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课教案
语文诵读课教案(练习*诵读篇)
一、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练习部分都出现了经典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练习中出现的经典诵读(板书:练习*诵读篇)
2.你能不能说说每个练习都安排了些什么呢?可以打开书本看一看,交流:(歌词、现代诗、短文或者是四字词语古诗等)
3. 可以关注一下小标题,有这样几个方面:(板书:诵读与积累4、7 诵读与欣赏1、5、6 诵读与感悟2、3)
二、复习诵读与积累
1.过渡:我们首先来看诵读与积累,为我们同学储备了哪些好词佳句。出示(练习4)关于戏曲的词语 1. 指名读
2. 这12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3. 齐读
出示(练习五)诵读与欣赏
过渡: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欣赏。第一首:出示(练习1)《爱我中华》
1.女同学来读一读。2.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的歌词。这首歌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充满了自豪感。
3. 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各族人民怎样的情怀吗? 4. 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诗歌吗?? 比如:陆游《示儿》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首:出示(练习5)《秋》
1. 男同学来读一读
2. 我们说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看似在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怀。那你能读懂诗人的 情怀吗?谁来说一说。
3. 因为懂得,才会读得特别动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过渡:从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书本中的诗词,《词两首》《古诗两首》。出示(词两首)如梦令
李清照(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 “兴尽”是什么意思?
2. 能不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4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渔歌子,和刚才一首词中的如梦令,都属于什么? 2.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 这里的“不须”是什么意思?为何不须归呢?
4. 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出示(诗两首)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 “若等闲”是什么意思?这和***的诗词《七律长征》中哪个词语类似? 2.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 作者借石灰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怎样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出示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1. 满乾坤是指?
2. 这首诗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托的是中怎样的情操? 3. 你还能想起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4.由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郑燮的《竹石》,谁愿意为大家高声诵读? *诵读与感悟(古今贤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刚才的复习同学们都很投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与感悟,让我们一起再去读一读书上安排的古今贤文真理篇。出示: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 诵读
2. 如果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两句话,送给你的好朋友,你选哪一句呢? 3. 为什么要把这句话送给他呢?你愿意和我们大家说说吗?
4. 同学们也许当你收到朋友送给你的那勉励话的时候,会感觉听得不顺耳,可是那些都是“忠言”啊!所以老师想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送给我们大家,让我们一齐共勉,好吗? 5. 齐读
6.(机动:诵读)古今贤文其他篇目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都很认真,俗话说“天道酬勤”,学好成语、古诗词、古今贤文,这些都并不难,关键是多读,难就难在,要积累要运用,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第二篇:诵读课教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② 明确朗读误区。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材料:自己的语文书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是“荣”?(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三
《春
晓》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眠:睡眠、睡觉。闻:听到。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同桌互背古诗。
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五、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四
《所
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3、观察画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学诗。朗读古诗出示画面:听课文朗读,你听懂了什么?想不想自己去读读呢?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三、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四、品悟古诗(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五、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师再点拨。看图理解:这是什么时候?牧童在干什么?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六、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感情地背诵古诗。
七、展开想象,看图编故事。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你喜欢这个牧童吗?喜欢他的什么?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五
《村
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诵读《春晓》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吟诵道(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春晓》)
2、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指名读、齐读。
4、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5、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6、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7、再读古诗,感悟春天:(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8、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六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充分想象,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1、诵读古诗《春晓》。
2、看图猜古诗,背古诗。
师:小朋友们真投入,就像一个个小诗人。小诗人们你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老师这儿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演示:古朗月行,江上渔者,锄禾,咏鹅,静夜思,村居——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村居—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这首诗是唐朝一位了不得的诗人写的,人称他为“诗圣”。这位诗人就叫——杜甫。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说为主)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过渡:诗人有没有找到花欣赏呢?学了这首古诗你就知道了。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1、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读通
2、读正确:
师:自由读读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音朋友。要求:响亮、正确(1)指名读。评价。(2)再指名读。
3、读出节奏,感受古诗韵律美
听范读,让生指出与他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指出读出节奏。
是呀,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古人读古诗时就注意到了这点,这样听起来,就有美感。想不想学?练一练。
4、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5、自由练读。
6、四组比赛读。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谁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
7、全班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一)理解诗句
1、诗我们已经读通了,那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老师已经把这美景用文字描述出来了,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猜猜他们分别是那句诗句描写的情景。
2、生练读,猜诗句。
3、分句,猜某些词的意思。“蹊”“留连”“娇”
(二)想象入境
1、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
刚才,我就告诉大家了,读古诗要大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下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朗读,(生闭眼)你现在已经来到黄四娘家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你能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4、诗人看到这么美的花,心情如何?
5、想象对话
现在老师就是大诗人杜甫,你们就是那飞舞的蝴蝶和鸣叫的黄莺。杜甫:蝶儿,蝶儿,你为什么常常在花上飞舞游戏舍不得离去呢? 蝴蝶:„„
杜甫:黄莺、黄莺,你为什么叫得这么开心,自在呀? 杜甫:„„
现在你们是诗人杜甫,老师是蝴蝶,我要问你们了 师:大诗人你怎么这么开心呀?
6、想象读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是呀,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7、赛读。配乐赛读
四、诵诗,体会诗情 1.教师激情叙述。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让我们把这优美的画面深深地留在脑海里,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对春的喜爱吧!
2、指名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古筝曲《出水莲》,谁来和着音乐背诵这首诗?
3、同座背。给你的同座背诵一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体会。
4、集体背。还有谁想试试?有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背诵,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大部分同学会站起来集体背诵)
你能背诵吗?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作业:
杜甫还有一首《江畔独步寻花二》,请大家课后诵读。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七
《弟子规》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出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八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丰富积累; 感受古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诵读能力; 活动准备:
1、编排顺序
2、教唱诗歌;
3、选主持人
4、分男女组; 活动过程:
主持人: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在中华历史的长空中,中华经典诗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中华儿女迷惘的心灵,开启了他们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一同走向经典,贴近经典,感悟经典。让我们在经典的诵读中去体味那份神秘和快乐;让我们在经典诵读中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内涵吧!
一、首先,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喉唱出《春晓》、《回乡偶书》,走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你听:(男生说诗、女生唱诗;交换,再合唱)
二、接下来请欣赏名人大家的诗:请四个同学分别诵李白、李商隐、杜甫、杜牧的诗各两首;
1、诵李白的诗
2、诵李商隐的诗
3、诵杜甫的诗
4、诵杜牧的诗
三、男女生赛诗
1、女生先出四首诗男生诵
2、男生再出四首诗女生诵
四、主持人:咱们班的同学在背诗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组成了一个个合作小组,有(启明星)组合;有(开心)组合;有(甜心)组合„„下面有请超级组合及成龙组合为大家表演,掌声有请!
五、开火车诵诗——给每个学生机会。
呜呜呜,火车开起来,火车开到我这里来。(三列火车)
六、接诗诵读:甲组与乙组进行——甲组诵读长诗的前四行,乙组接着诵读诗的后四行。(这是针对长诗设计的诵读方式)
七、说唱古诗结束诵读班会。
第三篇:诵读课教案
篇一:诵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 明确朗读误区。
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材料: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
材料:自己的语文书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篇二:朗读指导课教案
地点:六二班教室时间:2008年3月14日 听课教师:六语组三位老师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改动如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朗读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神态、停顿、感情、动作??(联想)。
2、老师总结:朗读有很多技巧,哪儿要注意,注意多少,我们小学生一一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朱老师只给同学们讲一个技巧------联想。我国著名的企业“联想集团”有一句这样的话-----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就告诉了我们,会联想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二)创设情境。老师出示课件-----名侦探柯楠。(这时,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因为对柯楠,学生太熟悉了,太喜欢了。)
1、柯楠用什么方法来从事侦探工作?(联想)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推理)
2、师小结:(拿起课本)我们所学的文章就是线索,我们的任务就依据这一线索进行推理想象,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天马行空地胡想,而应恰如其分地联想。朱老师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三)以《半截蜡烛》为例,学习展开联想进行朗读。
1、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提出要求: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当成线索,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你的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没有读过的人身临其境。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从“闯进”一词体会这几个德国鬼子是不经主人允许就进来的,是强盗,是恶魔。
师小结:这们同学能从人物的动作展开联想,这就是细节联想。(板书:细节)
生:我从“急忙”一词联想到伯诺德夫人的急中生智。
生:我从“顺手”一词联想到德国鬼子到别人的家里很随便,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可见他们是统治者。
老师播放课件《辛德勒的名单》片断。思考:看过录相后,谈一谈这些德国人是怎样的统治者?
生:灭绝人性的统治者。
生:他们是滥杀无辜的魔鬼。
2、自由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提出要求: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从“冒着轻烟”一词中看出危机只过去了不到几分秒钟,又开始了新的更可怕的危机。
3、自由读第五小节,提出要求: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从“慢慢”一词想到杰克很镇定。
生:我从“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联想到蜡烛马上就要熄灭了,我很紧张,真替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担忧。
4、指名读第六小节。这里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少校军官说的那句话“当然可以了,我家也有一个像你一样大的孩子。”------朗读时要充满温情。学生试读。
一节课终于讲完了,朱老师一进六年级办公室就说:“这课我上不成,别扭死了。看来,我真得上不了这样的课,我还是上计算机课吧。”朱老师叹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看着朱老师无奈的样子,我们几位老师又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教研。
第二次研讨:
我们先肯定了朱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节课,朱老师的条理很清楚,比第一次上课有了很大的进步。
2、创设了教学情景-----大桢探柯楠,深得学生的喜爱。并能将它贯穿于全文,使整节课不显得过于散了。结构紧凑了许多。
3、注意了儿童化的语言,学生听明白了,回答问题的学生明显比第一次讲课时要多。
4、并能围绕一个朗读技巧(联想)去组织教学,避免了上节课的什么都讲,又什么都没讲透彻的毛病。
5、朱老师注意了自己的范读,较好地发挥的引领作用,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当然,这节课也暴露出了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是我们第二次研讨的情况:
张黎辉老师首先发了言:“小朱,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节课你上得这么累?上得那么别扭呢?”小朱一听这话,把头抬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你说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把这节课上成了语文课,而不是我们先前商定的朗读指导课,你应该发挥你自身的强项,充分运用你的嗓音,你的范读,来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孩子有一种语言的享受。你把课型弄错了。另外,你的预设的教案和你上课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处,过于随心所欲了。”
这节课的升成的问题是善于颂读的朱老师,这节课到底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是语文教学上的朗读吗?还是从颂读技巧出发,教给学生一些颂读的方法?这一问题成了我们这次教研的主要任务。
孙慧老师说:“朱老师,第6课《半截蜡烛》我们已经给学生讲过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都已说得很好了。那么你在自己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就不要再下功夫花时间让孩子再说再谈了。你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从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当时的环境等细节处,产生联想,孩子说得不到位时,你可以加引指导。”
李桂莲老师说:“我也同意孙老师的意见。另外,我补充一点,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有一个帮、扶、放的过程,第三小节老师可以帮学生,重点讲;第三四小节扶着学生,让他们小组内讨论,老师可以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地加以指点;第五、六小节,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联想到什么,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再现 当时的情境。这样的按排就显得有张有弛了。”
“对,李老师说得也正是我要讲的。提醒朱老师一句,当你让学生联想过后,一定要让学生试着将他联想到的内容读一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品味,进行评价,如果孩子朗读不到位时,就要运用老师的范读作用了。还有,我觉得为学生配乐,不失为指导朗读的好方法,因为音乐是能渲染人的情绪的。”张黎辉接过李老师的话。
张竹青老师接着讲到:“朱老师是制作课件的高手,为什么不很好地利用起来呢?在课件里插入几段音乐,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孩子们的朗读应该会有所改
变的。如果设计一个让孩子为书中的人物配音的环节就精彩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建议,不知对你有帮助没有?”
“张老师,你太谦虚了,你这样一说,我都不好意思了。”朱老师摸着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请张黎辉和孙慧两位老师共同给我备这一节课。这样我会少走弯路的。”
通过一番研讨,我们和朱老师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和朱老师一同备这一节课,再修教案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第三自然段为抓手,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当时的环境等细节之处去展开合理的联想,并用自己的声音将联想到的内容展现出来,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及时作范读指导。
2、其余的第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进行讨论,要告诉学生注意运用第三自然段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
3、在课件里插入音乐,学生朗读时一定要配乐以渲染当时的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朗读。
4、注意板书设计上要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来。建议板书可这样设计:语气神态朗读 动作 联想环境
朱老师回家利用业余时间又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张黎辉和孙慧老师回到家中,利用QQ的聊天的形式,共同为小朱老师备课,我们两个设计的教案如下:
朗 读 指 导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在平时阅读时积累朗读的素材。
2、指导《半截蜡烛》的朗读,以备课本剧之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朱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关------“朗读”的问题。(老师板书“朗读”这两个字)
2、师:朗读这个词语大家恐怕在课后的要求当中经常见到。你们平时都是怎样朗读的呢?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在朗读时,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生2:我朗读课文时,都是大声地把课文读出来。
生3:我在读课文时还带有感情。
3、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朗读就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那么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课件:)
朗读的要求:
1、读音正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联想指导环节
1、师过渡: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可是,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谁来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把句子当中重点的词读出来。(重音、朗读技巧)
生2:注意声音的高低变化。(语调)
2、师过渡:其实,朗读的技巧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听这段录音。(备注说明:如果朱老师想自己范读,一定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来认真倾听。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只关注老师的声音,而不被老师朗读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吸引。)
3、提出倾听时的要求: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备注:老师向学生说完倾听的要求后,再出示课件:朱老师《大江保卫战》的声音)
4、师过渡:朱老师看到大家那专注的神态,我想你们一定是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我仿佛听到当时的狂风暴雨声(环境)
生2:我好像听见了人们的喊叫声(语言)
生3: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光着脚,踩着泥泞,肩扛沉重的麻袋。(动作)生4: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受伤时,咬紧牙关,仍然坚持在河堤上干活。(神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板书在黑板上:环境、语言、动作、神态??)
5、师:同学们刚才所想到的,所听到的就是联想。(板书联想)
6、课件出示:柯南
7、师:柯南大家都知道吧?他是个什么人?
8、师:他靠什么来破案啊?
生:他利用眼前收集到材料,去进行推理,想象案发时的情景。
9、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柯南就是利用眼前的蛛丝马迹,推理出案发当时的情境。其实,我们朗读也一样,课本上的文字就是我们的线索,我们必须依靠这些线索,进行合理的联想,联想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并且把自己置身于联想中,只有这样,(师指着板书)我们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去给大家描绘一个生动的故事,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听的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我们仍然建议朱老师为学生补充第一次讲课时的有关朗读的30%和70%理论)
三、指导朗读《半截蜡烛》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朗读要注意的几点。大家马上就有一个练习展示的机会。你们的语文老师委托我在咱们班挑选几个小演员,一起去排练课本剧《半截蜡烛》。这一课,难度最大的就是最后几个自然段,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能把这几个自然段读的最好,谁就是我们学校的小演员了!
2、师过渡:为了使大家更好地进入情境,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片段,(课件出示二战的资料)
3、师: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4、师: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半截蜡烛》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老师课件屏示第3小节的第一、二句话。)
(1)师指导学生进行联想:读这两句话时,你想一想德国军官闯进伯诺德夫人家里是不是偶然一次的事情?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不是,德国人闯进民房进行检查,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生:他们在别人的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随便。
(2)师:既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在朗读时就应该用自己的声音把它再现出来。谁来试一试这第一道测试题。
生:(用平静的语气进行朗读)师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8、老师课件出示第3小节的第三句话。
(1)师:默读这一句话,你仿佛会看到什么?又仿佛会听到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我仿佛看到蜡烛在一点一点地燃烧着,光苗也在不断地跳动着。
生:我仿佛看到德国军官那可怕的脸,像恶狼一样,正凝视着这燃烧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这一家三口的性命。
生:我仿佛听到了伯诺德夫人那咚咚的心跳声。我感到她心里很紧张。
(2)师:那你现在的心情如何?生:我也很紧张。
(3)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这种紧张来?
(指一名学生读这一句话)进行适当的评价。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背景音乐:破门而入的声音、钟表走动声音、紧张的背景音乐、越来越短的蜡烛)
9、课件出示:第3小节的最后三句话。
(1)师:自由读这几句,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怎样读这句话。
(备注: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此时可故意读得紧张、哆哆嗦嗦地把烛台端走,让学生体会出:应读出伯诺德夫人内心虽紧张,但语气却是平静、从容的,动作也是不慌不忙的。)学生试读。
10、老师课件出示整个第三小节的内容,找一名学生来配乐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进行现场评分。(学生朗读要有一个“平静----紧张----内紧外松”的变化。)
11、师:下面我们进行必答题的朗读测试。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就认真读那一个自然段,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将自己融入文本之中,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2)学生自由朗读。
(3)朗读交流。
(老师分别找三个学生:一个喜欢第四自然段、一个喜欢第五自然段、一个喜欢第六自然段的进行朗读展示。)
(4)师:学生朗读之前要让学生讲一讲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全家人都注意力都在那半截蜡烛上面,可是又不敢使劲盯着蜡烛看。他们的心里无比焦急可是又不能表现在脸上、动作上。他们是那么憎恨德国鬼子,可也不敢表现出半点的不尊敬。就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啊。听这了几位同学的朗读,你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了吗?评出朗读好的同学,并要说出你打分的根据。
12、分四人小组进行表演读第四、五、六、七自然段。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13、小组上台展示。
14、师:通过这几轮的测试,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小明星。
四、与机器的对比试验结束这节课:
篇三:朗诵课教案
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时仪态动作的重要性。
2.掌握演讲时身姿风度、上下台步伐、站 立姿势等基本要领。
3.通过观看视频和亲身实践对这一节内容有更深入的领会。
二、活动准备
1.教学主题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注意演讲的内容与说话的语态,同时也要重视我们的姿态风度,因为它是我们礼仪和素质的外在体现。本次课程通过经典演讲视频、教师现场演示、学生亲身实践“我们演双簧”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2.准备道具、材料
教学演示视频、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感情的演讲稿若干篇
三、教学流程
1.播放教学视频
2.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视频中的动作与第一天自己上台演讲的不同
3.讲解演讲姿态步伐等的要领
A.上下台步伐
演讲者的上下台步伐,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头不要昂的过高,也不要过低,目光平视正前方
B.站立姿势
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两腿不要紧贴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要适中。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终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虚设,能保持身体平衡即可。两手不做动作时自然下垂,微微弯曲。
C.手势动作
常见的手势动作有上举(抬)、下压和平移、斜劈(挥)等几类,每类中又可分为单手和 双手两种,每种均可有拳头式、掌式。
4, 将准备好的稿件《我的祖国啊》发给学生,播放配音,让学生上讲台实际操练并且点评。
第二节
一、活动目的1.通过为学生都熟悉的动画片配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2.由于动画片的原声配音在语气、语调等方面都比较突出,因此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上午所学的相关内容。
二、活动简介
老师首先选取5段动画片视频片段,学生相互组合成3~5组,电脑上轮流播
放5段动画片,每组成员自主选择,并相互揣摩角色的性格和说话方式,运用上午所学的相关知识。最后每组上台配音,老师进行评价记录,评比出“惟妙惟肖奖”“最佳创新奖”
三、活动准备
5段动画片视频以及相应的对白纸质稿件(如果让学生现场抄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第四篇:《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第四课时
原文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三字经》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熟读“首孝悌···”,读出节奏。
3、通过学习理解大致内容,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了解三纲五常。教学准备:
舜的故事图片(ppt)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齐背上节课内容
二、故事引入
1、通过一组图片讲舜的故事: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接着欣赏故事吧!(出示图片,师讲解)
2、引入三字经内容:这个故事也有人编成了一首古代儿歌,我们一起来看(出示: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范读该小节并根据图片内容解释大意。
4、反复诵读
1、师范读,生跟读。(三遍)
2、齐读、拍手读。
3、指名读,指导节奏:关注学生的诵读语气,哪个字音高,哪个字音低,哪里需要拉长音等。
四、引入下两句学习:出示图片,观图,师讲解
1、根据图片出示相关文字内容: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2、师范读,结合图片简介大意
四、反复诵读:
1、师范读,生跟读。(三遍)
2、齐读、自读。
3、分组读,指导节奏,方法同上。
4、赛读:三个大组之间展开比赛,每个大组读一小节,读得好的有奖。
五、小结:
今天的《三字经》比赛真精彩啊,大家不但学会了怎样读好《三字经》,还明白了从小就应该努力学习的道理,真是太好了!
第五篇:六年级诵读课教案
六年级朗读指导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1、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朗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朗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基础,通过朗读一些优美的小短文、优美的诗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朗读水平。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综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们逐渐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态度。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敢读、想读、爱读,能够做到大声朗读、由感情朗读。
3、初步了解朗读的一些技巧,学会语气轻重的变化,学会断句和停顿。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 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是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主题,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同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教学探究
1、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国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颇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国语文比赛时,朗读也是其中一项,在教学上的重视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朗读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多半是别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范。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因此,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必须专注看课文,以了解课文中的形、音、义,并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2、朗读的类型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四)接读法: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五)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六)交互读: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七)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八)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九)表情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十)抽签读: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 朗读。
(十一)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读: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
3、引读
※定义: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引读的四种进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记叙文一类的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插叙式:如诗歌一类的课文,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三)添词式: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有因果、总分、分合、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文章中有些地方没有使用关联词语时,在引读的时候,便应添进去,使关系清楚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有听众的朗读:朗读时使用别人不知的材料,考验听者理 解的程度,称为‘有听众的朗读’。这种方式一方面练习朗读,一方面训练听众。在日常生活中听比讲的机会多,听的人应该知道如何一面听一面运用思想,将别人叙述的要点和主要意义分析出来。因此,这是一种读与听并重的方法。
※有听众的朗读练习方法如下:
(A)分两组朗读: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准备一种朗读材料(事前不让另一组知道)。朗读时,第一组朗读,第二组静听。朗读完了,教师考察听的那一组了解的程度。然后再由第二组朗读,第一组静听。
(B)个别的朗读:朗读前,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的每个儿童各自在课外读物中,选择一篇简短材料,上课时轮流向同组儿童宣读自己所准备的材料,然后全组共同批评讨论。
(C)表演性的朗读:选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给担任表演的儿童,令其分别担任朗读,其余儿童为听众。
如果遇到诗歌、韵文等课文,可以配合音乐课教导吟唱,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儿童了解中国文字声韵之美,并捕捉诗、感染诗境中的美感,用情以运声,由声以表情,提升心灵境界。
4、朗读指导,应遵照的注意事项:
朗读宜在对课文内容及生字新词有所认识之后才指导。
教师先要范读,以供儿童模仿,故教师必须注意字音声调的正确,以及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注意儿童发音是否正确,如要纠正误读,宜在儿童全文读完之后,师生共同修正。
朗读的语调要自然,声量要合宜,少用大声齐读,以免影响隔壁班的同学上课。
朗读是一句一句地读,要扩张视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读。要读出标点符号来,惊叹号的读法与问号有别,句号读法当然与逗号不同。要指导学生各类型句子的读法,如陈述句声调要平,疑问句声调由低而高,祈求句声调要缓,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叹句慢而沉重。
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壮的、悲哀的、激昂的、凄凉的等不同的文情,应以不同情感的语调朗读。
每次朗读的时间,应以儿童当时学习的情境来决定,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
儿童程度较低,或教材较难时,即使中年级,也可采用朗读指导,以提高儿童的理解。
5、朗读惯用符号
朗读符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然而在上完上一次朗读及朗诵理论及技巧探讨的课程后,我找到朗读的惯用符号,并摘录如下:
【一】屏东师院语教系系主任黄瑞枝教授以音乐记谱符号注记,颇富创意
< 渐强。
> 渐弱。
(.拉长。
V 换气。
- 饱满有力。
﹋﹋ 波音(颤音)。
↗ 上滑。
↙ 下滑。
▽ 顿音(短促有力,富有弹跳性)。
〡 表示把词或短语分开,停顿时间很短,不换气,通常用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
︿ 表示比原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再长一些,可换气也可不换气,看具体情况而定,用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
︽ 表示较长时间停顿,可换气。
︶ 表示缩短停顿时间,或不换气连起来读,不停顿。
? 表示主要重音。
【二】国语实小在民国七十七年編著一本国语科朗读教材研究:
?轻读(弱)。
。重读(强)。
↗音调上扬。
↙音调下降。
-↓-连起来读。
﹋﹋﹋﹋﹋﹋反覆。
r r r r 分段。
....连续轻读。
。。连续重读。
────尾音拉长。
V
注意对比。
△△△△注意表情。
、停顿。
<<渐强。
>>渐弱。
─。─两头低,中间高。
○──○两头重,中间轻。
※快。
⊙慢。
【三】林葳葳老师所著的名家教你朗读一书中的朗读符号、表断句(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 代表语音拉长,速度稍慢。
代
| 代表语气紧凑,速度稍快。
. 代表重读。
﹋﹋代表轻读。)代表声调高起(高调)。
(代表声调低下(低调)。
读者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撷取各种的精华,另创一种朗读符号。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来能得心应手,不易产生错误就可以。
6、朗读 的 技 巧
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升降
升降
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 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第一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假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美好,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好诗歌,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范读、小组读、男女分角色读、个人读的方法依次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师的辛劳,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够抑扬顿挫的朗读好诗歌,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是啊,是老师指导我们握笔写字,是老师教会我们读书、写作,是老师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是老师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教育成一个懂礼貌有知识的好学生。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在这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给老师送去一份心中的祝福吧。
二、练读诗歌
教师节就快要到了,大家认真把这首诗歌朗读好,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了。让我们用心读吧!
1、听配套光盘上的范读。边听边作好记录。
仔细听范读,用特殊的符号标记出重读轻读、语速的快慢以及感情的强弱,另外标记出哪里是男生读,哪里是女生读。
重读的地方:假如
轻读的地方:啊
悄悄的轻轻的2、小组练读。
(1)大家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开始练读,遇到困难找老师。(2)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3、男女分开来读。
(1)读之前,先来强调男女所读的段落或者句子的不同。(2)开始练读。
4、抽生上来读。(鼓励学生,增加自信)
三、总结评论。
四、收集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歌。教学反思:
第二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轮流读等不同的形式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节奏的读出诗歌,抒发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进行小小古诗诵读会,看看哪个同学能够有感情的 朗读出来。
二、自由练读。
1、自己朗读古诗,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杜甫和陆游都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两首诗都是他们爱国的表现,所以我们要读出他们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剑外忽传收蓟北,死去/元知/万事/空,初闻涕泪满衣裳。但悲/不见/九州/同。却看妻子愁何在,王师/北定/中原/日,漫卷诗书喜欲狂。家祭/无忘/告/乃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1、教师范读。
2、教师带读。
3、学生轮流读,教师指导读。
五、自我展示读。
六、总结。
齐读。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兵车行 》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尊重生命,关注社会的情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领略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兵车行》,体会诗中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历史场面吧。
二、目标展示。
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
三、目标分解,课文诵读。目标一:识读。
1、学生共同商讨,借助工具书解决诗中字词,并能正确断句。
2、一生读,同学们评价,指出优缺点,教师做些强调。目标二:通读。
1、继续朗读,注意连贯,流畅。有意识地向感情上靠拢。
2、同学诵读,同学们评价。全体同学齐读。目标三:听读。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句子是叙事性的,哪些句子是抒情性的,分别怎样读?
2、带着问题听录音,适当做些记录。目标四:悟读。
1、我们被名家的阅读带入了历史,眼前似乎呈现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a、诗中哪句话点明了战争的原因? 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b、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如何?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c、诗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找同学结合录音和自己的揣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总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只有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作者的情怀,才能读出滋味,读出快乐。教学反思:
第四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风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续写诗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现象中的风给你是什么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在诗人笔下的风和你的印象一样吗?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轻读: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重读: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 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教学反思:
第五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用听范读、小组读、台前朗诵的方式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重点:
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配套光盘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练读
1、这么美的景色,每个人都那么热爱它,为了表示对它的喜爱,让我们尽情的朗读吧!
2、再听范读,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味。并标上重读轻读、语速的记号。
3、小组练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
4、“小小朗诵家”,抽生上台朗读,要给予孩子们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三、集体朗读
1、师先范读
2、生整体读
3、评价
四、作业:积累秋天的诗歌。教学反思:
第六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
1、展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理 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1、播放光盘范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投影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出示配读材料:“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解开了宇宙之迷” 出示课文: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四、感受魅力。复述故事。教学反思:
第七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的语句,感悟故事灵动的思绪。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的故事成千上万了。你能给大家简单说说你记忆中听过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文中的三则《成语故事》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故事,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教学反思:
第八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的语句,感悟故事灵动的思绪。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成语故事中蕴涵着一定的意义,今天我们来看看伊索寓言会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在《伊索寓言》两则小故事中任意选一则读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故事,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四、学生再次练读。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表演读,进行个人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第九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幸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朗读。体会诗文的优美。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形式掌握诗歌练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色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大自然是一本蕴涵着丰富知识的课本,在其中我们会尝到无尽的乐趣,就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幸福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教师指导朗读,集体交流朗读。
1、分节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男、女赛读,教师及时评价。
4、分组轮流读。
四、练习读。
自由组合练习朗读,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读。
五、朗读表演。
请各小组上台来表演朗读,其他小组做评委,共同学习,提高朗读。
六、小结。
第十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诵读古典精华》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古典精华诗词,提高诵读水平。丰富学生的古诗收集材料。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言。
二、诗词赏析。
1、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所写的赏析作品。
2、由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
三、朗读欣赏。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大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
四、名曲演唱。
1、学生演唱《满江红》、《水调歌头》、《虞美人》等歌曲。
2、由学生将诗词填进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中,目的是加强诗歌的记忆,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欣赏音乐歌曲《悯农》、《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明白谱曲 必须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感情。
五、作品展示。
介绍学习园地中所展示的同学们创作的书法、绘画和诗歌赏析作品,小结同学们一年的学习收获。
六、小组擂台,背诵比拼。
七、结束。全班齐背《千字文》。
第十一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风的祈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续写诗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现象中的风给你是什么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在诗人笔下的风和你的印象一样吗?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轻读: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重读: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 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第十二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十三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祖国风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2、学生练读,互评。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十四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祖国风光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十五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名句诵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第十六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雪花飞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一背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冬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让我们大声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并把它写下来。
第十七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数字魅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数字在古诗中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在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带有数字的古诗。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含有数字的古诗。
第十八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畅游诗海》 教学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5、评出冠军队。
四、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