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复习教案--亚洲
第六章 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三课时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分析该地气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教学难点: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板书设计:
四、气候
(一)特点:
1、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季风气候显著
3、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读图]“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图6。9)
[提问]亚洲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会如此的复杂多样呢?也就是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呢?
[读图]6。10“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 [比较]雅库次克和孟买年内各月气温有何差异?
[小结] 雅库次克夏季凉爽,冬季十分寒冷,孟买终年高温 [提问] 造成雅库次克和孟买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孟买所处的纬度较低,因此气温较高;而雅库次克所处的纬度较高,因此气温很低。亚洲由于所跨的纬度大,地跨寒、温、热带,因此气候类型复杂。例如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镇,曾观测到零下70℃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年内各月降水量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小结]哈尔滨和乌兰巴托所处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但由于哈尔滨靠海较近,降水相对较丰富,而乌兰巴托距离海洋比较遥远,所以降水稀少,从而造成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气候上的差异。所以,由于亚洲东西距离广,海陆跨度大,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度差异悬殊,气候复杂多样。这里有降水丰富的世界“湿极”,也有终年滴水不降的干旱地带。[活动]看看北纬30度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归纳]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带气候特别复杂;虽然处于同一纬度,但不同的海陆位置所带来的气候不同,同是北纬30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
[讲述]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季风气候,由于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附图]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讲述]从这几幅图可以分析出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就是降水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有的年份的年降水量很多,有的年份却很少。
[板书]
四、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承转]刚才我们分析了亚洲气候的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以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那么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在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哪一种气候分布的范围最广?这种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提示:雅库次克和乌兰巴托都属于这种气候,可分别从雅库次克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状图综合分析出此种气候的特征)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泛。通过雅库次克气温曲线图可得出夏季温暖、冬季严寒的气温季节变化特点;通过乌兰巴托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得出降水集中在夏季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所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板书]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活动]涓涓和菲菲经常争论一些地理问题,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做裁判,看看谁对亚洲大陆内部为什么会形成大面积沙漠气候的问题解释得更有道理? 涓涓说“因为距海洋太远了,温和湿润的水气难以深入大陆内部。。。”;菲菲说:“不对!肯定是过去那里的人太多,把水都用光了。。。”(涓涓说得对)[提问]亚洲的气候对亚洲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归纳]亚洲的季风气候最显著,它对亚洲的农业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分为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倘若季风气候的高温和多雨时期基本一致即雨热同期,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可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水分的时候有充足的雨水供应。但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所带来的频繁的旱涝灾害,又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少,就有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说明]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季风气候很显著,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比如在湖南的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倍,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这样的气候使中国一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繁。[阅读材料]“被淹没的土地”(P8)
[学生小结]要学好气候,少不了要读气候类型图,先看看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大致分布在什么地方,即几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然后,再看看上一册地理课本中气候部分,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还要看看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以及这些气候对该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读图]“非洲的气候”(图6。2)[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归纳]非洲的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总结]学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从哪些方面把握?————首先要了解本地区在世界上的位置及范围,该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河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有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反馈练习:填充亚洲气候类型图 作业:填充图册第三页 后记:
第二篇:高三复习教案--亚洲人文环境
第一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课程标准]:1.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2.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点难点]: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教学准备]亚洲人文环境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活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进入到亚洲人文环境的学习[板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讲述] 首先我们从人口角度来认识亚洲的人文环境。亚洲不仅地广而且人多。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
[提问]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 [板书]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讲述]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提问] 让学生回忆在第一册书中学习世界上的国家时提到的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结合图6.14 [提问] 这些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有几个在亚洲?集中分布于亚洲的什么地方? [活动] 课本P10-11活动1 [承转]亚洲有如此之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学生活动]课本P11活动2 [承转] 我们简单概括亚洲的人口状况,是地广人多,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亚洲的文化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多样。
[板书]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讲述] 亚洲是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而亚洲多样的文化与其民族的众多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阅读图6.16及阅读材料。[提问] 亚洲的民族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民族构成复杂等)[讲述] 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学生活动]读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并完成课本P14活动1 [学生活动] 让学生们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的资料。
[提问] 我的一个朋友要去新、马、泰这三个国家游玩,在旅行的开始,导游小姐就向他和同行的游客介绍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这是为什么?有这个必要吗? [学生讨论] [承转]在上学期,我们曾一起讨论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请大家回忆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举例说明
[讲述]由此看来,亚洲的国家中经济发展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板书]
三、经济发展差异
[学生活动]读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图,完成课本P15活动1。[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学生活动]课本P16活动2 [反馈练习]:
1、收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资料举办一次手抄报展览。
2、请学生表演不同民族艺术风格小节目。
第三篇:高三复习教案
追梦文学路,我手写我心
——2014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走眼》作者王伟锋访谈 2014.8.14《语文周报》(浙江版)(高三年级)第1版 编辑:吉人 【人物名片】
王伟锋,男,1976年2月出生,河南禹州人,现就职于河南省鄢陵县第三高级中学,教书之余喜欢读书与写作。擅长小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教育随笔等文体的写作,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如《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文学》、《辽河》、《天池·小小说》、《小小说大世界》、《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1998年开始写作以来,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200篇,计50余万字,获各类征文奖项若干,系河南省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
一、《走眼》的灵感来自于成语“买椟还珠”
葛劲松:2014年的浙江卷高考现代文阅读选用了您的小小说《走眼》,能谈谈您怎么想到创作这篇小小说的吗?
王伟锋:感谢《语文周报》,很高兴能够就写作这一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和浙江是有缘分的,2000年我曾经在浙江的温岭市生活过将近一年的时间,至今怀念那里的山山水水。
写作首先需要灵感,尤其是小小说,要抓住脑海里瞬间一闪而过的灵感,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巧妙构思成文,经过不断修改提炼,最后定稿。《走眼》的创作灵感里面有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子。刚开始,我手头有一个古玩方面的小说素材,但一直苦于思考怎么编织故事而没有下笔,后来忽然想到“买椟还珠”的成语,顿觉眼前一亮,咱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何不借鉴一下呢?当然,还需要仔细加以琢磨,尽量把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而且主题要考虑好,算是主题先行吧,于是就有了这篇《走眼》。
这篇小说最初发表在2013年第1期的《天池·小小说》杂志上,2013年第13期《格言》、2013年9月上《小小说月刊》等杂志先后转载,并入选花城出版社《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
葛劲松:您的小说里写到了钧瓷,能简要说说吗?
王伟锋:我是土生土长的“钧都”禹州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花都”鄢陵教书,两地相距不过一百多里,都属于河南省的许昌市。钧瓷发端于东汉,始于唐、兴于宋,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被称为国宝、瑰宝。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小说里写到的钧瓷,是我的老家河南禹州的骄傲,我也想通过小说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这一国宝,也算是为宣传家乡做了点贡献吧。
葛劲松:在您看来,《走眼》中的赵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伟锋:赵老板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首先,他是生意人,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同时他的文物鉴赏水平很高,属于专家级的人物,在圈内很有名气,但他又不是一般的生意人,他心智高,而且在为人处事上,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线。比如,对待李老板的蓄意辱弄,他沉着应对,说明他属于智慧型的生意人,让李老板输得心服口服,李老板自感没法在老街上混了,于是撤店走人。现在的社会,做生意的人,尤其是古玩圈子里,能够像赵老板这样坚守底线的人不多了,社会浮躁,人心不古。
葛劲松:能说说您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的主题好吗? 王伟锋:正如前面所述,赵老板与人为善,却惹祸上身,但他沉着应对,挡住了别人射来的冷箭,而且得饶人处且饶人;李老板贪图一己之私,蓄意想要害人,不想却害了自己,两相对比,相信读者都很聪明,能够领悟到《走眼》想要表达的主题。当时想过用《赝品》作为标题,后来用了《走眼》,因为“走眼”既有对物的看走眼,也可以是对人看走眼,有双关之意吧。
《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说过,小说不宜直白,应该是留白的艺术,要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慢慢品味和解读,读者自己能从小说中悟出点儿什么,最好。小说写出来,发表了,作者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需要读者在思考和品位中对小说进行二次创作,由于读者的知识结构、所处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看法不一,或许会品味出作者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层面上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二、我手写我心,追梦永无悔
葛劲松:让我惊讶的是,您是一位职业高中的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您的文学作品却入选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王伟锋:确实感到很意外,这对我的鼓励很大,感谢浙江的命题老师给我的这份荣誉。小说能够作为高考试题,并不在于它就至臻完美,只能说明它切合命题老师的思路,较容易实现命题意图,便于设置题目,如此而已。葛劲松:您的文学梦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现实的?
王伟锋:梦想这个词语很大,我也经常这样问自己,梦想是什么?然后苦苦思索,挖空心思想给自己找出一个标准答案。我想,梦想应该是一粒种子,它只要埋藏进现实的富饶或者贫瘠的土地,哪怕经受酷热严寒的磨炼、冰冻霜雪的考验,依然会倔强地微笑着,在风雨的洗礼中生根发芽,然后以顽强的姿态不断向上生长,直到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梦想是一粒种子,是种子就得发芽。我的梦想就是这样一粒种子,一粒文学的种子。对于文学,我经历了一个暗恋、初恋和热恋的过程。我觉得仅仅只是说喜爱文学还远远不够,应该说,是文学让我的生命丰盈了起来,像是暗夜的海里一盏不灭的航标灯,文学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给与我人生的梦想和希望。文学是我的精神家园与灵魂栖息地,是我生命的支点。葛劲松:能讲讲您的文学经历吗?
王伟锋:这恐怕要追溯到20多年前吧。我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山区农家,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我的读书学习一直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刚开始是连环画、故事书,武松打虎,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带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初中一年级,在语文老师王彩霞的启发下,我开始写日记。王老师还借给我一些语文书籍,鼓励我放开眼界,大胆投稿。
1992年,我考上了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很感激语文老师朱国甫和董国超老师,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都很高,令我受益匪浅。高中学习紧张,尽管如此,我还是阅读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最喜欢的是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对我以后的写作影响较大。读到《人生》里高加林提出和刘巧珍分手,刘巧珍万分痛苦地离去的那一刻,当时就想找高加林打一架,使劲儿揍他一顿。可见,文学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明知道小说是虚构的,偏偏就是当了真。大学期间,我加入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驼铃文学社,并在校报上发表了几篇小随笔和小小说。我最喜欢小小说,并为这种短小精悍、言简义丰的文体形式所着迷。那时候,《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我几乎每期必买。先是集中时间阅读,然后再从语言、故事、构思、立意等多方面,每期选出最喜欢的五篇小小说,认真分析、反复研究、仔细品味,从中学习和总结小小说创作的一般性规律、特殊技巧和写作手法。
开始尝试着比猫画虎地写,接二连三地收到退稿信,后来慢慢上了路。我发表的第一篇小小说,是《天池·小小说》杂志上的《烟花》。有人说,小说在一定程度是作者的个人经验史,此话不虚,因为《烟花》写的就是我的生活感悟,这也启发我要多关注生活,贴近生活,我手写我心,情感越真实越容易写,这样作品才会有烟火味儿,接地气。
葛劲松:与文学结缘,文学会是你一生的梦想吗?
王伟锋:我想会的,活到老写到老吧。写作之路上苦辣酸甜,感慨良多。
举个例子,2012年的一天,我偶然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一则短文,介绍清末民初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直觉告诉我,利用好这个素材,构思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写成小小说,肯定精彩。近三个月的构思与打磨之后,我创作了小小说《凤凰夺窝》。谁料,稿件投出去的当天,杂志就退了稿,我感觉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
当晚,我把小说发给洛阳的文友王玉红,她看后连连说精彩,鼓励我转投别的刊物,毕竟每家刊物都有自己的用稿风格。于是我就转投给了《小说月刊》,小说很快发表出来,被《小小说选刊》、《经典阅读》等杂志转载,并入选《2012中国微型小说年选》和《201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人近中年,发表的作品屈指可数,文学之路上,我只是众多追梦人中的普通一员,但与文学结缘,我无怨无悔。文学将会是我一生的梦想,生命不息,追梦不止吧。
葛劲松:请您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中学生谈谈写作方面的建议好吗? 王伟锋:要想写好文章,我觉得没有捷径可走,关键是要多读多写。读书方面,尽量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来阅读,不妨写写读书笔记,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不要贪多求快,而要求精求实。写作方面,要坚持写日记,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多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常有同学说,自己写不出来,感觉没什么可写。其实,生活之水浩瀚无边,只要你愿意写,深入去挖掘生活,始终保持对生活的高度兴趣与无限热爱,素材之河就永远不会枯竭。借用一句摄影界的名言打个比喻,好的照片,不在于照相机镜头的区别,重要的是镜头背后的那双眼睛
1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1)自信、沉稳、果断。(2)强调、不容置疑。(3)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解析:人物心理,需要还原上下文人物的语言情景去仔细揣摩分析。赵老板“反复把玩”后“淡淡”说了“能收”两个字,表现了他的自信,简短的话语也表现了他的果断沉稳。而在他确认之后隔壁老板提出了疑惑,这自然会使他有些许不悦,后面的“朗声”也体现了这一情绪,同时不加解释,只是又说了一遍“能收”,反复产生强调效果,表现了他不容置疑的态度。
12.“买玉”的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2)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解析:.情节赏析题。首先需要明确欧亨利笔法的主要特点就是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多为悬念设置,情理之中指向伏笔呼应,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即可。1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参考答案:(1)自感技不如人。(2)自觉羞愧。(3)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
解析:分析概括题。同样需要我们通过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去分析。(1)(2)两点是从人物的心理角度说,第三点则深入一层揭示出实质。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参考答案:(1)“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3)“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解析:题目作用分析探究,当从结构形式内容几个方面作答,按照“线索+内容概括+手法效果(深化了文章主旨等)”答题基本套路,一般能答到点子上。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参考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解析:人物形象赏析和主旨概括。本篇小说人物形象并不复杂,小说开篇即已点出赵老板的经验丰富,业务娴熟。接着主要是通过两次鉴赏古玩的事件刻划人物的形象。不仅印证了“内行,眼力好”,而派伙计观察卖玉的人看出他善于洞悉人心,不拆穿李老板行为说明他为人厚道善良。小说主旨则以小见大,由个人上升到社会。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四篇:高三英语复习教案
高三英语复习: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主讲人 张贤琴
湖北高考考试说明里阅读理解的要求:(1)理解文章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测(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也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哪些方面的内容。有时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确定文章的标题)有一定的要求。
高考阅读理解“主旨要义题”通常是考查考生选择恰当的标题、概括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能力.主旨要义题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话语篇章把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对文章括以总领,梳清脉络。可以说,对阅读理解主旨题的把握能力决定了阅读这个整体题项的成败,它也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所以,如果我们在这个题上能够取得突破,就等于是攻克了阅读当中最顽固的堡垒,其它类型的题也就不在话下了。所谓主旨大意题指针对段落或短文的subject(主题)、main idea(主题思想)、title(题目)或purpose(目的)拟题。尽管题型或用词不尽相同,但所针对的都是段落(或短文)的主旨大意。以下是针对段落(或短文)的主旨大意所设立的常见题型: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passage)? 2.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oint?
3.The main idea(central thought)of the paragraph(passage)is_____.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5.What does the paragraph(passage)mainly suggest? 6.The main point of the paragraph(passage)is____.7.The paragraph(passage)centers on the point that__.8.The author seems to b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___.9.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ragraph(passage)? 10.What topic is treated in this paragraph(passage)? 11.What the paragaph(passage)tells us would be summarized by the sentence? 12.The best summary of the paragraph(passage)is that 13.The paragraph(passage)informs us that---14.We can infer from the paragraph(passage)that----15.What does this paragraph(passage)imply? 16.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ragraph(passage)? 17.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ragraph(passage)? 18.What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is paragraph ? 19.The(main)subject of the paragraph(passage)is____? 20.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paragraph(passage)? 主旨大意题解题方法与步骤:
略读法(skimming)是理解全文大意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略读的关键是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尽快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的回答问题,利用略读法去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首尾两段,要学会寻找文章段落的主题句,这是高效省事地抓住段落要点的捷径,同时也是准确理解文章大意的有效途径。在做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先看问题,看是否有和主旨相关的题目,了解题目类别和提问方式。
2.再看文章首尾和各段开头,找出主题句或通过浏览全文,抓住关键字眼,把握主旨。3.以掌握主旨为前提,处理推断作者语气或意图等其他深层次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细节的描写一般有五种类型,事实性细节,描写性细节,说明性细节,比较活对比性细节以及说理性细节.1事实性细节 这类细节描写指作者在叙述某事时使用的事实或数据
2描写性细节 这类细节描写通常是用来表达某种情绪与感情或某种印象,叙述亲眼目睹的一些事情等
说明性细节 这类细节描写在作者以解说或介绍的方式来说明事物或告诉人们如何做事,这类细节条理清楚,过度自然,因此在这类细节描写中常出现一些过渡词,如: first, second ,finally, also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otherwise ,moreover ,therefore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then ,now 等。4.比较或对比性细节 对比是指出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或者是对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对比;而比较则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相比较指出其相同的地方。如:2006天津高考E篇 5 说理性细节 为了使主题思想为读者所接受,往往需要陈述理由。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要先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然后迅速回到原文中找到这一细节,再把细节所在段落仔细阅读一遍,与所给选项核对,分析,判断,得出答案。词汇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但如果拥有一些猜词的基本常识,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词义猜测法是一种通过上下文的种种提示来猜出生词含义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词义猜测题型。词义猜测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以及对文章中生词的理解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学生解题时, 应该通过生词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词义猜测。
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
推理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对作者态度、语气、风格、倾向的推理,对作者意图、主题思想的推理,对数字的推断,对文中细节的推断等。
①针对作者态度、语气、风格、倾向的推理作者写文章时,经常持有某种态度或倾向。
作者的语气和态度往往并不直接在文章中写出来。有时通过全文的叙述,考生可以从文章中领悟作者的观点;有时可以通过对作者使用的词汇(多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分析,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和感情,例如作者对某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是主观批评还是客观陈述。②对作者意图、主题思想的推理。
考生可以利用确定中心思想(主旨)的方法先确定短文的主题和大意,然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推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③对数字的推断
考生要先在短文中找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字和文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各数字进行推算。考生应注意,有的题目只要求找出相关的数字,有些题目则要做简单的计算。
Come and see the Indian elephants and the new tigers from America.The bears are waiting to meet you, and the monkeys from China are waiting to throw things at you.The lovely dogs from Australia are waiting to laugh at you, and the giraffes from Zambia are waiting to look down on you.Tickets Opening time Grown-ups: $ 3 9:00 am---4:00 pm Children: Over 12:$2 except Friday Under 12: Free 10:00 am--3:00 pm How much does Mr Smith have to pay if he visits the zoo with his sons of fourteen and ten? A.$2.00 b.$5.00 C.$4.00 D.$3.00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visiting time? A.8:30 am, Wed B.9:30 am, Fri C.2:00 pm, Sun D.4:00 pm, Tue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布告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有用的,那么关键词是:grown-ups, children, over 12, under 12, opening time, except Friday。第一题中Mr Smith是成人,须买3块钱的门票,他一个14岁的儿子需买2块钱的门票,另一个不满12岁的儿子可免票,所以Mr Smith先生需花5块钱,B是正确答案。第二题C是正确答案。④对文中细节的推断。
作者为了说明一个主题或者观点,肯定会做出一系列论述或解释,采用方式可能是举例、论证、摆事实或讲道理、提出问题或者指出事件的原因等。这种题型常常集中对文章中某一点或几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某一部分或几部分提出问题。回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首先仔细阅读原文以确定推理依据的范围,然后按题意进行推断。
对《考试大纲》中提出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的要求,往往通过篇章结构题来考查。考生要学会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弄清作者的写作方法。英语的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的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句根据段落的写作手法的不同可能在段落的开头,也可能出现在段落的中间或末尾。段与段之间常用词语连接,承上启下,使文章行文连贯,逻辑严密。为突出主题作者可能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组织文章,通过举例、比较、类比等手法来透彻阐明主题观点。高考对这类题型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4-5-16
第五篇:高三复习小说专题教案
高三阅读专题复习:小说
一、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二、特点:
鲜明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精巧的构思(结构安排、技巧作用)
三、基本题型与答题要点:
1、形象 ★提问方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X人物形象。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思考角度:筛选人物貌、言、行、心„/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人物的具体生活背景→概括特点→结合人物身份。★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情节
★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作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②小说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④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角度: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方式:XX情节(事物)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情节结构安排作用题: ①针对小说总体: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小说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针对小说首尾:首尾呼应式 作用:结构紧密、完整。
③针对小说开头: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祝福]
④针对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白式 作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3、环境描写
★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主旨具重要作用] ★提问方式: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特点与作用。★解答角度: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4、主题
★概念:即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是小说的灵魂与价值意义所在。★提问方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主题挖掘的基本切入点:
• ⑴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 •
①设置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⑵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
⑶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
⑷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基本表述模式: • 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 联系小说时代背景 + 揭露、批判、讽刺„„ + 褒扬、表达了„„(精神、愿望、追求)5.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提问角度: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
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艺术审美情趣。•
★答题方向分类: •
Ⅰ、表达方式
①叙述人称的选择作用题 •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
较灵活自由 •
②叙述顺序安排作用题 •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
照应得体。•
③描写的特点题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 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Ⅱ、表现手法 • 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 •
Ⅲ、结构安排
• 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解答方式:点明术语 + 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 收到的艺术效果