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5 03: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

一、诵读内容: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

二、诵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能够判断出停顿,找准重音,读出韵味

3、让学生初步理解感悟其中一些浅显的道理。

三、诵读重点:

1.、能够读准重音,读出韵味。

2、感悟其中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一组大树、小嫩芽、高楼、砖墙、远行、脚印的图片,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来明白天底下不管多么难的事情都要从简单的地方入手,不管多么大的事情都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而导出这节课所学内《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里面有很多名言警句。下面让我们以抽卡片的形式,看谁记得最多,背的最好。(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卡片,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学生记得的《道德经》名句。可能有: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6.治大国,若烹小鲜。

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二、初读读通

(一)1、学生试读、自读(先让学生小组内自读,在点四名学生进行试读,要提醒学生注意找出易读错的字音,)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2、播放这四章的朗读音频,提醒学生听的时候要注意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在此环节中需要板书学生易读错的字,并纠正)

3、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及停顿。(一句一句的跟读)

4、检查学生听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首尾接龙,诵读这四章内容(重点是句子读通顺,字音正确,读出节奏,同时配以背景音乐)

(二)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1、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同时配以背景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本节课有四章内容,我要求每组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取诵读方式。结合实际,本节课在此环节主要运用首尾接龙读、前后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之间竞读,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成果展示

自由诵读一段时间后,举行小型的诵读比赛,同时配以背景音乐。比一比谁记得又好又快。哪一个小组的诵读最好(包括形式及内容)。

可以齐诵,也可以分角色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一些简单的动作,但一定要诵出其中的韵味。学生互评,教师及时给予简单的指导和鼓励。

三、悟经典教师小结

1、让同学们交流在这两章里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并说出原因。

2、教师小结:在这四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这一章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由此,我想说,《道德经》真是一部旷世真言啊,它告诉我们这么多有用的道理,遇到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与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呢?引出作业。

四、作业布置

和家人一起来读《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第二篇:五年级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一、诵读内容

1、《卜算子 咏梅》、《醉花阴》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豪放风格。

2、理解《醉花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的思想感情。

3、理解《孟子》中两句话的意思。

4、能背诵《卜算子 咏梅》、《醉花阴》和《孟子》中的两句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经典诵读教案

一、诵读内容

1、《采桑子》、《题临安邸》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采桑子》这首词的意境。

2、理解《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意思,学习作者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3、理解《孟子》中四句话的意思。

4、能背诵《采桑子》、《题临安邸》和《孟子》中的四句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诗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诗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经典诵读教案

一、诵读内容

1、《满江红》、《青玉案 元夕》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意境,感受岳飞的爱国之情。

2、理解《青玉案 元夕》这首词的意思,学习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3、理解《孟子》中名句的意思。

4、能背诵《满江红》、《青玉案 元夕》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经典诵读教案

一、诵读内容

1、《清平乐》、《菩萨蛮》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清平乐》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一种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

2、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意思,学习作者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清平乐》、《菩萨蛮》和《孟子》中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经典诵读教案

一、诵读内容

1、《如梦令》、《长相思》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2、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如梦令》、《长相思》和《孟子》中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经典诵读教案

一、诵读内容

1、《芙蓉楼送辛渐》、《水调歌头》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作者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2、理解《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意思,学习作者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芙蓉楼送辛渐》、《水调歌头》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七课时

一、诵读内容

1、《清平乐 村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的意境,感受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2、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这首诗的意思,学习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清平乐 村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八课时

一、诵读内容

1、《题北榭碑》、《墨梅》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题北榭碑》这首诗的意境。

2、理解《墨梅》这首诗的意思,学习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题北榭碑》、《墨梅》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九课时

一、诵读内容

1、《凉州词》、《出塞》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凉州词》这首诗的意境,感受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2、理解《出塞》这首诗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凉州词》、《出塞》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课时

一、诵读内容

1、《三衢道中》、《寓意》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三衢道中》这首诗的意境。

2、理解《寓意》这首诗的意思。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三衢道中》、《寓意》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一课时

一、诵读内容

1、《旅怀》、《新竹》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旅怀》这首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2、理解《新竹》这首诗的意思,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旅怀》、《新竹》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二课时

一、诵读内容

1、《少年行》、《观沧海》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少年行》这首诗的意境,感受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

2、理解《观沧海》这首诗的意思。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少年行》、《观沧海》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三课时

一、诵读内容

1、《前出塞》、《夜泊牛渚怀古》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前出塞》这首诗的意境,感受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

2、理解《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的意思,感受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前出塞》、《夜泊牛渚怀古》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四课时

一、诵读内容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幽州台歌》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意境,感受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抒发感愤、寄以慰藉。

2、理解《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意思,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幽州台歌》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五课时

一、诵读内容

1、《山中与幽人对酌》、《浪淘沙》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态度。

2、理解《浪淘沙》这首诗的意思,感受黄河雄伟气势。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山中与幽人对酌》、《浪淘沙》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六课时

一、诵读内容

1、《念奴娇

赤壁怀古》、《观猎》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的意境,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观猎》这首诗的意思,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观猎》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七课时

一、诵读内容

1、《山中留客》、《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山中留客》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2、理解《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意思,学习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山中留客》、《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十八课时

一、诵读内容

1、《贫女》、《曲江》

2、《孟子》名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贫女》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作者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的感情。

2、理解《曲江》这首诗的意思。

3、理解《孟子》中话的意思。

4、能背诵《贫女》、《曲江》和《孟子》中的话。

三、教学过程

1、交代诵读任务。

2、学生自由诵读,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初读情况,并正音。

4、借助“大意”,理解两首词和《孟子》名句的意思。

5、学生再读,注意体会词的意境和《孟子》名句所阐述的道理,做到读出感情。

6、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律美和《孟子》名句的节奏感。

7、练习背诵。

8、小结,布置预习任务。

第三篇:诵读课教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② 明确朗读误区。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材料:自己的语文书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是“荣”?(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三

《春

晓》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眠:睡眠、睡觉。闻:听到。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同桌互背古诗。

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五、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四

《所

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3、观察画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学诗。朗读古诗出示画面:听课文朗读,你听懂了什么?想不想自己去读读呢?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三、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四、品悟古诗(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五、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师再点拨。看图理解:这是什么时候?牧童在干什么?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六、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感情地背诵古诗。

七、展开想象,看图编故事。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你喜欢这个牧童吗?喜欢他的什么?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五

《村

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诵读《春晓》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吟诵道(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春晓》)

2、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指名读、齐读。

4、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5、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6、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7、再读古诗,感悟春天:(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8、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六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充分想象,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1、诵读古诗《春晓》。

2、看图猜古诗,背古诗。

师:小朋友们真投入,就像一个个小诗人。小诗人们你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老师这儿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演示:古朗月行,江上渔者,锄禾,咏鹅,静夜思,村居——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村居—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这首诗是唐朝一位了不得的诗人写的,人称他为“诗圣”。这位诗人就叫­­——杜甫。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说为主)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过渡:诗人有没有找到花欣赏呢?学了这首古诗你就知道了。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1、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读通

2、读正确:

师:自由读读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音朋友。要求:响亮、正确(1)指名读。评价。(2)再指名读。

3、读出节奏,感受古诗韵律美

听范读,让生指出与他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指出读出节奏。

是呀,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古人读古诗时就注意到了这点,这样听起来,就有美感。想不想学?练一练。

4、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5、自由练读。

6、四组比赛读。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谁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

7、全班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一)理解诗句

1、诗我们已经读通了,那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老师已经把这美景用文字描述出来了,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猜猜他们分别是那句诗句描写的情景。

2、生练读,猜诗句。

3、分句,猜某些词的意思。“蹊”“留连”“娇”

(二)想象入境

1、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

刚才,我就告诉大家了,读古诗要大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下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朗读,(生闭眼)你现在已经来到黄四娘家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你能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4、诗人看到这么美的花,心情如何?

5、想象对话

现在老师就是大诗人杜甫,你们就是那飞舞的蝴蝶和鸣叫的黄莺。杜甫:蝶儿,蝶儿,你为什么常常在花上飞舞游戏舍不得离去呢? 蝴蝶:„„

杜甫:黄莺、黄莺,你为什么叫得这么开心,自在呀? 杜甫:„„

现在你们是诗人杜甫,老师是蝴蝶,我要问你们了 师:大诗人你怎么这么开心呀?

6、想象读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是呀,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7、赛读。配乐赛读

四、诵诗,体会诗情 1.教师激情叙述。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让我们把这优美的画面深深地留在脑海里,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对春的喜爱吧!

2、指名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古筝曲《出水莲》,谁来和着音乐背诵这首诗?

3、同座背。给你的同座背诵一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体会。

4、集体背。还有谁想试试?有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背诵,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大部分同学会站起来集体背诵)

你能背诵吗?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作业:

杜甫还有一首《江畔独步寻花二》,请大家课后诵读。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七

《弟子规》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出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八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丰富积累; 感受古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诵读能力; 活动准备:

1、编排顺序

2、教唱诗歌;

3、选主持人

4、分男女组; 活动过程:

主持人: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在中华历史的长空中,中华经典诗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中华儿女迷惘的心灵,开启了他们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一同走向经典,贴近经典,感悟经典。让我们在经典的诵读中去体味那份神秘和快乐;让我们在经典诵读中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内涵吧!

一、首先,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喉唱出《春晓》、《回乡偶书》,走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你听:(男生说诗、女生唱诗;交换,再合唱)

二、接下来请欣赏名人大家的诗:请四个同学分别诵李白、李商隐、杜甫、杜牧的诗各两首;

1、诵李白的诗

2、诵李商隐的诗

3、诵杜甫的诗

4、诵杜牧的诗

三、男女生赛诗

1、女生先出四首诗男生诵

2、男生再出四首诗女生诵

四、主持人:咱们班的同学在背诗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组成了一个个合作小组,有(启明星)组合;有(开心)组合;有(甜心)组合„„下面有请超级组合及成龙组合为大家表演,掌声有请!

五、开火车诵诗——给每个学生机会。

呜呜呜,火车开起来,火车开到我这里来。(三列火车)

六、接诗诵读:甲组与乙组进行——甲组诵读长诗的前四行,乙组接着诵读诗的后四行。(这是针对长诗设计的诵读方式)

七、说唱古诗结束诵读班会。

第四篇:诵读课教案

语文诵读课教案(练习*诵读篇)

一、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练习部分都出现了经典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练习中出现的经典诵读(板书:练习*诵读篇)

2.你能不能说说每个练习都安排了些什么呢?可以打开书本看一看,交流:(歌词、现代诗、短文或者是四字词语古诗等)

3. 可以关注一下小标题,有这样几个方面:(板书:诵读与积累4、7 诵读与欣赏1、5、6 诵读与感悟2、3)

二、复习诵读与积累

1.过渡:我们首先来看诵读与积累,为我们同学储备了哪些好词佳句。出示(练习4)关于戏曲的词语 1. 指名读

2. 这12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3. 齐读

出示(练习五)诵读与欣赏

过渡: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欣赏。第一首:出示(练习1)《爱我中华》

1.女同学来读一读。2.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的歌词。这首歌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充满了自豪感。

3. 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各族人民怎样的情怀吗? 4. 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诗歌吗?? 比如:陆游《示儿》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首:出示(练习5)《秋》

1. 男同学来读一读

2. 我们说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看似在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怀。那你能读懂诗人的 情怀吗?谁来说一说。

3. 因为懂得,才会读得特别动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过渡:从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书本中的诗词,《词两首》《古诗两首》。出示(词两首)如梦令

李清照(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 “兴尽”是什么意思?

2. 能不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4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渔歌子,和刚才一首词中的如梦令,都属于什么? 2.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 这里的“不须”是什么意思?为何不须归呢?

4. 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出示(诗两首)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 “若等闲”是什么意思?这和***的诗词《七律长征》中哪个词语类似? 2.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 作者借石灰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怎样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出示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1. 满乾坤是指?

2. 这首诗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托的是中怎样的情操? 3. 你还能想起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4.由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郑燮的《竹石》,谁愿意为大家高声诵读? *诵读与感悟(古今贤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刚才的复习同学们都很投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与感悟,让我们一起再去读一读书上安排的古今贤文真理篇。出示: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 诵读

2. 如果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两句话,送给你的好朋友,你选哪一句呢? 3. 为什么要把这句话送给他呢?你愿意和我们大家说说吗?

4. 同学们也许当你收到朋友送给你的那勉励话的时候,会感觉听得不顺耳,可是那些都是“忠言”啊!所以老师想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送给我们大家,让我们一齐共勉,好吗? 5. 齐读

6.(机动:诵读)古今贤文其他篇目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都很认真,俗话说“天道酬勤”,学好成语、古诗词、古今贤文,这些都并不难,关键是多读,难就难在,要积累要运用,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第五篇:诵读课教案

篇一:诵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 明确朗读误区。

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材料: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

材料:自己的语文书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篇二:朗读指导课教案

地点:六二班教室时间:2008年3月14日 听课教师:六语组三位老师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改动如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朗读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神态、停顿、感情、动作??(联想)。

2、老师总结:朗读有很多技巧,哪儿要注意,注意多少,我们小学生一一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朱老师只给同学们讲一个技巧------联想。我国著名的企业“联想集团”有一句这样的话-----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就告诉了我们,会联想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二)创设情境。老师出示课件-----名侦探柯楠。(这时,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因为对柯楠,学生太熟悉了,太喜欢了。)

1、柯楠用什么方法来从事侦探工作?(联想)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推理)

2、师小结:(拿起课本)我们所学的文章就是线索,我们的任务就依据这一线索进行推理想象,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天马行空地胡想,而应恰如其分地联想。朱老师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三)以《半截蜡烛》为例,学习展开联想进行朗读。

1、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提出要求: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当成线索,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你的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没有读过的人身临其境。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从“闯进”一词体会这几个德国鬼子是不经主人允许就进来的,是强盗,是恶魔。

师小结:这们同学能从人物的动作展开联想,这就是细节联想。(板书:细节)

生:我从“急忙”一词联想到伯诺德夫人的急中生智。

生:我从“顺手”一词联想到德国鬼子到别人的家里很随便,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可见他们是统治者。

老师播放课件《辛德勒的名单》片断。思考:看过录相后,谈一谈这些德国人是怎样的统治者?

生:灭绝人性的统治者。

生:他们是滥杀无辜的魔鬼。

2、自由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提出要求: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从“冒着轻烟”一词中看出危机只过去了不到几分秒钟,又开始了新的更可怕的危机。

3、自由读第五小节,提出要求: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从“慢慢”一词想到杰克很镇定。

生:我从“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联想到蜡烛马上就要熄灭了,我很紧张,真替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担忧。

4、指名读第六小节。这里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少校军官说的那句话“当然可以了,我家也有一个像你一样大的孩子。”------朗读时要充满温情。学生试读。

一节课终于讲完了,朱老师一进六年级办公室就说:“这课我上不成,别扭死了。看来,我真得上不了这样的课,我还是上计算机课吧。”朱老师叹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看着朱老师无奈的样子,我们几位老师又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教研。

第二次研讨:

我们先肯定了朱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节课,朱老师的条理很清楚,比第一次上课有了很大的进步。

2、创设了教学情景-----大桢探柯楠,深得学生的喜爱。并能将它贯穿于全文,使整节课不显得过于散了。结构紧凑了许多。

3、注意了儿童化的语言,学生听明白了,回答问题的学生明显比第一次讲课时要多。

4、并能围绕一个朗读技巧(联想)去组织教学,避免了上节课的什么都讲,又什么都没讲透彻的毛病。

5、朱老师注意了自己的范读,较好地发挥的引领作用,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当然,这节课也暴露出了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是我们第二次研讨的情况:

张黎辉老师首先发了言:“小朱,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节课你上得这么累?上得那么别扭呢?”小朱一听这话,把头抬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你说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把这节课上成了语文课,而不是我们先前商定的朗读指导课,你应该发挥你自身的强项,充分运用你的嗓音,你的范读,来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孩子有一种语言的享受。你把课型弄错了。另外,你的预设的教案和你上课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处,过于随心所欲了。”

这节课的升成的问题是善于颂读的朱老师,这节课到底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是语文教学上的朗读吗?还是从颂读技巧出发,教给学生一些颂读的方法?这一问题成了我们这次教研的主要任务。

孙慧老师说:“朱老师,第6课《半截蜡烛》我们已经给学生讲过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都已说得很好了。那么你在自己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就不要再下功夫花时间让孩子再说再谈了。你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从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当时的环境等细节处,产生联想,孩子说得不到位时,你可以加引指导。”

李桂莲老师说:“我也同意孙老师的意见。另外,我补充一点,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有一个帮、扶、放的过程,第三小节老师可以帮学生,重点讲;第三四小节扶着学生,让他们小组内讨论,老师可以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地加以指点;第五、六小节,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联想到什么,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再现 当时的情境。这样的按排就显得有张有弛了。”

“对,李老师说得也正是我要讲的。提醒朱老师一句,当你让学生联想过后,一定要让学生试着将他联想到的内容读一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品味,进行评价,如果孩子朗读不到位时,就要运用老师的范读作用了。还有,我觉得为学生配乐,不失为指导朗读的好方法,因为音乐是能渲染人的情绪的。”张黎辉接过李老师的话。

张竹青老师接着讲到:“朱老师是制作课件的高手,为什么不很好地利用起来呢?在课件里插入几段音乐,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孩子们的朗读应该会有所改

变的。如果设计一个让孩子为书中的人物配音的环节就精彩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建议,不知对你有帮助没有?”

“张老师,你太谦虚了,你这样一说,我都不好意思了。”朱老师摸着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请张黎辉和孙慧两位老师共同给我备这一节课。这样我会少走弯路的。”

通过一番研讨,我们和朱老师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和朱老师一同备这一节课,再修教案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第三自然段为抓手,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当时的环境等细节之处去展开合理的联想,并用自己的声音将联想到的内容展现出来,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及时作范读指导。

2、其余的第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进行讨论,要告诉学生注意运用第三自然段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

3、在课件里插入音乐,学生朗读时一定要配乐以渲染当时的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朗读。

4、注意板书设计上要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来。建议板书可这样设计:语气神态朗读 动作 联想环境

朱老师回家利用业余时间又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张黎辉和孙慧老师回到家中,利用QQ的聊天的形式,共同为小朱老师备课,我们两个设计的教案如下:

朗 读 指 导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在平时阅读时积累朗读的素材。

2、指导《半截蜡烛》的朗读,以备课本剧之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朱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关------“朗读”的问题。(老师板书“朗读”这两个字)

2、师:朗读这个词语大家恐怕在课后的要求当中经常见到。你们平时都是怎样朗读的呢?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在朗读时,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生2:我朗读课文时,都是大声地把课文读出来。

生3:我在读课文时还带有感情。

3、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朗读就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那么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课件:)

朗读的要求:

1、读音正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联想指导环节

1、师过渡: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可是,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谁来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把句子当中重点的词读出来。(重音、朗读技巧)

生2:注意声音的高低变化。(语调)

2、师过渡:其实,朗读的技巧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听这段录音。(备注说明:如果朱老师想自己范读,一定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来认真倾听。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只关注老师的声音,而不被老师朗读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吸引。)

3、提出倾听时的要求: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备注:老师向学生说完倾听的要求后,再出示课件:朱老师《大江保卫战》的声音)

4、师过渡:朱老师看到大家那专注的神态,我想你们一定是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我仿佛听到当时的狂风暴雨声(环境)

生2:我好像听见了人们的喊叫声(语言)

生3: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光着脚,踩着泥泞,肩扛沉重的麻袋。(动作)生4: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受伤时,咬紧牙关,仍然坚持在河堤上干活。(神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板书在黑板上:环境、语言、动作、神态??)

5、师:同学们刚才所想到的,所听到的就是联想。(板书联想)

6、课件出示:柯南

7、师:柯南大家都知道吧?他是个什么人?

8、师:他靠什么来破案啊?

生:他利用眼前收集到材料,去进行推理,想象案发时的情景。

9、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柯南就是利用眼前的蛛丝马迹,推理出案发当时的情境。其实,我们朗读也一样,课本上的文字就是我们的线索,我们必须依靠这些线索,进行合理的联想,联想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并且把自己置身于联想中,只有这样,(师指着板书)我们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去给大家描绘一个生动的故事,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听的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我们仍然建议朱老师为学生补充第一次讲课时的有关朗读的30%和70%理论)

三、指导朗读《半截蜡烛》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朗读要注意的几点。大家马上就有一个练习展示的机会。你们的语文老师委托我在咱们班挑选几个小演员,一起去排练课本剧《半截蜡烛》。这一课,难度最大的就是最后几个自然段,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能把这几个自然段读的最好,谁就是我们学校的小演员了!

2、师过渡:为了使大家更好地进入情境,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片段,(课件出示二战的资料)

3、师: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4、师: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半截蜡烛》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老师课件屏示第3小节的第一、二句话。)

(1)师指导学生进行联想:读这两句话时,你想一想德国军官闯进伯诺德夫人家里是不是偶然一次的事情?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不是,德国人闯进民房进行检查,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生:他们在别人的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随便。

(2)师:既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在朗读时就应该用自己的声音把它再现出来。谁来试一试这第一道测试题。

生:(用平静的语气进行朗读)师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8、老师课件出示第3小节的第三句话。

(1)师:默读这一句话,你仿佛会看到什么?又仿佛会听到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我仿佛看到蜡烛在一点一点地燃烧着,光苗也在不断地跳动着。

生:我仿佛看到德国军官那可怕的脸,像恶狼一样,正凝视着这燃烧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这一家三口的性命。

生:我仿佛听到了伯诺德夫人那咚咚的心跳声。我感到她心里很紧张。

(2)师:那你现在的心情如何?生:我也很紧张。

(3)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这种紧张来?

(指一名学生读这一句话)进行适当的评价。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背景音乐:破门而入的声音、钟表走动声音、紧张的背景音乐、越来越短的蜡烛)

9、课件出示:第3小节的最后三句话。

(1)师:自由读这几句,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怎样读这句话。

(备注: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此时可故意读得紧张、哆哆嗦嗦地把烛台端走,让学生体会出:应读出伯诺德夫人内心虽紧张,但语气却是平静、从容的,动作也是不慌不忙的。)学生试读。

10、老师课件出示整个第三小节的内容,找一名学生来配乐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进行现场评分。(学生朗读要有一个“平静----紧张----内紧外松”的变化。)

11、师:下面我们进行必答题的朗读测试。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就认真读那一个自然段,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将自己融入文本之中,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2)学生自由朗读。

(3)朗读交流。

(老师分别找三个学生:一个喜欢第四自然段、一个喜欢第五自然段、一个喜欢第六自然段的进行朗读展示。)

(4)师:学生朗读之前要让学生讲一讲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全家人都注意力都在那半截蜡烛上面,可是又不敢使劲盯着蜡烛看。他们的心里无比焦急可是又不能表现在脸上、动作上。他们是那么憎恨德国鬼子,可也不敢表现出半点的不尊敬。就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啊。听这了几位同学的朗读,你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了吗?评出朗读好的同学,并要说出你打分的根据。

12、分四人小组进行表演读第四、五、六、七自然段。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13、小组上台展示。

14、师:通过这几轮的测试,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小明星。

四、与机器的对比试验结束这节课:

篇三:朗诵课教案

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时仪态动作的重要性。

2.掌握演讲时身姿风度、上下台步伐、站 立姿势等基本要领。

3.通过观看视频和亲身实践对这一节内容有更深入的领会。

二、活动准备

1.教学主题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注意演讲的内容与说话的语态,同时也要重视我们的姿态风度,因为它是我们礼仪和素质的外在体现。本次课程通过经典演讲视频、教师现场演示、学生亲身实践“我们演双簧”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2.准备道具、材料

教学演示视频、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感情的演讲稿若干篇

三、教学流程

1.播放教学视频

2.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视频中的动作与第一天自己上台演讲的不同

3.讲解演讲姿态步伐等的要领

A.上下台步伐

演讲者的上下台步伐,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头不要昂的过高,也不要过低,目光平视正前方

B.站立姿势

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两腿不要紧贴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要适中。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终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虚设,能保持身体平衡即可。两手不做动作时自然下垂,微微弯曲。

C.手势动作

常见的手势动作有上举(抬)、下压和平移、斜劈(挥)等几类,每类中又可分为单手和 双手两种,每种均可有拳头式、掌式。

4, 将准备好的稿件《我的祖国啊》发给学生,播放配音,让学生上讲台实际操练并且点评。

第二节

一、活动目的1.通过为学生都熟悉的动画片配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2.由于动画片的原声配音在语气、语调等方面都比较突出,因此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上午所学的相关内容。

二、活动简介

老师首先选取5段动画片视频片段,学生相互组合成3~5组,电脑上轮流播

放5段动画片,每组成员自主选择,并相互揣摩角色的性格和说话方式,运用上午所学的相关知识。最后每组上台配音,老师进行评价记录,评比出“惟妙惟肖奖”“最佳创新奖”

三、活动准备

5段动画片视频以及相应的对白纸质稿件(如果让学生现场抄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下载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教案 才能与气度 ——论《三国演义》周瑜 一、教学目标 1、赏读《三国演义》名著的基础上,了解书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片段,认识周瑜的人物性格特......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六)《醉花阴》《声声慢》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千字文》 教学内容: 《千字文》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修身篇。 2、理解文字意思,说出大致理解。 3、补充相关知识,促进理解,有感情诵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导入:......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 自九月起,每周一节诵读课,上四周的《弟子规》,教学生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基本的生活规范。 十月,每周一节诵读课,上四......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孟子》教案 教学内容: 《孟子》经典语录:“君之视臣手足------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教学理念 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学习目标: 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第四课时 原文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

    六年级诵读课教案

    六年级朗读指导学期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1、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