都能放得开,大胆、激情的诵读,感受到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达到了诵读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
2、学生自由诵读,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3、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朗诵读组合,予以鼓励。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诵读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读
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全文各部分,理清结构,品味语言。其间穿插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自由诵读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用“我喜欢本诗中的”“ ” 一句(词),因为这一句(词)写出了(表达了)(表现),并做表情诵读。
四、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师读朗诵词、女生读绘黄河、男生读颂黄河、齐读尾声。
(配乐《黄河钢琴协奏曲》,播放黄河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朗诵读水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高,可谓是声情并茂。)
五、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爱你的!爱你的!)(请学生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诵读指导课教案《匆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通过品读赏析,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美。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2、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3、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二、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1、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词:涔、潸、裸、徘徊„„
3、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a.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b.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C.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三、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四、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五、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1、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2、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诵读指导教案——爱国诗篇对比诵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1.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出示《题临安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北宋末期,金兵入侵,俘虏了最后两位皇帝,北方大片国土沦陷金人之手,当地百姓受尽煎熬,然而一些达官贵人仓皇出逃到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成立以赵构为皇帝的皇权政府,历史上称之为南宋。然而他们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整日花天酒地,游山玩水,不思进取,陶醉在一时的幸福之中,作者林升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书写的这首诗。)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思进取)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忧国忧民.不瞒)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2.教师感言: 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第三篇: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爱写诗的大河马》阅读指导
一、学生自由阅读故事
二、思考:大河马创作了怎样的诗歌?边读边思考
三、交流
1.出示大河马的诗歌并朗诵
2.说说您觉得大河马的诗歌写得怎么样?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谈诗歌创作的意境 2.延伸:李白斗酒诗百篇
五、实践
1.即兴创作(以校园、家乡美景为内容)2.交流作品
第四篇:一年级诵读指导课
一年级(上)诵读指导课教案 一去二三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书中插图:
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小山村)2.引导观察,练习说话:
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这幅图的远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这幅图的近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
二、图文结合 借助拼音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古诗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1)出示“三”、“十”
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2)出示“台”、“六”、“花”
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3)出示“烟村”、“亭台” 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4)(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5)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6)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1.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2.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3.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理解品读第一、二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板书:烟村)
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理解品读第三、四句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这就是“亭子,也叫亭台”。(板书:亭台)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
(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出示图片:亭台
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板书:花)
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4.同桌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5.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6.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出示全诗,配乐齐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短句朗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2我们的祖国真大
一、出示中国地图引起孩子兴趣。
二、会议天气预报,感知在同一天祖国各地气温和气候的不同。
(1)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录象。
(2)提问:为什么北方(如哈尔滨)和南方(如海口)的气候、气温不一样?重点引导孩子了解北方是个冬天来的较早,并且比较冷的地方,南方是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
(3)小结: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北方很冷,南方很温暖。
三、学习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1)欣赏教师朗诵诗歌。跟着老师朗诵3~4遍后,提醒孩子要注意感情,声音有高有低
(2)提问:你觉得诗歌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引导孩子了解世界上人在同一时间在过着四季的生活。
(3)孩子回忆诗歌内容,教师将有关图片逐一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如雪花、鲜花、滑雪、游泳及吃西瓜的孩子。
诗歌: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东南西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3《小池》 《江南》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老师朗诵欣赏《小池》 《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孩子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孩子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孩子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 《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孩子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孩子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孩子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孩子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孩子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孩子认读。
三、教师带领孩子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4《我真希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
3.通过对诗歌的感情诵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家叫做„„(生接:地球)是呀,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可是因为人们一些不当的行为,我们的地球生病了。有一位小朋友非常着急,他希望地球能够很快地康复起来。他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他把他的这些愿望编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做《我真希望》。(板书课题:我真希望)
二、各种形式诵读诗歌
1.师范读诗歌《我真希望》,你们想读吗?试试看!2.指名读,相机纠正。
3.再次自由朗读,同桌讨论加上适当的动作。4.指名加动作站在讲台前表演读。5.男女生比赛读。
三、感悟诗歌内涵
1.引导研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作者说出这些愿望的目的是什么?
2.小作者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愿望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还有哪些愿望呢?你能帮他说出来吗?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真希望你们的愿望能够实现,真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健康的地球。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首诗歌!愿大家美梦成真!
2.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回去之后,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听,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队伍吧!
5颠倒歌
活动目标: 1.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并且学会这首《颠倒歌》。
2.让孩子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并借此首《颠倒歌》让孩子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3.感受《颠倒歌》所带来的快乐,并让孩子尝试仿编颠倒歌。活动准备:
节奏轻松活泼的磁带。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奇怪的画,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帮老师找出图片中奇怪的地方,好吗?
二、出示图片,让孩子找出图片上奇怪的地方。(请两到三个小朋友简单说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引出歌词:
老师:其实呀这幅图画还有好听好玩的歌呢!小朋友们想听吗?
四、老师边指着图片边说出歌词(同时配上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并让孩子说出歌词的乐趣,了解颠倒歌的特点:
老师:老师刚才在说歌词的时候,发现呀有几个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们在笑什么啊?让我们也分享分享你们的快乐啊!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得真好!其实啊颠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发向说。像刚刚小朋友说的,兔子的尾巴应该是短的,但是在刚才的颠倒歌里却把它说成是长的了!
五、引出完整的《颠倒歌》请孩子欣赏,并让孩子学习《颠倒歌》。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歌词的快乐,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学习这首颠倒歌啊?(老师带领孩子学习两到三遍颠倒歌,让孩子尝试自己说出来,老师从旁适时提醒。)活动迁移:
六、让孩子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重新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老师:前面我们小朋友都找出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重新组合一下,让它们跟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一样啊?
七、让孩子尝试仿编歌词,但不做进一步学习老师:小朋友们,颠倒歌好玩吗? 孩子:好玩!
老师:那想不想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也来编一编歌词啊? 孩子:想!
老师:其实啊我们就可以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特征来编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长,那我们就可以这样编啊“小松鼠耳朵长,爱吃萝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见了松子笑哈哈”。延伸:
让孩子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
老师:今天小朋友的眼睛真厉害!把颠倒歌里的错误都找出来了!
看来我们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以后我们小朋友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小眼睛来观察事物哦!
6摇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孩子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教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孩子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孩子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孩子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孩子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摇篮》。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孩子欣赏诗歌。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孩子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四、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孩子跟诵。
五、请个别孩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六、孩子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七、仿编诗歌。
“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孩子仿编。
八、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7悯农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老师范读。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词语拓展:“登”还可以说登什么?(登高 登上 登天)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回答)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自由回答)(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
(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老师范读,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9《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2.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感受到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与生机勃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哪些是写春天的?谁来背几首?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
(作者简介)
4.大家猜猜看,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村居”? 5.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6.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1个生字和7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5.全班齐读古诗。
三、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⑴ 指名读第一句,思考:
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⑵ 朗读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⑶ 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全班读第二句。
⑷ 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⑸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朗读指导:
拂堤/杨柳/醉/春烟。
⑹ 前两句朗读训练:
自由读。
开火车。
朗读比赛。2.学习三、四句:
⑴ 指名读。
⑵ 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⑶ 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⑸ 男女比赛读。
⑹ 再次体会从这两句中读懂了什么。
四、背诵诗歌,借诗练说 1.自由背诵。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4.指名上台说。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勃勃生机。
10《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2)“呼”的意思是叫。(3)“识”的意思是认识。(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第五篇:诵读指导教案
会唱歌的小雨点(选自一年级《新人文读本》)
姜堰市
于来凤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会唱歌的小雨点》,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2.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有所感悟,并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就能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雨点》,还记得吗? 指名背诵,并引导全班背诵。
雨点落进------
在池塘里------
2.小雨点不仅调皮、可爱,还会唱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会唱歌的小雨点》。
板书:会唱歌的小雨点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物?
2.交流读的情况。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同桌互读,相互交流。
对于难读的句子,教师领读。
三、诵读指导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问: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住在怎样的山上? 出示:很(高)很(高)的山上
很()很()的苹果
很()很()的房间
很()很()的天空
很()很()的小河 ③齐读第一自然段。2.第二、三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思考:这只小鸟最喜欢什么?在哪儿唱?
山下的小动物听不到小鸟的歌声,小鸟怎么办的?
②这是一只会唱歌的小鸟?你们喜欢它吗?带着你的喜欢读一段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话。(男、女生赛读)
③小鸟怎样对着白云唱歌,白云怎样?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出示:渐渐地,来听小鸟唱歌的白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
要下雨了,天越来越()。
秋天渐渐过去,天气越来越()。
3.第四自然段
白云们听了小鸟的歌声,会有什么有趣的变化呢? ①大声读一读第四自然。
②白云变成了------(会唱歌的小雨点)。哪些小动物听到了? ③问:小雨点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什么?(快乐、欢笑)
④“叽叽喳,叽叽喳”小雨点也落到了我们学校里,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本段共四句话,指名四人读。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你的快乐。读后点评。
⑤想象一下,假如小雨点落在别的地方,又会怎样呢? 出示:会唱的小雨点落到了花丛中,(); 会唱歌的小雨点落到了操场上,()。
⑥齐读本段,再次感受快乐。
4.第五自然段
会唱歌的小雨点继续下着,他给别人带来了欢笑,自己也是快乐的了。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读熟读美
1.教师范读。
2.擂台竞读
各组推荐读书能手。3.诵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